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需要什么类型的云?正如我所提到的,存在三种云: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那么,您要寻找哪种云?除非你是一家大公司,否则你可能正在寻找公共云。但是,大型企业通常需要多云和混合云方法。
云服务分为三种类型,IaaS、PaaS 和 SaaS。正如您之前看到的,您需要确定您的需求。并非每个企业都需要所有这些服务,每个云提供商都有其优缺点。
2、能力和产品供应每个云服务提供商都有其顶级产品和一些 OK 产品。有些产品和功能在一个云服务提供商上比另一个更好。您必须研究并查看最适合您的云服务提供商。
云计算的主要优势之一是能够根据您的需求变化扩展您的资源。选择提供灵活且可扩展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以便您可以随着业务增长轻松调整资源。
3、成本成本可能是大多数企业迁移到云的最重要因素。根据您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成本可能因云而异。在做出任何业务决策时,成本始终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选择云服务提供商时,重要的是要考虑总拥有成本,包括资源成本、支持成本以及您可能需要的任何其他服务成本。
4、安全与合规选择云服务提供商时,安全应该是重中之重。寻找实施行业标准安全措施(例如加密和多因素身份验证)以保护您的数据的提供商。此外,重要的是要考虑提供商使用的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性。
安全性和合规性是人们选择不同公共云服务提供商的其他原因。您可能有一个特定的安全需求由一个提供商而不是另一个提供商支持。此外,虽然安全选项可能可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已启用。
5、支持与维护选择能够提供响应迅速且有用的支持的提供商非常重要。考虑提供的支持类型以及可用时间。此外,请考虑提供商是否提供保证一定水平正常运行时间的服务水平协议 (SLA)。每个云服务提供商都有不同的支持和维护合同。因此,您必须查看您的需求并比较哪个提供商更适合您。
6、性能性能是选择云服务提供商时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寻找提供可靠和高性能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并考虑网络速度、存储选项和处理能力等因素。
赞奇科技联合华为云,基于华为云基础服务和音视频技术打造的赞奇超高清云工作站,涵盖工业设计仿真、建筑设计、游戏设计、影视动画等领域,通过云工作站、云盘、软件中心、云渲染等功能,整合打通了各行业设计者业务全流程,提供一站式方案。
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中国加入 WTO 后,如何加速培养现代管理决策人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我国各高等院校、培训中心、职工大学等经济、管理类学科各专业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项极其重大的课题。由东华大学管理学院研制成功的《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系列软件借助于计算机的特有功能,结合仿真技术,将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产品市场营销 、 生产组织 、 材料采购、资源配置、成本核算、经营成果计算主要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就能充分运用所学现代管理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性尝试,犹如身临其境,获得在实际中需几年才能感受到的经验和体会,弥补了管理、经济类学科各专业生产经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空白,形成一套快速培养现代管理决策人才的教学新模式,对深化管理、经济类学科各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授课层次、强化素质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仿真系列软件系统推出后已经在全国24个省市的百余所高等院校、培训中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阶段成果于1997年就已分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经过近年的不断努力,软件系统的理论内涵和运行平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整体水平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地位,经专家评审,于2005年再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结合“决策支持系统导论”课程建设,获得2004年度“上海市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系列软件系统共包含有《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单机版》、《人机对抗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网络版》、《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千姿版》、《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群体对抗Web版》、 《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人机对抗Web版》、《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群体对抗Internet版》和《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人机对抗Internet版》等七个不同版本。《现代企业经营决策模拟系统——单机版》引进了竞争机制,可同时模拟出三个不同类型的竞争市场、二~十个竞争企业和七个相互联系、变动着的经营周期,在给出不同经营周期的市场经济形势变化趋势和各竞争企业的初始生产经营条件后,将学生组合成为若干个不同的竞争企业,学生即可以企业决策者的身份就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本企业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广告费用投入、销售人员聘用、产品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调整 、材料订购批量、流动资金贷款、产品质量改进费用投入等一系列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作出决策,形成一定的生产经营决策方案。决策数据输入系统经计算后,几秒钟内即可以报表的形式输出竞争条件下各企业决策方案的经营成果数据,如产品市场销售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设备和人员生产能力负荷、成本费用形成、产品生产成本、产品库存数量、企业经营盈亏、现金收支流量、企业资产负债等,这些成果数据可供各竞争企业评价其所作决策正确与否分析之用,也为下一经营周期进行新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各经营周期系统还可输出评价总表,给出各竞争企业的综合评价总分和名次,可使学生对所实施的各周期经营决策方案从整体上做出进一步的剖析,领会企业成功的秘决。
《人机对抗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网络版》是在原有的《现代企业经营决策模拟系统——单机版》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开发,在机房网络环境下进行网上运行,除了具有《现代企业经营决策模拟系统》所有功能外,又引进了优化决策原理,计算机本身被确定为一个竞争企业,有类似于电脑棋手的作用,在学生作出决策的同时可就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一系列内容自行作出优化决策,实施人机对抗,使系统应用具有更大的竞争性、挑战性和灵活性,国际上尚未有开发成功的报道。网络版可通过联网机房的服务器将系统安装到各个工作站,并可在网上启动运行和控制 , 安装站数最多可达到 200个,一人一机,实施人机对抗。通过对该系统的运用,更能激发学生的整体优化决策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决策水平和能力 。 并能根据该系统原理 , 开发出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决策支持系统。
《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 千姿版》 则是为了适应各高等院校、培训单位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而开发的、具有更大灵活性的企业竞争仿真系统,该系统最多可供 200个学生同时上机 *** 作,并可根据需要将学员任意分成若干个组(最多可达40个组),每组设定若干个学生(每组最多40个学生) , 各组组内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竞争, 一台计算机 (工作站)作为一个竞争企业,决策数据由学生在各工作站终端输入后被传送到服务器上集中运算和处理,运算结果再被送回到各工作站,供学生分析、评价和再决策用。该系统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院校联网机房的效用,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优势。一轮七个周期的仿真决策过程完成后,系统将会对每个学生所取得的经营成果作出评价,给出成绩,并依据分数多少排出名次,通过打印机输出后即可存档。
《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人机对抗 Web版》、《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 ——群体对抗Web版》更是将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的精髓、 《情景设定》、 《使用过程》、 《应用原理》等拓展到了网站运行模式上, 在学校实验室或整个学校范围内, 学生打开浏览器, 键入网址, 即可启动系统运行,在线阅读决策仿真实验基本条件介绍《情景设定》, 了解决策仿真系统使用过程, 学习现代企业决策基本原理, 内容更为全面。除具有《人机对抗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网络版》基本特点外,只需将“主持人系统”和“工作站系统”全部安装在服务器或主持人(教师)使用的一台计算机上,极大简化了系统的安装过程,安装更为方便。系统运行时,由于“工作站系统”不再需要映射到服务器或主持人(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数据目录,数据存放隐蔽安全,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运行更为安全。由于“工作站系统”采用了ASPNET 编程,显示色彩柔和,美观大方,清晰易读,界面更显美观。
《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人机对抗Internet版》、《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群体对抗 Internet版》 进一步将《决策仿真——人机对抗Web版》、《决策仿真——群体对抗Web版》拓展到了互联网上,运用该系统可使学生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通过Internet远距离地参与企业竞争模拟,实施网上远程报名,调用仿真情景设定, 查看周期经济形势, 输入企业决策数据,预算初始决策方案,显示主要竞争结果,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决策方案成果等。由于用户系统存放在网站服务器上,在任何地方,只要能够拨号上网或通过校园网络上网,就能参与系统构建的企业竞争模拟。同样,主持人系统也可在任何地方,只要上网,就能审定参赛人员资格,划定各组参赛人数,调整仿真难易程度,计算各个企业决策方案,评价不同方案成果,反馈竞争结果数据,并能对整个系统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协调、控制和调整。《决策仿真 —— 人机对抗Internet版》最多可供 2000 个人(队)同时在线运行, 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决策实践尝试, 《决策仿真系统——群体对抗 Internet版》最多可供1600个队同时参加 一轮的竞争决策模拟,在互联网运行范围内展开现代企业管理决策仿真大赛,在使用形式上实现了创造性的突破,管理内涵和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将现代管理决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关系数据库体系结构与客户/服务器模式
关系数据库概述
关系数据库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的数据库 其中各个文件(称作关系)以平面文件(FlatFiles)或表的形式保持数据 表必须只含有一种记录类型 每个记录具有固定数目的字段 所有字段皆显示命名 表内的字段内容是各不相同的 不允许重复组(repeating groups) 不含有复制记录和预定的记录序列
在构造关系数据库时 必须特别注意关系的内容以及记录的各属性(字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系数据库上的基本 *** 作有选择 投影 连接和除法 选择建立一个含有与原始关系相同列数的新表 但是行只包括那些满足某些特写标准的原始关系行 投影 *** 作指定将被选择的列 因而形成的表只含有原始表列的一个子集 如果在投影 *** 作删除的列中有两个行不同 那么将只有一个记录被转入新的关系 连接 *** 作从两个或多个表中组合信息 两个表中的公用字段用作组合记录的基础字段 在公用字段中具有相等值的记录被连接在结果关系内
关系数据库实现的任务
实现关系数据库所涉及的任务分为三组
● 为DBMS定义数据库结构的任务
● 将数据库分配给物理存储介质的任务
● 建立数据库数据的任务
执行这些任务的方法取决于所采用的DBMS产品
各种不同的DBMS产品提供定义数据库结构的实用程序 这些实用程序使用一种专用的数据定义语言(DDL) 某些DBMS产品含有一些规定 一旦数据库已被定义到DBMS 即将该数据库分配到物理介质 根据应用程序处理的特点 数据可以定位在指定表上或定位在同一磁盘上 它有些DBMS产品偏重于数据库数据的建立
如上所述 数据库定义 存储分配以及数据建立过程都将取决于应用需求和所选择的特定DBMS产品的特征
关系数据 *** 作
为了开发数据库应用 需要使用一种语言来表达处理逻辑 关系数据 *** 作语言共有四类
● 关系代数 它是一种语言 提供一组远算符处理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
● 关系演算 它是一种语言 在该语言中用户指定一组来自关系数据库内数据 *** 作的结果
● 面向变换的语言 它们构成一类非过程语言 这类语言将表示为关系的输入数据变换成表示为单个关系的结果 SQL就是一种面向变换的语言
● 面向图形的系统 它们为用户提供一个关系结构的图形 如Borland的Paradox 和IBM公司的QBE(Query By Example)
用户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与关系数据库进行联系
● 某些DBMS产品 包括有生成表格的工具并提供表格和报告的处理
● 通过查询语言提供一个接口 它们执行查询和更新功能 最重要的查询语言是SQL
● 与关系数据库联系的第三种方法是通过应用程序
扩展关系系统
众多的销售商都在积极扩展关系模型 这些扩展包括在关系表中存储复杂数据类型 存储过程 触发器以及二进制大对象(BLOB) 目前正在SQL 标准中考虑的SQL扩展将包括对对象的进一步支持 还有可能包括对用户定义数据类型及嵌套表的支持 向关系模型提供对象扩展的产品包括Sybase Informix Oracle和Borland
SQL:集成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基本链路
SQL为前面讨论的集成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提供一条基本链路 目前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已认可SQL作为 *** 作数据库的正式工业标准 它是许多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产品都采用的数据存取语言
SQL允许用户在关系表数据上进行查询 建立新表 存取现有的远程表 *** 作数据 建立应用程序存取SQL数据 运行SQL语句 处理错误以及访问多个服务器 SQL数据库服务器是多用户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SQL可以作为一个查询语言用于交互式使用或嵌入在应用程序中 在执行查询时 SQL接受一个或多个关系作为输入并产生一个关系作为输出 结果是一个表或平面文件 例如 一批不含有重复组的同一类型记录 在查询多个表时 SQL将这些表连接起来 SQL内还含有一些规定 用来向表中插入新数据 从表中删除数据或修改表中的数据
各种数据库服务器功能介绍
服务器数据管理包括若干软件 它们使用户可以访问网络中的任何节点以及确保多用户环境下的保密性 可恢复性和完整性 如前面所提到的 客户/服务器计算中的基本存取链路是SQL 它是一种高级非过程数据库语言 现在已开发出很多支持SQL 的后端服务器及DBMS 下面将描述这些产品
DB
DB 是一种由IBM公司开发的RDBMS 它使用SQL执行所有的数据库 *** 作 数据定义 数据存取 数据 *** 作以及授权功能 SQL语句由用户在一个客户机节点从键盘输入或嵌套在应用程序中
DB 的结构包括表 视图 表空间 索引 索引空间 数据库和存储组 这种RDBMS提供有允许用户动态建立和修改这些结构的工具 DB 还包括一些并行处理软件 以控制和限制干预 后备和恢复功能以及安全性保证等
并行处理通过锁来完成 当应用程序读数据库数据时 DB 在该数据上获取一个共享锁 允许其他应用程序读这个相同的数据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需要修改数据 那么DB 将一个互斥型锁放在该数据上 以阻止其它应用程序访问这个数据 DB 还提供一些关于锁的级别或锁的大小的任选项
DB 周期性地存储并检查所有数据库变化 所有驻留在系统缓冲区中的变化被写到数据库 并将一个变化的记录载入日志 以最近一次写到日志的变化起所建立的全部映像可用于完成系统故障的恢复 DB 包括一些用来从备份拷贝重新建立数据库的实用程序 这种实用程序含有一个选择项 允许用户只拷贝表空间中那些自最后一个备份后新被修改的页面
DB 还含有一些用来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规定
Borland对象成分体系结构(BOCA)
BOCA建立了一个既考虑开发工具又考虑数据库管理工具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它将一级面向对象的工具 中间件和数据库服务器技术集中在一起提供客户/服务器的解决方案 该体系结构的组成部分有
先进的面向对象工具
Borland建立有广泛基础和紧密集成的面向对象的工具 这些工具充分利用了当前客户/ 服务器变革的优点 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学 建立了如下产品 Borland C++ Borland Delphi Paradox QuattroPro Visual dBase以及ObjectVision等
IDAPI
IDAPI(集成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接口)是Borland公司的SQL连通性解决方法 IDAPI使得开发人员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建立数据库应用 允许用户在多种硬件和 *** 作系统平台以及网络环境下访问 以多种数据库格式存储的数据
InterBase
InterBase是一种分布式SQL数据库服务器 它支持每个数据库系统查询数据并将信息返回到其它任何一个InterBase服务器 InterBase 的可变体系结构代表了关系系统技术的第三次浪潮 可变引擎使得InterBase可以以最少的锁支持高效事务处理和决策支持事务处理
Borland公司的面向对象技术使得开发人员可以通过构造模块化的应用成分来建立复杂客户/服务器系统 这些模块化应用成分可以很容易地开发 测试 维护和增强 并可方便地装配到复杂的应用程序包中 此外Borland公司的可视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软件生产率
Informix SQL服务器系列
Informix公司推出了多种产品来满足特定的客户/服务器需求 它们包括Informix On Line Informix TP/XA Informix Star Informix On Line/Optical和Informix On Line工作站版
Informix On Line是一个联机事务处理(OLTP)数据库服务器 具有可用性 数据完整性以及多媒体数据管理能力 它建立有效的数据存储方法进行快速数据存取 缓冲数据于内存最低限度地使用磁盘存取 利用多处理器特征 允许不同处理器同时存取 以及自动确定是有效的搜索策略等 从而获得极高的性能
Informix TP/XA将On Line连接到事务处理管理程序 支持那些涉及多个数据库以及多个DBMS(由不同的销售商提供)的事务处理 在众多RDBMS中 Informix 第一个向依从于X/Open XA的事务处理管理程序提供了这种基于标准的接口
Informix STAR是一种用于On Line的分布式客户/服务器数据库产品 它提供最佳的性能 并且具有最小的网络通信量 站点透明性以及在不同站点 *** 作数据库的高度可靠性
Informix On Line/Optical是一种针对On Line用户的附加产品 这些用户想在他们的数据库系统上使用具有大容量存储能力的光学设备 On_Line/Optical允许用户在 写一次读多次 (WORM)的光学子系统上存储BLOB 用户必须拥有On Line/Optical On Line和一个光学子系统 那当然 如果没有这个On Line/Optical产品用户仍可以使用On LIne在磁存储设备上 *** 作BLOB
Informix On Line工作站版是On Line管理员手册的图形化版本 该工作站版具有与硬件版本相同的技术内容 但它是构造在一个窗口化 点一揿式(Point and Click)图形接口 采用关键字交叉查阅 这使得用户可以在某一窗口中存取所需信息的同时 在另一窗口中配置监视或调节On Line
lishixinzhi/Article/program/Delphi/201311/25138拜占庭将军问题(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是由莱斯利·兰波特在其同名论文中提出的分布式对等网络通信容错问题。
在分布式计算中,不同的计算机通过通讯交换信息达成共识而按照同一套协作策略行动。但有时候,系统中的成员计算机可能出错而发送错误的信息,用于传递信息的通讯网络也可能导致信息损坏,使得网络中不同的成员关于全体协作的策略得出不同结论,从而破坏系统一致性。这个难题被称为“拜占庭容错”,或者“两军问题”。
拜占庭假设是对现实世界的模型化。拜占庭将军问题被认为是容错性问题中最难的问题类型之一。拜占庭容错协议要求能够解决由于硬件错误、网络拥塞或断开以及遭到恶意攻击,其他计算机和网络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行为而带来的各种问题。并且拜占庭容错协议还要满足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的规范。
在拜占庭时代有一个墙高壁厚的城邦——拜占庭,高墙之内存放在世人无法想象多的财富。拜占庭被其他10个城邦所环绕,这10个城邦也很富饶,但和拜占庭相比就有天壤之别了。
拜占庭的十个邻居都觊觎它的财富,并希望侵略并占领它。但是,拜占庭的防御非常强大,任何单个城邦的入侵行动都会失败,而入侵者的军队也会被歼灭,使得该城邦自身遭到其他互相觊觎对方的九个城邦的入侵和劫掠。
拜占庭的防御很强,十个城邦中要有一半以上同时进攻才能攻破它。也就是说,如果有六个或者以上的相邻城邦一起进攻,他们就会成功并获得拜占庭的财富。然而,如果其中有一个或者更多城邦背叛了其他城邦,答应一起入侵但在其他城邦进攻的时候又不干了,也就导致只有五支或者更少的城邦的军队在同时进攻,那么所有的进攻城邦的军队都会被歼灭,并随后被其他的(包括背叛他们的那(几)个)城邦所入侵和劫掠。
这是一个由许多不互相信任的城邦构成的一个网络。城邦们必须一起努力以完成共同的使命。而且,各个城邦之间通讯和协调的唯一途径是通过信使骑马在城邦之间传递信息。城邦的决策者们无法聚集在一个地方开个会(所有的城邦的决策者都不互相信任自己的安全会在自己的城堡或者军队范围之外能够得到保障)。
城邦的决策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以任意频率派出任意数量的信使到任意的对方。每条信息都包含如下的内容:“我城邦将在某一天的某个时间发动进攻,你城邦愿意加入吗?”。如果收信城邦同意了,该城邦就会在原信上附上一份签名了的或盖了图章的(以就是验证了的)回应然送回发信城邦。然后,再把新合并了的信息的拷贝一一发送给其他八个城邦,要求他们也如此这样做。最后的目标是,通过在原始信息链上盖上他们所有十个城邦的决策者的图章,让他们在时间上达成共识。最后的结果是,会有一个盖有十个同意同一时间发动进攻的图章信息包,和一些被抛弃了的包含部分但不是全部图章的信息包。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出现了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每个城邦向其他九个城邦派出一名信使,那么就是十个城邦每个派出了九名信使,也就是在任何一个时间又总计90次的传输,并且每个城市分别收到九个信息,可能每一封都写着不同的进攻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第二个问题,就是部分城邦会答应超过一个的攻击时间,故意背叛进攻发起人,所以他们将重新广播超过一条(甚至许许多多条)的信息包,由此产生许多甚至无数的足以淹没一切的杂音。
有了以上两个问题,整个网络系统可能迅速变质,并演变成不可信的信息和攻击时间相互矛盾的纠结体。
拜占庭假设是对现实网络世界的一种模型化。在现实网络世界中由于硬件错误、网络拥塞或断开以及遭到恶意攻击,网络可能出现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行为。拜占庭容错协议必须处理这些失效,并且还要使这些协议满足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求的规范。
对于拜占庭将军问题中本聪的区块链给出了比较圆满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比较圆满的解决了上述的两个问题。
拜占庭将军问题的第一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导致信息的不准确和不及时。
区块链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和比特流技术(BT技术,一种新型的点对点传输技术,具有节点同时作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和没有中心服务器等特点),将整个网络系统内的所有交易信息汇总为一个统一的,分布式存储的,近乎实时同步更新的电子总账。统一的分布式共同账本就解决了空间障碍问题;而近乎同步进行的,实时的,持续的对所有账本备份的更新、对账则解决了时间障碍问题。
这个过程较具体一点的描述大概是将区块链系统内所有的交易活动的记录数据统一于一种标准化的总帐上;区块链系统的每一个节点都会保存一份总帐的备份;所有总帐的备份都是在实时的,持续的更新、对账、以及同步着。区块链系统的每一个节点能在这本总帐里记上添加记录;每一笔新添加的记录都会实时的广播到区块链系统内;所以在每一个节点上的每一份总帐的备份都是几乎同时更新的,并且所有的总帐的备份保持着同步。
拜占庭将军问题的第二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关于信息过量问题和信息干扰问题。信息过量和信息干扰问题导致决策延迟,甚至决策系统崩溃而无法决策。
区块链对于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区块链系统的任何一个节点在发送每一笔新添加的记录时需要附带一条额外的信息。对区块链系统的任何一个节点来说这条额外的信息的获得都是有成本的,并且只能有一个节点可以获得。这样就解决了区块链系统的任何一个节点新添加额外信息时的信息多且乱而无法达成一致的问题。在这里,区块链系统的任何一个节点获得那条附带的额外的信息的过程就是著名的工作量证明机制。
共识机制主要解决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如何记录和如何保存的问题。工作量证明机制就是要求区块链系统的节点通过做一定难度的工作得出一个结果的过程。
区块链系统中某节点生成了一笔新的交易记录,并且该节点将这笔新的交易记录向全网广播。全网各个节点收到这个交易记录并与其他所有准备打包进区块的交易记录共同组成交易记录列表。在列表内先对所有交易进行两两的哈希计算;再对以获得的哈希值进行哈希计算获得Merkle树和Merkle树的根值;把Merkle树的根值及其他相关字段组装成区块头。
各个节点将区块头的80字节数据加上一个不停的变更的区块头随机数一起进行不停的哈希运算(实际上这是一个双重哈希运算);不停的将哈希运算结果值与当前网络的目标值做对比,直到哈希运算结果值小于目标值,就获得了符合要求的哈希值,工作量证明也就完成了。
分布式的区块链系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硬件的运算速度的增长,节点参与网络的程度的变化)。系统的不断变化必然带来系统的算力的不断变化。而算力的变化又会导致通过消耗算力(工作)来获得符合要求的哈希值的速度的不同。最终的结果会是区块链的增长速度会有巨大的不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区块链系统自动根据算力的变化对工作难度进行调整。也就是采用移动平均目标的方法来确定,难度控制为每小时生成区块的速度为某一个预定的平均数。
在区块链系统中一个符合要求的哈希值是由N个前导零构成,零的个数取决于网络的难度值。为了使区块的形成时间控制在大约十分钟左右,区块链系统采用了固定工作难度的难度算法。难度值每2016个区块调整一次零的个数。
新的难度值是根据前2015个区块(理论上应该是2016个区块,由于当初程序编写时的失误造成了用2015而不是2016)的出块时间来计算。
难度 = 目标值 前2015个区块生成所用的时间 / 1209600 (两周的秒钟数)
这样通过规定的算法,区块链系统就保证所有节点计算出的难度值都一致,区块的形成时间大约一致在十分钟左右。
(1)结果不可控制。其依赖机器进行哈希函数的运算来获得结果;计算结果是一个随机数;没有人能直接控制计算的结果。
(2)计算具有对称性。就是结果的获得和结果的验收需要的工作量是不同的。计算出结果所需要的工作量远远大于验收结果所需要的工作量。
(3)计算的难度自动控制。为了使区块的形成时间控制在大约十分钟左右,区块链系统自动控制了每一个符合要求的哈希获得为大约在十分钟左右。
第一,方法简单易行。
第二,系统达成共识容易,节点间不需要太多的信息交换。
第三,系统比较牢固可靠,任何破坏系统的企图都需要投入大到得不偿失的成本。
第一,消耗大量的算力,也就是浪费能源和其他资源。
第二,区块的确认时间比较长,并且难以缩短。
第三,新创立的区块链非常容易受到算力攻击。
第四,容易产生区块链分叉,稳定的区块链需要多个确认,并且这种状况可能不断持续下去。
第五,算力的逐渐集中导致与去中心化的系统设计基础的冲突日益明显。
权益证明机制是一种工作量证明机制的替代方法,试图解决工作量计算浪费的问题目前其成功的应用是点点币区块链系统。
权益证明不要求区块链系统的节点完成一定数量的计算工作,而是要求区块链系统的节点对某些数量的钱展示所有权。
权益证明机制首先应用于点点币区块链系统中。
点点币区块链系统的区块生成时,节点需要构造一个“钱币权益”交易,即把自己的一些钱币和预先设定的奖励发给自己。进行哈希计算时,哈希值的计算只同交易输入、一些附加的固定数据以及当前时间(是一个表示自1970年1月1日距离当前时刻的秒数的正数)有关。然后,根据类似工作量证明的要求来检查这个哈希值是否正确。
点点币区块链系统的权益证明机制除了设定了哈希计算难度与交易输入的“币龄”成反比外,其与工作量证明机制非常类似。其中,币龄的定义为交易输入大小和它存在时间的乘积。权益证明机制中哈希值只和时间和固定的数据有关,因而没有办法通过多完成工作来快速获取它。
每个点点币区块链系统的交易的输出都有一定的几率来产生有效的正比于币龄和交易货币数量的工作。
第一,缩短了共识达成的时间。
第二,不再需要大量消耗能源。
第一,还是需要哈希计算。
第二,所有的确认都只是一个概率上的表达,而不是一个确定性的事情,有可能受到其他攻击影响。
授权股份证明机制类似于权益证明机制,是比特股BitShares采用的区块链公识算法。授权股份证明机制是民主选举和轮流执政相结合方式来确定区块的产生。
授权股份证明机制是先由节点选举若干代理人,由代理人验证和记账。其他方面和权益证明机制相似。
每个节点按其持股比例拥有相应的影响力,51%节点投票的结果将是不可逆且有约束力的。为达到及时而高效的方法达到51%批准的目标。每个节点可以将其投票权授予一名节点。获票数最多的前100位节点按既定时间表轮流产生区块。每名节点分配到一个时间段来生产区块。
所有的节点将收到等同于一个平均水平的区块所含交易费的10%作为报酬。
第一,大幅缩小参与验证和记账节点的数量,
第二,可以快速实现共识验证。
主要缺点就是仍然无法摆脱对代币的依赖。
在分布式计算上,不同的计算机透过讯息交换,尝试达成共识;但有时候,系统上协调计算或成员计算机可能因系统错误并交换错的讯息,导致影响最终的系统一致性。
拜占庭将军问题就根据错误计算机的数量,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这无法找到一个绝对的答案,但只可以用来验证一个机制的有效程度。
而拜占庭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法为:
在 N ≥ 3F + 1 的情况下一致性是可能解决。其中,N为计算机总数,F为有问题计算机总数。信息在计算机间互相交换后,各计算机列出所有得到的信息,以大多数的结果作为解决办法。
第一,系统运转可以摆脱对代币的依赖,共识各节点由业务的参与方或者监管方组成,安全性与稳定性由业务相关方保证。
第二,共识的时延大约在2到5秒钟。
第三,共识效率高,可满足高频交易量的需求。
第一,当有1/3或以上记账人停止工作后,系统将无法提供服务;
第二,当有1/3或以上记账人联合作恶,可能系统会出现会留下密码学证据的分叉。
小蚁改良了实用拜占庭容错机制。该机制是由权益来选出记账人,然后记账人之间通过拜占庭容错算法来达成共识。
此算法在PBFT基础上进行了以下改进:
第一,将C/S架构的请求响应模式,改进为适合P2P网络的对等节点模式;
第二,将静态的共识参与节点改进为可动态进入、退出的动态共识参与节点;
第三,为共识参与节点的产生设计了一套基于持有权益比例的投票机制,通过投票决定共识参与节点(记账节点);
第四,在区块链中引入数字证书,解决了投票中对记账节点真实身份的认证问题。
第一,专业化的记账人;
第二,可以容忍任何类型的错误;
第三,记账由多人协同完成,每一个区块都有最终性,不会分产生区块链分叉;
第四,算法的可靠性有严格的数学证明来保证;
第一,当有1/3或以上记账人停止工作后,区块链系统将无法提供服务;
第二,当有1/3或以上记账人联合作恶,且其它所有的记账人被恰好分割为两个网络孤岛时,恶意记账人可以使区块链系统出现分叉,但是会留下密码学证据;
瑞波共识机制是全体节点选取出特殊节点组成特殊节点列表,由特殊节点列表内的节点达成共识。
初始特殊节点列表就像一个俱乐部,要接纳一个新成员,必须由51%的该俱乐部会员投票通过。共识遵循这核心成员的51%权力,外部人员则没有影响力。波共识机制将股东们与其投票权隔开,并因此比其他系统更中心化。
瑞波共识机制参与共识形成的只有特殊节点,大大的减少了共识形成的时间。在实践中,瑞波区块链系统达成共识需要3-6秒钟,远远快于比特币区块链系统的10分钟。同时瑞波区块链系统对并发交易的处理达到每秒数万笔,而比特币区块链系统只有每秒7笔。
瑞波共识机制处理节点意见分歧的方式也是不同的。瑞波的信任节点对于新区块的创造进行协商的时间是区块链更新前。先协商,达成共识后再对区块链进行更新。
由于瑞波共识机制的共识是由特殊节点达成的,普通节点并不需要维护一个完整的历史账本。各个节点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选择同步同步完整的历史账本或者任意最近几步的账本。这也意味着对存储空间和网络流量需求的减少。
瑞波共识机制取消了挖坑的发行货币机制,采用了原生货币(1000亿枚)的方式发币,从而大量的避免了挖矿的天量能耗。
近一年来,随着特斯拉model 3的保有量越来越大,我们也能在各种渠道看到很多特斯拉的各种诡异“失误”;虽然基本事后特斯拉都火速澄清是“驾驶员 *** 作不当”,但其自动驾驶功能的可靠性也确实让人充满疑虑。
诚然,从功能体验的角度来说,特斯拉FSD(Full Self-Driving)很强大;但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即便它被冠以“完全自动驾驶”的称呼,但它却不是真正自动驾驶,最多是 L2级别的系统,即智能 辅助 驾驶。
在很多人看来,L3、L4自动驾驶与L2和ADAS辅助驾驶的区别就是功能更强大。这是极其不严谨的,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有一条明显分界线—— 责权 。
我们看看上面SAE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了L3系统要在自动驾驶功能运行时承担 所有的驾驶和周边监控功能 ,L4更是要求系统能在异常情况下依然接管驾驶,而L2只需要进行 *** 作,监控还是驾驶员的责任。这就说明, 对L3及以上的系统来说,自动驾驶运行过程中的所有责任都需要 汽车 来承担。
而目前市面上号称“完全自动驾驶”和L3的系统,都基本上在用户手册里明确写了一句话:“ 驾驶员有责任时刻保持警觉,安全驾驶,并掌控车辆”,即监控是驾驶员的责任。 所以,其实判断是否是L3自动驾驶也很简单,就看车企是不是敢承诺系统运行时的所有责任都由它负责。显然,目前经常将“驾驶员 *** 作失误”放在嘴边的特斯拉FSD并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
那真正的自动驾驶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我们要明确一个现实,人类创造的任何系统都有失效的风险;无论是偶尔卡顿和重启的手机电脑,还是不间断运行的网络和电力设施,或者是只有一次机会的火箭发射……任何工程师都没办法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的设计一定没问题。所以,在设计时都要引入必要的防止故障的手段,只不过不同系统出故障以后带来的后果不同,对其防止失效的要求也会不一样。
所以,面对影响较大的系统(涉及基础设施和生命安全),除了提高技术水平,一般还采用冗余的方式保障安全的底线。例如,对于重要的数据除了本地储存,还会云端备份、多地容灾备份;电力设施甚至会设置多重冗余机制,如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设置双服务器等办法。
在传统 汽车 时代,驾驶员是第一责任人,所有的 *** 作都来自于人,只需要保证转向、制动和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即可。而自动驾驶在运行时系统成了第一责任方,那么所有参与自动驾驶的零部件都要保证足够的可靠性, 设置必要的冗余机制,在极端情况下也能确保乘客的安全。
自动驾驶系统一般由 感知、决策、执行 三大系统组成,参与运行的零部件多达数十种,每个部分依据不同的特性也有不同的要求。
由于 汽车 运行的环境复杂、速度快、对象多,又需要实时对周边环境进行细致全面的监控,而不同的传感器的性能差异又比较明显;所以提升感知系统冗余是开发中的关键。
上图是目前自动驾驶采用的几种主要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对比,摄像头来不能避免极端天气和环境的影响,比如黑夜、起雾、大雨,甚至强光;另外目前的摄像头无法直观判断景深,靠算法计算的距离有可能会出现误差;所以目前一般在前向采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方案,特斯拉也在一次事故之后加装了毫米波雷达。
决策系统(控制器、运算平台)在解决算力问题以后其方向也较为明确,首先是设计另一个独立运行的处理器,通过备份系统实时监控实现异常情况,并作出紧急处理;另外则是在硬件设计时遵从功能安全ISO 26262的原则和Aspice流程,是系统具备足够的可靠性。
例如奥迪A8的智驾控制器zFAS中,放置了两个处理器,一个英伟达芯片负责工作,另一个英飞凌的Aurix TC297T则负责监测系统运行状态,使整个系统达到ASIL-D等级,小鹏P7也在XPILOT系统中提出了互为冗余的双计算平台方案。这些措施显然会增加整车成本,但在安全面前一切都十分必要。
执行系统即制动和转向部分,目前欧盟ECE_R13-H和ECE_R79对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的冗余设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中国对执行系统的冗余设计要求也正在讨论和制定中。
其他诸如电源、网络架构等部分一般也会要求一定的冗余设计;在电源部分采用备用电源,将与安全相关的零部件负载同时接入两个电源,在主路异常时通过智能开关进行切换。在网络架构上,则一般在可靠性要求高的链路设置冗余通信回路防止意外发生。
自动驾驶的首要目标当然是实现功能,解放人类的双手;但在复杂的 社会 中,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是明确的行为主体,而机器却不是。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在自动驾驶普及的过程中,从伦理、法律、保险等多方面考虑,机器(自动驾驶系统)都将会被严格的约束和要求,车企也将为自己投放的自动驾驶 汽车 负责。因为在彼时可没有“驾驶员自己 *** 作失误”这种借口。
一、企业级计算性能
企业ERP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大多是数据密集型 *** 作,数据来源相当广泛,种类繁多,数据库和各类应用都面临着数据采集、数据集中、数据查询等数据密集型 *** 作,同时还面临着OLAP(联机分析处理)和建立决策支持数据仓库的需要,因此,服务器系统强劲的CPU数据处理能力和扩展能力就十分重要。在中小企业应用中,一般选择2路或者双核处理器的服务器,配备2GB大内存,就可以满足需要,如果是规模更大的应用,则建议配置4路处理器或者以上性能的高性能服务器了。
二、高度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数据库和各类应用每天都面临着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服务器系统的冗余容错能力提供了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再辅之高可用性方案设计,才可充分保证企业ERP信息系统工作的不间断进行。像服务器的冗余电源、内存镜像等设计都可以考虑。
三、极佳的稳定性
作为企业ERP信息系统的支撑平台,需要保证服务器系统能持续、高效、稳定的运行,以减少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的时间和工作量,以及计划外停机时间。稳定性依赖于软硬件的兼容性和各自的稳定性设计。
四、对数据的高保护性
不言而喻,对于数据就是生命的企业ERP信息系统来讲,数据在服务器系统中进行计算、存储和网络传输时,其完整性、有效性是必须保证的。对于有机密要求的数据,还要保证数据的机密性。
在ERP与数据库系统同时部署在一台机器上的小型系统可以将数据存储在本机上,如果ERP系统与数据库系统分离,则可在数据库服务器后挂载专用存储设备来存储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
五、良好的管理性
在企业ERP信息系统中各种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安全设备种类繁多,这对整个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提出了很大挑战。就服务器系统而言,专业服务器系统管理软件对服务器系统的集中和可视化管理,将使网络计算环境管理变得简单易行。
六、企业ERP系统网络拓扑图做到
1高性价比,保证投资成效。企业集中投入少,见效快。
2稳定可靠,安全性高。采用的都是成熟稳定的先进技术,在提供充足的数据交换空间的同时建立了一个可靠的硬件平台。
一、前言 浙江省是我国的经济、人口大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经济密集度的提高,地震灾害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虽然相对国内的强震区来说,浙江的地震密度和强度都较低,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浙江省地震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有上升的趋势,同时在浙江省的地震活动也出现一些新的表现:如水库诱发地震的增多,局部地震活动增强。因此我们对地震灾害的警惕和防御不能有丝毫降低。建设浙江省的应急指挥体系,尽快提高地震应急信息化水平和地震应急反应与指挥能力,已成为浙江省防震减灾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是为省政府开展地震应急、实施抗震救灾指挥提供指挥场所和各种必要的技术手段。在地震发生时,在基础数据库和现场信息的支持下,可以迅速判断地震的规模、影响范围、损失等情况,并据此提出系列科学的救灾和调度方案,协助指挥人员实施各种地震救灾行为,实现地震应急信息快速传递、高效处理,提高应急救灾指挥与决策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震时的混乱和人员伤亡。(如图)
1 系统的主要功能
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与灾害评估:通过地震监测和震情跟踪,监视破坏性地震的发生,一旦有紧急情况立即响应,对地震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进行预评估,同时还可以根据不断获得的新情况,进行地震灾害动态评估和地震趋势的动态跟踪。
地震应急指挥:在应急快速响应部分给出的结果表明,需要进入紧急状态、进行抗震救灾指挥工作时,即启动该项功能,为有关政府部门进行抗震救灾指挥工作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并提供其他响应的技术手段和信息支持。
2 系统技术指标
1)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在接收到触发响应参数后15分钟内做出灾害评估;获得灾害评估信息后的15分钟内准备好相应指挥信息。
2)应急基础数据库系统基于1:5万比例尺进行建设,同时,指挥部技术系统之间的数据可通过网络进行交换。
3)系统的各种软硬件系统试运行无故障率可达到95%以上。
4)国家中心、区域中心、城市系统、现场工作系统应实现互联、互通、互动。
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总体框架图
三、系统建设实施技术要点
基础设施
指挥部场所改造与建设场地:指挥大厅、辅助大厅、控制室、机房、其他配套用房(如首长休息室、值班室等);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备用及辅助显示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字会议系统、综合布线、照明系统、指挥长坐席及成员和辅助人员坐席;防火报警及灭火系统、温湿度及空气调节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确保人员安全的安全保障系统等。
(1)计算机硬件环境
系统硬件采用高性能事务处理服务器、磁盘阵列及后备存储设备、高计算性能应用服务器、应急网络服务器及安全管理系统、高性能图形工作站、输入输出设备、多手段通讯设备和大型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等。
网络采用基于IEEE 8021Q标准实现VLAN,各网段包括:应用系统网段,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对外网段,包括对外的APP服务器,对外的WEB服务器,外部IP可以对这两台服务器进行访问,本网段可以访问外部网络。指挥终端网段(内部网),可以访问对外的Web服务器,可以访问应用服务器、数据库。
(2)大屏幕投影与辅助显示
指挥大厅安装大屏幕,保证震情、灾情、应急指挥信息的程序控制显示。大屏幕可以分块同时显示各种不同信息,也可以整个屏幕显示一项信息,屏幕的信息显示由指挥大厅的技术人员负责 *** 作和切换。
指挥大厅设3块(1�3)正投式大屏幕投影,电动控制。屏幕可以做到图像任意输出分割。现场可以有6-8路VGA信号可以供显示。 控制室拟装设由微处理器支持的视频画面与计算机数据图像相结合的彩色大屏幕投影系统,该系统的配置规模为1x3(行×列)单屏尺寸120英寸的正投单元构成的大屏幕投影系统(包括图像拼接控制器、控制终端等)。控制终端对整个大屏幕墙的 *** 作进行控制,可实时动态显示集控中心各工作站,以及视频设备等多路输入信息。网络、RGB、视频信息可切换整屏显示和多路分屏显示。
(3)中央控制系统
指挥系统采用集中控制的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设备 *** 作简便性的需要,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的编程设计,用户可以通过液晶触摸屏,对控制中心的多种显示设备、信号矩阵切换器(例如AV、RGB矩阵)、红外控制设备(例如DVD、视频会议终端、视频展台)、电源控制设备(例如电动窗帘、灯光)、音响系统音量等进行集中控制,实现对设备的开关、显示信号的切换、灯光的调节、音响系统音量的调节等集中管理。
四、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软件系统建设
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软件系统建设是指挥中心运转的核心系统,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系统软件运行环境、地震应急快速响应、自动群呼与信息发布、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地震应急指挥命令、地震应急信息通告、系统总控、文档资料。
1 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建设
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建立以千兆网为骨架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局域网络平台和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该系统通过主动或被动触发控制机制,启动快速响应、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决策指挥辅助信息等系统,在一定的基础数据、专业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对灾区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次生灾害进行快速评估,并对这些损失的空间分布进行判断和描述。
2 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
编制各种辅助决策工具,检索和查询数据库,生成专题图、表,向指挥长和指挥部成员提供各种应急辅助决策信息,建设通过分析震情、灾情和灾区实际情况,自动生成指挥方案与建议的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3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是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基础和核心,应急指挥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信息都来自于该数据库群。数据库群主要包括基础地理图、社会经济统计、地震基础数据、灾害相关因素等数据。
五、系统建设工程效益和展望
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将从总体上为增强浙江省的地震应急指挥能力提供先进的支撑平台。为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加快灾后恢复,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体现“以人为本”政府形象。进一步为浙江省地震应急救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本项目的建设,区域应急基础数据库平台基本建成,不仅为日常应急救援提供数据,且为日后数据的维护与更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浙江省地震应急服务系统部署了针对地震应急的专业应用系统,将提高应急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和应急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成小平,帅向华,杨亚莉,等地震应急响应系统中的数据分发[J]地震,2001,21(4): 88-93
[2]王安福校园网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浅谈[J]网络与信息,2008(1):7-7
[3]李东平,赵军可视化语言实现GIS的二次开发[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2(8):25-27
作者简介:李东平,男,工程师,(1976-),硕士,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地震应急指挥等。
基金项目:浙江省面上科研社会发展项目(编号:2007C33059)资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