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总结如下
少出错——设计的初期检查出问题所在,从而降低成本和控制费用的支出。
高效率——无接缝的数据交换标准,缩短了整个规划调整的时间。
好设计——通过使用高分辨率的可视化性能可看到非常早期的建模形态和完美的设计轮廓。
低风险——资产管理人可以提高安全性 *** 作。所有建模信息须在整个有效期内可被查看
缺点总结如下
1参与者众多:建设项目的参与者众多,包括业主,勘察单位,设计单位,设计机构,建设单位,监造单位,政府部门,营造包商以及工地管理厂商。缺乏一个共同的数据处理方法会使信息交流变的困难。例如,现在的状况下讨论一个具体的施工方案时,施工厂商,监造和营造包工要用BIM文件举行会议时,需要在同一个会议室里用同一台计算机进行讨论,无法进行远程协作讨论
2信息量庞大:在施工阶段所产生的信息量相当庞大。BIM的数据文件的大小可以轻松达到几十个或上百个GB。BIM的软件与计算机硬件能够在远程进行 *** 作是至关重要的。移动工作站或昂贵的桌面计算机通常都是必须的。当无法在网络上串联运作时,每个BIM用户必须配备高性能计算机才能使用。当用户需要开启多个BIM文件,是困难且不方便的。在澳大利亚的研究里这个问题运用类似DMS(文文件管理系统)的方式来解决。该BIM文件在服务器上的共享,用户可以依据权限上传和下载BIM文件。
3信息安全:从安全角度来看,目前是BIM专以数字化及可视化技术作为信息整合管理开发的技术。需要在多样化的信息参与者、不同部门和不同案件的同时 *** 作下提供许可授权与防火墙。因此,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在安全条件下,快速,准确地取得许可的信息进行实质的工作。
建院bim培训班30%理论70%实际 *** 作相结合课程,致力于培养现代bim专业技能才队伍建筑行业建设储备专业bim才推建筑设计行业建设与发展
据统计,我国400亿m2的既有建筑中有99%为高能耗建筑,同时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m2,其中仍然有95%为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1]。针对我国建筑数量多、能耗高的现状,发展节能建筑迫在眉睫。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方案决策阶段对建筑性能的影响高达502%,设计阶段也达到483%,而施工和使用阶段则仅为07%和08%[2]。因此在前期做好节能设计可对建筑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基于2D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即待施工图设计完成后,由建筑师进行相应的节能计算与分析;另一种是基于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建筑节能设计,即通过创建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以进行建筑节能设计与优化。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作为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已经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在工程实践中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然而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现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开发或应用,且与传统的建筑节能设计方式的差异鲜有研究。下面是中达咨询带来的关于建筑节能设计对比研究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
BIM是以3D设计为基础、以数字信息为载体,将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信息高度集成在一个建筑模型中,以便在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阶段供各参与方使用[3]。这种建筑信息模型不仅包括建筑的几何形态信息(如材质、构造、尺寸等),还包括大量的非几何信息(如材料的强度、性能、传热系数、构件的造价等),并且所有的数据具有连续、及时、可靠和一致的特点[4]。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是指,先采用BIM核心建模软件,通过建立工作集的方式对建筑、结构、暖通、电气和给排水等专业进行协同设计。在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每一阶段,依据图纸设计的不同深度,将建筑模型直接导入相应的建筑性能模拟软件中进行模拟分析,模拟数据包括能耗、舒适度,以及相应的经济性指标等。然后根据模拟的数据进行建筑各专业的优化设计。每一阶段逐步推进,直到施工图设计完成为止,如图1所示。
两种设计方式的对比
设计效果的对比
协同设计2D模式的建筑设计因缺乏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各专业设计师之间沟通协调困难,同时也难以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错、漏、碰、缺”等问题。另外,建筑节能设计包括建筑和设备两个专业,分专业独立设计会导致设备工程师需要重复输入建筑数据后才能进行能耗分析,无法实现节能建筑的全过程、集成化和精细化的设计与评价[5]。基于BIM的建筑各专业设计,不仅可以通过建立工作集的方式在本地进行各专业间信息的同步更新与交换,还可以采用基于云计算的BIM技术,实现跨区域和跨单位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6]。这种多专业的协同设计会大大提高设计的质量,避免因设计错误导致施工阶段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建筑多专业的整体式节能设计与优化。
效率2D格式的图纸与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基本上不能实现自动导入。建筑师需手工将建筑设计的相关数据输入到专业的能耗软件中以进行能耗分析,大量繁琐且重复的输入工作耗费了建筑师大量宝贵的时间。因此能效计算通常被安排在施工图设计完成之后,而此时如果要对图纸进行修改,其难度较大。BIM核心建模软件与相关能耗模拟软件基于共同的IFC(IndustryFoundationClasses)标准,即不同软件之间共享同一数据源,因此能实现建筑信息模型在建模软件与能耗模拟软件之间的自动导入,只需输入少量地理位置等信息即可进行能耗模拟分析。如表1所示,目前中国最常用的Revit建模软件与相关模拟软件之间可按以下格式实现自动导入。以BIM数据源进行能耗分析,比传统手动录入数据耗时短,极大地提高了效率[7],使得设计师在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及时迅速地基于能耗模拟结果进行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及其优化。
准确度传统方式下,在进行能耗模拟时易出现所得数据与实际不符的现象,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基于2D模式手动输入的模拟模型与实际建筑模型不符[9]。传统的建筑性能分析中,由于软件与实际设计相对独立 *** 作,没有统一的数据格式,无法在设计时完成一体化分析,也无法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0]。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其建筑模型是一个参数化的模型,纵向上包括了多专业,横向上包括了几何和非几何的所有相关建筑信息。建筑模型的信息完整且准确,其信息能在不同专业之间以及不同软件之间做到无缝衔接,实现一模多算的整体设计,避免因建筑信息的丢失导致模拟模型与建筑模型的不统一而影响模拟数据的准确性[10]。另外,有些BIM核心建模软件本身也具备一定能耗模拟的功能,比如Revit自身具备冷热负荷和能量仿真等分析能力,这样也能减小因模型的相互导入引起信息丢失而导致的模拟数据的误差。
经济性分析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由建安成本和运营费用决定。针对建安成本,传统2D模式的工程量计算是由造价工程师将图纸手动输入到造价软件进行统计,工程量计算的时间占整个造价计算约50%~80%[11]。由此造价估算需待每一设计阶段完成之后才进行,在设计过程中几乎不进行经济性分析。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能方便准确地实时估算项目的建安成本和运营费用。利用BIM的建安成本计算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2]:①利用应用程序接口(API)在bim软件和成本预算软件中建立连接,将工程量信息从BIM软件中导入到造价软件;②利用开放式数据库连接(ODBC)直接访问BIM软件数据库,然后根据需要从BIM数据库中提取所需要的计算信息;③输出到EXCEL,有些BIM软件也可以统计工程量,将其工程量导入EXCEL进行汇总计算。利用BIM的运营费用估算可以将模型导入到能耗模拟软件进行能耗模拟以及相应的运营费用估算。BIM的建筑节能设计从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如图2所示。
设计可视化CAD模式绘图通常是由设计师抽象表达相应的构件及其尺寸。而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具有可视化的特点,不仅可以使一些设计问题在早期暴露出来,为项目节能设计在节能、外观和经济性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另外,从能耗模拟软件导出的模拟结果不但包括文本格式,还可以导出动画格式,便于非专业人士的理解。
模型后续利用性的对比
绿色建筑的申报评估基于2D模式的绿色建筑的申报、评估通常是由设计单位按照要求设计,申报单位按照要求汇总整理资料进行申报,评审单位根据申报材料开展评审活动,其申报、资料整理及评审工作基本由手工完成,不仅降低工作效率,也不利于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基于IFC标准对现有BIM基础数据进行必要的扩展,将绿色建筑相关数据集成到BIM模型中,可以促进绿色建筑的申报和评价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绿色建筑的技术门槛。据统计,从BIM模型中提取节能方面的数据用于我国绿色建筑的等级评价时,其信息能自动高效地判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款中住宅建筑控制项和公共建筑控制项的百分比分别为33%和60%,使得公共建筑一般项的自动判定率达70%,住宅建筑一般项的自动判定率甚至能达到100%,因此基于BIM的绿色建筑在节能部分的申报评估的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应用与基于2D图纸建立的能耗模拟模型仅能用于能耗分析不同,BIM模型贯穿项目全寿命周期,除了在设计阶段发挥作用,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同样具有应用价值。譬如,在施工阶段将模型导入施工模拟软件可以对整个建造过程或重要环节及工艺进行模拟;可以基于3D模型创建4D(加时间)以及5D(加时间和成本)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也可以基于BIM模型在众多项目参与方之间实现集成式的合同管理模式等;甚至在运营阶段也能利用创建的BIM模型进行设施管理(FM)。
运行条件的比较
软硬件要求BIM所包含的数据要比CAD图纸丰富得多,要保障BIM相关软件的运行速度和绘图的流畅度,对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随着项目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以及软件版本的升级和新功能的增加,对计算机的硬件配套投入也需逐步增加。为实现协同工作,BIM数据通常是集中存放在服务器上,项目成员通过网络访问文件服务器进行数据读写,这就需要设置一个切实可行的、性能良好的BIM工作网络环境。此外,要实现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只靠一个软件或者一类软件是不可行的,需要较多软件的支持。而这些软件基本被美国大型软件开发商垄断,价格较高,使得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在软硬件配套设施上的投入较传统方式偏高。
人才要求BIM人才既要具备工程能力又要具备应用能力。而目前的BIM人才尚嫌不足:①刚参加工作、靠短时间速成的BIM建模员工程能力薄弱;②工程经验丰富的设计师CAD思维模式根深蒂固,工作任务饱和,学习机会相对较少,无时间无激情学习BIM等新技术,当然也受到学习机会的影响;③少数兼备工程和BIM综合能力的人才数量少、佣金高,其原因在于目前高校缺乏BIM相关知识的课程,而培训机构培训费用高昂,影响了BIM人才的全面培养,BIM应用人才匮乏成为制约BIM技术应用的瓶颈[15]。
保障力首先,目前国内缺乏相应的政府文件、规范和行业标准对基于BIM的设计进行认定和规范,设计人员依旧需要将BIM模型导出成CAD格式用于图纸审查和交付等;其次,国内的工程合同体系也未对BIM实施流程和规则、BIM责任分工、信息交互标准作出详细规定,造成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之间的责任和利益难以认定;再者,在BIM实施初期,由于参与者技术不熟练,可能造成生产在短时间内降效,甚至导致项目失败等,这对于当前设计任务饱和的设计单位而言难以承受,设计单位难以形成应用BIM技术的宽松实践环境。BIM实施在宏观中观微观的保障力不够影响了其全面实施。
软件本土化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软件基本属于舶来品,与国内相关标准规范和工程实践存在差异,即软件的本土化不够。比如,BIM软件提供的结构设计、照明设计和水压设计无法满足我国设计规范要求;BIM软件自身提供的工程量统计方法与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存在差异;BIM的核心“族”也是基于国外标准制定而不太符合国内的实践需要。尽管设计师可以自定义任何族,但仅凭设计师个人创建若干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且难度大。此外,有些软件的 *** 作界面仍然是英文,为国内英文不熟练的项目人员应用带来一定困难。
推进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的建议
与传统的建筑节能设计相比,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除了在设计阶段具有实现协同设计、效率高、准确度高、结合经济性分析和设计可视化的优点之外,其设计模型还便于绿色建筑申报评估的自动化,以及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再使用。当然,目前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在软硬件配套设施和人才的投入方面要求较高,也需要更多政策法规以及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软件的支持。但毋庸置疑,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更好的促进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的推广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政府部门制定、完善扶持政策
政府在促进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加强:①制定相关的BIM标准。不仅要制定类似IFC的技术数据标准,对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成果在审图和绿色建筑评估也应颁布相应的标准,加以认定与规范。②组织制定适合中国工程实践的族库。③规范BIM人才资格认证。可由权威机构组织BIM人才的资格认证,鼓励和规范BIM人才的培养和认证。④经济扶持。对主动率先采用BIM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等支持;对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的研究给予拨付科研经费的支持。⑤开展示范项目。以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项目应采用BIM技术,进行建筑节能设计以起示范作用。
研究机构加大科研投入
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的技术和管理问题,高校与科研机构要肩负起相应的研究责任,在如何使模型在软件之间更加智能且准确地相互导入;本土化的政策标准如何嵌入到国际性的建模和模拟软件中;各种软件汉化版的开发等方面加大科研和投入力度。
高校和企业加强人才培养
高校应适应社会需求,培养BIM应用人才,在建筑、设备、造价等专业开展有针对性的BIM教学。企业也应充分意识到BIM即将开启建筑业的又一次革命,并正视BIM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企业高层领导应合理权衡新技术投入的短期风险和长远利益,增加BIM技术应用的费用投入,为BIM的应用创造宽松的环境。设计师应参加BIM的相关培训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等。企业和设计人员逐步实现由传统的2D向BIM过渡,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