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杀毒软件之父”死在监狱:科技大佬变毒枭,挥霍数亿资产…

75岁“杀毒软件之父”死在监狱:科技大佬变毒枭,挥霍数亿资产…,第1张

范主说:杀毒却被反杀?

最近,“杀毒软件之父”约翰·迈克菲 (John McAfee) 死于巴塞罗那监狱的新闻,引发了不少热议。

早在去年10月,迈克菲就因涉嫌逃避缴税的罪名,在巴塞罗那机场被捕,并根据西班牙法律关押在当地监狱中。在他死亡的几个小时前,法院刚刚批准了将他引渡到美国的决议。

据西班牙媒体报道称,迈克菲的死很可能是自杀,监狱的医务人员曾试图抢救他,但没有成功。

但是关于他的死因,坊间也有各种传言。虽然迈克菲曾在法庭上表示:“如果我被引渡,我怕我会在监狱中度过余生 (可能面临60年监禁) 。”看起来像是担心自己忍受不了太长的监禁,而寻了短见。

可是迈克菲之前自己也说过,如果他死在监狱里,不会是自杀,并说“要知道,如果我像爱泼斯坦那样上吊自杀,那不是我的错”。

他的律师也表示,自己和迈克菲联系密切, 但他没有表露任何自杀的迹象 ,且目前不知道监狱是否在他的牢房中安装了摄像机。

更加让人感到扑朔迷离的是,在迈克菲死亡30分钟后,他的INS发了一张图,图上之后一个字母Q,然后这个账户就被注销了。

关于他死亡的阴谋论也因此流传起来,很多人不相信他是自杀,并且将他类比同样在监狱神秘死亡的“*魔富豪”爱泼斯坦。斯诺登甚至发推提醒“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说他可能是“下一个”……

虽然现在迈克菲死因尚未知晓,但他本人的经历,却是真的像**一样。从 科技 大佬到阶下囚,制毒、养军队无法无天,还有各种混乱的私生活几乎一辈子都在折腾。

今天范主就来和大家聊聊,迈克菲大起大落的一生,是如何从“ 科技 大佬”变成“法外狂徒”的。

发家史:从瘾君子变成 科技 大佬

迈克菲是家中独子,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一名银行出纳,父亲则是道路测量员,但他酗酒成性,在迈克菲15岁时就自杀了。

在父亲去世的接下来的几年里,迈克菲也开始酗酒和吸毒,不过学习倒是没落下,1967年他获得了弗吉尼亚州罗阿诺克学院的数学学士学位,虽然称不上是学霸,也算是知识分子一枚。

大学毕业后,他就开启了自己的程序员生涯,曾先后在NASA、Univac和施乐公司从事软件设计和运营工作,但经常因为吸high了被公司开除。

迈克菲曾告诉《连线》杂志,他在一家名为Omex的信息存储系统公司工作时,每天都会在办公桌前吸食可卡因,以及喝一瓶威士忌。

而且他不仅自己吸毒,还常年干着贩毒的买卖。 没过多久,他的妻子就受不了和他离婚。在此之后,迈克菲决定戒毒,老老实实当起了程序员。

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洛克希德公司工作的迈克菲,收到了世界上第一个个人电脑病毒的复制版本,并开始着手研发杀毒软件。1987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开始售卖全球第一款商用杀毒软件McAfee。

五年内,迈克菲的公司就占领了近70%的桌面杀毒软件市场。 在他的宣传和营销下,McAfee的业务一直处于狂涨的状态。

当年《财富》榜上的100强中,有一半的公司都在使用他的软件。 到1990 年时,McAfee就已经年收入500万美元了,到了1992年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时,股票更是价值8000万美元。

然而就在公司发展得如日中天时,他忽然决定要把公司卖掉,原因是厌倦了1994年他以1亿美元的价格卖出了自己所有的股份,正式开启“瞎霍霍”模式。

而McAfee后来被英特尔以76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之后又几经易手,去年又重返纳斯达克,估值约为86亿美元,不过这些和迈克菲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财富大起大落,依然疯狂挥霍

赚了钱变身富豪的迈克菲,花式烧钱的方式也很奇葩。

赚钱后各种挥霍

离开公司后,迈克菲就开始疯狂买买买,全美境内到处购置豪宅房产、买私飞游艇,总之是顶级富豪的标配他都要来一套。

他先是在夏威夷僻静的莫 洛凯岛 购买了一座海滨豪宅、 占地53英亩,而且花了七年时间来建造了这座豪宅,然而几乎没怎么住过。

(为示例)

后来又在新墨西哥州建立了一座牧场,里面建造了一个可以容纳35人的**院,还在这里存放了不少他收藏的艺术品和豪车。

还斥资了2500万美元的现金,在科罗拉多州建造了一座占地280英亩的豪华庄园, 娱乐 设施、马场等一应俱全,更夸张的是,他花了超过15年的时间从全世界各地淘收藏品把房子填满

匪夷所思的是,迈克菲还在这里开设了一个瑜伽静修中心,后来他还写了四本关于灵性的书籍……

迈克菲似乎是对庄园有什么执念,据外媒统计,他前前后后拥有大约12处庄园,分布在北美、斐济和他后来的主要居住国家伯利兹等,甚至可能更多。

除了全球置 (挥) 业 (霍) ,豪华的交通出行工具他也没落下,可以容纳10人、方便他飞来飞去的塞斯纳私人飞机,买了。

(为示例)

用来度假、又能彰显身份的游艇,也买了。据说他还很喜欢收藏古董车,也买过不少。

迈克菲骨子里是个爱冒险的人,对于风筝翼飞机十分痴迷,据说他还花费了将近1200万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偏远地区建立了7个飞行基地。

虽然生活方式很壕,但迈克菲一直都不修边幅,穿衣也很程序员。

他佩戴过的腕表可以扒到的较少,之前常戴这枚绿盘的运动表。

近年来戴得比较多的,就是这块Bell&Ross了。

投资失败、制毒养雇佣兵无法无天

一直在买买买的迈克菲也没有停止投资,然而因为投资失败,他开始疯狂在法律的禁区蹦跶。

当年卖掉公司的他,在一通壕式购物之后,又买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雷曼兄弟债券,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迈克菲的投资也悉数化为泡沫。

无可奈何的他开始疯狂抛售自己苦心建造的各种庄园,7年打造的夏威夷豪宅150万美元,卖!2500万科罗拉多庄园抛售价570万美元,卖!各种豪车收藏品全部打折卖

投资失败给了他重重一击,加上以往奢华无度,迈克菲的1亿美元资产几乎被挥霍一空。在外吹嘘自己有数十亿家产,最后实际上手头只剩400万美元。

2009年,受挫的迈克菲不得不离开了美国,搬到了讲英语的中美洲国家伯利兹,并且在这里继续折腾。

(迈克菲在伯利兹买的别墅)

为了赚钱,他表面上创办了一些诸如雪茄制造、咖啡分销公司和提供水上出租车服务之类的只能赚些“零花钱”的企业。

而他在伯利兹当地成立的一家制药公司,被警方怀疑这是一个制毒窝点,当警察去他家突袭时,意外发现了数十q,被当局指控组建私人军队。这只“军队”的成员全部由前罪犯组成,总之就是在法律的禁区变着花儿蹦哒。后来他在伯利兹的资产,也被当局没收了。

他还因涉嫌谋杀邻居被通缉,虽然他称自己是无辜的,但还是选择逃亡并继续作妖,甚至还在网上悬赏12000美元征集“真凶线索”。

除此之外,迈克菲还有许多犯罪行径,据他本人说,自己曾先后在11个国家因违反q支规定、贩毒、逃税和证券欺诈等罪行,被捕了21次 (真·半本刑法无疑) 。

其实在卖掉McAfee公司之后,迈克菲曾在 科技 领域连续创业,但都水花不大。近年来又摇身一变成了一名技术专家和加密货币的推动者,但又受到了推销虚假的加密货币的指控,卷入欺诈和洗钱的罪名

“狂人”迈克菲还多次声称税收是非法的,并自曝自己从2010年起就没有提交过纳税申报单,自己已经成为国税局的“首要目标”。

或许迈克菲觉得自己虱子多了不怕痒,然而他最终还是栽在了税务问题上,甚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迷惑行为不停,私生活混乱

行为古怪,赚眼球博出位

放飞自我的迈克菲,近年来也有很多迷惑行为。

比如他曾在YouTube上传过一个恶搞视频,名为如何卸载迈克菲杀毒软件。视频中他身穿大富翁标配浴袍,环绕在周围的美女最后把他扒个精光。这段视频有一千万的浏览量。迈克菲自己说是为了嘲笑媒体对他的负面报道。

此外他还在2016年和2020年两次竞选总统,竞选纲领也是围绕着网络安全、加密货币等等,第一次竞选时就在推特上各种怒怼川普,第二次竞选则是还在海外逃亡。虽然选上的可能性几乎为0,但还是给他赚了不少眼球。

此外他还经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博出位,比如去年疫情期间,他戴着一条丁字裤作为口罩出现在挪威,结果又被警方逮捕。

私生活混乱,私生子众多

疯狂挥霍和花式犯罪之余,迈克菲的私生活也是相当混乱。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他还在读博士时候的本科生学妹,因为恋情迈克菲还被学校开除了,似乎结婚没几年就分道扬镳了;第二任妻子名为Judy,曾帮助他一起成立和经营公司,但也在2002年以离婚告终。

而到了伯利兹之后,他开始彻底无视法律和道德,肆意妄为,和一名未成年的当地女孩交往。

后来甚至还同时和七个女人交往和群居,组成了自己的“后宫”,而且这7名女子年龄均在18-25岁之间他还大言不惭地表示:和七个女人住在一起比有一个妻子压力要小得多。

而关于自己的私生子,更是当成一种炫耀,在推特上广而告之说自己有“47个孩子”

2012年迈克菲被驱逐而重返美国时,结识并雇佣了性工作者珍妮丝·戴森。珍妮丝比迈克菲小了足足30岁,不过两人还是慢慢谈恋爱并且结婚了。

然而这段“忘年恋”是不是真爱也很难说,因为珍妮丝在最初的几年间,还肩负着监视和给外界提供迈克菲行踪的任务。

之后珍妮丝似乎也确实爱上了迈克菲,她后来告诉媒体说,迈克菲不但解救了她,还让她和儿子重新建立了联系,看起来更像是对他抱有一些恩情。

就在去年迈克菲被监禁时,珍妮丝还曾在推特上激情发言,决定要为迈克菲的自由而战,也算是用情至深了

好啦,迈克菲凭大起大落的一生就给大家讲到这里,虽然他早年取得了成就,但也确实不断触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最终落得个no zuo no die的下场。大家对他看法如何,评论区聊聊吧

来自网络,部分来自视觉中国

商务范出品:编辑 Blair Shira | 运营 Kien

来源微信公众号『商务范』(微信号:bfaner)

了解过近代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至此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南京条约历史照 我们在丧权辱国,她在写程序 这里肯定有很多读者有疑问,你不是程序员么?不是说要介绍世界上第一个程序和程序员么?怎么先讲起中国近代史了呢? 事实上,我们总有一个感觉,总觉得程序和程序员的历史肯定离现在不是很久远。其实不然,也就是在《南京条约》签订的同一年,1842年,清朝道光二十二年,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程序,同时也意味着第一个程序员的出现,而她还是个女性。 阿达·洛芙莱斯 她便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女儿阿达·洛芙莱斯(Ada Lovelace),同时她也是一名数学家,公认的计算机程序创始人,也是她发明了循环和子程序的概念。 诗人是危险的?还是学数学吧 说起阿达的数学,还是个挺有趣的事。在阿达出生之后没多久,她的父母就闹离婚了,阿达的母亲安妮贝拉带着只有一个月大的小阿达离开了诗人拜伦。 阿达·洛芙莱斯 为了防止小阿达重走不靠谱老爹的诗人路线,对数学有着极大兴趣的安妮贝拉就让阿达从小开始学习数学,并鼓励她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因为她认为诗人是危险的。这便是阿达学习数学的由来,受其母亲影响,阿达从小就有着非常高的数学天赋,数学成了她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到后来还接受了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奥古斯都·德·摩根的指导。 第一个程序的诞生 1833年的时候,年轻的阿达认识了英国的数学家、发明家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而后者在1834年发明了一台分析机,这也是被后人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作为巴贝奇的好友,阿达则致力于为该分析机编写算法。 查尔斯·巴贝奇 在1842年到1843年间,阿达花了9个月的时间翻译了意大利数学家路易吉·米那比亚留下的分析机的备忘录。在翻译的同时,她还为自己的译文添加了非常多的附注,这其中就包括了详细介绍的如何用计算机进行伯努利数的运算方式,而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算法。 可惜天妒英才,1852年,年仅36岁的阿达在某次治疗子宫颈癌的时候,因为失血过多不幸去世,从此世界少了一位年轻的数学家,也少了一位伟大的程序员。 巴贝奇的计算器 而在其逝世100年后,阿达之前对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重新公布,其中的内容也被公认对现代计算机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美国国防部更是在1980年12月10日发布了一个新的高级计算机编程语言Ada,以此来纪念阿达·洛芙莱斯。 写在最后的话 最后,在纪念阿达·洛芙莱斯的同时,我们回到开头说的《南京条约》。那时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时代,国人对世界的探索和对科技的追求微乎其微,而彼时的西方列强在这些领域的探索和成就都是遥遥领先于我们,我们落后的不仅仅是科技而是一个时代。 香港回归 愿我们永葆初心,不忘历史,砥砺前行,找回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时代。

认识。

涂恒宇是中国科幻**《流浪地球2》中饰演一名工作人员。身份为量子科学家、程序员、数字世界的架构师,由刘德华饰演。

因在妻女车祸去世后,涂恒宇人生陷入死寂,与马兆一同研究数字生命计划,意图用机器来存储人类的感知和记忆,以此给予女儿完整的一生。

后来数字生命计划被法律终止,他认为这无异于是杀死女儿,但依旧打算继续进行这个计划。在马兆强行用智能量子计算机550A点火逐月一号后,要求马兆继续进行550系列的研究。

在月球即将撞上地球的危机中,图恒宇与马兆被紧急调往北京根服务器所在地进行重启,但因月球靠近地球引起潮汐变化,网络中心涌入大量海水。在溺亡之前,图恒宇插入最后一道密码,并启动了自己与女儿的数字生命备份,运用数字生命的记忆优势令图丫丫记住了活动密码,其的数字生命在进入数字世界后得以与女儿重逢,父女二人一起重启了根服务器。

国华裔“鞋王"谢家华是遭遇了火灾烧成了重伤才死亡,得知这个谢家华去世的消息时大多数人都感到惋惜,谢家华是美国鞋类电商网站Zappos的创办人,被媒体称为“网络鞋王”,该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全球最大的鞋类电商,销售额一度占到全美鞋类的1/4,被称为“卖鞋的亚马逊”,谢家华也被称为“杨致远第二”。相信对鞋子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对于华裔谢家华应该有着一定的了解,谢家华是美国鞋类电商网站Zappos的创办人,但是在11月27日谢家华在一次火灾中烧成重伤,不幸去世,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谢家华是如何一路成为”鞋王“的。

一、二十一岁的谢家华发现了互联网的趋势,毅然决然的放弃读博,选择成为一名程序员。

谢家华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其父母早年从中国台湾到美国定居,谢天华非常聪明,轻松考入了哈佛大学,并且获得了计算机学位的学士。但是谢家华没有选择继续深入学习,而是放弃了读博的机会,选择成为了一名程序员。

二、谢家华在赚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后就选择创立Zappos,开始了他的鞋王人生。

谢家华在赚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后就成为了天使投资人,随后就有了Zappos,之后便开启了他的鞋王人生。

三、谢家华能够成为鞋王,除了他的产品质量过关之外,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售后服务做的到位。

一家企业能够取得成功,除了他的产品需要过关之外,企业的售后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谢家华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才能够成功。

你对于谢家华还有哪些了解?欢迎来评论区与我交流。

9月7日,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自杀。他的死,将前妻翟欣欣推向了舆论的中心。苏享茂在遗书中说,是闪婚的妻子翟欣欣逼死了自己。

在苏享茂离世几天之后,翟欣欣方面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近日,翟母委托了一位知情人士接受了记者专访,回应了目前网络上的一些疑问。

翟欣欣现状不吃不喝,不见任何人。尚未被警方传讯,“我们相信法律”。苏享茂已经离开几天了,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前妻翟欣欣方面始终没有正面回应过。对此,这位由翟母委托接受采访的知情人向记者表示:“翟家人对苏享茂的去世深表悲痛,我们一直没发声是以死者为大,在这个时候,我们不想去说什么。”

知情人说,在得知苏享茂自杀后,翟欣欣非常悲痛,“她根本没想到苏会自杀,这几天她不吃不喝,谁也不见,妈妈在身边陪着,身体已经垮了。媒体采访她的家人、以前的同学、同事,她觉得非常丢人,压力很大。”

知情人表示,网上对翟欣欣父母身份的推测,是真实的。“她的父亲现在仍在山东科技大学上班,最近刚刚开学,而母亲已经退休了。”目前翟母陪在翟欣欣身边,留下翟父一人在老家,“我们曾建议她的父亲不要待在山东,但她父亲说:‘我再不在这里守着,媒体就该打扰到学校了’。”

对于苏享茂生前称“被我极其歹毒的前妻翟欣欣给逼死了”,这位知情人说:“翟家也搜集了很多资料,目前警方并没有传讯翟欣欣。如果翟欣欣真的犯法了,我们相信法律一定会制裁。”

对于翟欣欣与苏享茂这段短暂的婚姻,知情人转达了翟欣欣看法:“苏先生反复多次要求要跟欣欣办理结婚证,欣欣心软才错过了婚前分手的机会。如果婚前分手了就不会有今天这个局面,欣欣感到跟苏先生结婚非常后悔。”

“网上传言说翟欣欣是骗婚,这肯定是没有的。翟欣欣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性格也比较活泼外向,而苏享茂性格内向。”知情人表示,这也为两人后来的婚姻生活出现矛盾埋下了伏笔。“苏享茂带翟欣欣回了福建老家,但是苏享茂却没有跟翟欣欣回老家,是后来翟欣欣父母来见的他们,而那次见面,苏享茂几乎不说话,后来还跑去房间里睡觉。翟欣欣的表弟也见过苏享茂,后来表弟回忆,那次见面中,苏享茂一句话也没有讲过。”

对于翟欣欣向苏享茂索要一千万离婚赔偿一事,知情人回应:“翟欣欣当时想着,自己已经是离过两次婚的人了,不想再婚,所以提出要一千万拿回去和父母生活、养老,这一千万是在离婚协议中写好的,是双方共同达成协议的,所以事后翟欣欣才索要这笔钱,最终她收到了660万。”

1、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

丹尼斯·里奇被誉为“C语言之父”,他在生前与贝尔实验室的合作伙伴肯·汤普森(Ken Thompson)一起利用这种编程语言开发出了 Unix *** 作系统。在互联网上,几乎所有东西都会使用C语言和Unix *** 作系统,但C语言之父的离世却很少有人缅怀。2011年,人们对乔布斯的去世记忆深刻,但这一年还有另一位本应获得同样关注的人物也与世长辞,他就是C语言之父丹尼斯·里奇,但却没有受到任何关注,不免让人唏嘘。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2、肯·汤普森:KEN THOMPSON

C语言前身B语言的作者,Unix的发明人之一(另一个是Dennis M Riche,被尊为DMR),Belle(一个厉害的国际象棋程序)的作者之一, *** 作系统Plan 9的主要作者(另一个是Rob Pike, 前不久被google挖走了)。Ken爷爷也算是计算机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人物了。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3本贾尼·斯特劳斯特卢普:BJARNE STROUSTRUP

1982年,美国AT&T公司贝尔实验室的Bjarne Stroustrup博士在c语言的基础上引入并扩充了面向对象的概念,发明了-种新的程序语言。为了表达该语言与c语言的渊源关系,它被命名为C++。而Bjarne Stroustrup(本贾尼·斯特劳斯特卢普)博士被尊称为C++语言之父。

艾肯1900年3月8日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霍伯。肯(Hoboken,N.J.),但在印第安那州首府印第安纳波里斯(Indianapolis, Indiana)长大。由于艾肯的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家境清贫,他高中就读于一所名为“阿森纳”的职高(Arsenal Technical High School),白天上学,晚上在当地一家供电和供热的公司上12个小时的夜班,负责 *** 作开关板。后来,职高校长知道了他的情况,就专门安排了一些考试,让艾肯通过后提前毕业。

毕业以后,艾肯来到威斯康辛州首府麦迪逊,在麦迪逊煤气和电力公司(Madison Gas & Electric Co.)找到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允许他同时在威斯康辛大学上学。1923年,艾肯大学毕业,取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并立即被提升为公司的总工程师。 1928年,他离开原公司到西屋电气和制造公司,3年以后又转到密尔沃基的线材公司(Milwaukee Line Material Co.)。1933年,艾肯感到干电气这一行是选错了专业,于是下决心辞掉了工作,重返校园学习物理,这时他已33岁。艾肯先进了芝加哥大学,但很快转至哈佛大学,1937年和1939年先后取得硕土和博土学位。

艾肯的博士论文课题是“空间电荷传导的理论”(Theory of Space Charge Conduction)。这一课题的研究需要对非线性微分方程进行复杂的计算,而艾肯手头只有手摇台式计算机可用,常常为解一个方程而耗费大量时间,这导致他产生了研制自动计算机的想法。在深入研究了计算技术的先驱、英国数学家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1—1871)工作的基础上,1937年艾肯提出了自动计算机的第一份建议书,即著名的文献“Proposed Automatic Calculating Machine”。在这份长达22页、而且是双面打印的文件中,艾肯提出了他的设计目标,也就是后来被称为Mark I的计算机的四个特征:

Mark 3

1.既能处理正数,也能处理负数。

2.能解各类超越函数,如三角函数、对数函数、贝塞尔函数、概率函数等。

3.全自动。即处理过程一旦开始,运算就完全自动进行,不需人的参与。

4.在计算过程中,后续的计算取决于前一步计算所获得的结果。

艾肯原指望从学校取得经费支持来研制他的计算机,但没有如愿,幸而得到商学院布朗教授(Ted Brown)和天文系夏伯利教授 (Harlow Shapley)的引荐,和IBM公司的老板沃森取得联系。有远见的沃森正致力于将IBM公司从单纯制造办公设备的公司转变为制造计算机的公司,因此对艾肯的计划给予了全力支持,于1939年3月签订了合作制造Mark I的协议。沃森把公司的主要技术骨干如莱克(Clair D.Lake,1888—1958)、哈密尔顿(Frank Hamilton,1898—1972)、杜菲(Benjamin Durfee,1897—1980)等都投入了这一项目,由莱克负责工作。

莱克是IBM公司的资深工程师,1915年就从汽车行业转至IBM公司,是一个出名的发明家。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艾肯被应征入伍,到位于 Yorktown的海军水雷战学校(Naval Mine Warfare School)任教官,只能断断续续地进行Mark I的开发工作。幸好有一天,一位有影响的、了解艾肯情况的海军高级军官遇见艾肯,惊诧地问他为什么在这里而不去研制Mark I?艾肯回答说,不是您下命令让我在这里工作的吗?这成了一个转机:几个小时以后,新的命令下达了,委任艾肯的海军计算项目的负责人,并立刻离开海军学校回哈佛大学工作。后来艾肯开玩笑地说,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计算机的指挥官。

机器工作中

经过艾肯和IBM公司长达5—6年的合作和努力(当然也包括难以避免的摩擦和碰撞),Mark I终于在1944年5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它用了3 000多个电机驱动的继电器,是一个重达5吨的庞然大物造价高达50万美元(有的资料甚至说超过100万美),其中IBM公司的投资占2/3,其余1/3 由海军资助。其核心是71个循环寄存器(rotating register,把运算中暂时保存 *** 作数的设备叫做register就始于Mark工),每个可存放一个正或负的23 bit的数字。数据和指令通过穿孔卡片机输入,输出则由电传打字机实现。其加法速度是300ms乘法速度是6 s,除法速度是114 s。这与现代计算机当然无法相比,即使与晚它两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相比也显得十分落后,但它却实实在在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现顺序控制的自动数字计算机,IBM公司方面把它命名为ASCC,即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是计算技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4个专家过去用3周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在Mark I上只要19个小时就完成了。而且它非常可靠,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24小时,这是初期的电子计算机无法比拟的。

Mark I主要供海军舰船局(Bureau of Ships)用于计算d道和编制射击表,也曾在曼哈顿计划中计算有关原子d的问题。此外,它也为哈佛大学内外的科学家服务。例如,哈佛大学经济系的著名教授列昂杰夫(Wassily Leontief)在研究输入—输出分析中就曾用Mark I解各种线性方程问题。1949年,哈佛大学的计算实验室(这是1946年艾肯正式从海军退役重回哈佛大学后创建的,艾肯任主任直至他退休)年报,即著名的Annals of the Computation Laboratory of Harvard University,公布了19个数学表,都是Mark I的成果。尤其是在贝塞尔函数(Bessel Function)的计算上,Mark I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哈佛大学的数学家给Mark I起了一个亲切的称呼,叫做“贝茜”(Bessie)。1944年10月14日American Weekly周刊在报导Mark I时,把Mark I称做“超级大脑”(super brain),说它能解物理、数学、原子结构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并且夸张地说,也许它还能解决人类起源这一难题。

Mark I工作到1958年才退役,现在还在美国被仔细地保存着。

Mark I

继Mark I之后,艾肯又先后研制成MarkⅡ(1946年)、MarkⅢ(1950年)和MarkⅣ(1952年),但IBM公司没有继续支持这些项目的开发。事情缘于在庆祝Mark I落成的典礼上,沃森受到冷遇,而且艾肯在致词中几乎把Mark I工成功的一切功劳归于自己,这使沃森万分恼怒,从而中止了对艾肯和哈佛大学的一切支持。MarkⅡ是为海军在弗吉尼亚州的Dahlgren试验场生产的,其可靠性在试验场经历了严格考验。据记载,1947年6月26日,舰艇主炮组的几门19型火炮齐发了19发,在震天动地的炮火声中,附近的MarkⅡ 没有一个继电器误动作,报告结论是炮轰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没有造成任何干扰,因此不需要任何特殊的保护措施。从MarkⅢ开始,艾肯开始采用电子元器件,其寄存器是由电子管电路组成的,数据和指令则放在磁鼓上,磁鼓容量为4350个16 bit的字以及约4000条指令。用户仍然是Dahlgren试验场。艾肯的最后一台计算机Mark Ⅳ则是为空军研制的。它加入了磁心移位寄存器和半导体二极管电路。有关Mark I到Mark Ⅳ的基本数据如表所示。(表格加不上)

Howard Hathaway Aiken

在开发Mark计算机的同时,艾肯还致力于开展计算机的教育和培训。1947—1948学年,艾肯率先在哈佛大学开设了“大型数字计算机的组织”这一课程,其后不久又开设面向计算机的“数值分析”。在艾肯的努力下,哈佛大学成为在世界上最早引入计算机研究生课程教学与授予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大学之一,艾肯本人共带出了15名博士生和更多的硕土生,这些人大多成为计算机领域早期的骨干力量,其中包括图灵奖和计算机先驱奖获得者“IBM/360之父”布鲁克斯(Frederick Phillips Brooks,Jr.)和“APL之父”艾弗逊(Kenneth Eugene Iverson),以及在1994年同样获得计算机先驱奖的荷兰学者勃浴天(Gerrit A.Blaauw)。艾肯还主办了无数有关计算机的培训班、讨论班、学术研讨会,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计算机学者都从中受益匪浅,对推动与促进计算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评论认为,艾肯在这些方面所作出贡献的意义甚至比他开发Mark计算机的意义还要大。

艾肯的著作不多,1951年他和他的同事编写出版了《电子计算和控制电路的综合》(Synthesis of Electronic Computing and Control Circuits)一书,是这方面的第一本专著。但由艾肯主编、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0卷《计算实验室年报》(Annals of Computation Laboratory)则是艾肯留下的极为珍贵的财富,其中包括详细介绍和描述Mark I—MarkⅣ的3卷年报,有关大型数字计算机和开关理论的4卷会议录,以及23卷的各种数学表。此外,艾肯还向海军舰船局、原子能委员会、空军、贝尔电话实验室、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煤气协会和爱迪生电气学会等递交过大量有关的技术报告,总数达到140卷,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和深刻令人叹为观止。

艾肯获得的荣誉与奖励很多。IEEE除了授予他计算机先驱奖外,还曾授予他John Prize奖和爱迪生奖。富兰克林学会授予他John Prize奖。海军授予他“杰出公众服务奖”(Distinguished Public Service Award),空军则授予他“特等公民服务勋章”(Decoration for Exceptional Civilian Service)。他的母校威斯康辛大学授予他“杰出专业服务奖”(Testimonial of Eminent Professional Services)。法国和比利时政府也都授予艾肯以该国公民的最高荣誉称号或奖励(法国是Chevalier de Legion d’Honneur,比利时是Officer’s Cross of the Order of the Crown)。艾肯是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也是美国研究院NSC在1946年建立的高速计算机委员会的首批成员之一。此外,他还是西班牙和瑞典的国家级学术机构的名誉顾问或外籍院士。

艾肯于1961年从哈佛大学退休,移居佛罗里达州的Fort Lauderdale,受聘担任迈阿密大学信息技术教授,帮助该校制定了计算机科学的教学大纲并设计了它的计算中心,同时还创建了他自己的公司,叫做 "Aiken Industries”,主要从事技术咨询。1973年3月14日,也就是刚度过他的73岁诞辰一个星期,艾肯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大器晚成的霍华德·艾肯教授 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们回到1939年至1944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9月希特勒侵占了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这时在哈佛大学出现了机电式计算机,即Howard Aiken 的Harvard Mark系列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与后来的ENIAC相比,从体系结构的观点看,还不算现代意义的大型计算机,但它们揭开了计算机时代的序幕。

1900年3月9日霍华德·艾肯(Howard Hathaway Aiken)诞生在美国新泽西州Newark市的Hoboken镇。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威斯康星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艾肯1923年至1928年在麦迪森煤气公司(Madison Gas)工作。1928年至1931年在西屋电气制造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al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担任总工程师。1931年至1932年在线材公司(Line Material Company)任职。然后,它在哈佛大学物理系于1937年获得硕士学位,1939年获得博士学位,可以说是大器晚成。

Howard Hathaway Aiken工作中

留校工作后,1939年至1941年担任讲师,1941年至1946年为副教授,1946年晋升为教授。1947年至1961年他一直担任哈佛计算实验室的主任。1961年艾肯离开哈佛大学,去迈阿密大学担任信息技术教授,在那里工作到1973年。1973年3月14日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逝世。

深受巴贝奇影响

当他在哈佛物理系作研究生时,就开始计划建一个大型计算机器。1936年艾肯就向物理系提过他的建议,系里并没有理会对计算机器的需要。系主任桑德斯(Frederick Saunders)教授告诉艾肯,实验室一位技术员Carmelo Lanza说过有一个类似的计算装置,就存放在科学中心的阁楼上。这引起艾肯的极大兴趣。Lanza带他去看了机器,原来这是100多年前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1-1871)未完成的分析机(analytical engine)的一些黄铜齿轮部件。艾肯立刻意识到他与巴贝奇脑海里有相同的构想。巴贝奇由于没有钱、没有材料而使梦想未能实现,而艾肯相信他会幸运得多,他将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后来,巴贝奇的孙子把这些黄铜部件和一堆祖父的书籍送给了艾肯,这些宝贝在艾肯的办公室里占据了相当一块地方。对来访者,艾肯总是指着巴贝奇的书说:“这就是我的全部计算机教育,我正是从这些书里获益良多。”

关于计算机的建议

Harvard Mark I

艾肯当时研究的是真空管中空间电荷的传导理论(theory of space-charge conduction in vacuum tubes),他的研究工作需要对微分方程求解,这些方程没有精确解,只能用数值方法求近似解。他需要的计算工作量是当时台式计算器根本无法满足的,大量数据用手工输入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他的选择失败后,他决定使用穿孔卡装置来输入数据。1937年他又写了一个关于庞大的计算机器的建议。他写到:“为了节省在算术计算上的时间和精力,避免人们发生错误的倾向,这种期望就同算法科学本身那样是完全可能的”,当时计算机还被认为是“懒汉的思想”而遭到嘲笑。

他在建议报告中描述了对这个机器的看法,特别是用于科学研究的专门设计,使之与普通穿孔卡机器有明显的不同。他列举了四条要点:

第一,一般机器只能处理正数,而科学机器必须能同样处理负数;第二、科学机器必须能处理诸如对数、正弦、余弦、以及大量别的函数;第三、计算机应该对科学家非常有用,它一旦投入运行,就能频繁地处理大量的数值数据,直到计算完成而无须人为的干涉;第四、这种机器能计算行而不是列,这能更好地保持数学事件的顺序。

IBM慷慨赞助

物理系的领导终于同意给艾肯所需要的房间,但他必须首先建造这个机器。艾肯把他的第一份建议报告送给门罗计算机器公司(the Monroe Calculating Machine Co),结果很快被退了回来,不过门罗公司也告诉他可以试试IBM公司。

Mark 3 上时代封面

这又促使霍华德·艾肯与IBM公司接触。结果IBM的总裁沃森(Thomas J Watson,Sr,1874-1956)颇有远见卓识,对此一拍即合,立即斥资20万美元赞助,支持建造艾肯梦想的机器,在当时这真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

由于老沃森的深谋远虑,使IBM 公司在同类电气电子公司中率先进入计算机领域,这个战略性的决策为IBM公司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于是签约允许艾肯与IBM三位工程师合作,在位于Endicott的IBM实验室建造计算机。该机器从1937年开始建造,直到1943年底结束。工程师坎贝尔(Robert V D Campbell)监督了最后的机器组装工作。完成的机器有8 英尺高、51英尺长、2英尺宽。该机器重35吨,由76万个零件组成,包括2200个计数齿轮、3300个继电器和530英里长的导线。当时它称为IBM ASCC 计算机(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能完成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以及引用先前的结果。

Mark计算机在哈佛落户

如上所述,艾肯的思想深受巴贝奇著作的影响,他把建造ASCC的项目看作是完成巴贝奇曾经设计但并未成功的事业。的确,ASCC与巴贝奇的分析机有许多共同之处。虽然它曾经被尊称为第一台数字计算机,但它的体系结构却与现代计算机有明显的区别。ASCC是用电力驱动的,但它的主要部件仍然是机电式的,即开关元件是通过电磁力而动作的继电器。它是由许多计算器组成的,每个计算器都在自己的控制单元引导下处理着同样的问题。即它有72个存储寄存器和处理单元来完成乘法与除法运算。机器内部既不能存储指令,又不能存储数据。ASCC由穿孔纸带上的指令序列来控制。穿孔卡则用来输入数据,而机器的输出则用穿孔卡、或者用电传打字机。该机器的字长是23位,它加、减这样的两个数用3/10秒,相乘用4秒,相除用10秒。

ASCC计算机于1943年制造完成后,由IBM公司赠送给哈佛大学,并改名为Harvard Mark I计算机,随后就把它搬到哈佛大学。1944年8月14日哈佛大学正式启用这台计算机,它一直运行了14年之久。该机器最早计算的是物理学和天文学问题,例如电磁场分布,长焦距镜头的积分计算。后来的计算则与雷达以及新墨西哥州Los Alamos实验室关于原子d爆炸的方程式有关。总之,这台机器为军方的计算项目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为美国海军的射击与d道进行了大量的计算。

当年机器

编程与应用

格瑞斯·霍普(Grace Hopper,1906-1992)从1944年开始与艾肯在Mark计算机上一道工作,她侧重在软件开发方面。

要使机器工作,工作人员必须编写程序把问题转换成计算机能读的代码。然后这些代码再转换成穿孔纸带上的孔,用来表示简单的指令。纸带插入读孔机后,一系列的检测器能觉察到孔的存在,于是就能关闭相应的继电器。这些继电器开关把信息传给机器的其他部件,其中的寄存器就存储着数据。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有关的演算,最后的结果则由自动打字机打印出来。

最常使用的指令集合可以存储起来以备今后使用,反复调用它们就可以节省时间。格瑞斯•霍普后来发明了编程语言COBOL,率先使用了这些子程序,现在的程序员把它们称为库函数。她还在这个实验室里发现了在继电器里压碎的飞蛾,并把它称为计算机的“bug”,后来人们就把软件中的错误也称为“bug”,把排除软件中的错误称为“debug”。

艾肯教授的研究生、1954年毕业的Anthony Oettinger博士曾描述过机器的工作情况。他说:“当机器运行时,整个物理大楼的地下室会发出轰鸣的噪声。有人说它像咔嚓作响、韵律单调的乐队,有人说它像满屋子的女人在编织机上织毛衣”。这个庞然大物每天工作24小时,无论何时它一停机,就会响起铃声,警告值班人员按下按钮或者转动旋钮使计算机进行下一步的 *** 作。通常艾肯会从附近的办公室跑出来,看看该如何处理出现的问题。

继续建造计算机

艾肯机器的速度比今天最慢的计算器还要慢,但在1944年它却是难以置信的快。当时纽约时报的文章说:“根据数学家的口述,过去用普通办公室的大量计算器、众多人员和漫长时间所无法解决的方程式,现在用几个钟头就能解决。”

1945年艾肯开始为海军的军火署建造Mark II,用于达尔格林试验场(the Dahlgreen Proving Ground)的计算工作。1947年完成了Harvard Mark II,它是完全电子式的计算机。

1950年他完成了Mark III计算机,并称为艾肯达尔格林电子计算机(the Aiken Dahlgreen Electronic Computer,简称ADEC)。1952年艾肯又为美国空军完成了Mark IV计算机。

Mark I

他不仅为建造计算机而工作,还把磁芯、磁鼓运用到计算机上。在哈佛计算实验室他还发表了关于数学语言学、语言自动翻译、电子学和开关理论的著作,还作过该实验室编年史的编撰工作。此外,艾肯在哈佛大学还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学位项目,即今天我们称谓的计算机科学学位。他还帮助迈阿密大学创建了类似的项目。在纽约他甚至还建立过一个Howard Aiken Industries Inc的咨询公司。

遗憾与荣誉

艾肯非常热衷于计算机,但是他像当时的许多人那样没有预期到计算机将会引发的惊人变化。例如他在1947年曾经预言,只要有六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就可以满足全美国对计算的需要。今天你可能认为这太幼稚可笑了,但是这却准确地反映了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计算机的一般理解。在那时,计算机典型地用于政府、大公司、研究机构、教育单位的科学计算与数据处理,人们普遍相信计算机只能由专家来编程和使用。

1964年艾肯接受了Harry MGoode Memorial Award,这是由美国计算机学会提供的一枚奖章和2,000美元的奖金。以表彰他为开发领先的第一台大型通用自动数字计算机做出的独创性的贡献。这只是艾肯的许多荣誉之一,他的先驱性的工作得到许多国家的赞赏,除美国外,还有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德国授予他的各种荣誉。格瑞斯•霍普也获得过许多荣誉称号,国防部还授予她海军少将军衔。

60年过去了。现在Mark I的部分设备摆放在哈佛大学科学中心的大厅里,另一部分存放在美国历史的史密森尼博物馆(Smithsonian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最后还有一部分则放在IBM公司的历史展览中。人们永远怀念这位为迎接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做出重大贡献的计算机先驱艾肯教授。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wegame出来之前,国内可以说是没有一个比较像样的 游戏 平台的,但steam的爆火又证明了这样的平台很有搞头,于是腾讯下决心将tgp的功能拓展,并为wegame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计划,希望它能成为中国版steam,甚至超越steam。

不过,由于《怪物猎人世界》事件的打击,加上国内单机厂商不多,引进 游戏 又需要时间,wegame可以说开局不顺。面对这样的局面,wegame穷则思变,不仅和各大网游联手,搞了一波双赢的入驻,以腾讯的导量能力换取wegame的繁荣,也让 游戏 获得更多的用户。

不仅如此,他们还推出了老端游拯救计划,打算复活网友们呼声最高的老 游戏 ,为此搞了一个投票,最终得票数最高的是《冒险岛》、《激战2》、《永恒之塔》和《热血传奇》。

那么这些老网游,真的可能因为在wegame上线,就能重获新生吗?这想必是个不小的挑战。

毕竟,虽然它们都自带很多老玩家,但是这些玩家当初也是因为种种原因离开的,在这个新游层出不穷的环境中,究竟有多少人真的会来玩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让我们来看看先例们是怎么做的吧。

Nightpe

其实在国外,也有一群人像wegame这样,在找一些经典的 游戏 ,希望能帮助它们复活,例如一个叫Nightpe的工作室。

这个工作室的创始人基克,有一次在玩自己喜欢的一个 游戏 《网络奇兵2》的时候,发现竟然不能顺利启动,于是他给版权方写了电邮,说自己很喜欢这个 游戏 ,希望能为它做点什么。

而在2013年,Nightpe工作室成立,就再度推出了《网络奇兵2》,让它重新火了起来,并且还成为了这个新工作室的招牌产品。后来他们又陆续重新发布了一些老 游戏 ,为它们带去了新鲜的血液。最近,他们还打算推出《网络奇兵:重制版》。

GOGcom

这曾经是个专门售卖老 游戏 的数字网站,后来他们开始转型,试图从拿到版权开始,跟开发商们合作,然后在完成签约后为 游戏 推出做准备工作,修复Bug、移植到新系统上等等。

其中每一步都是难题,比如经典端游《沙丘2》的版权在一名程序员手上,但是他已经去世了于是版权归属到了他的家人身上,他的家人不认为新时代的玩家们还会需要一个古老的《沙丘2》,于是他们拒绝了GOGcom。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许多工作室会为了拯救被人遗忘的有趣的老 游戏 做出努力,也会开动很多脑筋,像给重制版做些改动,让它更符合新玩家的审美,就是一个常见的做法,不过这也会引起很多老玩家的反d。

网游的情况更为复杂

Wegame在做的事,风险其实比不少工作室要大很多,毕竟网游不比单机,做完前期工作基本就是上架等收钱,还要维护服务器,还要推出新活动等等,像《魔兽世界》怀旧服也需要分走厂商不少精力。所以wegame的失败成本会高上一些。

不过,它也还是有一些有利的因素,至少这些 游戏 的版权所属比较明确,不会发生需要跟非专业人士讲上半天道理的情况。

如果第一波参与老端游复活计划的网游能够再次火起来,也许腾讯就会把这个计划继续进行下去。但在真正上线前,与玩家、版权方之间的及时沟通或许是很重要的,需不需要改动,哪里要改,怎样收费,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几十年的国内 游戏 发展史中,我们有过不少优秀的网游,它们中的一部分化身IP,成为了一些新游吸引老玩家的资本。那如果它们亲自上场,跟现在的玩家碰撞,又会带来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以上就是关于75岁“杀毒软件之父”死在监狱:科技大佬变毒枭,挥霍数亿资产…全部的内容,包括:75岁“杀毒软件之父”死在监狱:科技大佬变毒枭,挥霍数亿资产…、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诞生的年代,我们却在丧权辱国、你认识涂恒宇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6334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