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据迁移,如何进行数据迁移 闪易科技

什么是数据迁移,如何进行数据迁移 闪易科技,第1张

数据迁移(又称分级存储管理,hierarchical storage management,hsm)是一种将离线存储与在线存储融合的技术。它将高速、高容量的非在线存储设备作为磁盘设备的下一级设备,然后将磁盘中常用的 数据按指定的策略自动迁移到磁带库(简称带库)等二级大容量存储设备上。当需要使用这些数据时,分级存储系统会自动将这些数据从下一级存储设备调回到上一 级磁盘上。对于用户来说,上述数据迁移 *** 作完全是透明的,只是在访问磁盘的速度上略有怠慢,而在逻辑磁盘的容量上明显感觉大大提高了。
数据迁移是将很少使用或不用的文件移到辅助存储系统(如磁带或光盘)的存档过程。这些文件通常是需在未来任何时间可进行方便访问的图像文档或历史信息。迁移工作与备份策略相结合,并且仍要求定期备份。还包括电脑数据迁移,迁移旧电脑(旧系统)中的数据、应用程序、个性化设置等到新电脑(新系统),在系统升级后很有必要。
方法
数据迁移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方法,即系统切换前通过工具迁移、系统切换前采用手工录入、系统切换后通过新系统生成。
迁移(和回迁)是将文件从珍贵的高速磁盘空间移出并移到辅助高容量主媒体光盘的过程。文件在脱机时仍可用,但用户需通过网络访问它们。
该过程是通过将存档文件的名称列表保留在主媒体上实现的。当用户需要存档的文件时,他们在该目录中查找该文件,找到后像普通的文件一样打开它。随即文件从辅助存储器(光盘)上回迁到主存储器(磁盘)上。该过程在后台发生,用户可能不知道文件已经从光盘中回迁出来。当用户处理完成时,文件又迁回至辅助存储器中。迁移过程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后或按用户或网络管理员的意愿立即发生。
Novell NetWare高容量存储系统(HCSS)是支持脱机光盘自动换盘机存储设备的数据存档系统。光盘自动换盘机是可以从可重写光盘库中选盘的自动换盘设备。HCSS使用数据迁移技术在高速、低容量存储设备(服务器的硬盘)和低速、大容量存储设备(光盘库)之间移动文件。用户在一个特殊的目录中仍能采用文件的清单,这些文件看起来就象被联机存储一样。
HCSS系统将管理员作上标记的文件“迁移”到脱机光盘库存储设备中。如果用户需要已迁移的文件,他只需按普通方法对其进行访问。HCSS系统反向迁移文件到磁盘,用户就能对其访问。除了很短的访问延迟,用户将不会意识到访问的是归档文件。一段时间后,文件又重新迁移回光盘。

其实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克隆,数据库位置不变,应用服务器改变。
我建议的做法是:
1。备份原有系统。
2。安装克隆所需的补丁,包含特定 *** 作系统的补丁。
3。在新的应用服务器上建立相关的组和用户,并拷贝原有应用的三个目录到新机器的相应位置。主要为 applprod, applcomn ,applora
4。启动原来系统的数据库和监听,注意应用不要启动。
5。在新的应用机器上运行 perl adpreclonepl appsTier,注意回答正确各个选项的值,主要是数据库服务器的主机名和新应用服务器的主机名。这实际上是一个克隆过程。
6。如果上述步骤顺利结束,便可以在新的应用服务器上打开erp登录界面了。
7。至于以后的工作,可能涉及到修改并发管理器里面的程序定义等内容,可以在管理界面种新加一个安装节点,然后重启应用就可以。
8,对于其他网页问题,主要参考数据库连接的dbc文件,以及 system profile 文件,具体问题可以参照metalink的文档,参见metalink上的文档2306721 以及2166641,1651951。

   迁移MySQL数据库通常只需要几个简单的步骤,但是由于您要转移的数据量可能比较庞大,因此一般耗时也会比较长。

 

     

 

    下面的步骤将指导您如何从旧的服务器上导出MySQL数据库,对它进行安全加固;然后将其复制并导入到新的服务器上,以保证数据的完整。

 

    将MySQL数据库导出至转储文件(dump file)

 

    Oracle提供了一个名为mysqldump的工具,允许您轻松地将数据库结构和其数据导出到一个SQL的转储文件。您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

 

    1mysqldump -u root -p --opt [database name] > [database name]sql 

 

    不过,请注意如下几点:

 

    我们可以使用--single-transaction的标志,以避免数据库在导出数据的过程中被锁死。这样能够在将数据导出到转储文件的同时,您仍可继续在旧的数据库上更新数据。不过请注意,那些在导出进程已经开始之后被更新的数据,是不会被导入转储文件之中的。

 

    在运行该命令之前,请务必将[database name]替换成您的实际数据库名称。

 

    请输入您自己的用户名和相对应的密码,并确保该用户具有备份数据库所需的权限。

 

    安全加固备份文件

 

    在大多数情况下,数据是一家企业的最重要的资产。因此,我们不希望数据库的各种备份被暴露在不受保护的服务器上,因为这样有可能会造成错误地泄露,甚至会出现被黑客窃取等更为糟糕的状况。

 

    因此,通常您可以尝试的做法是:压缩、加密文件,然后删除原文件。在Linux *** 作系统上,请使用以下的命令对已压缩文件进行加密:

 

    1zip --encrypt dumpzip dbsql 

 

    在压缩开始之前,系统将提示您输入密码。

 

    传输备份文件

 

    至此,我们已经获得了一个加密的转储文件。下面让我们通过网络使用SCP命令,将其传输到新的服务器上:

 

    1scp /path/to/source-file user@host:/path/to/destination-folder/ 

 

    将MySQL转储导入新服务器

 

    通过上面一步,我们已将备份文件传到了新的服务器上,下面让我们来进行解密和提取:

 

    1unzip -P your-password dumpzip 

 

    为了存储空间和安全方面的原因,一旦文件导入成功,请记得删除其对应的转储文件。

 

    您可以使用以下的命令来导入文件:

 

    1mysql -u root -p newdatabase < /path/to/newdatabasesql 

 

    在新服务器上验证导入的数据

 

    现在我们在新服务器上已经导入了数据库,那么我们就需要一种方法来验证数据的真实存在,并确保没有任何遗漏。

 

    我建议您同时在旧的和新的数据库上运行如下查询,并将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

 

    该查询会在所有的表里计算行数,以显示出新、旧数据库中的数据量。

 

    1SELECT   

    

    2TABLE_NAME,   

    

    3TABLE_ROWS  

 

    4FROM   

    `

    5information_schema``tables`  

 

    6WHERE   

    `

    7table_schema` = 'YOUR_DB_NAME'; 

 

    此外,我建议您检查各个表中数字列的MIN和MAX记录,以确保数据本身是有效的,而不仅仅是看数据的总量(虽然这是查询所唯一能够读出的值)。另一种可供测试的选择是将数据库从新的服务器导出为SQL转储文件,并将其与旧服务器的SQL转储文件做比较。

 

    此外,在应用程序被迁移之前,我建议您先将一个应用程序的实例重定向到新的数据库上,以确认一切运行正常。

 

    另一种导出和导入的选项

 

    我们之所以把该选项放在最后,是因为我们的确不建议您去使用它。

 

    该方法实现起来非常的容易,因为它仅使用一个命令,便能一次性将转储文件导出、传输、并将其数据导入到新的数据库之中。

 

    而它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旦其网络链接断掉,您就需要重新启动它了。

 

    因此,我们认为它并不值得被推荐,尤其是在大型数据库中,可能会非常不适用。

 

    当然,如果您非要尝试一下的话,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

 

    1mysqldump -u root -pPassword --all-databases | ssh user@new_hosthostcom 'cat - | mysql -u root -pPassword' 

 

    重要提示

 

    请确保在新旧两处,安装有相同官方发行版本的MySQL服务器。否则,你需要按照MySQL网站上的升级说明来进行统一(请参见(>

 

    请确保您在旧的服务器上拥有足够的空间来保存转储文件和压缩文件(应该有db_size×2的空间)。

 

    请确保您在新的服务器上拥有足够的空间来保存加密的和解密的转储文件、并能导入数据库(应该有db_size×3的空间)。

 

    如果您曾经考虑过只是将datadir从一个数据库转移到另一个的话,我建议您最好不要这样做。否则,您会搞乱数据库的内部结构,而且会给将来可能的问题埋下隐患。

 

    在新的服务器配置中,请不要忘了配置诸如innodb_log_file_size这样的重要标志。因为如果忘记了根据新服务器的规格而更新配置的话,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性能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一般升级到新的数据库服务器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查询性能。而如果此类升级没有达到预期的改善,那么您就应该考虑去优化SQL查询,而不仅仅是升级硬件那么简单了

方法一:
将\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文件夹中的syntt_datamdf和syntt_logldf文件复制到安装有数据库服务器的机器的文件夹中(可以是本机的\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文件夹),然后进入企业管理器。右键点击逗数据库地,在浮动菜单中选择逗所有任务地中的逗附加数据库地。
在随后的提示页面中选择刚才复制过来的MDF文件,如果想指定数据库的所有者,在逗指定数据库所有者地选择框中选择你认为合适的用户。如果想修改数据库的名字,可在逗附加为地框中输入新的数据库名字(对本数据库,不建议这么做,因为这样的话,整个程序中所有涉及数据库连接的代码都要随之修改,那将是不必要的劳动)。
在进行完上述的工作之后,直接点击逗确定地就可进行数据的SQL Server 数据转移转移。
方法二:
(方法一)是针对数据库中没有本数据库的服务器,如果数据库中已经建有与该数据库名称相同的数据库,则直接按照备份数据库的恢复 *** 作就可完成数据的SQL Server 数据转移转移。
方法如下所述:
这种方法首先要在本机上建立一个备份文件,具体 *** 作介绍如下:
1、 在企业管理器中打开服务器组以及指定的服务器。然后右键点击需要备份的数据库在这里是syntt,在浮动菜单中选择逗所有任务地菜单下的逗备份数据库地,打开数据备份对话框。
2、 选择逗常规地选项卡,在名称对话框中输入本分集合名称,在逗描述地文本框中输入备份集描述文本信息。在逗备份地组下选择备份 *** 作类型,共有以下几种:
数据库—完全:完整备份数据库。
数据库—差异:增量备份数据库。
事务日志:事务日志备份。
文件和文件组:数据库文件和文件组备份。
在逗目的地组中指定备份设备或者备份文件名称,选择逗添加地按钮添加备份设备或者文件;逗删除地按钮用来删除备份设备和备份文件;选择逗内容地按钮,则可查看已经存储在备份设备或文件中的备份信息。
在逗重写地组中有两种选项:
追加到媒体:选择该选项,表示需要保存备份设备或文件中以前的备份数据。
重写现有媒体:要求本次被分数据覆盖以前的备份数据,从而节省存储空间。
在逗调度地组中,安排数据备份的时间。用来指定数据库备份在将来的某个时间执行
3、 逗选项地选项卡,设置数据库备份 *** 作选项。其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完成后验证备份:要求在备份结束时对备份数据进行校验。
备份后d出磁带:只对磁带备份设备有效,他要求在备份结束时自动卸带。
删除事务日志中不活动的条目:要求在事务日志备份结束时删除事务日志中的已经完成的事务日志条目。
检查媒体集名称和备份集到期时间:要求在备份前检查介质集名称和原备份集中备份SQL Server 数据转移的有效期,以防止意外重写破坏原来的备份数据。
备份集到期时间:设置备份集的有效期。
初始化并标识媒体:只对磁带设备有效。选择该选项后,SQL Server在备份时将Microsoft定义的磁带格式信息写入介质的开始部分。此时,可以在逗媒体集名称地和逗媒体集描述地文本框中定义介质集名称和介质描述信息。
4、 在进行完上述的 *** 作之后,剩下的任务就是点击逗确定地,使系统开始进行数据库的备份 *** 作。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数据库的备份文件,剩下的任务就是怎么将这个文件还原至另外的数据库服务器中了。
1、因为使用企业管理器进行数据库的恢复只能是在本机进行,所以在进行数据还原之前,必须将刚才所作的备份文件复制到本机,然后在本机选择逗syntt地数据库,右键点击它,在显示出来的浮动菜单中选择逗所有任务地下的逗还原数据库地。
2、在还原数据库对话框中,在逗常规地选项卡中的选择逗从设备地的数据恢复方法,通过逗选择设备地按钮选择刚才复制过来的文件。
逗常规地选项卡与逗选项地选项卡中的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逗常规地选项卡:
数据库恢复方法:包括逗数据库地、逗文件组或文件地、逗从设备地三种恢复方式。
逗数据库地方式:选择该项时,从逗显示数据库备份地列表中选择需要显示的指定数据库备份集合,从逗要还原的第一个备份地列表框中选择首先使用哪一个备份集恢复数据库;逗文件组或文件地:选择它时,数据库恢复部件列出指定数据库备份集合中备份的数据库文件或文件组,管理员可从这些备份文件中选择恢复那个数据库文件或文件组;逗从设备地:选择它时,管理员选择恢复数据库或其日志所使用的备份设备,之后再从该备份设备中选择使用哪一次备份中的数据恢复数据库或其日志。
3、点击逗确定地,完成恢复 *** 作。
非原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7432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