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文件系统是必须最先挂载的
(2)挂载点必须存在
(3)挂载设备和挂载点同一时刻只能挂载一次
31 查看文件/etc/fstab,这个文件是挂载的配置文件,配置好挂载信息系统重新后会直接读取该文件内容进行自动挂载。
命令: cat /etc/fstab
文件内容解释:
(1)第一列为挂载设备,这里使用的UUID进行挂载,可以通过blkid查询设备的UUD。
查询UUID命令: blkid /dev/vda1
(2)第二列内容为挂载的位置,即当前设备下存在的路径。
(3)第三列为挂在的类型,查询UUID时会带有type值即挂载类型。
(4)第四列为挂载参数,defaults是默认值的意思。
(5)第五列为是否备份,0代表不要做dump备份;1代表每天进行dunp *** 作;2代表不定日期进行dump *** 作。
(6)是否进行磁盘检验,0代表不检验;1代表最早检验;2代表1级别检验完之后进行检验。
32编辑fstab文件,可以使用命令: vim /etc/fstab 进入文件编辑,增加需要挂载的磁盘信息即可。
32编辑完成后,使用 mount -a 可以完成的文档在系统挂载
(1)查看系统磁盘挂载信息: df -l
(2)查看服务器有多少块磁盘: lsblk
(3)卸载挂载: umount -l /data /data 是磁盘挂载路径
本章我们先介绍Linux服务器磁盘挂载,下期介绍Linux磁盘扩容问题。
Linux磁盘挂载有两种情况
1 小于2T磁盘挂载
2 大于2T磁盘挂载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两种情况的挂载方式
以下磁盘名称都以/dev/sdc为例
挂载小于2T的磁盘也分两种
第一种,直接挂载裸盘,此刻就不用创建分区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格式化磁盘,我们这里用ext4格式,当然也可以使用xfs格式
1)格式化分区
2)挂载磁盘
在挂载磁盘之前为了防止机器重启的时候没有加载磁盘,我们需要添加配置文件
1)创建分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先将裸盘创建分区,需要使用fdisk命令
以下都是按照实际运维工作中使用的介绍,还有特殊情况可以自行搜索文档研究。
3) 挂载分区
和上面一样,挂载大于2T的磁盘也分裸盘和分区
第一种,挂载裸盘的话,和小于2T一样,不涉及分区情况,可以直接挂载,具体挂载方式可以参考小于2T的裸盘挂载方式
下面具体说一下第二种,磁盘分区挂载
这种方式已经不能使用fdisk工具了,fdisk只适合划分2T一下的磁盘,此刻需要用到的工具是parted
1)建立磁盘标签GPT
parted /dev/sdc
查看当前磁盘信息
print 可以看到磁盘还没有分区
我们这里使用创建主分区,并且使用全部磁盘
mkpart primary 0% 100%
4) 挂载磁盘
这里也参考上面的磁盘挂载,写入配置文件/etc/fstab,这里为了简便,我直接在命令行挂载了。
此时可以看到磁盘已经挂载
进入阿里云的后台,在实例下面的服务器中点击更多----连接管理终端再输入一个密码就可以完成登陆了。先查一下你的阿里云的数据盘有没有。如果没有就没有必要往下看了。如下图所示:
如果检测到有硬盘则需要对这个硬盘进行分区,使用命令:
fdisk
/dev/xvdb1
然后在提示的界面中输入
n回车
p回车
1回车回车
w回车
这样就会分成功。
新的分区挂载成功后,再检验一下有没有挂载成功。使用命令:fdisk
-l
查看一下有没有成功。如果能看到一个xx
gb多少的地方说明挂载成功。
格式化分区:
mkfsext3
/dev/xvdb1
使用这个命令很快就会完成。
6
最后就要添加分区信息,使用命令:
mount
/dev/xvdb1
/alidata
挂载到主目录下的alidata目录下面。
最后查查有没有写入成功使用命令:df
-h
有如下图所示的提示/dev/xvdb1
在/alidata目录下。常常服务器会因为重启等原因导致硬盘解挂载,因此学习一门硬盘挂载技术还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硬盘可以用以下命令行进行挂载:
其中我们需要知道以下信息:
那么如何获取上述信息呢?可应用以下命令完成[2]。
硬盘的解挂载需要首先杀掉占用硬盘的任务,然后在进行解挂载。
[1] (33条消息) Linux文件系统类型介绍_胡胡大妞的博客-CSDN博客_linux文件系统类型
[2] linux下查看磁盘分区的文件系统格式 - Goose77593 - 博客园 (cnblogscom)首先查看U盘或者移动硬盘文件系统格式
U盘:
移动硬盘:
windows下支持的文件系统格式主要是FAT,ntfs。
inux常见的文件系统有:JFS、 ReiserFS、ext、ext2、ext3、ISO9660、XFS、Minx、MSDOS、UMSDOS、VFAT、NTFS、HPFS、NFS、 SMB、SysV、PROC
不同的文件系统格式的存储设备在linux上挂载的方式不同。
像我的一个硬盘两块分区,各自格式不同就比较麻烦
下面开始正式 *** 作
上面的框是已挂载的,下面的是USB接入的硬盘
成功之后查看:
就可以当普通硬盘一样使用了
直接 cd /ntft 即可进入硬盘目录
查看文件传输速度:购买新服务器后有数据盘,需要我们自己来挂载的。我们给服务器添加新的硬盘的时候都需要进行挂载 *** 作,本文简要记录挂载 *** 作过程。
查看硬盘信息
首先我们使用命令df -TH查看当前系统挂载的情况:
我们看到并没有挂载新的数据盘,数据盘是200多G的。
然后通过命令fdisk -l查看硬盘信息。
可以看到有两块硬盘/dev/vda和/dev/vdb,启动vda是系统盘,vdb是我们新增的数据盘。也就是说系统发现了新增的数据盘/dev/vdb,但并没有挂载。注意有时候新增数据盘不叫vdb,它有可能叫vde。
执行挂载命令
1、执行命令fdisk /dev/vdb,进入fdisk模式,开始对新增数据盘执行分区 *** 作。
在回显信息中,输入n后回车,接下来的 *** 作全部回车默认即可。在上图中最后回车回显的信息中告诉我们有一个200G的硬盘分区以及建立好了。
2、接下来输入p,回车,查看新建分区的详细信息。
如上图,接着输入w保存,将分区结果写入分区表中。
如回显信息如下,则说明分区成功:
3、执行命令partprobe,将新的分区表变更同步至 *** 作系统。
4、执行以下命令,将新建分区文件系统设为系统所需格式。
mkfs -t ext4 /dev/vdb1
5、将新建的分区挂载到/mnt/datadisk挂载点,/mnt/datadisk是我们系统新建的一个挂载点,即目录,如果目录不存在要提前新建好,可以自己定义挂载目录。
mount /dev/vdb1 /mnt/datadisk
6、使用命令df -Th查看磁盘挂载情况。
上图中表示新的磁盘/dev/vdb1已经成功挂载到/mnt/datadisk。
开机自动挂载
挂载好的磁盘需要设置开机自动挂载,我们不采用/etc/fstab直接指定 /dev/vdb1的方法,而推荐使用UUID来配置自动挂载数据盘。
先执行命令blkid /dev/vdb1,查询磁盘分区的UUID:
/dev/vdb1: UUID="1d4e1d9d-d15c-1273-8442-2303b05b96ad" TYPE="ext4"
然后编辑/etc/fstab,在末尾增加一行:
UUID=1d4e1d9d-d15c-1273-8442-2303b05b96ad /mnt/datadisk ext4 defaults 1 1
把UUID和目录换成你自己的即可。
最后,重启机器,使用df -TH查看挂载情况,如果能看到新增的磁盘挂载信息则大功告成。
qq群:311602501移动硬盘or硬盘?\x0d\(1)个人PC机的话,插入移动硬盘或USB设备,会自动挂载到/media/下,你可以cd到这里看看有没有;\x0d\(2)如果是硬盘,就比较麻烦一点。硬盘接入后,linux会分给它一个“标签”,如/dev/sdb1\x0d\ 怎么知道呢,这样做\x0d\ 首先,切换到root用户或者使用root权限:su root 或者sudo,需要你输入密码。\x0d\ 其次,fdisk -l (是小写的英文字母L),查看系统挂载的设备列表。硬盘标签一般会出现在最后一个,看看它所列出的大小是否正确,并记住它的标签,如/dev/sdb1\x0d\ 最后,把这个标签挂载到你想要的目录下,这个目录你可以自己mkdir,我习惯挂载到/media下: mount /dev/sdb1 /media\x0d\注意,此时仍是在超级用户root下,为防止误 *** 作,挂载完成后,要记得返回普通用户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