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事不耳闻目见而断其有无,可乎?

辩论:事不耳闻目见而断其有无,可乎?,第1张

我认为要从眼见为实或眼见不为实这个角度下手一、中国有句古语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说只靠听说的事或物尚不能认为是真实的,只有眼睛亲自看到了才是真实的。这里不讨论耳听的是否都是虚的,只讨论眼见为实。所谓眼见,是指外部事物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最后在大脑形成映象,于是就看见了什么。眼见首先要有外部客观事物,而且外部事物所发的光线要进入人的眼睛。整个空间漆黑一团,或闭上眼睛是什么也看不到的。所以说眼见的是实在的客观存在。 眼见为实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从遥远的宇宙到微观粒子,从古自今的科学发明,科学发现,哪一项能脱离了眼见为实呢?人的肉眼能力有限,于是造出太空望远镜,电子显微镜以及形形色色的观测工具,使人的视界大大的扩大。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及全部科学成果,都是靠眼见为实来认识、来确定的。 自从上世纪末,有人提出了“眼见不一定为实”的观点,以至目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甚至成了某些人否认自己认为不存在的客观存在的定律。 客观世界中好像存在“眼见不一定为实”的现象,如天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太阳似乎绕地球转;坐在江中的轮船上,会看到两岸的山向后走了;魔术表演,沙漠幻境和海市蜃楼等等。但经分析,上述现象也是符合眼见为实的。 先来看魔术表演。如一个魔术师拿着一个竿子从观众席上钓起一条活鱼,观众看到什么呢?观众看到的是鱼竿下有一条活鱼在翻腾。这难道不是真的吗?观众看到的是真实的。当然,魔术的效果不只是让你看到活鱼,而是调动观众的联想,好像鱼是从观众座位下钓上来的。观众没看到座位下是否有鱼,也没看到鱼是怎么上钩的,这就是魔术的魅力。凡是魔术,一是要有道具,二是魔术师要有高超的表演技艺。魔术表演只让观众看到有吸引力的结果,而是通过道具及声光等手段,使观众看不到或看不清全过程。魔术的整体效果是调动了观众的想象力,继而产生神奇效果。观众看到的是真实的,钓鱼也好,变飞鸽鱼好,鱼和飞鸽都是真的。 再说太阳绕地球转及江中轮船上看到两岸山向后走的现象。这类问题属相对运动的视觉效果问题,也是因为有一个与观察者相对静止且空间相对较大造成的。比如说,我们把一只蚂蚁放在地球仪上,地球仪上方挂一只灯泡,当我们转动地球仪时,蚂蚁的视觉与我们看太阳的视觉一样。运动员在转悬梯或旋椅时,不会感觉地球绕自己转。当然,运动员眩晕后会产生天旋地转的感觉,这是大脑神经非正常活动的结果,而不能作为眼见不一定为实的证据。 有人说,在电视,**上看到的不是真实的。这是一种原始的无知的观点。据说最初在农村放**时,有人就到幕布后面看看到底有没有人。现在即使孩子们也不会认为电视机里有真人了。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实际上是一幅幅画面,加上眼睛的视觉过程而形成视频效果。如果画面来自真实事物,如电视现场直播,x光透视,CT透视,B超检查,都是通过屏幕观察真实情况。**,电视是人的视觉的延伸。人们能把场景记录下来,等以后再看。如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开国大典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场面,尽管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其声音和形象不都是真实的吗?如果画面来自电脑合成,动画片,剪辑拼接等技术,就可随心所欲地产生现实中不存在的视频情节。尽管如此,我们所看到的画面仍然是真实的,即眼见为实。 目前社会上流行假烟,假酒,假药,甚至科技领域有假论文,假学历,文物中有赝品。使人觉得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比如你看到一幅古画,说明那儿的确存在一幅古画。至于这幅画是否是某朝代某画家的真作,那需要鉴别。如果你有鉴别能力,一眼看出其是赝品,那说明你确确实实看到一幅假画。如果没有鉴别能力,即使看到真的,也不能确定是真是假。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许多真假难辨的事与物,眼见到的不管是真是假,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判断真假,首先你应看到一个未知的,然后与真的对比,进而得出是真是假的结论。眼见为事与判断真假是两个不同的观念,没有眼见为实,则不能判断真假。 还有两件现象似乎更能证明“眼见不一定为实”的理论,那就是沙漠幻景与海市蜃楼。这些景物在沙漠中或海面上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眼见的仍然为实。现代科学对两种现象所解释是:别处地面上的景物被不同密度的空气折射后被人们看到了。如此说来,尽管沙漠中或海面上没有真实的景物,但其他地方有,如果沙漠幻景和海市蜃楼是“眼见不一定为实”,其景物在地球上根本不存在,那蓬莱仙境就是真实的了。如果眼见不一定为实,那你每天回到家中见到老婆孩子,难道是神仙下凡不成。 与眼见有关的现象还有梦中景物,幻觉,功中见象等,这些现象不能称为眼见为实,因为它不是外部光线进入眼睛所看到的,而是大脑内部的生理过程,这里就不再讨论了。 二 眼见的只是局部 人的眼睛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而看不到全部。就物而言,眼睛看不到整体;就事件而言,眼睛看不到始终。即使加上工具亦是如此。人看一台机器,一座楼房,或看一座山,只从一个方向是看不到全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苏轼的这首诗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眼见的只是局部与眼见为实没有矛盾。凡是眼见了的都是客观存在,但这种存在不是整体,不是全部。这与眼见不一定为实是有根本区别的。局部是一种存在,只有通过局部才能发现和认知整体。人的眼睛看到的白光,实际上是含有七种颜色的光,你不能否认白色就不是真实的。七种颜色的光合在一起为白色,正是物质存在环节上的一种特性。雪是白的,墨是黑的,这就是人的眼睛所看到的客观存在。眼睛未看到七种颜色说明了眼见的局限性。实际上人能看到的只是光线的一小部分。在科学发展和科学发现过程中,人们的认识过程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的。当眼见的某些现象令人不可思议时,与已知的科学定律相矛盾时,尽管尚未看到全部,分不清其真实面目,就如看到海市蜃楼一样,决不能以“眼见不一定为实”来否定客观存在。 三 眼未见的亦有实 眼睛看不到整体,就意味着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仍有客观存在。一个人把眼睛闭上,他什么也看不见了,但不影响周围的客观存在。世界之大,恐怕没有一人能走遍地球上的所有山山水水;书籍之多,恐怕没有人能读完世界上现存的书;知识之多,一个人,甚至是科学家所掌握的知识恐怕也只是沧海一滴。对于一个人来说,眼见的为客观存在,眼未见的仍有客观存在;自己不知的,别人可能知之;自己未见之外,仍有万事万物。所以说,判断客观存在决不能以己之见为标准,也不能以现有的科学理论为标准。科学理论是描述已有的事物的规律的,尽管现有的已知事物在科学理论的范围内存在着,但宇宙中仍有未知事物,未知事物就不一定符合现有科学理论。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了宇宙是无限的,时间是无始无终的。现在人类能看到13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于是就认为宇宙的大小(半径)是130亿光年。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后会观测到200亿光年。只要人类存在,观测宇宙的范围决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之外一定还有客观存在。 眼未见的亦有实似乎与物理学相矛盾。因为物理学是建立在观测事实及实验事实之上的,眼未见真么知道有客观存在呢?如果把人类的认识过程完全割裂开来,片面地看问题那的确如此。如把一个人关在没有光线的暗室里,让其看看周围有什么,他什么也看不到,不能提供周围有什么的证据。但当他打开灯或打开手电或划根火柴什么的,就能看到有什么东西。就提供了周围有客观存在的证据。人类能不断地发现新的矿藏,发现新的宇宙星系,这都是眼未见亦有实的证据。如果说眼见以外再没有客观存在,那还能有什么新发现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7669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