0101 电子计算机
010101 超级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
010102 高档微型计算机(PC)
010103 便携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
010104 模拟仿真系统
010105 工业控制机及控制器
010106 网络计算机(NC)
010107 工作站
010108 高档服务器
010109 嵌入式计算机
0102 计算机外部设备
010201 新型存储设备
010202 新型显示终端
010203 新型打印终端
010204 自动绘图仪
010205 座标数字化仪
010206 计算机高性能板卡
010207 触摸屏
010208 自动扫描输入设备
010209 计算机硬盘及其关键件
010210 光盘驱动器及其关键件
010211 新型电脑开关电源
0103 信息处理设备
010301 办公自动化设备与系统(如数码复印机油印机等)
010302 自动排版设备与系统
010303 激光照排设备与系统
010304 图形、图像处理设备
010305 文字、语音、图像识别设备
010306 光电信息处理设备
010307 印鉴、文字与图像鉴别系统
010308 商业金融终端设备及系统
010309 智能控制系统
010310 仿真系统
010311 网络系统
010312 文字处理机
010313 远距离非接触IC卡及相关机具
010314 手持GPS接收机
010315 无线网络移动专用PDA
0104 计算机网络产品
010401 网络服务器
010402 网络终端设备
010403 网络接口适配器
010404 多协议通信适配器
010405 网络检测设备
010406 其它网络系统专用设备
0105 计算机软件产品
010501 *** 作系统软件
010502 网络及通信协议处理软件
010503 高级语言编译程序
010504 设备驱动程序
010505 嵌入式 *** 作系统
010506 嵌入式浏览器
010507 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
010508 支持软件(中文平台软件、软件开发工具、 工具类软件等)
010509 Internet/Intranet网络管理软件
010510 软件开发及测试平台
010511 计算机辅助类工具软件
010512 中间件软件
010513 数据库管理系统
010514 事务管理软件(MIS系统、金融、商业、
财务、税务、工商、办公自动化、教育管理等)
010515 辅助类软件(CAl)、CAM、CAI等)
010516 仿真软件与控制软件
010517 智能软件(专家系统、机器翻译系统等)
010518 安全与保密软件
010519 系统集成软件
010520 电子商务软件
010521 多媒体制作软件
010522 ERP应用软件
010523 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辅助应用软件
010524 在线存贮与离线备份软件
010525 其他应用软件
0106 微电子、电子元器件
010601 混合集成电路
010602 大规模集成电路
010603 新型电真空器件
010604 新型半导体器件
010605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010607 敏感元件与传感器
010608 专用集成电路(ASIC及FPGA)设计
010609 高性能石英谐振器 、石英晶体滤波器
010610 片式多层复合元器件
0107 光电子元器件及其产品
010701 新型激光器
010702 激光调制器
010703 激光全息照相系统
010704 新型激光发光管、光电探测器
010705 集成光学产品
010706 平板显示器及其关键部件
010707 微光、红外及热成像装置
010708 光存储器
010709 激光加工、激光测距/检测
010710 CD-ROM、DVD-ROM、光刻录机
010711 激光拾音头
010712 CCD光电荷耦合器件
010713 CMOS图像传感器
010714 高亮发光二极管 、兰色、白色发光管
0108 广播电视设备
010801 高清晰度数字彩色电视机、平板电视与新型投影电视装置
010802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设备
010803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上行站设备、卫星数字电视接收设备
010804 图文电视系统设备
010805 影视节目制作设备
010806 数字电视广播发射设备
010807 数字音频广播发射设备
010808 数字音响设备
010809 数字摄录机
010810 数字收、录音设备
010811 光盘机
010812 CATV QAM调制器 、光发射机 、光端机
010813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系统
010814 MVDS(多点视频分配系统)设备
010815 数字电视监测设备
010816 数字电视测试信号发生器
0109 通信
010901 高性能数字程控交换机
010902 计算机通信及数据传输设备
010903 数字移动通信设备
010904 数字卫星通信设备
010905 数字微波通信设备
010906 光纤网络通信设备
010907 通信雷达设备
010908 高性能传真机
010909 多媒体通讯终端
010910 无线接入通信设备
010911 综合业务数字网通讯设备
010912 网络系统互联及集成技术产品
010913 网络数据安全技术产品
010914 网管技术产品
010915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设备
010916 数字无绳电话
010917 蜂窝电话
010918 电信增值业务系统
010919 SDH光传输设备
010920 MSTP多业务接入系统
010921 MPLS多协议交换设备
010922 特种光缆
010923 光纤、光纤预制棒
010924 光通信器件
010925 一点对多点微波系统
010926 小型卫星地球站
010927 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010928 程控调度交换机
010929 通信电源及电源系统
010930 通信机房集中监控
010931 NGN下一代网络设备
010932 光纤传输波分复用设备
010933 光交叉连接设备(OXC)
010934 宽带光纤接入网通信设备
010935 高端路由器、网络交换机
010936 高性能数字调制解调器
010937 光通信计量和监测仪器
010938 GSM、CDMA、IMT-2000移动通信检测设备
02 生物、医药技术
0201 农林牧渔
020101 应用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
培育的优良农、林、果、蔬、花卉新品种
020102 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抗逆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驯化和培育
020103 瓜、菜、花、果等作物脱毒种苗选育与快速繁殖
020104 园林、绿化类新品种选育
020105 水产养殖类基因工程体和新品种选育
020106 良种家畜胚胎移植后代种畜与优良畜禽新品种、新品系的选育
020107 新型家畜、家禽用疫苗
020108 新型农用、畜禽用检测和快速诊断试剂
020109 新型农用、畜禽用基因工程产品
020110 微生物农药与农用抗生素
020111 无公害、环保型农药新制剂
020112 预防、控制侵入性有害生物的新技术产品
020113 植物源农药新产品与特异性动物源植物免疫产品
020114 新型畜禽、水产品生长调节剂及兽药
020115 复合微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料
020116 新型秸杆、垃圾农用转化产品
020117 新型植物营养剂
020118 新型高效生物饲料及添加剂
020119 新型果、蔬保鲜产品与设备
020120 新型农业机械与农业工程设施设备
020121 新型环保型农用水溶袋与可分解包装物
0202 医药卫生
020201 基因工程药物
020202 基因工程疫苗及新型疫苗
020203 单克隆抗体及其偶合类药物
020204 医用单抗诊断试剂与试剂盒
020205 酶诊断试剂及酶用试剂盒
020206 DNA探针与基因诊断制剂
020207 活性蛋白与多肽
020208 医用、药用酶
020209 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特殊氨基酸、新型抗生素等)
020210 药用动植物细胞工程产品
020211 各类新型小分子药物
020212 新型化学合成、半合成药物
020213 采用现代制药技术制取新型中药及制剂
020214 新型生物类、功效因子和有效部位类保健功能食品
020215 新型海洋生物制取的药物和有用物质
020216 新型制药工艺技术产品
020217 新型生物技术工艺产品
0203 轻工食品
020301 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020302 氨基酸和核苷酸
020303 微生物多糖及糖酯
020304 新型有机酸
020305 天然色素及高档香精香料等食用添加剂
020306 新型健康食品与功能食品
020307 农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
020308 食品安全及相关检测技术与产品
020309 其它轻工、食品生物技术及产品
0204 其它生物技术产品
020401 生物化工新产品
020402 环境治理用生物技术产品
020403 高效分离纯化介质
020404 生物技术研究用新型试剂
020406 标准实验动物
020407 新型生物培养、医药制取设备
03 新材料
0301 金属材料
030101 高纯金属材料
030102 超细金属材料
030103 新型金属箔材及异型材
030104 非晶、微晶合金
030105 形状记忆合金
030106 高温合金
030107 大尺寸半导体
030108 新型电子材料
030109 超导材料
030110 储能材料和各类电池材料
030111 磁性材料
030112 数据存储材料
030113 稀土金属及稀土材料
030114 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
030115 金属纤维及微孔材料
030116 触媒材料
030117 表面改性金属材料
030118 生物医学用金属材料
030119 贵金属材料
030120 特种粉末及粉木冶金制品
0302 无机非金属材料
030201 高纯超细陶瓷粉体材料
030202 纳米组装材料
030203 纳米复合材料
030204 纳米涂层材料
030205 无机电子材料
030206 半导体微电子材料
030207 光电子材料
030208 单电子晶体管
030209 高性能功能陶瓷、结构陶瓷
030210 高温陶瓷材料
030211 电子陶瓷材料
030212 高性能陶瓷纤维、玻璃纤维·
030213 生物医学用无机非金属材料
030214 金刚石薄膜
030215 超硬材料
030216 人工晶体
030217 压电晶体
030218 晶体薄膜材料
030219 高等级镀膜/导电玻璃等特种玻璃
030220 光学纤维与光纤通信材料
030221 特种石墨制品
030222 特种密封、摩擦材料
030223 新型建筑材料
030224 特种涂料、填料、添加剂
030225 高效过滤材料
030226 高性能绝缘、隔热材料
030227 新型阻燃装饰材料
0303 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030301 新型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
030302 功能高分子材料
030303 有机硅及氟系材料
030304 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品
030305 先进纤维材料及其织物
030306 特种橡胶及密封阻尼材料
030307 液晶材料
030308 染整、造纸、皮革、石化、日化用等精细化工品
030309 环保涂料、胶粘剂和油墨
030310 医药、兽药、农药中间体及产品
030311 有机分离膜
030312 生物医学用高分子材料
030313 有机光电子材料
030314 改性高分子材料
030315 新型电子化学品
030316 特种工业表面活性剂
030317 高功能膜分离技术及产品
030318 环境相容性材料、环境降解材料、环境工程材料
0304 复合材料
030401 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030402 碳基复合材料
030403 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030404 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030405 仿生复合材料
030406 智能复合材料
030407 复合材料用增强剂
04 光机电一体化
0401 先进制造技术设备
040101 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
040102 柔性生产线(FTL)、 柔性制造系统(FMS)、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应用开发产品
040103 变频调速装置、伺服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及中高档数控系统
040104 新型数显装置
040105 高性能数控机床、加工中心
040106 数控精密成型加工设备及应用开发技术产品
040107 高性能材料表面处理及改性设备
040108 新型的激光加工设备
040109 新型光、声、电、机一体化先进制造设备
0402 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
040201 机电一体化的电子纺织、塑料、印刷、包装、烟草、食品、过滤等机械设备
040202 机电一体化的工程、矿山、冶金、邮电、运输、制冷等机械设备
040203 新型的电力、石油化工设备
040204 特种运输车、新型船舶、机场、港口等先进交通运输设备
040205 全自动化立体仓库
040206 高性能汽车电子装置、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汽车保修设备
040207 先进的扫描成像系统
0403 机电关键基础件
040301 高性能的机械基础件
040302 新型低压、高压电器,新型大功率电源
040303 精密模具及新型量具、刃具
040304 新型专用泵、阀、电机
040305 新型液压、密封、气动元器件
040306 汽车车载诊断系统、动态控制系统、车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防碰撞、防盗等装置
0404 仪器仪表
040401 新型工业自动化仪表
040402 高性能分析仪器和信号记录仪器
040403 新型测量、计量仪器
040404 新型试验机与模拟仪器
040405 高精度新型传感器、光电参量传感器
040406 先进摄影器材及缩微系统
040407 高精度智能化仪表
040408 激光/超声/红外/真空技术加工与检测设备
040409 现场总线智能仪表
040410 电镜
0405 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
040501 中高档可编程控制器
04050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
040503 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
040504 电力调度与管理自动化系统
040505 防火、防爆报警探测器及控制系统
040506 防盗报警探测器及控制系统
040507 交通运输自动化监测与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管理系统
040508 新型电视监控系统
040509 智能化自动识别系统
040510 其它智能化控制器
0406 高档医疗器械
040601 射线、超声、红外、热成像、核磁共振等成像诊断设备
040602 医用生物化学检测与分析仪器
040603 生物电信息号检测及临床监护设备
040604 射线、超声、激光、电磁波等治疗装置
040605 新型中医诊断与治疗仪器
040606 生命保障系统
040607 医用信息与图像存储通信及管理系统
040608 医用导管支架及高档消耗卫生材料
040609 远程诊断系统
040610 医用传感器
05 新能源、高效节能
0501 新能源
050101 太阳能高效集热器及发电设备
050102 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
050103 大中型风力发电机
050104 液化燃气的存储新型装置
050105 新型制氢和贮氢装置
050106 新型高能蓄电池
050107 地热、海洋能的应用装置
050108 其它新型高效发电设备
0502 高效节能
050201 新型余热回收装置
050202 新型节能风机、水泵、油泵
050203 新型高效压缩机
050204 节能型空气分离设备
050205 节能型空调器、冷藏柜、高效制冷机
050206 新型高效电机调速装置
050207 逆变式电焊机
050208 低损耗电力变压器
050209 照明电子节能产品
050210 新型节水设备
050211 节能计量仪器仪表与自控装置
06 环境保护
0601 大气污染治理设备
060101 大型高效电除尘器
060102 高温高滤速袋式除尘器
060103 耐高温滤料
060104 烟气净化成套设备
060105 新型工业废气净化回收装置
060106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0602 水污染治理设备
060201 新型城市污水处理设备
060202 新型水处理材料及药剂
060203 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060204 垃圾渗沥液处理设备
060205 中水处理回用设备
060206 污泥处理成套设备
0603 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
060301 新型固体废物分选、破碎设备
060302 新型高效垃圾清运设备
060303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材料及设备
060304 垃圾填埋场沼气处理及利用成套设备
060305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及余热利用设备
060306 新型厨余利用处理设备
060307 粪渣处理设备
060308 危险废弃物收集、安全处理处置设备
060309 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设备
060310 工业废弃物回收处理、再生利用成套设备
060311 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设备及产品
0604 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污染防治设备
060401 新型隔声、吸声材料及装置
060402 新型隔振、减振材料及装置
060403 新型消声设备
060404 放射性废气、固体废物处理设备
0605 环境监测仪器
060501 空气质量自动检测仪器及系统
060502 便携式/在线式烟尘烟气监测仪
060503 汽车尾气监测仪器
060504 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测定仪
060505 在线式水质监测仪器
060506 多功能水质现场监测仪
060507 污水流量计
060508 油份、氰化物测定仪
060509 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放射线监测仪器
07 航空航天
0701 航空器
070101 轻型、超轻型飞机
070102 无机械推进器的航空器(包括滑翔机)
070103 地效飞行器
0702 航空机械设备及地面装置
070201 地面导航设备
070202 地面飞行训练装置
070203 航空仪表
0704 应用卫星
070401 卫星云图接收设备
070402 GPS卫星导航仪及定位系统
070403 遥感设备与系统
070404 遥感图像产品
08 海洋工程
0801 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
080101 找油、找矿设备
0802 固体地球观测设备
080201 地震波、电磁波层析成象设备
0805 大型工程、海底设施基础稳定性勘探监测设备
080501 工程地球物理勘探设备
080502 海底设备防腐设备
080503 边坡稳定性监测设备
09 核应用
0901 核辐射产品
0902 同位素及应用产品
0905 核电子产品
0907 核能及配套产品很多新人不知道饥荒单机版和饥荒联机版的区别,所以特此来说明。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
饥荒单机版(Don’t Starve)不等于饥荒联机版(Don’t Starve Together)
饥荒(Don’t Starve)
简称饥荒单机版 (以下用饥荒单机版简称)这就是所谓的饥荒单机。目前只有Steam上有正版出售(手机端的闪开),马上腾讯TGP平台也要发售。
饥荒单机版有2个DLC(扩展包),即:
Reign of Giants(巨人的统治)简称ROG,有四季BOSS,有洞穴,不能出海
Shipwrecked(海难/船难)简称SW,也有BOSS,没有洞穴,但是有火山,可以出海
所以当我们在Steam上买全套饥荒单机版的时候你会发现有3样东西:饥荒单机版游戏本体,以及ROG和SW。只有买了全套饥荒单机版你才能玩到饥荒单机版的最新内容,也就是萌新口中所说的最新版本的饥荒单机。
饥荒联机(Don’t Starve Together)
简称饥荒联机版(以下用饥荒联机版简称)这就是所谓的饥荒联机。也是因为这个坑爹的名字,导致萌新们以为 饥荒单机版 = 饥荒联机版。
目前可以在Steam和TGP上购买正版。饥荒联机版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测试版的DLC:A New Regin,而且这个DLC还不需要购买,具体情况后面会说到。所以我们在Steam和TGP上买饥荒联机版的时候就只有一个东西,就是饥荒联机版的本体。
饥荒联机版的游戏内容包括了ROG的内容,基本设定和饥荒单机版的ROG差不多,但是还没有加入SW的内容,所以在饥荒联机版上面没法玩SW的游戏内容(这点要注意)。所以想要玩SW内容的萌新们就只能先入Steam的饥荒单机版了(盗版的当我没说)
既然弄清楚了饥荒单机版和饥荒联机版是什么,那么下面我们就开始谈谈饥荒单机版和饥荒联机版的区别了。
1、饥荒联机版可以选择和别人一起玩,也可以选择自己一个人玩。而饥荒单机版就只能自己一个人玩了。
2、饥荒单机版死后只能通过已激活的试金石(复活台)、肉块雕像和提神护符复活,而且一旦所有复活手段都没有了的话,饥荒单机版就会结束游戏并删除当前的存档。
饥荒联机版除了可以通过前面的3种方法复活之外还能通过作祟救赎之心复活,而且即便没有复活手段,玩家死后会变成鬼魂形态继续游荡在饥荒联机版里面,给存活的玩家带来“乐趣"
3、饥荒联机版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都是无法暂停的,除非主机(服务器)断开,否则游戏都会一直进行下去,而饥荒单机版则可以通过打开地图(按TAB)或者按ESC进行暂停。这样一来就可以看出饥荒联机版在游戏难度上比饥荒单机版高(饥荒单机版各种暂停续一秒)所以饥荒联机版的天数过去的也更快,很多萌新感觉自己都还没做什么,就发现一天又过去了秋开的就这样糊里糊涂的到了冬天,然后发现牛帽又没有冬帽也没做出来,慌慌乱乱去弄保暖措施。等保暖措施刚做好,觉得可以舒舒服服过冬的时候,巨鹿又来了导致很多新手活不过冬天
4、饥荒联机版的生物血量(大部分)都在饥荒单机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上调(毕竟饥荒联机版是玩家团队,血量不调高点就没意思了),而且四季BOSS的设定又有了一些不同(后面会说到),所以导致饥荒联机版的BOSS比饥荒单机版的BOSS难搞了不是一点半点,这也体现了饥荒联机版需要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饥荒单机版上有SW而饥荒联机版没有,这点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为了提高饥荒联机版的可玩性,饥荒联机版又新添了一个DLC,名字叫A New Reign(新的统治),简称ANR。
6、饥荒单机版和饥荒联机版的MOD不是互通的。这点也要说一下,因为我曾经在贴吧里看到一个萌新发帖问,为什么在饥荒单机版创意工坊上订阅的MOD在饥荒联机版里面找不到。所以我觉得这点有必要说一下,知道的可以忽略。
7、饥荒单机版在Steam上有云存储功能,所以不论你在哪台电脑上玩饥荒单机版,你都可以通过云存储来玩自己之前的存档(需要开启云存储功能,具体 *** 作:Steam>设置>云服务,如果开了云服务还是无法云储存游戏存档的请手动删除电脑上的存档文件夹,再重新启动游戏)
饥荒联机版目前我知道的Steam上不支持云存储,所以饥荒联机版的存档只能存在本地,换一台电脑是无法开启饥荒联机版的存档的,所以你只能通过U盘拷贝了,具体 *** 作请百度。而TGP方面的话,不好意思,LZ没入TGP。
8、因为饥荒单机版是单机,所以嘛。饥荒单机版没有皮肤这种东西(其实我觉得饥荒单机版出皮肤也很有必要啊,这些角色我都看腻了),饥荒联机版上面就有皮肤,皮肤获取主要就是通过玩游戏达到一定时长,就会有礼物啦,然后站到1本旁边就可以开启礼品盒获得皮肤。目前Steam上支持皮肤交易,貌似还有皮肤合成(LZ穷B玩不起)。TGP嘛,貌似没有
9、饥荒单机版因为是单机,因此对电脑需求不是太高就可以玩,掉帧这种东西只要不是太大型的基地应该就不会出现吧何况现在还出了一个解决这种情况的MOD(详见>您好!核电自1951年12月美国实验增殖堆1号(EBR-1)首次利用核能发电,1954年6月苏联第一座核电厂首次向电网送电,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历史,大致经过了验证示范、高速发展和滞缓发展三个阶段。现在处于复苏之前的过渡阶段。
1验证示范阶段
1942年12月美国在芝加哥大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证明了实现受控核裂变链式反应的可能性。但当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核能主要为军用服务。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配合原子d的发展,先后建成了一批钚生产堆,随后开发了潜艇推进动力堆。
从50年代初开始,美、苏、英、法等国把核能部分地转向民用,利用已有的军用核技术,开发建造以发电为目的的反应堆,从而进入核电验证示范的阶段。美国在潜艇动力堆的技术基础上,于1957年12月建成希平港(Shippingport)压水堆核电厂,于1960年7月建成德累斯顿(Dresden-1)沸水堆核电厂,为轻水堆核电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英国于1956年10月建成卡尔德霍尔(Calder Hall A)产钚、发电两用的石墨气冷堆核电厂。苏联于1954年建成奥布宁斯克(APS-1)压力管式石墨水冷堆核电厂后,于1964年建成新沃罗涅日压水堆核电厂。加拿大于1962年建成NPD天然铀重水堆核电厂。这些核电厂显示出比较成熟的技术和低廉的发电成本,为核电的商用推广打下了基础。
2高速发展阶段
60年代末70年代初,各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处于上升时期,电力需求以十年翻了一番的速度迅速增长。各国出于对化石燃料资源供应的担心,寄希望于核电。美、苏、英、法等国都制订了庞大的核电发展计划。后起的联邦德国和日本,也挤进了发展核电的行列。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阿根廷、巴西等,则以购买成套设备的方式开始进行核电厂建设。
美国轻水堆核电的经济性得到验证之后,首先形成核电厂建设的第一个高潮, 1967年核电厂订货达到256GW;从1969年开始,美国核电总装机容量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位,1973年美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占世界的2/3。1973年世界第一位石油危机后,为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形成了第二个核电厂建设高潮。1973、1974两年,共订货669GW,核电设备制造能力达到每年25~30GW。美国还通过出口轻水堆技术和开放分离功市场,使轻水堆成为世界核电厂建设的主导堆型。
在核电大发展的形势下,美、英、法、联邦德国等国还积极开发了快中子增殖堆和高温气冷堆,建成一批实验堆和原型堆。
3滞缓发展阶段
1979年世界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在这以后,各国经济发展速度迅速减缓,加上大规模的节能措施和产业结构调整,电力需求增长率大幅度下降。1980年仅增长17%,1982年下降了23%。许多新的核电厂建设项目被停止或推迟,订货合同被取消。例如1983年以前美国共取消了108台核电机组以及几十台火电机组的合同。
1979年3月美国发生了三里岛核电厂事故, 1986年4月苏联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对世界核电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公众接受问题成为核电发展的障碍之一,有一些国家如瑞士、意大利、奥地利等已暂时停止发展核电。
为保证核电的安全性,美国在三里岛事故后所采取的提高安全性的措施,使核电厂建设工期拖长,投资增加,核电厂的经济竞争力下降,特别是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阻滞了核电的继续发展。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始,各核工业发达国家积极为核电的复苏而努力,着手制订以更安全、更经济为目标的设计标准规范。美国率先制订了先进轻水堆的电力公司要求文件(Utility Requirements Document,URD),同时理顺核电厂安全审批程序。西欧国家制订了欧洲的电力公司要求文件(EUR),日本、韩国也在制订类似的文件(分别为JURD和KURD)。这些文件的基本思想和原则都是一致的。各核电设备供应厂商通用电气按URD的要求进行了更安全、更经济轻水堆型的开发研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同日本东芝公司、日立公司联合开发了改良型沸水堆ABWR,美国ABB-CE开发了改良型压水堆系统80+,美国西屋公司开发了非能动安全型压水堆AP-600,法国法马通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联合开发了改良型欧洲压水堆EPR等,其中ABWR、系统80+和AP-600已获得美国核监管委员会(USNRC)的最终设计批准书(final design approval,FDA),并有两台ABWR机组在日本建成投产,运行情况良好。另有四台ABWR机组正分别在日本(两台)和中国台湾(两台)建造。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继续坚持发展核电。中国大陆在90年代初建成三台机组,目前在建的有8台。中国还在帮助巴基斯坦建造300MW的恰希马压水堆核电厂。此外,印度、巴西、伊朗等国也在建设核电厂。1998年底在建的36台核电机组中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
4美国的核电发展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在1951年规定,要在优先发展军用生产堆和动力堆的条件下,发展民用发电堆。1953年5月原子能委员会给国会两院提出报告,美国应在民用核能方面保持世界领先地位。1954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向国会提出修改原子能法,允许私营企业取得反应堆所有权,但核燃料仍归政府掌握,允许私人使用。在此政策指引下,美国政府与私营企业签订合同,建设了第一批实验验证性核电厂。这个时期的核电发展,由美国政府负责研究开发及核岛的建设和运行,私营企业仅负责厂址准备和常规岛建设。合同期满后,由原子能委员会负责拆除退役,核电厂的风险绝大部分由政府承担。1957年9月颁布的普赖斯-安德生法案又规定,一旦发生核事故,全部赔偿金额限于56亿美元,其中由政府承担5亿美元,进一步推进了核电的发展。1962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向肯尼迪总统建议:认为核电经济性已优于常规火电,发展核电可为电力供应节约大量资金,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核燃料私有。该建议在1964年原子能法的再次修改中被采纳。在核电技术趋于成熟时,为占领核电的国际市场,60年代末美国政府批准低富集铀的出口,把美国的轻水堆推向世界。70年代后期,美国的核电发展转入低潮,1978年以后没有任何核电厂订货。
关于快中子增殖堆的研究发展,1971年6月尼克松总统宣布要在1980年建成快中子商用示范性克林奇河核电厂。1977年4月卡特总统以防止核扩散为由,提出了限制核电发展的政策,决定停止克林奇河快中子堆核电厂的建设和燃料后处理技术的开发。
5苏联(俄罗斯)的核电发展
苏联在军用石墨水冷型生产堆的基础上,开发建设了一批石墨水冷堆核电厂,最大机组容量达1500MW。又在军用潜艇动力堆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苏联特点的压水堆核电厂,有440MW(WWER-440)和1000MW(WWER-1000)两个级别的机组,不仅在国内建造,还出口到东欧各国和芬兰。
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于60年代提出了能源发展政策,决定在乌拉尔山以西地区不再建造常规火电厂,只建造核电厂。同时考虑到天然铀资源的长期持续稳定供应问题,决定大力开发快中子增殖堆核电厂。苏联成为快中子增殖堆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70年代建成的原型快堆BN-350和示范快堆BN-600,至今仍在运行,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苏联在发展核电过程中缺乏国际交流。特别是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基本安全原则和装置设计有缺陷,于1986年酿成灾难性事故,其后果远远超越了国界。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安全性,其中包括建立独立于核工业的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实施质量保证制度,加强同西方国家交流经验,以及争取国际机构和西方国家的支援。
在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核工业体制进行了重组,把一些原来在乌克兰等国生产的设备,逐步转到俄罗斯的工厂生产。随着世界各国向更安全、更经济的新一代堆型发展,俄罗斯也积极进行新堆型的开发,如百万千瓦级WWER-1000机组的改良型V-428型和WWER-640型中型核电机组。
6英国的核电发展
英国在1956年10月建成卡尔德霍尔产钚、发电两用石墨气冷堆核电厂之后,陆续建设了一批石墨气冷堆核电厂,因利用镁合金作包壳,称为镁诺克斯反应堆(MGR)。英国曾一度是世界上核电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70年代美国轻水堆占领国际市场后,英国的石墨气冷堆很难同美国的轻水堆相竞争,为提高机组的经济性,研究开发了改进气冷堆(AGR),但仍不能同美国轻水堆相竞争,终于未能打进国际市场。
英国也重视其他堆型的发展,曾建设了一座高温气冷堆(Dragon),一座实验快堆(DFR)和一座原型快堆(PFR)。
英国核电发展长期处于低潮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北海发现了大型油田,能源问题得到缓解,对核电的需求不迫切;二是英国在核能发展上实行国家所有制,主管核能开发的国家原子能局UKAEA和经营核电厂的国家电力局CEGB和SEGB未能及早下决心放弃石墨气冷堆的技术路线。直到80年代后期才决定引进美国技术,建造压水堆核电厂(Sizewell-B),已比法国晚了20年。
7法国的核电发展
法国早期发展核电的路线大体上同英国类似,采用石墨气冷堆。所不同的是,当英国进行批量化建设时,法国注意了每建一座都有所改进,因此在技术上比英国进步快。
60年代末,石墨气冷堆难于同美国轻水堆竞争的问题一出现,法国政府就十分重视,组织论证,由蓬皮杜总统做出决策,改为发展压水堆,从美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建立自己的压水堆设备制造工业体系。法马通公司就是这时由法国同美国西屋公司合资成立的,后来变成为法国的独资公司。法国此时已解决了富集铀的大量生产问题,因此法国政府决定实施标准化、批量化建设方针,制订了一个每年投产七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的庞大的核电发展规划,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法国建造核电厂的比投资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发电成本也低于火电。由于经济上的优越性,促使核电替代火电取得成功,到1998年核发电量已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6%。
8加拿大的核电发展
加拿大发展核电起步较早,在50年代即开始了重水慢化、冷却的天然铀动力堆的开发。1962年,第一座实验堆NPD(22MW)投入运行。1967年,第一座原型堆道格拉斯角(Douglas Point,208MW)建成投产。加拿大重水堆的特点是使用天然铀燃料,采用燃料管道承压的独特结构,实行不停堆换料,称作坎杜(CANDU,由Canada,Deuterium和Uranium三字缩成)型。
在原型堆运行成功后,加拿大开展了较大规模商用坎杜堆的建造工作,于1971~1973年先后建成皮克灵(Pickering)核电厂的4台515MW的机组。在此基础上经过改进,在1976~1979年陆续建成布鲁斯(Bruce)核电厂的4台848MW的机组。80年代以后,加拿大在本国又先后建造了14台坎杜型机组。自80年代至90年代初,加拿大原子能公司(AECL)采用计算机控制等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完善设计,使得CANDU-6型成为当前世界上技术比较成熟的核电厂之一。
加拿大的坎杜型重水堆对发展中国家颇具吸引力,因为:①大型设备较少,便于实现国产化,减少对外国的依赖;②使用天然铀燃料,容易取得;③不停堆换料提高了电厂可利用率,使核电厂有良好的经济性。所以在70年代初即向巴基斯坦和印度出口,随后陆续又向韩国、阿根廷、罗马尼亚出口7台机组。中国秦山三期核电厂两台728MW的机组也采用CANDU-6型,将于2003年投产。
9日本的核电发展
同美、苏、英、法相比,日本在发展核电方面是个后起的国家。由于日本能源资源缺乏,工业发展较快,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是日本政府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日本政府认为由于核燃料便于储备,核电可视作“半国产的能源”,有助于减少石油的进口,对实现能源多样化、克服脆弱的能源供应结构有重要作用。因此日本政府一贯积极推进发展核电,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也并未因世界核电发展进入低潮而动摇。
日本第一座商用核电厂(166MW的东海村)是从英国进口的石墨气冷堆核电厂(1966年投产,1998年关闭)。后来改为采用美国的轻水堆。有四家电力公司采用压水堆,五家电力公司采用沸水堆。由日本的设备制造厂商三菱公司同美国西屋公司合作掌握了压水堆核电技术,东芝公司和日立公司同美国通用电气公用合作掌握了沸水堆核电技术。
在新一代更安全更经济的堆型开发上,日本在同美国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标准化的1350MW先进压水堆APWR于1990年完成设计工作。标准化的先进沸水堆ABWR在柏崎·刈羽核电厂6号、7号机组中被采用,于1991年订货,1997~1998年建成投产,是世界上最早建成的满足电力公司要求文件的新一代堆型。
为解决核燃料的长期稳定供应问题,日本政府还积极支持快中子增殖堆技术的开发,先后建成常阳(Joyo)快中子实验堆和文殊(Monju)快中子原型堆。为研究钚的再循环利用,建成了一座普贤(Fugen)先进转化堆ATR。
10中国的核电发展
中国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保卫世界和平,从50年代后期即着手发展核武器,并很快掌握了原子d、氢d和核潜艇技术。中国掌握的石墨水冷生产堆和潜艇压水动力堆技术为中国核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制订了发展核电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决定发展压水堆核电厂。采用“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引进外国先进技术,逐步实现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国产化。
自主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厂300MW压水堆核电机组,于1991年底并网发电,1994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同香港合资,从外国进口成套设备建造的广东大亚湾核电厂,两台930MW压水堆机组,分别于1994年2月1日和5月4日投入商业运行。
目前正在建设4座核电厂8台机组。秦山二期核电厂两台600MW压水堆机组按自主设计、自主管理方式建设。岭澳核电厂两台1000MW压水堆机组按大亚湾核电厂方式建设,改为完全由中方自主管理,请外商当顾问,提高了设备国产化的比例。秦山三期核电厂两台700MW坎杜型重水堆机组由加拿大原子能公司按交钥匙方式总承包建设。田湾核电厂两台WWER-1000(V-428型)压水堆机组从俄罗斯进口成套设备。以上各机组计划于2003年至2005年建成。
中国台湾现有三座核电厂6台机组,其中4台是沸水堆,2台是压水堆,总装机容量为4884MW,都是引进美国技术建造的。正在建设的第四座核电厂,两台机组都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同日本东芝、日立公司联合开发的先进沸水堆(ABWR),装机容量为1300MW。谢谢阅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