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元左右移动硬盘求推荐

800元左右移动硬盘求推荐,第1张

25用的是笔记本硬盘,体积小,方便携带,适合长期移动办公,但是由于体积小对于抗震性,一直都是难题,想对35比较脆弱。
35用的是台式机硬盘,体积和25比大。但是转速高,对于读写的速度都超过25,如果你做桌面备份的话可以考虑35的,如果你有笔记本还要长期携带移动硬盘的话首先考虑25的。
我自己用的移动硬盘有4块,一块st320 25的加远古的刀锋2500,一共花了400块,速度不错,主要是盒子比杂牌的强很多。办公室有hp原装硬盘,买服务器的时候赠的,速度比不上自己攒的,但是稳定性好,还有一个就是希捷的Freeagent 500GB 25 也用了半年多,感觉是我目前用过移动硬盘里面最好用的移动硬盘,我主要是备份数据库的时候用它,50G的写入速度很快,非常满意。
在我办公桌上面还有两个硬盘底座,usb或者esata口的,主要是做硬盘备份用的,上面可以接25的硬盘也可以接35的硬盘都是sata口,做桌面备份很方便,硬盘满的时候换块硬盘就ok了,你也可以考虑这种。

话说,自从intel的”大罐牙膏”——十二代酷睿处理器发布后,因为首批配搭的主板都是DDR5内存,所以很多小伙伴都觉得intel十二代处理器性能的拔高,是吃了DDR5内存的“红利”。那今天,我们就撇开DDR5内存,直接用DDR4内存搞一波,看看离开了DDR5的intel十二代处理器的性能如何?
本次装机配置如下:
CPU:intel i7 12700K
主板:微星MPG Z690 EDGE TI WIFI DDR4刀锋钛主板
内存:威刚XPG龙耀D50吹雪内存
硬盘:三星980 Pro 512GB+光威Basic 1TB+aigo P3000 1TB
散热器:微星MPG CORELIQUID K360
电源:安钛克HCG 1000金牌全模组电源
显卡:微星GeForce RTX 3090 VENTUS 3X 24G
机箱:微星MPG VELOX 100R 刀锋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次intel十二代处理器i7 12700K的“座驾”——微星MPG Z690 EDGE TI WIFI DDR4刀锋钛主板。就拿供电环节来说,该主板完全可以华丽来形容,直连16+1+1相供电设计,其中核心供电为直连16相直连式供电,每一相最大输入电流为75A,也就是说应付12代顶级i9带K处理器的超频也都是小菜一碟。
内存方面,微星Z690 DDR4刀锋钛搭载的4条DDR4通道,支持MEMORY BOOST技术,,最大容量为128G,频率方面,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最大支持5200MHz+(OC)的DDR4内存,不过DDR4能上这个频率的内存还真不是平民级玩家的产品。
M2固态接口方面,微星Z690 DDR4刀锋钛搭载了4组M2接口都是PCIe 40协议,比起很多Z690多个一个,同时M2_3和M2_4插槽还支持SATA协议,这样就不用怕老M2固态没有用武之地了。此外,该主板的用料也和扎实,采用了2oz加厚铜和服务器级材料制成的6层PCB。
微星MPG CORELIQUID K360水冷散热器是我目前最强的水冷散热器,一方面是该水冷性能强劲,还带一个下压式风扇和一块LED屏幕,性能+颜值都能打。;另一方面是同时在LGA1700扣具上没有兼容性的短板,因为有的老水冷上了LGA1700扣具也无法合理安装以及完整接触十二代处理器的表面。
其他配件方面,内存是威刚XPG龙耀D50吹雪内存,这款内存的其实超频性能比较一般,不如很多普通版的D50,但主要是颜值高,这次我超频到4000MHz使用。
电源用的是安钛克HCG 1000金牌全模组电源,也是安钛克在35周年发布的新品,此前还有一款玫瑰金偏色,估计很多小伙伴也见过。
要知道该电源采用了主动式PFC+LLC谐振+同步整流+DC to DC架构,全日系电容,达到了80PLUS金牌认证。其中单路12V电流输出为83A,输出功率为996W。此外,安钛克电源的质保政策也非常“科学”,尤其是HCG这样的旗舰级产品,保修政策是10年只换不修,让用户可以放心用,大胆用。总之,在这个超强电源的加持下,充分满足i7 12700K以及RTX3090显卡(没写错)带来强大能耗。
硅脂用的是九州风神的EX750,我经常给小伙伴安利这款硅脂,618的时候我也囤了几只。别看这个硅脂的导热系数仅为62W/mk,可性能表现居然不逊色与利民TF8。
不过涂抹感受要比利民TF8干一些,需要借助工具才能更好的抹平。
M2高速固态组合:三星980 Pro 512GB+光威Basic 1TB+aigo P3000 1TB,反正可以随便装,4个M2接口任君选择。
最后是用来充门面的微星GeForce RTX 3090 VENTUS 3X 24G,大家说说RTX3090还值多少钱?
装好机点亮后,开启RGB灯光同步,内存、风扇、主板的灯效都让人眼前一亮。
配套的机箱也是微星MPG VELOX 100R刀锋,和主板明明很契合。这个机箱的特点就是“满编”RGB风扇,同时还有侧面RGB灯带,非常适合喜欢光污染的小伙伴,比如我~
至于这次用的显示器也是我桌面级别中最豪华装备——微星MEG381CQR PLUS。这款显示器的特点很多,主要是别的曲面屏都是采用VA屏幕,而这款采用的是IPS面板,所以曲率为2300R。分辨率为准4K的3840 x 1600,屏幕刷新率可以打开超频模式,最高支持175Hz。反正38英寸的大屏幕+曲面+IPS+175Hz的刷新率,玩游戏时,沉浸感极强。
性能测试:
i7 12700K的默认状态CPU-Z跑分,P核全核47GHz,单核得分7536;多核成绩9088。与Z690 DDR5主板几乎没有差距。
超频方面,只需动动手指,在微星MPG Z690 EDGE TI WIFI DDR4刀锋钛主板的加持下,可轻松将i7 12700K处理器的P核频率超频到50GHz,E核超频到40GHz。这时候CPU-Z的得分单核8154,多核9867。
后续的测试也都是采用此频率运行,说明i7 12700K+微星MPG Z690 EDGE TI WIFI DDR4刀锋钛主板的契合度非常Nice。
R15跑分:OpenGL为30672,CPU为3502。
R23跑分:单核1828,多核23491。
经过我对比数据发现,这成绩基本上与Z690 DDR5+i7 12700K(50GHz)差不多,其中R23的单核成绩会比DDR5内存低一丢丢,多核则没有问题。
内存跑分,要知道不少DDR5出厂的频率达到了4800MHz,而威刚XPG龙耀D50吹雪内存的默认频率为2666MHz。所以内存测试是Z690 DDR4主板与DDR5主板差异最大的一次。比如在2666MHz的频率下(19-19-19-42时序),内存的读取速度为46585MB/s,写入为38437MB/s,复制为41218MB/s,延迟为847ns。
不过将内存超频到4000MHz(18-22-22-42 CR1)时序后,读取速度达到了59793MB/s,写入速度达到了69331MB/s,复制为55461MB/s。只不过可能是默认时序过大的关系,延迟依然是843ns。
固态跑分方面,微星Z690 DDR4刀锋Ti主板4个M2接口可以任意接,比如测试来当系统盘的三星980 Pro读取速度519152MB/s、写入速度为366905MB/s,4K读写也分别是8433MB/s、26316MB/s,总分为8937分。
至于CDM软件的得分就更夸张,读取速度6758MB/s,写入速度487282MB/s。
通过数据对比,在固态读写速度上基本上Z690 DDR4主板与Z690 DDR5主板差异不算大。
3DMARK是必不可少的跑分环节,Time Spy总分为18525分,其中显卡为18940,CPU为16482。
Tims Spy Extreme的总分为9260,显卡为9519,CPU为8025
然后是CPU Profile选项,最大线程得分为10875,16线程为10137,8线程为7711,4线程为4178,2线程为2126,单线程为1079。成绩也几乎没有啥区别。
拷机方面,默认室内温度17℃左右,intel i7 12700K配上微星MPG Z690 EDGE TI WIFI DDR4刀锋钛主板再加上微星MPG CORELIQUID K360散热器,不超频的情况下,10分钟单烤FPU温度仅为62℃,CPU功率为185W
而超频后(P核50GHz,E核40GHz),单烤FPU10分钟,CPU温度也仅为77℃,CPU功率为233W。
最后环节是游戏测试:
《战地5》
DX12+全特效+光追全开,关闭HDR,在3840 x 1600的分辨率下,游戏FPS在80~105之间。
《赛博朋克2077》
特效全开,同样是3840 x 1600的分辨率,DLSS开启到超级性能档位,游戏帧数都稳定在100FPS以上,最高游戏帧数为120FPS以上。
《永劫无间》
这是我最近无聊玩的一款网友,打击感还不错。目前游戏还没有开放DX12,所以配置也是特效全开,DLSS开启到超级性能档位,测试游戏帧数波动还比较到大,最高180FPS,激烈战斗场景时会下降到120FPS左右,流畅玩耍当然也没问题。
总结:
经过我的一系列测试,发现DDR5与DDR4其实就在内存跑分上有巨大的差异,可是在其他方面并没有体验的很明显,甚至在专业的跑分软件中,DDR5内存的优势也不能凸显,同样,在游戏表现中也同样如此。
所以,我个人觉得一方面是12代处理器增长的性能还真不是靠DDR5内存的”红利“,毕竟用DDR4内存也很强。比如这次测试用微星MPG Z690 EDGE TI WIFI DDR4刀锋钛主板和我首发用Z690 DDR5主板测试成绩差不多。
另一方面,我觉得DDR5目前距离普及还要很长一段时间,用一句“行话”来说,就是:感知不强系列。同时DDR5内存的价格也不菲,所以对于那些想装机的小伙伴,如果囊中羞涩还想上12代平台,DDR4主板也不会让你失望。

Acer刀锋500是首批搭载了英伟达最新发烧级显卡RTX2080的笔记本之一,其采用的显卡版本为RTX2080 with Max-Q,兼顾性能、功耗和散热,图形处理能力出色。配合轻薄设计以及旗舰级硬件配置,Acer刀锋500可以说是笔记本中的“战斗天使”。

外观上,Acer刀锋500集轻薄的身形、炫酷的外观、精美的工业设计于一身,黑色金属材质打底,蓝色掠夺者logo呼吸闪烁,质感和科技感很强。掠夺者刀锋500的机身厚度约为179mm,机身重量约为21kg左右,如此的厚度和重量,在高端笔记本中算得上优秀。

屏幕上,Acer刀锋500配备了一块拥有超窄边框、144Hz刷新率(3ms响应时间),支持G-SYNC显示技术并且NTSC色域达到72%的电竞显示屏。每一项参数都是游戏玩家喜闻乐见的,更高的刷新率,更广的色域支持,有效地减少画面撕裂,提供了更加准确鲜艳的色彩显示。

核心硬件上,Acer刀锋500搭载了Intel Core i7-8750H标压处理器,在性能测试方面,Intel Core i7-8750H在CPU-Z中的多核和单核处理性能得分分别为3468分/4453分,而在Cinebench R15中的得分为1060cb/173cb,非常给力。

前面提到,Acer刀锋500的RTX2080采用Max-Q设计方案,在保证优质的显示画面的同时,能够实现更高的能耗比,并且能够很好地兼顾散热和保持安静。在战地风云5游戏实测下,开启光线追踪功能,Acer刀锋500画质最高帧数为60帧,从下面的对比图不难看到,光线追踪开启后,画面的光线细节更多,效果更加真实。

硬盘方面,Acer刀锋500搭载了西部数据M2接口的固态硬盘,容量为512GB,实测硬盘连续读取速度为1812MB/s,连续写入速度为2354MB/s,品质和速度很有保证。

我们再来看看发热方面,Acer刀锋500拥有3个风扇和5个纯铜导管,其中一个风扇为第四代3D刀锋速冷金属风扇,风通量较上一代增加45%,散热效率更高。在处理器和显卡负荷处于满载的情况下,Acer刀锋500最高温度集中在中部偏右区域,最高温度在40℃左右,常用的WASD键位和触摸板温度在35℃一下, *** 作体验舒适。

Acer刀锋500还搭载了RGB灯效键盘,用户可根据自己喜好定制专属的键盘灯效。Acer刀锋500并且专门设计了GPU超频快捷键和掠夺者控制感应系统快捷键,方便游戏玩家快速调用工具,调节性能。Acer刀锋500虽然轻薄,但是没有在拓展接口上妥协,网线、USB31、HDMI、耳机麦克风孔、雷电3一应俱全,笔记本的拓展能力还是很强的。

总的来看,Acer刀锋500在外观设计、硬件配置上都属于目前高端笔记本中的佼佼者,尤其是RTX2080电竞级显卡,给玩家带来更多震撼的游戏画质效果。配合电竞级显示屏和出色的散热表现,给玩家在整体的使用体验上再增一筹。因此,在RTX2080笔记本中,Acer刀锋500是值得选择的一款。

您问的是在微星Z690刀锋ti主板上,把固态放显卡后面会不会影响散热吧,不会。根据微星官网的数据显示,刀锋ti主板上的PCIe插槽和M2插槽进行分开布置,并且显卡和固态硬盘也被安装在不同的位置上,相隔的距离也足够宽裕,可以避免彼此干扰,不会影响散热。微星Z690EDGETIWIFIDDR4,即刀锋ti主板,不同于其他旗舰产品,这款主板主要面对中端市场,搭配了DDR4内存,主要是为那些不需求极限性能用户推出的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7588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