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金戈铁马是什么生肖

十二生肖金戈铁马是什么生肖,第1张

金戈铁马开过生肖是马,这个是山歌诗中的几句:春色十分定不奇,雄关山下门关,金戈铁马可盘旋,个子瘦小身手捷。
金戈铁马这个成语的原本意思是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q驰马的雄姿,这个成语出自北宋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
十二生肖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本命年等。
生肖取数十二,暗合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性认识。
中国先民感受到寒暑交替,植物枯荣的周期,以之为“一岁”。月亮的盈亏周期也与“岁”相关——十二次月圆正好一岁。用木星作为年的周期,“岁星”绕行一圈刚好十二年。《周礼·春官·冯相氏》云:“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除计年计月,十二也用做计量时辰。

挺好的额游戏 不玩肯定后悔
天下HD礼包兑换码:gsar1644 奖励包括:元宝88;金币88888;魂晶50;和初品天选宝匣8;铜钥匙8
激活条件:必须是在网易天下HD下载的游戏,注册新的网易账号,才可激活;
①仅安卓用户可以使用邀 请 码;②邀请码固定唯一,可以重复激活;
③请在登入游戏后,1小时内完成激活邀 请 码。
完成新手教程后,点击界面右上方“+号”-“设置”-“兑换礼包”后填写兑换码gsar1644
首先从副本说起,主线任务做到过不去就不做了,不一定非要打过去才罢休,浪费体力还不能利益最大化。体力留着挖矿,刷图纸。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经历过40级的装备升级,应该对此深有感触吧。用石头去换加护石也并不好,5:1的比例不说,58级装备需要的也很多,所以想换还是等装备齐了再换。当然有钱买钥匙开箱子的另当别论。差石头,缺图纸,那就刷副本,找你觉得经验多,又容易刷的副本开着双倍或三倍,升级,打材料两不误。

这里说一下,55之后的封魔任务,经验奖励更多了,强烈推荐开着双刷,后面的宝箱2-4一般是高级口粮,缺宝宝经验的,10元宝开一下还是比较合适的。海盗船和幻境是隔天刷,每天看到必须做,之前看到是周常任务,以为一星期才能做1次,少做了很多,希望大家不要犯类似的错误。说下技能的携带,一般副本boss打上不疼的,那就纯输出,推荐金戈吟,黄云堆雪,铁歌行,繁星碎和铁马秋风。一般起手繁星碎,这个是一群怪或者boss后面没小怪的时候用,否则这个转出去只会打最后面的怪物,而不会飞回来打boss。这个技能降低防御和回避,所以下一个技能用黄云堆雪造成大量的伤害之后恢复的能量刚好接铁歌行,继续减防和回避,同时提升友方攻击力,又可以打出一套不低的伤害。这是纯输出的技能。
下面说下攻防结合的技能,比如有些boss需要扛着让宝宝和助战好友来输出,那么就把黄云堆雪换成狼烟举,金戈吟换气壮山河。带着2个盾去扛伤害,绝对可以hold的住。这里不是说要硬抗,躲闪技能还是必要的,只是有时候不方便闪避,那么开个技能和boss硬磕还是有必要的。(我带的技能是自己的喜好,大家可以参考使用,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变换所带技能,不要局限与固定的技能)
第二点就说下竞技场和擂台的站位及打法。竞技场都是电脑控制,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站位和技能的携带。虽然不知道为啥有些技能没带电脑也会释放出来,但是我带的一般是2个盾,金戈吟,铁歌行和铁马秋风。打奕剑一般是错开,让1个肉宝宝对人,这样能把他的技能消耗掉,这样打起来就容易多了。至于法师么,我放的桃木来扛,人错开清宝宝,等法师aoe结束之后,宝宝也就清的差不多了,找法师对打,这时候近身就比较轻松啦。
弓箭手就是看脸,不要想着正面突上去,除非换飞云断把人拉来(还要考虑电脑放这个技能的几率),否则等近身了也没多少血,而电脑控制的羽毛则滚开继续风筝,打羽毛就和打法师一样,先清理宝宝,和羽毛站位对立的放2个肉宝宝,耗着她,等清完了宝宝才会有机会干掉羽毛。
总而言之竞技场就是看脸的,电脑给力,放的技能衔接堪称完美;不给力的时候,只会平A还算好的,从头被控到尾的才是真心无语。那么擂台就好打多了,毕竟是人打电脑,有点 *** 作越1w战力都没有问题。技能和竞技场一样,开场直接铁马秋风转进去,转完直接铁歌行,然后开个盾追着人打,基本上就赢了。
注意看奕剑的无敌,法师的aoe和羽毛攻击的方向,不要扛着伤害硬上,躲开技能从后面干掉他们就好。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这里面人死了,就算宝宝活着也算输,所以哪怕没血了带着遛弯,让宝宝追着打,也不要硬磕。
天机前期是弱势了一些,但是后期起来绝对OP,能抗能打,能加能防。更何况既然选择了,那么就不要放弃,是金子终会发光,相信天机的朋友们最终会苦尽甘来,话说回来,没天机在前面扛着,怎么会有dPS在后面悠闲输出呢?
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每天都有个好心情。

终于到了洒家最爱的一部,要重点介绍男神。
与国命纵横的江湖气不同,金戈铁马的战阵之地不允许心猿意马,不允许有疯疯癫癫游戏人间的姿态。江湖儿女们的豪气在这里只汇聚成为同仇敌忾,杀敌报国甚至是马革裹尸的炽烈与热忱。

战神——英雄本色

白起,出生于秦国大族孟西白中的白一族,秦昭王谓之以大秦长城。敦实厚重,起于卒张,闻名武士,入伍一年就获铁鹰剑士的称号,一口十五斤重剑悍猛绝伦,每战必是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初露锋芒在宜阳联军大战,跟随司马错擅长奔袭奇袭。战场算计之精到,战法部署之高明,杀敌勇气之充沛,决断胆识之果敢,几乎样样炉火纯青。军营有兵谣曰:但跟白起,唯有老死,若得战死,天命如斯。战国时期,战神之名号实至名归。不仅自己如此,其带领的一班将领们也是个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他们之间配合的天衣无缝,每次看白起打仗布局,内心总是热血澎湃,如果可以穿越,如果能够做他军营里的一个小小武卒也是无憾了。战国时期军事奇才很多,但是像白起这样从卒伍做起,一步一步成就,不贪功不恋名的却是少之又少。他个人从来没有狂躁之气,永远冷静清醒。平生唯做一件事,揣摩敌人与战法,除了神字,解无可解。

与白起同时期的乐毅与白起之间是英雄惜英雄的关系。白起去燕国秘密接回宣太后和秦昭襄王(当时还是芈八子和公子)的时候认识了乐毅。乐毅出生名门世家,魏将乐羊子后裔,亦是历史上有名的将领。乐毅对于当时的燕国而言就是救世主,他施展抱负之前燕国已经经历过燕齐一战和内乱,正是民生凋敝,举国哀怨之,最艰难之时。对于乐毅,我感受最深的是他的“仁”,不愧为名将后代,举手投足都透着高贵文雅与仁厚。他在军中以身作则,国耻未雪,他说安然食肉,问心有愧。在魏国敬将纳言,衡平战利,有分有合,进军立约,没几年就将这个老牌拥有皇室血缘的燕国拯救回来,并加入了讨秦大战。燕军中有个规定:熊掌只犒赏当日军猎有功将士,所以当其下属想让他这个上将军吃的好一点时,他拒绝了熊掌,连山猪肉也拒绝了,另换一盆山猪杂碎。实际上山猪杂碎是不经饿的,只给违反军法者吃。他的艰苦与坚持在军中收获了很高的声望。又如辽东子弟多事猎户出身,有个莫名的讲究——不吃狍子后白,即后臀。但实际上谁都知道袍子后白劲健肥厚,最是热补。乐毅中原人,不想暴殄天物,便立一军法,无意中违法却又不得不处罚的将士罚吃后白。猎户子弟原本明白,寻常处于禁忌不吃一旦被罚则不得不吃,一吃之后就是偷偷乐。此中奥妙人尽知。

在那个年代,军中比政界,商界要简单很多,对于军中将士而言,只要你实打实做事,说话,不泛酸,有公心,便认你是个人物。秦国商鞅时代有司马错,车英,如今有白起带领的蒙骜,王齕,王陵等大将莫不是当时的英雄,他们公正无私,一心为国,披荆斩棘,呕心沥血,只为了国家统一大业,时势造英雄,但可悲的是并非每个英雄都被珍惜,有些最终是成了专制王权下的牺牲品。千古英才白起最终下场也不过如此,不禁令人唏嘘。

白起之死——长平大决

与其说白起是被毒酒赐死,不如说白起是为秦昭王背了黑锅。直接原因是白起后期看清局势后拒不领命带兵出战加上秦国国中轻敌出征连大败而使得秦王大怒,可是深究起来,祸根始于那场旷古未见的惨战:长平大决。这是三晋合谋易上党而引起的秦赵两国举国大战。这场大战是战国后期少有的百万雄师之战,对于秦国和赵国而言是生死存亡关口,之后也改变了战国大势。此战一个是尚武好斗的赵国一个是虎狼成性的秦国,具有决定性的后期主要是白起对战赵括。最后秦国战胜,赵国也从此步入弱国一类,赵武灵王打下的江山就式微得渣也不剩了。

初期赵国老将军廉颇主力,与秦国胶着了两三年,如果一直以老将军的战略,秦国也许就渐渐退缩了,但是历史不能重演。黑冰台(秦国情报机构)通过散布流言的方式制造出白起病故与举国惧怕马服子赵括的假象,最终让赵王长平换将。没错,赵括就是著名的“纸上谈兵”典故的主人公,继承其英勇善战的父亲的爵位而成为马服君。自小饱读军书,颇具才情,高傲自大,可是却一直不为善知人的父亲重用。

年轻的将军意气风发,换将后就当即易置军吏。但是易置军吏本是军中禁忌,换将不换吏则是军中传统。原因在于,军吏司马事实上都是掌握军务细节的实干吏员,其可贵处不在于智慧与才思,而在于对繁杂军务的精熟与长期磨练的处置经验。除了最重要的军吏司马,一般的军吏司马与将帅并无生死党附,都是仅仅以军令是从。无论何人为将,司马军吏都是处置军务不可或缺的一套人才。由于之前老将的濡染,军中大将都对形势分析的很透彻,可是年轻将军狂妄自大,轻敌妄言最终导致八个老都尉一齐自戕。虽然赵括也渐渐认清局势,收敛很多,但是骨子里的机械固执与狂妄注定了最终的失败。

相反秦国这边,则是众志成城。白起深刻认识到秦军两难:兵力不足与粮草不足。赵军在赵武灵王时代已成胡风,人各随带马奶子干肉,便可包旬日轻装上阵。秦军虽然有干肉炊饼之习,却无法短期大量制作,此次战阵位于两国交界,实际上为赵国领土(飞地)远离秦国中心,上党百余万犬牙交错,军粮即便制作出运不上去也是徒劳,为此,秦昭王亲赴河内作三军总支援。对于当年的于与之战——秦国国耻,秦人盼望洗刷盼了30年,为此,秦国举国万众一心,立誓打败赵国。两军实力堪堪抗衡,却是风格迥异:秦军坚甲重兵,步卒是又窄又高的乌铁盾牌, 赵军是轻锐灵动,牛皮盾牌又大又圆,秦军阔身短剑,赵军弯月战刀。秦军铁骑战马有护甲,骑士也是铁甲长剑背负长弓,赵军骑士轻便的紧身胡服牛皮软甲。两军排山倒海般相遇,便是阔剑与弯刀铿锵飞舞,长矛与投q呼啸飞掠,密集箭雨铺天盖地,沉闷的杀声与短促恩嘶吼直使山河颤抖。战国之世两只最强大的铁军,铁汉碰撞,死不旋踵,狰狞的面孔,带血的刀剑,低沉的嚎叫,弥漫的烟尘 。

白起方略是以重制轻,以退制进,断道分敌,长围久困。等而围之,兵法破例。(但是对于军力对等情况,孙子云:战而胜之,兵无常势力,水无常形,不可拘泥。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长平大战中赵军西部防线三年前被王齕夺得,老马岭攻克不下,南部丹水防线,被蒙骜大军赶修的营垒阻断,王陵铁骑插入长平背后河谷,切断了长平大军与石长城营垒的连接。王陵(白起千夫长时。便是铁骑百夫长,后来便一直是骑兵主将,剽悍勇猛,又狡黠灵动不拘常法)和嬴豹两路骑兵已经牢牢钉在了唯一的出口处。遮绝赵军两垒的王陵军压力最大,要承受南路赵军与北面石长城营垒的两面夹攻。赵军主力大军人怀死志,快要支撑不住时候,蒙骜主力开出营垒,于赵括背后猛攻,王齕主力也出动5万骑兵,突袭赵庄大军。长平南北四面混战,溃败赵军。(小插曲:期间,由于王陵军队压力最大,连造火营都加入激战,战后没有及时的饭吃,只有生面团,当完成作战时,将士们已经疲软得不行,王陵大手一挥,伤兵一块干肉现咥,全活兵人一大块面团,自己动手。精铁头盔作锅,故名锅盔。此后大秦锅盔成为千古战饭,秦国军中平时家中都是如此吃)对于秦军而言,虽然将赵军包围,但是自己也是元气大伤,开50万围50万之等而围之先例,压力甚大,因此秦军一直没有沾沾自喜掉以轻心反而是更加谨慎的收场,当然最终也是创造了50吞50万的奇迹。

赵括熟读兵书,自认天下莫之能当,却不知因地而战,愚蠢至极。被困上党。如今,西出河东被王齕的老马岭营垒堵死,沿丹水河谷突围南下被蒙骜的南线营垒堵死,与北部后援基地石长城被王陵营垒插断,东出太行被嬴豹堵死,东面万山屏障不可逾越,国内无兵可援,粮道已绝,突围无力,所有的方略与自己一般的纸上谈兵。自结两宗罪,战不算地,拒纳良策。八都尉含冤自戕,六万将士死伤。也许人总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最后一刻,才知道往昔的自己何等浅薄,之前只考虑如何施展才智证实自己天下无敌,现在思虑为50万将士生命保值。

白起很清醒:困兽之斗,兵家所畏,历来围师必阙,现在将50万大军围住,与虎谋皮。真正的血战自此开始。狼城山洞穴二次聚将:此战之要在王陵营垒,王齕要堵住南线赵军主力不能北援,所以秦军不守营垒而出阵,摆脱被锁之困,保持快速增援可能。王齕分兵以保王陵营垒不失。王陵营垒虽利于防守,但无处囤积重兵,巩固要害唯一办法是随时保持重兵增援。桓齕全兵出动,看见秦军旗号淹没,死战号角吹响,三十多支牛角号短促而激烈凌厉响起,没有参战的生力军排山倒海扑了过来。白起亲自率领300铁鹰骑士卷来缠住赵括飞骑队,铁鹰骑士以重甲见长,飞骑队以轻猛见长,飞骑虽多却怎奈铁鹰骑士三骑阵配合的流畅有如神助。

全书最惨烈的部分在困兽最后一斗:车城圆阵。(孙膑留下十阵:方阵,圆阵,一字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之阵。水火阵。前三阵为常战阵法,实战入书,最后水火阵,实战中水战火站之法。并非阵形。其余如何适用没有定式,因人因地因器械,变化多多。)目下,赵括依据孙膑十阵,以圆阵配以壕沟,战车,步军而成。车城圆阵共5层,最外围壕沟鹿砦,第二道战车固定相连的车城围阵。战车后配刀盾步卒,第三道有序间隔的步兵阻截方阵,第四道,连绵军帐,驻扎换防士兵与伤残老弱,第五道为中央军令楼,主将居上号令全军。车城圆阵之威力,在于结全军为配伍。全军将士流水转寰之间相互策应。秦军若集中兵力攻击一处,则其余卷来攻我侧后。若全部包围攻击,则兵力拉开成数十里一个大圆,顿时分散单薄。对此,秦军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大家自是开了眼界,也为赵括的军事才能折服。最后秦军做法:不理它,封堵所有隘口,赵军不出圆阵,不战,但出,全力逼回,将其困死。

赵括已到绝路,魏韩首鼠两端,信陵君被罢,齐王拒绝出兵,大家都是想夺人之利。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邦国无恒交,唯利是图尔。天下以市道而交,市道者何?势利二字也。作为人,军营里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了。军营血肉之歌,此刻赵军唱起来更是悲愤激越。赵人原本慷慨豪迈之士,最看重军旅血肉情谊,谁堪如此痛彻心脾之惨剧?不得已后杀光战马,生死伴侣牺牲,心头颤抖,瞬息之间无边无际的跪了下来。赵括要杀自己的阴山雪时,百夫长与几名老兵突然疯狂冲进马群,扬起马鞭狂抽乱喊,马啊马,快跑吧,跑啊。即便如此,战马群确是一动不动。阴山雪大眼下的旋毛已经被泪水打湿,马头却在赵括脸上磨蹭,四蹄踏踏围着赵括游走。赵括抱住了脖颈,退后一步,双手抱着战刀对着阴山雪,跪倒在地。

百夫长大喊:马呀马,升天吧,来生你杀我。

这是我见过的最痛彻心扉的话,那是怎么样的深情悔恨无望愧疚无助啊,我们都是人,有血有肉,将士最悲伤最悲惨的结局不过如此。临死前,赵括都觉得秦军有运气的成分,实际上,赵括一领兵,这场战役就注定了失败。廉颇深沟高壑,善守如山岳,不对峙,赵国必成天下大势。邦国之道,雪中不送炭,秦国若不围赵军,列国或可来援助,而一旦秦军围,列国必不来。能围能困,何须血战?兵士鲜血,比战机更重要。只要最终能战胜,白起选择保持兵力。

坚兵下,赵军在赵括的带领下防守46天,且大军不生叛乱,已成天下奇迹。最后关头的非凡胆识支撑住了赵军,否则早就在人相食的惨烈吞噬中瓦解崩溃。

终于赵括站起,卒。

当降旗挂上将楼,秦军没有欢呼,降兵没有怨声。整个战场一片沉寂。

当一切尘埃落定,秦军又面临着战国以来甚于打仗的一个难题:几十万投降兵士如何处置?当咸阳传来秦王模糊不表又坚定无疑的诏书,当魏冉也据此默不作声完全将此烂摊子压在白起身上时,白起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他理解秦王的做法,也完全看清了局势与君臣,或许从那个字以命令的方式说出口的一瞬间,他就知道自己要为此付出代价。痛苦无奈又如何,事已定局,秦王是不会给他反对的机会的。尽管戎马倥偬一生,白起也自觉效力于国家不愧对任何人,可是现在他亦不得不为秦昭王承担这历史责任。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长平杀降,秦昭王的一句话,战神白起将要用生命来背负这个丑闻。他手上沾满了无数敌军的鲜血,英勇一世亦作孽一世,最后就以这种方式来赎罪吧!

(金戈铁马部分还有很多没有写完,本文主要是为了记录作者描写的那些瞬间,所以很多细节文字是摘抄的原文,建议看原文。每一场战斗惨烈而感人肺腑,摄人心魄,让人情难自持,洒家现在情绪崩溃再下不去笔,之后会有续,记录一些小东西)

马对于古代战争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春秋时、战国时期的战争中,车兵驾车离不开马,骑兵坐骑离不开马,运输、传令等也要依赖于马。战马的饲养管理和培训工作尤为重要,由此而形成的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就是马政。马政的重要意义在于是骑兵部队所必需的后勤一环,没有稳定的马政系统做支撑,骑兵部队是万万发展不起来的!

中国马政大约起源于西周,据《周礼·夏官》记载:“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趣马掌赞正良马”,“巫马掌养疾马而乘治之”,“牧师掌牧地,皆有厉禁而颁之”,“廋人掌十有二闲之教”,“圉师掌教圉人养马”,“圉人掌养马刍牧之事,以役圉师”。上述中既有总掌王马事务,调教马匹,给马治病的人员,又有主管饲养马匹,看护牧场的人员。这可能是周代中央机构中,掌管马政的人员和机构。在《周礼·地官》中,有遂人、遂师、遂大夫三个官职,他们主要负责地方上的赋税的发排和征收,其中就有对六畜的管理。这三个职官可能是周代地方上掌管马政的人员和机构。

《周礼》是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后世曾借周公大名出过一本书《周公解梦》,这个辨识度很高吧,为什么要借用周公的名义出书,还不是周公旦这个人物太过声名显著!)

如果这样来看的话,西周从中央到地方关于马政的机构和人员设置已经相当完备了。当然,关于《周礼》的成书年代和反映的内容还有争议,不过该书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周代政治制度。西周时中国古代的马政应该已经存在,它对于后世战国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的马政都是有影响的。

《左传》中有“圉”和“厩”为养马之处,又有“圉人”、“马正”、“乘田”和“宫厩”等养马职官,表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有一定的养马制度。到战国之时,战争规模扩大,再加上骑兵被用于战争之中,“车千乘,骑万匹”的国家对于马匹的需求量更是大幅度的增加。战马已经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力量之一,各国的马政在这一时期必然有较大的发展。 在战国诸国中,马政系统最为完备的无疑是秦国(相关文献、文物出土在战国时期算是七国中比较多的),所以我们便以秦国的马政为突破口,去一览战国时期战马的管理制度。

依据郭淑珍、王关成著的《秦军事史》对于秦国马政的研究,秦国马政分为中央与地方两大系统。养马之处成为厩,即马舍。秦王室御厩名称有宫厩、大厩、中厩、外厩、小厩、左厩等。另外秦在各地亦设立厩。这样就形成了秦国从中央到地方的马政机构。秦王嬴政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采取了促进马政发展的政策,规定:“百姓有赀赎责(即债务),而有一臣若一妾,有一马若一牛,而欲居者,许。”允许百姓将马匹作为抵押物来偿还债务,无疑促进了马政的发展,使得马匹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秦一统六国后,在全国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马政机构,并颁布律法。中央九卿之一的太仆就是主管全国马政的最高官员,太仆下设丞2人为副手。在西北地区设“六牧师令”,每牧师令领若干牧场,牧养军马。

秦国不仅重视养马,还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动物检疫法律。20世纪70年代,伴随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出土,人们发现秦朝时,秦代中央政府就已设立养马、养牛的厩苑律。按照法律规定,秦朝中央政府每年对各地养马情况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评比。如果在评比中出现“成马笃、胔及不会肤期”,三种情况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翻译过来是,谁负责饲养的马行动迟缓、生病或者不按期参加评比,涉及这三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要受到“赀各一盾”的处罚。同时马在服役过程中被评为下等,则要罚“厩啬夫一甲,令、丞、佑、史各一盾”。这些负责养马的官员都要受到“赀一盾”的处罚,用现在的话来说便是追究领导者责任。可见秦律对养马官员政绩的考核、处罚极为严格。由此表明中央政府对养马业评比考核高度重视。 

秦国先进的养马技术促进了养马业的发展,尤其一系列有关养马业的法律条文为养马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证。这些法律条文乃是我国养马史上最早的法律文献,它在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正是由于先进的养马技术及养马法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秦国养马业的发展。一批批骠肥体壮、训练有素的战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军队中,从而为秦国的统一战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相马:

古代选择战马的第一标准就是马匹的高度,《周礼·夏官·庾人》曰:“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这是根据马的形体高度来划分马的品质。古代测量马匹体高的标准是体高(测量的是马背离地距离)、还是头高(马头离地距离)?这个问题由于资料的缺失(即便有资料,按照中国古代对数据的一贯做法,也不会详细到标明是体高,还是头高这个问题的!)几乎会一直无解下去。

当然马的体高并非选拔战马的全部内容。随着对战马数量和质量的不断追求,中原各国的相马术日益完善。所谓的相马术是关于马外形的学问,相马者通过对马的口齿、颊、目、髭、尻、胸胁、唇吻、股脚等部分的观察,来识别出良马。春秋时期出现了两位善于相马的伯乐,并有《伯乐相马经》问世。战国之时中原地区的相马术已经相当成熟,《吕氏春秋·恃君览 ·观表》中记载:“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是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胁,管青相膹肳,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工也。若赵之王良,秦之伯乐、九方堙,尤尽其妙矣。其所以相者不同,见马之一徵也,而知节之高卑,足之滑易,材之坚脆,能之长短”。这十个人的相马术各不相同,他们通过对马匹的某一部位的观察,就可判断出马的好坏。相马可以说在当时已经成为一门很大的学问。

骟马:

选择战马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训练马匹的问题,因为中国古代中原文明是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在训练马匹上与游牧民族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地,所以古代中原文明为了更快速地训练马匹,从马匹性情上走了捷径,也为中原马匹本就先天不足的血脉上,补上了最后一柄绝命刀——骟马。

我国早在商代就产生了去势术——骟马,是通过外科手术将公马的生殖器官摘除,又名“去势”,骟过的公马,温顺活泼,同时又不失脚力,便于训练。这个看似速成地训马技术,在短时间内没有问题,但是长时间,大面积地骟马就会面临严重的问题,整个马匹种群内,马匹的各方面素质都是呈断崖式下跌的!等到马匹整体质量已经严重退化时,再想解决这个问题,已经不可能了,种马数量太少,年龄又一年比一年偏大!所以骟马,这个当初中原民族自认为在训马上找到一条捷径的新方法,最终毁掉了整个中原地区马群的未来!(这个恶果最终在两宋年间大爆发,实实在在地坑了两宋一把!)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取巧的,看似取巧的解决了当下的问题,最终是透支未来的希望!

即便是掌握了骟马技术,在战国时期也不是什么马,都可以成为战马的!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的马匹从应用上大体分为四种:驮用马、挽用马、乘用马和兼用马。骑兵所骑的仅是其中的乘用马,如乘用马不足,以兼用马补之。乘用马有特殊的体型特征,系长腱肢,短躯背,体长和身高略近方形。短躯背,则腰身有力,负重物不易凹陷,并有助于后肢的推进力前移,从而增强负重能量,增加速度,增大转动、跳跃、奔驰中的灵敏性。本来马匹数量就不多,从分类上直接淘汰了两种类型的马匹,所以一匹合格的战马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要精心喂养!

(整个战国时代,适合于战马使用的乘用马数量都不多,正式因为中原乘用马数量太少,严重阻碍骑兵建设,最终迫使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下大力气决定从域外引进先进马匹,来弥补中原乘用马匹数量及质量的不足!)

喂养:

如何喂养战马,也是有相应文献的《吴子》一书中对战马如何喂养有所论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庑。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弛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滇无劳马”。

这是兵书中,关于战马喂养的原则。一是要为战马选择好的饲养场所,使其良好的成长;二是保持人与马的亲近,了解马的习性,培养人与马之间的感情,使马通人性,方便使用;三是要为战马配备完好的马具;最后是注意在训练和战争中保护战马,合理地使用战马,不使其积劳成疾。做到这样就能“常令有余,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这些原则应该是军事家们在长期战争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从中可以看出,士兵与战马关系处理融洽与否,也即人与马的关系是使用战马的关键。

(《吴子》现在也有人认为是西汉时期所成,假托吴子之名,但是由于秦朝时间很短,而西汉在马政问题上大多是承袭秦制,所以不论《吴子》是否为西汉所著,这段关于喂养马匹的记录,都是可信的!)

关于马的饲料 ,古代以粟、豆为精饲料,古时称为“秣”,以禾藁及苜蓿为粗饲料,称为“刍”,也即“刍秣”。不过当时中原还没有苜蓿,苜蓿是西汉以后引进的。粟、豆应该通过国家征集土地税而得,也即田租。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田律中有关于征收刍藁的条文:“入顷刍藁,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顷入刍三石,藁二石。刍自黄(黍鱼即稣)及历束以上皆受之。入刍藁,相输度,可殹(也)”。农民所受田地,不管耕种与否,都要按顷缴纳刍藁。可见刍藁税也是土地税的一种,他们都是战争中战马的口粮。

(不敢说自己多专业,但是既然选择了以骑兵史作为这部作品的题材,肯定是尽力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开题到现在,文章内所有观点尽力做到有文献支撑,有实物出土,有先贤研究的有益成果,为得就是让这些很冷门的知识能够被大家所知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给自己加加油!浮躁是别人的事!

欢迎大家关注,豆浆骑兵,带你领略原汁原味的骑兵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7488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