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实际场景中,并不是所有应用都满足这样的要求比如:主从关系,主备关系,还有就是数据存储类应用,多个实例通常会在本地磁盘上保存一份数据,而这些实例一旦被杀掉,即使重建出来,实例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已经丢失,从而导致应用失败
这种实例之间有不对等关系,或者 有依赖关系 的应用,被称为"有状态应用"(Stateful Application),为了能对"有状态应用"做出支持,Kubernetes在Deployment基础上,扩展出了:StatefulSet。
StatefulSet将真实世界里的应用状态,抽象为了两种情况:
1, 拓扑状态(顺序编号+固定的网络表示dns) 这种情况是说,应用的多个实例之间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这些应用实例,必须按照某些顺序启动,比如某个应用的主节点A要先于B启动,那么当我把A和B两个节点删除之后,重新创建出来时,也要是这个顺序才行并且,新创建出来的A和B,必须和原来的A和B网络标识一样,这样原先的访问者才能使用同样的方法,访问到这个新Pod
2, 存储状态 这种情况是说,应用的多个实例分别绑定了不同的存储数据对于这些应用实例来说,Pod A第一次读取到的数据,和隔了十分钟之后再次读取到的数据,应该是同一份,哪怕在此期间Pod A被重新创建过
所以,StatefulSet的核心功能,就是通过某种方式, 记录这些状态 ,然后在Pod被重新创建时,能够为新Pod恢复这些状态
在深入了解StatefulSet之前,咱们先来讲讲 Headless Service
我们知道,Service是Kubernetes项目中用来将一组Pod暴露给外界访问的一种机制,比如,一个Deployment有3个Pod,那么我就可以定义一个Service,然后用户只要能访问到这个Service,就能访问到某个具体的Pod
但是,这个Service是怎么被访问到的呢
第一种方式,以Service的VIP(Virtual IP,即: 虚拟IP )方式比如:当我访问19216801这个Service的IP地址时,它就是一个VIP在实际中,它会把请求转发到Service代理的具体Pod上
第二种方式,就是以Service的 DNS 方式在这里又分为两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Normal Service这种情况下,当访问DNS记录时,解析到的是Service的VIP第二种是Headless Service这种情况下,访问DNS记录时,解析到的就是某一个Pod的IP地址
可以看到, Headless Service不需要分配一个VIP,而是可以直接以DNS记录的方式解析出被代理Pod的IP地址 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
service定义时,它的 clusterIP 字段的值是:None,即:这个 Service,没有一个 VIP 作为“头”。这也就是 Headless 的含义。所以,这个 Service 被创建后并不会被分配一个 VIP,而是会以 DNS 记录的方式暴露出它所代理的 Pod。当你按照这样的方式创建了一个 Headless Service 之后,它所代理的所有 Pod 的 IP 地址,都会被绑定一个这样格式的 DNS 记录,如下所示:
<pod-name><svc-name><namespace>svcclusterlocal
这个 DNS 记录,正是 Kubernetes 项目为 Pod 分配的唯一的“可解析身份”(Resolvable Identity)。而有了这个身份之后,只要知道了一个Pod的名字以及它对应的Service的名字,就可以非常确定地通过这条DNS记录访问到Pod的IP地址
介绍完Headless Service之后,咱们再回来讲讲,StatefulSet的核心功能,是如何在Pod被重新创建时,能够为新Pod恢复这些状态
为了详细讲解,现在编写一个StatefulSet的YAML文件,如下:
可以看到,在这个YAML文件中,多了一个 serviceName=nginx 字段这个字段的作用,就是告诉StatefulSet控制器,在执行控制循环时,要使用nginx这个Headless Service来保证Pod的"可解析身份"这样,在创建Pod过程中,StatefulSet给它所管理的所有Pod名字,进行编号,使得每个Pod实例不重复而更重要的是,这些Pod的创建,也是严格按照编号顺序来进行的
StatefulSet 就保证了 Pod 网络标识的稳定性 。
这样的意思就是说,当有主从关系时,有明确先后关系时,StatefulSet通过这种机制,使得先后创建顺序成为可能
通过这种方法, Kubernetes 就成功地将 Pod 的拓扑状态(比如:哪个节点先启动,哪个节点后启动),按照 Pod 的“名字 + 编号”的方式固定了下来 。此外,Kubernetes 还为每一个 Pod 提供了一个固定并且唯一的访问入口,即:这个 Pod 对应的 DNS 记录。
这些状态,在 StatefulSet 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都会保持不变,绝不会因为对应 Pod 的删除或者重新创建而失效。
不过,相信你也已经注意到了,尽管 web-0nginx 这条记录本身不会变,但它解析到的 Pod 的 IP 地址,并不是固定的。这就意味着,对于“有状态应用”实例的访问,你必须使用 DNS 记录或者 hostname 的方式,而绝不应该直接访问这些 Pod 的 IP 地址。
Kubernetes 中 PVC 和 PV 的设计, 实际上类似于“接口”和“实现”的思想 。开发者只要知道并会使用“接口”,即:PVC;而运维人员则负责给“接口”绑定具体的实现,即:PV。而 PVC、PV 的设计,也使得 StatefulSet 对存储状态的管理成为了可能。 PVC 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 Volume 。只不过一个 PVC 具体是什么类型的 Volume,要在跟某个 PV 绑定之后才知道。当然,PVC 与 PV 的绑定得以实现的前提是,运维人员已经在系统里创建好了符合条件的 PV(比如,我们在前面用到的 pv-volume);或者,你的 Kubernetes 集群运行在公有云上,这样 Kubernetes 就会通过 Dynamic Provisioning 的方式,自动为你创建与 PVC 匹配的 PV。 因为这种方式虽然开发可以直接使用PVC来做存储,但是却需要运维提前定义好PV,包括容量,个数等,这些往往是未知的,所以需要动态存储供应StorageClass 。
通过这种方式,Kubernetes 的 StatefulSet 就实现了对应用存储状态的管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大致理解了 StatefulSet 的工作原理呢?现在,我再为你详细梳理一下吧。
首先,StatefulSet 的控制器直接管理的是 Pod 。这是因为,StatefulSet 里的不同 Pod 实例,不再像 ReplicaSet 中那样都是完全一样的,而是有了细微区别的。比如,每个 Pod 的 hostname、名字等都是不同的、携带了编号的。而 StatefulSet 区分这些实例的方式,就是通过在 Pod 的名字里加上事先约定好的编号。
其次,Kubernetes 通过 Headless Service,为这些有编号的 Pod,在 DNS 服务器中生成带有同样编号的 DNS 记录 。只要 StatefulSet 能够保证这些 Pod 名字里的编号不变,那么 Service 里类似于 web-0nginxdefaultsvcclusterlocal 这样的 DNS 记录也就不会变,而这条记录解析出来的 Pod 的 IP 地址,则会随着后端 Pod 的删除和再创建而自动更新。这当然是 Service 机制本身的能力,不需要 StatefulSet *** 心。
最后,StatefulSet 还为每一个 Pod 分配并创建一个同样编号的 PVC 。这样,Kubernetes 就可以通过 Persistent Volume 机制为这个 PVC 绑定上对应的 PV,从而保证了每一个 Pod 都拥有一个独立的 Volume。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 Pod 被删除,它所对应的 PVC 和 PV 依然会保留下来。所以当这个 Pod 被重新创建出来之后,Kubernetes 会为它找到同样编号的 PVC,挂载这个 PVC 对应的 Volume,从而获取到以前保存在 Volume 里的数据。
其实StatefulSet就是一种特殊的Deployment,只不过它的每个Pod都被编号了 正是由于这种机制,使得具有主从关系的创建成为可能StatefulSet 其实可以认为是对 Deployment 的改良。与此同时,通过 Headless Service 的方式,StatefulSet 为每个 Pod 创建了一个固定并且稳定的 DNS 记录,来作为它的访问入口。实际上,在部署“有状态应用”的时候,应用的每个实例拥有唯一并且稳定的“网络标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假设。pod
[英][pɒd][美][pɑ:d]
n
荚,豆荚; (飞机的)吊舱; (航天器或船只上可与船只主体分离的)分离舱;
vi
结豆荚;
vt
把(豆等)剥出荚; 去荚;
网络
导流罩; 容器; 豆荚;
第三人称单数:pods复数:pods现在分词:podding过去式:podded过去分词:podded形近词:POD应该是ipod吧
什么是iPod?iPod是APPLE 推出的一种大容量MP3播放器,采用Toshiba出品的18英寸盘片硬盘作为存储介质,高达10~40GB的容量,可存放2500~10000首CD 质量的MP3音乐,它还有完善的管理程序和创新的 *** 作方式,外观也独具创意,是APPLE少数能横跨PC和Mac平台的硬件产品之一,除了MP3播放,iPod还可以作为高速移动硬盘使用,可以显示联系人、日历和任务,以及阅读纯文本电子书和聆听Audible的有声电子书。
iPod历程
第一代iPod
第一代iPod的推出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它不但漂亮,而且拥有独特和人性化的 *** 作方式以及巨大的容量,iPod为MP3播放器带来了全新的思路,此后市场上类似的产品层出不穷,但iPod依然因为它的独特风格而一直受到追捧。
第一代iPod于2001年10月23日发布,容量为5GB,2002年3月21日新增10GB版本iPod,两者都装备了APPLE称为scroll-wheel的选曲盘,只需一个大拇指就能完成进行 *** 作,10G iPod还新增了20种均衡器设置,iPod使用带宽达400Mbps的IEEE1394接口进行传输,配合Mac *** 作系统上的iTunes进行管理,这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设计,再加上iPod与众不同的外观设计,让它成为APPLE打造的又一个神话。
第二代iPod
第一代iPod早期的型号是为Mac *** 作系统设计的,在PC上难以使用它,为此喜欢iPod的PC用户不得不借助一些第三方软件来使用,苹果看到其中的商机,在2002年6月17日推出了能够支持Windows *** 作系统的“Windows版iPod”,同时增加了20G版本的iPod,自此Mac和Windows版本iPod都有5GB、10GB、20GB三种容量,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第二代iPod ,由此iPod成为APPLE阵营中距离PC用户最近的产品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