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0元的中端主力游戏配置
CPU AMD AM2 Athlon 64 X2 4800+(65nm) 850
AMD AM2 Athlon 64 X2 5000+(65nm) 930
主板 映泰 TForce 570 SLI 799
磐正超磐手AF570T Ultra 699
捷波悍马HA01-GT2 690 (NF570)
微星 K9N Neo V3 799
内存 金士顿 1GB DDR2 667 330×2
宇瞻DDR2 800 1G 370×2
硬盘 西部数据 160GB 8M SATA 400
显卡 七彩虹 逸彩8600GT-GD3 CF黄金版 256M F14 799元 非公版
Inno3D 8600GT游戏战神 799 公版
Inno3D iCHiLL 8600GT X-Striker 1099 加强公版
七彩虹 镭风2600XT-GD3 CF白金版 256M ¥790元 10ns/256M/128bit/800MHz/1960MHz
蓝宝石 HD2600 Pro 690元 14ns/256M/128bit/700MHz/1400MHz
显示器 AOC 995F 1040/飞利浦 109B7 1230
光驱 建兴 16×DVD 150
机箱 富士康 飞狐140 140
电源 先马 超影450 190
鼠标 双飞燕 K4火力王光电套(K4-2005F) 180
配置说明:
本配置选用了当前最超值的AMD高端双核处理器Athlon 64 X2 4800+,再搭配2条金士顿1GB DDR2 667内存组成双通道,消除了数据传输瓶颈。主板方面,nForce 570Ultra芯片的产品绝对是追求高性价比用户组件AMD平台的最佳选择。DX10显卡相信能为游戏狂人带来极速的游戏体验。最后我们还特地选用了一款19英寸的CRT显示器,相比LCD来说可以获得更绚丽的画面效果,而且更节省资金,当然缺点是功耗稍高,占用桌面空间大,玩家可根据自身喜好进行取舍。
6600元的22寸LCD高清视频BT配置
CPU AMD Athlon 64 X2 4800+(盒) 850
主板 升技 KN9S 650
捷波悍马HA01-GT2 690(NF570 )
内存 宇瞻 1GB DDR2 667 320
硬盘希捷 72009 320GB 8M SATA 640
显卡 Inno3D iCHiLL 8600GT X-Striker 1099
映众(Inno3D) 8600GT-G5FTC游戏战神/256D3 799元 13ns/256M/128bit/540MHz/1400MHz
七彩虹 镭风2600XT-GD3 CF白金版 256M ¥790元 10ns/256M/128bit/800MHz/1960MHz
蓝宝石 HD2600 Pro 690元 14ns/256M/128bit/700MHz/1400MHz
显示器 E228WFP 2499
音响 麦博的FC361 260
光驱 先锋227E 190
机箱 飞雪140 120
电源 先马超影 190
配置说明:
这是一套6800元的家用看片BT专用配置。我们选用了AMD 65nm的新产品Athlon 64 X2 4800+处理器搭配宇瞻1GB DDR2 667内存,主板则采用了nForce 550,由于不是面对大型3D游戏,因此我们选用了在高清视频上颇有优势的新产品Inno3D 8500GT,配合22英寸的DELL E228WFP,相信能为用户带来不错的视觉体验。320G的超大硬盘也能满足BT狂的要求。本配置建议再买一块独立声卡。
INTEL配置:
6000元的LCD游戏配置
CPU Intel Core 2 Duo E4300(盒) 840
主板 升技 AB9 890
映泰 TP35D2-A7 890
微星 P965 Neo2-F 799 新降价
升技 IB9 699
精英P965T-A 799
七彩虹 CN650i Ultra 九段玩家版 799元
华硕P5B 899 新降
内存 宇瞻DDR2 667 1G 320×2
硬盘 希捷720010 160GB 16M SATA 410
显卡 迪兰恒进 镭姬杀手X1650GT 699
蓝宝石 X1650GT 699
迪兰恒进X1950GT龙卷风版 999 瑞士Arctic Cooling风扇
蓝宝石 X1950GT 999
Inno3D iCHiLL 8600GT X-Striker 1099
蓝宝石 HD2600 Pro 690元 14ns/256M/128bit/700MHz/1400MHz
映众(Inno3D) 8600GT-G5FTC游戏战神/256D3 799元
显示器 AOC 197P+ 1790 /飞力浦190CW7 1590
光驱 先锋 DVD-227 190
机箱 百盛 C402 330 +航嘉冷静王钻石版22 330
配置点评:
这是一套针对玩家打造的6700元超值配置。我们选用了当前最值得购买的Conroe处理器E4300,搭配做工豪华的升技AB9,内存则选用了来自宇瞻 经典系列DDR2-677,有效地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强劲,同时考虑了系统的超频性。显卡则选用了翔升的8600GT高频版,低价的同时还能保持强劲的性能。GeForce 8600GTS纵然拥有不错的性能,但价格还是有些偏高,这个时候采用相同核心设计的8600GT则成了玩家的首选。由于只是在显存颗粒和频率上有所精简,因此8600GT仍然保持了相当不错的性能,相当符合玩家胃口。考虑到大屏幕液晶显示器的普及,我们选用了AOC的197P+,确保了较好的显示效果。
主流的扣肉配置
映泰 TP35D2-A7 +映泰 8600GTS 飞龙II NV 版(VP8603TS21) 1898元
>CPU:英特尔 酷睿i7 950,¥1980
主板:华硕剑齿虎(Sabertooth) X58,¥1790
i7 950乃近期大降价的高端CPU,价格接近930,值得推荐。
华硕这一大主板厂商出的X58主板,用料属军工级,能保证一方面的稳定性。另X58主板芯片可以支持至强6核CPU,相对于i7仅有的970、980X和990X,至强6核处理器的选择就多很多,包括60W的L5640、80W的E5645、95W的X5650、X5670、130W的X5680、X5690等。
如果更在意CPU多线程处理的性能,不妨考虑下面一个组合:
CPU:两颗 英特尔 至强L5640,¥25002=¥5000
散热器:TT MiniTower ¥1492=¥298
主板:华硕Z8NA-D6C,¥1800;另配MIO声卡要¥350。
至强L5640,虽然仅有226GHz~28GHz的主频比i7 950的306GHz~333GHz要低上一筹,但28GHz的Turbo主频使其与i7 950的标准频率接近。核心线程方面,单颗L5640拥有6核12线程,跟i7 980X一样;使用两颗L5640则可拥有多达12核心24线程——当然,使用两颗L5640必须要像Z8NA-D6这样的双CPU主板支持才行,X58只能上一颗L5640。功耗方面,单颗L5640的60W TDP只有i7 950(130W)不到一半。
如果想用SAS硬盘的话,则选择Z8NA-D6,连同PIKE卡¥2400;另外注意,Z8NA-D6(C)没有集成声卡的,声卡可以选择MIO,也可以选择创新的X-Fi PCI独立声卡。
如果i7 950还嫌贵的话,不妨考虑第一档次的i7 870平台。但要注意,这个平台的扩展能力差些。
CPU:英特尔 酷睿i7 870,¥1990
主板:技嘉GA-P55A-UD3R,¥1499
虽然P55主板也有适合的至强CPU,但只限于3400系列,如45W的L3426、95W的X3430等,且X3450性能只刚好是i7 860的性能,最多只有4核8线程,不像至强3600系列和5600系列有大把6核12线程的CPU可选,因此本人不怎么推荐P55平台。(最后,1月6号新一代i7 2600+P67平台会上市,届时有货的话还是推荐用那个吧!主板就在华硕、技嘉里选吧!)
内存:三根 金士顿 4GB DDR3 1333,¥2383=¥714
不管是X58还是华硕Z8NA-D6平台,均推荐使用三根DDR3内存组成三通道。对于X58平台,因为只能用一颗CPU,所以如果嫌12GB多了,可以直接选择2GB,但每个核心至少得分配到1GB内存才能保证多个程序的流畅运行。另,32位 *** 作系统,如果不是Windows 2003的话,只能认到3GB内存,所以实在是想用32位的系统,推荐使用Windows 2003 R2,Windows 2003我用过,安全性挺好的说。或直接使用64位Windows 7 *** 作系统,毕竟64位Windows 7对大部分32位程序的兼容性还是有的。
显卡:丽台 nVidia Quadro 4000 显卡,¥5500(貌似我这个Quadro 5000的价有问题,见后面的PS注释,直接改了Quadro 4000吧,或者直接考虑AMD的FirePro V7800)
跟nVidia GeForce GTX 460和GTX 460SE用的同样的GF100芯片,但只有256SP的流处理器规格,并具备2GB GDDR5显存。具备2个DisplayPort接口、1个DVI接口。(注意哦!是Quadro 4000不是Quadro FX 4000,可不要搞错了哦!)除此之外,NV显卡独有的CUDA 30、PhysX技术Quadro专业显卡也支持,其中CUDA方面,Adobe Premiere CS5、Photoshop CS5等其它一些软件有对其的支持,记得AutoCAD等Autodesk的软件也支持CUDA显卡加速。
nVidia Quadro 5000 显卡,可以说是nVidia GeForce GTX 465中高端显卡的专业版,用的同样的GF100芯片、352SP流处理器规格,但用的25GB GDDR5显存。具备2个DisplayPort接口、1个DVI接口,具备一个3D眼镜口并支持nVidia独有的3D Vision Pro技术。(注意哦!是Quadro 5000不是Quadro FX 5000,可不要搞错了哦!)
另外,也可以选蓝宝石的AMD(ATI) FirePro V7800,¥5800,可以说是AMD HD5850中高端显卡的专业版,跟HD5850采用一样的1440SP流处理器规格,但用的2GB GDDR5显卡,具有2个DisplayPort接口跟2个DVI接口。
硬盘:两块 西数WD10EALS,¥3802=¥760
如果硬盘方面觉得容量有点小的话,可以另外加几块西数WD20EARS(WD20EARS-00MVWB0,每块¥620)当作额外的数据存储盘。虽然现在有25TB跟3TB的硬盘,但性价比远不如2TB的高。
最好将 *** 作系统放在WD10EALS以保证运行速度;这里直接用两块WD10EALS组建RAID 0来保证运行速度。或者可以选万五转SAS硬盘作系统盘,希捷300GB 15K7,¥1300,相对于现时的64GB/128GB SSD,性价比更高,多向数据同时传输的速率也更高;但SAS硬盘必须要有特定的硬件支持,如华硕的Z8NA-D6主板配华硕的PIKE卡,而SSD则没那个要求,普通主板都可以用。
光驱:先锋 DVR-218VXL,¥180
DVD刻录机品牌中,先锋的口碑算很不错的了。218虽然是新款,但不再沿用NEC芯片,刻录质量多多少少会有些影响;如果可以的话,选217VXL会好点。如果想选蓝光刻录机的话,可以考虑LG的GGR-H20N,¥418(虽然不是行货的,但这种价格算很不错的了),支持8X蓝光写入。
机箱:酷冷至尊 特警370,¥229
电源:酷冷至尊GX650,¥699
酷冷至尊在机箱跟电源方面品牌口碑较好。其旗下的特警370机箱,支持ATX跟MicroATX主机板跟315cm长的显卡(如AMD的Radeon HD5970或FirePro V8800 Duo)。
GX650电源,拥有650W额定功耗和780W最大输出功耗,能刚好满足两颗130W的CPU外加一块Quadro 6000显卡(225W)同时运作的功耗,或者一颗130W功耗的CPU外加两块GTX 580显卡(244W,虽然不是专业显卡,但也算进来考虑下)同时运作的功耗。GX650也经过了80Plus认证,供电转换效率基本上达80%以上,值得推荐。
---------------------------------------------
总的来说,如果是单CPU、N卡的配置,算下来就是:
CPU:Intel酷睿i7 950,¥1980
主板:华硕Sabertooth X58,¥1790
内存:3根 金士顿 4GB DDR3 1333,¥714
硬盘:2块 西数WD10EALS,¥760
光驱:先锋 DVR-218VXL,¥180
显卡:丽台nVidia Quadro 4000,¥5200(A卡V7800加300即可)
声卡:主板集成
机箱:酷冷至尊 特警370,¥229
电源:酷冷至尊 GX650,¥699
合计:¥11600
既然LZ只有12000以下的预算,那就选i7 950的方案吧!
PS 先说明的是, 前面也有几个评论里有提到Quadro FX1800、FX3800,这两款都是nVidia GeForce GTX 260、GTX 280这一代的专业显卡,性能当然不及现时的Fermi核心Quadro 5000和Quadro 6000(GTX470专业版,3GB GDDR5显存)了。(可能我这Quadro 5000的价不准,最近了解到5000竟要12000~15000晕~ 先改成4000吧!)如果阁下觉得Quadro 5000还是贵了的话,直接考虑Quadro 4000,至少性能应该还可以满足你,只是目前了解到的价格也要5000~6000。而目前FX3800有见到过3000多的。
当然,不管是专业卡还是普通的游戏卡,N卡和A卡侧重点都不同。前面都说到CUDA的应用问题,你所说的那种3D建筑软件,应该都有对CUDA的支持,毕竟CUDA在专业领域所支持的软件也不少。如果阁下不那么看中CUDA加速的话,V7800应该会更适合你的,毕竟那个Quadro 5000现在都让我吓汗了在游戏领域,HD5850还是要强过GTX460SE的,推广到专业卡领域,V7800强过Quadro 4000跟FX3800应该也一样成立的。
总之,像你那种要求,还是(专业)显卡的选择重要些啊!但其它的像CPU、内存、硬盘那些,虽然各级别差距没显卡那么大,但也绝不能含糊,就是不要选i7以下的CPU就可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