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不通指的是在源端发送请求报文后,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没有收到目的端对该请求的回应。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
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实现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连接世界。2013年,华为首超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
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315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一般经营项目是:程控交换机、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宽带多媒体设备、电源、无线通信设备、微电子产品、软件、系统集成工程、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终端设备及相关通信信息产品。
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及配套产品(含供配电、空调制冷设备、智能管理监控等)的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工程安装、维修、咨询、代理、租赁;信息系统设计、集成、运行维护;集成电路设计、研发;统一通信及协作类产品。
服务器及配套软硬件产品,存储设备及相关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无线数据产品(不含限制项目)的研发、生产、销售;通信站点机房基础设施及通信配套设备。
百度百科-华为
品牌型号:华为 P50 Pocket系统:HarmonyOS 3
华为是私企,华为是中国民营通信科技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实现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公布,华为名列第49位。2019年7月22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强名单 ,华为排名第61位。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华为居第六位。12月18日,《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华为排名第58位。
一般经营项目是:
1、程控交换机、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宽带多媒体设备、电源、无线通信设备、微电子产品、软件、系统集成工程、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终端设备及相关通信信息产品、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及配套产品(含供配电、空调制冷设备、智能管理监控等)的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工程安装、维修、咨询、代理、租赁;
2、信息系统设计、集成、运行维护;
3、集成电路设计、研发;统一通信及协作类产品,服务器及配套软硬件产品,存储设备及相关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
4、无线数据产品(不含限制项目)的研发、生产、销售;
5、通信站点机房基础设施及通信配套设备(含通信站点、通信机房、通信电源、机柜、天线、通信线缆、配电、智能管理监控、锂电及储能系统等)的研发、生产、销售;
6、能源科学技术研究及能源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大数据产品、物联网及通信相关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7、汽车零部件及智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8、建筑工程;设计、制作、发布、代理各类广告;
9、通信设备租赁(不含限制项目);
10、培训服务;
11、技术认证服务;
12、信息咨询(不含限制项目);
13、企业管理咨询(不含限制项目);
14、进出口业务;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业务(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
15、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
16、房屋租赁业务(持许可经营证);
17、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不禁止的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是:增值电信业务经营。
在全球最大的液冷数据中心--阿里云杭州数据中心里。这里的服务器被浸泡在一种特殊的绝缘冷却液里,运算产生热量可被冷却液直接吸收进入外循环冷却,散热全程无需风扇、空调等制冷设备,整体节能超70%,年均PUE低至109,全球最低。
微软和华为都是世界顶级的 科技 公司。
微软是老牌PC软件提供商,近几年大刀阔斧业务整改,重点向云服务方向发展。
华为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民族企业之一,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做到了世界通信领域的No1。近几年消费者业务更是增长迅猛,如果没有美帝制裁,也许去年就已经把三星打趴在地。虽然受到了美帝的各种制裁,仍屹立不倒。
无论是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还是华为挖空大山置放,其中一个主要因素都包含运维成本。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原因。而且这两个项目性质其实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下面我们就先来详细看下这两个项目。
微软服务器沉入海底实验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的项目叫纳蒂克(Natick) ,取自美国一座小城市的名字。
该项目试验最早始于2015年,最开始在加州数据中心进行灌水试验,以验证项目在水下的可行性。
后来于2018年,在苏格兰正式将一整个数据中心沉入35米深的海底,包含了864台服务器和276PB的存储设备。直到今年9月14日,微软宣告了其最新实验的成功,表明未来水下数据中心是一个可行的方案。那么,微软的这个实验有什么好处呢?
1降低成本,同时结合可再生能源
服务器维护的电力成本中,很大一部分都被服务器的冷确过程所消耗。 将服务器置于海底,冰冷的海水天然地为服务器冷却提供了帮助,与陆地相比会节约一大笔能源开销。 微软与Naval Group合作,该公司是一家有400年 历史 的法国公司,在制造和维护军用船舶和潜艇方面具有全球领先技术,为该项目应用了潜艇的热交换技术。
同时 微软还期望能与海洋中可再生能源比如潮汐能,海上风能结合,通过这些可再生能源,实现海底数据中心自给自足的运营。
还有一点, 在海底连租金都省了。
2位置优势、快速部署
微软海底数据中心是模块化概念的。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岸线20公里以内,所以将数据中心分块放置在沿海城市的海域中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 大大降低数据传输上的时延,让用户上网体验更好。
同时 快速部署,一个数据中心模块从规划到落地部署只需要90天 ,以目前技术来说比在陆地上建立数据中心要快很多。
3低故障,免运维,可回收
因为在海底环境封闭,不会有人为因素影响。封闭容器中也会被填充惰性气体,让服务器可以在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运行。 微软表示,水下数据中心的故障率仅为陆地数据中心的八分之一。 不过一旦出现了问题,水下数据中心的维护成本和难度要远远高于陆地。所以微软期望一个数据中心模块,可以在水下持续运行5年免维。当其使用寿命结束时,可以进行再次回收利用。
华为挖空大山置放服务器接下来看华为挖空大山置放服务器, 该项目是华为在贵州正在进行的七星湖数据存储中心的建设。
1政府优惠政策
之所以选择在贵州,离不开国家各种优惠政策。
贵阳市是中国首个将大数据产业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发展的城市。华为也不是唯一一个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的公司。腾讯、阿里、苹果等众多公司也纷纷在贵州投资建设数据中心。电能消耗是数据中心运维成本中最大一笔开销。 贵州有丰富电能,再加上当地政府大力优惠政策 ,最低电价035元/度,让企业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同时 政府还提供了大面积低价地皮,让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又降低了一成。
2稳定的地质带,适宜环境
贵州所处位置为稳定的地质带,不会发生地震、火山或洪水等其他自然灾害。同时贵州气候适宜,常年温度比较平均,不会过高过低,适宜服务器运维。
华为采用挖山放置服务器方法,不仅巧妙利用了山体结构充当建筑,又利用了山体稳定和恒温的特性,一举两得。
谁更胜一筹?了解了上面两个项目,再回头看谁更胜一筹呢?其实两个项目并不是同等属性和具可比性的。
微软的纳蒂克目前还是一项应用研究项目,还没有完全转成商用,而且其数据模块的部署模式,主要是为了用户提供更好的上网和云服务体验。
而华为选择在贵州挖山,建立数据中心则是一个完全成熟的商业项目。并且华为建设的是IDC数据中心,我猜与之前苹果的类似,是用来做为华为云存储中心来用的,如我们华为手机中云空间的存储数据,是一个冷数据存储中心。
总结如果非要评判,我觉得微软的海底模块化数据服务中心,结合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很环保并有创意性的项目。并从消费者体验角度出发,未来在更深入更广泛的云服务中,也许项目不一定能落地,至少也为大家提供了创造性思路。华为挖山建数据中心,脚踏实地跟随时代的节奏,符合华为一贯作风,看准某一领域,勇敢的向前冲锋,要做就做世界第一。
近日华为车BU与消费者业务CBG进行整合,由余承东来带队,期待未来会为华为打开另一片天,也为中国企业塑造一个榜样。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同时也祝愿从华为卖出的荣耀,虽然不再属于华为,但仍能继承来自华为的优良传统,延续华为手机上的“荣耀”!
无论是微软的沉海还是华为的挖山,他们都是在为数据中心降低能耗寻找解决方案。而他们两家找的解决方案都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对数据中心进行冷却,从而减少数据中心巨额的制冷费用。至于谁更胜一筹?不太好下定论,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比一下:
1、从降温效果来看2017年,华为选址在贵州贵安新区建设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直接将一座小山挖空,然后通过当地的天然的低温环境来对数据中心进行降温。贵州属于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贵阳全年平均气温才157 ,非常贴合数据中心运行要求的温度18 -25 。
从上图全年温度曲线来看,华为数据中心选择在贵州,全年只有2个月超过了25 。而且,在山洞里的温度相对恒定,就连夏天也可以稳定在25 左右。其他月份就更不必说了。所以,在这样的山洞里建数据中心,基本全年都可以采用风机自然冷切。非常少的时间需要用一下空调。 相比北上广深、减少了大量的空调制冷。至少可以节约80%的制冷费用 。
在2018年,微软将一个装载了864台服务器的Northern Isles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北部的海域中。试验海底数据中心,尝试利用海水对数据中心进行降温。根据数据显示,世界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 ,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 5 。对微软来说,完全可以在浅海中找到1个全年不用空调降温的地方。 这个降温效果和华为挖山的相差不大 。
2、从建设角度来看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和我们挖隧道建房子差不多。一次性基建工程投入比较大 。而微软的沉海数据中心,则需要生产使用类似集装箱一体化数据中心,然后再用圆形的潜水器将集装箱一体化数据中心放置在里面。并在这里部署海水换热系统。从建设速度来看, 微软沉海数据中心可以工厂规模化生产 ,而且海底位置非常广阔,建设时间比较短,成本也会较低。而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基建时间比较长,但一次性建设好,可以放置较多服务器。 从建设角度来看,微软略胜一筹 。
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使用和我们平常的数据中心一样,使用和维护都非常方便 。而微软沉海数据中心就麻烦很多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而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就没有这些问题。所以, 从使用维护上来看,华为略胜一筹 。
总结无论是微软沉海数据中心,还是华为挖山数据中心。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降低数据中心制冷的能源消耗,做到节能环保。两者的节能降温效果是差不多的。建设上微软的沉海数据中心似乎速度更快些,而使用维护上,则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更强很多。
微软是美国互联网的巨头,服务器的研究方面也是全球最先进的,所以他们设计把服务器沉入海底是经过相关的科学原理。而中国的华为却把服务器安排在大山置放,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科学原理呢?两国 科技 巨头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散热的问题一直是服务器开发商最头疼的问题,那么华为和微软这两家大公司究竟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服务器主要由硬盘、内存、CPU等系统组成,是一种比普通计算机运行更快,负载更高,价格更昂贵的物件。由于服务器的负载比较高,所以经常出现热量过高的问题,如果一旦散热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将会影响到服务器的运转功能。
美国互联网巨头微软公司采用了海水散热法。海水散热法顾名思义就是把服务器放在海水的下面, 海水的质量密度比较大,流动性比较强,一旦服务器沉入到海水下面,海里的水通过不断地流动可以降低服务器产生热量的温度,达到降温散热的效果 。但是另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是电器都是怕水的,一旦服务器遇到大量的水侵入就会产生短路的现象,严重的话可造成电器报废的结果。所以微软公司刻意重金聘请了某国著名的专业团队来解决这个难题。 这个专业团队利用了潜艇的密闭性和防水性的功能原理设计了一个水下服务器中心,经过多次的研究测试,终于成功了。
华为公司利用了地理散热法。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南北方气候相异巨大的国家。 在中国的贵州,一直以来是一个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地方,地势特点都是西高东低,地貌都是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这四种为主。光照条件比较差,降雨的天数也比较多,相对湿度比较大。 所以华为公司的科学家都是利用贵州独特的凉爽气候把散热问题解决掉。
但是令华为科学家头痛的问题是贵州都是大山,所以服务器的安装连接比较麻烦。 华为公司把服务器置放在贵州大溶洞里,大大降低仓库的成本。贵州的溶洞之间都是可以相通的,所以只要采用扩充连接网络体系,就可以解决服务器连接的问题。再加上贵州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地貌,减少了地震,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而导致服务器数据丢失的问题 。电器的核心就是电,那么在大山里高耗电的服务器是如何解决电量运输的问题? 贵州这地方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所以华为科学家根据因地制宜很好的降低了华为公司服务器的供电问题。
贵州洪家渡水电站
往往发展的代价都是以生态环境为牺牲,那么服务器放在海底或者放在大山里究竟会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呢?两国的 科技 巨头如何解决这个生态问题呢?
人造珊瑚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华为公司是如何解决在贵州大山里的服务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呢?在贵州的贵安新区,国家大数据中心,华为数据中心,腾讯数据中心都纷纷落户在这里,让宁静的贵州大山一下子成为全球最庞大的数据存放中心之一。 所以当地都会建立许多环境监测站,命名为环保云(线下监测站线上APP),环保云的建成改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以往的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的状态。对全省的水文环境,空气环境情况实施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监控,很好的把控了贵州整体环境的监督。这个环保云APP功能中也有群众投诉的功能,如果公众一旦发现贵州深山里有环境污染的事件,可以通过手机拍照,留下证据通过APP进行环境信访投诉,相关的部门会根据群众的投诉来展开调查 。所以贵州大山里的华为服务器都是经过防污染环境设备把污染环境的程度降到最小。
总结相对散热的处理方法,两国的 科技 巨头公司都不相上下。
相对于生态环保问题的处理方式,两家 科技 巨头公司的设计研究都十分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
相对服务器供电处理方式,我比较认可华为公司的因地制宜降低电费成本和解决供电的方法,这一方面华为公司更胜一筹。
我在想,微软公司的高层是不是经常手机发热时用冰箱来来降温、头脑发热时用冰块来抚,然后一下子脑洞大开想到了解决服务器发热的问题,将自家的服务器深入海底冷藏保存。
不过,微软不是先例,早在1850年的时候,在英吉利海峡就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通讯电缆,百来年后微软也将自己的数据中心沉入海底。
据了解,微软是将一个长约12米,直径3米的铁桶沉入了苏格兰水域内,这个铁桶内一共装有864台服务器,而这个铁桶将为苏格兰群岛周围海域提供云计算能力和互联网的链接。
根据微软公司的解释,将这巨大的服务器沉入水中也是为了成本考虑,如果放在陆地上,将面临这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水电等,十分让人头疼,而放在海里就十分的简单了,海底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冰箱一样。
这里我得说一下,微软为何会把数据中心沉入海底,肯定不仅仅是因为节约成本那么简单。微软作为一个老牌且知名的互联网 科技 公司,它的产品服务全世界,而且质量还很不错,就说我们国内吧,几乎我们每天都和微软打交道,打开电脑你用到的就是微软的系统,使用的办公软件也基本来自微软的,可以说在国内微软有很大的影响力。
服务器作为电脑数据的心脏,发热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将数据沉入海底既能解决发热的问题,也能使服务器所在海域周边的居民能够及时体验到互联网。另外,除了解决发热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环保。
那么,既然微软把数据中心沉入海底有这么高的成效,华为为何不学微软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而是在深山老林里放置呢?
首先,华为的数据中心与微软的数据中心不一样,微软能用一个几米宽十二米长的箱子装下服务器沉入海底,但是华为不行,华为的数据中心很大,如果沉入海底工程量和成本费用就会很高,越大的数据中心放入海底越不安全。
华为选择在贵州大山里建数据中心,而不是在国内其他地方,首先就是成本问题,再者就是环境和就业问题。
贵州地势相对偏高,土地资源有待开发,又有国家政府对贵州地区的扶持,贵州也在大面积推广和招商引资,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优惠。
另外贵州这个地区高原山地多,个别地带气温相对较低,环境上比较适合数据中心的建设。华为在贵州建数据中心而不是在海底,其实华为并不少只在考虑自己,也在为国家考虑,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了就业。
大型 科技 公司每天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如何存放这些数据成为了难题,不少公司选择兴建自己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位置特别重要,需要的因素比较多,比如防震、安全、节能以及方便维护等。
存储数据的服务器运营时,会消耗大量的电力,尤其是数千台服务器同时运转,整个机房产生的电量堪称恐怖。而CPU等零部件运行时,服务器又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还需要设专门的散热系统。
所以不同厂商对于服务器存放的位置会有不同的方案。微软与华为选择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案,微软选择将部分服务器放到海底,而华为却选择将服务器放到贵州的大山里面。后者的做法是目前国内很多 科技 公司通用的做法。
那么两种方案谁更胜一筹呢?
经济成本华为一次性将山洞掏空,需要付出巨大的建设成本,但是除了拿地与建设成本外,几乎不再有其他的费用。而微软只需要选择一个地质条件较好的海底就行。
当然,微软的服务器需要用钢制密封舱包裹起来。华为的建设成本要更高一些。不过华为存放的服务器数量要更多,目前华为在七星湖数据中心存储了60万台服务器,而苹果存放到海底的服务器数量有限,目前只有数百台试验性质的服务器存放在海底。
维护成本贵州的电力资源丰富,电费价格相对便宜,而存放在山洞的服务器可以随时进行人工维修,反而微软的服务器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时会相当麻烦,不仅需要用吊船将服务器打捞出来,也需要将服务器从密封舱中取出来,同时连接服务器的光缆也有可能被海洋动物破坏 。所以微软的维修成本比较高。
安全性贵州喀斯特地貌地质比较稳定,泥石流与地震发生的概率特别小,华为的服务器基本上能够保证稳定运行,而海洋生态环境比较复杂,洋流、海啸、地震频发,哪怕选择的位置特别好,也不能够保证无忧。当然,密封舱外壳也许不怕海洋生物 ,但是也难免会出现疏漏,总之,海底存放服务器安全性不如陆上。
散热效果贵州海拔高,气候条件好,而贵州的山洞里面气温恒定,通风条件好,堪称天然的空调,企业无需付出额外的空调费用,而海底的温度同样比较稳定,海洋温度常年保持在17摄氏度,海底的温度更低一些,同时海水流动会带走热量。从散热效果来看,两者基本上半斤八两。
那么谁更胜一筹呢?我个人觉得建在山洞里面比较好。 微软将服务器投放到海底,只是做了个试验,实际上并没有大规模采用,而目前已经有数百家大型 科技 公司将数据中心建设到贵州,贵州的优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服务器建设到地面,也能够被当地带来岗位与税收,本身也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肯定挖山的优势大!降温只是一方面,挖山加固就是一个天然的防空洞!出现战争是,数据中心被毁的后果,大家想想都明白
几大互联网企业都把数据中心建设在贵州,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从安全考虑,山高林密地理位置偏僻,远离沿海,战略位置偏后,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2、气候偏低,有利于设备散热,
3、存储设备巨耗电,贵州电力充裕,电价有优势,
4、远离重工业基地,电磁环境好,
5、数据中心集中建设,便于大数据相互交换,
6、地方政府支持,税收优惠幅度大。
显然挖空大山,可能更靠谱一些。
现在为了给服务器降温,节省电费,确保服务器稳定运转,可以说各个公司都是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其中微软公司将服务器沉入海底,而华为在贵州挖空了大山,这两个方法都相当好,但是相对来说,华为公司挖空大山可能更胜一筹。
1、挖空大山更好一些华为为了节省能源,节省费用,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大量服务器,采取的措施就是在贵州挖空大山。在贵州,常年温度可能也就是12-19度左右,而在大山的山洞里面,可能温度就稳定一些了,可能温度会维持在十二三度甚至更低的样子。这样服务器在运行的时候,可能发热就会更低一些,而且散热损耗等能源也会更少一些。
而且在山洞里面,如果发生一些情况,能够随时进行解决,而且在山洞里面,地质结构也更稳定,可能长期来看,成本会更低一些。
因此,感觉华为挖空大山放置服务器更胜一筹。
2、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水底,稍微差一些微软公司将服务器沉入水底,也是为了降低能耗,保障服务器稳定运转。在大洋底部区域,很多地方常年的温度也不高,在1000米深度的海洋底部,大概水温在四五度的样子。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微软可能沉入水底大概也就是三四十米左右的深度,可能温度也在十四五度的样子,因为再深的话,可能服务器壳体成本会大幅度上升。
而且相对来说,把服务器沉入水底的成本可能会更大一些,而且可能还会受到海浪,侵蚀等影响,而且以后运行维护也不是很方便。
因此,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水底,感觉上就稍微差一些了,可能成本更高,而且运行维护也不是很方便。
3、结论综上所述,感觉上华为挖空大山更胜一筹,运行维护方便,而且长期成本可能更低。
绝对是在大山里更方便。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谁更胜一筹?一目了然。
单说降温的效率,肯定是沉入海底见效更快。华为把服务器放在贵州大山里,虽然环境温度也低,毕竟没有海水的低温和全包裹覆盖。
但是,服务器不是永动机,用到一定的年限一定会出问题,不管是系统问题还是硬件问题,需要维修的时候,在大山里,可以人进去,或者取出来。
在大海里,维护服务器还需要专门打捞,也不太可能让工程师潜入海底,还涉及到安全问题,万一进水也是大麻烦。
综上所述,从后续维护成本来看,还是放在大山里比较好。
前言:
机房空调,顾名思义其是一种专供机房使用的高精度空调,因其不但可以控制机房温度,也可以同时控制湿度,因此也叫恒温恒湿空调机房专用空调机,另因其对温度、湿度控制的精度很高,亦称机房精密空调。
机房空调的主要服务对象为计算机,为机房提供稳定可靠的IDC与检测机房工作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洁净度,具有高显热比、高能效比、高可靠性、高精度等特点。
组成:
机房空调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1、控制监测系统
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器显示空气的温、湿度,空调机组的工作状态,分析各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号,对机组各功能项发出工作指令,达到控制空气温、湿度的目的。
2、通风系统
机组内的各项功能(制冷、除湿、加热、加湿等)对机房内空气进行处理时,均需要空气流动来完成热、湿的交换,机房内气体还需保持一定流速,防止尘埃沉积,并及时将悬浮于空气中的尘埃滤除掉。
3、制冷循环及除湿系统
采用蒸发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它是利用制冷剂蒸发时吸收汽化潜热来制冷的,制冷剂是空调制冷系统中实现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它的临界温度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利用这个特点,先将制冷剂气体利用压缩机作功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再送到冷凝器里,在高压下冷却,气体会在较高的温度下散热冷凝成液体,高压的制冷剂液体通过一个节流装置,使压力迅速下降后到达蒸发器内在较低的压力温度下沸腾。
构成基本的制冷系统主要有四大部件,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
除湿系统一般利用其本身的制冷循环系统,采用在相同制冷量情况下减。
4、加湿系统
通过电极加湿罐或红外加湿灯管等设备,通过对水加热形成水蒸气的方式来实现。
5、加热系统
加热做为热量补偿,大多采用电热管形式。
6、水冷机组水(乙二醇)循环系统
水冷机组的冷凝器设在机组内部,循环水通过热交换器,将制冷剂汽体冷却凝结成液体,因水的比热容很大,所以冷凝热交换器体积不大,可根据不同的回水温度调节压力控制三通阀(或电动控制阀控制通过热交换器的水量来控制冷凝压力。循环水的动力是由水泵提供的,被加热后的水,有几种冷却方式较常用的是干冷器冷却,即将水送到密闭的干冷器盘管内,靠风机冷却后返回,干冷器工作稳定、可靠性高,但需要有--个较大体积的冷却盘管和风机。还有一种是开放的冷却方式,即将水送到冷却水塔喷淋靠水份本身蒸发散热后返回,这种方式需不断向系统内补充水,并要求对水进行软化,空气中的尘土等杂物也会进入系统中,严重时会堵塞管路,影响传热效果,因此还需定期除污。
特点:
机房空调应具有的功能
独立的制冷系统独立的加热系统独立的加湿系统
独立的除湿系统
高要求机房空气过滤系统
监控功能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10万小时
具体特点:
1、全年制冷
由于机房的发热量很大,发热量过高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有的IDC机房发热量更是达到300w/以上,所以全年都是制冷。
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是机房空调也有加热器,只不过是在除湿的时候启动的。应为除湿时出风温度要相对较低,避免房间温度降低得太快(机房要求温度变化每10分钟不超过1,湿度每小时不超过5%)。
2、高显热比
显热比是显冷量与总冷量的比值。空调的总冷量是显冷量和潜冷量之和,其中显热制冷是用来降温的,而潜冷是用来除湿的。机房的热量主要是显热,所以机房空调的显热比较高,一般在09以上(普通舒适型空调只有06左右)。大风量、小焓差是机房空调与其他空调的本质区别。采用大风量,可以使出风温度不至于太低,并加大机房的换气次数,这对服务器和计算机的运算都是有利的。机房的短时间内温度变化太大会造成服务器运算错误,机房湿度太低会造成静电(湿度在20%的时候静电可以达到1万伏)。
3、高能效比
能效比(COP)即使能量与热量之间的转换比率,1单位的能量,转换为3单位的热量,COP=3。由于大部分机房空调采用涡旋式压缩机(最小的功率也有275KW),COP最大可以达到56。整机的能效比达到30以上。
4、高精度设计
机房空调不仅对温度可以调节,也可以对湿度可以调节,并且精度都是很高的。计算机特别是服务器对温度和湿度都有特别高的要求,如果变化太大,计算机的计算就可能出现差错,对服务商是是很不利的特别是银行和通讯行业。机房空调要求一般在温度精度达2,湿度精度5%,高精度机房空调可以温度精度达到05,湿度精度达到2%。
5、高可靠性
一个机房最注重的就是可靠性。全年8760小时要无故障运行,就需要机房空调可靠的零部件和优秀的控制系统。一般机房多是N+1备份,一台空调出了问题,其他空调就可以马上接管整个系统。
当我们进行服务器租用时服务商会问选择几U的?这里面的U代表什么意思?由于想去合租服务器,又不懂这个U的概念不懂,瞬间连尴尬症都犯了,而且经常在PC服务器的广告中看到这样的语句“厚度仅1U的新一代服务器”,下面看看服务器中U到底什么意思?1U、2U、4U、刀片机选哪种服务器比较好?
服务器中的“U”代表什么意思?
“U”在服务器领域中特指机架式服务器厚度,是一种表示服务器外部尺寸的单位,是unit的缩略语,详细的尺寸由作为业界团体的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所决定。厚度以cm为基本单位。1U就是445cm,2U则是1U的2倍为89cm。也就是说,所谓“1U的机架式服务器”,就是外形满足EIA规格、厚度为445cm的产品。
之所以要规定服务器的尺寸,是为了使服务器保持适当的尺寸以便放在铁质或铝质的机架上。机架上有固定服务器的螺孔,以便它能与服务器的螺孔对上号,再用螺丝加以固定好,以方便安装每一部服务器所需要的空间。
服务器大小规格:1U=445cm 2U=89cm 3U=445cm 3 4U=445cm 4
现在的服务器为节省空间都是很扁的,规定的尺寸是服务器的宽(4826cm=19英寸)与高(4445cm的倍数)。由于宽为19英寸,所以有时也将满足这一规定的机架称为“19英寸机架”。厚度以4445cm为基本单位。1U就是4445cm,2U则是1U的2倍。
1U等于175英寸(1英寸等于254厘米)即1U等于4445厘米。所谓“1U的PC服务器”,就是外形满足EIA规格、厚度为4445cm的产品。设计为能放置到19英寸机柜的产品一般被称为机架服务器。
将服务器放置到机架上,并不仅仅有利于日常的维护及管理,也可能避免意想不到的故障。首先,放置服务器不占用过多空间。机架服务器整齐地排放在机架中,不会浪费空间。其次,连接线等也能够整齐地收放到机架里。电源线和网线等全都能在机柜中布好线,可以减少堆积在地面上的连接线,从而防止脚踢掉电线等事故的发生。
1U、2U、4U、刀片机选哪种服务器比较好?
我们常见的机架式服务器分为1U、2U、4U,现在市面普遍流行的服务器是1U和2U的,那么哪种才是最好的呢?其实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合适的产品,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我们充分了解产品和我们自己的需求,就可以轻松选出最合适的机器,那么1U、2U服务器都有什么优势?服务器如何选择呢?企业根据什么选择服务器呢?
1U服务器优势:节省空间,托管成本低;
2U服务器优势:扩展空间大,散热性好;
如果您服务器需要加载4个以上硬盘之类,选择2U服务器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服务器不需要加载过多的外部配件,那么1U服务器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而且机房托管以1U最为适合,在专业IDC数据中心恒温、恒湿的环境1U的标准的服务器散热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处理的。
U是服务器机箱的高度,1U等于445厘米,那3U就是3x45CM了,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服务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有限的机房的空间里,如何合理的规划与实施,对与我们来说,就不能不重视这些问题。机架式服务器因为配置灵活、计算密度高,在节省能源成本、维护成本、环境成本等方面,对比塔式服务器都有优势。这些优点就给大中型信息系统的建设为1U服务器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那么什么是1U服务器呢?
所谓的1U服务器就是一种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是专门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机环境设计的。它们可以通过本地硬盘启动自己的 *** 作系统,如Windows NT/2000/2003、Linux、Solaris等等,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主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用系统软件将这些主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
1U的高度有限,对配件有着特殊要求,会增加整体硬件的成本与配件筛选上的难度。可以说,1U服务器就是一种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是专门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机环境设计的。
1U服务器空间有限,在扩展性和散热性有一定的限制,一般都无法实现太完整的设备扩张。相比于1U服务器产品,2U高度适中,扩展性(硬盘存储数量、扩展槽、电源)有了明显的增强。其散热也得到了更一步的改善。如果采用服务器托管业务则1U服务器比2U服务器托管费用高。但具体选择几U服务器,需要根据网站类型、网站规模等进行选择,以避免服务器资源与资金的浪费。
1u、2u、3u、4u塔式服务器的具体规格,与机柜的选择!
1u、2u、3u、4u塔式服务器的具体规格与机柜的选择,那就多了。因为这只是外观规格,里面的配置就随便你自己了。但是机架式机箱要考虑你加扩展卡的时候那个高度问题,2U就是2个这个高度。以此类推5mm这是机架式机箱的标准长度。
所以越低越好。而塔式机箱就不一定了,所以宽度一样,托管价格是按照高度,也就是几U来收费机架式机箱,你一定要搞清楚这个U的意思,还有更长的特殊机箱,比如上2张主板的机箱机架式机箱,宽度都是固定的430mm。
拿1U标准的来说:
他的尺寸是:长:550mm,宽:430mm,高:43,矮的有12M的,高的有几米的,有很大的,有普通大小的。有那种2个塔式挨着一起的,叫双塔式机箱,而这个高度就是看是几U的来定,你可以理解为一个U的高度就是43,不过也有长箱的,标准长箱是长:650mm。,5mm。高度看你要放多少机器啊,因为机架式机箱是要放机柜的。目测高度大概是一个普通光驱的高度。
塔式机箱就没有固定的尺寸,如果你要说配置的话,看具体情况,机柜的选择也是宽度一样的,看你要放什么机箱选什么机柜,标准的是800600的,1U 2U 3U 的是没有这些高度的。只有机架式服务器是1U 2U
机柜的选择看你自身需求来选择,一般来说都会选择2000 mm600mm1000mm 的或者2000 mm600mm900mm 的塔式服务器一般来说都是4U的较多。
小结:
服务器的u可不是两个CPU哦!而U也并不是服务器的专利,最早是用于通讯交换的机架结构,后备引用到服务器的机架。目前作为非正事标准用在机架结构上,包括规定的螺丝大小、孔距、划轨、等等。
币看是正规的公司。Bitkan(Kan币)是2013年成立的比特币交易平台,2016年,bitwatch获得由bitland领投的一轮160万美元投资。 Bitkan 提供基于网络的交易所、比特币交易应用程序、OTC 交易和其他比特币服务。 Bitkan(Kan币)在国内享有盛誉,尤其是在安卓应用领域。 此应用程序提供全面的交易服务。 此外,它还具有钱包的功能。 比特看的大部分管理团队来自中国电子巨头华为。 创始人于2013年推出了bitkan。:
1华为(Huawei Technology Co, Ltd)泛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1]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领域构建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终端和云计算,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具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致力于实现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世界连接。 2013年,华为超越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爱立信,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15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50强运营商中的45家和1 / 3 世界人口。
2经营范围:SPC交换机、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宽带多媒体设备、电源、无线通信设备、微电子产品、软件、系统集成工程、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终端设备及相关通信信息产品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及配套产品(包括供配电、空调制冷设备、智能管理与监控等)的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工程安装、维修、咨询、代理、租赁;信息系统设计、集成、运维;集成电路设计与研发;统一通信与协作产品、服务器及配套软硬件产品、存储设备及相关软件的研发与生产。销售量;无线数据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不包括限制项);通信站机房基础设施及通信配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通信站、通信机房、通信电源、机柜、天线、通信电缆、配电、智能管理与监控、锂电池和储能系统等);能源科技研究及能源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大数据产品、物联网及通信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部件智能化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建筑工程;各类广告的设计、制作、发布、代理;通信设备租赁(不包括限制项目);培训服务;技术认证服务;信息咨询(不包括限制项目);企业管理咨询(不包括限制项目);进出口业务;国内贸易、物资供销业务(不包括专营、专控、专营产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房屋租赁业务(有执照);其他法律法规不禁止的经营活动(依法必须经批准的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特许经营项目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
数据中心在高唱“绿色”,进行方案选型时,新技术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忘记一些基础、简单的因素,比如机房布局、制冷结构、冷却技术选择等,可能很小的一点改变,就能使数据中心“朴实”地变绿。
近年来,“绿色”一词充斥于耳,数据中心成为很多绿色解决方案的靶心,动态电源分配、虚拟化等新技术也变成热点词汇。但是,新技术固然重要,在方案选择时也不能忘记一些基础、简单的因素,比如机房布局、制冷结构、冷却技术选择等,可能很小的一点改变,就能使数据中心“朴实”地变绿。
Gartner公司的报告显示,在过去5年中,随着业务的增长,IT系统数据中心电力设备的需求增长了5倍或更多,而目前大部分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资源利用率仅在24%~30%之间。随着各行业信息化程度的深入和业务的发展,IT系统又面临着需要不断扩容以适应业务增长的窘境。所以,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系统的资源以及优化系统架构,是选择符合绿色标准IT系统方案的首要考虑问题。
从IT系统数据中心的支出成本热点分析(图1)可以看出,供电(Power)和制冷(Cooling)两方面的设施及运营支出占到整个成本的50%以上。
在界定一个设施或者系统是否“绿色”时,能源消费被认为是占主导地位的,而且往往是惟一的因素。绿色数据中心的定义是指在基础设施、照明、供电制冷电器设备及核心IT系统建设等方面是专为最高能源效率和最低环境影响而考虑的,所以,建设和运营一个“绿色”数据中心涉及的最直接技术和策略就是供电和制冷。优化数据中心的一些具体措施包括减少功率消耗、提升冷却效率、安装催化转换器的发电机组,或者使用替代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光伏电动泵和蒸发冷却泵。
目前,数据中心大部分能耗用在制冷空调设备上,而就数据中心制冷情况而言,只有40%的冷空气直接作用于服务器,其余大部分的能量被浪费在了房间内的其他区域。因此,在选购一个数据中心前,就应该做好系统规划和方案设计,选构一个数据中心的最佳实践平面图。建设绿色数据中心的具体措施包括4点。
1 根据数据中心功率密度选择合适的制冷结构
传统数据中心制冷系统结构多为面向机房结构,目前又出现面向排列和面向机架等两种新型制冷结构。面向排列形式和面向机架形式的制冷系统本身就是模块化的,因此可以为具有特殊功率密度的个别负载提供可预见的冷却能力,并通过按排列或按机架的形式来调配。当数据中心改造或扩容时,新增加的冷却负载就可以完全和已有的制冷系统隔离了。
面向机房结构的制冷系统面临着可用性的挑战。在数据中心里,制冷系统离热源(冷却负载)越近,系统就越能消除冷热气流的混合,从而避免出现无法冷却的热岛。面向排列形式和面向机架形式的制冷系统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比面向机房形式制冷系统的效率更高。
此外,数据中心普遍采用N+1冗余的冷却方式,以此来替代出现故障的个别空调,但对于三种不同形式的制冷系统所采取的冗余策略是不同的。
●面向机房形式的制冷系统
对于面向机房形式的制冷系统,冗余方案通常的设计思路是在机房周围增加一套CRAC(计算机房空调设备,Computer Room Air Conditioner)系统,以提供需要的冗余级别。然而,在高密度的机房内,特殊的CRAC系统弥补另一套CRAC系统的能力却受机房几何形状的限制。产生故障的空调单元距离备份空调单元越远,备份单元就越不可能给受影响的机架提供同样的风量。
面向机房形式的制冷系统,如果希望送出更高的风量到整个机房,需要克服高风道阻力,还需要更大功率的鼓风机将冷风吹得更远,这就大大增加了电力能源消耗。
●面向机架形式的制冷系统
这种制冷系统基本上对每个机架是专用的,N+1冗余的惟一方式就是为每个机架增加另外一个CRAC或双通路CRAC系统,而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整个数据中心都采用N+1冗余系统带来的高昂价格。它对于隔离超高功率密度的机架是非常有效的。
面向机架结构的优点是,由于CRAC系统是按尺寸分布的,而且与热负载源的距离非常近,因此冷气流就不会被浪费掉。但是,由于它是以机架为结构的,所以功率密度的提高驱使了电力成本的上升。
●面向排列形式的制冷系统
面向排列形式的制冷系统允许按排列提供冗余,这只需要为每排机架提供一套额外的CRAC就可以了。这种冗余形式对于低功率密度的机房是没有什么成本优势的,比如每个机架为1kW~2kW的功率密度; 但是,如果在高功率密度的机房,比如每个机架功率高达25kW的时候,这种冗余形式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
面向排列形式制冷系统的电力成本在非常低的功率密度下是很低的。而且,当功率密度增加的时候,面向排列形式制冷系统的电力成本始终是最低的。因为气流的通路越短,就表明越容易通过小型的高效率鼓风机来满足所需要的大量气 流。但由于面向排列形式的冷却系统的特殊结构,使每一排都必须有一套CRAC,所以需要更多的CRAC。
从能耗的角度来看,面向机架和面向排列的结构比面向机房的结构更具节能性。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可以不仅限于采用这些制冷系统中的一种,当数据中心有宽范围功率密度和系统可用性需求时,应根据数据中心规模、功率密度大小考虑使用组合结构。
2 选择热/冷过道混合布局
在有些机房设计建设方案选项中,由于没有考虑到冷热气流通道的问题,使得冷热气流混合无序,大大降低了制冷效率。有时还会发生局部空调设施故障,导致大片机群告警,甚至宕机。
采用交替热过道/冷过道优化布局可以纠正许多冷却不均衡的问题。在一个典型的数据中心,设计之初就应考虑热/冷过道的布局,采取“面对面(face to face)、背靠背(back to back)”的机柜摆放方式。在两排机柜的正面,面对通道中间布置冷风出口,形成一个冷通道,冷空气流经设备后形成的热空气排放到两排机柜背面中的热通道,通过热通道上方布置的回风口回到空调系统,使整个机房气流、能量流形成对流,从而使冷热气流流动通畅。
简单来讲,就是设备在热通道布局区域,按照背靠背方式部署; 在冷通道布局区域,设备按照面对面方式部署。这样可以保证设备间不断地有冷、热空气循环,从而消除由于温度造成的设备故障风险。
对于目前数据中心内广泛存在的高密度热点区域,如刀片服务器区域,此方案为有效的布局方式。
3 尽量减少或消除下地板布线
数据中心应尽量减少或消除下地板布线。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就使用导线、电缆托架和其他结构的方法进行布线。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线缆之间的壁垒,带来更有效的空气流动和优化冷却系统的效率。 为了更有效地制冷,数据中心多采用上布线方式。
4 液体冷却技术受宠
为迎接刀片服务器和高密度计算环境的挑战,更多的IT系统需要有效的冷却和热管理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用户将液体冷却系统纳入其基础设施,以达到更好的冷却效率。
液体冷却系统是用空气-液体换热器作为界面,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从而提供有效的冷却和热交换分离。目前,液体冷却技术正逐步应用于现有的暖通空调(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一些IT设备主要制造商也正在努力研究解决液体冷却问题。
由于水的热容量(Heat Capacity)是空气的4倍多,密度大概是空气的1000倍,此外,水的导热性(Thermal Conductivity)比空气大30倍左右,而且水也有低得多的传热阻力(Heat Transfer Resistance),这些数字表明,水是一个很好的导热剂。但在采用液体冷却技术的同时,又要保证IT数据中心设施中的许多湿度敏感计算设备的有效运行。应对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侧面换热器采用封闭的外壳,能够提供从侧面的冷却,保证良好的制冷效果。
●选择芯片级冷却或在底部安装换热器,使用一种自下而上的换热器,比侧面换热器组件相对安全,确保不会发生水泄漏。
●柜门单元方面,可用充满冷却水的密封管新型柜门取代标准的服务器机架的大门。
●采用集成的机架型液体冷却技术,即以机架为基础的架构,集成UPS电源配电和冷却用制冷分布单元(Cooling Distribution Unit)装置,通过CDU抽取水,使其在铝/塑管中循环进行设备冷却。
在完成了供电(Power)和制冷(Cooling)两个基础的核心要素设计后,才应进一步考虑利用高性能计算、虚拟化等发挥现有IT系统的处理、运算能力,使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IT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绿色IT数据中心。简介: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我们在通信网络、IT、智能终端和云服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与生态伙伴开放合作,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释放个人潜能,丰富家庭生活,激发组织创新。华为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推动世界进步。华为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由员工持有全部股份的民营企业,目前有18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法定代表人:赵明路
成立日期:558633600
注册资本:3990813182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广东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1922038216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制造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英文名:Shenzhen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人员规模: 1000人以上
企业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经营范围:程控交换机、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宽带多媒体设备、电源、无线通信设备、微电子产品、软件、系统集成工程、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终端设备及相关通信信息产品、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及配套产品(含供配电、空调制冷设备、智能管理监控等)的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工程安装、维修、咨询、代理、租赁;信息系统设计、集成、运行维护;集成电路设计、研发;统一通信及协作类产品,服务器及配套软硬件产品,存储设备及相关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无线数据产品(不含限制项目)的研发、生产、销售;通信站点机房基础设施及通信配套设备(含通信站点、通信机房、通信电源、机柜、天线、通信线缆、配电、智能管理监控、锂电及储能系统等)的研发、生产、销售;能源科学技术研究及能源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大数据产品、物联网及通信相关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租赁(不含限制项目);培训服务;技术认证服务;信息咨询(不含限制项目);企业管理咨询(不含限制项目);进出口业务;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业务(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房屋租赁业务(持许可经营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不禁止的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