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是怎样发展壮大的?

瑶族是怎样发展壮大的?,第1张

瑶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关于瑶族来源问题,学术界多数人认为瑶族源于“长沙、武陵蛮”或“五溪蛮”,原居住地在长沙、武陵两郡,即今之湖南湘江、资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瑶族先民古称“尤人”,“尤”是其自称,也是今瑶族的自称。

“尤”为九黎、三苗之后。九黎、三苗最初活动在中国江南地区,由于人口不断繁衍,向北寻找生活基地,进入黄河中下游地区,与东进的黄帝、炎帝部落接触并发生战争,九黎、三苗战败,被迫向南迁徙,到秦汉时期,瑶族先民逐步形成了以长沙、武陵或五溪为中心的活动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瑶族先民一度北迁,进入河南、安徽一带活动,但主要居住地仍在湖北、湖南、江西部分地区。隋唐时期,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促进了瑶先民原始社会的分化和瓦解,开始了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的转化,当时居住在湖南西南部和两广北部山区的瑶族先民被称为“莫徭”。

到了宋代,宋王朝在瑶族地区不断完善羁縻统治,使瑶族先民进一步分化、发展,逐渐形成为单一的民族。元明时期,瑶族被迫继续大量南迁,不断深入广西腹地。特别是明代,两广已成为瑶族主要分布地区。进入明末清初,部分瑶族又由广东、广西分别迁入贵州和云南的南部山区,少数瑶族向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从而形成了“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格局。

瑶族自唐末宋初形成为单一的人们共同体后,由于迁徙频繁,居住分散,经济发展特殊,故名称也复杂多变。瑶族名称可分为自称和他称两种,自称有90余种,其中自称为“绵”“门”“敏”为最多,约占瑶总人口的65%以上。他称则更多,有400余种,多与瑶族崇拜、政治、经济、居地、服饰、姓氏等密切相关。例如崇拜盘瓠的称盘瑶,崇拜盘古的称盘古瑶,崇拜盘王的称盘王瑶,崇拜密洛陀的称布努瑶;反映了政治内容的有安宁瑶、太平瑶、本地瑶、外瑶等等;反映其经济生活的有山子瑶、过山瑶、蓝靛瑶、木皮瑶、石灰瑶等;以居地称呼的有东山瑶、西山瑶、八排瑶、平川瑶、高山瑶等。

永州古称零陵,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疑山,娥皇、女英千里寻夫伤心落泪的故事而得名(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泪、掉眼泪的意思)。《史记·五帝本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国以来,永州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

在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南境,秦时属长沙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零陵郡。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永州、零陵从此一地二名。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按“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州、郡、县制,实行州、县制。因零陵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

这里所说的郡西南的“永山永水”,指现在的双牌县永江乡一带的山水。自永江乡流入潇水的河流称为永江,也叫“永水”。这一带的山,也就是所谓的“永山”了。从置永州总管府到现在,永州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已经存在1400多年了。

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据权威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陶瓷工业之源、中华文明道德之源。

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无一不丰富中华文化的宝库。

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 九嶷山舜帝陵、柳子庙、阳明山、舜皇山、浯溪碑林、江华瑶城、湘源温泉等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2010年8月,当地政府在南岭附近发现了一个规模比兵马俑还要大,时间跨度还要长的石像群“鬼崽岭”,粗略点算下约有过万尊石像。

扩展资料:


永州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为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永州是舜帝藏精之处,舜帝的遗迹及传说遍布全境,舜文化影响深远。

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他的“天人合一”思想、“吏为民役”观点以及《封建论》中的治国理念,既与孔孟儒学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创新、发展。宋代周敦颐从道学里面,汲取营养,重新激活儒学,从而产生了理学,影响中国七百余年。

碑刻文化是永州文化的一大特色。自东汉蔡邕在永州留下“水天一色”等题刻之后,元结开创了浯溪碑林、朝阳岩石刻、阳华岩石刻。由元结撰文、颜真卿楷书的《大唐中兴颂》刻碑浯溪摩崖,被后人称为“三绝碑”。

草圣怀素的《千字文》碑,龙飞凤舞,至今矗立在古城东山。瑶族是永州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其生活习俗丰富多彩。江永女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女性文字符号体系。

永州文化具有多样性、包容性的特点,南北文化相交融,楚越风俗浓郁。古城东山就是一座文化之山。怀素出家的绿天庵,柳宗元眷念的法华寺,金碧辉煌的文庙,雄伟壮观的武庙,都坐落于此。

作为楚之故地,永州多材,地灵人杰。湖湘文化的源头活水哺育了三国名将黄盖,狂草大师怀素,唐代江南第一状元李郃,理学鼻祖周敦颐,书法大家何绍基等。

古代先贤不胜枚举,更有现代杰出人物光耀神州:中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达,民国风云人物唐生智,北伐名将蒋先云,无产阶级革命家江华,党和国家卓越陶铸等等。

永州素有重教传统,“自汉郡县立学”。唐代永州官学是刺史韦宙创建,原址在古城河西,宋代迁至东山之麓。道州学宫始设于城东,刺史薛伯高迁建于城西,柳宗元作记。

自宋到清,境内共建书院四十六所,较著名的有永州苹洲书院、宁远泠南书院和崇正书院、道县舂陵书院、祁阳文昌书院等。

由于官学、书院的兴办,加之柳宗元、范祖禹、范纯仁、胡安国、蔡元定等一批名家硕儒,在此聚徒讲学,积极传播思想文化,使本地大批人才得以脱颖而出。据《湖南通志·选举志》载,从唐初至清光绪九年,湖南共考取进士(包括特科)2305人,其中永州487人,占21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州

建制沿革

秦代以前,县境内已有人类居住,主要为壮族及部分少数民族,历史上被称为"獠人"、"俚人"、"雒越"等,是岭南百越(百粤)各部落的一部分。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地区。设定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凌云属桂林郡。秦末汉初,凌云为南越国统辖,隶属桂林郡。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凌云属郁林郡管辖。元封五年(前106年),为交州统辖下的郁林郡管辖,属增食县。

三国属吴国,凌云属广州郁林郡地,仍属增食县。

晋朝,凌云属广州郁林郡增食县。东晋大兴元年(318年),郁林群分为晋兴、宁浦两郡。凌云属广州晋兴郡增翊县地。

南北朝,宋、齐时,凌云属广州郡晋兴郡。陈梁时,属南定州晋兴郡地。

隋朝,凌云属扬州郁林郡地。

唐贞观元年(627年),今广东、广西为岭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岭南道分东道(广东)和西道(广西)。岭南西道下辖桂管、邕管、容管经略使。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置羁糜州县峒,凌云属邕州管羁縻双城州,半属溪峒。

五代,凌云属邕州管辖,后为南汉属地。

宋皇佑五年(1053年),置泗城州,管辖利州、侯唐州、归乐州、龙川州。泗城州隶属广南西路邕州都督府。

元,凌云县属广西行省田州路军民总管府所辖的泗城州,下辖利州、唐兴州。

明,泗城州直地于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六年(1373年),州治迁至古磡峒(今泗城镇)。泗城州,下辖利州、程县、唐兴州。

清初为泗城直隶州。顺治十五年(1658年),升为泗城府(土府)。十八年改为泗城军民府,隶思恩府。雍正五年(1722年),改土归流复置泗城府,直隶广西省。泗城府治在今凌云县城。泗城府初无州县。雍正八年,泗城府划辖原系直隶州的西隆州及西林县。乾隆五年(1740年),泗城府置凌云县,故泗城府辖凌云、西林2个县及西隆州,辖及今百色市之西林、隆林、田林、凌云及乐业等县地。

民国元年(1912年),根据《广西地方官暂行章程》有关附郭之县省入府的规定,废凌云县省入泗城府。次年,废泗城府复置凌云县,隶属田南道。十六年,凌云县直隶广西省 。十九年,凌云县属百色民团区。二十三年三月,凌云县改属百色行政督察区。期间,辖地包括今乐业县和天峨县、田林县、百色市部分地区。二十四年,区划调整,凌云县辖地缩小。二十九年四月,凌云县改隶第十行政督察区。三十一年三月,凌云县改隶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广西置15个区,99个县,1个市(桂林市)。区辖县,凌云县隶属百 。

1950年1月5日,凌云县解放,仍称凌云县。同年2月,广西省人民 成立。1952年8月,广西省人民 决定将凌云县、乐业县合并为凌乐县,县治凌云县泗城(城厢)镇。同年,又划出利周归田林县管辖。1953年1月后属桂西壮族自治区百色专区,1956年3月后属桂西壮族自治州百色地区,1958年3月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专区。196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凌乐县,恢复凌云县、乐业县。凌云县治泗城(城厢)镇,辖城厢、下甲、伶站、沙里、逻楼、加尤、玉洪7个公社。1984年,凌云县实行体制改革,调整乡镇区划为2镇8乡(即:泗城镇、逻楼镇、下甲乡、朝里乡、沙里乡、加尤乡、东和乡、玉洪乡、力洪乡)下设109个村(街)委员会。其中:伶站、朝里、沙里、玉洪、力洪5个乡为瑶族乡。

2000年5月,加尤乡改为加尤镇。2002年5月百色撤地改市,凌云县隶属百色市,2004年7月,凌云县实行乡镇撤并,撤销东和、力洪2个乡,其中东和乡部分村划归逻楼镇,部分划归泗城镇,力洪瑶族乡划入玉洪瑶族乡。至2012年,凌云县辖3镇5乡110个村(社区)委员会。

行政区划

2000年,凌云县辖2个镇、3个乡、5个民族乡:泗城镇、逻楼镇、下甲乡、伶站瑶族乡、朝里瑶族乡、沙里瑶族乡、东和乡、加尤乡、玉洪瑶族乡、力洪瑶族乡。

2005年,凌云县撤销2个乡镇。凌云县辖3个镇、2个乡、5个民族乡:泗城镇、逻楼镇、加尤镇、下甲乡、伶站瑶族乡、朝里瑶族乡、沙里瑶族乡、东和乡、玉洪瑶族乡、力洪瑶族乡。

2012年,凌云县辖3个镇、5个民族乡,分别为泗城镇、逻楼镇、加尤镇、朝里瑶族乡、伶站瑶族乡、沙里瑶族乡、玉洪瑶族乡、力洪瑶族乡。

地理环境

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距首府南宁360公里。东连凤山县、巴马县,西接田林县,南邻右江区,北与乐业县枕连。地理位置为北纬24°06′-25°37′,东经106°23′-106°55′。全县石山面积占40%,土山面积占60%。

县境东西最大距离537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88公里。县境总面积为20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040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937%;水域面积128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63%。

地貌

凌云地处云贵高原的延伸部分,是比较典型的山地地形,山高 谷深,山地面积广大。整个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332%;平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28%。

浩坤湖

凌云县地貌构成主要有两大类:土山和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其中土山区占全县总面积近60%,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石山区占近40%。土山主要位于县城西北、西南地区,总属青龙山脉,多呈南北走向沿边界排列,成为县境西半部的一道天然屏障,主峰为岑王老山,海拔2062米,位于县极西北与田林县交界处。石山主要位于县城东、北部地区。

土壤地形

凌云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中山地貌类型。全县群山起伏,地貌由土山和石灰岩喀斯特山地两大类型构成。土山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60%,居住着全县40%的人口,而40%的石山地区却居住着全县人口的60%。

水源洞

凌云县土壤、谷物中的铬,硒含量高于中国平均水平15倍以上。母岩主要有砂页岩、石炭岩。土壤类型主要有黄红壤,占45%,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至1200米地带,肥力高:黄壤占11%,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地带,土壤湿润、疏松、肥力高;棕色石灰土占34%,分布在石山地区:红壤占10%,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高丘深谷地带,土壤干燥,肥力一般。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严寒,夏不酷暑,冬短夏长,秋高气爽,年平均日照1443小时;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9581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气温19℃~204℃;年平均降雨量1235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强烈,加上境内地形起伏较大,山高谷深等因素,一年约有半年时间处于热带暖温气团控制之下,水气输送十分丰富,气流极易展开辐射。因此,凌云县成为广西暴雨中心之一,年平均降雨天为151天。同时,受喀斯特地貌和南亚热带季风气的影响,干湿分明,夏季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冬春两季干燥少雨,干旱灾害频繁。

水文

凌云县内河流有泗水河、布柳河2条干流,11条支流,分属右江、红水河2大水系,总流域面积1777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8181亿立方米。河网密度0134公里/平方公里,水源洞水系分两个支流:水源洞水流向凤山县三门海坡心村巴马盘阳河水系,被专家认定为水源洞长寿之源头;水源洞水流向澄碧河,广东珠江水水系,被专家认定为珠江水系之源头。

资源 土地资源

凌云有耕地13万公顷,可供开垦的荒地35万公顷,有林面积14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1%。全县总面积306万亩,耕地面积1675万多亩,其中水田5万多亩,旱地12万多亩。全县有荒山60多万亩,其中宜牧宜林荒山40多万亩。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已探明的有水晶、锑、铜、钻、锌、钨、煤、镁、铁、磷、金、铀等20多个品种。

1、微粒金矿

主要分部于凌云穹窿构造隆起的四周的中三叠统砂泥岩中;而凌云穹窿隆起的四周都被中三叠统地层所环绕,故在其边缘存在着金矿赋存的地层条件,从构造形态来看,凌云隆起区四周皆被环形断裂控制,这些断裂有的可成为矿液通道,有的直接可形成赋矿场所,此环形带构造复杂,断裂纵横交错,是成矿的有利条件。

自1985年发现逻楼金矿,相继发现明山金矿、猫老壳金矿、红卜楼金矿,据地质工作队工作后推测,其矿区黄金储量近20吨,潜在价值近15个亿。

2、砂金

主要分布于下甲-泗城坡脸-东和一带的泥盆统地层的岩溶洼地之第四层残坡积层中。县金矿已在下甲上陇咪和下陇咪、岩洞等进行采矿。

3、水晶矿

主要产于陇救、陇凤-洞新弄劳,浩坤-弄福-坪山及坡脸等地,原生矿形成于方解石-古英脉中,矿石晶体大,质量好。

4、锑矿

锑矿主要分布于泗城、加尤、逻楼、沙里、下甲、伶站、玉洪等地、大小锑矿点,矿化点近百处。最好的为逻楼新洛老里洞矿区。

5、铁矿

主要分布于县城-逻楼、滥村-磨贤-上伞等地,属次淋虑堆积型矿床,产于岩溶洼地之第四系残坡积层中,堆积面积10-50平方米,厚度05-10余米,含铁最高达5695%,埋层浅,易开采。

6、石英斑岩(陶瓷土)

石英斑岩风化后形成理想的陶瓷粘土。分布于巴合兴隆坳、央八、仓洋等到地的石英斑岩出露区。含SIO27385%、AL2O315-16%,Fe2O3、TiO2、CaD、MgO含量均达技术标准,为高级日用陶瓷和卫生陶瓷制品的原料。

7、白云石

主要产于凌云穹窿之中石碳统及中泥盆统和下二迭统的灰岩中,呈层状产出,沿走向矿层厚度品的位变化稳定,MgO含量>18%,储量46亿吨,是冶炼金属镁的基本原料。

8、矽石

主要产于三迭系切割较深的沟谷中,在玉洪、朝里、伶站、下甲均有可供开采矿体赋存,沿公路进行线路地质调查,储量可达30万吨以上,潜在价值1500万元,开采条件良好。矿体厚08-3米,最厚达50米,矿石质量好。含SIO29820%,Fe052%P<002%。

9、辉绿岩

产于力洪乡那洪村上游,岩体出露面积为25平方公里,颜色艳丽,是加工饰面材的好材料,电、路、水都方便,可作火山岩石建材制品生产基地。

10、煤炭

分布于逻楼敏村-洞村之间及磨贤等地。

水力资源

水利资源蕴藏量为117万千瓦,可开发4万千瓦,已开发11万千瓦。凌云县有水库14座,其中小(一)型水库6座,总库容144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036万立方米,灌溉114万亩。小(二)型水库有8座,总库容30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65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0231万亩。

凌云县最大的河流--澄碧河,流面积1326平方公里,县境流长568公里,年平均流量为11581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802万千瓦,年发电量7亿度;布柳河是县内第二大河,其流向与澄碧河背道而驰,县境内长635公里,年平均流量3499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7万千瓦,年发电量2亿度。

植物资源

凌云县森林覆盖率为7641%,自然植被属南亚热带植被类型。全县境内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主要有香果树、福建柏、巴尾树等。经济树种有八角、油茶、油桐、板栗、核桃、蝴蝶果、麻竹、白毫茶等。用材树种主要有杉木、马尾松、红松、红椿、香樟、苦楝、酸枣、华木等。果树有柑、橙、桃、李、黄皮、枇杷、柿子、川木瓜等30多个品种,药用植物主要有金银花、何首乌、黄精、黄柏、山克根、昆明鸡血藤等150多个品种。

动物资源

凌云常能见到的野生动物有山鸡、画眉、飞虎等飞禽;山猪、箭猪、猴子等走兽;樟子、蛤蚧、蛇类、穿山甲等山珍;鲤鱼、白甲鱼、例刺鲐、长尾唇鲱等多种鱼类,还有最近几年发现的育眼金钱鱼和娃娃鱼。家畜以马、羊驰名。凌云马善行走山路,体小灵活,性格温和,食少耐劳;凌云羊肉质鲜美,皮厚毛细,为传统出口产品。

人口民族

凌云县居住壮族、汉族、瑶族三个世居主体民族,还有布依族、彝族、土家族、苗族、仫佬族、哈尼族等人数极少量的少数民族居住,这些人数极少的民族主要是分配交流到凌云工作,或经商,或婚姻迁入。

壮族、蓝靛瑶、盘古瑶分布于土山地区,少部分壮族也分布在石山区。壮族多数居住在较低洼地型平缓或河边,蓝靛瑶和盘古瑶喜居住在山里近水的溪沟边。

蓝靛瑶分布于泗城镇览沙、金保、平林、腰马村,下甲乡的和洲、双达、平怀村,伶站瑶族乡袍亭、那留、平兰村,朝里瑶族乡百朝、羊囊、兰台、平塘村,沙里瑶族乡那伏、浪伏、果卜、那仰村,罗楼镇林塘、磨村、滥村,玉洪瑶族乡玉保、下谋、九江、盘贤、莲灯、乐凤、那力、伟利、汪田村。

盘古瑶分布于朝里瑶族乡的兰台,加尤镇的下伞村,玉洪瑶族乡的东兰村。

汉族、背陇瑶主要分布于石山地区,也有相当一部分汉族和背陇瑶分布土山区。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557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泗城镇36742、逻楼镇25442、下甲乡18138、伶站瑶族乡14887、朝里瑶族乡7442、沙里瑶族乡16722、东和乡10944、加尤乡24749、玉洪瑶族乡15613、力洪瑶族乡4894。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和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11年末人口1956万,其中农村人口1753万,人口自然增长率98‰,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5%。

交通

凌云是中国西南地区出海出边大通道的中心点,实现了乡乡通油路、行政村和大自然屯通的目标。省道206线百色至凌云至乐业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县城距首府南宁300公里,距百色城82公里,距百色机场120公里。伶站工业集中区距百色火车站60公里,距百色航运码头55公里,距连线东协国家的国家一级口岸龙邦300公里,距南宁至昆明的高速公路60公里。

截至2006年10月,建成了百乐二级油路凌云段,凌云至凤山四级油路凌云段以及彩架至沙里、下甲至朝里、央里至茶山景区四级油路;完成了62个村的村级道路提级改造,全县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30公里,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2012年,建成凌云至百色二级公路,完全实现了乡乡通油路、行政村和大自然屯通公路的目标。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241公里,是1992年的近10倍。

经济

2005年凌云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75亿元,比2001年增长331%,年均增长1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5亿元,比2001年增长403%,年均增长498%;财政收入完成5005万元,比2001年增长959%,年均增长183%。县域经济在全区的综合排位由2004年的第70位跃升到第60位,2005年荣获"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

2006年1-9月,凌云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亿元;财政收入完成4258万元。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8亿元,是1992年的150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是1992年的7941倍;财政收入145亿元,是1992年的208倍。

工业

截至2006年,凌云已建成投产的水电站有11座,装机183万千瓦;正在建设的有9座,装机51万千瓦;建成田林至凌云110千伏输变电工程。2005年,工业集中区实现总产值4030万元,上缴税金227万元。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4亿元,比2001年增长881%,年均增长171%。

2012年,凌云县建设了伶站和泗城两个工业集中区,规划用地9585亩。伶站工业集中区分为百当、九民、停那3个片区,分别以发展冶炼工业、建材工业和矿产品、农产品加工及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主;泗城工业集中区分为镇洪、旦村两个片区,主要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及木材集中加工为主。

截至2012年,凌云培育了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5家产值均超1亿元。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约达148亿元。

农林业

2006年全年茶园面积已达108万亩,年产干茶2100吨,产值6000多万元;桑园面积已达36万亩,年养蚕15000张,产鲜蚕10500担,产值1200多万元;年产烤菸近1万担,产值420万元。共完成人工造林20万亩,封山育林258万亩,退耕还林202万亩,2006年被评为"广西绿化模范县"。2005年劳务输出10000多人,劳务输出收入3600万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0%。

2013年1~10月,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82亿元,同比增长79%。

2013年1~10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产值突破5亿元,达531亿元,占全年1~10月农业总产值82亿元的6475%。其中,干茶产量超4000吨,达到4512吨,产值超2亿元,达262亿元;产茶油1700吨,产值6800万元;产鲜茧近3万担,产值突破5000万元,达5906万元;烤菸创税(含增值税)首次突破600万元,达65335万元,增长765%;林下养鸡产值突破1亿元,达到121亿元。

社会

2005年,城区面积由2001年的19平方公里扩大到23平方公里,人口由19万人增加到25万人,连续两届荣获广西市容市貌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先进城市奖和一届优秀城市奖。全县城镇化率由2001年的15%提高到2005年的20%。

截至2006年10月,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35%的农户开通了电话,42%的农户住上了楼房,89%的农户解决了饮水困难,农村电视综合覆盖率达76%,沼气池入户率达424%,机车入户率达78%。

2012年,凌云县共有中国小200余所,教职工2000余人,校舍总面积29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了自治区"普九"和"普实"评估验收,先后荣获"全国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先进县"、"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县"等级荣誉称号。

2013年1~10月,实施扶贫项目82个,竣工23个,完成投资2734亿元;招收初、高中未考入高一级学校的本县籍毕业生587人参加职业技术免费学历培训;完成劳动技能、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15期34885人次,共有1850人获得国家职业技能初级证书,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万人次,创收145亿元。

凌云特产

凌云县主要农产品和土特产有白毫茶、八角、板栗、茶油、桃、牛心李、川木瓜等。

凌云白毫茶

原名白毛茶,因其叶背长满白毫而得名,主产于广西凌云县四季云雾缭绕的岑王老山、青龙山一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之自然无公害而特具风味,成为茗中上品。1915年荣获国际食品博览会二等奖;1991年中国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鉴评,获全国优质名茶称号;1999年荣获中国第三届"中茶杯"名优茶称号;2000年荣获韩国茶人联合会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红茶类金奖、绿茶类银奖。

大红八角

大红八角香味浓,果大籽粒饱满,远销港澳、东南亚,全县拥有145万亩;凌云大红八角素称香料之王,是凌云最著名的特产之一,凌云八角风格独特,果型比一般八角大,肉质肥厚,芳香特别浓郁持久。八角叶可制茴油,茴油是食品工业的重要香料,特别是化妆品更离不开茴油。八角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调味香料,在医学上有寒温,理直止痛,止咳健胃的功效,为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川木瓜

川木瓜属蔷薇科,灌木,系果药兼用型水果,为名特优稀水果,凌云特产。其果味清酸,含极丰富的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能舒筋活胳,和胃化温,有防血管硬化、降低血压、减肥的作用。

牛心李

牛心李是凌云李果中的一个优质品种,因其果形似牛心而得名。果实向阳为红色或粉红色,果肉橙,可食率高,味甘甜,具有独特风味。6月下旬成熟是鲜食或加工应子、果脯、罐头的绝好原料。

油茶

凌云油茶种植面积已达19万,茶油油色澄亮,香纯味正,因营养丰富,素称食用油之王。

麻竹

麻竹是凌云县传统经济林种之一,在凌云已有200多年种植历史,竹笋是凌云县久负盛名的特产之一,营养特别丰富,是一种高纤维素,低脂肪又富含胺基酸的绿色食品。

岑王天然山泉水

山泉位于广西第四高峰广西岑王老山(2062米)南麓之凌云县力洪乡那洪村西,其出露点周围近两公里范围内无村屯,山上植被发育,天然原始状态尚好,未发现任何污染。泉水物理特征:泉水为无色透明,有清凉爽口之感,经瓶装不封口在天然室温环境中观察,15天内无任何杂质及其他沉淀物及析出物。属中性低纳水。

蓝靛瑶腰带

蓝靛瑶腰带是凌云少数民族--蓝靛瑶老 性必备佩饰之一,无论休闲还是劳作时都紧系腰中。它做工精细、考究。共用了黑、白、黄、绿、粉红、大红六种颜色的细纱线手工精织而成,一般制作一条腰带需费时两天。蓝靛瑶腰带还与蓝靛瑶族热情好客密不可分。蓝靛瑶腰带还是一种美的象征。

瑶族迎宾式蓝靛瑶 旅游资源

凌云是广西西部青龙山脉长寿带上的长寿宜居县,中国异地长寿养老养生基地,主要景区有水源洞天纳灵福地长寿养生都会景区(水源洞和纳灵洞两个景区)独具神韵的珠江水系源头祈福寻源旅游,和880多年的水源洞问心寺佛文化养心祈福体验旅游,水源洞天吸氧长寿养生区旅游,纳灵洞的680多年道教文化养生区旅游等旅游资源。凌云旅游资源具备长寿养生文化,佛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乡土性、体验性,古特性、奇异性和美感性。县境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有文庙、博物馆、茶山绿色金字塔、岩流瑶寨、逻楼新寨、中山纪念堂、石钟山、云台山、五指山、弄福公路等旅游景点。

水源洞

水源洞旅游景区位于凌云县城北百花山下,距凌云县城约1公里,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色市十八景之一。水源洞景区分为内洞和外洞两部分。洞外绿堤两道,垂柳、古榕遍岸,飞鸟争鸣,两座对称排列的石拱小桥,古朴典雅。洞内有占地22000平方米、宽38米、高208米的大厅。洞门最高处的山崖绝壁上,刻有乾隆四十三年(1778)左江观察使王玉德所题的"第一洞天",大厅四周绝壁上刻有明、清以来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联、题诗80余幅,是凌云县古石刻最集中、保护最完整的地方,展示了凌云近千年的州、府、县建制历史文化。

纳灵洞

纳灵洞旅游景区位于凌云县城郊,距凌云县城约1公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质地貌景观。景区洞体全长1500米,呈东西走向,"9"字型,双层结构,其中下层地下河长880米,上层旱洞长620米,两层之间高差28米。共分为5大景区32个景点。纳灵洞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在洞穴中十分罕见,有"亚洲神奇第一洞"之美称。

纳灵洞 茶山金字塔

凌云县茶山"金字塔"景区位于凌云县加尤镇案相村境内,海拔1100多米,由五十余个茶峰组成,景区因酷似一座座绿色"金字塔"而得名。景区已开发了茶王阁、茶仙亭、茶圣亭、游客采茶园区等景点和茶叶加工工艺参观、制茶体验,茶道、山歌表演等项目,是集采茶、制茶、品茶、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名胜区,也是广西首批通过国家旅游局评估验收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

茶山'金字塔'景区 所获荣誉

凌云县先后得了"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国家西部地区教育'两基'攻坚先进县"、"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广西卫生县城"等国家、省部级荣誉称号。

金平瑶啊瑶盘古瑶药商贸有限公司是2016-10-09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金水湾小区04幢203号。

金平瑶啊瑶盘古瑶药商贸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32530MA6K7TQ41D,企业法人童绍林,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金平瑶啊瑶盘古瑶药商贸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中药材、瑶药购销;药浴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金平瑶啊瑶盘古瑶药商贸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满族:主要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内蒙古、新疆、安徽
回族:主要在宁夏、甘肃、河南、山西、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山东、安徽、辽宁、北京、内蒙古、天津、黑龙江、陕西、吉林、江苏、贵州、四川、西藏、海南。
黎族:主要在海南。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壮族: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
蒙古族:内蒙古、辽宁、新疆、青海、黑龙江、吉林、甘肃、河北,河南。
回族:宁夏、甘肃、河南、山西、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山东、安徽、辽宁、北京、内蒙古、天津、黑龙江、陕西、吉林、江苏、贵州、四川、西藏、海南。
藏族: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
维吾尔族:新疆、湖南、河南、北京、上海。
满族: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内蒙古、新疆、安徽。
朝鲜族:吉林、辽宁、黑龙江。
苗族:贵州、云南、湖南、重庆、广西、四川、海南、湖北。
彝族:云南、四川、贵州、广西。
布依族:贵州。
侗族:贵州、湖南、广西。
瑶族:湖南、广西、云南、广东、贵州。
白族:云南、贵州、湖南。
土家族:湖北、湖南、重庆、贵州。
哈萨克族:新疆。
哈尼族:云南。
傣族:云南。
黎族:海南。
傈僳族:云南、四川。
佤族:云南。
畲族:浙江、福建。
高山族:台湾、福建。
拉祜族:云南。
水族:贵州、广西。
东乡族:甘肃、青海、宁夏。
纳西族:云南、四川。
景颇族:云南。
柯尔克孜族:新疆、黑龙江。
土族:青海、四川。
达斡尔族:内蒙古、新疆、黑龙江。
仫佬族:广西。
羌族:四川。
布朗族:云南。
撒拉族:青海、甘肃。
毛南族:广西。
仡佬族:贵州、广西。
锡伯族:辽宁、新疆、吉林、黑龙江。
阿昌族:云南。
塔吉克族:新疆。
普米族:云南。
乌兹别克族:新疆。
俄罗斯族:新疆、黑龙江、内蒙古。
鄂温克族:内蒙古和黑龙江。
德昂族:云南。
保安族:甘肃。
裕固族:甘肃。
京族:广西。
塔塔尔族:新疆。
独龙族:云南。
鄂伦春族:内蒙古和黑龙江。
赫哲族:黑龙江。
基诺族:云南。
门巴族:西藏。
珞巴族:西藏。
穿青人(属于未识别民族):贵州。

扩展资料:


部分少数民族的习俗:
一、傣族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川、粤等省。关于傣族先民早在汉晋时就有史籍记载。傣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傣族善种水稻和热带作物。
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妇女传统着装短衣筒裙。傣家民居竹楼颇具特色。清明前后的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傣族能歌善舞,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二、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最大的聚居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早在15世纪时就创造了文字,朝鲜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文化教育较发达,人们喜好本民族歌舞及摔跤、荡秋千、压跳板等体育活动。
朝鲜族喜着素白色服装。特色食品冷面、泡菜。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和信奉孔孟的儒教。民风尊老爱幼、讲礼貌、讲卫生。
三、回族
177%的回族人聚居宁夏,其余大多数散布全国。1958年在宁夏建立省级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相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扎马鲁丁、思想家李贽、航海家郑和都来自回族。
回族通用汉语言文字。信仰伊斯兰教。教历十月一日开斋节与十二月十日的古尔邦节是其两大盛节。
四、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其余分布在冀、黑、吉、内蒙古、京等省市自治区。17世纪中叶清朝定都北京后大批满族人入关,满汉民族文化融合,和各兄弟民族一道为祖国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出现了康熙帝玄烨、曹雪芹、老舍、程砚秋等杰出人物。曾有满文,现普遍习用汉文汉语。满族重视礼节。曾信奉萨满教、盛行祭祖祭天。民族体育活动有跳马、滑冰等。
五、瑶族
瑶族主要分布广西,其余分布在湘、滇、粤、黔等省。是由古代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形成的民族。过去有过山瑶、盘古瑶、茶山瑶等多种称呼。解放后统称为瑶族。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另有一些人 *** 汉语或者苗语、侗语、壮语。
瑶族多经营农林业,狩猎业也占有一定地位。还精于染织、刺绣。瑶族爱唱歌,节日几乎月月有。宗教信仰盘瓠,是原始图腾信仰的残余。
六、苗族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尊奉始祖蚩尤,为我国古老民族之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多通用汉语汉文。1956年创制的拉丁拼音苗文字正普及使用。苗族的刺绣、蜡染、剪纸和首饰制品,绚丽多彩。
苗族的飞歌、芦笙舞享有盛名。苗族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苗族节日多,主要有十月苗年和纪念民族英雄亚努的四月八。
七、羌族
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少数民族,又称“云朵上的民族”。主要以游牧为主。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少部分西迁南迁,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藏族、羌族等。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
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四川西南,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宝鸡市凤县部分地区,甘肃南部、云南、人口约309,576人左右(201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8064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