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油压缓冲器是台湾御豹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兼油压缓冲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下属子公司。CEC最初称为御豹-CEC液压事业部,后发展为CEC油压缓冲器、精密稳速器公司。公司草创之初即拥有数十年以上油压缓冲器研发设计制造之专业人才,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历程,CEC全体上下员工共同努力,创造出了今天油压缓冲器最强的品牌。如今,御豹缓冲器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市场,并远销欧美日等国。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子,英文缩写CEC)是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计算机软硬件与系统集成、通信网络产品、数字家电等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应用、配套、销售推广及技术服务。其中集成电路、计算机软硬件、通信工程、手机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设计开发能力均居全国领先地位。中电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中电通信,英文缩写CECT)是由中国电子息产业集团公司、天津泰达股份有公司、深圳桑达电子总公司、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和中国华大集 成电路设计中心六家单位联合发起组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总额 3亿元人民币。2002年侨兴收购中电通信(CECT)65%的股份,并于2003年2月成立新的中电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CT)(侨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占65%股份,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占25%股份、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占10%股份)。中电筑城
大股东一次正常的大规模资产重组,在外界的多视角解读下,变得一波三折而悬念丛生
8月1日,国资委正式发出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简称:“中国电子”,英文缩写:“CEC”)等集团的重组通报,而随后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简称:长城集团)及其旗下的上市公司也纷纷出面承认此次重组的发生。而CEC的高层也证实已经接收南京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熊猫电子集团)等公司的资产。至此,一个账面资产超过600亿元的巨型集团公司—新CEC诞生。
在正式接收熊猫电子集团、长城集团之前,CEC旗下已经拥有16家全资子公司,30家控参股公司和2家境外公司,拥有7家上市公司,其中就包括了夏新电子、中软、深圳桑达等手机、软件巨头。CEC的注册资本金高达5734亿元,资产总额达到396亿元。
最近一两年,外界对CEC的关注一直停留在“中电系”内部的资产整合方面。本刊曾于2004年6月以封面文章探究过中电系内部整合的秘密(参见2004年6月21日总第275期《中电、普天,殊途能否同归》)。但是从2004年年底开始,CEC的整合已经明显地超出了自己的内部整合范围,相反有关CEC将与其同行业企业的并购绯闻一直不断,而其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公司就是同样在电子通信制造领域影响深远的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简称“中国普天”)。
与普天的绯闻
业界真正意识到CEC开始挑起整编整个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的重任正是从与普天的绯闻开始的。
从2005年5月开始,便有消息说CEC有可能会同中国普天合并。但是,CEC、中国普天以及国资委等都否定了这一消息。
最初成立于1980年的中国普天,其前身为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同CEC一样也是国资委管辖的中央特大型企业。中国普天旗下拥有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0余家全资及控股的公司,其中上海邮通、成都电缆、南京普天、东方通信、波导股份、东信和平为直接或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
中国普天前任掌门人欧阳忠谋一度曾想通过“削藩”的方式达到对旗下公司的控制权,但是直到其离任也没有最终完成普天的整合大业。2004年1月,邢炜接任中国普天董事长一职 *** 盘普天的整合之路。
而在此前一段时间,中国普天旗下的优质资产逐步注入到普天股份当中,而通过成立事业部的方式,中国普天已经明显地加强了对旗下资产的运作控制能力。这也被业界认为是普天改制提速的信号。
到目前为止,CEC与普天的绯闻仍然看不到进一步发展的迹象,特别是在长城集团、熊猫电子集团等中国电子的合并对象渐渐浮出水面之后,业内多数人分析认为,所谓的CEC合并中国普天的传言将到此为止。
5月底,CEC总经理杨晓堂公开宣布要在6月份宣布大的并购计划,但是他坚决否认并购的对象为中国普天。在合并长城计算机集团的消息公布之后,杨晓堂正面回应了关于CEC要合并中国普天的传闻,直言CEC从来没有过要合并普天的想法。他强调:这些传言第一不是空穴来风,第二不是事实。
收编南京六企业
虽然已经有2004年年底CEC两次在南京的收购作铺垫,但是,此次CEC对南京熊猫电子集团的重组多少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2004年12月,CEC同南京市国资委达成协议,出资两亿元将南京长江机器集团和南京电子管厂两家公司全盘吞下。这一次,又有四家南京的公司被纳入CEC的版图,其中包括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金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华东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科瑞达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在8月1日国资委发布的重组公告当中,并没有提及CEC重组熊猫电子集团以及华东电子集团等公司的事情。但是据杨晓堂介绍,今年上半年,CEC与南京市国资委通过股权互换方式重组南京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金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科瑞达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的请示已获国资委批复。CEC与南京市国资委曾在今年6月30日正式签署了关于南京市国资委委托CEC履行出资人职责、重组管理南京四家电子信息企业的协议。
现年63岁的杨晓堂与南京方面渊源颇深,曾在金陵石化公司、常州市、江苏省、苏州市等政府部门高层任职。1998年6月调任国家开发银行,2002年出任中国电子信息集团公司总经理。
2004年年底,CEC与南京市国资委达成重组协议,南京长江机器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后更名为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CEC以现金出资8000万元,南京市国资办以企业净资产出资2000万元;南京电子管厂后更名为南京三乐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3亿元,其中,CEC以现金出资12亿元,南京市国资委以企业净资产出资11亿元。
据透露,此次重组结果令江苏省和南京市上下颇为满意。2005年1月,CEC甚至将年度工作会议也放在南京举行,信息产业部和江苏省、南京市的诸多高层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之后,由CEC全面收编南京所有原电子工业部下属企业的方案被提上议事日程。
CEC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对南京方面的重组他本人亲自参与了这些谈判,并最终敲定了采取换股的重组方案。
南京市国资委下属的南京新港开发总公司拥有南京熊猫集团2207%的股份,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拥有432%的股份,在CEC同南京市国资委签订的协议中,这两家公司所持南京熊猫集团股份都将转让给CEC。
长城计算机集团的落幕
并入CEC之后一度曾经在国内信息产业有着深远影响的长城计算机集团这一次走到了尽头。
成立于1986年的长城集团,注册资金11亿元人民币,总资产122亿元,拥有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公司14家、参股公司4家、上市公司4家。长城集团与原舵手王之在信息产业领域拥有极高的声望,虽然近几年来长城集团在PC等业务方面明显不如联想集团表现得那么抢眼,但是其影响力却无可厚非。此次长城集团的落幕也让许多人唏嘘不已。
现在看来,2004年5月,长城集团原董事长王之的退休应是长城集团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王之一直希望能够通过长城在宽带等领域的业务带动企业走出颓势,无奈宽带接入市场在跑马圈地时代结束之后遭遇的挫折让长宽元气大伤。王之也曾经试图通过同IBM、神州数码等公司的合作挽救其PC业务,但是均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当陈肇雄赴长城集团履新之际,即有消息称陈将推动长城集团与CEC的融合。在此之前,陈一直在CEC担任副总裁,与杨晓堂搭档得相当融洽。
陈肇雄主政长城集团之后,马上对长城旗下的各路资产进行整合。2004年8月,长城集团宣布终止与覃辉手下的卓京投资在2003年12月达成的关于出让湘计算机(000748SZ)的交易。而对于其他主业之外的业务,长城集团逐渐退出。
就在7月底,深圳科技A(000021SZ)公告卖掉了长城在深圳贝特开发所持有的40%的股份,理由是集团对半导体业务前景不明的状态不满意,但同时也有深圳科技将自己的主业定位于硬盘磁头业务的考虑。
在2004年年底,有消息说长宽的股东希望将其转手,卓京投资旗下的长丰通信一度被传是接手的对象,但是由于“覃辉风波”的出现而未能达成交易。但是,有关人士介绍,卓京真正接触的是中信手中长宽50%的股份,长城集团并没有明确要出售长宽的意思。但是,长城集团确实调整了长城宽带的管理层,并开始大幅整合长宽的资产。
在资产整合的同时,长城集团也在品牌方面逐渐完成了品牌的统一。而这一信息也曾经被外界理解为陈肇雄有意要重振长城。但是,随着长城电脑孙治成的离职,长城集团融入CEC的消息也逐渐得到确认。7月1日,国资委正式下文同意长城集团并入CEC,CEC与长城集团的重组工作进入方案论证阶段,而具体重组方案将在8月20日前报国资委审批,届时长城集团也将最终落幕。1、cec,全称是consumer
electronics
control,消费类电子控制。cec功能为用户带来许多方便,它允许终端用户使用一个遥控器控制多个支持cec
的hd设备,从而无需使用多个遥控器来控制电子设备,如:电视机(tv)、机顶盒和便携式hd设备。
2、hdmi-cec功能,功能上大致都是借着cec信号让用户可以控制hdmi接口上所连接的装置。如单键播放(one
touch
play),系统待机(system
standby)。即是如果用户将影碟放进蓝光播放器时,电视会由于cec信号的通知而自动开机,然后视频通道亦会自动切换到播放器连接的通道上。而当用户关掉电视时,cec信号亦会通知hdmi相连接的装置一同进入待机。由于这样,所以就可以完全变成单一遥控器控制所有hdmi连接的装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