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的rpa软件有哪些优势?

好用的rpa软件有哪些优势?,第1张

RPA依靠先进的软件自动化技术,极大降低了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几分钟就能完成员工几十分钟才能完成的基础工作,且可以 724 不间断工作,帮助员工完成大量重复规则化的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实现了企业内部跨系统及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工作,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一个 RPA(“流程自动化机器人”)的时代正在悄悄来临。
RPA 相对于人工进行大量重复 *** 作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多领域正在发挥者它的重要作用,包括财务流程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工业控制自动化、网站数据自动抓取,电商的订单自动处理等等,总结下列,主要有以下的优点:
1成本低: 通过机器人工具实现流程的自动化,同时结合流程的标准化,可以节省 30%~50% 的成本。业务量越大、消耗人力越多的流程在使用RPA技术后所带来的投资回报率(ROI)越高。业务量小的流程也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但是一般实施的优先级别比较低,或者只是作为RPA机器人空闲时间的一种工作补充。
2效率高: 相对于人工 *** 作,机器人 *** 作速度可以达到人工处理的 5 倍,并可实现 24x7 的全天候工作有些流程自动化通过改造现有企业办公系统,让多套系统提供API接口,然后基于SOA的架构也能完成。但这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和较长的周期才能完成这样的整合。相比起来,RPA的自动化可以通过自动化脚本快速搭建自动化流程,在短期内产生效益。
3合规性: 可满足数据存储需求,而且有助于采用规则驱动型事务处理,以满足财务要求。同时,机器人的每个步骤可被监控和记录,在保存丰富的审计记录的同时有助于企业的流程改善。
4安全性高: 数据更安全,不会出现人为干预时可能出现的数据丢失风险。
5可扩展、灵活度高: RPA 可以适用于多个领域和行业。以电商领域为例,实在RPA可以实现自动处理第三方软件的数据,快速处理和提取订单的数据;实现多软件之间跨平台链接;整合word/excel处理,自动处理文档数据,还可整合OCR的技术,挖掘更多内蕴藏的数据等,让电商平台成为真正全自动化的智能平台。

2021年7月26日,高德纳(Gartner)《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 for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发布。中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厂商「来也 科技 」入选,与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Prism 等老牌厂商一起被Gartner重点推荐。

在报告中,Gartner高度认可来也 科技 的创新、市场理解、合作伙伴与开发者双生态。 尽管刚刚在海外崭露头角,但是来也 科技 的收入增速、资本背书,让Gartner看到了这家潜力巨大的厂商,其对此评价“或将改变亚太RPA市场”。 此外,这也是中国RPA厂商自Gartner 2019年发布该年度报告以来首次入选。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魔力象限》报告中,Gartner评估了全球18家头部的RPA厂商,将它们分别列入领导者、挑战者、远见者和特定领域者四个象限中,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自动化发展提供选型参考。

Gartner是全世界最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机构之一。长期以来,其发布的“魔力象限”系列报告都被行业视为“ 科技 界的奥斯卡”、“CIO(首席信息官)们选型圣 经”。

在报告中,Gartner对来也 科技 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介绍了来也 科技 的优势:

因此,这也使得RPA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全方位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之下,成为了软件领域中全球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提升运营效率的自动化选择之一。

在Gartner 2019年上半年发布的关于RPA市场调查中,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软件在2018年增长了631%,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人工智能软件。 麦肯锡数据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其中全球RPA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1000亿美元,并以每年64%的增速,成为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

快速增长同样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和丰富的变化。

魔力象限描述了Gartner依据标准对该市场内的厂商所进行的客观分析,从魔力象限的变化也能看出世界RPA市场的变化。

对比去年的报告,今年的报告,领导者、挑战者、远见者三个象限变化不大。微软凭借其过去一年不断增加的RPA方向投入从挑战者象限向前进入了领导者象限。

特定领域者象限的变化相对较大,由去年的6家厂商变更为今年的8家,其中来也 科技 、Cyclone Robotics、IBM、Kryon和Nintex共5家都是新进入的,有4家出局。这都从侧面反映出市场竞争之激烈,新玩家的加入,旧玩家退出也能看出行业洗牌正在进行中。

Gartner对于特定领域者象限的定义是:特定领域者通常从事垂直或功能领域,他们拥有仅限于特定区域或市场子集的强大软件产品。

从这个层面来说,此次包括来也 科技 等国产厂商的入选,一方面表明国产RPA厂商的实力正在剧增,创新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及其所在的亚太市场市场规模正在扩大,对于世界RPA市场而言地位也越来越高。

其中,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是来也 科技 入选魔力象限,这家年轻的企业有何过人之处?

魔力象限会以二维模型来阐述各个厂商、供应商的实力与差异。具体而言,前瞻性包括厂商或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底层技术基础的能力、市场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外部投资等;执行能力则包括产品的使用难度、市场服务的完善程度和技术支持能力、管理团队的经验和能力等。

来也 科技 创办于2015年,最早以自营模式提供C端智能助理产品及服务起家,后逐步发展为AI技术为核心的对话机器人平台。2019年6月,来也 科技 宣布完成与RPA创业公司奥森 科技 合并,进入“RPA+AI”市场。目前,来也 科技 帮助保险、通信、电力、金融、零售等多行业的企业客户,以及智慧城市、政务服务、医社保、公共医疗、院校在内的公共事业领域,实现了各种业务场景的深度突破与打通。

从Gartner的调研维度出发,我们不难得出来也 科技 为代表的中国RPA厂商入选魔力象限的原因。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也 科技 长期对于RPA+AI技术的布局和积累, 这样的布局在目前的中国市场是少见的,这不仅源于来也 科技 的战略眼光,更是因为中国市场的特性使然:相较于全球市场,中国大型企业对于AI能力的拥抱和接受程度较高,而在疫情后企业对于自身数字化需求的热情也在逐渐攀升,希望借助PRA平台和AI能力帮助自己完成智能自动化的转型,这也成了来也 科技 能不断拓展中国市场独一无二的优势。

而在公司底层技术基础的能力方面,来也 科技 是全球少有的具备原生 AI 能力的RPA厂商。来也 科技 的研发团队源于百度旗下的智能语音助手和基于“按键精灵”的原班人马,这使得来也 科技 拥有20年的RPA经验,使得其RPA+AI产品具备原生的OCR、NLP、对话机器人等能力。

在7月21日,Gartner发布年度重磅报告《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21(2021年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来也 科技 同时在RPA、NLT(Natural Language Technologies)两项技术领域入选,其中在NLT领域,来也 科技 更是少数能够与BAT、华为、AWS等巨头同时被推荐的厂商。

此外,正是因为来也 科技 在RPA领域和AI相关领域的双重积累,才有能力帮助企业客户将自动化推向更广泛的业务场景,串联起从前台到后台的业务,实现“端到端的智能自动化”。在 2020 年 5 月,来也 科技 上线了全球首个专为 RPA 机器人打造的 AI 能力平台“ UiBot Mage”。

来也 科技 还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厂商,入选HFS Research关于亚太RPA市场的报告。在7月22日IDC最新发布的《IDC MarketScape:中国RPA软件平台厂商评估,2021》报告中也说明了,来也 科技 在中国RPA市场属于领导者厂商。

IDC MarketScape:中国 RPA 软件平台厂商评估,2021

在创新力和市场前瞻性方面,来也 科技 仍然专注于开发AI与RPA的结合应用,它始终相信不论是在IDP、对话式AI,还是流程挖掘都等有AI加入和优化的空间。

而合作伙伴和开发者的“双生态”也是来也 科技 的杀手锏之一。 500多个合作伙伴,超过四十万名开发者构建出一个活跃的“RPA+AI”社区,这给RPA的普及以及新应用的开发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开发者的存在可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未来RPA市场的发展方向。

在人力成本逐步增加的今天,好用的产品能帮企业和用户个人降本增效。而更大用户量同样也意味着更多开发者参与,更大应用生态形成,搭建流程场景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作为开发工具要站稳市场,一方面必须逐步降低产品的使用难度,另一方面必须最大化技术支持的能力,这无疑也提升了来也 科技 市场愿景的前瞻性。

“入选魔力象限对于来也 科技 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也是公司坚持 RPA 软件与 AI 自研的路线,坚持合作伙伴与开发者双生态建设的结果。”汪冠春说:“这是Gartner 历史 上第三次发布RPA魔力象限报告,就有中国厂商入围了,这在企业软件领域非常少见。说明AI赛道中国公司大有可为,也感受到任重道远,是激励来也 科技 进一步进军国际的强心剂。”

入选RPA魔力象限,意味着国产RPA已经进入全球RPA市场,对于中国厂商而言有着非常好的背书效应。“许多海外企业在采购RPA时都会以魔力象限为标准,这也意味着来也 科技 将被全球推荐,这对于公司进一步推动国际化战略有非常大的帮助。”汪冠春表示。

随着数据科学的不断发展,以RPA为代表的智能自动化技术正在不断地融入工作中。根据麦肯锡的调查,当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活动可以在大约60%的职业中实现自动化。根据IDC预计,到2023年,全球RPA市场规模达到39亿美元,中国RPA市场具备较强增长动力,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02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64%。此外据Bain&Company估计,自动化软件的潜在市场规模增加到约650亿美元。

如此大且还在继续增长的市场,也吸引了亚马逊、阿里云、华为云、谷歌云、微软、IBM等巨头纷纷入局,同时还有UiPath和Blue Prism等欧美先发企业。走向世界,也就意味着要跟进一步与它们竞争。

对此,汪冠春认为,具备原生AI和RPA两个维度能力的来也 科技 ,在世界舞台上也有竞争力。“未来,AI在RPA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深入。客户一定程度上会对厂商的AI创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提升。而中国的AI技术、AI应用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这给RPA中国厂商开拓世界市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汪冠春表示,“RPA+AI也是个壁垒很高的市场,要进一步打开市场,就必须不断在创新上投资,塑造公司的独特性,中国拥有丰富的开发者资源在这一方面也很有优势。”

来也 科技 已经开始了世界市场的征程。过去一年,在市场拓展上,来也 科技 已在东南亚,拉丁美洲,英国和欧盟组建了团队,积极布局欧洲等相对成熟的市场的同时,开拓蓝海市场,用来也 科技 的原生AI能力和全球开发者生态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差异化解决方案。稳步推进打造世界级RPA+AI 平台、方案及服务。

在双生态建设上,来也 科技 计划在三年内打造全球最大的软件机器人开发者社区和机器人交易市场,并在2025年前通过校企合作和社区运营认证100万开发者。通过为全 社会 培养更多智能时代懂RPA和AI的人才,将数字劳动力会加速落地政务、电力、金融等行业中去。“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努力,能争取更早进入魔力象限的领导者象限!”汪冠春说。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RPA的出现为企业的技术架构、应用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其非侵入性和AI可拓展性等特点在大量重复、有规则的劳动中可代替人类劳动,为企业减少错误率、提高效率,成为数字化转型最基础的数据抓手和能干的数字员工,由此形成的RPA市场正在快速爆发。

RPA最早的业务需求来自BPO业务(业务流程外包),尤以BPO中呼叫中心场景为多,其工作特点是大量、简单且重复,导致人员 *** 作效率低下、易出错。

2019年国内RPA进入爆发期

2011年,技术外包公司DeskOver(UiPath前身)发现外包公司对自动化降本的商业需求和商机,开发了第一代自动化产品,即早期的UiPath Studio。

由于需求持续增多且日趋多元,RPA从简单的工具、软件延伸成解决方案,以该软件和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的RPA公司开始出现。 2016~2018年期间,国内在金融行业率先完成试点和概念验证,2019年上半年快速增长并形成共识,国内RPA进入爆发期。

2020年,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各行各界带来了经济冲击,被称为“数字员工”的RPA又一次占据人们视野,RPA快速增长及爆发可归因于传统自动化局限、BPO降本需求、AI的出现以及全球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

随着大企业客户进入RPA市场,单一的解决方案无法满足其多元化、复杂需求,RPA供应商开始研发规模化部署的RPA和云端RPA,并结合AI技术,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等功能。

RPA技术发展路径

弘玑Cyclone认为,从RPA的技术发展路线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RPA10,工具,解决工作流自动化

RPA20,平台,解决业务流程智能自动化

RPA30,智能中枢,具备自适应能力的数字化企业

未来,传统的大型静态业务系统将会把越来越多的业务扩展能力和业务自适应能力交给像RPA这样灵活、非侵入式、易创建易管控的业务实现方式。RPA将成为成为下一代企业软件的主流架构方式之一。

RPA在国内外的应用

据麦肯锡的《数字时代:人工智能将改变企业命运》调查报告显示,“世界500强”中超过70%的企业都在使用RPA机器人,如亚马逊、通用汽车、宝洁公司、花旗集团、安联保险、谷歌等。

据亿欧智库不完全统计,RPA主要应用领域为金融、制造、医药和零售电商。截至2020年10月,国内采用RPA企业金融业占比最高,为5455%,7778%的金融机构为银行。其中,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批使用RPA的银行,分别于2016和2017年率先在国内金融业引入RPA技术,以提高运营自动化水平。

亿欧智库:国内企业RPA主要应用领域分布

根据亿欧智库数据显示,在2017~2019年期间,全球RPA市场以4910%的年复合增长率迅速发展,2019年全球RPA市场规模达到11833亿元;2020~2022年增率长稍有减缓,但仍以4289%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上升,预计2022年将达到400亿元规模。

中国RPA行业尚处于中早期阶段。2017年中国RPA市场规模仅为31亿元。从整体上看,中国的RPA市场规模与全球RPA市场规模均在上升,预计2022年规模为2616亿元。

Gartner预测全球有高达9成大企业会在2022年前采用RPA,试图以数字转型提升商业流程的适应力和规模,同时调整人力配置。

RPA与超自动化

超自动化是一个为了交付工作、涵盖了多种机器学习、套装软件和自动化工具的集合体。超自动化不但包含了丰富的工具组合,还包含自动化本身的所有步骤(发现、分析、设计、自动化、测量、监控和再评估)。

该趋势由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开始。但仅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还称不上超自动化,它需要组合多种工具来帮助复制任务流程中人类所参与的部分。

Gartner定义的超自动化,是将RPA、智能业务管理(IBMPS)、人工智能(AI)及高级分析(AA:Advanced analytics)集合到一起。

Gartner预测,到2022年,全球超级自动化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5,966亿美元,相比2020年增加1,150多亿美元(增长近24%),今年市场规模预计为5,320亿美元。到2024年,通过将超自动化技术与重新设计的 *** 作流程相结合,企业将降低30%的运营成本。

2015年成立的弘玑Cyclone,是国内最早感知到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这一风向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将RPA提升到Hyper Automation的企业。

弘玑Cyclone能够为企业提供基于自动化需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通过对需求的发现、设计、管理和运行这四大阶段管理,实现:

协助CoE部门挖掘自动化价值点,助力RPA在集团内部快速推广

基于桌面端和移动端,提供跨平台、跨 *** 作系统的流程设计器,可基于服务器、IoT和私有云等各种环境下跨平台部署

全面管理、调度、监控不同岗位的机器人,确保它们高效、稳定地执行流程任务

覆盖有人值守场景、无人值守场景以及移动自动化场景,提升企业关键业务流程的可视性,让流程变得更加智能

同时,Cyclone RPA结合大量AI模型算法,赋予机器人读懂文档、看懂屏幕、理解对话等能力,极大扩展了机器人看、读、理解的边界。

rpa可以用来 *** 作Excel、Word、PPT、PDF等软件
rpa可以用来 *** 作Excel、Word、PPT、PDF等软件。RPA 可以实现跨系统多平台之间的无缝连接,比如说常用的办公软件 Excel、Word、PPT、PDF、微信、SAP 系统等,同时还包括基于 Web 的各种软件系统。这些软件之间会存在数据复制、数据读取、录人等 *** 作,利用RPA 可以轻松地实现多个软件平台的数据互通。RPA 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自动化计算、数据存储和业务 *** 作的,它不同于传统的自动化模式。目前传统的自动化模式有C/S、B/S 的应用程序,利用工作流引擎支持的业务流程,利用服务器端的程序或脚本来实现日夜间的批处理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7258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