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外国的特效相对于国内来说会显得更加真实?

为什么感觉外国的特效相对于国内来说会显得更加真实?,第1张

因为做特效用的钱都被黑掉了

因为我们都活在中国的现实里,特效做得再好,也知道是假的,而外国都存在于想象中,特效再差,也能和自己的想象重合

从技术角度和态度角度讲吧。

技术角度

全球所有的电脑特效公司,包括国内、好莱坞等。所用的软件无非就是3DMAX、 MAYA、C4D、AE等等几个,网络上均有下载及普通人随时购买正版。你稍微留意一下好莱坞大片的后期或花絮,均可见到上述软件的踪迹。

但好莱坞顶级特效公司和国内的或其他二三线的有什么区别呢?

分三方面讲:

第一:强大的、高技术的插件。

上述的软件,普通人都可随时下载安装通过学习,你也能快掌握制作特效的方法。你多上YouTube什么看看,很过外国民间高手制作。微信上传过一些热门特效小视频,也是用使用这类软件的。

只是,起制作的质量和顶尖特效公司有很大距离而已。

等等,为什么有这个大距离?

大家都用这个软件啊?

答案是插件。

插件就是在某个软件基础上,开发出某种快捷效果。如PS中一键美白插件,就是你加入自己照片,通过插件则一键达到美白效果,如果没有插件则要自己慢慢调。结果是一样的,就是插件效率高,几秒完成。自己调则很慢,可能几十分钟或几小时。

顶尖的特效公司,则在上述这些主流软件上,开发出自己特有插件。这些插件基本属于高度的商业机密,你能找到或了解到技术信息十分有限的。

我工作关系原因及爱好原因,略略知道一点。

这类插件,无非分为物理效果、尘埃效果、关照效果、材质质感等几类。

假设你花半年时间,通过专业的学习,你学会了MAYA和3DMAX,你也懂得自己制作了钢铁侠的特效。但是,你会发现你制作出来的钢铁侠和漫威制作出来的,总感觉不够逼真。原因就是在尘埃效果(如钢铁侠落地时候)、钢铁侠的盔甲反光、钢铁侠盔甲的金属质感、人物运动动作轨迹等,无法做到较高的拟真度。

以下是国外一名大师级特效网友制作钢铁侠视频,已经属于民间最高级别那类。你跟着名字搜索即可,

你会发现还是和漫威差别很大,原因则是个人缺乏这类插件。无法在尘埃、光照、物理、材质、人物动作等四个方面做到逼真。

这里提一下,当下最难的质感效果,就是布料的质感和水体模拟。

2018年1月之前,地球最强特效代表就是《正义联盟》《复仇者联盟3》了,但里面幻视和超人飞起来时候,斗篷效果有很强的CG味道,能看出是假的。
水体更加,好莱坞一直有尽量不碰水的传闻。你是不是发现,你无法举例出一个在水体激斗的场景是不是?陆地大战却一堆漫威拍了十多部超级英雄了,有水上大战的?

在这之前,最牛只能是《环太平洋》黑夜大海打怪兽那段了,还只能是黑夜
再强调一次,这些插件都是当下最高度的商业技术及机密,能解释的估计也就这么多了。再问技术等细节,地球没多少人能完整回答了,就不说下去了。总之这些插件你没有,有钱也买不到就是了。
如果,漫威这些插件都送给你,你能做出和漫威一样逼真的钢铁侠吗?

答案是能,但时间你耗不起,当做到漫威一样逼真的钢铁侠时候,就算你家里拥有现在最顶级I9处理器,当下10万级别顶尖显卡,你也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制作。因为,渲染时间你耗不起。

第二,超漫长的无敌渲染时间

什么是渲染时间。渲染时间是指,当这段特效在上述的软件中完成,需要输出成视频文件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是十分漫长的,先看一段新闻。
最新的迪士尼动画,寻梦环游记,最高特效场景一帧需要125小时才完成!按照平时每秒30帧计算,则完成一秒的动画,需要3750小时!折合156天才完成一秒。寻梦环游记中,这个场景大约出现了5-6秒,那么,则用了780天才完成(2年多)。

几秒就用了2年,等等~这制作周期不就要10年8年了吗?

理论上是的,这个计算方法一般是按当下最先进的、单一的,再次强调,是单一一台计算机计的渲染时间,用来客观表述技术难度。

但他们拥有渲染农场。

所谓渲染农场,你可以简单理解为,由数百台、数千台服务器组成一台超级超级超级超级计算机。简单说,你家的电脑最牛也是十核 二十核,但人家这样就是千核、万核。

这样的话,渲染时间一般就压缩到几十分钟、几小时则完成一秒,完成《寻梦环游记》《复仇者联盟》这类顶级特效也就几周最长数月。

2000年初期,当年特效最强的《指环王》系列,由西塔数码(也有翻译叫维塔数码)公司负责渲染其中特效,由于渲染农场芯片组太多,发热量太厉害。《指环王》的特效要等到冬天才能渲染,为什么,够冷啊!夏天的话,散热的设备都是天价所以到了冬天靠自然降温,能节省费用啊老板。

这个是《指环王》,DVD收藏版本花絮里面有介绍的,你有兴趣看看。

要建造一个渲染农场,首先价格当然是天价。以当下最快I9为例,价格接近1万一颗芯片搭建一个渲染农场,价格从几千万到几亿,不奇怪。

好了,就算思聪哥出钱,花几亿搞个渲染农场,人才呢?

第三:强大科学团队

好了,插件你有了,渲染农场也砸钱做了。你做了钢铁侠出来,一拳砸墙上,墙烂了,碎片乱飞!不够逼真啊!

钢铁侠一拳砸墙,力反馈效果是怎么样的?总不能像穿过空气吧?

碎片飞出速度是否符合物理规律?快了,像棉花。慢了,像金属。

尘埃的飞起尘埃团,什么形状否符合常理?体积多大才合理?

墙上的砖头烂了掉了地面是否符合物理效果?砖头掉地上有反d吗?有反d多高才合理?

这些都需要强大科学团队,通过拟真计算,再调整出来才感觉逼真。

2000年,迪士尼出品一个3D动画《恐龙》,开始感觉做出来的恐龙跑动、运动不够逼真。后期要做出主要肌肉,当恐龙运动时候,身体主要肌肉群要配合做出相应改变,模拟真实的动物运动,这就需要请来一些动物身体结构、肌肉什么专家来指导了。具体细节我忘记了,当年DVD花絮有这个简介的。
大神诺兰的《星际穿越》,其中黑洞效果,请了顶尖物理学家来研究,视觉怎么表现黑洞才合理

好了,花了这么多口水,讲的就是硬件技术,我们和好莱坞的差别。

=====================================================================

制作的态度

第一 投资方影响制作质量

当下,国产发展,算是超热门的投资方向了。早年的《夏洛特烦恼》到今年《战狼2》,投资回报是10倍甚至几十倍,引发投资神话。当下国内,很少正规的投资回报能在1-2年达到这个比例的!

热钱涌向影视投资这个大家都懂。当我们投资影业,和好莱坞标准工业化,差了近100年。

中国业也有很久 历史 啊,业是的,但标准商业化是2001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始的。以前的所有,都是国家下属的X制片厂出品的,这个和《新闻联播》没区别,国家投资,国家回收。《英雄》才是正式商业运作开端,老板投资,自负盈亏,到现在才17年!

国内现在影业投资,基本都属于畸形状态。投资商有强大话语权,而不是制作人。而好莱坞不是,成熟工业体系,制作出品方已质量为前提,合适的导演、演员、剧本都在制作人的权限下执行。好莱坞有个经典笑话,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制作《太空漫游2001》,制作周期很久,投资商要去信追问,问了“2001是片名还是上映日期?”。你就从侧面知道,导演的权利有多大。

而现在国内不是,老板告诉你,他要谁导演就谁导演,谁主演就谁主演。君不见多少烂片推着流量明星或老板包养的明星主演来,国内这种“外行主导内行”“屁股坐在的位置确定制作”。

这样,就导致了影视制作的质量,高低之间差异很大。而好莱坞很少这情况,就算片子内容再烂,人家摄影、后期制作到音响效果什么的,还是保持超高水准。最近烂了《正义联盟》,故事是烂了,技术方面而言,人家特效、音响、摄影、灯光、美工、后期、分镜、剪辑无一不是当下最高水平的。

第二 资金限制

技术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 当然这些是烧钱能烧出来的。

但问题是,国产基本限制在国内上映,我们的影片的质量还未能达到全球标准。国内算到顶了,10-20亿票房已经牛到不行。(战狼是特例,不能参考)

给你个名单,到今天为止,国产票房,超过20亿有

战狼2 56亿

美人鱼34亿

捉妖记24亿

羞羞的铁拳 22亿

(今天貌似前任3已经超过,但还未下画,不能统计)

算到今天,中国国产才4部过20亿!

而票房分账形式,投资方是40-45%,院线(院)40-45%,剩余10%有什么发展基金和税之类。

换言之,20亿票房,投资方拿回的是9-10亿左右。假设影片制作费用4亿,宣发费用2亿,成本已经6亿了,把税了交清。实际投资方回报也就有2-3亿左右。

一句话,投资成本 X 4 = 不亏本!

好了,懂了投资回报了吧?

你做老板,投资拍个,你总不会发梦做到4 50亿吧?保守点预算15-20亿票房,折算下来,你投资进去钱不能超过5亿。

5亿人民币,算到美元,才8千万美元不到。你知道当下《妇联3》投资多少?5亿美元,换算人民币30多亿!

明白了吧?制作费用限制了投入到特效、后期、美工等等硬件上面。制作质量,根本无法和好莱坞投资相比!

第三 畸形的市场和制作态度

5亿成本,小鲜肉的片酬就去了一半,剩余只有2亿多做影片质量,算下来几千万美元

老板要求快,现在投资,2018年暑假上映,只有半年制作周期,长点到2019年春节,也就一年。想学迪士尼拍《恐龙》?连每块肌肉和骨骼都制作出来,以求逼真?别发梦的,你的恐龙找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画得像一点就算了!什么,不加班?涨工资?换人!
不是因为经费吗?
听说,国外,比如好莱坞,花两亿拍一部,服化道具特效这些,基本都要用掉一个多亿,那些大牌明星的片酬也未必是天价。

又听说,国内也花两亿拍一部,其中一亿五千万都是演员的片酬,经费划分到服化道具特效这里,可能只剩几十万甚至更少。

成本几十万甚至更少,这点钱做出来的特效,跟人家花一亿做出来的特效相比?要是不显得假,那人家花一亿不就白花了吗?
更有甚者,还听说,很多的特效都是外包的,而且是层层分包。
制品人把制作特效的活儿给了A公司,A公司把这一部的特效分成几个部分,分别下包给B、C、D、E、F公司。虽然是同一部,但是这些制作特效的人员都没碰过头,都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个人的理解去做,等到最后把所有特效集合起来,进行剪辑的时候,发现每个公司做出来的特效风格都不一样,无法浑然一体,那可不就一眼假嘛。
此外,据说做这些特效的人,也未必真的是高手。
制片人把制作特效的工作交给A公司;A公司拿了30万,自己留下15万,用15万把这个活交给B公司;B公司自己留下10万,用5万把这活交给某学校的老师;老师留下4万,用1万把这活交给了自己的学生;学生留下8000,用2000把这活交给了网吧里正在学习做图的小孩,小孩还美得冒鼻涕泡。

这么搞下来,要经费,经费不足;要制作技术,制作技术稀烂。那你说,还能做出什么好特效?
再有一个问题。哪怕制作经费充足,制作特效的人员是高手,他也架不住外行添乱。
外国的制作特效的人员什么样?咱也看过一些纪录片,他们制作特效的时候,没有人来乱掺合。哪怕总制片人来了,想对这些专业工作指指点点,工作人员也就送他一个字:滚!

国内的,就惨点。不管是制品人还是导演,总之是外行吧,这外行出血来的大外行,看工作人员制作特效,他给你瞎指导,外行指挥内行,每多掣肘,要命不要命?不信你去网上看看,有多少一线人员每天都带着菜刀上班,不定什么时候就跟甲方拼命了。有这样的甲方,工作人员再能,他发挥不出实力呀,那特效能做得好不出鬼了吗?
确实有这个问题,看过不少大片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背景渲染问题,国外大片一到特效背景就是很暗的基调,这样就显得特效不违和浑然一体。国内就不一样,特效感觉很浮夸的样子。

钱不到位啊,权游单集平均600万美元的费用。大场面800-1000万美元的成本呀。

分配不到位啊,国产流量拿大半,剩下几毛钱怎么买好的质量?

还有审美呀,看看权游打的光,在看看大多数国剧,仙侠剧打的光?

调色就更不说了,低级。

记得前几年有一句话“国剧怕你不知道是假的,美剧怕你看出来是假的”

话说回来,国剧在慢慢成长,随着年轻一代慢慢成长,国人在美学方面也在慢慢成长。

还是技术问题

经费预算有限,投入方向不一样。一个注重内容,一个注重人文

看春晚,我整个人都觉得头晕[晕]

不吹不贬,外国一部分大片的特效确实甩国产的几条街,指环王六部曲的特效个人认为真的很经典,即使现在国产也是拍马也赶不上的。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一是技术不行,国内的特效技术确实不如人家。二是习惯性使然,国产商业片所追求的是流量,也就是靠流量明星来撑排面。所以特效上就不那么用心了。三是资金问题,一部影片的投入就那么多,明星拿走大部分了,剩下一小点能搞个五毛特效已经不错了。不像人家好来坞,你明星要价高了人片方就不用你了,直接培养新人

目前家用电脑和普通服务器都是没有的
当然,如果你家的财力足够,可以考虑类似天河一号的配置。
具体架构可直接咨询AMD或者INTEL公司,他们会为你提供详细的多CPU互联解决方案的。
当然,目前单CPU也没有这么强大的,INTEL最强的10核20线程处理器
AMD为12核处理器。

原文在这
根据Gartner数据,2016年第一季度,浪潮八路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31%,位居市场第一。在过去的10个季度,浪潮八路服务器一直保持中国市场份额第一。
如果要问浪潮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就在浪潮多年坚持的一项市场战略上--高端战略的长期坚持。
2010年下半年,浪潮推出了中国第一款八路服务器TS850,产品一上市就迅速获得客户的认可,虽然当年只有6个月销售时间,年度销量和销售额仍然进入了中国市场前三。然后,浪潮在八路服务器市场的份额一路上行,逐步超过该领域的两个传统巨头IBM和HP,成为市场第一,并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上海市青浦区信息化委员会是浪潮八路业务成长的见证者,2012年,青浦电子政务云一期工程就采用了浪潮八路服务器,其信息化负责人说,一期工程还是处于风险期,不仅因为当时云计算技术远没有现在普及,也是因为第一次采购浪潮产品,当时大多数情况用的还是国外厂商的产品,多少有点忐忑。不过在实际应用后,这样的疑虑被一点点打消了。"浪潮在项目规划之初就参与其中,实施、部署和上线都按照最高标准要求,系统上线后的表现也超出了预期。"在第二期、第三期工程中,青浦又连续采购浪潮八路服务器。
高端战略三步走
浪潮是本土企业中第一个自主研制八路服务器的厂商,但是,八路服务器仅仅只是浪潮高端战略技术下移的产物,浪潮高端突破的目标是32路及以上的关键应用主机。
2010年浪潮研制成功第一台八路服务器天梭TS850,不过,浪潮高端战略的历史远远早于2010年。此前,浪潮对高端突破路径的探索,尤其是在四路服务器业务的巨大成功,为2010年浪潮在八路领域的异军突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浪潮自主研发的四路服务器NF560D2销量突破10000台,这是浪潮在中高端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功,标志着浪潮在高端产业领域具备了领先的运营能力,这是天梭TS850能够迅速打开市场局面的最大保证。
单款四路销量破万是浪潮高端战略的试探和预备,浪潮高端战略为分三步走,逐步突破高端多路服务器核心技术,建立自主的高端技术和产业生态。第一步就是自主设计八路服务器,掌握高端服务器系统设计能力,是从八路服务器向关键应用主机领域过渡阶段;第二步是研制自主的32路关键应用主机,系统掌握体系结构、处理器协同芯片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并形成产业规模;第三步是研制性能更高稳定性更强的新一代千核级主机系统。
在战略发布6年后,浪潮将其变成了现实,浪潮八路服务器连续10个季度中国市场第一。32路关键应用主机在高端Unix市场占有率14%,跃升至第二位。
浪潮的战略预判--中国信息化建设转型
不过,2010年八路服务器仍然是一个小众的细分市场,当时年销量常常不足1000台,而且变动很大。之所以,将这样狭小的领域作为高端战略的起点,是因为浪潮对产业有着明确的判断--八路不仅是服务器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将成为未来市场增长的主要领域。
从市场需求看,中国信息化建设正在转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从分散的低效模式快速向集中的高效模式转换,在政府行业,省、中央主导实施了大部分信息化建设工程,在企业领域,尤其是金融、电信等行业,信息化采购大部分被企业总部掌控。而另一方面,对原有系统的整合、集中和梳理在信息化投资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新系统的投资占比在减少,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规模、超大规模的系统数量剧增,市场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型计算设备。
而当时,四路以上的大型计算系统只有国外进口的小型机可用,这些设备由于价格昂贵、服务不及时等原因一直饱受诟病。
浪潮的战略预判--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
从技术角度看,当时刚刚兴起的云计算、大数据也为八路的增长提供了长久的动力。行业云、私有云更倾向于四路、八路等大型服务器,八路服务器不仅在性能、可靠性、空间利用等占尽优势,而且采购成本和整体成本方面也占尽优势。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逐渐在各个行业开始应用,尤其是金融、电信等传统高端行业用户,而且这些用户也更倾向于采用八路服务器,而不是跟随互联网运营商的技术路线去采用2路以下的中低端服务器。
过去6年的市场数据也印证了浪潮的判断。2014年八路市场增速756%,是整个服务器市场平均增速的4倍;2015年增速70%,是平均增速的35倍。
当然,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互联网+"将为八路服务器市场的增长提供更大的保障,随着传统行业经济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用户的信息系统规模、交易规模和数据规模都将持续快速扩张,由此,对八路会产生持续的旺盛需求。
产品的进化--主机技术下移
浪潮八路服务器采用了基于NUMA的物理双分区体系结构、时序控制、分区逻辑控制、监控管理等主机技术,并不断加快产品技术的迭代更替速度,在短短几年内,从天梭TS850,到天梭TS860再到天梭TS860G3,完成了3代产品的迭代更替,整体水平已经位居业界前列。
吉林出版集团基于浪潮八路至强服务器完成了集团信息系统的大整合,其负责人表示,浪潮八路服务器在性能、可靠性、管理性、先进性、安全性、扩展性等方面都达到或者超出了预期,为未来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他们走在了同行的前列。
平台扩展的极限
扩展性是用户万年不变的硬需求,也是浪潮八路设计的基本考量。浪潮每代八路服务器都达到了平台的最大扩展,最新的天梭 TS860G3可支持192物理核心、24TB内存和26个PCI-E30插槽。而且,浪潮八路一直采用静态物理双分区技术,这种技术给客户应用带来了很好的灵活性。
中国重汽采用天梭 TS860搭建车联网云平台的数据库系统,公司信息化部负责人苏磊说,采用浪潮八路服务器主要还是被技术所吸引,还有就是浪潮是本地企业,服务好。苏磊还特别强调了TS860的静态物理分区技术,即1台TS860可以作为2个独立的4路服务器使用,向上可以做高端数据库服务器使用,向下可以做2台应用服务器使用,灵活方便。
80余项RAS特性
八路服务器主要承担核心数据库、大型ERP等关键应用,可用性是产品的最重要的特性,实现的技术难度最高、复杂性最强。最新的天梭TS860G3则超过了80项,相比第一代产品提高约3倍,这些技术覆盖了从芯片、链路、模块、系统等各个层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路,保证了系统和数据稳定安全。
新疆昌吉州的电子政务云采用了天梭TS860,去年某月,数据中心突然停电,UPS功率有限,只能为服务器、存储、传输、安全等功能设备供电,空调必须停机,机房温度一度达到了摄氏436度,他们当时以为设备会因为过热宕机,数据也可能受损,但是没想到所有的浪潮八路服务器都在稳定的运行,坚持了6小时,直到电力正常。
聪明、易维护
浪潮将高可用设计的思路进一步升级--从"故障自处理"提升到"故障提前诊断预警",这首先需要智能技术的支持。天梭TS860内部集成了约500个传感器,组成了全面的监控网络,这些传感器将信息传送到BMC芯片,系统根据预定算法对部件健康状态作出诊断,提醒管理员提前更换和升级。
智能技术带来不仅是可用性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效简化了数据中心管理员的工作。天梭 TS860G3采用全模块化设计,免工具拆装,易于前后维护,管理员进行部件更换或者升级十分方便, TS860G3的部件更换和扩展都可以在线完成,无需停机。
而且,TS860在服务器前面板还配有光通路状态显示屏,用户可自定义显示想要的信息,包括设备资源利用率和故障报警等,管理员可以通过诊断面板来定位故障。
更为重要的是,浪潮的八路服务器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向开发管理模块,例如中国移动设备部署量大,基于IPMI开发了内部管理软件,但是设备以及模块的命名规则、报警规则等与浪潮已有的产品并不相同,浪潮因此修改了整个管理软件的底层规则,保证与中国移动管理软件的兼容。
扩展数据分析生态
工商银行总行、中国石油、东华集团、山东审计厅、湖北工商局等都采用了基于浪潮八路服务器的云计算方案,方案的灵活性、高可用性和低整体成本等优势都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湖北工商局基于浪潮八路服务器构建了统一的云计算环境,湖北省工商局信息化处负责人表示,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就是部署在云计算平台上的,这是全国统一建设的信息工程,湖北省的上线时间比总局的要求还提前,在全国三十多个省份里面,是第一个完成跟总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接的,浪潮云计算方案的灵活性和低成本十分明显。
除了在线交易、云计算这两类主要应用外,浪潮八路业务正在大力建设面向数据分析领域的产业生态。
目前,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行业客户开始部署各类数据智能平台,尤其是金融、电信、交通等关键行业,这类用户更倾向于采用四路以上的大型服务器,浪潮一方面不断开发相应的硬件解决方案,如VMe SSD加速方案,另一方面,联合各大厂商,通过联合认证等方式,开发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IBM DB2 with BLU等实现了对浪潮天梭TS860G3的支持。
国际化的先锋
浪潮做好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开始向全球市场拓展,初步建立了全球化的运营体系,合作伙伴遍及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等18个国家,产品也在这些地区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多路通用服务器的增长不仅是中国市场的趋势,也是全球市场的趋势,因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传统经济的结合升级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的展开,浪潮如果将中国的经验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复制,多路等高端业务,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私有云、混合云、实时分析等应用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客户更倾向于购买中高端服务器以承载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Docker和内存计算,在中高端服务器市场占据优势的厂商有望在未来获得更快的成长速度以及更高的盈利水平。

额。简单和你说下。
你说的核心数指的是物理内核。
目前家用级别最高是只有6核。
但是譬如INTEL的I7 980X 6核心 运用多线程SMT技术 使一个物理核心虚拟模拟两个核心 变成12核心。
核心数越多多线程任务越有优势。譬如本来开20个QQ的 现在可以开40个QQ了。就这意思,。多开。
但是单单运行一个高要求游戏就未必了。软件对多核心的支持上不一定都能充分利用。
那IBM POWER7 那是N个CPU,而不是N个核集成于一个CPU当中
楼主如果要找这种堆料式的。那美国NASA那些超级计算机都是如此,几百核几千核~没必要讨论
目前INTEL在研发一个CPU包含48个核心的CPU,但都还在实验室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7317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