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环境来看目前云计算、大数据、AI已经逐步走向人们的生活,小到个人的信息大到企业的核心数据的安全、价值越来越被重视,而在数字经济20下,数据信息、数据应用、数据资产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结合新一代的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存储、计算、分析、智能、可视化等实现企业自身数据资产化,构建企业自身的数据集市、数据中心、数据工厂,最大程度的将数据价值外显,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坚实的助手、依据。
传统构建数据中心过程中更多是将企业内部沉淀的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后直接分析展现,往往忽视了数据治理的过程,更多的在数据抽取、分析过程上,由于各业务系统、口径、管理维度不统一、不一致而造成的最终的分析结果不准确,不能有效的支撑企业的经营决策,因此数据标准化治理是数据资产化的基石,建立企业内部数据管理标准、维护标准、对接标准,实现无序到有序,网状至通道,零散至统一,冗余至标准的数据全方位治理与管控。
综上所述,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浪潮中固化企业数据资产、沉淀企业数据信息必要的一环是数据治理、数据标准化,保证各业务环节、管理口径是统一标准的,消除内部冗余数据、治理数据脏、乱、差的环境,为企业经营决策分析、深度的应用集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沉淀有价值、有意义的企业数据资产、数据价值。
企业建立全面内部网络、外网、互联网,注意停电故障的偶然性以及外网的安全性。
企业内部的采购、技术、生产、运行、订单、物流、资金使用情况、各车间、各分公司、员工的工作汇报、各数据汇总跟进、开会研究、想法意见等都是可以在网上 *** 作,如每天的工作使用电子邮件( E-mail )汇报。实现信息有效的流通,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有效管理,明确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减少工作中的推托、扯皮等现象,大大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
总之传统企业组织结构臃肿、人员冗杂,信息闭塞,管理决策者与员工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弊端多多,数学课信息化企业能更有效促进、快速成长发展,更好的与世界接轨,是现代 社会 必不可缺少的。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报告《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指出,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各行各业正在不断拓宽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新一波数字化浪潮已经到来。数字化的三股推动力——去中介化、分散化和非物质化,到2030年或可转变并创造10%到45%的行业总收入,提升效率、生产力以及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全球22%的GDP源自数字经济,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258亿元,占GDP比重达303%,居全球第二。贝恩(Bain& Company)预测,至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将达90万亿美元,是世界经济信息网预测2020年世界三大经济体(美中日)GDP综合的两倍多。
数字经济20下,数字技术和数据应用将成为未来商业的核心基础。借助数据挖掘、分析建模、数据集市、计算处理、智能与可视化等技术,通过“数据智能 交易场景 未来商业”,从数字宇宙视角重新看待和思考未来商业范式和业务经营,并重新定义资产、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
目前,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产品、设备、整条生产线和工厂基础设施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已经成为可能。领先企业正采用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实现生产乃至整条供应链的数字化。这些技术包括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端至端的实时规划和互联、制造执行系统(MES)、自控系统、协作机器人、数字孪生或增强现实等。凭借这些技术,企业运营效率得以提升,从而能够批量生产高度定制化的产品。然而,企业要实现智慧工厂,还需要与供应链生态系统和用户进行实时互联,以及通过预测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手段,做出更智能的决策。
数据是数字化工厂的核心,数据分析和系统互联整合成为关键。通过传感器,未来的数字化工厂能够产生海量的数据。随着数据整合和内存方面的技术能力不断完善,数字化工厂与供应链生态体系的实时整合成为可能。许多企业都已经采用了联网技术,通过MES等技术,以传感器读取频设识别芯片上的数据并传输到数据平台,将零部件、机器、生产管理、运输车辆、工人甚至产品相互连接。例如博世力士乐在洪堡(Homburg)工厂开展了频射识别跟踪技术的全球试点。在未来,数字化工厂将能够在客户需求不足的生产期间规划各类维护和停工检修安排,实现利润率的最优化;实现工厂和整个企业生态体系内部的全面互联,以及对信息的智能化使用,将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选项。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是数字化工厂的推动力,智慧工厂企业已经采用了智能化算法来做出更合理的运营决策。
企业信息化,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特值得关注!
大企业尤其是央企,军企,民企大企业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A1,揽够了无数搞信息应用,硬件,软件制造,信息安全的人才,也有足够的资金维护,发展信息化在企业产品开发应用。使得大数据……等高 科技 信息应用得到了普遍发展!实现了信息应用大跨跃。
中,小企业只是在企业管理,机械,机床的数控化,产品销售信息化略有进展,互联网十也有开展,只是初级AⅠ的应用,又留不住人才,厂内信息化与 社会 联网, *** 作性差,网络安全,等问题和困难!
因此迫切需要信息化专家的指导,以及信息化人才的引进!这些在机械制造业的中小企业表现比较突出!
愿中小企业在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中有所进步,有所飞跃!
“互联网+”时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企业信息化架构更加开放多元化,传统企业转型,需要强大的Pass平台进行复杂业务的支撑。浪潮GSP+企业互联网开放平台面向企业信息中心、ISV、合作伙伴,可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的敏捷性、全面的互联、应用的智能化,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构建丰富的企业应用生态。
那该如何以数字力量驱动产业升级呢?首先得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方向。
以装备行业为例,数字化转型涵盖四个方向:
01核心业务数字化管理
鼎捷软件核心业务数字化管理贯穿销售、计划、供应链、生产、安装调试到售后服务等各个关节,聚焦经营目标,建构因果关系,快速定位异常;同时以指标树支持企业的管理升级,针对经营管理的数字化管理需求,打造经营管理战情中心,做到 “上线有数、管理有据” ;整合议题管理机制,洞察管理数据以提升经营绩效,形成企业 全流程、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让数据形成流动,解决经营管理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02 打造IT与OT融合的数字工厂
IT与OT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鼎捷软件迈出 数字工厂IT与OT创新融合的应用实践 步伐,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行业应用方案,结合5G、IOT、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企业数字工厂赋能。通过智能物流提高仓储物流效率、以议题来展开构筑车间层指标树,一举解决厂内生产进度难掌握、准时完工率低、工艺变更频繁、质量管理与成本核算难等发展瓶颈,让 生产过程透明化、实时掌控 ,实现全面数字化运营。
03 服务化转型
当前企业服务化转型主要面临三大方向:其一,服务提供的利润远超销售产品和配件带来的利润;其二,客户需要企业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其三,企业需要通过服务化摆脱低价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
04 从智能设备到智能柔性设备
随着大规模定制化,消费者和终端市场需求灵活多变,设备必然 向智能柔性化发展 。在此过程中,鼎捷软件打造工业机理应用场景,打通设备及工厂各个关键部件,真实落地装备智能化与产线柔性化,实现 软硬件融合 。
2021中国“智造”数字化转型峰会
直播短视频信息服务
①工厂建立直播短视频平台,包含产品展示,企业介绍,文件管理,产品销售,企业招商。
②工厂与市场开发商建立技术服务平台,包含知识产权认证,产品安装,产品售后维修,物联网信息方案。
有益效果
各种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知识产权应用(包含音乐,,产品图像物联网共享),产品安装,售后维修服务更加容易。
与时俱进、同频同步发展。把企业信息化放在前导的位置,前瞻性引领技术革新、各项创新的发展方向。
以数据生产力作为主导的时代,可谓数字经济时代。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劳动者,由原本的产业工人,变为了智力劳动者,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知识创造者。劳动工具则是智能化的工具,也就是指具有对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执行能力的工具。
4月8日,浪潮全球发布全新M6服务器,支持英特尔第三代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浪潮全新M6服务器针对智慧时代需求设计,包括面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的16款产品,提供业界最为丰富的场景产品阵列,为全球用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强大的算力支撑。
目前,浪潮M6服务器完成了和VMware最新vSphere版本的适配,能更好地帮助用户从传统应用过渡到现代容器云以及AI场景,无缝迁移至混合云,实现数字化转型。浪潮作为全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商,多年来始终坚持智慧计算战略,在数据中心基础架构领域具有30多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随着M6新一代服务器发布,浪潮将进一步加速企业智慧化转型,推动智慧计算的发展。
数字化经济时代,新技术与新模式层出不穷,未来会怎么发展?基于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以下是我对数字化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成熟,AR、VR、人工智能等逐渐被应用到各类行业当中,所有行业都受到了数字化的冲击,区别只在于影响的时间和程度。
但是面对时代浪潮不可逆的挑战,企业想要走的更长远,我们必须对数字化、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去做思考。
一、数字化经济的新趋势
1、产业跨界业务
跨界业务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从碧桂园的机器人、网易养猪、农夫山泉种橙子、阿里巴巴想改造制造业、拼多多想改造农业等等,各行业巨头纷纷布局多元化业务,寻求新引擎。
从互联网公司养猪、房地产研发机器人,这些企业不断打破边界触达其他领域,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不能以一家纯互联网公司的视角去看他们。
2、平台高度垄断+品牌跨界合作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让已经崛起的流量平台成为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经济形态。超级平台崛起的过程中,不仅只是在一些领域获得“一枝独秀”的市场地位,垄断也逐渐变成了常态。
借着互联网的强劲势头和私家车主的力量,滴滴成功杀出一条血路,滴滴的线上预约模式撼动了全中国的出租车行业,成为中国 科技 行业的超级独角兽公司、全球第一大出行平台,目前,滴滴出行宣布10月国内月活用户突破4亿,且在持续增长中。
行业垄断走向平台垄断,小区域垄断走向大区域垄断的趋势,导致平台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用户分层越来越精细化之后,单个用户的获取成本和服务成本也变得更高。所以为了节约流量成本,品牌之间就开始“搞事情”,于是越来越多品牌开始跨界合作。
比如周大福与娃哈哈、 《人民日报》与李宁等等。最初都只是品牌和IP之间的经典联名。后来变成了不相干品牌之间的跨界联名。其实企业做这些最终都只是希望能够拓宽品牌曝光渠道,吸引消费者注意。借助联名推出各类活动,进一步将产品信息露出在其他圈层人群中,提高品牌受关注度,为产品销售引流。
如今数字化经济的浪潮已经袭向各个行业,这股浪潮推动着每个人、企业甚至是政府都在前进。
3、产品进化+广告进化
薇娅2019年,双十一期间引导成交额超20亿。单天直播引导成交额最高超10亿。这是什么概念? 中国公司上市有个财务要求:发行前3年,累计净经营性现金流超过5000万或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 而薇娅一天的带货记录以及超过了一家上市公司。仅2019年全年薇娅带货成交额合计300亿。
KOL直播为传统品牌与供应链企业打造营销新模式,进一步驱动了商业生态的升级,将销售环节朝着不同的方向延伸,此时决定某些产品归途的是KOL,而不再是企业。
广告的进化,更多的是利用内容营销制造爆点。与传统的广告投放方式相比,互联网平台的广告完全是另一种态势。
4、创始人的改变
企业创始人的个人标签也越来越重要,现在很多新品牌绝大部分都是与个人IP、人设挂钩的。可以说创始人的个性标签重要性不会比现在的明星标签要低。
二、消费者变懒
1、不做饭的吃货
90、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能看出几个明显的消费特征:
①、越来越宅
②、越来越懒
③、忙于工作没有时间
比如做饭,不是不会做饭,就是不想做饭,或者是太忙了压根没时间。所以最好的办法则是叫外卖,最方便快捷。
最能看到一个明显的地方就是微信支付比支付宝更晚推出支付功能。但是微信支付仅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就打败了支付宝。因为人们懒,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使用微信,但是如果用支付宝支付的话,需要更换界面,多几个步骤,但是就是几秒的时间,你都懒得不想做。
2、不去菜市场的大妈
疫情的出现,让原本一个“小小的”社区团购变成了现在的巨头大战。为什么?因为生鲜蔬菜是家庭最多频次快消品的东西,更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
社区团购可以当日下单之后,次日便能迅速送到客户手里。这种便利,更加方便了这些“懒人”。
加之今年的疫情,更加加剧了这一模式的快速发展,一时间,美团、滴滴、拼多多、京东…大小互联网巨头亲自下场厮杀,上演全明星版本社区团购大乱斗。不止互联网大佬们满血参战,资本也跟着疯狂。短短数月,已经有近百亿资金进来分食这个万亿市场。
来个总结:
1、不破不立
一家企业想要获得进步,就必须有不破不立的思维,要有勇气打破旧制度和体系,才能引进新的思维和方式。
企业的发展与勇于改变、颠覆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勇于打破才能赢得机遇拥有更多的机遇。
不能原地踏步,如今的时代,变化才是发展的主流,顺应时代和市场的发展浪潮,拥抱变化,接受变化,学习变化。
2、即刻行动
怎样在竞争充分和剧烈的市场迅速做大?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精细化运营时代。要去做一个细分的市场,做一个品类的开创者是很重要的。基本上很多行业,我们记住的往往都是该行业的NO1。但是这些都是这个品类的先行者甚至是开创者。
互联网时代,传播成本变低,做一个先行者的优势就非常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瞄准一个品类动手去做。一定要做差异化内容,突破传统的思维和方法,敢于尝试新方法。
近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由2011年的95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比重从203%提升到362%。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社交隔离凸显了非接触式技术的重要性,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网上授课、网上支付等蓬勃发展,数字经济体现出了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积极作用。
近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牵头完成《数字经济,下个十年》课题,从宏观经济、行业及投资等维度对数字经济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课题认为,当前,数字化运营成为这些企业维持业务至关重要的方式,为了拓展生存空间,许多企业更显著加速了他们的数字化战略布局。一项针对全球2569家企业的调研发现,本次疫情将全球的数字化进程至少提前了5-7年。
“不过,这样一场深刻的数字革命显然不会只有帕累托式改进,只是人们对问题和风险的认知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彭文生认为。
以下内容摘编自上述课题成果。原课题发表于“中金点睛”公众号。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数据的采集、加工与使用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与网络经济性,低甚至零边际成本意味着创新创业的门槛较低,但先发企业能够凭借自我增强的大数据优势来实现与固化垄断地位。
课题认为, 现实中哪些数字经济企业是“好”的垄断,哪些是“不好”的垄断,并没有那么分明 ——巨型 科技 企业在开始阶段是“好”的垄断,是与创新紧密联系的,但到了一定规模后就有可能阻碍竞争。
例如亚马逊、谷歌、脸书等 科技 巨头在发展初期,非竞争性的零边际成本带来其规模快速扩张,提升了 社会 的整体福利,这个阶段的“垄断”是好的“垄断”。然而一旦形成先发优势,这些成功者往往会利用知识产权、先发优势和网络效应等构建自身的竞争壁垒,以寻求垄断租金。
课题认为, 判断数字经济是否出现“垄断”,还需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
按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垄断和创新有天然的联系,没有垄断的超额收益,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创新动力。 科技 公司创新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需要风险溢价的补偿来吸引创新。超额收益既来自垄断租金,也来自整体市场要求的风险补偿。
从 历史 经验来看,巨型 科技 公司的垄断似乎符合上述动态的特征。比如上世纪90年代,雅虎搜索引擎一家独大,几乎占领了所有的搜索市场,但在谷歌推出搜索引擎后,雅虎的搜索业务很快就被性能更优异的谷歌搜索所替代。如果监管层一开始就强力监管雅虎的搜索业务,限制其盈利,可能谷歌也没有动力推出更好的搜索引擎。
微软的IE浏览器也曾受到垄断的指责,但如今其地位也让位于Chrome。类似的例子在中国也不鲜见,电商平台京东与阿里尽管构建了很高的行业壁垒,但无法阻止拼多多的快速崛起,同样爱奇艺、优酷也没有办法阻止抖音成为世界级的流行应用。
因此,如何判断数字经济中的“垄断”现象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彭文生认为, “我们一方面要鼓励竞争、防止恶意的垄断,另一方面也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数字创新中的回报收益的问题,不能为了反垄断而误伤创新。”
那么我们究竟能不能对 科技 企业的垄断行为进行监管呢?
学术界提出一种可能,就是从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出发,降低数据使用的排他性。监管层可以对不同的 科技 公司基于自身收集的数据做出互 *** 作性的要求(interoperabilitymandate)。
课题指出,这背后的逻辑是,如果数据的生产力具有规模效应,那么收集数据的过程就是在奖励先行者,但这其实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为消费者只能被迫选择最先收集数据的公司,而无法选择其他可能提供更好服务的公司。 一旦数据具有一定的互 *** 作性,那么就能避免后来者的竞争劣势。
当然,这种监管方式需要专家学者的密切合作,一方面要防止对初始者的创新抑制,同时也要防止消费者隐私被滥用。因此这一监管活动本身可能也需要是动态的,在保护自由市场运作机制的同时,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历史 上,从两百年前的李嘉图到一百年前的凯恩斯,经济学家一直都担心机器替代人。经济学里有个专有名词叫“技术性失业”(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即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失业。这种担心贯穿于 历史 ,一直存在争议。
在当下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呢?课题认为,这次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中,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带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 就是机器既可以赋能人,也可以替代人。
机器对人的赋能,体现在很多领域。比如餐饮外卖行业,如果没有数字技术、智能手机、GPS定位等技术支持,外卖员的配送效率就会非常低;再比如这次疫情下的远程教育、远程办公、远程医疗等无接触经济,并没有替代老师、白领工人和医生,而是对他们进行了赋能。数字技术使得我们在疫情冲击、社交隔离的情况下,还可以维持一定的经济活动,所以它和人是互补的。当然机器也可以替代人,比如无人物流、无人配送、正在发展的无人驾驶等。
课题认为,数字经济在中美,替代人和赋能人的程度并不一样,这跟中美的禀赋差异相关。美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机器替代人,通过资本深化替代就业。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则更多的是机器和劳动力互补,对劳动力是友好的。
美国的劳动力替代型数字经济体现为常规性、简单重复的工作,比如一些制造业流水线能被机器代替,同时甚至有一些不是很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也能够被机器替代。中国的劳动力互补型数字经济则体现在一些非常规的服务上,比如说外卖、送货员、专车司机、视频主播等等。
不过,彭文生认为,虽然数字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在中国有劳动友好型的一面, 但中国也难以避免数字经济加大收入分配差距的共性的一面,数字技术使得明星企业和个人可以用低成本服务大市场,少数人和企业赢者通吃。
美国有学术研究显示,过去40年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主要反映(同一行业内)受雇企业之间的差别,而不是职业之间的差别。 这背后一个重要的相关问题是数据产权没有明确界定,相关企业对大数据资源免费的、排他性占有,实际上是独占了关键资源的垄断租金。
如何界定大数据产权归属?对于这种垄断租金,应该采取管制方式,还是征税方式?如果征税,如何确定税基、税率?数字经济越壮大,这些问题越不容忽视。
彭文生认为,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数字经济也丰富了应对贫富分化的政策工具 :数字移民和数字货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传统办法通常是劳动力转移,或者产业转移。数字经济创造了一个新思路,即“数字转移”。
例如,大企业将客服中心布局在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无需转移就可以享受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可以看作是“数字移民”;数字新基建催生了网络直播、云 旅游 等方式,将欠发达地区的风土人情、青山绿水等特色资源“运输”到发达地区,“产业数字化转移”增加了当地人收入。
数字货币方面,中国人民银行DCEP重点在于发展电子支付手段,但从长远看,数字货币的发展可能对现有金融体系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促进普惠金融、降低金融的顺周期性,有利于结构性导向的财政政策更有效发挥作用,更好地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彭文生认为,这可能来自三个方面: 服务贸易、国际征税以及数据主权和安全。
第一个容易理解,就像制造业贸易量扩大后会产生国际摩擦,服务贸易量扩大也可能带来纠纷,中国需要积极参与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规则的变革。
税收方面,针对数字经济绕开现行征税准则的逃、避税问题,国际上讨论比较多的替代性方案是基于用户征税,这需要进行国际协调,以确定各国所属的应税税基。在世界大变局背景下,国际协调难度正在变大。
更大的国际冲突风险可能来自于国家安全或者说数据主权问题。
彭文生举例,美国和印度近期对中国的平台企业的不友好做法,固然存在政治层面的原因,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大数据归属是否涉及到主权甚至是国家安全问题?近期,中国更新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新增了“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似乎也印证了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个人数据采集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个人数据就会被源源不断地上传到相关应用的服务器上。虽然很多人意识到私人数据被采集,但对于哪些数据被采集,以及这些数据被如何使用却一无所知。数据采集和使用的“黑箱”,让民众在防范隐私泄露方面极为被动。
课题认为, 由于数据具有非竞争性,有时还具有非排他性,这就让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公共品的属性,然而对个人而言这却意味着隐私可能更容易受到侵害。
比如在疫情期间, 健康 码的大量使用,帮助了公共部门和私人机构共同参与防疫,但如果这些数据在疫情之后不能安全退出,一旦泄露就有可能损害个人的隐私。
课题提出,企业对用户隐私信息的掌握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细致丰富的用户数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些数据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匹配潜在消费群体,进而降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详尽的个人资料一旦泄露,将会对个人安全甚至企业经营带来威胁。
关于是否应该隐私保护,学术界分成了两派:
一派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他们认为在竞争市场中,隐私保护会降低 社会 福利,并降低市场的运行效率,而完全信息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芝加哥学派认为个人有动机隐瞒自己的负面信息,而这些行为会转嫁成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成本。真实信息的流动受阻将导致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最终被低效利用,进而降低 社会 福利。
但另一派支持隐私保护的人则认为个人的行为动机具有复杂性,芝加哥学派背后的利己行为假设并不准确。如果不保护隐私, 科技 企业可以利用收集的数据推测消费者偏好,从而实施价格歧视,此时消费者剩余都将被企业拿走;此外企业还可以将消费者的数据二次出售给第三方,但消费者却无法分享任何收益,甚至可能承担数据被滥用的风险。因此对个人隐私数据进行保护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 社会 福利水平。
课题认为,不过无论理论如何,数字经济发展对数据依赖越大、信息传递障碍越少,隐私泄露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数字经济时代,公权力介入数据监管以及隐私保护已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欧美在隐私保护方面已经进行了有意义的 探索 ,比如美国在2012年推动的《消费者隐私权法案》提出对消费者隐私保护的建议,旨在赋予消费者对个人信息拥有更大控制权,并且降低数据泄露给他人带来的风险。同样地,欧盟在2018年实施《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这部法律适用于欧盟的所有个人数据,对公司收集和使用隐私数据的方式进行了限制。在中国,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也引起了国家立法机关的重视,2020年中国人大提出将专门制定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以改变之前相应法律法规相对零散的问题。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隐私保护将会持续成为公共治理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彭文生认为,从公平角度看,立法保护隐私数据是必要的;从效率角度看,隐私保护的关键可能在于度,甚至需要设计状态依存的保护制度。
责编:瑟瑟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
①数字经济+数字货币+华为+人工智能+区块链!这家金融智能终端设备国内龙头官宣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展数字经济业务,为北京冬奥会准备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相关产品,还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第一批合作单位;②数字经济+数字孪生+元宇宙+华为+AR+人工智能!这家智能轨交龙头签200亿大单,AR三维实景融合技术平台与华为鲲鹏、升腾兼容,全年业绩预计大增近3倍,还为高通提供RCS总体解决方案;③光伏+储能+充电桩!这家公司全年净利最高预增近15倍。
重点公告解读
广电运通:拟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展数字经济业务
广电运通公告,拟设立全资子公司广电数字经济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简称“广电数投”),注册资本为10亿元。本次设立的广电数投将作为公司的投资运营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字经济业务的投资、建设及后续运营工作,创新智慧城市业务模式,拓展公司智慧城市业务领域,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点评: 公开资料显示,广电运通深受全球1200多家金融机构信赖,通过“场景+金融”服务模式,提供多元化、普惠化的金融服务, 已连续13年位居国内金融智能终端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
公司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第一批合作单位。公司积极携手生态伙伴围绕冬奥会加快拓展多个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如中标交通银行总行计划在冬奥会场景下推广的数字人民币领域首次硬件机具招标项目、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同打造的数字人民币智慧柜员机在北京大兴机场试点上线; 为北京冬奥会积极准备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等相关产品。
万联证券夏清莹等分析师在2021年10月25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 公司能为各类银行等客户提供数字人民币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并能提供软硬钱包、微型收银台、智能ATM等数字人民币产品。
夏清莹在5月5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 公司发布了企业级区块链技术平台运通数链 ,该平台具备“多扩展”、“高性能”、“强安全”、“强隐私”、“适信创”、“易接入”六大技术特性,能够基于区块链技术助力我国产业升级。
公司 助力深圳地铁开出全国第一张地铁区块链电子发票, 为深圳地铁承建闸机标准化软件系统、收益核算、电子发票等业务系统。
公司依托无线电集团 与华为联合成立“鲲鹏+升腾”生态创新中心, 发布广电鲲鹏服务器及全栈信创解决方案,主流产品完成国产化平台适配,支持主流鲲鹏、飞腾、龙芯、兆芯CPU平台及UOS、麒麟OS,并与二十多家银行开展试点测试工作。
佳都 科技 :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227%-292%
佳都 科技 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3亿元-36亿元,同比增长22671%-29205%。公司近3年新签和在手智能化产品方案订单进入规模实施阶段,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智能化项目按计划交付带动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点评: 公告显示,公司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投入及转化落地,“智慧车站”“IDPS城市交通大脑”等高毛利率的核心自主研发智能产品销售较快增长,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提升。
招商证券刘玉萍等分析师在2021年9月6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在智慧轨交领域, 公司在扎实推进17225亿智慧轨交大订单的同时 ,新签订长沙轨道交通6号线智能化合同, 金额2428亿元, 年内将完成主要产品交付及业绩确认。
万联证券夏清莹2021年9月2日发布的研报指出, 公司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化轨道交通的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这一政策红利。
佳都 科技 在互动易回复称,公司是华为的领先级ISV (独立软件开发商)之一,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发多种城市级智慧应用,公司的警务视频云、 明毅AR三维实景融合技术平台等行业数字平台与华为鲲鹏、升腾体系开展并取得首批兼容性互认证。
数字孪生作为构建元宇宙城市的关键技术之一,未来还会在更多的产业和领域落地,公司也将在与数字孪生相关的计算机视觉、AR(增强现实)、数据科学、物联感知和控制等方面技术持续投入拓展。
公司智能人脸识别测温终端具有自动远程测温功能。
2015年6月公司在互动易回复称, 公司作为美国高通公司RCS总体解决方案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唯一合作方, 从芯片层提供RCS解决方案,将携手高通共同推进RCS产业链的发展, 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提供RCS产品整体服务, 并为RCS产业链上的通信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等的后续商业化的推广奠定良好基础,共同推动下一代富媒体融合通信的发展。
中能电气:2021年度净利润预增6449%-14674%
中能电气公告,预计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50万元-3375万元,同比增长6449%-1467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890万元-2925万元,同比增长6858%-1609%。公司全面聚焦主营业务,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紧抓新能源行业发展良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有所提升。同日公告,全资子公司中能绿慧与欣旺达综合能源于近日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拟在光伏发电和储能及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进行深度合作。
点评: 公开资料显示,中能电气拥有 “光储充”一体化、 “充电魔方”、“一二次融合”、“充电群”、“智慧车库+智能充电”等解决方案,已参与河北邯郸、宁夏银川、贵州贵阳等多个地区 公交站充电桩项目的建设运营。
公司子公司上海熠冠主要从事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目前在江苏、上海等地持有多个已实现并网的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业绩公告金榜
昭衍新药: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72%-82%
昭衍新药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54亿元-57亿元,同比增加723%-823%。 小财注:Q3净利094亿元,据此计算,Q4净利预计292亿元-322亿元,环比增长210%-242%。
点评: 公告显示,公司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实验设施及项目管理流程,实验室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保证在手订单得到高效执行;供应端也为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开源: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438%-483%
新开源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24亿元-26亿元,同比增长43842%-48329%;本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3亿元-25亿元,主要系公司出售BioVision股权及对外投资所致。 小财注:Q3净利016亿元,据此计算,Q4净利预计14亿元-16亿元,环比增长775%-900%。
点评: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精细化工和精准医疗, 收购的美国BioVision是世界顶尖的生命科学研究公司 ,BV产品外泌体试剂盒可从体液中分离和提取高纯度的外泌体,同时提取其中DNA、RNA、蛋白质进行精确量化分析,可用于癌症、传染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早期诊断,同时可提供多种病毒纯化试剂盒,可在30-60分钟内从转染的细胞培养上清液或感染的样品中快速高效地纯化重组病毒。
说实话,这个概念很大,大到我现在还无法真正的理解其中的深意。
很浅显的理解是数字经济就是基于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打造新的产业生态圈,达到产业升级和降本增效的作用。
最专业的解释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其中又可分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
这两个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以信息、软件、技术为主的产业链;以分享经济、智能制造、无人车等产业为一类的使用型产业。
为什么要说我们只能被影响、被利用、被收割呢?因为题目的“数字经济”对个人的影响。
作为我们大多数个人来说,我们都是享受其技术成果的群体,而不是创造其技术或场景的群体,当然数字经济的产业很大,比如外卖小哥哥等也是数字经济的参与者,但是小哥哥不算是技术和场景的创造者。
既然我们大多人都是享受者,所以技术的创新、场景的更新、服务的迭代等对我们来说,我们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或主导权,只能被动享受和接受。
想想滴滴刚问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热衷于享受这种前所未有的便捷服务;同样共享单车和外卖问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热衷于享受这种服务?
有多少人会思考其中的数字化技术变革和甚至未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应该没多少人。
大厂们作为技术与场景的垄断者和缔造者,有一群聪明的算法工程师,我们斗得过他们?
今年,数据已经正式成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比起农业经济下的劳动力和土地,工业经济下的技术和资本,数字经济下的数据,才刚开始。
若成为生产要素,就少不了要素的分配机制和交易机制,数据后期怎么交易,大概了不是由我们这些凡人说了算的,更不是由天天抱着手机刷抖音和玩游戏的朋友们说算的。
由谁制定规则,大家心里应该心知肚明吧。
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数据进行二次分析,使其数字有了二次价值,最终数据价值反作用于场景,线上或者线下,我们得到了更精准、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数据就是我们的裸体,没人反对吧?
进而通过产品和服务吸引了我们大量的注意力,注意力还是个互联网概念,也就是流量,将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产品,为产品赋能,为产品提高估值,我们整天就是乐呵呵。
所以,说到这数字经济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还有更可怕的,要听吗?
AI人工智能为什么可以频繁的打败人类,因为AI懂得学习,有人要说了,胡说,那都是科学家给植入的程序!没错,那也是科学家,跟你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思考能力在于我们大脑中知识的链接效率,AI有强大的知识背景,并且更重要的是不断地进行知识链接,进而促发新的知识,最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你呢?而我呢?我们多久没有进行过一次深度思考了?
当然,说了这么多,看似负面,但反过来确实通过这些现实不断地促使我们学习!积累!和创新!不光只有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我们都可以的。
否则,再过几年,数字经济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就不单是社会经济的提升了,思维落伍了,我们应该就不会这么乐观了。
刚才讨论的还是很片面,我们只是说了消费领域,还有工业领域。
就拿我所在的领域来说,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目前这两个还是偏向于toB,toC的场景还不是很成熟,从目前市场上发展来看,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升级,对原有业务有相当的提升,还是有效果的。
数字经济的发展我们要用欢迎的态度看待,毕竟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但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并不能过分的乐观,而是要善于发现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之下我们作为个人的定位。
总之,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探索,并参与产业其中终归是没有错的。
在20年前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电商和信息化成为了,新的致富方式和发展方向。
因为在流量红利期,实现低成本高回报,同时可以借助CRM/ERP等系统,把库存、销售额、利润等经营信息,实现信息化经营,提升整体的效率。
但随着5G、物联网的来临,传统在线化和信息化的经营逻辑被完全颠覆。因为信息化是单方面的信息,无法把产品、销售、经营整体打通,就无法在数字化时代生存。
所以在未来30年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要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实现数字化、数据化以及智能化经营。
1、互联网、物联网与大数据的关系
2、信息化到数字化的商业形态
3、大数据到智能化的商业形态
一
在传统的经济形态中,谁能够掌握石油,就能够把控经济的命脉,在未来谁能够掌握大数据,就能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到底什么是大数据呢?在互联网时代的经营中,每个用户的信息、用户的行为,都可以通过应用程序为连接点,通过云计算储存和运算,形成大数据。
到了物联网时代,不但人能够产生数据,所有能够通电的物体,都可以产生数据。物体可以借助传感器,通过联网交互,产生不同的数据。
如一台冰箱,每天打开几次门,冷冻了多少的物品,每天的消耗量,以及与人的交互信息,都会被云计算分布式储存和运算,集合在一起,就形成的大数据。
之所以称之为大数据,是因为信息数据的量非常大,所以要通过多台服务器组成的云计算,去储存和运算,才能被分析和二次运用,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掌握了大数据,就了解到消费者以及市场动向的一切信息和数据,就可以通过大数据去判断未来的市场需求。
就如一些互联网巨头一样,掌握大数据以后,可以借助数据去判断每年的市场趋势与需求,这样就可以掌握未来,所以拥有大数据就相当于掌握了,新时代的资源。
二
想要借助大数据,抢占未来的发展趋势,就要认清信息化到数字化的演变,从根本上做好战略布局。
因为大数据的形成是信息的集合产生的,那么信息从哪里来呢?在序言中我们提到,信息化就是大数据的前身,就是把所有的经营信息,通过互联网应用程序,统计在一起。
例如今天销售了多少产品,带来了多少利润,还有多少库存,这是在信息化时代的经营方式。
但根据信息化做战略的布局和战术的挑战,是非常局限的,因为我们无法把握市场变化的精准数据,最终导致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经营成本上涨,最终导致大量的企业倒闭。
那么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供给大于需求,就要做到按需生产,精准匹配,这就需要从信息化转向数字化。所以数字化转型也是供给侧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来30年的大趋势。
因为只有全面的数字转型,才能把销售环节、库存、用户、等一系列的信息,通过数据中台相互打通,变成可以度量的数字。
只有所有的经营信息可以实现数字化了,才能借助云计算,把数字变成大数据。
三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数字化到大数据,那么大数据背后是怎样的商业形态呢?在未来的经营中获取大量的数据以后,可以实现智能化经营,这个智能化包含生产、库存、运输和营销。
首先从营销端来说,想要借助大数据实现智能化营销,可以通过巨头的云平台赋能,借助应用场景和数据中台,云计算获取大数据,根据实际推送精准的营销信息给匹配的人群。
就如我们在手机上经常收到一些,电商平台的优惠信息、打车平台的信息一样,是平台通过数据,判断你近期有某种商品需求或者出行需求,才会做智能化营销推荐。
但目前的弊端是,还属于基础的智能时代,这是因为数据量需要积累和技术更新要迭代。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在今天想要实现智能化营销,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巨头平台,因为巨头已经掌握的大量的C端的数据,通过网络平台直接投放广告就可以匹配经济需求人群。
其次是生产和物流的智能化,就是当我们借助云掌握了大量的用户的数据以后,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或者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收集,用户的数据传递到智能工厂做定制。
生产完成以后可以直接进入智能化物流系统,可以通过无人驾驶 汽车 ,配送到指定的地点。
那么在未来30年,想要从生产到物流到营销,实现智能化,最关键的是先数字化和数据化,因为只有积累了足够多的大数据,才能根据大数据给机器和设备发出指令,实现智能化经营。
所以想要抢占未来30年的发展趋势,就要先从信息化转向数字化,从数字化依托云计算,结合成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去赋能,实现智能化经营。
巨大的物流、信息流、数据流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宝贵基础。
提高网络服务质量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应推进成功网络建设和4G深度覆盖。218年6月1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18年4月底,我国4G网络覆盖全面95%的行政村与99%的人口。然而,我国目前的宽带费用偏高,网络速率仍然比较慢,高速宽带的使用率不高,如何从原有的数量增长转移到质量增长是关键。此时,应从国家层面制定宽带设施发展计划,促使国家对光纤接入网建设进行全面调控。
加强云基础设施部署与建设。早在215年周期性硬件更新之后,互联网市场中的通用服务器市场大幅度增加,中端系统需求进一步提升,软件定义的基础架构与混合云环境管理成为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云基础设施发展应积极落实“互联网+”等国家战略,拉动制造、电力、卫生、交通等行业的服务器采购需求,以此推动智慧制造、智慧电网、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发展。
积极拓展未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把握好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重视当下,更要拓展未来。当下区块链的概念持续升温,其价值关键在于数据的确权,并提供一种集成创新,有效克服了信息不对称、价值不传递等问题。基于此,未来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应从区块链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入手,形成新的治理手段。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一国家性战略工程也被称为“东数西算”。那什么是“东数西算”?它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首先来了解两个概念:数据和算力。
日常生活,我们每天的上下班早晚高峰时刻,全国数以万计、十万计、百万计的人,可能同时使用打车软件,有叫车的,有司机等待呼叫的。这么多数据信息要在短时间内集中处理还不出错,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信息社会,数据可以是符号、文字、数字、语音、图像、视频等等。每天,我们打开手机,都会产生数据,社会上无论公共服务、经济运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数据,海量的数据还要有算力来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所谓算力,就是指每秒钟能够处理的信息数据量。曾经有一个公布的数据,为了做人的语音识别,要建立数学模型,优化出识别的人工智能算法,要调动1751个参数,耗掉45TB数据,而这背后一个是要大数据的供给,另外一个就是要有相应的算力来支撑。”
中国产生的数据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但是在算力方面。2020年,美国的算力占全球36%,中国的算力占全球31%,也就是说中国的算力还不能满足中国产生的大规模数据。海量数据的处理,是在数据中心完成的。
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总经理助理包健说:“数据中心整个的计算量可以支撑全国所有的用户一个并发执行,经常用到的打车出行的应用,客户分布在全国各地,他的需求会在10毫秒以内,通过互联网传送到数据中心进行计算,对他的需求计算完成之后,将最优的路径、最合理的司机,以及所出行的计划反馈到他的手机上,完成打车软件的一个流程,同时通知最近的司机到什么位置去接他。”
除了手机打车这样的日常服务,每时每刻、各行各业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像海水般涌入数据中心,而数据中心的作用之一,就是要在网络设施基础上,通过强大算力,对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一国家性战略工程,也被称为“东数西算”。数据和算力转变为新一代生产要素,全面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化,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资源规划层面。
“东数”为什么要“西算”?
邬贺铨说:“中国区域发展是不平衡的,东部经济强于西部,数字经济也一样。东部像深圳,它的信息产业的产值占全球十分之一;上海、北京这些地区,随着经济的发达自然对数据计算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但是能源分布也是不平衡的,正好相反,能源中国是西部要富裕一些。”
算力越高,对能源的需求就越大。走进一座数据中心,最直观的印象是一排排机柜,里面是一列列的服务器。这些服务器日夜不停地运转,执行着数据交换、计算、存储的任务。一个大型的数据中心集群,这样的服务器可能达到几百万、上千万台,耗电量很大,仅电费就占到数据中心运营维护成本的七成。
邬贺铨说:“既然这样,我们可以把耗电的数据中心放在西部,可以更好地利用西部的能源,甚至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就减少了碳排放。”
我国有很多大工程都是为了让资源更合理地配置,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东数西算也是如此。据有关部门测算统计,2020年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已超过2000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2%。庞大的电力需求,带来算力“西迁”的原生动力。
贵州、内蒙古等西部地区,是电力能源富集区,在这里建设数据中心集群,不用远距离传输电力,所以电价低,数据中心运营成本就低。内蒙古、贵州都是避暑的好地方,夏天的气温不高,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更加适宜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
“东数”如何去“西算”?
东数西算,把东部的大量数据跨越几千公里传输到西部的数据中心集群,这要怎么实现呢?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数量已经达到19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主要用于汇聚、疏通区域之间乃至全国的通信流量,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极大提升网间通信速度和质量,这就为工业互联网、东数西算等“新基建”发展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
贵州省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张雪蓉说:“当时骨干直联点比较少的时候,贵阳的联通用户要访问成都的电信用户,需要从贵阳的联通连接到广州联通的互通点,再到上海的电信互通点,从上海再到成都才能够实现。现在可以实现直接连通,延时降到20毫秒以内,相当于你在深圳玩游戏和我在贵阳玩游戏是一样的感觉。”
缩短网络时延对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秒等于1000毫秒,通常我们眨一下眼,大约要120—200毫秒。而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贵州到上海的时延可以降低到25毫秒,到广州的时延可以降低到12毫秒;内蒙古呼和浩特与北京互访时延仅为10毫秒左右。形象说,也就是我们一眨眼的工夫,数据传输可以在两地跑10多个来回。强大的算力,加上高速的数据传输,让数字技术的应用更加宽广,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
“东数西算”为什么列入新基建?
统筹我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势必会牵引数字产业发展和布局。“东数西算”不仅仅是平衡东西部的资源,它是在算力基础设施由东向西布局的大环境下,加速相关产业有序向西部转移。“十四五”期间,预计大数据中心投资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累计带动各方面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新基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东数西算”搭建了数字经济“新底座”,形成了高质量发展“新支撑”,也将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高水平“新优势”。
“东数西算”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与超级计算中心不同的是,超算更侧重于计算,侧重于服务科研领域,而大数据中心承担了数据存储、计算、传输等多项功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布局,打造的是我们未来经济生活的云生态,服务的是全社会。内蒙古就利用数据中心集群,搭建起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青城之光”,服务于智慧城市的建设。
加快推动“东数西算”建设,直接受益的是各类市场主体,数据中心为各行各业、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算力,促进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数据中心的建设,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服务于民生的方方面面。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布局,也将推动我国的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这家数据中心,建成后将日处理全球数亿笔的交易量。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建不断完善,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会不断涌现,对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也是一个推动。
邬贺铨说:“放在西部的数据中心,可以帮助西部更快利用算力的资源,并且通过数据中心把上下游产业带起来,有利于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所以这也是兼顾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算力已经和水、电、燃气等等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东数西算”就是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我国启动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国家工程;既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区域气候、能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又能助力我国数据中心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将为建设数字中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