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h22h05服务器说明书?

华为h22h05服务器说明书?,第1张

服务器RAID、带外的配置 华为服务器 RAID、带外的配置 1、 RAID配置 --出现此界面后按:Ctrl+R键,进入 RAID配置界面(下图) --在 VD Mgmt选项卡下

在满载状态下,CPU温度最高93℃,稳定在71℃,功耗10W,频率维持在25GHz。显卡温度最高68℃,频率1468MHz。
表面温度,键盘键帽温度最高为416℃,WASD键位区域416℃,方向键30℃。左腕托温度为34℃。
解决发热问题的方法
1、结束后台应用软件。
发热严重主要是由于现在的电脑都比较智能,可以在同时运行着多个后台软件,这样费电。而且多个后台同时运行还会引起电脑发热,可以在玩电脑
时候经常使用电脑管家来一键结束后台应用软件。
2、安装散热风扇,把电脑搬到温度合适的地方。
3、为避免电脑发热严重,使用电脑管家保护提供的充电管理功能。

散热不良或测温失灵。CPU散热不良,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CPU的散热器固定卡子脱落,CPU散热器与CPU接触之间有异物,CPU风扇长时间使用后散热器积尘太多,这些情况都会导致CPU散热不良,积聚温度过高而自动重启。

手机CPU温度在50度以下即为正常温度。
在一般情况下,手机CPU的温度应当控制在不超过室内的温30度以上,也就是说室温是20度,手机CPU温度就应该控制在不超过50度为宜。
虽然手机CPU的工作温度范围可以在25-75度,但过高会重新启动或死机,因为手机的外围电路以及电容之类的适应温度就是在-10—65度之间,而晶体管则一般不要超过70度为宜,因此来说60度的温度就有些危险,温度在50度以下比较合适。对于一时用不到的软件,应该及时关闭,减少软件对于手机内存的不必要占用,同时给手机降温。由于手机外壳是封闭的,很不利于手机散热。对于可以取下外壳的手机,把手机外壳取下后,把手机放在干燥通风处,可以给手机降温。

4月10日,华为云出现故障,用公关的术语来说,是遇到了危机。

一个云厂商,无论技术有多强,都不可能保证100%不出问题,关键是出了问题之后怎么办?如何进行危机公关?

华为成立三十多年来,遇到过太多的危机,最大的危机当属去年的美国禁令,堪称是“灭顶之灾”。在应对危机上,华为和其创始人任正非展示了非常独特的危机公关之道,非常值得行业思考和借鉴。

其一,危机公关的核心不是公关,而是以客户为中心,去解决问题。

大多数企业在危机公关时,最大的误区是掉入公关之中,纠结于什么时候应该回应,声明如何写。殊不知,公关声明发布得再快、内容写得再好,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什么?是解决客户的问题,将客户的损失降到最低。

美国事件中,任正非做的最核心工作,是补漏洞。大家一定对任正非展示的那个千疮百孔的飞机印象深刻,“我们现在的目的就是要补全飞机上的洞,承受美国的打击”,任正非的补漏洞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去解决问题,保证客户的业务连续性。比如面对谷歌系统禁用,任正非调集了几千人的科学家补漏洞,从而可以让华为手机的用户能够继续体验不中断。

华为云的这次故障也是如此,其第一时间做的事情,是抢修故障,恢复客户业务。据了解,4月10日中午,DCS、RDS所有资源状态已经恢复,已经报障的大部分客户业务已经恢复正常。

如果说面对危机时,公关如何做是“术”,那么以客户为中心,尽快解决问题,而且举一反三、杜绝问题再发生则是“道”。

术容易,但是道却难得多,因为道来自于企业的价值观、初心。任正非和华为之所以这样做,就在于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已经深入到骨髓中。曾经有人问任正非,华为的管理模式是什么?任正非回答:没有模式。有人问我们,华为的商道是什么?我们就没有商道,我们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就要让客户高兴。

其二,避开危机的办法,是不避开危机,公开、透明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

很多公司遇到负面新闻或者质疑,下意识的选择都是躲避或者沉默,他们往往存有侥幸心理,觉得这样做就能蒙混过关。但是,殊不知这种举动无异于掩耳盗铃,你越想躲避,往往越会激起公众的关注,进而让事态恶化、无法收场。

美国事件中,华为面临的最大质疑是技术后门、数据情报收集等。任正非是如何做的呢?他没有任何回避,而是做到完全的公开、透明。华为主动给美国媒体发出了公开信,邀请他们到华为来看一看,华为所有高管都可以回答问题,华为的研发实验室、技术发布会也对他们开放。一贯低调的任正非,更是站了出来,频繁、持续地接受各国媒体的采访,而且对于任何敏感问题都不回避,诚恳、理性、坦诚,全世界的客户和公众由此重新认识了华为。

甚至,任正非还有一个更加出乎意料的举动:把5G专利以公平、无歧视的方式许可给美国公司。“我们是真心诚意的想做这个技术许可,我们不会留后手和秘密。我们对被许可方开放透明,不是我们傻,而是以此让华为公司19万员工面对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谁也不敢睡懒觉。” 这样的公开和透明,真的是绝无仅有了。

在这次华为云的故障事件中,华为也是第一时间就在官方微博发布公告,通报故障以及修复进展,没有隐瞒、没有迟疑。

俗话说,同甘苦易、共患难难,做业务更是如此,正常时候各个厂商可能看起来差不多,但是遇到问题或者挑战时,往往才能知道谁才真的值得信任。

所以,总结起来,任正非和华为的危机公关之道,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不用公关的办法做危机公关,一切回归商业本质。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所以遇到问题时,自然第一要做的是解决问题,将客户损失降到最低;始终保持透明,所以遇到问题时,才不会推诿隐瞒,而是直面问题、公开透明。

如此而已。

因为现在云计算逐渐成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它集合了众多计算资源,让每一位网民都可以随时获取资源,而这背后真正依赖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云朵,是陆地上有无数台服务器构成的数据中心

那么对于数据中心来说冷却属于数据中心的主要成本因素,所以怎么解决冷却降温这个问题就是节约成本要考虑的最大的问题。

Facebook位于瑞典吕勒奥的数据中心,距离北极圈不到70km,这里常年低温可以将冷空气吸入散热。阿里巴巴位于杭州千岛湖的数据中心,这里年平均气温17 ,可以利用深层湖水的循环流动,帮助服务器降温。而腾讯位于贵州贵安的数据中心,这里有五条山洞,隧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安全隐蔽且温度较低。微软更是脑洞大开,直接将服务器沉到了海底,想要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却能力,打造一个绿色节能的海底数据中心。

所以这没有什么是尖端技术。只是微软为了节省维护服务器(包括冷却)的费用而已。就比如华为在大山深处建立数据中心一样,他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

放在深山和沉在海底,目的是一样的:散热。现在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其能源消耗是及其巨大的,而设备运转时的热量也是巨大的,相当多的电力要用来散热。而如果有一个本身就低温或散热好的环境将会节省大量能耗。

但目的相同,方式不同,是因为这两家公司所处政治、地理环境的不同。

其实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散热方式不同罢了

微软把服务器沉入海底 是通过海水的低温及流动性带走服务器的热量。

华为把服务器放在深山里,是通过深山隧道的低温环境和风流带走服务器的散热。

大家要知道服务器端的热量放射是非常大的,你家一台电脑如果没有风扇散热,电脑很快就会温度过高死机。所以服务器必须保持低温下或者常温下运行。

所以两者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不过散热形式不同罢了。同时可以节约很多散热上的成本。

如果资金允许,条件允许,把服务器放南极和北极是最好的。但同时服务器散发的热量也会影响力南北极的环境了。

微软之所以选择沉入海里来降温,是因为其选择的一个地理环境就是海洋寒流常年经过的地方,其选址也是经过了严格审核的,不是随随便便的选有水的地方就行。同时选择的也是海洋生物活动少的地方。

其分别在加州海岸和欧洲海岸附近海域设置了服务器,而且效果还不错。
其实没什么不同,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散热。

所以,不管是微软还是苹果,不管是华为还是谷歌,他们建服务器的时候都会从几个方面考虑:成本、安全。从成本方面来说,主要是场所、电力和硬件成本。而电力方面又因服务器散热而需要考虑降温的成本,实际上很多服务器的电力都因散热而浪费掉。

所以,微软把服务器沉到海底也是基于上面说的几点考虑。首先不需要场地成本,通过集装箱的方式沉入海底,避免了建设机房的成本;其次通过海水散热减少了空调的使用,这种天然的降温方式比耗费大量的空调降温要划算得多,对于微软在向云厂家转型的过程中,大规模采用海底部署的方式节省的成本是非常可观的。

现在很多的云厂家,都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来部署服务器。比如谷歌想出了用厕所的水给服务器来散热,当然是与污水净化厂合作的方式。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司把服务器部署在贵州的深山老林里面。比如苹果公司就把中国区的数据服务器放在了贵州。后续包括阿里、华为、中国移动等公司把服务器建立在贵州后,腾讯公司也把服务器建在了贵州。其原因主要包括:当地的气候比较凉爽和稳定,电力便宜,地质稳定。所以服务器建在这些地方是比较安全和划算的。

所以来说,厂家肯定是因地适宜的选择合适的方式,并没对错,目的完全相同。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愿闻其详

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隔热降温,节能减少成本。

大多数企业给服务器降温都是通过空调降温的,这样成本是很高的。服务器运行得时候运产生热量的,就像使用手机的时候会发热一样的,微软和华为都有很多服务器的,这些服务器放在一起产生的热量是很高的,服务器所处的环境温度一旦过高就无法工作了,所以微软和华为都是为了给服务器降温,他们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同。

微软把服务器放入海底,海水可以很好的隔绝阳关的照射,海水还能通过导热的方式给服务器降温。

华为把服务器放入深山中同样可以隔绝阳光照射,而且大家都知道山洞里的温度是比外面低很多的,这样可以直接给服务器降温还不要成本,再通过空调来调节温度。所以微软和华为的目的是一样,只是方式不同。

众所周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也诞生了很多的 科技 巨头企业,像微软、华为、苹果等公司都是家喻户晓的 科技 企业,而对于这些大型的 科技 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合适的服务器数据中心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数据传输几乎都需要依赖于服务器的支撑才行,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的服务器数据中心!
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型网络运营公司,都在寻找并研发最合适的服务器冷却技术;因为服务器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且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这对于建设服务器的场所来说,就有严格的要求;像马云的阿里云以及亚马逊和360等企业就将自己的数据中心给建在了宁夏,而华为、腾讯和苹果iCloud则选择将数据中心给建在了贵州的大山中,其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该地独特的气候,以达到低温和自然风制冷的效果,并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据悉,在贵州的大山深处,华为选择了将山体挖空来放置服务器。据悉,华为贵州服务器中心仅一期的建筑面积就超过40万平方米,可以容纳60万台存储服务器,其规模无疑也是十分庞大的,那么华为为何会选择在贵州“挖空”一座大山来建数据中心呢?这里面有这几个关键原因。
贵州之所以会受到华为等无数 科技 企业的青睐,并在这里建设自己的服务器中心,主要是因为贵州的地理位置优越,这里山区众多,而且气候宜人,就算是在夏天平均气温也仅仅在25度上下,很适合服务器的散热;而且贵州很多山区都有天然的溶洞,建设服务器中心也有利于形成恒温恒压的环境,在贵州还很少会发生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这些有利条件可以充分保障大数据中心的稳定性。
除了华为这样的企业将数据中心给建设在大山中以外,还有美国微软将服务器给沉入海底,想要在海底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据悉,早在2014年的时候,美国微软就发起了“水下数据中心建设计划”,为了完成这一计划,微软公司还展开了相关的海底实验,微软公司为了解决海底服务器的防水问题,甚至还花巨资聘请了舰艇制造商“法国海军集团”,采用潜艇级别的防水和散热技术来建设自己的水下数据中心。微软用重达17吨的钢制密封舱,装下近300台电脑服务器和超过100种的传感器,然后沉入加州海岸底,这些海底服务器则通过舱内外安置的冷热交换器,将舱内的高温水与舱外海水循环交替,以达到散热的目的。
这些 科技 企业之所以会大费尽周折地去尝试将服务器放置在大山深处和海底,主要都是因为服务器也特别怕热,特别是成千上万台服务器组成的数据中心,散热一直都是一个难题,每年仅仅是这些服务区的散热和电费运营都是一大笔的开销。综合来看,相比于微软的海底数据中心,华为的大山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无疑更为成熟一些,因为将数据中心给建设在深山中,可以不受海岸线等地理位置的限制,而且研发和建设成本也更低,目前微软团队仍处于试验中,距离成熟的商用仍有一段距离,所以华为挖空深山放置服务器方案无疑要更加的技高一筹,不知道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7244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