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系统来了,统信UOS个人体验版,开放下载安装
1983年,我国的第一款PC *** 作系统在中国电子诞生,被命名为CCDOS,创造出了中文PC单机 *** 作系统的辉煌时代。到了1999年的时候,就有了冲浪、红旗以及蓝点Linux等纷纷发布,中国的国产PC *** 作系统正式进入了Linux的元年,慢慢的也有很多新的系统品牌不断出现。
如果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系统 *** 作体系,我们就根本摆脱不了一些发达国家对 *** 作系统体系的垄断,这对于我们想要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在国内麒麟系列国产PC *** 作系统在银河计算机跟天河计算机上以及国产的大型飞机、大型轮船、嫦娥工程等重要的科研 科技 项目上都已经全面开始应用,而且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能源以及更多的商业中也都开始全面应用了,这些国产的 *** 作系统正在有力地支撑着我国的信息化以及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
最近统信软件就发布了由统信的桌面、服务器 *** 作系统以及其某些特殊设备的 *** 作系统组成的体系。这是统信首次对外发布的UOS个人体验版。该版本是一款基于Linux53内核打造的,专为个人用户推出的安全稳定而且又美观容易 *** 作的 *** 作系统,能够支持x86的架构,且可以完美兼容现在市场上的主流外设设备。
统信的这款个人体验版系统还提供有非常丰富的应用生态圈,涵盖了办公、通讯、 娱乐 、设计以及软件开发等各种场景,满足了这众多场景的使用需求。目前来看国内PC *** 作系统的普及,多是从关键的应用项目领域为出发点,慢慢的在向商用的领域拓宽。国内的麒麟系列 *** 作系统多是以政府、企事业单位领域为主,而深度UOS则多是向商业应用领域进军,各自都在争取各自领域的更多市场占有份额。
统信软件副总经理张磊说,统信UOS是首次可以全面支持AMD64、ARM64、MIPS64、SW64等各个架构的通用CPU型 *** 作系统,全新的设计,使得产品更加的安全稳定、智能易 *** 作,发布会上,中国的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最近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波及到了各个行业,我国需要尽快发展自己的基础软硬件设施,尽快改变 *** 作系统以及某些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希望更多的软硬优秀件企业、人才都能够聚焦到自研 *** 作系统生态上来,加快构建国内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
在统信 *** 作系统(UOS)产品体系中个人体验版发出一个月后,统信个人版 *** 作系统UOS V20也正式发布了,而最受大家关注的就是统信个人体验版UOS了,因为这个是可以在自己电脑上安装的由中国自主创新的PC *** 作系统。并且统信表示,在未来他们会提供增值服务,解锁更多该系统的高级功能,给大家带来更多不一样的使用体验。
刚以外包的身份服务于xx的中国移动,一直标榜自己之前程序员的身份,后来便被叫去机房给服务器安装centos的系统,链接公网,并且对外提供ssh 的登陆服务。
当时我疑惑的几个没有办法接触到的知识点是:
大概是如此的,但是也不一定都如此,不过可见一斑。
而网卡的配置文件在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下,配置文件的名字和网卡的名字( ip addr 或者 ifconfig )类似,在里面编辑即可配置。而 机房的服务器的有线网卡是有多个的,配置文件也会略有不同(对于服务器的配置文件实例,在最后会有说明),不同网卡要对应不同配置文件 。
对于我自己计算机安装的linux,我联网是通过wifi的方式,而相关的配置,文章最后也会有说明。
要说还有疑问,就是这台计算及如何能够被公网的其他计算机访问到?当时提供了公网ip、掩码、DNS。之前仅仅知道家里面的设备的链接,家里设备的链接,是无法被公网访问的。这种直接提供公网ip的,我很疑惑。后来也发现,配置网卡静态ip的链接信息后,即可上网,而且,即可被其他公网ip访问。
由此我得到,ip地址和设备是分离的,不论哪台电脑,只要在哪个ip地址的“端口”,那么,就可以接受那个ip端口信息传输。
上述的是这次实践中的问题,关于ssh的搭建,实际上问题不大。其他了解就是关于机房托管方面的和机房环境方面的。其他方面,我用一句话形容:
不说了,这就是实际情况,下面是一些配置记录
wifi链接
注:上述的方法,感觉并不一定可以成功,具体情况还要研究(但是成功过)
静态ip
第二次工信局服务(20210119-20210122)
该次服务的目标: 1、给09年的IMB老机(3850 M2)装 *** 作系统(UOS);2、安装开发环境asp/aspnet。实际上第一步只是为了第二部。
背景: 机关单位要求使用linux的发行版统信UOS的 *** 作系统,想在IBM上跑asp/aspnet,一台IBM服务器,一台已经安装上UOS的Dell计算机。
过程:
1、尝试安装了centos7的桌面版,完成之后,该老机启动不了;
2、在Dell上安装了 mono + jexus 跑aspnet,发现asp和aspnet的差别较大,不能兼容,便又使用 apache + iasp 来跑aps,但是不兼容aspnet,且不容易维护,网上文章很少;
3、探索了IBM的ServerGuide的对应版本,写入u盘来安装IBM,不可;
4、IBM上安装了Centos7的命令行版本,联网、安装docker,探索 docker 虚拟环境安装IIS、asp、aspnet环境,IBM内核比较老不支持;
5、在Dell上的linux发行版UOS上安装了VMplayer16,用它来安装Window Server 2008 R 系统,用桥接方式接入局域网,可启用IIS服务器,可使用,算一个解决方案;
6、IBM服务器后来换了一个写入镜像的工具Rufus-212,后来那边的麦哥也安装成功。
收获:
Win7里没有XP的那个hypertrm超级终端,在超级终端能完成的任务中,你可以选择下列三种方式:一、如果只需要远程解释器访问,可以使用 WinRS(Windows 远程解释器)。若要获得 WinRS 的帮助,请在命令提示符下键入 winrs /,然后按回车。
二、使用Telnet通过Internet连接到其他计算机,Telnet 是一个基于文本的简单程序。不过默认状态下Windows 7并没有安装Telnet服务,这是出于安全性考虑,因为Telnet的数据是以明文传输的,攻击者和容易通过嗅探获取敏感信息。但Telnet服务仍然是Win7的一个组件,可以这样启用:到“控制面板”-“程序和功能”里,在窗口左侧点击“打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进入Windows 功能设置对话框。找到并勾选“Telnet客户端”和“Telnet服务器”,点击“确定”稍等片刻即可完成安装。在这里还可以安装“FTP客户端”等功能。
不过安装完毕后,Telnet服务仍然是被禁用的。还需运行 servciesmsc 命令进入Windows的服务,找到并双击Telnet服务项,设置其启动方式为“手动”或“自动”,然后启动该服务,点击“确定”退出即可。
三、如果使用过超级终端解决调制解调器问题,改用控制面板里面的“电话和调制解调器”。uos系统服务器名称怎么查?UOS 是一个基于 Linux 内核的 *** 作系统,分为统一桌面 *** 作系统和统一服务器 *** 作系统。统一桌面 *** 作系统以桌面应用场景为主,统一服务器 *** 作系统以服务器支撑服务场景为主,支持龙芯、飞腾、兆芯、海光、鲲鹏等芯片平台的笔记本、台式机、一体机和工作站,以及服务器。
1、点击左下角的启动器图标

2、点击”设置“

3、点击"通用”

4、点击“开发者模式”

5、点击“进入开发者模式”

6、点击”在线激活“,此处需要注意,在线激活的前提下,需要登陆网络账号才可以,否则将会提示需要登陆网络账号,相关的如何登陆网络账号的教程请查看对应的资料步骤“UOS如何登陆网络账号”

7、提示开发者模式免责声明,点击同意并进入开发者模式,确定

8、提示需要重启,点击”现在重启“

9、中间重启的步骤就忽略了,再打开"通用","开发者模式",查看,“已进入开发者模式”,至此,如何启动开发者模式的教程完毕。

补充:
为什么默认不提供超级用户权限:
统信软件在新闻稿中表示为避免对系统配置、系统 *** 作和应用安装不熟悉的用户出现配置错误所以不提供该权限。
没有超级用户权限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例如恶意软件想要运行的话也无法调用超级权限来 *** 作。
如果用户对于 Linux *** 作系统不熟悉或者没有技术背景的话,还是推荐用户不要使用开发者模式和ROOT权限的。
但如果用户是开发者或者统信软件的合作伙伴等需要进行测试和适配时,也可以按实际需要申请超级用户权限的。
在线/离线启用开发者模式:
对于已经联网的设备可以直接转到UOS系统的控制中心(即设置)、通用、开发者模式、在线激活即可开启该模式。
如需通过在线激活需登录 UOS 已经过审核的账号,没有账号的话还是要先去官网申请账号并等待官方批准账号。
注:通过在线激活开发者模式可能出现授权错误、账号登录错误等(实际要登陆的账号可能是原Deepin注册账号)
推荐通过离线方式启用开发者模式:选择离线激活然后导出机器信息、转到 UOS 开发者中心提交机器信息验证。
验证成功后会提供KEY格式的密钥,然后返回系统在开发者选项里点击导入证书,选择KEY密钥即可激活该模式。
注:此过程简单快速但同样需要注册申请 UOS 账号才可以,如果你还没有账号的话请先申请账号等待批准即可。
在这里上传机器信息:

完成后即可切换为ROOT用户:

以上就是UOS系统进入开发者模式的教程,希望大家喜欢,请继续关注脚本之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