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Km/(210^8m/s)=05ms,所以传播延迟为:10005ms=50ms
要使得发送时延等于传播时延,那么就有100/C=05ms
所以,发送时延大概为:2000kbps
对于第二问:有源树是以多播源作为有源树的根,有源树的分支形成网络到达目的地址的分布树,有源树是以最短路径贯穿网络
共享树是以多播源中某些可供选择的多播路由中的一个作为作为共享树的一个公共根,即汇合点
对于问题三:没有考虑过哈,主要是没有这方面的资料。
对于第四问: TCP序列号为32bit
则字节流发送数为2^32字节时TCP序列号回绕
2^32Byte=4GB数据
40Gbps管道=5GB管道
则回绕时间为 4GB/5GB=08秒
所以08秒便出现回绕
使用扩展的TCP选项时标解决回绕问题
设时标的时钟频率为1KHZ, 则每秒时钟滴答10^3次
对于32bit的扩展选项而言
一共有2^32个数字以供时钟滴答
则需要时间为2^32/10^3 秒
简单的估算为2^32/2^10 秒 (2^10=1024,约为1000)
约为410^6秒 大约46天回绕一次
对于第五问:不能
网络拥塞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数据流量超过服务器或线路的承受能力,从而造成的拥 塞。解决办法可以增加服务器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增加带宽。
网络资源是个泛指,网络上的信息,资料以及硬件软件等等都可以叫网络资源,与网络拥塞没啥联系
对于第六问:由于UDP和TCP的机制不同,有一下几个原因:
1最低开销。
2在最大数据从传输速率开始发送。
3不重复请求,所以就没有重传(一个单一的数据包丢失在一个的实时应用中并不重要)。
4低处理时间(low processing time)。不需要缓冲(No buffers)。
与TCP不同,UDP并不提供对IP协议的可靠机制、流控制以及错误恢复功能等。由于UDP 比较简单,UDP头包含很少的字节,比TCP负载消耗少。
对于第七问:数字签名可以用来验证文档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数字签名使用强大的加密技术和公钥基础结构,以更好地保证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受认可性。
对于第八问: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 *** 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
原理如下:假设两个使用IP协议的站点A、B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发送站点A在开始发送时,把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比较,判断B站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若目的站B与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如发送站A要与目的站B通信,发送站A要向“缺省网关”发出ARP(地址解析)封包,而“缺省网关”的IP地址其实是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模块。当发送站A对“缺省网关”的IP地址广播出一个ARP请求时,如果三层交换模块在以前的通信过程中已经知道B站的MAC地址,则向发送站A回复B的MAC地址。否则三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B站广播一个ARP请求,B站得到此ARP请求后向三层交换模块回复其MAC地址,三层交换模块保存此地址并回复给发送站A,同时将B站的MAC地址发送到二层交换引擎的MAC地址表中。从这以后,当A向B发送的数据包便全部交给二层交换处理,信息得以高速交换。由于仅仅在路由过程中才需要三层处理,绝大部分数据都通过二层交换转发,因此三层交换机的速度很快,接近二层交换机的速度,同时比相同路由器的价格低很多。
对于第九问:
P2P: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载的同时,自己的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这种下载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点是对你的硬盘损伤比较大(在写的同时还要读),还有就是对你内存占用较多,影响整机速度!
C/S结构软件(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两层,客户机不是毫无运算能力的输入、输出设备,而是具有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能力,通过把应用软件的计算和数据合理地分配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通信量和服务器运算量。由于服务器连接个数和数据通信量的限制,这种结构的软件适于在用户数目不多的局域网内使用。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即Browser/Server)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在这种结构下,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表现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e通管理系列产品即属于此类结构。
其实对于问题十而言:可以使NAT转换技术,将私有地址转换进入网络,这样方便的多,而对于以上问题而言,这个题就是使用CIDR技术进行求解就是了,计算还是比较简单,就是计算过程比较多。
A:市场部一直是16个 ,工程部开始有5个,一周增加一个,一年增加54个(一年好像是54个星期,我记不太清楚了)再乘以7,547+5=383个
至于销售部,地址分配都是考虑到以后发展的,所以根据发展的程度来决定地址空间的冗余度,算出7年后的总地址数N,2的M次方-2=N 求出M,M就是主机位,结果也就出来了
B:维持的时间,用函数简单计算就是了, 如果用完了,有两种办法:1 再去申请 2 使用NAT技术,3 因为得到的是B类地址,使用CIDR在重新分配就是了。
C:这个问就像最开始一样的,不用共有地址,就是内部使用私有地址,使用NAT技术就是了。
SaaS起源于60年代的Mainframe、80年代的C/S、从ASP模式演变而来的SaaS
大型机(Mainframe)也曾有过辉煌的时代, 1948年,IBM开发制造了基于电子管的计算机SSEC。1952年IBM公司的第一台用于科学计算的大型机IBM701问世,1953年又推出了第一台用于数据处理的大型机IBM702和小型机IBM650,这样第一代商用计算机诞生了, 1956年,IBM又推出了第一台随机存储系统RAMAC305,RAMAC是”计算与控制随机访问方法”的英文缩写。它是现代磁盘系统的先驱。1958年IBM又推出了7090,1960年又推出7040、7044大型数据处理机。,1964年IBM公布了360系统。此后,IBM于1965年又推出了701于702的后ul续产品704和705。成为计算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20世纪60-80年代信息处理主要是以C/S(主机系统+傻终端)为代表的,即大型机的集中式数据处理。那时,需要使用大型机存储和处理数据的企业也是廖廖可数。因为那时经济还没有真正实现全球化,信息的交流更不像今天这样普及。大型机体系结构的最大好处是无与伦比的I/O处理能力。虽然大型机处理器并不总是拥有领先优势,但是它们的I/O体系结构使它们能处理好几个PC服务器放一起才能处理的数据。大型机的另一些特点包括它们的大尺寸和使用液体冷却处理器阵列。在使用大量中心化处理的组织中,它们仍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大量数据和关键项目的计算,例如银行金融交易及数据处理、人口普查、企业资源规划……
进入80年代以后, RSI 更名为Oracle系统公司 (Oracle System Corporation),Oracle 公司用产品名称为公司命名,帮助公司赢得了业界的认同,并在同一时间Oracle 决定开发便携式 RDBMS并推出便携式数据库。同一时代的SAP公司也不干落后,公司研发出了SAP R/3,该产品的推出成就了SAP R/3时代。微软公司是世界PC机软件开发的先导,创始于80年代,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起步较晚PeopleSoft 拥有一段不断创新改革的历史岁月这家公司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运作,当时公司的创办人DaveDuffield和Ken Morris制作出PeopleSoft第一套人力资源应用方案他们将这套应用方案建构于一个主从式平台上,而非传统的主架构,并加入必要的d性,从而将更多的控制权交付于使用者手上而历史正重新上演:由主从式架构转换成网际网络架构的世代交替趋势,使企业机构大幅地加强他们与客户,伙伴和员工之间的互动。
随着PC机性能的极大提高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大型机的市场变的越来越小,很多企业都放弃了原来的大型机改用小型机和服务器。另外,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技术得以飞速发展,也是大型机市场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C/S模式使信息利用的难度大大降低,并很快在全球普及开来。而大型机却是每况愈下,就是在不久前,有人还曾预言,大型机就要从地球上消失了。这时的大型机就象濒临灭绝的恐龙逐渐走向灭亡。C/S结构软件(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两层,客户机不是毫无运算能力的输入、输出设备,而是具有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能力,通过把应用软件的计算和数据合理地分配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通信量和服务器运算量。由于服务器连接个数和数据通信量的限制,这种结构的软件适于在用户数目不多的局域网内使用。
1984年,Sun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ohn Gage说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名言,用于描述分布式计算技术带来的新世界。
而进入90年代后,经济进入全球化,信息技术得以高速的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采用分散式运算模式的企业突然发现,其服务器的数量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由此带来的是,复杂的管理模式、运算营运成本失控、关键型应用无法实现,因而迫使他们用大型机实现服务器的再集中。这就是今天的SAAS(软件即服务)。
在这个时代,在国际上SaaS提供商Salesforce是创建于1999年3月的一家客户关系管理( CRM )软件服务提供商,CloudCC CRM和 Salesforce 是全球按需 CRM 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在国内最著名的
SaaS供应商是创建于2004年6月,致力于向客户提供以CRM为核心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
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简称,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而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一种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它与“on-demand software”(按需软件),the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应用服务提供商),hosted software(托管软件)所具有相似的含义。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和维护软件,软件厂商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 *** 作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对于许多小型企业来说,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它消除了企业购买、构建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需要。
8448度电。
千瓦时就是平时所说的“度”,是电功的单位,符号:kW·h,计算公式为功率乘以时间。假设一台耗电设备的功率为2500瓦,即其一小时的耗电量为25千瓦时,也就是一小时25度电。即电功率为1000W的用电器工作一小时为1度电。
那么1200W的服务器每24小时用电量为:
1200W20台24小时/1000=576度
UPS用电量按照10%计算,24小时的用电量为:
1200W20台10%24小时/1000 =576度
空调的能效比按照1:3计算,70KW的空调24小时的用电量为:
(24KW+24KW)1/31台24小时 = 2112度
所以1天的总用电量为:
576+576+2112 = 8448度
扩展资料:
与电功率相关的公式
电功(W)与电能单位一样国际单位是焦耳(J)
电功率的公式:P=W/t (公式中的t表示时间,基本单位为秒-s,也常用单位小时-h来作计算)
电功率的测量公式:P=UI (公式中的U表示电压,基本单位为伏特-V;大写I表示电流,基本单位为安培-A)
根据欧姆定律:U=IR (公式中的R表示电阻,基本单位为欧姆-Ω)
因此,电功率的公式还可以变式为:
①P=I×I×R(用在串联电路时较方便)
②P=U×U/R(用在并联电路较方便)
③W=U×Q
因为I=Q/t
所以Q=I×t
所以W=I×U×t(计算电功的公式,适用于任何电路)
④通过欧姆定律,可以导出;
因为I=U/R
所以W=U/R×U×t
W=U²/Rt(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