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最是帝王家,在帝王的眼中皇权是任何人都不可以触碰的;另外一方面,自古以来帝王心思是最难猜测的,太平公主作为李隆基政敌“死对头”,李隆基在赐死太平公主后处死了她大多数儿女,斩草除根这是帝王一惯的习性;但李隆基偏偏留下太平公主儿子薛崇简,这就是李隆基的聪明之处。
“斩草要除根”,太平公主作为李隆基的政治死敌,李隆基几乎将太平公主一脉子孙全部屠戮殆尽,为何单独放过薛崇简?
一切还要从李隆基成长经历谈起封建王朝中,只要对皇权起窥视之心或者构成威胁,即便是父子或者手足,帝王依旧会毫不留情铲除潜在的威胁。
李隆基作为帝王,本身他幼年就亲眼目睹宫廷中为争夺皇权,他的祖母武则天不惜先后废掉自己的两个儿子,
武则天为了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两个“男宠”,甚至对自己亲生的孙子孙女痛下杀手,至于李唐其他皇室贵胄和文武大臣,被武则天赐死更如同家常便饭。
李隆基他自己又因为父亲李旦的牵连,幼年时期他就被“软禁”在宫廷中,身家性命随时朝不保夕。
在武则天执政期间,武则天是如何打压、迫害甚至杀掉对手的,这一切幼年的李隆基亲眼目睹宫廷中为争夺皇权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退位;大唐江山重新回归李唐手中,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了唐中宗。
韦皇后为何要毒杀唐中宗?韦皇后毒死唐中宗,表面上她立李重茂为帝,自己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实则韦皇后也想像武则天一样做皇帝。
但此时李旦的威望和权势对韦皇后来讲都是一种威胁。于是韦皇后密谋准备除掉李旦潜在的威胁。
此时的李隆基已经成年,从小就耳闻目睹宫廷政变斗争的李隆基,决定先发制人,于是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一起出兵诛杀了韦后一党及其党羽,这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中,在太平公主的帮助下,李旦重新登上帝位,即唐睿宗。
在这次政变中,薛崇简功劳甚大,而他帮助的对象就是他的表哥李隆基。
本身幼年的时候,薛崇简和李隆基的关系就非常的要好,这一次在唐隆政变中,薛崇简又是大力的支持自己,这让李隆基和薛崇简之间的关系更加要好。
如果讲仅仅因为薛崇简和李隆基自幼关系十分要好,在唐隆政变中,薛崇简又为他卖命,大力的支持他;就因为这个原因,李隆基在清除太平公主一脉中就此放过他。
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以李隆基的帝王之心,宁可错杀一万,也绝不可能放过一个。
唐隆政变后,李旦重新获得皇位,李隆基因为功劳被册封为太子储君,太平公主也因为辅助李旦重新获得皇位而功劳甚大,此时太平公主的权利几乎已经达到了权倾朝野的地位,太平公主不仅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眼线,培养自己的势力,而且太平公主也时常干涉朝政,大有想做“第二个女皇武则天”的意思,这和李隆基成了政敌上“你死我活的对手”。
薛崇简作为太平公主最疼爱的儿子,在这件问题上的立场上和他的母亲太平公主截然相反,薛崇简在政治上选择支持李隆基,为此还经常劝说他的母亲太平公主不要和李隆基作对,因此薛崇简经常遭遇太平公主的鞭笞。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政治上的分歧,最终又爆发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宫廷政变,太平公主起兵本想先下手为快,但没想到被李隆基事先察觉到,最终太平公主功亏一篑,被李隆基赐死,为了彻底铲除太平公主党羽,李隆基将太平公主众多子女连同党羽全部处死,就连太平公主去世丈夫的,也被李隆基命人挖出来报复,最终太平公主落得死无葬身之地。
除了薛崇简,太平公主及其其他子女全部被李隆基给处死。
作为“政敌”的儿子,斩草除根是最好的方式,但李隆基偏要留下“薛崇简”这个“政敌”的儿子。
朝政上“政敌”斗争最终遭遇清算的案例数不胜数,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清朝的“九子夺嫡”,作为九子夺嫡最终脱颖而出的胜利者雍正在皇位坐稳后,对曾经参与“九子夺嫡”的众多兄弟进行清算,曾参与九子夺嫡的众多兄弟多数都被雍正幽禁至死,而唯独老十三这位雍正坚定的支持者,在雍正称帝后备受雍正帝恩宠和器重。
从李隆基的经历,我们不难可以看出:
一方面,薛崇简和李隆基自幼关系匪浅,在唐隆政变中,薛崇简功劳甚大。
另外一方面,薛崇简在政治上是选择支持李隆基的,作为“政敌”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不仅没有站在母亲太平公主这一面,反而时常反对太平公主,支持李隆基,这也是为何李隆基在赐死太平公主及其其他子女时,为何单独留下薛崇简最主要的原因。
“政敌”这个东西历朝历代都有,薛崇简最终逃过一死,只能讲他很幸运选择站“对”了队,如果他选择站“错”了队,那么李隆基依旧丝毫不会心软,这就是封建王朝帝王家无可避免斗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