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只有品种单一、批量大、设备专用、工艺稳定、效率高的生产,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反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设备的专用性低,在加工形式相似的情况下,频繁调整工夹具,工艺稳定难度增大,生产效率势必受到影响。为了同时提高制造工业的柔性和生产效率,使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最终使中小批量生产能与大批量生产抗衡,柔性自动化系统便应运而生。
一、优点
1、设备利用率高 一组机床编入柔性制造系统后,产量比这组机床分散单机作业时的产量提高数倍。
2、在制品减少 采用柔性自动化系统可使在制品减少80%左右。
3、生产能力相对稳定
4、运行灵活
5、产品应变能力强
二、构成
1、自动加工系统
2、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指由多种运输装置构成,如传说带、轨道、转盘以及机械手等,完成工件、刀具等的供给与传送的系统,它是柔性制造系统的主要级成部分。
3、信息系统
4、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指保证柔性制造系统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括设计、规划、生产控制和系统监督等软件。柔性制造系统适合于年产量1000~100000件之间的中小批量生产。
三、类型
1、柔性制造单元(FMC) 柔性制造单元是在制造单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柔性制造系统部分特点的一种单元。通常由1~3台具有零件缓冲区、刀具换刀及托板自动更换装置的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与工件储存、运输装置组成,具有适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和柔性,可以作为FMS的基本单元,也可将其视 一个规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价化及小型化方向发展的产物。
2、柔性自动生产线 柔性自动生产线是把多台可以调整的机床(多为专用机床)连接起来,配以动运送装置组成的生产线。该生产线可以加工批量较大的不同规格零件。柔性程度低的柔性自动生产线在性能上接近大批量生产用的自动生产线;柔性程度高的柔性自动生产线接近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用的柔性制造系统。
3、柔性制造工厂(FMF) FMF是将多条FMS连接起来,配以自动化立体仓库,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系,采用从订货、设计、加工、装配、检验、运送至发货的完整FMS。它包括了作业柔性(CAD/CAM),并使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自动化。
四、关键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
2、模糊控制技术 模糊数学的实际应用是模糊控制器。最近开发出的高性能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学习功能,可在控制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并自动地对控制量做调整,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
3、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 FMS中所采用的人工智能大多指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
4、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英文缩写为FMS。
FMS的工艺基础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即具有“柔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FMS兼有加工制造和部分生产管理两种功能,因此能综合地提高生产效益。FMS的工艺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可以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装配和质量检验等。8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FMS,大都用于切削加工,也有用于冲压和焊接的。
采用FMS的主要技术经济效果是:能按装配作业配套需要,及时安排所需零件的加工,实现及时生产,从而减少毛坯和在制品的库存量,及相应的流动资金占用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数量和厂房面积;减少直接劳动力,在少人看管条件下可实现昼夜24小时的连续“无人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1967年,英国莫林斯公司首次根据威廉森提出的FMS基本概念,研制了“系统24”。其主要设备是六台模块化结构的多工序数控机床,目标是在无人看管条件下,实现昼夜24小时连续加工,但最终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困难而未全部建成。
同年,美国的怀特·森斯特兰公司建成 Omniline I系统,它由八台加工中心和两台多轴钻床组成,工件被装在托盘上的夹具中,按固定顺序以一定节拍在各机床间传送和进行加工。这种柔性自动化设备适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中使用,在形式上与传统的自动生产线相似,所以也叫柔性自动线。日本、前苏联、德国等也都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先后开展了FMS的研制工作。
1976年,日本发那科公司展出了由加工中心和工业机器人组成的柔性制造单元(简称FMC),为发展FMS提供了重要的设备形式。柔性制造单元(FMC)一般由1~2台数控机床与物料传送装置组成,有独立的工件储存站和单元控制系统,能在机床上自动装卸工件,甚至自动检测工件,可实现有限工序的连续生产,适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应用。
70年代末期,FMS在技术上和数量上都有较大发展,80年代初期已进入实用阶段,其中以由3~5台设备组成的FMS为最多,但也有规模更庞大的系统投入使用。
1982年,日本发那科公司建成自动化电机加工车间,由60个柔性制造单元(包括50个工业机器人)和一个立体仓库组成,另有两台自动引导台车传送毛坯和工件,此外还有一个无人化电机装配车间,它们都能连续24小时运转。
这种自动化和无人化车间,是向实现计算机集成的自动化工厂迈出的重要一步。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若干仅具有FMS基本特征,但自动化程度不很完善的经济型FMS,使FMS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成就得到普及应用。
典型的柔性制造系统由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物料储运系统和信息控制系统组成。加工设备主要采用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前者用于加工箱体类和板类零件,后者则用于加工轴类和盘类零件。中、大批量少品种生产中所用的FMS,常采用可更换主轴箱的加工中心,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储存和搬运系统搬运的的物料有毛坯、工件、刀具、夹具、检具和切屑等;储存物料的方法有平面布置的托盘库,也有储存量较大的桁道式立体仓库。毛坯一般先由工人装入托盘上的夹具中,并储存在自动仓库中的特定区域内,然后由自动搬运系统根据物料管理计算机的指令送到指定的工位。固定轨道式台车和传送滚道适用于按工艺顺序排列设备的FMS,自动引导台车搬送物料的顺序则与设备排列位置无关,具有较大灵活性。
工业机器人可在有限的范围内为1~4台机床输送和装卸工件,对于较大的工件常利用托盘自动交换装置(简称APC)来传送,也可采用在轨道上行走的机器人,同时完成工件的传送和装卸。磨损了的刀具可以逐个从刀库中取出更换,也可由备用的子刀库取代装满待换刀具的刀库。车床卡盘的卡爪、特种夹具和专用加工中心的主轴箱也可以自动更换。切屑运送和处理系统是保证 FMS连续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一般根据切屑的形状、排除量和处理要求来选择经济的结构方案。
FMS信息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形式很多,但一般多采用群控方式的递阶系统。第一级为各个工艺设备的计算机数控装置(CNC),实现各的口工过程的控制;第二级为群控计算机,负责把来自第三级计算机的生产计划和数控指令等信息,分配给第一级中有关设备的数控装置,同时把它们的运转状况信息上报给上级计算机;第三级是FMS的主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其功能是制订生产作业计划,实施FMS运行状态的管理,及各种数据的管理;第四级是全厂的管理计算机。
性能完善的软件是实现FMS功能的基础,除支持计算机工作的系统软件外,数量更多的是根据使用要求和用户经验所发展的专门应用软件,大体上包括控制软件(控制机床、物料储运系统、检验装置和监视系统)、计划管理软件(调度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工装管理等)和数据管理软件(仿真、检索和各种数据库)等。
为保证FMS的连续自动运转,须对刀具和切削过程进行监视,可能采用的方法有:测量机床主轴电机输出的电流功率,或主轴的扭矩;利用传感器拾取刀具破裂的信号;利用接触测头直接测量刀具的刀刃尺寸或工件加工面尺寸的变化;累积计算刀具的切削时间以进行刀具寿命管理。此外,还可利用接触测头来测量机床热变形和工件安装误差,并据此对其进行补偿。
柔性制造系统按机床与搬运系统的相互关系可分为直线型、循环型、网络型和单元型。加工工件品种少、柔性要求小的制造系统多采用直线布局,虽然加工顺序不能改变,但管理容易;单元型具有较大柔性,易于扩展,但调度作业的程序设计比较复杂。
柔性制造系统未来将向发展各种工艺内容的柔性制造单元和小型FMS;完善FMS的自动化功能;扩大FMS完成的作业内容,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CAD/CAM)相结合,向全盘自动化工厂方向发展。第5章 硬件安装
一、填空题
1开箱验货相关文档有《设备清单表》、《开箱验货清单》、《开箱验货报告》和《货物问题反馈表》。
2、开箱验货的工具主要有撬杠 活动扳手 大号一字启 钉锤 老虎钳 叉车。
3、硬件组装与连接的主要内容有开箱验货 硬件组装及连接 电源安装 线缆及标签制作 线缆布放 硬件验收。
4、机架固定的基本方式有2种:一种是底座安装,一种是坐地安装。
5、通信设备常见的电源有直流电源 和交流电源,按电压等级交流电源有220V和380V,直流电源有-48V、+24 和蓄电池。
6、通信电源系统主要由交流配电单元、直流配电单元、整流模块以及监控单元四个功能模块组成。
7、电源柜的安装方式有3种,分别为直接放置、坐地安装和支架安装。
8、组合电源与蓄电池一起构成了一个不间断的供电系统。
9、双绞线按照功能划分为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两种。
10、现行的接线标准有T568A和T568B,平时常用的是T568B,T568B的从1-8的排线序为橙白 橙 绿白 蓝 蓝白 绿 棕白 棕。T568A的从1-8的排线序是绿白 绿 橙白 蓝 蓝白 橙 棕白 棕。
11、平行线两端线序由T568B和T568B或T568A和T568A组成;而交叉线由 T568A和T568B、T568B和T56A组成;一般来说,交叉线 用于同种设备间的互连,直通网线用于不同种设备间的互连。
12、网线水晶头使用的是RJ45,电话线水晶头使用的是RJ11,而同轴电缆接头是使用BNC。
13、硬件安装工前准备流程包括工具资料准备、材料检验、工程预安装和 第二次环境验收。
14、通信中用得最为广泛的是宽带电缆,也就是75欧姆的同轴电缆。
15、影响光纤熔接损耗的因素很多,其中本征因素有光纤模场直径不一致、 两根光纤芯径失配、 纤芯截面不圆和 纤芯与包层同心度不佳 。
16、光纤接续点损耗测量仪器有光时域反射仪(OTDR),常见的光纤连接器有 FC型和SC型。
17、ZTE公司生产的馈线窗种类有4孔、6孔、9孔和12孔。
18、天馈系统安装完成之后必须对每根馈线进行驻波比测试,驻波比要小于15,否则为不合格。
19、在通过工程施工中,工程验收包括初验、试运行和终验。
20、电缆绑扎成束时,扎带间距应为电缆束直径的3-4倍。
二、简答题
★1、硬件安装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硬件安装即是将通信的各个组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可以运行的系统的过程。
①开箱验货②硬件组装及连接③电源安装④线缆及标签制作⑤线缆布放⑥天馈系统安装⑦硬件验收
2、开箱验货的注意事项有哪些?① *** 作时不要野蛮施工,注重技巧,防止损坏设备。②开箱后的设备应放在干燥、安全的房间内。③如暂时不能开工,货物开箱验货完后应将设备重新包装好后保存。④当设备从温度较低、较干燥的地方拿到温度较高、较潮湿的地方时,至少必须等30分钟以后再拆封。否则容易导致潮气凝聚在设备表面,损坏设备。⑤设备要有序摆放, 不能随意放置,否则影响施工和设
3、硬件组装与连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①在固定设备的时候要保证所有的设备成一条直线,并且与地板绝缘,安装过程中可能有敲击设备而修正设备位置,一般用橡胶锤,注意一定不能损坏设备的外观;②设备排列一般按照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低排列,在高低一致的情况下从重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比如有主设备,服务器机柜,电源柜,配线架三种类型的机柜。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为电源柜,主设备,服务器机柜,配线架;③登高或在设备上方作业时,避免踩踏线缆及机架设备,随身携带物件固定牢靠,以免发生跌落或碰撞设备的危险;应对机柜顶加以防护,不得有金属屑等工程废料落在柜顶;④组装好设备后将其按照事先规划的位置固定并做好并柜与并组的固定连接;⑤硬件组装的终检验标准是上电之后能够直接运行,而不会因为缺少或装错组件而损坏设备,造成事故;⑥硬件组装要求对通信设备的掌握程度较高,所以除了能够看懂图纸,还要对安装的设备硬件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4、简述硬件连接检查标准?
①是否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实施硬件连接②柜与柜之间的垂直间隙小于等于3mm③一排机柜正面与另一排机柜正面间的距离≥1600mm,机柜侧面与墙的距离≥800mm,有调测的面与墙距离≥1200mm,机房应留有不小于1m宽的通道④抗震加固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⑤配发绝缘地脚的设备,安装后机架与膨胀螺栓之间应绝缘⑥同类螺栓朝向一致,应有防松处理⑦同一列机架的设备正面应成一直线,误差小于5 mm;机架间的缝隙应小于等于3mm;同类机架相邻,高低偏差小于2 mm。机柜垂直方向偏差不应大于机架高度的1‰。机柜水平方向偏差不应大于机架高度的1‰。同一排相邻机柜应紧靠,间隙不超过3 mm⑧同种规格的机柜顶部应在同一水平面,偏差不超过3 mm,不同排的机柜在主走道一侧应对齐,误差不大于5 mm,相邻机柜正面应在一个垂直平面上,无明显凹凸现象,同规格紧固件外露部分的长度差异小于3mm
5、简述机架底座安装的步骤?①划线、打孔 ②底座安装及固定 ③机架固定 ④绝缘测试 ⑤防静电地板托板的安装
★6、简述组合电源系统电气连接的主要内容?地线的连接(包括保护地与工作地);交流输入线的连接;直流输出线的连接;电池组与系统的电气连接;架内各种检测、控制、通信电缆的连接;监控线的电气连接(有组网要求时)。
★7、简述组合电源系统调试的主要内容?电源系统调试主要有:开机前检查;交流配电单元调试;整流器调试;监控单元调试;投入蓄电池;加载负载设备;整机调测 。
★8、简述网线制作的流程?①利用网线钳的剪线刀口剪取适当长的网线。②利用网线钳的剪线刀口剪取适当长充的网线。③剥除外包皮后即可见到双绞线网线的4对8条芯线,将4个线对的8条细导线一一拆开,理顺然后按照规定的线序排列整齐。④把线尽量抻直、挤紧理顺,然后用压线钳把线头剪平齐。⑤用力将8条导线同时沿RJ-45头内的8个线槽插入,一直插到线槽的顶端。⑥确认所有导线都到位线序无误后,就可以用压线钳制RJ-45头了,将突出在外面的针脚全部压入水晶并头内。
9、简述网线测试错误检查方法?此时最好先对两端水晶头再用网线钳压一次,再测,如果故障依旧,再检查一下两端芯线的排列顺序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随剪掉一端重新按另一端芯线排列顺序制做水晶头。如果还是故障依旧,则表明其中肯定存在对应芯线接触不好。此时没办法了,只好先剪掉一端按另一端芯线顺序重做一个水晶头了,再测,如果故障消失,则不必重做另一端水晶头,否则还得把原来的另一端水晶头也剪掉重做。直到测试指示灯全闪过为止。
10、简述同轴电缆的制作流程?
①用剥线钳将外皮去掉②将缠绕在内绝缘层的网状线理顺,剥去覆盖在内绝缘层的锡箔。可以见到白色的内绝缘层。③用剥线钳剥去内绝缘层,长度以适合焊接为准,这时可以看到内导体中的电缆铜芯。④将线缆插入同轴电缆头里面,中间小的铜芯插入电缆头的凹槽中,用焊锡丝将细铜芯和凹槽部分焊接起来,注意此时焊接一定不能造成虚焊,不然就可能造成线缆制作不成功。⑤将铜网包住电缆头的外部,上紧套管,最后套上热缩套管,用电烙铁将热缩套管紧紧烫软并将电缆头尾部套住。
11、如何区别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中心玻璃芯较粗(50或625μm),可传多种模式的光。但其模间色散较大,这就限制了传输数字信号的频率,而且随距离的增加会更加严重。因此,多模光纤传输的距离就比较近,一般只有几公里 。
单模光纤:中心玻璃芯较细(芯径一般为9或10μm),只能传一种 模式的光。因此,其模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但其色度色散起主要作用,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要好
12、简述光纤的特性、分类?
光纤特性:宽频宽低损耗屏蔽电磁辐射重量轻安全性隐秘性
光纤的分类:①按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可分为:单摸光纤和多模光纤 。②按最佳传输频率窗口分:常规型单模光纤和色散位移型单模光纤。③按折射率分布情况分:突变型和渐变型光纤。
★13、影响光纤熔接损耗的因素有哪些?光纤本征因素和非本征因素两类 。①光纤本征因素是指光纤自身因素,主要有四点:(1)光纤模场直径不一致;(2)两根光纤芯径失配;(3)纤芯截面不圆;(4)纤芯与包层同心度不佳。 ②非本征因素即接续技术。
★14、降低光纤熔接损耗的措施有哪些?①一条线路上尽量采用同一批次的优质名牌裸纤。②光缆架设按要求进行 。③挑选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光纤接续人员进行接续 。④接续光缆应在整洁的环境中进行 。⑤选用精度高的光纤端面切割器来制备光纤端面。
⑥熔接机的正确使用。
15、简述线缆绑扎规范?
①布设走道电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绑扎位置均匀合理。电缆表面形成的平面高度不超过5mm,电缆表面形成的垂直吹度差不超过5mm; ②布放槽道电缆可以不绑扎,槽内电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电缆不得溢出槽道,在电缆进出槽道部位和电缆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固定。③线缆在电缆走道的没一根横铁上均应绑扎。光缆尾纤在机架内绑扎工艺良好无挤压感,架间的尾纤要用套管保护。④线扣规格合适。电缆束的截面积越大,所用线扣越长越宽。线扣间距一致,间距为300mm。⑤线扣扎紧后,多余的部分应该剪断且保证平齐。电缆弯曲部分不能用线扣绑扎。⑥插接部位应紧密牢靠 接触良好 插接端正 不得折弯或弯曲。电缆及布线插接完毕应该进行整线,使外观平直整齐。⑦单位线径长度的径向扭曲不超过10度。⑧同类电缆布放及插接完毕后,应保持插接入角 转弯半径的一致性。
★16、简述天馈系统的安装流程?
开始→天线安装→馈线窗安装→馈线安装→避雷器安装→室内跳线安装→驻波比测试→接头防水处理→结束
17、简述天线的安装流程?
18、天线跳线绑扎固定的基本要求有哪些?①绑扎应该整齐美观 无交叉。②使用防紫外线扎带对天线跳线进行绑扎。③天线跳线的最小弯曲半径应补小于天线跳线半径的20倍。
★19、关于馈线问题:
(1)常见的馈线规格有哪些?
7/8主馈线、5/4主馈线、1/2跳线
(2)写出BTS馈线的结构组成有哪些?
天线跳线、标签、馈线、地雷器、机顶跳线
(3)根据天馈长度的不同,主馈线与跳线的组合方案有哪些?长度大于20米小于80米采用1/2跳线和7/8馈线组合。长度大于80米采用1/2跳线和5/4馈线。
(4)简述馈线安装的基本工作流程?P213开始----确定馈线路由----制作馈线一端接头----截裁馈线----将主馈线提升至塔顶----连接主馈线和天线跳线----制作馈线另一端接头-----布放固定主馈线-----安装馈线接地卡----主馈线引入机房---完成
(5)主馈线的布放原则和步骤分别是什么?原则:①从馈线窗引入室内以及室内走线架的布放应该整齐美观、无交叉。②沿室外走线架、铁塔走线梯布放应无交叉③布放前要对馈线走线路由进行了解④主馈线最小弯曲半径不小于主馈线半径的20倍⑤馈线卡间距,1/2馈线每隔一米装一个馈线卡,7/8或5/4馈线每隔15米装一个⑥当地风速大于160km/h适当减小三联馈线卡间距
步骤:①安装三联馈线卡②将馈线从天线至入室前初步处理③主馈线的固定从上往下边理顺边卡入三联馈线卡整齐上紧馈线卡,主馈线保持平直④从楼顶沿入室内应做室外爬墙走线梯,在走线梯上使用三联馈线卡固定馈线。
(6)主馈线的接地要求有哪些?
①主馈线应至少三处安装馈线接地卡分别为在铁塔平台处、主馈线离开铁塔处、主馈线入室之前②在楼顶安装的天馈系统、天线支架、新装走线架需焊接到建筑物避雷网上③主馈线从楼顶沿墙入室室外走线梯必须接地④室外铜排安装在馈线窗外墙壁上,最佳位置是馈线窗的正下方,或楼顶馈线井的防雨墙面上
(7)主馈线穿入机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P221①保证馈线不会将雨水引入机房,必要时需做滴水湾。②馈线通过馈线窗进入机房,室内、室外部分都必须有走线架导入。
(8)写出1/2跳线和馈线的连接与密封步骤?①将天线跳线与主馈线接头连接并拧紧。②对接头进行防水密封处理(1、接头连接好后,按照接头旋紧的方向以半重叠方式在接头上缠绕一层电气绝缘胶带,缠绕长度超出接头尾部10毫米,缠绕时应施以足够拉力。2、缠绕防水自粘胶带时,先从接头连接处较低的地方开始,用少量胶带填充低洼部分。3、缠绕过程中需将自粘胶带拉伸到2倍长度,每个接头使用60厘米长防水胶带,要求缠绕三层。4、逐层缠绕防水胶带是,缠绕过程中不要截断胶带。胶带长度要超过馈头约20毫米。5、缠绕完防水自粘胶带后需用双手握捏,确保胶带和馈线/馈头粘合牢固。6、在防水胶带外部缠绕PVC胶带,缠绕时上层1/2覆盖下层胶带,缠绕两层,胶带缠绕长度要超出防水自粘胶带10毫米。7、再次将PVC胶带和防水胶带一起用双手握捏,确保PVC胶带和防水胶带粘贴牢固。8、上述步骤完成后,用防紫外线扎带在交代两端扎牢,以防胶带老化脱落。)
(9)天馈系统馈线驻波比测试不合格,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检查?
应检查天馈系统:①馈线接头安装是否有问题;②天线是否有问题;③检查馈线外表面是否存在破损,馈线的弯折是否小于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避雷器的安装是否有问题。
20、简述通信工程验收的工作流程?P232初验 试运行 终验
★21、通信工程验收使用的表格有哪些?
输入:《初验申请报告》《初验证书》《一次验收证书》《初验验收组织》《验收测试记录(初验)》《试运行描述》
输出:《工程服务满意度调查表》《验收测试记录(终验)》《工程备忘录》《工程竣工技术文档》《设备、主材余料交接单》《工程竣工资料》《现场培训记录单》《验收阶段质量评估及工程质量总评》《终验申请报告》《终验验收组织》《验收遗留问题备忘录》《终验证书》《用户报告》《工程总结报告》
外汇天眼谈一下对于卡盘的认识。
卡盘是指交易界面出现行情波动不流畅,交易过程不流畅,以及交易点位和成交点位不相同的现象,其中交易点位和成交点位不相同的现象就是滑点。其中产生滑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流动性不足
通常意义上的外汇流动性是指外汇交易的流动性,不管是接触外汇的普通交易者还是研究金融B端的流动性提供方即LP,外汇交易的流动性对我们而言都十分重要。
关于交易流动性的定义依旧是总说纷纭,但实际上不管怎么去定义,我认为,流动性实际上就是投资者根据市场的基本供给和需求状况,以合理的价格迅速交易一定数量资产的能力。
流动性不足,导致投资者交易单不能在市场中迅速找到对手单促成成交,从而给我的感觉就是卡盘。
如果外汇市场处于清淡交易时间段,一笔订单可能难以在合适的价位上进行成交,这时不仅成交的速度慢而且成交的价格还会出现价格偏离和价差扩大现象。比如在凌晨5点至7点,是处于亚洲交易时段的开始,外汇市场的成交量非常小,如果交易者选择在这个时间段进行交易,那么其交易的成本会明显高于欧盘和美盘时段,而且成交速度也会比较慢。
目前国际市场上所采取的纯MM模式的外汇公司,除了非农、利率决议等大数据公布瞬间,几乎很少出现卡盘现象(MM模式就是我们通俗理解的对赌模式,这个在国外是合法的,而且主流外汇公司都是这种模式)
2、服务器处理速度较慢
服务器是属于基础设施,也是订单传输的速度保障。一般而言,优秀的外汇经纪商/外汇公司都具有强大的服务器,保障订单能够以最快速度成交。
订单执行的速度,一般要求都是毫秒级别。如果一个外汇经纪商订单执行速度超过了200毫秒那么说明其速度还有待优化。一般而言,针对不是特别巨大的单笔交易量,订单执行速度会在30-200毫秒之间。
其中一些外汇经纪商,由于自身的实力影响,难以支付独立服务器运营,一般会租用服务器,这样会导致和其他类似的经纪商公用一个服务器,这也是导致卡盘的重要原因
3、订单大小
当单笔交易数量高达数十标准手甚至更多时,由于市场流动性和深度有限,很难让所有的交易单在最优的报价上成交。当然,对于波段交易和长线交易者而言,无须过多关心,只不过对于日内交易者而言,就需要警惕市场是否能够容纳得下了。
如果在行情波动十分迅速的时候进行下单,可能会遇到订单被拒绝的情况,一旦遇到该类情况,很有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进场时机。因此针对专业的交易者,希望订单能够一次被接受,不要遇到订单被拒绝。
当然以上情况一般出现在直接对接银行数据,抛单到市场成交的外汇经纪商/外汇公司,这种往往是纯ECN模式,所以这种模式给交易者体验感极差。而采用MM模式的外汇公司一般很少出现这种现象。
4、暗箱 *** 作
其实就是无良外汇经纪商/外汇公司的 *** 作手法,每一款软件都有统一的管理后台,我们常用的交易软件MetaTrader 4/MetaTrader 5,在购买相关软件使用时,可以得到相关权限。
其中在Manager中有许多设置,包括风控的设置。相关设置存在目的,原本的目的是为了协助风控,防范降低经纪运营风险,比如利用程序化交易进行高频交易,堵塞服务器等现象。
具体 *** 作是点开客户组管理,然后创建一个组别,弄一个test,然后这里有一个交易市场,这里交易模式选成智能检测模式,然后点确定,等你投资者做单的时候,它就会发一个信息,但是必须人工点确认这个单子才能显示成交。
因为高频交易追求“薄利多单”,好的交易环境才能确保每一单以最优价格成交,这样设置人为制造卡盘,错过最优成交价格,高频交易无法实现,只能放弃,保障了服务器顺畅。但是无良经纪商/外汇公司会用来对付正常交易的投资者,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反对MM模式的原因。
5、网络原因
关于这个问题,有时候是外汇经纪商/外汇公司的原因,有时候是自己电脑和自己网络的原因。如果是所有的人交易盘面都反映有这样情况,那就是公司问题,这个没有什么细说的。
问题一:爱普生630K打印机怎么可以从前面放纸啊? 左边的挡板调到25的位置上,然后拿张A4纸,纸张的左边贴着挡板往里面推,打印机把纸张吸进去就可以使用了。打印机上有两个拨杆需要调节下。
调节下纸厚调节杆:
打开打印机前面那个半透明的机盖,往最右面看,有一个拨杆,上面写的是-1---7,这个是调节纸张的厚度的,打印的纸张是几层的就拨到几的位置上,如果是A4纸,就拨到1。如果是两联或者是3联的纸张就拨到2或者是3。
调节下过纸控制杆:
正面面对打印机,打印机的右下角,有一个能前后拨动的两个档位的拨杆,那个是调节前进纸和后进纸的,靠近打印机的位置是从前面放纸,远离打印机的位置是从后面放纸。
若以上方案仍无法解决您的问题,请您登陆爱普生官网的“在线工程师”:21923255146/portal/epson,实时与爱普生工程师在线交流,以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爱普生“在线工程师”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问题二:爱普生打印机怎样放照片纸? 和普通纸不一样的把亮面对自已放普通纸是没有反正的照片纸有反正的放反了,打印憨照片不清楚就是把纸的亮面冲着自己放就对了 本人现在就用着爱普生的打印机,而且经常打印照片
问题三:爱普生针式打印机如何从后面放纸 型号LQ-630K 首先您的纸张,必须是左右两边有孔的,需要把纸张在后面的拖纸器夹上,正面面对打印机的时候纸张靠右放,打印机的右下角,有一个能前后拨动的两档的拨杆,把它拨到远离打印机的方向,然后按下进退纸键,后面的拖纸器就会走动,然后就可以打印了。
爱普生的官方客服电话400-810-9977,你拨础这个电话,客服就会指导你 *** 作的
问题四:针式打印机怎么装纸 打印机基本就是拿来开票的,有的是一张一张打印的,有的是整捆放进去的,请问你的打印机的牌子和型号是哪种呢?
问题五:epson lq 730k怎样从后面放纸, 前进纸板右边,在机器上面有一个前后进纸转换开关,往身面前拉请是后进纸,向前推就是前进纸,旁边有符号
问题六:epson r230 打印机的纸怎么放? 放在后方进纸托板上。
问题七:爱普生lq-730k打印机怎么一放纸就滴滴滴的响 看看是不是在后进纸的位置啊!调节前后进纸的那个拨杆
问题八:爱普生打印机LQ-590如何一次放纸连续打印 您使用左右两边带孔的连续纸,把纸孔夹在打印机后面的拖纸器上面,然后调节下过纸控制杆,纸厚调节杆,开启自动切纸,同时自定义纸张。
LQ-590K系列的过纸控制杆调节方法:
正面面对打印机,打印机的最右侧有一个四个档位的拨杆。
距离您最远的位置为第一档。
第一档:放单页纸的位置。
第二档:后进连续纸。一般情况下都是放在这个档位。
第三档:前进连续纸。
第四档:牵引式进纸。
LQ-590K打印机纸厚调节杆调节方法:
正面面对打印机,在打印机的左侧,有一个拨杆,上面有刻度123……,这个是调节纸张的厚度的,打印的纸张是几层的就拨到几的位置上,如果是A4纸,就拨到1。如果是两联或者是3联的纸张就拨到2或者是3。
LQ-590K开启自动切纸方法:
1、开机,并放入打印纸。
2、同时按住“速度 (项目上)”按键和“切纸/纸槽(设定)”按键,直到打印机发出“嘟”的一声,并且“切纸/纸槽”指示灯亮。
3、按“字体(项目下)”按键4次。每按一下之后打印机会打印一行文字,按第四下的之后会打印出自动切纸。您看后面如果写的是关,就执行下一步(第4步)。如果写的是开,就执行第5步,说明自动切纸已经是打开的状态。
4、按“切纸/纸槽(设定)”按键1次。
5、同时按住“速度 (项目上)”按键和“切纸/纸槽(设定)”按键,“切纸/纸槽”指示灯关闭, *** 作完成。
1自定义纸张:
如果您使用的电脑是Windows XP系统:
电脑左下角点击“开始”->“打印机和传真机”-> “文件”->“服务器属性”,勾选“创建新格式”,在“表格名”中输入自定义尺寸的名称(如:1234),根据纸张的实际尺寸分别输入“宽度”和“高度”(高度=连续纸孔数05254CM)。“打印机区域边距”无需修改,点击“保存格式”完成纸张自定义。
如果您使用的电脑是Windows 7系统:
电脑左下角点击“开始”->“设备和打印机”,鼠标左键点击所使用的打印机图标,在上方菜单栏选择“服务器属性”,勾选“创建新表单”,在“表单名”中为输入自定义尺寸的名称(如:1234),根据纸张的实际尺寸分别输入“宽度”和“高度”(高度=连续孔数05254CM)。“打印机区域边距”无需修改,点击“保存格式”完成纸张自定义。
2驱动设置:
鼠标右键点击所使用的打印机图标选择“打印首选项”->“布局”->“高级”,在“纸张规格”中选择自定义尺寸的名称“1234”
3应用软件设置:
请在您所使用的应用软件中,也需要把您刚刚自定义的纸张规格选择出来。
问题九:爱普生打印机纸张设置该怎么做 要想设自定义的纸张,首先,要把纸张的长和宽量好。再到,“开始菜单里找到“打印机和传真,单击打开,这时会显示出你的电脑上的打印机。
这时鼠标放到空白的地方,(一定不要放到打印机上)右击鼠标,d出对话框,里面有一项“服务器属性,单击,d出“打印机服务器属性菜单,在“格式标题栏目中,在“创建新格式前的方框中打钩,就可以把你刚才量的纸张的大小填进去就可以了,这时要说明一下,它的高指的是宽的尺寸,最后,按确定就可以了。
问题十:爱普生打印机吸不进纸张是为什么 请您先确定您打印机的型号,参照用户指南排除问题,您可登陆以下爱普生网站选择此产品类型和型号下载 *** 作手册:
epson/easpx
您遇到的属于进纸困难的问题,此款打印机采用摩擦进纸的方式,如果纸张较厚或者表面比较光滑,则会影响打印机的进纸力度。
首先,请确保是按照以下方式正确装入打印纸:
1 打印纸平滑,没有卷曲或褶皱;
2 打开托纸架,拉出延伸部分,然后将托纸架向后滑动使其倾斜;
3 面向打印机,将进纸器部分的左侧滑动导轨至左边;
4 使用后部进纸器:可打印面朝上沿着进纸器的右导轨装入打印纸;使用底部纸盒:可打印面朝下对齐尺寸刻度线装入打印纸
5 使用滑动导轨卡主打印纸,但是不能太紧。
其次,请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打印机自检,以确认打印机是否存在硬件故障:
1.确保打印机和计算机都已关闭;
2 从打印机的接口连接器断开电缆;
3 在进纸器中按正确的方式装入一张A4尺寸的普通纸;
4 先按住停止/维护按钮不放,同时再按下电源按钮打开打印机。当打印机电源打开时,松开两个按钮。通常情况下,打印机将进纸并打印自检页。请确认打印机是否正常进纸并打印。如果故障仍旧存在
请您与爱普生授权服务中心联系对打印机进行进一步检测。您可浏览以下网址查看就近的服务中心:
epson/haspx提示:建议使用爱普生正品纸张,或符合以下标准的普通纸和信封。普通纸的重量为:75 克/平方米(20 磅);信封重量为:75克/平方米(20 磅)~90克/平方米(24 磅)。
图像,如果打印图像或照片建议更换照片纸打印。
若以上方案仍无法解决您的问题,请您登陆爱普生官网的“在线工程师”:21923255146/portal/epson,实时与爱普生工程师在线交流,以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爱普生“在线工程师”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鼠标"的标准称呼应该是"鼠标器",英文名"Mouse",它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38年的历史了。鼠标的使用是为了使计算机的 *** 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
鼠标的接口类型:鼠标按接口类型可分为串行鼠标、PS/2鼠标、总线鼠标三种。串行鼠标是通过串行口与计算机相连,有9针接口和25针接口两种。PS/2鼠标通过一个六针微型DIN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它与键盘的接口非常相似,使用时注意区分。总线鼠标的接口在总线接口卡上。
鼠标的工作原理:鼠标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当你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器是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用光电传感器代替了滚球。这类传感器需要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垫板配合使用。
另外,鼠标还可按外形分为两键鼠标、三键鼠标、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两键鼠标和三键鼠标的左右按键功能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我们用不着三键鼠标的中间按键,但在使用某些特殊软件时(如AutoCAD等),这个键也会起一些作用;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在笔记本电脑上用得很普遍,往不同方向转动鼠标中间的小圆球,或在感应板上移动手指,光标就会向相应方向移动,当光标到达预定位置时,按一下鼠标或感应板,就可执行相应功能。
无线鼠标和3D鼠标:新出现无线鼠标和3D振动鼠标都是比较新颖的鼠标。无线鼠标器是为了适应大屏幕显示器而生产的。所谓"无线",即没有电线连接,而是采用二节七号电池无线摇控,鼠标器有自动休眠功能,电池可用上一年,接收范围在18米以内。3D振动鼠标是一种新型的鼠标器,它不仅可以当作普通的鼠标器使用,而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具有全方位立体控制能力。它具有前、后、左、右、上、下六个移动方向,而且可以组合出前右,左下等等的移动方向。(2) 外形和普通鼠标不同。一般由一个扇形的底座和一个能够活动的控制器构成。(3) 具有振动功能,即触觉回馈功能。玩某些游戏时,当你被敌人击中时,你会感觉到你的鼠标也振动了。(4) 是真正的三键式鼠标。无论DOS或Windows环境下,鼠标的中间键和右键都大派用场。
键盘
键盘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可以将英文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向计算机发出命令、输入数据等。
PC XT/AT时代的键盘主要以83键为主,并且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随着视窗系统近几年的流行已经淘汰。取而代之的是101键和104键键盘,并占据市场的主流地位,当然其间也曾出现过102键、103键的键盘,但由于推广不善,都只是昙花一现。近半年内紧接着104键键盘出现的是新兴多媒体键盘,它在传统的键盘基础上又增加了不少常用快捷键或音量调节装置,使PC *** 作进一步简化,对于收发电子邮件、打开浏览器软件、启动多媒体播放器等都只需要按一个特殊按键即可,同时在外形上也做了重大改善,着重体现了键盘的个性化。起初这类键盘多用于品牌机,如HP、联想等品牌机都率先采用了这类键盘,受到广泛的好评,并曾一度被视为品牌机的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市场上也出现独立的具有各种快捷功能的产品单独出售,并带有专用的驱动和设定软件,在兼容机上也能实现个性化的 *** 作。
常规的键盘有机械式按键和电容式按键两种,在工控机键盘中还有一种轻触薄膜按键的键盘。机械式键盘是最早被采用的结构,一般类似金属接触式开关的原理使触点导通或断开,具有工艺简单、维修方便、手感一般、噪声大、易磨损的特性,大部分廉价的机械键盘采用铜片d簧作为d性材料,铜片易折易失去d性,使用时间一长故障率升高,现在已基本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电容式键盘。它是基于电容式开关的键盘,原理是通过按键改变电极间的距离产生电容量的变化,暂时形成震荡脉冲允许通过的条件。理论上这种开关是无触点非接触式的,磨损率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也没有接触不良的隐患,具有噪音小,容易控制手感,可以制造出高质量的键盘,但工艺较机械结构复杂。还有一种用于工控机的键盘为了完全密封采用轻触薄膜按键,只适用于特殊场合。
键盘的外形分为标准键盘和人体工程学键盘,人体工程学键盘是在标准键盘上将指法规定的左手键区和右手键区这两大板块左右分开,并形成一定角度,使 *** 作者不必有意识的夹紧双臂,保持一种比较自然的形态,这种设计的键盘被微软公司命名为自然键盘(Natural Keyboard),对于习惯盲打的用户可以有效的减少左右手键区的误击率,如字母"G"和"H"。有的人体工程学键盘还有意加大常用键如空格键和回车键的面积,在键盘的下部增加护手托板,给以前悬空手腕以支持点,减少由于手腕长期悬空导致的疲劳。这些都可以视为人性化的设计。
键盘的外壳。目前台式PC电脑的键盘都采用活动式键盘,键盘作为一个独立的输入部件,具有自己的外壳。键盘面板根据档次采用不同的塑料压制而成,部分优质键盘的底部采用较厚的钢板以增加键盘的质感和刚性,不过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成本,所以不少廉价键盘直接采用塑料底座的设计。外壳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键盘的底部设有折叠的支持脚,展开支撑脚可以使键盘保持一定倾斜度,不同的键盘会提供单段、双段甚至三段的角度调整。
键盘的接口有AT接口、PS/2接口和最新的USB接口,现在的台式机多采用PS/2接口,大多数主板都提供PS/2键盘接口。而较老的主板常常提供AT接口也被称为"大口",现在已经不常见了。USB作为新型的接口,一些公司迅速推出了USB接口的键盘,USB接口只是一个卖点,对性能的提高收效甚微,愿意尝试且USB端口尚不紧张的用户可以选择。
软驱
世界上第一个525英寸的软驱,是1976年的时候由Shugart Associates公司为IBM的大型机研发的。后来才用在IBM早期的PC中。1980年,索尼公司推出了35英寸的磁盘。到90年代初时到现在,35英寸、144MB的软盘一直用于PC的标准的数据传输方式。
早期的计算机一般使用525英寸软驱,525英寸软驱主要有两种。一种为52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525寸12M软驱),可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525英寸双面低密软盘(360K)、525英寸单面低密软盘(180K)。另一种为双面低密软驱,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不能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后来生产出3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35寸144M软驱),可读写3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44M)和35英寸单面高密软盘(720K)。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一般带有两个软驱,分别为525寸12M软驱和35寸144M软驱,而现在一般只配35寸144M软驱。
普通软驱的特点是容量小,单位容量成本高;软盘容易出错,可靠性差;速度慢。笔记本一般都采用内置355" 144MB的软驱或外置的软驱。
光驱
光驱是台式机里比较常见的一个配件。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光驱在台式机诸多配件中的已经成标准配置。目前,光驱可分为CD-ROM驱动器、DVD光驱(DVD-ROM)、康宝(COMBO)和刻录机等。
CD-ROM光驱:又称为致密盘只读存储器,是一种只读的光存储介质。它是利用原本用于音频CD的CD-DA(Digital Audio)格式发展起来的。
DVD光驱:是一种可以读取DVD碟片的光驱,除了兼容DVD-ROM,DVD-VIDEO,DVD-R,CD-ROM等常见的格式外,对于CD-R/RW,CD-I,VIDEO-CD,CD-G等都要能很好的支持。
COMBO光驱:"康宝"光驱是人们对COMBO光驱的俗称。而COMBO光驱是一种集合了CD刻录、CD-ROM和DVD-ROM为一体的多功能光存储产品。
刻录光驱:包括了CD-R、CD-RW和DVD刻录机等,其中DVD刻录机又分DVD+R、DVD-R、DVD+RW、DVD-RW(W代表可反复擦写)和DVD-RAM。刻录机的外观和普通光驱差不多,只是其前置面板上通常都清楚地标识着写入、复写和读取三种速度。
CD刻录速度:CD刻录速度是指该光储产品所支持的最大的CD-R刻录倍速。目前市场主流内置式CD-RW产品最大能达到的是52倍速的刻录速度,还有部分40倍速、48倍速的产品,在实际工作中受主机性能等因素的影响,三者刻录速度上的差异并不悬殊。52倍速这基本已经接近CD-RW刻录机的极限,很难再有所提升。外置式的CD-RW刻录机市场上的产品速度差异较大,有8倍速、24倍速、40倍速、48倍速和52倍速等,一般外形尺寸小巧,着重强调便携性的产品刻录速度一般是较低的水平。而体积相对较为笨重的外置式CD-RW刻录机基本都保持较高的刻录速度,甚至与内置式持平。
DVD刻录速度:目前市场中的DVD刻录机能达到的最高刻录速度为16倍速,对于2~4倍速的刻录速度,每秒数据传输量为276M~552MB,刻录一张47GB的DVD盘片需要大约15~27分钟的时间;而采用8倍速刻录则只需要7到8分钟,只比刻录一张CD-R的速度慢一点,但考虑到其刻录的数据量,8倍速的刻录速度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DVD刻录速度是购买DVD刻录机的首要因素,如果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高倍速的DVD刻录机。
CD读取速度:最大CD读取速度是指光存储产品在读取CD-ROM光盘时,所能达到最大光驱倍速。因为是针对CD-ROM光盘,因此该速度是以CD-ROM倍速来标称,不是采用DVD-ROM的倍速标称。目前CD-ROM所能达到的最大CD读取速度是56倍速;DVD-ROM读取CD-ROM速度方面要略低一点,达到52倍速的产品还比较少,大部分为48倍速;COMBO产品基本都达到了52倍速。
对于50倍速的CD-ROM驱动器理论上的数据传输率应为:150×50=7500K字节/秒。其实光驱读盘的速度快慢差别并非十分重要。这是因目前不再是计算机系统中拖后腿的部件。而且,目前高倍速光驱的标称值只是在理想情况下读外圈的最高速度,实际应用中一般也就是24速的样子。因此不管是36速、40速还是50速的光驱,实际使用起来主观感觉差别不是很大。
DVD读取速度:最大DVD读取速度是指光存储产品在读取DVD-ROM光盘时,所能达到最大光驱倍速。该速度是以DVD-ROM倍速来定义的。目前DVD-ROM驱动器的所能达到的最大DVD读取速度是16倍速;DVD刻录机所能达到的最大DVD读取速度是12倍速,相信16倍速的产品也不久就会推出;目前商场COMBO中产品所支持的最大DVD读取速度主要有8倍速和16倍速两种。
CD复写速度:CD复写速度是指刻录机在刻录CD-RW光盘,在光盘上存储有数据时,对其进行数据擦除并刻录新数据的最大刻录速度。较快CD-RW刻录机在对CD-RW光盘复写 *** 作时可以达到32倍速,虽然DVD刻录机也支持对CD-RW光盘的可写,但一般CD复写速度要略低于CD-RW刻录机,只有个别的产品才能达到32倍速的复写速度。COMBO产品在CD-RW复写方面表现也不错,现在市面上的产品基本都能达到24倍速的水平,部分产品也达到了32倍速。
DVD复写速度:DVD复写速度是指DVD刻录机在刻录相应规格的DVD刻录光盘,在光盘上存储有数据时,对其进行数据擦除并刻录新数据的最大刻录速度。目前各种制式的DVD刻录机中最大能达到的最大DVD复写速度为4倍速,也就是每秒约54MB/s的速度。
显示器
台式机通常采用CRT显示器和LCD液晶显示器两种:
大体上讲,现在CRT显示器分球面显像管和纯平显像管两种。所谓球面是指显像管的断面就是一个球面,这种显像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弯曲的。而纯平显像管无论在水平还是垂直方向都是完全的平面,失真会比球面管小一点。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球面管显示器已经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平面直角"显像管,平面直角显像管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面,只不过显像管的曲率比球面管小一点,接近平面,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已,目前市场上除了纯平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外都是这种球面管显示器,由于价格大多比较便宜,因此在低档机型中被大量采用。
目前LCD液晶显示器大多都是TFT型液晶显示器。
CRT显示器的尺寸指显像管的对角线尺寸。最大可视面积就是显示器可以显示图形的最大范围。显像管的大小通常以对角线的长度来衡量,以英寸单位(1英寸=254cm),常见的有15英寸、17英寸、19英寸、20英寸等。显示面积都会小于显示管的大小。显示面积用长与高的乘积来表示,通常人们也用屏幕可见部分的对角线长度来表示。15英寸显示器的可视范围在138英寸左右,17英寸显示器的可视区域大多在15~16英寸之间,19英寸显示器可视区域达到18寸英寸左右。
LCD显示器的尺寸是指液晶面板的对角线尺寸,以英寸单位(1英寸=254cm),现在主流的有15英寸、17英寸、19英寸等。
风扇
风扇噪音是风扇工作时产生杂音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单位为分贝(dB)。测量风扇的噪声时需要在噪声小于17dB的消音室中进行,距离风扇一米,并沿风扇转轴的方向对准风扇的进气口,采用A加权的方式进行测量。
风扇噪声的频谱特性也很重要,因此还需要用频谱仪记录风扇的噪声频率分布情况,一般要求风扇的噪声要尽量的小,而且不能存在异音。
风扇转速是指风扇扇页每分钟旋转的次数,单位是rpm。风扇转速由电机内线圈的匝数、工作电压、风扇扇页的数量、倾角、高度、直径和轴承系统共同决定。在风扇结构固定的情况下,直流风扇(即使用直流电的风扇)的转速随工作电压的变化而同步变化。风扇的转速可以通过内部的转速信号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外部进行测量(外部测量是用其他仪器看风扇转的有多快,内部测量则直接可以到BIOS里看,也可以通过软件看。内部测量相对来说误差大一些)。
风扇转速与散热能力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更高的风扇转速反而会带来更高的噪声,选购散热器产品时如果风量差不多,可以选择转速低的风扇,在使用时会安静一些。
风量是指风冷散热器风扇每分钟送出或吸入的空气总体积,如果按立方英尺来计算,单位就是CFM;如果按立方米来算,就是CMM,散热器产品经常使用的风量单位是CFM。
主板
常见的主板是ATX主板。它是采用印刷电路板(PCB)制造而成。是在一种绝缘材料上采用电子印刷工艺制造的。市场上主要有4层板与6层板二种。常见的都是4层板。用6层PCB板设计的主板不易变形,稳定性大大提高。
主板上面的零件看起来眼花缭乱,可他们都是非常有条有理的排列着。主要包括一个CPU插座;北桥芯片、南桥芯片、BIOS芯片等三大芯片;前端系统总线FSB、内存总线、图形总线AGP、数据交换总线HUB、外设总线PCI等五大总线;软驱接口FDD、通用串行设备接口USB、集成驱动电子设备接口IDE等七大接口。
一、主板上的主要芯片
1、 北桥芯片 MCH 在CPU插座的左方是一个内存控制芯片,也叫北桥芯片、一般上面有一铝质的散热片。北桥芯片的主要功能是数据传输与信号控制。它一方面通过前端总线与CPU交换信号,另一方面又要与内存、AGP、南桥交换信号。
2、南桥芯片 ICH4 南桥芯片主要负责外部设备的数据处理与传输。比ICH4早的有ICH1、ICH2、ICH3,但它不支持USB20 。而ICH4支持USB20 。区分它们也很简单:南桥芯片上有82801AB 82801BB 82801CB 82801DB 分别对应ICH1 ICH2 ICH3 ICH4 。南桥芯片坏后的现象也多为不亮,某些外围设备不能用,比如IDE口、FDD口等不能用,也可能是南桥坏了。因为南北桥芯片比较贵,焊接又比较特殊,取下它们需要专门的BGA仪,所以一般的维修点无法修复南北桥。
3、 BIOS芯片 FWH 它是把一些直接的硬件信息固化在一个只读存储器内。是软件和硬件之间这重要接口。系统启动时首先从它这里调用一些硬件信息,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系统软件与硬件的兼容性。例如一些早期的主板不支持大于二十G的硬盘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升级BIOS来解决。我们日常便用时遇到的一些与新设备不兼容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升级来解决。如果你的主板突然不亮了,而CPU风扇仍在转动,那么你首先应该考虑BIOS芯片是否损坏。
4、 系统时钟发生器 CLK 在主板的中间位置有个晶振元件,它会产生一系列高频脉冲波,这些原始的脉冲波再输入到时钟发生器芯片内,经过整形与分频,然后分配给计算机需要的各种频率。
5、 超级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I/O 它一般位于主板的左下方或左上方,主要芯片有Winbond 与ITE,它负责把键盘、鼠标、串口进来的串行数据转化为并行数据。同时也对并口与软驱口的数据进行处理。在我们的维修现场,诸如键盘与鼠标口坏,打印口坏等一些外设不能用,多为I/O芯片坏,有时甚至造成不亮的现象。
6、 声卡芯片 因为现在的主板多数都集成了声卡,而且集成的多为AC’97声卡芯片。当然,也有CMI的8738声卡芯片等。如果你的集成声卡没有声音,这儿坏了的可能性最大。
二、主板上主要的插座
1、CPU插座 目前所有的主板都采用了socket系列零拔力插座。早期的P3采用的socket370插座,现在的P4多采用socket478 插座,早期的P4也有采用socket423插座的,intel 的服务器CPU 如:至强(Xeon)则采用了socket603插座。
2、内存总线插座 现在市场上我们能见到的内存有SDRAM、DDR SDRAM、RAMBUS三种。SDRAM内存由于DDR内存的价格下调已经逐渐淡出市场,它采用168线插座,中间与左边有两个防反插断口;DDR SDRAM由于非常高的性价比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它采用184线插座,在中间只有一个防反插断口;RAMBUS内存虽然性能好,但是价格一直高踞不下,加上intel已经放弃了对它的支持,所以它的前途至今还只是一个悬念!它的插座采用184线RIMM插座,是在中间有两个防反插断口。
有些客户多次反映在845主板上有时内存认不全的现象,这是因为Iintel 845系列主板只能支持4个Bank (一个Bank可以理解为内存条的一面),在845系列主板上一般设有三个内存插槽,而第二个插槽与第三个插槽共享二个Bank。所以,如果你在第二个与第三个插槽插的内存条为双面的256M,那么就只能认到一个256M。
3、AGP图形总线插座 它位于CPU插座的左边,呈棕色。它的频率为64MHZ。从速度上分为AGP2X,现在的多为AGP4X,也有一些主板已经支持AGP8X。由于不同的速度所需要的电压不同,所以一些主板不亮主要是用户把老的AGP2X显卡插在的新的AGP2X主板上,从而把AGP插座烧坏!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新的主板已经在主板上集成了电压自动调节装置,它可以自动识别显卡的电压。
4、PCI总线插座 它呈现为白色,在AGP插座的旁边,因主板不同,多少不等。它的频率为33MHZ。多插网卡,声卡等其它一些外设。
5、IDE设备接口 它一般位于主板的下面。有四十针八十线。两个IDE口并在一起,有时一个呈绿色,表示它为IDE1。因为系统首先检测IDE1,所以IDE1应该接系统引导硬盘。现在的主板多已支持ATA100,有得支持ATA133,但更高端的主板已经支持串行ATA,它是在并行传输速率无法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具有更高传输速度的技术,也将是下一代的主流技术。
显卡
显卡全称是显示器适配卡,现在的显卡都是3D图形加速卡。它是是连接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卡。其作用是将主机的输出信息转换成字符、图形和颜色等信息,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显示卡插在主板的ISA、PCI、AGP扩展插槽中,ISA显示卡现已基本淘汰。现在也有一些主板是集成显卡的。
电源
电脑中最重要的部件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不是CPU就是显卡。没错,电脑所表现出的所有性能几乎都受制与这两个主要部件的性能。而接下来大家在满意了各自的电脑性能之后,更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也就是稳定性了。
当我们电脑出现故障时,大部分用户可能会将目标第一时间锁定到CPU、显卡、主板、内存、硬盘等这些"常见物"上,因为毕竟电脑的性能是它们主导,如果发挥不出性能当然第一个考虑的就是这些重要的性能部件。可是您却没有想到过,所有的高性能电脑部件其实都有一个最原始的本质,就是他们本身就是"电"子元件,没有了"电"他们根本无法发挥出一丝作用,因此,在电脑出现故障时最不为人们所关注的就是电源的品质好坏。
本质上,电源才是电脑最重要的部件,是其心脏,如果电源不正常,就不可能保证其它部分的正常工作,也就无从检查别的故障。据统计,电源部分的故障在整机中占的比例最高,许多故障往往就是由电源引起的。所以,对于电脑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维护做法就是――首先给它配备一台足功率、细做工、高品质的电源。
现在是P4时代,主板也已逐渐迎来64位的高潮,显卡世界更充斥着NV40与X800的高端理念,所以人们说:现在电源要大功率的,要足功率的!作为电源市场实标功率倡导者的鑫谷电源,在这场提倡功率实标的变革中始终如一地传达着"实标功率"的理念,兢兢业业的为消费者奉献上实标功率的高品质电源。
内存
什么是内存呢?在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存储器。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对于计算机来说,有了存储器,才有记忆功能,才能保证正常工作。存储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内存),辅助存储器又称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质或光盘,像硬盘,软盘,磁带,CD等,能长期保存信息,并且不依赖于电来保存信息,但是由机械部件带动,速度与CPU相比就显得慢的多。内存指的就是主板上的存储部件,是CPU直接与之沟通,并用其存储数据的部件,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即执行中)的数据和程序,它的物理实质就是一组或多组具备数据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功能的集成电路,内存只用于暂时存放程序和数据,一旦关闭电源或发生断电,其中的程序和数据就会丢失。
既然内存是用来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即执行中)的数据和程序,那么它是怎么工作的呢?我们平常所提到的计算机的内存指的是动态内存(即DRAM),动态内存中所谓的"动态",指的是当我们将数据写入DRAM后,经过一段时间,数据会丢失,因此需要一个额外设电路进行内存刷新 *** 作。具体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一个DRAM的存储单元存储的是0还是1取决于电容是否有电荷,有电荷代表1,无电荷代表0。但时间一长,代表1的电容会放电,代表0的电容会吸收电荷,这就是数据丢失的原因;刷新 *** 作定期对电容进行检查,若电量大于满电量的1/2,则认为其代表1,并把电容充满电;若电量小于1/2,则认为其代表0,并把电容放电,藉此来保持数据的连续性。
从一有计算机开始,就有内存。内存发展到今天也经历了很多次的技术改进,从最早的DRAM一直到FPMDRAM、EDODRAM、SDRAM等,内存的速度一直在提高且容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今天,服务器主要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内存呢?目前,IA架构的服务器普遍使用的是REG�ISTEREDECCSDRAM,下一期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一全新的内存技术及它给服务器带来的独特的技术优势。
CPU
CPU: Center Process Unit的缩写,译为中央处理器。也做叫微处理器。指具有运算器和控制器功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在微机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是微机的心脏,构成了系统的控制中心,对各部件进行统一协调和控制。
CPU一般组成:
算术逻辑单元ALU主要完成算术运算(+、-、×、÷)和各种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移位、比较)等 *** 作。ALU是组合电路,本身无寄存 *** 作数的功能,因而必须有保存 *** 作数的两个寄存器:暂存器TMP和累加器AC,累加器既向ALU提供 *** 作数,又接收ALU的运算结果。
寄存器阵列实际上相当于微处理器内部的RAM,它包括通用寄存器组和专用寄存器组两部分:
通用寄存器(AX、BX、CX、DX)用来存放参加运算的数据、中间结果或地址,它们一般均可作为两个8位的寄存器来使用。处理器内部有了这些通用寄存器之后,可避免频繁地访问存储器,可缩短指令长度和指令执行时间,提高机器的运行速度,也给编程带来方便。
专用寄存器包括程序计数器PC、堆栈指示器SP和标志寄存器FR,它们的作用是固定的,用来存放地址或地址基值。
定时与控制逻辑是微处理器的核心部件,负责对全机进行控制,包括从存储器中取指令,分析指令(即指令译码)确定指令 *** 作和 *** 作数地址,取 *** 作数、执行指令规定的 *** 作,送运算结果到存储器或I/O端口等。它还向微机的其它各部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使CPU内、外各部件间协调工作。
网卡
网络接口卡(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又称网络适配器 (NIA-Network Interface Adapter),简称网卡。用于实现联网计算机和网络电缆之间的物理连接,为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提供一条物理通道,并通过这条通道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在局域网中,每一台联网计算机都需要安装一块或多块网卡,通过介质连接器将计算机接入网络电缆系统。网卡完成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网卡与网络电缆的物理连接、介质访问控制(如:CSMA/CD)、数据帧的拆装、帧的发送与接收、错误校验、数据信号的编/解码(如:曼彻斯特代码的转换)、数据的串、并行转换等功能电脑机箱选购注意事项
现阶段随着新的技术发展,信息来源的丰富与易于获得,相当多的人自己购买电脑配件,自己动手组装电脑整机。自己组装电脑是相当省钱的,但是如何正确的选择配件使你的电脑运行良好,也是十分关键的。不论你是一个普通的游戏者,还是发烧级的超频者,对机箱的选择都应该是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电脑机箱的技术含量的确不是特别高,但是主板、硬盘和CPU等这些娇贵的电子器件都要安装到机箱内部,如果机箱本身的质量就很差劲,那还怎么保证上述东东在你的机箱“安家”?
在你决定电脑的用途后,就应该找一个合适机箱。著名的生产机箱的公司,一般都有比较长的生产历史,它知道发烧友们需要什么。但这并不意味着刚开始生产机箱的小公司就没有好产品。最重要的是公司能提供一个好服务,你可以知道你能得到什么(技术支持,品质保证等)。
明显地,迷你立式机箱更合适在狭小的空间使用。如果你不想榨取你电脑的剩余性能,仅仅是一般用途的话,那么迷你立式机箱是不错的选择,虽然这样的机箱具有省空间和经济性,但它们的升级性并不好。迷你立式机箱缺乏空气循环流通会影响系统散热,而热量将成为你的电脑的真正杀手。大立式机箱是专为超频爱好者、系统性能榨取者及服务器预备的。对于游戏发烧友来说,只要游戏可以很好地在他们的电脑上运行,就只须购买配件后装入机箱内即可。但是很多人喜欢榨干系统性能并超频,这样的话一个大的机箱可以有更好的空气流通及气流循环,即使你有很多硬件在一起工作时,你的系统仍然可以运行得很好。
也许你会认为,机箱的选购并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只要款式好、价格够便宜就可以了,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好的机箱不仅在款式上要新颖,在质量上更要有良好的保证。机箱可以起到支撑主机各部件,使它们安全工作,不受外界的影响。对于DIYer来说,拆装机箱更是家常便饭,对机箱的易拆卸性、安全性的要求就更高了。挑选机箱首先要了解机箱的结构,机箱一般包括这几个部分:外壳、机箱内用于固定主板、电源和各驱动器的支架,面板及必要的开关、指示灯等。而要选择一款好的机箱,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23031001a^
外形:很多朋友在挑选机箱时非常注重它的外形,这有一定的道理,但要注意的是,就算机箱有非常“酷”的外观,也需要考虑与显示器外观的整体搭配,一款仿iMac式的半透明机箱,就应该配上半透明设计的显示器。而一般方体设计的白色机箱,则配上白色的显示器会有更朴实的感觉,否则就会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总的来说,外形选择主要是看个人的喜好。
种类:了解机箱的种类才可以更好地选择机箱。从外形上,机箱可以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其实这两种机箱并无本质区别,只是立式机箱的通风散热能力稍好。对于要长时间使用电脑工作的人是一个好的选择。卧式机箱便于安装和维修 *** 作,并有各种小型化或薄型款式可供选择。为了更好地散热和日后升级的需要,还是应该选择一个体积较大的机箱,一般来说面板上应至少留有两个3.5英寸和三个5.25英寸驱动器的位置。注意,除非你非常在意机箱本身占用的空间,否则体积过小的机箱不应该选择。空间大,扩展性好的机箱是DIYer选择的要点。
内部结构:从机箱的内部结构看它又可以分为AT和ATX型,两者的区别在于放置PC各部件的位置有所差异,主要是主板的固定方向。AT机箱属于旧式的机箱布局规范,由于很多配件布局位置设计不合理,所以不易进行跳线、升级工作,机箱内也显得比较拥挤,内存条和各种插卡的安装都不够方便。针对AT架构的不足,一些大厂商联合推出了ATX标准,它使机箱内部结构更为合理,对于经常拆卸电脑的人士是相当方便的。注意,两种机箱的主板、电源都需要互相配套互不通用,不过目前绝大多数主板都采用ATX架构。注意选购机箱的时候尽量将主板、电源位置考虑清楚,这样可以看出内部设计是否合理。
用料:机箱的外部通常是由一层1毫米以上的钢板构成,并镀有一层很薄的锌。内部的支架主要由铝合金条构建。一个优质的机箱外层应该较厚,并且表面光滑平整,具有承受一定压力的能力。选择的时候还要注意机箱外层和内部支架边缘切口是否圆滑,一些做工粗糙的劣质机箱很容易划伤手。用料上的选择比较困难,这是一个经验性的东西,笔者的观点是现阶段的机箱重一点的比较好。
电源:电源是机箱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整机的能源供给。与机箱架构对应,电源也分为AT和ATX两类,其中ATX电源能够直接提供主板所需要的3.3V I/O电压,而AT电源只有5V和12V输出,因为ATX电源在关机后并没有完全断电,所以电脑便可以实现软开机、Modem唤醒等功能。至于电源的功率,一般可选择250W左右的。
注意,如果电源质量不好,有可能导致主板、CPU、内存、硬盘等其他价格昂贵的部件发生故障,而一旦发生这样的惨剧,销售商是不会对电源以外的其他配件损失承担任何责任的。因此为了整机的安全,建议一定要多花些钱选一个质量可靠的机箱电源。
选择一款好的机箱并非难事,只要你按照以上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估,相信就一定可以找到一款称心如意的机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