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inx代理websocket连接上限

nginx代理websocket连接上限,第1张

1 nginx最多只能维持(65535后端服务器IP个数)条websocket的长连接,如果后端websocket服务器IP只有一个,那么就只能最多支持65535条连接。瓶颈就产生在了nginx上。

2 建议采用LVS的DR模式来做负载均衡,这样最大长连接数目就只和websocket服务器资源(主要是内存)有关了,单台websocket服务器很轻松可以支撑百万级连接

用nginx做websocket的反向代理其中涉及到的资源有:

1 内存(相关数据结构的存储)、cpu、网络

内存的占用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内核中tcp协议栈结构占用的内存,一部分是nginx中维持双向连接数据结构占用的内存

按照理想状况,一条tcp连接的数据结构在内存中占用大约4KB左右,nginx的内存占用,没有统计相关的结构体,这里就等于2KB(nginx的内存利用非常高效,有内存池)

对于现在的服务器来说内存、cpu、网络都不会是瓶颈,因此这里不做讨论。

2 文件描述符数量

可能需要调整内核参数,文件描述符的数量其实也是和内存相关的,因为每打开一个tcp连接,就得占用一个文件描述符。

内核参数:fsfile-max

这是和系统资源相关的,也不会是瓶颈

3 端口号数量

内核参数为: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且最大值为65535

linux内核是通过{local_ip, local_port, remote_ip, remote_port}这个四元组来标识一条唯一的tcp连接的。

1)对于websocket服务器自身而言,local_ip, local_port是确定的,在内存、cpu足够的情况下,其可以支撑 (client_ip数量2^16)条连接。也就是说只要服务器资源足够,一定不会是瓶颈。

2)对于nginx服务器来说,local_ip, local_port也是确定的,不同的是,它还要作为client去连接websocket服务器,这是要占用一个端口的。

博主更多好文请移步: >LVS负载集群:
IPVS:工作在内核
ipvsadm:管理IPVS
keepalived和ipvsadm并行的,都可以直接管理内核ipvs。
keepalived和LVS亲密无间,keepalived就是为LVS诞生。
LVS技术小结:
1真正实现调度的工具是IPVS,工作在linux内核层面。
2LVS自带的IPVS管理工具是ipvsadm。
3keepalived实现管理IPVS及负载均衡器的高可用。
4Red hat工具Piranha WEB管理实现调度的工具IPVS。
LVS术语:
VIP:虚拟IP;
RIP:真是IP;
DIP:Director IP;
CIP:客户端主机IP;
LVS集群的四种模式:
NAT
DR
TUN
FULLNAT
ARP协议:
全称"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IP地址转换成相应的物理地址(MAC地址);
ARP小结:
1ARP全称
2实现局域网把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
3MAC 48位主机的物理地址,局域网内唯一
4ARP协议和DNS有点相似之处。不同点是:DNS是在域名和IP之间的解析,另外,ARP协议不需要配置服务
,而DNS要配置服务才行。
5ARP协议是三层协议
LVS DR模式:
1通过更改数据包的目标MAC地址实现数据包转发的。注意源IP地址仍是CIP,目的IP地址仍是VIP。
2请求的报文经过调度器,而RS响应处理后的报文无需经过调度器LB,因此,并发访问量大时使用效率很高(和NAT模式比)
3因DR模式是通过MAC地址的改写机制实现的转发,所有节点和LVS要处于一个局域网
4需要注意RS节点的VIP的绑定(lo:vip/32,lo1:vip/32)和ARP抑制问题
5RS节点的默认网关不需要是调度器LB的DIP,而直接是IDC机房分配的上级路由器的IP(这是RS带有外网IP
地址的情况),理论讲:只要RS可以出网即可,不是必须要配置外网IP。
6目的MAC地址的改写,调度器LB无法该变请求的报文的目的端口(和NAT的区别)
7调度器LB支持几乎所有的UNIX,LINUX系统,不支持WINDOWS系统。真实服务器RS节点可以是WINDOWS系统。
8DR模式效率高,配置麻烦,访问量不大的情况,可以用haproxy、nginx,日1000-2000w PV或1万以下
9直接对外的访问业务,例如:web服务做RS节点,RS最好用公网IP地址。如果不直接对外的业务,例如:MySQL,
存储系统RS节点,最好用内部IP地址。

NAT模式:入站DNAT,出站SNAT,入站出站都经过LVS,可以修改端口
DR模式:修改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入站经过LVS,出站不经过LVS,直接返回客户,不能改端口,适合局域网LAN。
TUN模式:不改变数据包内容,数据包外部封装一个IP头,入站经过LVS,出站不经过LVS,直接返回客户,不能改端口,适合局域网LAN/WAN。
LVS和节点之间通过隧道通信。
LVS调度算法:
固定算法: rr(轮询), wrr(权重轮询),dh(目标地址哈希),sh(源地址哈希)
动态算法:wlc(加权最小连接),lc(最小连接),lblc,lblcr,SED,NQ

WEB
LB01(nginx+keepalived) 10013
VIP:100131
LB02(nginx+keepalived) 10015
VIP:100132
WEB1 10016 LAMP RS1(真实服务器)
WEB2 10019 LNMP RS2(真实服务器)

安装LVS
安装准备命令:lsmod|grep ip_vs(验证keepalived是否安装)
安装LVS:①yum install ipvsadm -y3、②命令:ipvsadm(有则安装成功)
配置IP
1ping IP,起初选的IP是ping不通。以100131为例(IP随意分配),添加这个IP
2lb01:添加一个IP-->ip addr add 100131/24 dev eth0 label eth0:1

LB01(LVS的配置过程)
第一步:
新安装,清除列表,重头再来
ipvsadm -C
第二步:
添加IP(虚拟服务)/V server
指定IP:
ipvsadm -A -t 100131:80 -s rr
查看IP:
ipvsadm -LN
// TCP 100131:80 rr(V server,但没有节点)
添加RS1节点:
ipvsadm -a -t 100131:80 -r 10016:80 -g
查看:
ipvsadm -Ln
// TCP 100131:80 rr
// --> 10016:80 Route 1 0 0 (新增加了一个节点)
添加RS2节点:
ipvsadm -a -t 100131:80 -r 10019:80 -g
查看:
ipvsadm -Ln
// TCP 100131:80 rr
// --> 10016:80 Route 1 0 0
// --> 10019:80 Route 1 0 0 (新增加了一个节点)
##如果节点导错了,可以删除,重新导
ipvsadm -d -t 100131:80 -r 10019:80
ipvsadm -Ln
// TCP 100131:80 rr
// --> 10016:80 Route 1 0 0
&&可以增加会话保持
-p (会话保持时间)
ipvsadm -A -t 100131:80 -s rr -p 300
&&设置超时参数
ipvsadm --set 30 5 60
第三步:
在负载均衡上做一个host解析:
vi /etc/hosts
10016 >LVS共有三种模式,优缺点比较如下:
NAT模式
优点:集群中的物理服务器可以使用任何支持TCP/IP *** 作系统,物理服务器可以分配Internet的保留私有地址,只有负载均衡器需要一个合法的IP地址。
不足:扩展性有限。当服务器节点(普通PC服务器)数据增长到20个或更多时,负载均衡器将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因为所有的请求包和应答包都需要经过负载均衡器再生。假使TCP包的平均长度是536字节的话,平均包再生延迟时间大约为60us(在Pentium处理器上计算的,采用更快的处理器将使得这个延迟时间变短),负载均衡器的最大容许能力为893M/s,假定每台物理服务器的平台容许能力为400K/s来计算,负责均衡器能为22台物理服务器计算。
TUN模式
我们发现,许多Internet服务(例如WEB服务器)的请求包很短小,而应答包通常很大。
优点:负载均衡器只负责将请求包分发给物理服务器,而物理服务器将应答包直接发给用户。所以,负载均衡器能处理很巨大的请求量,这种方式,一台负载均衡能为超过100台的物理服务器服务,负载均衡器不再是系统的瓶颈。使用VS-TUN方式,如果你的负载均衡器拥有100M的全双工网卡的话,就能使得整个Virtual Server能达到1G的吞吐量。
不足: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所有的服务器支持”IP Tunneling”(IP Encapsulation)协议,我仅在Linux系统上实现了这个,如果你能让其它 *** 作系统支持,还在探索之中。
DR模式
优点:和VS-TUN一样,负载均衡器也只是分发请求,应答包通过单独的路由方法返回给客户端。与VS-TUN相比,VS-DR这种实现方式不需要隧道结构,因此可以使用大多数 *** 作系统做为物理服务器,其中包括:Linux 2036、229、2210、2212;Solaris 251、26、27;FreeBSD 31、32、33;NT40无需打补丁;IRIX 65;HPUX11等。
不足:要求负载均衡器的网卡必须与物理网卡在一个物理段上

阅读本文前,需熟悉OSI七层参考模型。

常见的负载均衡设备,有F5,Haproxy,lvs, nginx等。

F5是商用硬件负载均衡,性能很好,但是价格昂贵,除了负载均衡,还有应用交换、会话交换、状态监控等众多功能。
F5一般做四层负载均衡,但也支持七层负载均衡。

Haproxy(以下简称ha)是软件负载均衡,开源,一般做七层负载均衡,但也支持四层负载均衡。

Linux Virtual Server(以下简称lvs)是软件负载均衡,开源,二层或四层负载均衡,已集成到linux内核,自身有完备的热备方案(keepalived+lvs),稳定性极强。

nginx也是软件负载均衡,开源,通过反向代理实现负载均衡,是七层负载均衡,性能不如上面的几个。
tips1
有些公司,测试环境用ha/lvs/nginx,生产环境用F5。

tips2
nginx做web服务器时,一般做静态资源服务器和php的web服务器,所以很多公司,会采用F5+nginx或者ha+nginx的架构

tips3
微服务中的ribbon属于客户端负载均衡,上面的几种都是服务端负载均衡
二层负载均衡
在数据链路层通过修改mac地址实现,如lvs的DR模式(直接路由模式)

三层负载均衡
在网络层通过DNAT协议修改目标地址实现

四层负载均衡
用ip+端口实现请求转发
备注:tcp报文里并没有ip,但是四层负载均衡可以用ip+端口,是因为server可以拿到ip

七层负载均衡
通过重新发起>

  使用Keepalived可以很方便的配置LVS,而Keepalived实现高可用往往都是一主多从的模式,这样的话备机就处于standby状态,浪费了资源。我们可以将LVS和RS节点合设在一起,这样备机虽然不会作为LVS节点转发,但是也可以作为真实服务器提供服务,充分利用资源。

  上面是一份常见的Keepalived LVS-DR模式的配置。在LVS不与RS合设的情况下,这份配置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LVS与RS合设,这个配置就会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乒乓现象

  如上所示,仅仅是一个telnet发起的syn请求,就已经能造成如此巨大的转发量了,如果是生产环境,必然会引起网卡流量风暴。

  要想解决乒乓问题,只需要将引发乒乓现象的必要条件给破坏掉。很显然条件1和2都是不能改变的,不然这个问题本身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那我们只能拿条件3开刀了。
  既然备机加载了LVS转发规则就会引发乒乓,那么能否让备机不加载规则呢?

  而对于备机,我们可以在/etc/keepalived下创建一个目录,如vs_dir,利用notify_backup脚本将virtual_server配置挪到vs_dir中隐藏起来,避免Keepalived加载。当backup节点切换到master状态时,由notify_master节点将目录中隐藏的vs配置挪到/etc/keepalived下,使Keepalived可以正常加载。
  上面的办法虽然能解决问题,但是比较繁琐,也不利于故障快速切换。那么我们换个思路,在备机加载了LVS规则的情况下,要想解决问题,只需保证主机上转发过来的消息不进入备机的LVS转发,而是直接由备机的真实服务进行处理。

  LVS备机上配置iptables,其中$MAC_Director_A 表示主机的mac地址

  keepalivedconf中virtual_server的配置

  注意,iptables中给数据包打上的mark值只是一个系统内核中数据结构,并不会实际改变数据包的内容,数据包ip头部中也没有mark的字段。所以备机上收到来自主机转发的请求中,是没有mark标记的,而备机的iptables中也限定了来自主机mac的请求不会打标记,所以请求是不会进入备机的LVS虚拟服务中,而是被RS服务直接处理。

  下面介绍的mark标记和lvs工作分别对应netfilter框架中的位置,应该会有助于理解fwmark为什么能解决乒乓问题

  如果发生了主备切换,则需要在脚本中调整主备机中的这条iptables配置,将新主机中的配置清除,新备机中加上该配置。

  综合来看以上各种方法,更倾向于使用fwmark。方法一实现过于繁琐,也不利于故障快速切换。方法3需要在切换时更改对应角色的iptables配置,增加了切换的不稳定性。而fwmark在部署阶段配置好后则无需再变动,更为可靠。只是要注意防止系统重启导致iptables规则失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6733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