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分区 里有厂商预装的一键还原程序 恢复分区 装有厂商系统还原的镜像文件
OEM分区和恢复分区 主要是用于一键还原 可以将电脑系统恢复到和新买的一样
这几个分区中若有一个损坏或丢失 就无法还原系统
EFI系统分区 含有引导文件 删了就无法启动和修复系统 绝对不能删除
在UEFI主板+GPT硬盘上装Win7以上系统 就一定会自动生成 EFI系统分区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磁头复位节能技术:通过在闲时对磁头的复位来节能。
多磁头技术:通过在同一碟片上增加多个磁头同时的读或写来为硬盘提速,或同时在多碟片同时利用磁头来读或写来为磁盘提速,多用于服务器和数据库中心。
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硬盘的主轴马达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飘浮在盘片上方。要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则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
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几种高转速硬盘也是台式机用户的首选;而对于笔记本用户则是4200rpm、5400rpm为主,虽然已经有公司发布了10000rpm的笔记本硬盘,但在市场中还较为少见;服务器用户对硬盘性能要求最高,服务器中使用的SCSI硬盘转速基本都采用10000rpm,甚至还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产品很多。较高的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但随着硬盘转速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温度升高、电机主轴磨损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负面影响。
可扩展固件接口(英文名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或EFI)是由英特尔, 一个主导个人电脑技术研发的公司推出的一种在未来的类PC的电脑 系统中替代BIOS的升级方案。BIOS技术的兴起源于IBM PC/AT机器的流行以及第一台由康柏公司研制生产的“克隆” PC。在PC启动的过程中,BIOS担负着初始化硬件, 检测硬件功能,以及引导 *** 作系统的责任,在早期, BIOS还提供一套运行时的服务程序给 *** 作系统及应用程序使用。 BIOS程序存放于一个掉电后内容不会丢失的只读存储器中, 系统加电时处理器的第一条指令的地址会被定位到BIOS的存储器 中,便于使初始化程序得到执行。 EFI的产生 众所周知, 英特尔在近二十年来引领以x86系列处理器为基础的PC技术潮流 ,它的产品如CPU, 芯片组等在PC生产线中占据绝对领导的位置。因此, 不少人认为这一举动显示了英特尔公司欲染指固件产品市场的野心。 事实上,EFI技术源于英特尔安腾处理器(Itanium) 平台的推出。 安腾处理器是英特尔瞄准服务器高端市场投入近十年研发力量设计产 生的与x86系列完全不同的64位新架构。 在x86系列处理器进入32位的时代,由于兼容性的原因, 新的处理器(i80386)保留了16位的运行方式(实模式), 此后多次处理器的升级换代都保留了这种运行方式。 甚至在含64位扩展技术的至强系列处理器中, 处理器加电启动时仍然会切换到16位的实模式下运行。 英特尔将这种情况归咎于BIOS技术的发展缓慢。 自从PC兼容机厂商通过净室的方式复制出第一套BIOS源程序, BIOS就以16位汇编代码,寄存器参数调用方式,静态链接, 以及1MB以下内存固定编址的形式存在了十几年。 虽然由于各大BIOS厂商近年来的努力, 有许多新元素添加到产品中,如PnP BIOS,ACPI,传统USB设备支持等等, 但BIOS的根本性质没有得到任何改变。 这迫使英特尔在开发更新的处理器时, 都必须考虑加进使效能大大降低的兼容模式。有人曾打了一个比喻: 这就像保时捷新一代的全自动档跑车被人生套上去一个蹩脚的挂档器 。 然而,安腾处理器并没有这样的顾虑,它是一个新生的处理器架构, 系统固件和 *** 作系统之间的接口都可以完全重新定义。并且这一次, 英特尔将其定义为一个可扩展的,标准化的固件接口规范, 不同于传统BIOS的固定的,缺乏文档的, 完全基于经验和晦涩约定的一个事实标准。 基于EFI的第一套系统产品的出现至今已经有五年的时间,如今, 英特尔试图将成功运用在高端服务器上的技术推广到市场占有率更有 优势的PC产品线中, 并承诺在2006年间会投入全力的技术支持。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