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vt-d开启了有什么影响?

Intel vt-d开启了有什么影响?,第1张

Intel VT-x开启对电脑系统没有影响,对运行虚拟机有帮助。
VT-x是intel运用Virtualization虚拟化技术中的一个指令集,是CPU的硬件虚拟化技术,VT可以同时提升虚拟化效率和虚拟机的安全性,在x86平台上的VT技术,一般称之为VT-x,而在Itanium平台上的VT技术,被称之为VT-i。

为解决纯软件虚拟化解决方案在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上的不足,Intel在它的硬件产品上引入了Intel VT(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虚拟化技术)。2005年8月,Intel首次公布了针对硬件辅助虚拟化的Vanderpool(Intel VT虚拟化技术的前身)技术细节。Vanderpool技术通过增加新的指令,使得Intel处理器支持硬件虚拟化。2005年11月,Intel宣布,虚拟化技术Vanderpool改成VT,被Acer和联想应用在其基于Intel Pentium 4的PC上。

Intel VT可以让一个CPU工作起来像多个CPU在并行运行,从而使得在一部电脑内同时运行多个 *** 作系统成为可能。这种VT技术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市面上已经有一些软件可以达到虚拟多系统的目的,比如VMware workstation、Virtual PC等,使用这种技术就可以单CPU模拟多CPU并行,可以实现单机同时运行多 *** 作系统。

扩展资料:

Intel VT-d,VT-d进行的改动还有很多,如硬件缓冲、地址翻译等,通过这些种种措施,VT-d实现了北桥芯片级别的I/O设备虚拟化。VT-d最终体现到虚拟化模型上的就是新增加了两种设备虚拟化方式:

直接I/O设备分配, 虚拟机直接分配物理I/O设备给虚拟机,这个模型下,虚拟机内部的驱动程序直接和硬件设备直接通信,只需要经过少量,或者不经过VMM的管理。为了系统的健壮性,需要硬件的虚拟化支持,以隔离和保护硬件资源只给指定的虚拟机使用,硬件同时还需要具备多个I/O容器分区来同时为多个虚拟机服务,这个模型几乎完全消除了在VMM中运行驱动程序的需求。例如CPU,虽然CPU不算是通常意义的I/O设备——不过它确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分配给虚拟机,当然CPU的资源还处在VMM的管理之下。

运用VT-d技术,虚拟机得以使用直接I/O设备分配方式或者I/O设备共享方式来代替传统的设备模拟/额外设备接口方式,从而大大提升了虚拟化的I/O性能。

VT-d技术:

我们知道对于服务器而言,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I/O,CPU的计算能力提升虽然可以更快地处理数据,但是前提是数据能够顺畅的到达CPU,因此,无论是存储,还是网络,以及图形卡、内存等,I/O能力都是企业级架构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此,人们不但在传输带宽上投资(比如从百兆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再到万兆以太网),还在各种系统和架构上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比如吞吐量更高的RAID系列、多层数据中心)

I/O虚拟化的关键在于解决I/O设备与虚拟机数据交换的问题,而这部分主要相关的是DMA直接内存存取,以及IRQ中断请求,只要解决好这两个方面的隔离、保护以及性能问题,就是成功的I/O虚拟化。和处理器上的Intel VT-i和VT-x一样,Intel VT-d技术是一种基于North Bridge北桥芯片的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通过在北桥中内置提供DMA虚拟化和IRQ虚拟化硬件,实现了新型的I/O虚拟化方式,Intel VT-d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大大地提升 I/O 的可靠性、灵活性与性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Intel VT-d

vt和vi都是动词的词性。
vi是不及物动词顾名思义就是这样的动词后不能接宾语例如:Hedied"die"后不接宾语,直接使用。vt是及物动词就是可以直接接宾语的,无被动。
举例1:Someonehitme"hit"要接一个对象,就是"me"
举例2:eatacake吃这个词直接就加了蛋糕,这就叫及物。
举例3:IliveinShanghai居住Live就得加上in再加宾语上海。这就是不及物。你也不能说“被住”,就是无被动的意思了。一站式出国留学攻略 >

VT的目的
VT的目的是在尽可能最小化程序员痛苦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增加“virtualization holes”(虚拟化孔)。这种解决方案中,VT-X针对X86而VT-i针对Itanium,分别引入了一种新的模式针对不同的CPU这里我们主要来看看VT-X,实际上VT-i的功能与VT-X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这种新的模式被称为VMX,并且引入了一个虚拟化机监控器VMM运行于其中。它被设定在R0级别下,你可以认为是R-1级或者看成是在环的旁边运行。主机 *** 作系统和所有的程序在VMX模式中运行,与此同时VMM运行在VMX根模式中。
任何一个运行在VMX模式下的 *** 作系统,都拥有所有运行于非VT系统中的一般 *** 作系统的功能和特性。它也处在R0级别中,与平常一样有权利处理每一件事情,而且并不知道有什么东西正在它的旁边运行。当情况得到授权,CPU进入VMX根模式,VMM就可以切换到其他一个运行在另一VMX实例的 *** 作系统。这些切换被称做VM登录和VM退出。
VT技术所表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地方就在于它将从VMX模式到VMX根模式(或从VMX根模式到VMX模式)的登录和退出处理易于 *** 作。一旦主机 *** 作系统被涉及到,那它一定是独自处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你必须保存虚拟化世界的完整状态并当你返回时重新载入它。虽然在VT里还有很多事物要去处理,但它被设计为一项任务,所以客观地说它实际是一个简单而并不费力的进程。
因为每一个 *** 作系统实例都在正确的位置运行,所以前面所提到的4个问题也就不存在了。相关联的工作区也不再需要,与此有关的系统开销没有了。这些能有效提高速度。但这些并非免费,只是付出的代价要少很多。
启动一个新的主机 *** 作系统,你需为其留出一块4kB的存储区并将它传递给一个VMPTLRD指令。这块区域将用来存储该系统实例不被激活时的所有状态和重要Bit位。只要该 *** 作系统实例存在,则这块区域一直有效,直到在其上运行一条VMCLEAR指令。这样就设立了一个虚拟化机实例。
如果你想要把控制权交给虚拟化机,你要么登录VMX非根模式或简单一点,运行VMX模式即可。这些提到的VM登录指令就是VMLAUNCH和VMRESUME,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VMRESUME指令只是简单地从刚开始已经初始化的4kB存储区里载入CPU状态,并把控制权交给主机 *** 作系统。VMLAUNCH做的也是同样的工作,但它会启动一个虚拟化机控制构件VMCS,它包含一些设立VM的现场背后的记录,因为这需花费一些时间,所以人们尽量避免在并发登录时使用VMLAUNCH
从这一点来看,主机 *** 作系统开始了它的愉快之旅,尽可能地运转,毫无察觉是否有其他东西正在它的一旁运行。正如过去所计划的一样,它存在于自己的世界里,全速运行,或接近全速。唯一的问题是你如何打破这一切美好的景象而将它关闭到一边,以使得机器里的其他 *** 作系统能真正运行。这就是VT技术所体现出来的复杂的一面——VMCS中一些特别的位映像。
这些位映像是一些32位的字段,每一个Bit位标志一个事件。如果某个事件被触发,则对应的Bit位被置位,CPU触发一条VM退出指令,并将控制权返还给运行在VMX根模式下的VMMVMM可做任何想做的事,然后将VMRESUME指令传递给下一个 *** 作系统,或刚离开的那个 *** 作系统。这个被启动的 *** 作系统同样很好地运行着,直到触发另一条VM退出指令。如此这样以每秒上千次的速度重复着。
什么能触发这些指令呢?它们可以是引脚信号、CPU、异常和页面错误这些平台事件,所有这些都会触发VM退出指令。VT技术的完美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适应性,另一个与此类似之处就是在调试程序中设置断点,你可在每个事件上都设置一个,或者一个也不设置,这都取决于你自己。
引脚信号事件要做的是当有一个内部中断或一个不可屏蔽中断发生时,则触发退出指令。而CPU事件,则是当你设置任意Bit位在某一字段,当相应的CPU状态接收到它时,则触发退出指令。虽然大多数指令需要去设置,但也有一些指令无条件地引发VM退出指令。这是在一个非常细小的层面上控制VM,允许每当你需要时登录和退出。
异常位映像也是一些32位的字段,每个Bit位标志每个32位指令地址的异常情况。如果Bit位被设定并有一个异常被抛出,它就会引发VM退出指令。如果Bit位是空的或没有异常,那么主机 *** 作系统则继续它的快乐之旅,与平常一样。这是一种从VMX模式退出而进入VMX根模式的系统开销非常低的方法。
最后还有页面错误退出,它与异常退出十分相像,只不过它用两个32位字段来控制。这些字段内的Bit位对每一个可能出问题的页面错误代码进行映像,因此你可细心地从中挑选从哪里退出。同样,它也是基于很细小的层面,系统开销也很低。
在计算机里,VT工作在一个比传统的R0环更有特权的级别中。任何一个主机 *** 作系统都可在没有改变的旧有架构下运行,并且不知道一个控制程序在控制它们。当遭遇到某些用户设置的触发器,控制权将被转交给运行在更高级别的VMX根模式上的VMM因为这是一种被动触发事件,而不需被积极监视,因此系统开销降到了最低限。
VT技术使得安装和卸载那些比以往VM模式更稳定的运行环境变得简单。如果你需运行虚拟化系统,没有理由不用一个拥有Vanderpool功能的CPU去实现它,而软件虚拟化机会逐渐不被人关注。
这也许不错,但必须记得,这必须付出代价。每一次登录意味着建立4kB的存储区域,每一次退出要向这4kB存储区内写入数据。这看上去有些耗费过多,可与那些较老的方式比较,它的速度惊人地快。 通过在单个服务器上运行一系列的虚拟机,IT经理便有可能将各种运行环境整合在少数几台设备上。例如,许多企业专用、传统的应用环境,或与多数企业使用的 *** 作系统不兼容的非标准应用环境。这可能需要采用专用硬件,并增加设备及维护成本,使原本紧张的运营预算更加拮据。有了英特尔虚拟化技术,便无需单一用途的硬件,从而资源使用更加高效。同样,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无需附加硬件,即可实现分区的专用故障切换,从而提供了系统冗余。此外,通过允许管理员配置每个容器上的不同安全设置,虚拟化能够提供强大的安全支持。
就台式机而言,英特尔虚拟化技术支持在同一设备上进行不同的用途设置。例如,IT部门可使用独立分区(在后台执行更新和维护)设置最终用户系统。您甚至可在用户设备上设置单独的工作环境和个人环境,并针对每个环境指派不同的用户权限,以使其能够安装软件和控制系统。上述配置可以在增加灵活性的同时,使企业资源免遭病毒和间谍软件的攻击。对互联网连接分区的 *** 作同样也在受限权限下,这能保护其免受外部攻击,同时,您还能以 Administrator (管理员)身份运行一个单独的虚拟机,以执行系统中的限制性任务。 纯软件虚拟化解决方案在为 IT 部门和最终用户提供巨大优势的同时,也有较大的局限性。每个客户 *** 作系统很大程度上通过 VMM与硬件进行通信,VMM 为系统上每个虚拟机调解访问。(注,许多到处理器和内存的访问独立于 VMM之外,而只有当诸如页面错误这样的事件发生时才会涉及到 VMM。)在纯软件虚拟化解决方案下,VMM在 *** 作系统原先运行软件堆栈的空间内运行,而 *** 作系统则在原本运行应用的空间内运行。
这一额外的通信层需要二进制转换,并通过提供到处理器、内存、存储、显卡和网卡等物理资源的接口来仿真硬件环境。这种转换必然增加系统的复杂性。此外,对客户 *** 作系统的支持受到虚拟机环境的限制,虚拟机环境性能会妨碍诸如 64位客户 *** 作系统等某些技术的部署。对于管理员而言,随着软件堆栈复杂性的增加,纯软件解决方案下的这种环境就更为复杂,这就增加了保障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难度。 虚拟化技术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硬件仿真
完全虚拟化
半虚拟化
*** 作系统级的虚拟化
硬件仿真:最复杂的虚拟化实现技术就是硬件仿真,在这种方法中,可以在宿主系统上创建一个硬件 VM 来仿真所想要的硬件。使用硬件仿真的主要问题是速度会非常慢,因为每条指令都必须在底层硬件上进行仿真。但是使用硬件仿真,您可以在一个 ARM 处理器主机上运行为 PowerPC设计的 *** 作系统,而不需要任何修改。硬件仿真的产品有Bochs和qemu。
*** 作系统级的虚拟化:这种技术在 *** 作系统本身之上实现服务器的虚拟化。这种方法支持单个 *** 作系统,并可以将独立的服务器相互简单地隔离开来。比如Virtuozzo。好像应用不是很多?
而市面上主要的产品都是完全虚拟化或者半虚拟化的。
完全虚拟化(full virtualization):这种模型使用一个虚拟机,它在客户 *** 作系统和原始硬件之间进行协调。协调在这里是一个关键,因为 VMM 在客户 *** 作系统和裸硬件之间提供协调。特定受保护的指令必须被捕获下来并在 hypervisor 中进行处理,因为这些底层硬件并不由 *** 作系统所拥有,而是由 *** 作系统通过 hypervisor 共享。虽然完全虚拟化的速度比硬件仿真的速度要快,但是其性能要低于裸硬件,因为中间经过了 hypervisor 的协调过程。完全虚拟化的最大优点是 *** 作系统无需任何修改就可以直接运行。惟一的限制是 *** 作系统必须要支持底层硬件。
完全虚拟化又分为传统的和硬件辅助的。传统的完全虚拟化,虚拟机运行在 *** 作系统之上,虚拟机管理程序本身运行在cpu的Ring 0,虚拟的Guest OS则运行在Ring 1(为了避免Guest OS破坏Host OS,Guest OS必须运行 在低于Ring 0的权限)。但是这样一来Guest的兼容性会受到影响,并且原来Guest OS要在Ring 0上执行的指令都必须经过hypervisor翻译才能运行,速度会有所下降。而硬件辅助的完全虚拟化需要cpu硬件支持,有intel的VT和AMD的 AMD-V两种技术,只有支持这两种技术的cpu才可以使用。硬件辅助的虚拟化把虚拟机管理程序本身放到比Ring 0还低的模式运行(比如Ring -1),而把Guest OS放到Ring 0,这样兼容性得到了提高,不过因为第一代硬件虚拟技术(VT和AMD-V)实现上还不够成熟,所以效率上并不比传统的完全虚拟化更高(只能是某几方面高某几方面低)。传统的完全虚拟化技术已经发展了多年,其开发比较复杂,以前的技术一般都是为x86开发的,对于x64不好用,x64上有了VT和 AMD-V之后,估计厂商已经不愿意再花力量为x64开发传统的虚拟机了,所以想要运行64位的Guest OS,都需要VT或AMD-V的支持()。
半虚拟化(para virtualization):半虚拟化可以提供极高的性能,它与完全虚拟化有一些类似。这种方法使用了一个 hypervisor 来实现对底层硬件的共享访问,还将与虚拟化有关的代码集成到了 *** 作系统本身中。与硬件辅助的完全虚拟化有一点相似是hypervisor运行在Ring -1,而Guest OS运行在Ring 0上。但是半虚拟化有一个缺点是必须修改客户 *** 作系统,因为半虚拟化为了提高效率,必须要让Guest OS本身意识到自己运行在虚拟机上,所以在Guest OS的内核中需要有方法来与hypervisor进行协调,这个缺点很大的影响了半虚拟化技术的普及,因为Linux等系统可以修改,而其它不能修改的系统就不能用了。

英特尔CPU平台分类有哪些?

英特尔CPU核心
Tualatin
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图拉丁”核心,是Intel在Socket 370架构上的最后一种CPU核心,采用013um制造工艺,封装方式采用FC-PGA2和PPGA,核心电压也降低到了15V左右,主频范围从1GHz到14GHz,外频分别为100MHz(赛扬)和133MHz(Pentium III),二级缓存分别为512KB(Pentium III-S)和256KB(Pentium III和赛扬),这是最强的Socket 370核心,其性能甚至超过了早期低频的Pentium 4系列CPU。
Willamette
这是早期的Pentium 4和P4赛扬采用的核心,最初采用Socket 423接口,后来改用Socket 478接口(赛扬只有17GHz和18GHz两种,都是Socket 478接口),采用018um制造工艺,前端总线频率为400MHz, 主频范围从13GHz到20GHz(Socket 423)和16GHz到20GHz(Socket 478),二级缓存分别为256KB(Pentium 4)和128KB(赛扬),注意,另外还有些型号的Socket 423接口的Pentium 4居然没有二级缓存!核心电压175V左右,封装方式采用Socket 423的PPGA INT2,PPGA INT3,OOI 423-pin,PPGA FC-PGA2和Socket 478的PPGA FC-PGA2以及赛扬采用的PPGA等等。Willamette核心制造工艺落后,发热量大,性能低下,已经被淘汰掉,而被Northwood核心所取代。
Northwood
这是目前主流的Pentium 4和赛扬所采用的核心,其与Willamette核心最大的改进是采用了013um制造工艺,并都采用Socket 478接口,核心电压15V左右,二级缓存分别为128KB(赛扬)和512KB(Pentium 4),前端总线频率分别为400/533/800MHz(赛扬都只有400MHz),主频范围分别为20GHz到28GHz(赛扬),16GHz到26GHz(400MHz FSB Pentium 4),226GHz到306GHz(533MHz FSB Pentium 4)和24GHz到34GHz(800MHz FSB Pentium 4),并且306GHz Pentium 4和所有的800MHz Pentium 4都支持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封装方式采用PPGA FC-PGA2和PPGA。按照Intel的规划,Northwood核心会很快被Prescott核心所取代。
Prescott
这是目前高端的Pentium 4 EE、主流的Pentium 4和低端的Celeron D所采用的核心。Prescott核心与Northwood核心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90nm制造工艺,L1 数据缓存从8KB增加到16KB,流水线结构也从20级增加到了31级,并且开始支持SSE3指令集。Prescott核心CPU初期采用Socket 478接口,现在基本上已经全部转到Socket 775接口,核心电压125-1525V。前端总线频率方面,Celeron D全部都是533MHz FSB,而除了Celeron D之外的其它CPU为533MHz(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和800MHz(支持超线程技术)以及最高的1066MHz(支持超线程技术)。二级缓存分别为256KB(Celeron D)、1MB(Socket 478接口的pentium 4以及Socket 775接口的Pentium 4 5XX系列)和2MB(Pentium 4 6XX系列以及Pentium 4 EE)。封装方式采用PPGA(Socket 478)和PLGA(Socket 775)。Prescott核心自从推出以来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先后加入了硬件防病毒技术Execute Disable Bit(EDB)、节能省电技术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EIST)、虚拟化技术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Intel VT)以及64位技术EM64T等等,二级缓存也从最初的1MB增加到了2MB。按照Intel的规划,Prescott核心会被Cedar Mill核心取代。
Smithfield
这是Intel公司的第一款双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基本上可以认为Smithfield核心是简单的将两个Prescott核心松散地耦合在一起的产物,这是基于独立缓存的松散型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技术简单,缺点是性能不够理想,目前Pentium D 8XX系列以及Pentium EE 8XX系列采用此核心。关于Smithfield的详细资料可以查看Intel双核心类型
Cedar Mill
这是Pentium 4 6X1系列和Celeron D 3X2/3X6系列采用的核心,从2005开始末出现。其与Prescott核心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65nm制造工艺,其它方面则变化不大,基本上可以认为是Prescott核心的65nm制程版本。Cedar Mill核心全部采用Socket 775接口,核心电压13V左右,封装方式采用PLGA。其中,Pentium 4全部都为800MHz FSB、2MB二级缓存,都支持超线程技术、硬件防病毒技术EDB、节能省电技术EIST以及64位技术EM64T;而Celeron D则是533MHz FSB、512KB二级缓存,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和64位技术EM64T,不支持超线程技术以及节能省电技术EIST。Cedar Mill核心也是Intel处理器在NetBurst架构上的最后一款单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按照Intel的规划,Cedar Mill核心将逐渐被Core架构的Conroe核心所取代。
Presler
这是Pentium D 9XX和Pentium EE 9XX采用的核心,同样是2005年末推出。基本上可以认为Presler核心是简单的将两个Cedar Mill核心松散地耦合在一起的产物,是基于独立缓存的松散型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技术简单,缺点是性能不够理想。
Yonah
目前采用Yonah核心CPU的有双核心的Core Duo和单核心的Core Solo,另外Celeron M也采用此核心,Yonah是Intel于2006年初推出的。这是一种单/双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其在应用方面的特点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既可用于桌面平台,也可用于移动平台;既可用于双核心,也可用于单核心。Yonah核心来源于移动平台上大名鼎鼎的处理器Pentium M的优秀架构,具有流水线级数少、执行效率高、性能强大以及功耗低等等优点。Yonah核心采用65nm制造工艺,接口类型是改良了的新版Socket 478接口(与以前台式机的Socket 478并不兼容)。Yonah核心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以及节能省电技术EIST,但其最大的遗憾是不支持64位技术,仅仅只是32位的处理器。值得注意的是,Core Duo的Yonah核心则是采用了两个核心共享2MB的二级缓存。共享式的二级缓存配合Intel的“Smart cache”共享缓存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缓存数据同步,大幅度降低了数据延迟,减少了对前端总线的占用。Yonah核心是共享缓存的紧密型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性能理想,缺点是技术比较复杂。
Intel的双核心类型,请参见术语:Intel双核心类型

英特尔snb平台cpu目前有哪些型号

i系列是酷睿,G系列是奔腾和赛扬的台式机系列
赛扬都是双核双线程(没有超线程技术),定位为低端:g440,g530,
奔腾也都是双核双线程(没有超线程技术),定位为入门级:g620,g630,g850,g860
台式机i3 都是双核四线程,i3 2100 ,i3 2120
i5都是四核四线程 i5 2300,i5 2320,i5 2500,i5 2500k(带K的表示是不锁倍频版,可超频)
i7至少是四核八线程,i7 2600,i7 2600k,i7 2700,i7 2700k
SNB还有服务器版cpu ,xeon系列,E5-1620、E5-1650,E5-1660,E5-2400、E5-2600和E5-4600 等
SNB-E是SNB的民用顶端产品,i7 3820,i7 3930k,i7 3960x(后两者为六核十二线程)
SNB-EP是SNB-E的服务器版,有八核十六线程版本,不带核心显卡
笔记本的奔腾是B系列B940,B960。
i3 i5都是双核四线程,末尾带M,
i7除了 i7 2620m,和i7 2640m是双核四线程,其他的都是四核八线程,末尾带qm。i7 2920xm,i7 2960xm,末尾带xm,也是四核八线程,但是不锁倍频,可超频。

英特尔公司CPU的种类有哪些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35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这个世界。
2002年2月,英特尔被美国《财富》周刊评选为全球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名列第九。2002年接近尾声,美国《财富》杂志根据各公司在2002年度业务的表现、员工水平、管理质量、公司投资价值等六大准则排出了“2002年度最佳公司”。在这一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荣登全球榜首。同时,在“2002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名列第28位。
2003年5月,《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公布“2002年度中国最佳雇主”名单,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名列第八。这是由全球著名人力资源公司HewittGlobalHRConsultingFirm和《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通过一项联合举办的企业内部员工调查结果评选出来的。2002年,英特尔公司的收入为268亿美元,净收入为31亿美元。2003年7月18日,英特尔公司成立35周年。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回顾说:“35年来,我们不懈地追求优秀与完美,这为我们能够不断推出创新理念并保持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英特尔能在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努力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还将继续改变世界的未来,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值得庆祝的。”
英特尔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业界利用这些产品为最终用户设计制造出先进的计算机。今天,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不仅正在改变商业运作的模式,而且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方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公司之一,英特尔公司致力于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
英特尔在中国的机构英特尔在中国(大陆)设有13个代表处,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济南、福州、南京、西安、哈尔滨、武汉。公司的亚太区总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英特尔在中国亦设有研究中心,即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由4个不同研究中心组成,于2000年10月宣布成立。该中国实验室主要针对计算机的未来应用和产品的开发进行研究,旨在促进中国采用先进技术方面的进程,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此外,英特尔中国实验室还负责协调该实验室与英特尔全球其他实验室的研究协作,以及资助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项目的开发工作。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帕特·基辛格直接领导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的工作。
英特尔在中国的使命英特尔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重点与其全球业务重点相一致,即成为全球互联网经济的构造模块的杰出供应商。除此之外,英特尔始终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在中国,这一战略可从英特尔在中国的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反映:技术启动:英特尔在中国设有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由4个不同研究领域的实验室组成。如英特尔中国实验室,隶属于英特尔微处理器研究实验室,主要研究面向微处理器和平台架构的相关工作,推动英特尔处理器架构(IA)技术在业界的领导地位。
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音频/视频信号处理和基于PC的相关应用,以及可以推动未来微结构和下一代处理器设计的高级编译技术和运行时刻系统研究。另外还有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英特尔架构开发实验室、英特尔互联网交换架构实验室、英特尔无线技术开发中心。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针对IA-64位编译器进行了共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2年10月,英特尔公司宣布在深圳成立英特尔亚太区应用设计中心(ADC)。该中心面向中国计算和通信行业的OEM与ODM厂商,旨在满足他们对世界一流设计与校验服务的需求,并帮助他们为客户开发更出色的产品英特尔亚太地区应用设计中心(深圳)将为亚太区包括深圳和中国其它地区的客户就近提供先进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支持服务,以协助亚太地区及中国的客户强化其在全球的竞争实力,并且促进这些客户相互间的合作。英特尔还通过战略投资事业部(IntelCapital)在中国进行IT技术方面的投资,以促进中国型技术,如无线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全球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迄今为止,英特尔的战略投资事业部已向亚太地区进行风险投资近6亿美元,其中在中国的投资近30家。技术生产与制造:今天,英特尔在上海设有投资5亿美元的芯片测试和封装的工厂,为快闪存储器、I845芯片组和奔腾4处理器提供基于013微米工艺的世界一流的封装与测试,并为全球提供最高性能处理器产品;同时,也培养了大批的国内掌握世界一流芯片生产制造技术的知识工人。市场教育及应用普及:英特尔公司始终把协助推动中国计算机工业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作为公司在中国的首要策略。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从2000年开始赞助ISEF中国区联系赛事。这一赛事被称为“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与创新大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2001年,中国派出16名学生参加在美国加州硅谷举行的第52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赢得了17项大奖,包括奖品、奖金及奖学金共计87000美元。2002年,英特尔ISEF在中国区的联系赛事在各地共吸引了1500万名中学生参加,其中有21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将被选派赴美参加5月在肯塔基州举办的第53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2000年7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中国启动。

P4是奔四,二级缓存从早期的256到1M,赛场D的二级缓存都是256,PD是奔腾D二级缓存有21M。迅驰(Centrino)是:Centre(中心)与Neutrino(中微子)两个单词的缩写。它由三部分组成:移动式处理器(CPU)、相关芯片组以及80211无线网络功能模块。迅驰品牌
英特尔发布了迅驰处理器的低价版本——赛扬M处理器。英文名称是:IntelCeleron-MProcesser。那它有哪些特点呢,它同IntelPentium-M也就是通常说的迅驰处理器有哪些区别呢?现在就这些问题做一回答。
1.赛扬处理器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奔腾处理器,从最早的奔腾到现在的奔腾4,就是P4处理器。这些处理器是英特尔公司在主流价位机器上力推的产品,其定价比较高。但是为了满足低价大容量市场的需求,英特尔方面不得不推出低价的处理器产品,于是赛扬处理器就诞生了。
2.赛扬处理器与奔腾处理器的区别再哪里?赛扬处理器与奔腾处理器在运算内核上完全相同,不同的地方是二级缓存的大小不同。现有的台式机处理器P4的二级缓存大小是512KB,而P4赛扬的二级缓存大小是128KB。在笔记本上用的奔腾-M处理器的二级缓存大小是1MB,新出的赛扬M处理器的二级缓存大小是 512KB,跟P4的一样。奔腾-M和赛扬M处理器除了二级缓存大小不同外,其余地方一样。
什么是二级缓存?它是干什么用的?二级缓存又叫 L2CACHE,它是处理器内部的一些缓冲存储器,其作用跟内存一样。它是怎么出现的呢?要上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处理器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慢慢地,处理器需要从内存中读取数据的速度需求就越来越高了。然而内存的速度提升速度却很缓慢,而能高速读写数据的内存价格又非常高昂,不能大量采用。从性能价格比的角度出发,英特尔等处理器设计生产公司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用少量的高速内存和大量的低速内存结合使用,共同为处理器提供数据。这样就兼顾了性能和使用成本的最优。而那些高速的内存因为是处于CPU和内存之间的位置,又是临时存放数据的地方,所以就叫做缓冲存储器了,简称“缓存”。它的作用就像仓库中临时堆放货物的地方一样,货物从运输车辆上放下时临时堆放在缓存区中,然后再搬到内部存储区中长时间存放。货物在这段区域中存放的时间很短,就是一个临时货场。最初缓存只有一级,后来处理器速度又提升了,一级缓存不够用了,于是就添加了二级缓存。二级缓存是比一级缓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内存,主要就是做一级缓存和内存之间数据临时交换的地方用。现在,为了适应速度更快的处理器P4EE,已经出现了三级缓存了,它的容量更大,速度相对二级缓存也要慢一些,但是比内存可快多了。缓存的出现使得CPU处理器的运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个区域中存放的都是CPU频繁要使用的数据,所以缓存越大处理器效率就越高,同时由于缓存的物理结构比内存复杂很多,所以其成本也很高。
大量使用二级缓存带来的结果是处理器运行效率的提升和成本价格的大幅度不等比提升。举个例子,服务器上用的至强处理器和普通的P4处理器其内核基本上是一样的,就是二级缓存不同。至强的二级缓存是2MB~16MB,P4的二级缓存是512KB,于是最便宜的至强也比最贵的P4贵,原因就在二级缓存不同。
3.新的赛扬M处理器有哪些特点新的赛扬M处理器是奔腾M处理器(通常称的迅驰处理器)的简化版本,它将奔腾M处理器的二级缓存减小了一半,其余的完全同奔腾M处理器。另外,为了区别这两种处理器,英特尔方面将赛扬M处理器的运行频率降了一些,目前最高的频率是12GHz。之后赛扬M处理器一直会比主流的迅驰处理器频率低01GHz。这是英特尔方面的产品政策所致。
4.赛扬M处理器同赛扬处理器的区别新的赛扬M处理器同P4赛扬的区别在于:首先是处理器内核不同,一个是迅驰的内核(赛扬M),一个是P4的内核(P4赛扬),所以在数据运行效率上,赛扬M比P4赛扬强多了,可谓是天生丽质。其次是二级缓存不同。赛扬M的二级缓存是512KB,相当于现在主流P4处理器的二级缓存大小,而P4赛扬的二级缓存只有128KB,非常小。根据前面所说的那样,其运行效率将比赛扬M低很多。所以赛扬M处理器将大大强于P4赛扬
5.赛扬M处理器同奔腾4处理器的比较赛扬M处理器同P4处理器的不同点在于两处:一是二者内核不同,一个迅驰的核,一个是P4的核。这样当然是迅驰的内核其运行效率高,消耗的能量少,产生的热量低了。二是二者的使用的节能技术不同。赛扬M使用的是同迅驰一样的节能技术,所以它比P4M的电池使用时间长。赛扬 M的二级缓存容量跟P4的一样,而其内核运行效率比P4高,所以其实际使用效能就比同频率的P4处理器更好。再加上合理的价格,用户实际上是买到了一颗更好的处理器。

英特尔的CPU有哪些

从高到低
移动平台U性能排行(是INTEL 不是INTER)
1 Intel Core 2 Quad QX9300四核 253GHz 9639
2 Intel Core 2 Quad Q9100四核 226GHz 8785
3 Intel Core 2 Quad Q9000四核 20GHz 7699
4 Intel Core 2 Duo T9600 280GHz 5877
5 Intel Core 2 Duo T9400 253GHz 5303
6 Intel Core 2 Duo T9300 25GHz 5276
7 Intel Core 2 Duo P8600 240GHz 4973
8 Intel Core 2 Duo T8300 240GHz 4785
9 Intel Core 2 Duo P8400 226GHz 4682
10 Intel Core 2 Duo T7450 213GHz 4440
11 Intel Core 2 Duo T6600 22GHz 4370
12 Intel Core 2 Duo T7500 220GHz 4312
13 Intel Core 2 Duo P6570 21GHz 4284
14 Intel Core 2 Duo T8100 210GHz 4247
15 Intel Core 2 Duo T5900 22GHz 4147
16 Intel Core 2 Duo P7350 20GHz 4120
17 Intel Core 2 Duo P7370 20GHz 4094
18 Intel Core 2 Duo T6400 20GHz 4071
19 Intel Core 2 Duo T5850 216GHz 4069
20 Intel Core 2 Duo T5800 20GHz 3850
21 Intel Pentium Dual-core T4200奔腾双核(迅2) 20GHz 3795
22 Intel Core 2 Duo T7250 20GHz 3761
23 Intel Pentium Dual-core T3400奔腾双核(迅2) 216GHz 3717
24 AMD Turion×2 TL-66 23GHz 3600
25 Intel Pentium Dual-core T2410 20GHz 3541
26 AMD Turion×2 ZM-82 220GHz 3536
27 Intel Pentium Dual-core T3200奔腾双核(迅2) 20GHz 3534
28 Intel Core 2 Duo T5550 183GHz 3481
29 Intel Core 2 Duo T5670 180GHz 3442
30 Intel Core 2 Duo T7100 180GHz 3407
31 Intel Core Duo T2450 20GHz 3390
32 Intel Core Duo T2500 20GHz 3381
33 AMD Turion×2 TL-62 21GHz 3314
34 Intel Pentium Dual-core T2390 186GHz 3303
35 AMD Turion×2 ZM-80 210GHz 3270
36 Intel Core 2 Duo L7500 160GHz 3158
37 Intel Pentium Dual-core T2370 173GHz 3141
38 AMD Turion×2 RM-70 20GHz 3072
39 Intel Celeron Dual-Core T1600赛扬双核 166GHz 2979
40 Intel Pentium Dual-core T2330 160GHz 2910
41 Intel Core 2 Duo T5250 150GHz 2904
42 Intel Core 2 Duo SU9400 140GHz 2862
43 Intel Celeron Dual-Core T1400赛扬双核 173GHz 2811
44 Intel Core 2 Duo U7700 133GHz 2561
45 AMD Turion×2 TL-50 160GHz 2517
46 Intel Core 2 Duo SL7100 120GHz 2334
47 Intel Core 2 Duo L7100 120GHz 2306
48 Intel Core 2 Duo P7500 160GHz 2211
49 Intel Celeron M550 20GHz 1889
50 Intel Celeron M540 186GHz 1705
51 Intel Celeron M530 173GHz 1628
52 Intel Core 2 Duo SU9300 12GHz 1468
53 AMD Athlon Neo MV-40 16GHz 1323
54 Atom Z530 16GHz 837
55 VIA Nano 1300+MHz 836
56 Atom N270 16GHz 542/825
57 VIA C7-M 16GHz 408

英特尔 478针 CPU 有哪些

奔4就是478针脚的!比如酷睿2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775针脚

请问有哪些英特尔和AMD平台哪些好

英特尔 技术 架构 工艺远远领先AMD 这早就是大众都知道是事情了把 低端AMD 高端英特尔 AMD的旗舰 FX-8150 8核 都干不过 英特尔立数中端的i5 2500K 四核 看看差多少 i7 2600K就已经秒完 AMD所有U了 i7 3960x 估计就连AMD下一代都秒杀了(下一代有个 2600K等级就不错了) AMD差英特尔太多了 本来备受好评的推土机 等了多久啊 就一i5的水准 服务器方面 至强系列 地上最强

英特尔高端CPU有哪些?

最常用的是酷睿系列 低端i3 主流i5 高端i7

英特尔第六代CPU skylake平台的电脑都有哪些

skylake平台还没有商用所以现在还不存在skylake架构的品牌机,你只能自己购买硬件组装,X宝上就有,不过U都是ES工程测试版的,正式版的还没有

Intel VT和AMD-V是intel和amd支持x86虚拟化技术的相应cpu指令集。
Intel VT即Intel公司的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虚拟化技术。为解决纯软件虚拟化解决方案在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上的不足,Intel在它的硬件产品上引入了Intel VT(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虚拟化技术)。2005年8月,Intel首次公布了针对硬件辅助虚拟化的Vanderpool(Intel VT虚拟化技术的前身)技术细节。Vanderpool技术通过增加新的指令,使得Intel处理器支持硬件虚拟化。2005年11月,Intel宣布,虚拟化技术Vanderpool改成VT,被Acer和联想应用在其基于Intel Pentium 4的PC上。
AMD-V技术(AMD虚拟化技术)是对x86处理器系统架构的一组硬件扩展和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可以简化纯软件的虚拟化解决方案,改进VMM(虚拟机监视器)的设计,更充分地利用硬件资源,提高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虚拟化效率。

开了VT虚拟化技术之后并不会对电脑有什么影响,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开启,一般情况下BIOS在CPU支持的情况下也是会默认开启的。

首先你要理解什么叫VT,VT是指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虚拟化技术:

CPU虚拟化,是指将单台电脑软件环境分割为多个独立分区,每个分区均可以按照需要模拟电脑的一项技术。

它的技术实质是通过中间层次实现计算资源的管理和再分配,使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虚拟化分区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使同一个物理平台能够同时运行多个同类或不同类的 *** 作系统,以分别作为不同业务和应用的支撑平台。

虚拟化有两种实施方式:传统的纯软件虚拟化方式(无需CPU支持VT技术)和硬件辅助虚拟化方式(需CPU支持VT技术)。

纯软件虚拟化运行时的开销会造成系统运行速度较慢,有数据表明其引起的系统性能下降可能达5%-20%。所以,支持VT技术的CPU在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中,效率将会明显比不支持硬件VT技术的CPU的效率高出许多。

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工作。虚拟主机中的服务器带有配备Intel VT或AMD-V辅助技术的处理机,虚拟主机使用这个服务器与虚拟机管理器进行交互。虚拟机管理器是软件中一个很小的层级,直接在处理机中体现出来。该软件在处理机中钩住线程,使得主机 *** 作系统可以在单一物理处理机上运行来有效地管理多个虚拟机及多个虚拟 *** 作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6854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