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洋科技浸入式液冷技术与其他传统的有什么区别?

兰洋科技浸入式液冷技术与其他传统的有什么区别?,第1张

兰洋液态散热即浸入式液态散热(以下简称“兰洋液冷),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的风冷水冷散热替换成新型的液体散热,将所有电子元器件全部浸泡在特殊的冷却剂中,通过冷热交换带走电子元件热量的单相散热方式。
兰洋液冷方式吸收热量的效率可达空气的 1000 倍以上,并且可以将冷却能耗降低至少50%。此外,由于“浸没式液冷”技术使服务器等设备不再需要风扇,所以使用浸没式液冷技术的数据中心将会是静音的数据中心,机房全年PUE(负载耗能占比)可轻松降至 11 以下。浸没式液冷服务器也因此实现了高密度、低噪音、低传热温差、自然冷却的效果。
目前,兰洋科技将PC市场作为切入点,以最新的液态散热技术为核心,以智能电脑主机为载体,建立了新型智能稳定高效的浸入式液态散热系统。主机内胆最大程度匹配现有部分机箱;内部安装AI语音模组,全程声控,显示屏集成电容触摸功能,触摸敏感,反应迅速,温度控制更加准确。性能方面,由于采用特殊导热液体(注:导热液具备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高化学稳定性、高绝缘性、高流动性以及高热传导等特性),配合机箱内部热流道设计,与芯片达到最大的热交换效率,因此性能可比同配置水冷主机提升约30%,稳定性同比提升近 2 倍,超频状态下的芯片温度控制更稳定,较水冷温度降低约20%;CPU和GPU芯片工作温度与室温的温差在50°C以内,达到芯片近最佳工作温度。
为了更直观地测试兰洋液冷技术的散热优势,实验者在室均温18°C的条件下,使用专业的CPU拷机软件“Furmark”,对硬件配置相同但散热方式分别为风冷、水冷以及兰洋浸入式液冷的三台PC,进行了三小时十五分钟的极限拷机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采用风冷散热的设备,在 17 分钟后GPU达到82°C,触及温度墙,芯片开启过温降频保护机制,测试停止。水冷式散热在 125 分钟时,温度达到近乎稳定状态,之后便稳定在70°C。而兰洋液冷方式在 2 分钟后便稳定在了43°C,效果优势可谓非常明显。
除了性能方面让采用传统散热方式的主机难以望其项背之外,兰洋科技主机的外观也是做到极致酷炫。全透明的机箱内胆,半开放式的机箱外体,配合高透液体以及灯条设计,为DIY发烧友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可谓完美诠释了“全球首创,‘浸’享科技”该有的样子。令人期待的是,几天以后,这款全球首台首创首发的浸入式液冷PC联合雷神科技品牌即将量产进入消费者手里!

当今个人计算机散热领域中,风冷散热器虽然基本脱离了高噪音暴力散热的怪圈,但却普遍朝着大体积,多热管,还有超重量的方向发展,这对用户在散热器的实际使用和安装方面带来了很大不便,同时也对电脑配件的承重承压能力带来很大的考验。鉴于上述后风冷时代所出现的困境,液冷散热器渐渐的被广大电脑用户所接受。作为一种成熟的散热技术,液冷散热方式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途径,如汽车,飞机引擎的散热。将液冷散热技术应用于计算机领域其实并非是因为风冷散热已经发展到了尽头,而是由于液体的散热速度远远大于空气,因此液冷散热器往往具备不错的散热效果,同时在噪音方面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由于在散热效率和静音等方面有着的种种优势,在计算机风冷散热流行不久后,液冷散热也随之出现。

令人可喜的是,时至今日,计算机领域的液冷散热正在普及开来,这种状况归根结于液冷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大的进步。一套典型的水冷散热系统必须具有以下部件:水冷块、循环液、水泵、管道和水箱或换热器。水冷块是一个内部留有水道的金属块,由铜或铝制成,与CPU接触并将吸收CPU的热量。循环液由水泵的作用在循环的管路中流动,如果液体是水,就是我们俗称的水冷系统。吸收了CPU热量的液体就会从CPU上的水冷块中流走,而新的低温的循环液将继续吸收CPU的热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6967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