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tomcat启动时自动执行一个java类 获得本项目服务器的IP和端口

怎么在tomcat启动时自动执行一个java类 获得本项目服务器的IP和端口,第1张

 获得项目服务器的IP大概做法是在配置文件里面进行配置,可以使服务器已启动便执行,示例如下:

启动服务器的时候启动一个类,可以在webxml中配置,如下:
<servlet>
    <servlet-name></servlet-name>
    <servlet-class></servlet-class>
    <init-param>
      <param-name>basedir</param-name>
      <param-value></param-value>
    </init-param>
    <load-on-startup>1</load-on-startup>
  </servlet>
指明你需要启动的servlet即可

如下:

该软件采用P2P方式,各个客户端之间直接发消息进行会话聊天,服务器在其中只扮演协调者的角色(混合型P2P)。

1会话流程设计

当一个新用户通过自己的客户端登陆系统后,从服务器获取当前在线的用户信息列表,列表信息包括了系统中每个用户的地址。用户就可以开始独立工作,自主地向其他用户发送消息,而不经过服务器。每当有新用户加入或在线用户退出时,服务器都会及时发消息通知系统中的所有其他用户,以便它们实时地更新用户信息列表。

按照上述思路,设计系统会话流程如下:

(1)用户通过客户端进入系统,向服务器发出消息,请求登陆。

(2)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向客户端返回应答消息,表示同意接受该用户加入,并顺带将自己服务线程所在的监听端口号告诉用户。

(3)客户端按照服务器应答中给出的端口号与服务器建立稳定的连接。

(4)服务器通过该连接将当前在线用户的列表信息传给新加入的客户端。

(5)客户端获得了在线用户列表,就可以独立自主地与在线的其他用户通信了。

(6)当用户退出系统时要及时地通知服务器。

2用户管理

系统中,无论是服务器还是客户端都保存一份在线用户列表,客户端的用户表在一开始登陆时从服务器索取获得。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服务器负责实时地将系统内用户的变动情况及时地通知在线的每个成员用户。

新用户登录时,服务器将用户表传给他,同时向系统内每个成员广播“login”消息,各成员收到后更新自己的用户表。

同样,在有用户退出系统时,服务器也会及时地将这一消息传给各个用户,当然这也就要求每个用户在自己想要退出之前,必须要先告诉服务器。

3协议设计

31客户端与服务器会话

(1)登陆过程。

客户端用匿名UDP向服务器发送消息:

login,username,localIPEndPoint

消息内容包括3个字段,各字段之间用“,”分隔:“login”表示请求登陆;“username”为用户名;“localIPEndPoint”是客户端本地地址。

服务器收到后以匿名UDP返回如下消息:

Accept,port

其中,“Accept”表示服务器接受了请求;“port”是服务所在端口,服务线程在这个端口上监听可能的客户连接,该连接使用同步的TCP。

连上服务器,获取用户列表:

客户端从上一会话的“port”字段的值服务所在端口,于是向端口发起TCP连接,向服务器索取在线的用户列表,服务器接受连接后将用户列别传输给客户端。

用户列表格式如下:

username1,IPEndPoint1;username2,IPEndPoint2;;end

username1,username2为用户名,IPEndPoint1,IPEndPoint2为它们对应的端点。每个用户的信息都有个“用户名+端点”组成,用户信息之间以“;”隔开,整个用户列表以“end”结尾。

31服务器协调管理用户

(1)新用户加入通知。

由于系统中已存在的每个用户都有一份当前用户表,因此当有新成员加入时,服务器无需重复给系统中的每个成员再传送用户表,只要将新加入成员的信息告诉系统内的其他用户,再由他们各自更新自己的用户表就行了。

服务器向系统内用户广播发送如下消息:

端点字段写为“remoteIPEndPoint”,表示是远程某个用户终端登陆了,本地客户线程据此更新用户列表。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器只是将受到的“login”消息简单地转发而已。

(2)用户退出。

与新成员加入时一样,服务器将用户退出的消息直接进行广播转发:

logout,username,remoteIPEndPoint

其中,“remoteIPEndPoint”为退出系统的远程用户终端的端点地址。

31用户终端之间聊天

用户聊天时,他们各自的客户端之间是以P2P方式工作的,彼此地位对等,独立,不与服务器发生直接联系。

4系统实现

41服务线程

系统运行后,先有服务器启动服务线程,只需单击“启动”按钮即可。

即时聊天软件可以在两名或多名用户之间传递即时消息的网络软件,大部分的即时聊天软件都可以显示联络人名单,并能显示联络人是否在线。使用者发出的每一句话都回即时显示在双方的萤幕上。

使用JAVA后台代码取得WEBROOT物理路径,可以有如下两种方式:
1、使用JSP Servlet取得WEB根路径可以用requestgetContextPath(),相对路径requestgetSession()getServletContext()getRealPath("/"),它们可以使用我们很容易取得根路径。
2、如果使用了spring, 在WEB-INF/webxml中,创建一个webAppRootKey的param,指定一个值(默认为webapproot)作为键值,然后通过Listener,或者Filter,或者Servlet执行String webAppRootKey = getServletContext()getRealPath("/"); 并将webAppRootKey对应的webapproot分别作为Key,Value写到System Properties系统属性中。之后在程序中通过SystemgetProperty("webapproot")来获得WebRoot的物理路径。
具体示例代码如下:
web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web-app version="24"
xmlns=">

Request对象


该对象封装了用户提交的信息,通过调用该对象相应的方法可以获取封装的信息,即使用该对象可以获取用户提交的信息。
(1)Request对象可以使用getParameter()方法获取该表单通过text提交的信息。
例如:String name=requestgetParameter("boy")
(2)处理汉字信息。


当Request对象获取客户提交的汉字字符时,会出现乱码问题,必须进行特殊处理。首先,将获取的字符串用ISO 8859-14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存放到一个字节数组中,然后再将这个数组转化为字符串对象即可。
例如:String textConnection=requestgerParameter("boy");
byte b[]=textContentgetBytes("ISO-8859-1");
textContent=new String(b);
(3)常用方法举例如下。


getProtocol():获取客户使用的协议,如String protocol=requestgetProtocol();
getServletPath():获取接受客户提交信息的页面,如String path=requestgetServletPath();。
getContentLength():接受客户提交信息的长度,如 int length=requestgetContentLength();。
getMethod():获取客户提交信息的方式,如 String method=requestgetMethod();
getHeade():获取>


对客户的请求做出动态的响应,向客户端发送数据。


(1)动态响应contentType属性


当一个用户访问一个JSp页面时,如果该页面用page指令设置页面的contentType属性是text/html,那么JSP引擎将按照这种属性值做出反应。如果要动态改变这个属性来响应客户,就需要使用Response对象的setContentType(String s)方法来改变contentType的属性值。
格式:responsesetContentType(String s)
参数s可取text/html,application/x-msexcel,application/msword等。
(2)Response重定向


再某些情况下,当响应客户时,需要将客户重新引导至另一个页面,可以使用Response的sendRedirect(URL)方法实现客户的重定向。
例如:responsesendRedirect("indexjsp");。
3Session对象


(1)什么是Session对象


Session对象是一个JSP内置对象,它再第一个JSP页面被装载时自动创建,完成会话期管理。从一个客户打开浏览器并连接到服务器开始,到客户关闭浏览器离开这个服务器结束,被成为一个会话。当一个客户访问一个服务器时,可能会再这个服务器的几个页面之间切换,服务器应当通过某种办法知道这是同一个客户,这就需要Session对象。
(2)Session对象的ID


当一个客户首次访问服务器上的一个JSP页面时,JSP引擎产生一个Session对象,同时分配一个String类型的ID号,JSP引擎同时将这个ID号发送到客户端,存放再Cookie中,这样Session对象和客户之间就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当客户再访问连接该服务器的其他页面时,不再分配给客户端新的Session对象,直到客户关闭浏览器后,服务器端该客户的Session对象才取消,并且和客户的对话对应关系消失。当客户重新打开浏览器再连接到该服务器时,服务器为该客户再创建一个新的Session对象。


(3)Session对象的常用方法


public String getID():获取Session对象编号
public void setAttribute(String key,Object obj):将参数Object指定的对象obj添加到Session对象中,并为添加的对象指定一个索引关键字。
public Object getAttribute(String key):获取Session对象中含有关键字的对象
public Boolean isNew():判断是否是一个新的客户。
4Application对象


(1)什么是Application对象


服务器启动后就产生了这个Application对象,当客户在所访问的网站的各个页面自检浏览时,这个Application对象都是同一个,直到服务器关闭。但是与Session对象不同的是,所有客户的Application对象都是同一个,即所有客户共享这个内置的Application对象都是同一个,即所有客户共享这个内置的Application对象。
(2)Application对象的常用方法


setAttribute(String key,Object obj):将参数Object指定的对象obj添加到Application对象中,并为添加的对象指定一个索引关键字。
getAttribute(String key):获取Application 对象中含有关键字的对象。
5Out对象
Out对象是一个输出流,用来向客户端输出数据。Out对象用于各种数据的输出。其常用方法如下。
outprint():输出各种类型数据。
outnewLine():输出一个换行符。
outclose():关闭流。
6Cookie对象
(1)什么是Cookie


Cookie是Web服务器保存在用户硬盘上的一段文本。Cookie允许一个Web站点在用户的电脑上保存信息并且随后再取回它。
举例来说,一个Web站点可能会为每一个访问者产生一个惟一的ID,然后以Cookie文件的星矢保存再每个用户的及其上。
如果用户使用IE浏览器访问Web,用户就会看到所有保存再自己硬盘上的Cookie。它们最常存放的地方是:C:windowsCookies。Cookie是以“关键字key=值value”的格式来保存记录的。
注意:在Windows 2000中则是 C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Cookies。
(2)创建一个Cookie对象


调用Cookie对象构造函数就可以创建Cookie对象。Cookie对象的构造函数有两个字符串参数:Cookie名字和Cookie值。
例如:Cookie c=new Cookie(“username”,“john”);
(3)将Cookie对象传送到客户端


在JSP中,如果要将封装好的Cookie对象传送到客户端,可使用Response对象的addCookie()方法。
例如:responseaddCookie(c)。
(4)读取保存到客户端的Cookie


使用Request对象的getCookies()方法,之兄时将所有客户端传来的Cookie对象以数组的星矢排列,如果要取出符合需求的Cookie对象,就需要循环比较数组每个对象的关键字。
例如:
Cookie[] c=requestgetCookies();
if(c!=null)
for(int I=0;I<CLENGTH;I++)
if("username"equals(cgetName()))
outprintln(cgetValue());
(5)设置Cookie对象的有效时间
调用Cookie对象的setMaxAge()方法便可以设置Cookie对象的有效时间。
例如:
Cookie c=new Cookie("username","john");
csetMaxAge(3600);
(6)Cookie应用


Cookie对象的典型应用是用来统计网站的访问人数。由于代理服务器、缓存等的使用,惟一能帮助网站精确统计来访人数的方法就是为每一个访问者建立一个惟一的ID。使用Cookie,网站可以完成以下工作。
测试多少人访问过。
测定访问者有多少是新用户(即第一次来访),多少是老用户。
测定一个用户多久访问一次网站
当一个用户第一次访问时,网站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新的ID,并把ID通过Cookie传送给用户。用户再来访时,网站把该用户ID对应的计数器加1,得到用户的来访次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7874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