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主要讲的是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以及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原来鲁智深也欲寻个安生之处,也想上宝珠寺入伙无奈山上邓龙等人不愿意,想打上山去邓龙等人又躲在寺中不出来,此山又易守难攻。三人合谋,由 *** 刀鬼曹正吧鲁智深绑缚上山骗出邓龙等人,攻下宝珠寺。
从此鲁智深,杨志两条孽龙落草二龙山。都管,厢禁军回京谎报杨志勾结贼人,盗走珠宝,梁中书告知蔡京。蔡京命令府尹捉拿贼人。
在黄泥冈东十里路的安乐村白胜处安身。梁中书要杨志送宝,杨志不要大张旗鼓,而要扮做客商。并要老都管、两个虞候都听他的,不要在路上闹别扭。一行十五人,出北京城,取大路往东京进发。
都管,厢禁军回京谎报杨志勾结贼人,盗走珠宝,何涛为之烦恼,兄弟何清向他说出了晃盖与白胜。何涛、何清兄弟到府尹告状,拿来白胜,搜出赃物。何观察等人于郓城县捉拿晃保正,遇到押司宋江。何涛回禀府尹,带人捉拿三阮。
扩展资料:
水浒传的创作背景
早在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
对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在创作《水浒传》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浒传
《水浒传》的歇后语1、老虎扑食——三股劲
2、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3、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4、林冲上梁山—— 官逼民反/逼出来的
5、孙二娘开店—— 谋财害命/进不得
6、石迁偷鸡—— 不打自招
7、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不怀好意
8、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9、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10、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11、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12、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13、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
14、武大郎攀杠子——够不着
15、潘金莲不在家——没人伺候武大郎
16、武大郎敲鼓——懵了点子
17、武大郎玩夜猫子——啥人玩啥鸟
18、武大郎趴在桥底下——瞅空
19、李鬼的板斧——冒牌
20、杨志卖刀——英雄末路
21、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22、林教头的棍棒--虚晃一下
23、梁山兄弟——不打不成交
24、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25、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26、校场里的土地——管得好宽
27、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28、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
29、梁山兄弟——越打越亲
30、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能力大
31、鲁智深出家——无牵无挂
32、酒肉和尚菜道士——岂有此理
33、李逵打宋江——过后陪不是
34、李逵扮新娘——装不象
35、李鬼劫路——欺世盗名
36、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37、武大郎坐天下——没人敢保
38、武大郎贩甲鱼——什么人卖什么货
39、武大郎服毒——吃也死,不吃也死
40、武大郎放风筝——出手不高
41、武大郎的包子——七大八小
42、武大郎的身子——不够尺寸
43、武大郎的扁担——不长不短
44、潘金莲熬药—— 暗地里放毒。
45、潘金莲的裹脚布——肮脏货
46、潘金莲的竹竿子——惹祸的根苗
47、王婆照应武大郎——不是好事
48、吃了砒霜上吊——肚子里有底
49、景阳岗武松遇大虫——不是虎死,就是人伤
50、端着酒壶打架——豁(喝)着干
51、石秀进祝家庄——走了不少盘陀路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出自《水浒传》的成语:
1、腥风血雨
发音 xīng fēng xuè yǔ
释义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发坠山奄。”
2、心满意足
发音 xīn mǎn yì zú
释义 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一回:“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3、一马当先
发音 yī mǎ dāng xiān
释义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4、逼上梁山
发音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释义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5、不识泰山
发音 bù shí tài shān
释义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6、飞檐走壁
发音 fēi yán zǒu bì
释义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且说时迁是个飞檐走壁的人,不从正路入城,夜间越墙而过。”
7、一箭之遥
成语发音:yī jiàn zhī yáo
成语释义: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第18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晃天王
何涛的弟弟何清向哥哥诉说自己在案发前几天在旅店负责登记时遇到7个“贩枣子客人”晁盖和白胜的可疑迹象并暗自记录的经过。何涛立即逮捕了白胜并搜出赃物,将其押回济州。
在严刑拷打之下,被捕的白胜不得已招出了晁盖是黄泥岗事件的主犯。济州太守命令缉捕使臣何涛秘密赶赴郓城县调动当地公安机关对晁盖等七人实施抓捕。
何涛等人来到郓城县,知县已经下班。在附近茶坊中休息时,遇上主管文书工作的押司宋江。通过“密切交谈”,何涛对宋江泄露了抓捕晁盖的计划。
宋江暗地吃惊,遂稳住何涛,自己以回家处理琐事为由打马火急奔赴晁盖家中告知,晁盖十分感激。宋江匆忙赶回,为何涛引见了知县。知县下令朱仝雷横率警力协助何涛夜袭东溪村。
晁盖对庄中事务进行了善后处理,正准备携带“赃物”撤离,何涛等赶到庄外。朱仝故意以埋伏为由分散警力,自己带人前往后门埋伏。
晁盖率领众人夺路奔逃,朱仝追赶。朱仝假装闪了脚,和手下们停止追击。晁盖等人安全撤退到石碣村阮家,商议入伙梁山一事。
何涛围捕行动失败,返回济州报告,从白胜的招供中得知石碣村三阮同伙,遂向知府请求出动官兵往石碣村追捕。
扩展资料:
18回出场人物介绍:
1、朱仝
朱仝,绰号美髯公,郓城县人氏,出身富户,原为县马兵都头,曾先后义释晁盖、宋江等人。后改任当牢节级,又义释雷横,被刺配沧州。因失却沧州府小衙内,被迫上梁山落草。
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十二位,上应天满星,担任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后授保定府都统制,最终官至太平军节度使。
2、宋江
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原为山东省郓城县押司,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因私放晁盖等人,被小妾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期间结交诸多英雄好汉,辗转周折上了梁山。并曾带兵征讨祝家庄和高唐州。
晁盖死后继任梁山第三任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
3、晁盖
晁盖,梁山泊的第二任寨主,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财主。他武功超群,神武过人,平生仗义疏财,为人义薄云天,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
喜欢刺q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是一个真正敢于为民请命的好汉,如沧海横流般尽显英雄本色。
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就去西溪村独自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村放下,因此人称托塔天王。
后因与刘唐、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合谋智取生辰纲事发后遭官府追杀,不得已投奔梁山泊落草。因梁山泊寨主王伦忌才,不能相容,吴用智激林冲火并王伦后,大家推晁盖为寨主。
宋江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遇险时,晁盖与其他梁山好汉一同劫了江州法场,将宋江,戴宗救出。后在讨伐曾头市战役中,被毒箭射中面颊而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