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者可以触发服务器控件特有的事件,后者只能通过回递的方式触发服务器上的页面级事件。
2)输入到前者中的数据在请求之间可以维护(即具有状态管理功能),而后者无法自动维护数据,只能使用页面级的脚本来保存和恢复。
3)前者可以自动检测浏览器并调整到恰当的显示,而后者没有自动适应功能,必须在代码中手动检测浏览器。
4)每个服务器控件都具有一组属性,可以在服务器端的代码中更改控件的外观和行为,而后者只有HTML属性。
如果某些控件不需要服务器端的事件或状态管理功能时,可以选择HTML控件,这样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很不一样
web服务器控件并非只是运行在服务器端这么简单,它是NET中封装好的组件,每个控件都是一个对象,属于某个基类,有自己的属性,事件和方法由在net framework下执行
而HTML只是普通的HTML标记,就算加上runat=server也没有服务端控件那么强大的方法,只是有简单的属性和事件而已HTML控件有runat=server后在服务器端加载,可以通过服务器端 *** 纵这个控件,比如赋value值和真正的Web服务器控件还差的很远充其量只能算是一行代码WEB标准不是某一个标准,而是一系列标准的集合。网页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结构(Structure)、表现(Presentation)和行为(Behavior)。对应的标准也分三方面:结构化标准语言主要包括XHTML和XML,表现标准语言主要包括CSS,行为标准主要包括对象模型(如W3C DOM)、ECMAScript等。这些标准大部分由万维网联盟(外语缩写:W3C)起草和发布,也有一些是其他标准组织制订的标准,比如ECMA(European Comput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ECMAScript标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