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了部新手机,有质量问题。但不能退不能换,应该打哪个电话投诉?

我买了部新手机,有质量问题。但不能退不能换,应该打哪个电话投诉?,第1张

广东
广州分公司 020-87292999 广州市天河区粤垦路38号广垦商务大厦10楼(510000)
广州服务中心 020-87624673,33018818 广州市环市东路475号105铺(510000)
深圳专营部 0755-83267466 深圳市福田区振兴西路109号华康大厦2楼218(518031)
东莞专营部 0769-2681268 东莞市樟村七枝树11巷17号(511700)
梅州办事处 0753-2527389 梅州市华侨城富都A14号(514000)
韶关办事处 0751-8970119 韶关市新丰路10号2楼201室(512000)
肇庆办事处 0758-2286336 肇庆市端州四路9号17栋203室(526100)
江门办事处 0750-3816745 江门市蓬苑里34号203房(511500)
中山办事处 0760-8922388 中山市石岐镇岐江苑15栋504(528400)
茂名办事处 0668-2898816 茂名市人民南路西港竹园116号201房(525000)
湛江办事处 0759-2019749 湛江市海滨大道潜水学校(524000)
汕头办事处 0754-8441997 汕头市中山路3号1座107室
海南
海口服务中心 0898-66200934 海口市新华南路5号科技大楼6楼(570105)
广西
南宁代表处 0771-2611986 南宁市东葛路18-1号汇宇花园B2栋501号(530021)
南宁服务中心 0771-2814168 南宁市东葛路19号南宁人防办公大楼西楼1号107
上海
上海代表处 021-33011400 上海市武进路456号永生大楼7006室(200071)
上海服务中心 021-63079400 上海市武进路456号永生大楼7002室(200071)
浙江
杭州代表处 0571-87851567 杭州市江南大道3778号元天科技大楼A座12F(310053)
杭州服务中心 0571-88331168 杭州市上塘路德胜新村105幢1单元102室(310014)
福建
福州代表处 0591-87599868 福州市华林路492号金辉大厦12D(350013)
福州服务中心 00591-83311868 福州市古楼区井大路68号建银大厦8F (350013)
安徽
合肥代表处 0551-2615137 合肥市长江中路327号富达大厦611室(230000)
合肥服务中心 0551-2615154 合肥市长江中路327号富达大厦611室(230000)
江西
南昌代表处 0791-6519892 南昌市西湖区桃苑小区南侧香江花园1幢1单元101室(330006)
南昌服务中心 00791-6517681
山东
济南代表处 0531-82315818 济南市洪家楼南路50号汇科旺园2号楼3单元13层西户(250013)
济南服务中心 0531-82315818 济南市洪家楼南路50号汇科旺园2号楼3单元13层西户(250013)
青岛服务中心 0532-88733306 青岛市合肥路1号(266101)
济宁服务中心 0537-2211193 济宁市太白中路57号通讯大厦二楼(金星信息公司)(272100)
潍坊服务中心 0536-2102358 潍坊市和平路105号1号楼1单元302室
江苏
南京代表处 025-84504208 南京市白下区太平南路305号江苏和园饭店315室(210002)
南京服务中心 025-84518353 南京市太平南路278号江苏饭店3号楼101室
北京
北京代表处 010-62375568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10号TCL大厦4楼(100031)
北京服务中心 010-64246051 北京市古楼外大街18号巨勃达商务中心1楼(100011)
天津
天津代表处 022-24257170 天津市河东区七纬路65号利中大楼506室(300201)
天津服务中心 022-27271566 天津市红桥区海河西路天虹大厦A座101室(300171)
内蒙
包头服务中心 0472-2519617 包头市昆区林荫路邮电局底店(鑫捷通讯)
呼和浩特代表处 0471-6965696 呼和浩特市人民路永光巷通信小区1号楼1单元1楼中户(010000)
呼和浩特服务中心 0471-6928370 呼和浩特市人民路50号(鸿达通讯)(010020)
河北
石家庄代表处 0311-86084868 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6号西美大厦706室(050011)
石家庄服务中心 0311-86087342 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00号铁路党校西楼106室(050011)
河南
郑州代表处 0371-63922978 郑州市南阳路9号石桥饭店429房间(450000)
郑州服务中心 0371-63925978 郑州市农业路东1号豫博大厦805室
湖北
武汉代表处 027-85740215 武汉市江汉区台北一路17-19号环亚大厦A座505号(430030)
武汉服务中心 027-85838687 武汉市汉口利济北路利济电子城157号(大通电讯)(430030)
湖南
长沙代表处 0731-5513868 长沙市韶山北路564号三重大厦10楼10-C室(410007)
长沙服务中心 0731-5507062 长沙市韶山北路564号三重大厦10楼10-C室(410007)
四川
成都代表处 028-85224561,85224562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学府花园书香榭16D(610016)
成都服务中心 028-86616176 成都市童子街38号燃料公司305室(610064)
重庆
重庆代表处 023-63673149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67号3楼T室(400014)
重庆服务中心 023-63673149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67号3楼T室(400014)
云南
昆明代表处 0871-3510130 昆明市春城路115号商业银行中山支行四楼(650041)
昆明服务中心 0871-3512211 昆明市春城路115号商业银行中山支行三楼(650041)
贵州
贵阳代表处 0851-6575192 贵阳市延安中路81号鑫海大厦一楼中国移动通讯(550002)
贵阳服务中心 0851-5280518 贵阳市公元西路西南电脑城后一楼151号
山西
太原代表处 0351-4150868 太原市双塔西街78号2单元301室(晋昌通讯公司)(030006)
太原服务中心 0351-2140737 太原市双塔西街78号2单元301室(晋昌通讯公司)(030012)
陕西
西安代表处 029-83219868 西安市西安市柿园路2号兴庆花园24H(710048)
西安服务中心 029-84286072 西安市大庆路146号中国邮电器材西北公司(710032)
甘肃
兰州代表处 0931-8875993 兰州市广武门后街56号兰州军区政治部干修所C单元301室
兰州服务中心 0931-8875993 兰州市广武门后街56号兰州军区政治部干修所C单元301室
宁夏
银川服务中心 0951-6029110 银川市商都7号楼2-5(750004)
新疆
乌鲁木齐代表处 0991-4553086 新疆乌鲁木齐市扬子江路红十月小区东二区8号楼5单元802室
乌鲁木齐服务中心 0991-8975797
辽宁
沈阳代表处 024-22939876 沈阳市沈河区大西路118号恒泰大厦711室
沈阳服务中心 024-2931118-85 沈阳市沈河区西顺城街220-4号(易盛通公司)
大连服务中心 0411-83615955 大连市中山区长江路261号科易通讯科技公司(116051)
吉林
长春代表处 0431-5635993 长春市惠民路22号
长春服务中心 0431-5678618 长春市惠民路22号
黑龙江
哈尔滨代表处 0451-84615513 哈尔滨市道里区经纬街42号(150010)
哈尔滨服务中心 0451-84673500

虽然有点凌乱,但这是我辛辛苦苦一点点从复制下来的,因为在学校可以打开很多电子资源全文数据库等,所以肯定是完整的。但是因为整理的话太麻烦了,所以你自己整理一下吧。因为这篇文章超过1万字了,系统说要删减,所以我得分两部分发了。
第一部分
汉风神韵芒砀山
陈玉岭

从郑州顺着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东行,是
几百里望不到边的一马平川,汽车大约行驶三个多小时
就是永城市境内名闻遐迩的芒砀群山了。自然界也真是神
奇得很,像刷子刷过的平原沃土,到了这里怎么一下子就
突兀着这大大小小的十几座山头它更像是造物主于天地
混沌之中,从大海的浴盆内捧出的奇绝杰作,虽然少了大
山的雄峻之气,却多了小山的清秀之态。
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小山,当你站在制高点上,俯
瞰整个芒砀群山的时候,仿佛在浩繁的中国历史长卷里徜
徉。会惊奇地发现,芒砀山的神奇就在于它给后人留下了
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芒砀山主峰西南不远处的夫子山南坡,有一天然悬
崖,相传被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当年率众弟子周游列
国,自宋返鲁途径芒砀山,曾在这崖洞下避雨,天晴后又在
崖前平台的石板上晒书,夫子山、夫子崖、晒书台便由此得
名。
为了纪念这位至圣先贤,明初在夫子崖前修建的文
庙,虽历代屡遭兵燹,仍香火不断。文庙庄严肃穆,院内石
碑插进古柏,古柏拥抱石碑,成为一大奇观。文庙规模不
大,但大殿门前的楹联最能体现儒家的中庸之道:“宫墙数
仞不得其门终外望;砥平直矢能由是路即中行。”
在夫子山背后的苍松翠柏之中,掩映着中国历史上第
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墓冢,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生前
曾亲笔题写碑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
从陈胜墓往东南约一公里,是汉高祖斩蛇处。相传秦
二世元年,刘邦受命押送刑徒去骊山为秦始皇修建陵墓
途经芒砀山,因大雨阻隔,误了行程,就率众斩蛇起义,最
终成就了一代帝王伟业,后人因之立碑纪念。近年,传说石
碑出现灵光幻景,夜间用灯光照射,正面可见一披甲扶剑
武将,酷似高祖刘邦;背面有一宫廷仕女,头戴凤冠,幼子
绕膝,人称吕后扶惠帝,这种奇特的景观,中央电视台“大
京九”栏目进行了介绍,引得无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英雄总是相惜的,刘邦这位开国皇帝,在九州一统的
若干年后,衣锦还乡,途经芒砀山,专门到陈胜的墓地拜祭
一番。回长安后,他就下诏派30名家丁常年为陈胜守墓
现在位于陈胜墓西南不足一里的丁窑村,全村人都称是陈
胜守墓人的后代。
当然,芒砀山还远不止这些,与其有着渊源关系的历
史名人是无法数尽的。东汉末年的曹 *** 、张飞;《水浒传》里的
樊瑞、项充、李衮;还有唐代的李白、杜甫、李贺、高适;北宋的
梅尧臣;明代的祝枝山;清代的蒋梦尾等历代先贤都在芒砀
山这块土地上,演绎着他们的人生故事与文化创造。

在祖国广阔的版图中,名山大川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可是,像芒砀山这样地上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地下有
珍贵的稀世文物宝藏,不敢说绝无仅有,也实属罕见。
芒砀群山是广袤的大平原突兀而起的十多座山头,又
是刘邦成就帝业的发祥之地,刘邦的后裔袭封在这一带称
王长达一百八十多年。那些王侯死后又都葬在芒砀山,西
汉梁国就有二十多座王陵。
最早发现的是梁孝王墓,它位于保安山南山头的东侧
山腰。梁孝王墓被发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有史
料记载:曹 *** “引兵入砀,伐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
斤”,以充军饷。
该墓是“斩山为廓,穿石为藏”的大型崖洞墓,其工程
之浩大、气势之恢宏、结构之复杂、凿制之精细、布局之合
理、建筑艺术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从墓道口至西回廊长
9645米,最宽处324米,总面积612平方米。全墓由墓道、
甬道、主室、回廊及十余间侧室、耳室、角室和排水系统组
成。在火药尚未发明的西汉时期,全是人工开凿,其难度可
想而知。
王后墓是1991年4月,当地农民在开山采石时发现
的。它的位置在梁孝王墓的正北面,和梁孝王墓的结构大
同小异,面积要大得多。整个墓东西全长2105米,最宽处
726米,总面积1600平方米,总容积6500余平方米,被专
家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据传,这个墓原是为梁孝王修建的,因梁孝王刘武在
公元前144年农历“六月六日”暴病而亡,他死时墓还没有
凿好,只好先葬在了王后墓内。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墓道的回
廊中部往南开有一条隧道,直通
梁孝王墓。相传此隧道是供梁孝
王与王后死后在地下相见的专
用通道。只可惜隧道还没凿通,
王后便撒手而去,仅留下了五十
多米的“相思道”。
保安山东边的一个小山头,
与梁孝王墓相距约300米处,是
1987年至1991年间被发掘的
柿园汉墓。这个陵墓的发现,轰
动了整个学术界。尤其是在墓室
主室的前部,保存完好的绘有青
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的彩
色壁画尤为珍贵。整幅壁画总面
积达三十多平方米,是我国迄今
为止所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
最完整,历史最悠久,艺术价值最高”的稀世珍宝,它比敦
煌壁画早六百多年,被称为“敦煌外的敦煌”。墓道中还出
土225万枚西汉“半两”铜钱的大型货币窑藏和排列有序
的24辆车、40匹马、44件陶俑的车马俑阵,实为国内罕
见。
位于芒砀山东一公里处的僖山,传为春秋时宋僖公葬
于此而得名。僖山拔地突起,方圆仅比一个足球场大些,四
周直立,异常陡峭,真乃奇山,山顶部遗存西汉晚期梁国王
室墓葬两座。1986年从僖山一号墓出土了最为珍贵的一套
金缕玉衣,共用2008枚玉片,以纯金线编缀而成,做工精
细,历经千年,风致犹存,实为天下一绝。1988年参加了全
国出土文物精华展,还先后赴美国、日本、东南亚各国展
出,现为国家级珍藏文物。
仅在永城芒砀群山中陆续发现的西汉梁国王室陵墓
已多达二十多座,成为震惊世界的一大奇观。这些陵墓比
北京的十三陵要早一千多年,“八五”期间被列为全国十大
考古新发现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这些稀世瑰宝,为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增添了夺目的
光彩。
芒砀山不仅属于永城,属于河南,而且属于整个中华
民族。

芒砀山理应成为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长期以来躲在
深闺,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众所周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开山采石,已成为
当地财政的一大支柱。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在芒砀山所建的国营、集体、个体的采石场就多达上千个,
从业人员有两万人之众,每天的车流量三千多辆,用现代
化的手段这么大规模地开采,用不了多久,芒砀群山就会
消失。
20世纪80年代,省文物队来芒砀山考查,专家在芒砀
山的古城墙内挖到了铁矿石的炼渣,在白灰厂南侧的地下
发现了一尺多厚的大量牲畜的骨头,他们分析铁渣很可能
是冶铁遗址,牲畜的骨头应该是屠宰作坊。他们还发现,每
个山头上都有土堆,根据这些发现和已被盗掘的梁孝王
墓,就大胆地推断,这里很可能是西汉梁王墓群。这些工程
浩大的墓穴,不仅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必须有铁器作
坊,那些屠宰的牲畜很可能是供各级官吏食用的。然而,那
些珍贵的发现和科学推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开山打石一直持续,当1991年先后发掘出有重要考
古价值的柿园壁画墓和王后墓时,经多方呼吁,到1997年
才实施封山。
真正意义上的芒砀山旅游业开发,应该从2004年算
起。新一届的永城市委、市政府把开发芒砀山旅游列入了
重要的议事日程。市委书记王健民曾动情地说:“上帝把芒
砀山这块宝地赐给我们,过去没有开发起来,那是历史的
原因造成的,今天我们这一届党委、政府,要是再不把芒砀
山的事情办好,就是历史的罪人。”
朱明伦市长说得更为直接:“开发芒砀山时不我待。永
城虽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猛,但应站在更高的层面上
去看问题。我们现在开发芒砀山,不仅保护了文物,给子孙
后代有一个交代,我相信十年后芒砀山的旅游开发必然会
成为永城的支柱产业。”
河南省原政协主席闫济民同志看到家乡的宝山被开
山采石弄得残垣秃壁,忧心如焚。2004年他专门写了一首
小诗《芒砀山的绿》:“挖山一时富,养山万代富,官办民砍
秃,民办山则绿,为了子孙福,众盼芒山绿。”字里行间,这
位老领导对故乡的热爱溢于言表。
商丘市委书记刘满仓同志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说:
“开发芒砀山,就是要把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发掘出来,为我
们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服务。从而达到发展文化产
业,打造文化名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不管工作多忙,
每个月他都亲自到芒砀山视察。为了便于指导芒砀山的开
发,他把芒山镇定为自己的工作联系点。商丘市市长王保
存同志也多次到芒砀山考查,对开发芒砀山旅游业,提出
了许多中肯而有见地的意见。
在各级领导的层层关怀下,永城市委、市政府2004年
关于成立芒砀山管理委员会的文件出台,紧接着又成立了
芒砀山旅游公司。领导还亲自点“将”,让时任芒山镇党委
书记的骆本京同志,同时兼任芒砀山旅游公司董事长、总
经理。从此,芒砀山大开发正式拉开了帷幕。

骆本京是2002年调入芒山镇任镇长的,2004年任镇
党委书记。面对数千年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很早他
就盘算着封山发展旅游这一愿景。可是发展旅游出路在哪
里百废待举,应该从哪里着手呢骆本京这位河南大学地
理本科毕业的高材生,在从政之前曾教书育人11年,科学
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了他认真直率的性格。他和镇长张
福光在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又进行了分工,镇长张福光侧重
乡里的日常工作,骆本京腾出更多的精力抓芒砀山的旅游
开发。
把芒砀山开发好、建设好,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
答卷,这是他们共同的追求。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综合专家学者的意见,开发
芒砀山的首要任务,一是绿化荒山,二是扩建汉兴苑(斩蛇
碑)、陈胜墓,修建汉博苑文化广场和王后墓登山阶道。
两项首要任务,带来了两大难题。要在荒山秃岭、乱石
残壁上绿化谈何容易,况且有些山已经承包给了农民。扩
建三个景点,难度更大。原先景点周围,都是单位和百姓住
房,搬迁工作的难度大呀。
知难而进是骆本京的性格,他和主抓荒山绿化的副镇
长郑宗标反复研究,最终拿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山
上植树实行招标,中标者必须等树活了才能付钱。实践证
明,这种办法很管用,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间他们
共招了八个标段,栽活了三十多万株树。
山上植树,乱石堆里刨土,铁锹一下去就是一个火星,
而且换土还要从山下运,山上没有水,还要引水上山。招标
的时候应者云集,招到标后应标者心都凉了半截,有的还
打起了退堂鼓。为此,他们不得不出台了补充规定:刨一个
坑,大树补五元,小树补三元,藤条补一元。这样总算留住
了人,但是所有的承包商第二年没有再愿意干的,因为在
这种环境下植树,费尽千辛万苦,成活率能达到60%就不
错了。
对农民承包的荒山绿化,采取谁植树谁受益的政策,
原则上必须保证每亩有七棵以上的风景树。为了提高山民
的植树积极性,镇政府明文规定:每棵树成活后补助一元
钱,为了保证植树质量,骆本京和郑宗标等人每天需行走
二十多公里,往返各个包工段督查。这样用借鸡下蛋的办
法,又植活了近20万株树。
有绿树的覆盖,过去的秃山渐渐地转绿,变得丰满起
来。如今的芒砀山,漫山绿树红花,风景十分怡人。
第二大难题是群众搬迁。
住在汉兴苑和陈胜墓周围的百姓听说让他们搬迁,都
串连起来坚决不搬。
骆本京和纪检书记张晓永带着镇里干部,一户一户地
跑,一家一家地做工作:开发芒砀山是为子孙后代造福,要
往大的方面想。与此同时,镇党委结合员先进性教
育活动,要求是党员干部带头搬迁,接着群众也开始搬迁,
最后只剩下两户。
一户是住在陈胜墓院内的李洪备。这是一个特殊的家
庭,其父李梦春几十年义务看管陈胜墓。1984年李梦春去
世后,就葬在陈胜墓东南角。儿子李洪备子承父业,继续看
陈胜墓。
他们一家对陈胜有着深厚的感情,怕扩建陈胜墓后就
得走人。了解到这种情况后,骆本京就让村里干部做工作,
条件是他父亲还葬在那里,需要深埋,地面上不能有痕迹,
这样也就达到了老人的遗愿。至于李洪备搬迁后,仍然让
他打扫陈胜墓内的卫生,再干一些杂活,旅游公司每月给
他补助200元钱,这个问题解决了。
另一户是汉兴苑旁边的鑫汉誉大酒店。这个酒店的生
意是芒山镇最兴隆的。酒店的老板叫宋学迨。酒店共有3
层楼,38间房,价值几十万元,搬迁的损失和实际补偿有一
定的差距,他们想不通。
宋学迨的爱人放出狠话:谁扒她家的房子,她就喝药
死给谁看。在这种情况下,骆本京来到他的家:“哥,嫂,从
眼前看,你们是吃亏了,可是,这几年你家干酒店发了,知
道发在哪里吗”
“我们辛勤劳动!”
“不错,可是你们赚的都是游客的钱,大河有水小河
满,如果芒砀山的旅游发展了,你们的生意肯定会好起来。
用不了几年,就能把损失赚回来。”
谈了多少次,连骆本京本人也记不清了,精诚所致,金
石为开,宋学迨夫妇终于想通了。
用汗水浇铸、用心血描绘的两篇大文章做成了。在这
里却不能忽略一个人,那就是省委组织部下派挂职锻练的
干部郭元军。他在永城挂职任市委副书记,分管芒砀山旅
游开发。他和干部群众一起同吃、同住,足迹踏遍了芒砀山
的沟沟坎坎。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人民的好干部。他离开芒
砀山回郑州那天,镇干部依依惜别,老百姓争相欢送,场面
着实感人。
正是有郭元军、骆本京这样的一批公仆和群众同呼
吸,共命运,芒砀山大开发事业的前期工作才得以顺利完
成。共植树50多万株;6个单位,26户群众顺利搬迁;新
修、改修5条旅游通道;完成土石方200多万立方米;投资
和引资达5000多万元……

骆本京对芒砀山时刻萦绕于心,用他自己的话说,时
间那么紧迫,担子这么沉重,时刻逼迫着你战战兢兢地反
躬自省,芒砀山的大开发,能够为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长
河留下点什么,以至于让后人不感到遗憾。骆本京始终抱
着严谨的科学态度遵循着唯专家是从的原则。他们先后请
来了河南省原古代建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张家泰,
研究《史记》的专家、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等人。经专家反
复论证,得出的结论是:芒砀山是全国少有的汉文化的聚
集地、汉兴圣地,扩建、新建的景点,一定要不失为汉代风
格,打好汉文化这张牌。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骆本京又把已经退休的原镇办公
室主任,河南大学艺术系毕业,对汉文化、汉代考古有相当
专长的刘永信返聘过来当他的顾问。
骆本京也把大开发过程当成自己学习的最好机会。他
专门购买了秦、汉史方面的书籍,系统地研究了《史记》,还
不时向专家、学者求教。秦、汉史方面的知识,他就记录了
整整几大本。由于骆本京勤学刻苦,在秦、汉史知识方面,
被称为半个专家。
汉兴苑占地48亩,苑门外是一座仿古牌坊和刘邦斩
蛇的雕塑。山门的屏壁上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的题
词:“芒砀古迹罕见,奇观名扬天下”。山门内是党和国家领
导人游览芒砀山的题词、照片。
汉兴苑前殿,布展了以刘邦斩蛇为内容的一组群雕和
六幅油画,中殿就是闻名天下的斩蛇碑了。斩蛇碑的建筑
为双层碑阁。东西两边延伸的连廊内,是雕梁画栋的大型
彩绘。斩蛇碑的周围是传说中蛇血染红的红茅草。
后大殿为汉高祖巨幅塑像,两边列文臣武将,后墙是
刘邦灭秦逐项的六次重大战争场景。西山墙为吕后殿,东
山墙为戚夫人殿。
以中轴线为中心,两边有对称的东西配房,右边侧南
殿是用声、光、电现代高科技手段,反映刘邦斩蛇起义八分
钟的情景剧的剧场。前殿左右两边配房是碑廊,东西对称
32块线描石刻组画,再现了汉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往
后的连廊两端每边七间,分两汉文化展厅,最后两侧配殿
各五间,分别是西汉帝王殿和东汉帝王殿。
大殿后边的空地两边是用花草连缀成的繁体的“汉”
字,中间为双龙穿壁图案。整个苑区浑然天成,受到专家和
游客认可。
陈胜墓的扩建占地40亩。陈胜虽为中国第一位农民
起义的领袖,但展览内容很少。市委、市政府领导建议将陈
胜墓作为历代农民起义的展馆。
文博苑工程浩大,占地500余亩,在保安山的正东,依
王后墓向东延伸。从广场正门到王后陵的墓道,有四道门
阙,代表着春夏秋冬,365个台阶,代表着365天。整个宽阔
的广场,地上的装饰图案为汉代图形的金钱铺路,中间通
道的图案是汉币半两铜钱。周围的护栏上汉旗招展,护栏
不远的间隔处就有一幅车马出行图,门阙全部用花岗岩建
筑而成,上面刻着珍禽瑞兽,整个布局呈典型的汉代风格。
走过广场进入第二道门阙,右边为汉代文化研究中
心,左边为游客服务中心。中间是一个院落,院子右边是汉
代画像石刻展廊;左边为墓道塞石展廊。需要说明的是,经
专家鉴定,那些塞石都堪称汉碑,因为每块塞石上面都刻
有文字,记录着塞石的位置、序号、尺度、干支纪时、工匠姓
氏等。王后墓的塞石上共刻字一万多个,不同的单字计有
一百多个,这些都是研究汉墓及汉文化弥足珍贵的资料。
两边展廊的后边各有一个自然成趣的弯曲小径所组
成的花园,幽雅而古朴。
广博苑和保安山看上去混为一体,恢宏壮观。
整个芒砀山犹如一个浴火的凤凰,进行着庄严的涅磐
和神奇的再生。

1建设路国棉六厂站
2郑上路华山路站
3郑上路三官庙站
4郑上路西环路站
5郑上路柿园站
6柿园大桥站
7北岗站
8郑上路西岗站
9郑州大厨房市场站
10大庄站
11太隆建材站
12化工学院⌒孙庄…
13一五三医院站
14郑上路绕城路站
15须水站
16元通纺织城⌒郑…
17郑州美院站
18郑上路小李庄站
19郑上路王村站
20须水镇工贸园站
21郑州星光器械厂站
22郑上路二砂村站
23东三十里铺站
24三十里铺站
25西三十里铺站

秦兵马俑发现人的种种说法
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我们是2005年 11月29日从延安回来以后看的。我十年前到这里看过,当时设备还很简单,现在修起楼房,建好了展出大厅。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的气魄。秦兵马俑据《史记》记载曾动用七十多万人花了37年的时间建造。从这个数字看就非同小可。它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它的发现还有一个小故事:
据我们的导游小吕说, 兵马俑的所在地西安临潼区西杨村有个农民叫杨志发。1974年当时还是生产队,当年天旱,他和几个社员负责打井抗旱,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地下有几个泥做的人头,他们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出于好奇而带回村里,村民看了,有的说挖出了鬼,有的说是挖出了当年的城隍庙,迷信的村民给城隍烧香膜拜,有的不知是凶是吉心中惶惶,有的人家里死了人埋怨杨志发触犯了了神灵,要杨志发充当孝子,披麻带孝乞求神灵赦免。这样搞了一阵子,杨志发害怕了,为了避免人们的责难,他跑到山上躲子起来。
挖出泥人头的事后来传到一个记者的耳躲里,这位记者蹬着自行车到这条村里进行实地观看,并带走了两个陶俑。其实他也不懂这是什么东西,仅据他的知识找到了县文化馆的熟人研究。文化馆开始重视这一发现,从而逐级上报到北京。北京博场馆很重视这一发现,专门派人到现场,最后带走了几车陶俑进了京,经过多方考证证实这是秦俑,从而轰动了世界。有一年英国女皇访华,到西安时安排参观兵马俑,女皇提出接见兵马俑的发现者,有关部门找到了杨志发见了女皇,女皇请他签字留念,当时杨志发大字不懂一个,便在纸上按了个手印。后来当地领导找了有名的书法家教杨志发学签字,并任命杨志发为兵马俑展览馆名誉馆长。自此杨志发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练习写字给游人签名留念,为展览馆努力工作。现在人们在赞领杨志发的奉献精神。
这个故事使我久久不能忘记,但对一些情节我半信半疑。 “新中国的农民连自已的名字也不会写吗?” “新中国的农村迷信到要迫逼一个偶然发现陶俑的人为死者作孝子吗?” “逼迫他的势力来自何方?”我百思不解。后来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是事出有因,还牵涉到《广州日报》、《杂文选刊》、《读者》三家媒体的一场官司:
2002年1月4日,《广州日报》“每日闲情”版刊登了署名赵牧的杂文,题目为《三个画圈人》。该文以鲁迅小说中人物阿Q为陪衬和比照,指名道姓地对杨志发作了失实的报导。该文把杨志发说成了“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访华到西安参观兵马俑时,求见兵马俑发现者,在工作人员的劝导下,“杨志发哆哆嗦嗦在本子上画了三个小圆圈。”该文还为了论证“命运”、“喜剧”,更是编虚造假说,“上头指示安排当地最有名的书法家教杨志发练了几个月书法——专练签名”,“杨志发被任命为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据说月薪8000元人民币,据说如今年逾70的杨志发如果每月在馆内坐馆10天,为中外游客签名,还可另得5000元津贴……”
2002年3月,《杂文选刊》第三期“人生解读”栏目全文转载了《三个画圈的人》,同时还特意配了一幅题图漫画,题图中一小人物张开双臂扎于巨人的牙齿之间,文尾对题图注释道:“有时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实在不是自己能掌握的,往往是被某些人的嘴在一张一合之间就定了乾坤。”…
2002年6月,《读者》第12期“社会”栏目也全文转载了《三个画圈的人》,同时也配以插图,将杨志发绘成同阿Q,一律衣衫褴褛、屈膝叩首,眼巴巴地看着正在转的钱币,其旁放有斩牌和锄头,并有一个挂“哨子”的人居中裁判。
杨志发面对三家媒体对他的丑化和贬损。认为自己出生于1938年3月,小学文化程度,1958年参军,1964年退伍回乡务农,曾担任过大队民兵连长,多次担任生产队长,1966年加入中国***。1974年同村民为生产队打井时,挖出了埋藏的秦兵马俑,1995年6月,被秦兵马俑博物馆旅游服务公司请去为游客签名,1998年6月,在会见来参观访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时,曾将签好名的书送给了克林顿。给旅客签名留念是事实,但未担任秦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更无8000元月薪及5000元津贴这一说。三媒体刊登、转载及配有题图《三个画圈的人》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从而向法院起诉三家媒体。
临潼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迅速组成了合议庭,并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开庭时,第一被告广州日报来人同原告杨志发达成和解协议,由《广州日报》在该报“每日闲情”版刊登致歉声明,为原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偿原告人民币4000元,法庭予以准许。
被告《杂文选刊》杂志社答辩称,《三个画圈的人》没有对原告构成侵权,该篇文章均选取于新闻媒体的报道,文章行文也看不出对原告的贬损和丑化,文章突出的是原告淳朴、敦厚的老实农民形象,任何读者阅读此文均会对原告产生敬意,而不会有什么讽刺与丑化之感。认为原告索要精神赔偿于法无据,是借诉讼之名行炒作之实。要求驳回原告诉讼请求,但未出庭。
被告《读者》杂志社未答辩,亦未出庭参加诉讼。
2002年11月8日,临潼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报刊、杂志对发表的用真人真实姓名的作品,负有核实事实的义务,反映的事情应当真实。《三个画圈的人》的作者,编造虚构事实等情节,《杂文选刊》、《读者》杂志社转载时又加配了明显贬低、丑化原告的插图,给原告的名誉造成一定侵害,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0条之规定,判令《杂文选刊》、《读者》杂志社为原告杨志发在各自刊物上发表恢复名誉、清除影响,并各赔偿原告名誉损失2万元及承担诉讼费用。
宣判后,原、被告均未提起上诉,判决书已发生法律效力。”
看了法院的判决,我对兵马俑的发现者有了一个较清楚的了解。但还有没有其他发现人呢?2003年10月10日《陕西日报》发表记者成全勃以《临潼出现4名“秦俑发现人”为题的文章说明了当时发现秦兵马俑的一些人员资料,谈到四个人:
杨志发
临潼农民杨志发是公认的当事人之一。据杨志发讲,秦俑是他和本村村民王普志、杨彦信3人挖井时发现的。那天,他同往常一样,从家中扛了把老镢头来到井下。当井挖到2米多深时,发现了红土层,这层红土很硬实,但又与生土层不太一样。里面有不少看上去很像火木灰之类的黑色东西。当他一镢头挖向井筒西壁时,一个大土块掉下来,土坑坑里露出一个圆圆瓦器,继续挖,挖出了一个真人大小的“黑瓦人”,再往下挖,又挖出了这个“黑瓦人”的头。第一个兵马俑就这样重见天日。当时,他们3个人将这个兵马俑搬运到井上。最初,谁也不认识这是个啥文物,只是觉得很像庙里的神像。再后来,他们和村中的几个人,用架子车把出土的七八个神像运到了临潼文化馆。王普志、杨彦信这两位“发现人”现均已离世。
杨培彦
据今年75岁的杨培彦老人讲,秦俑是他和杨志发等8人集体发现的。8人中,4个“发现人”都已去世,现在仅剩下了他和杨志发、杨新满、杨全义四人。老人回忆说,当时,他在村上当队长,下面有3个组。毛主席号召兴修水利,公社指示打井抗旱,他和副队长杨文学一人拿竿子、一人拿线绳,先画的井位。那井叫“大坑井”,直径4米。那年3月天气很冷,大家干累了就在井下“歇暖暖”。这口井是由他领导打的。打到快3米深,发现了红土。“淘井”淘到4米时,发现了一层“铅砖”,并挖出了七八个残缺不全的兵马俑。兵马俑大多数都是东边一条胳膊,西边一条腿,上边一个身子,下边一个头。大家轮流干活,因而是“集体发现的”。是他向公社领导做的汇报,并安排杨志发往临潼文化馆送的。送的时候,他还用纸将车上的文物给盖上。
杨新满
杨新满讲,县博物馆只承认自己和杨全义、杨志发、杨彦信4人是“秦俑发现人”。1995年5月时,县文化馆馆长赵康民给他和杨志发、杨全义3个人补发了“发现人”证书。而杨彦信在发现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赵康民
今年68岁的赵康民曾任临潼县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据赵康民介绍,当时打井的农民有6个,分别是杨全义、杨志发、杨彦信、杨新满等。1974年3月25日,他们开始打井,27日碰上坚硬的红烧土和夯土层,29日杨志发在井壁西壁上挖出兵马俑之后,陆续挖出七八个兵马俑个体。他们都不认识这是重要的文物,更不知这是秦始皇兵马俑,因而被运上井的兵马俑残体被扔在地上无人问津,有的俑身蹲着,俑头被架到树上,一些善男信女还对着点香烧纸。挖出的“铜箭头”(即驽机箭头)还被当废铜烂铁卖进了废品收购站。直到兵马俑被挖出的第28天,也就是1974年的4月25日,才向公社书记付永仁作了汇报,付安排文书李淑芳打电话向县博物馆报告,“秦俑”的命运才出现了转机。当时,我在县博物馆任文博专职干事,接到李淑芳电话,立即和副馆长王进成、工作人员丁耀祖骑自行车赶赴现场,通知立即停工,进行发掘。发掘中,参与的村民就多了。根据这出土的“铅砖”与秦始皇陵出土的“铅砖”一对,以及“瓦人”服饰及“铜箭头”,我当时推断并命名其为“秦武士陶俑”,属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正式发掘后又发现了陶马俑,才有了“秦始皇兵马俑”这个统一的称谓。就是因为发现并命名,自己被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被评为全国文博战线先进工作者。赵康民说,根据《辞海》,“发现”一词的解释,“本有的事物或规律,经过探索、研究,才开始知道”叫作发现。由此判定,自己才是当之无愧的秦俑发现人”。
为了更清楚一点了解这个“考古”的实况我还看了《三秦都市报》记者赵福生以《秦俑发现人杨志发昨来本报接听热线回忆当年难忘一幕》一文是这样写的:
“昨日上午,68岁的秦俑发现人杨志发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友谊商店总经理张建军陪同下做客本报新闻热线室,与读者在电话中交流“发现秦俑”与“文物保护”等话题。
杨志发在接听读者询问中,讲了当年发现秦俑的经过:1974年3月29日,他与村民王普志、杨彦信等人像往常一样,扛了把老镢头来到井下继续打井。当时井已挖到了两米多深,出现了红土层,里面有不少看上去很像火灰之类的东西。这个井叫方坑井,直径4米,大家轮流挖土、运土。当轮到他下到井底挖土时,一镢头挖向西边的井壁,挖到了一个硬东西上。土块落地,井壁露出一个黑东西,再挖,挖出了一个像真人一般高低大小的“黑瓦人”。这样,第一个兵马俑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后,重见天日。世界第八大奇迹就这样在他那把老镢头下震惊了世界。
秦俑发现后,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对外正式开放后,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外国元首纷至沓来。众多游客要求与发现人见面、合影、请发现人签字留念、听发现人讲述发现奇迹的经过。由此,杨志发在他58岁那年,被秦俑博物馆友谊商店的张建军总经理聘进店内,“坐堂”签名售书,从此杨志发告别农业生产,像城里人一样按月领工资。”
这就是秦兵马俑发现的大体过程。我相信杨志发的介绍。但在一些具体细节上及具体人在当时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等等我无从考证,作为一个旅游者只是了解一下作为饭后茶余的议论话题而已。在我们生活中也往往遇到一些本来很简单的事,却被复什化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6402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