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Pentium III Xeon是什么?

Intel Pentium III Xeon是什么?,第1张

处理器的核心,是英特尔 至强处理器 此处理器 一般都是为服务器上装的。 你用的是PC服务器吧? 答案补充 “ntel Pentium III Xeon”究竟是什么?是指核心吗?
他这个是 在工作站上用的处理器。只能在服务器上使用此CPU,至强处理器,有些是双至强,就是两块CPU。只能在服务器上使用。。。 答案补充 intel 意思是英特尔 Pentium奔腾 Xeon至强
Xeon一般都是为服务器,也就是工作站电脑使用的,家用的话,也可以使用,不过噪音应该是很大的吧? 答案补充 intel 意思是英特尔 Pentium奔腾 Xeon至强 Q8200这个意思就是代表的这款CPU的型号,比如:Intel 酷睿2四核 是属于这个意思。
Xeon一般都是为服务器,也就是工作站电脑使用的,家用的话,也可以使用,不过噪音应该是很大的吧?

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工程技术部和销售部以及6个芯片制造工厂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英特尔的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原本希望他们新公司的名称为两人名字的组合——Moore Noyce,但当他们去工商局登记时,却发现这个名字已经被一家连锁酒店抢先注册。不得已,他们采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电子)”两个单词的缩写为公司名称。现任CEO是布莱恩·科兹安尼克(Brian Krzanich) 。
英特尔公司在随着个人电脑普及,英特尔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设计和生产半导体的科技巨擘。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业界利用这些产品为最终用户设计制造出先进的计算机。英特尔公司致力于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
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音频/视频信号处理和基于PC的相关应用,以及可以推动未来微结构和下一代处理器设计的高级编译技术和运行时刻系统研究。另外还有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英特尔架构开发实验室、英特尔互联网交换架构实验室、英特尔无线技术开发中心。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针对IA-64位编译器进行了共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英特尔公司于1968年由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迪·格鲁夫创建于美国硅谷,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英特尔公司在芯片创新、技术开发、产品与平台等领域奠定了全球领先的地位,并始终引领着相关行业的技术产品创新及产业与市场的发展。
英特尔为计算机工业提供关键元件,包括性能卓越的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是标准计算机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特尔一直坚守“创新”理念,根据市场和产业趋势变化不断自我调整。从微米到纳米制程,从 4 位到 64 位微处理器,从奔腾® 到酷睿 TM,从硅技术、微架构到芯片与平台创新,英特尔不间断地为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并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开发创新产品,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从而为世界各地的用户带来更加精彩的体验。
英特尔公司设有多个运营部门:数字企业事业部、移动事业部、数字家庭事业部、数字医疗事业部和渠道平台事业部。2006 年,英特尔全球年收入达到 354 亿美元。
在1999年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市值最高突破了5000亿美元, 最高峰为5090亿美元, 相当于2012年的7025亿美元
2014年4月9日,英特尔公司将关闭旗下位于哥斯达黎加的组装和测试工厂,并裁减1500名员工。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是服务器、工作站级专用处理器,主要用于单位服务器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稳定性不错,能够连续24小时高强度运作。至强服务器处理器整体性能特别是多核心性能强于发布同期的酷睿系列等多数消费级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处理器。不过,消费级处理器对常用的游戏娱乐软件进行了优化,运行游戏娱乐软件方面不逊于整体性能强大的至强处理器,其平台(处理器+主板+内存)售价普遍低于技术水平相近的至强服务器平台。所以,如果是家庭、个人用户,一般建议还是选择消费级处理器平台更划算。

大连英特尔公司很不错,属于外企,但是要求也高,普通的 *** 作工人最低学历也要大专以上,就连班车司机都要会简单的英语,具体待遇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工人最低工资没有低于2000的,而且是基本工资,如果是办公室或者管理部门的,那就更高了。



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于2006年06月06日在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Tiffany DSilva,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产品制造、封装测试、加工、仓储等。

2020年4月,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入选2019年中国出口企业200强。

注册地位于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淮河东路,法定代表人为Tiffany DSilva。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产品制造、封装测试、加工、仓储、销售自产产品和售后服务;高科技信息领域内的与半导体集成电路产品和技术有关的研发、中试;提供安装、测试、维护、咨询、技术解决方案等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对外投资8家公司。

Intel主要是做CPU的,没听过还做服务器啊,但绝大多数的服务器厂商使用的CPU都是Intel的,特别是x86服务器,100%是Intel的。
主板都是相应的服务器厂商自己设计的,然后找人代工,工厂多在内地。

AMD和英特尔CPU的制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所以不能由主频来看AMD的性能! AMD 性价比是毫无质疑的AMD是攒机的首选以前因为采用的工艺不同,AMD的发热两会比较大一些,所以品牌机多选择p4作为配置但是今年来,AMD的技术水平约来越高 AMD已逐渐取代intel的王者地位 选3000+ AMD的比INTEL的好主要是技术好 第一,AMD有先进的K8架构,仅仅14级流水线,执行效率更高,而intel的prescott核心有31级。虽然有更高的频率,但这个频率是依靠高流水线。 办同样一件事情,如果当中出错,就得从头开始,这样就慢了,可惜牺牲了更高的频率。 Intel当然不能视而不见,只有提高频率,加大缓存解决。 还有最决的一招:降价和品牌效应。 第二,AMDcpu中集成了内存控制器,这样可以大大减小延迟。 第三,由于核心的问题,AMD功耗更小。 第四,AMD有广泛的主板支持,不像以前那样。 第五,AMD的cpu价格便宜(虽然现在贵了)。 第六,就是人的“同情”心理,我们往往更喜欢“弱者”(尽管AMD不再“弱”,但是市场占有率仅有20%,不像Intel的80%) 补充:好坏只有限于Athlon64和Sempron cpu(775,940,939针)和P4 prescott核心cpu 以前的Athlon xp及northwood没有什么差距。 最多就是intel多媒体应用更好,amd则在游戏方面更有优势。 再有,AMD的cpu和intel的在同市场定位的情况下,差距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要忘记,频率不是一无是处。通过对比intel的cpu:P4和PM就知道大概了,频率不是一切。15G的PM相当于P428G CPU的处理性能不应该去看主频,而INTEL正是基于相当相当一部分人对CPU的不了解,采用了加长管线的做法来提高频率,从而误导了相当一部分的人盲目购买。CPU的处理能力简单地说可以看成:实际处理能力=主频执行效率,就拿P4E来说他的主频快是建立在使用了更长的管线基础之上的,而主频只与每级管线的执行速度有关与执行效率无关,加长管线的好处在与每级管线的执行速度较快,但是管线越长(级数越多)执行效率越低下,AMD的PR值可能会搞得大家一头雾水,但是却客观划分了与其对手想对应的处理器的能力。 为什么实际频率只有18G的AMD 2500+处理器运行速度比实际频率24G的P4-24B还快?为什么采用013微米制程的Tulatin核心的处理器最高只能做到14G,反而采用018微米制程的Willamette核心的处理器却能轻松做到2G?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以上两种“怪圈”的存在。 每块CPU中都有“执行管道流水线”的存在(以下简称“管线”),管线对于CPU的关系就类似汽车组装线与汽车之间的关系。CPU的管线并不是物理意义上供数据输入输出的的管路或通道,它是为了执行指令而归纳出的“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每一个指令的执行都必须经过相同的步骤,我们把这样的步骤称作“级”。 管线中的“级”的任务包括分支下一步要执行的指令、分支数据的运算结果、分支结果的存储位置、执行运算等等…… 最基础的CPU管线可以被分为5级: 1、取指令 2、译解指令 3、演算出 *** 作数 4、执行指令 5、存储到高速缓存你可能会发现以上所说的5级的每一级的描述都非常的概括,同时如果增加一些特殊的级的话,管线将会有所延长: 1、取指令1 2、取指令2 3、译解指令1 4、译解指令2 5、演算出 *** 作数 6、分派 *** 作 7、确定时 8、执行指令 9、存储到高速缓存1 10、存储到高速缓存2 无论是最基本的管线还是延长后的管线都是必须完成同样的任务: 接受指令,输出运算结果。 两者之间的不同是:前者只有5级,其每一级要比后者10级中的每一级处理更多的工作。 如果除此以外的其它细节都完全相同的话,那么你一定希望采用第一种情况的“5级”管线,原因很简单:数据填充5级要比填充10级容易的多。而且如果处理器的管线不是始终充满数据的话,那么将会损失宝贵的执行效率——这将意味着CPU的执行效率会在某种程度上大打折扣。 那么CPU管线的长短有什么不同呢?——其关键在于管线长度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可以说它把原来的每一级的工作细化,从而让每一级的工作更加简单,因此在“10级”模式下完成每一级工作的时间要明显的快于“5级”模式。 最慢的(也是最复杂)的“级”结构决定了整个管线中的每个“级”的速度——请牢牢记住这一点!我们假设上述第一种管线模式每一级需要1个时钟周期来执行,最慢可以在1ns内完成的话,那么基于这种管线结构的处理器的主频可以达到1GHz(1/1ns = 1GHz)。 现在的情况是CPU内的管线级数越来越多,为此必须明显的缩短时钟周期来提供等于或者高于较短管线处理器的性能。好在,较长管线中每个时钟周期内所做的工作减少了,因此即使处理器频率提升了,但每个时钟周期缩短了,每个“级”所用的时间也就相应的减少了,从而可以让CPU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了。 如果采用上述的第二种管线模式,可以把处理器主频提升到2GHz,那么我们应该可以得到相当于原来的处理器2倍的性能——如果管线一直保持满载的话。 但事实并非如此,任何CPU内部的管线在预读取的时候总会有出错的情况存在,一旦出错了就必须把这条指令从第一级管线开始重新执行,稍微计算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块拥有5级管线的CPU在执行一条指令的时候,当执行到第4级时出错,那么从第一级管线开始重新执行这条指令的速度,要比一块拥有10级管线的CPU在第8级管线出错时重新执行要快的多,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无法充分的利用CPU的全部资源,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更高主频的CPU呢?? 回溯到几年以前,让我们看看当时14GHz和15GHz的奔腾四处理器刚刚问世之初的情况:当时Intel公司将原奔腾三处理器的10级管线增加到了奔腾四的20级,管线长度一下提升了100%。 最初上市的15GHz奔腾四处理器曾经举步维艰,超长的管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由于预读取指令的出错从而造成的执行效率严重低下,甚至根本无法同1GHz主频的奔腾三处理器相对垒,但明显的优势就是大幅度的提升了主频,因为20级管线同10级管线相比,每级管线的执行时间缩短了,虽然执行效率降低了,但处理器的主频是根据每级管线的执行时间而定的,跟执行效率没有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采用018微米制程的Willamette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能把主频轻松做到2G的奥秘! 固然,更精湛的制造工艺也能对提升处理器的主频起到作用,当奔腾四换用013微米制造工艺的Northwood 核心后,主频的优势才大幅度体现出来,一直冲到了34G,长管线的CPU只有在高主频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优势——用很高的频率、很短的时钟周期来弥补它在预读取指令出错时重新执行指令所浪费的时间。 但是,拥有20级管线、采用013微米制程的Northwood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的理论频率极限是35G,那怎么办呢?Intel总是会采用“加长管线”这种屡试不爽的主频提升办法——新出来的采用Prescott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俗称P4-E),居然采用了31级管线,通过上述介绍,很明显我们能得出Prescott核心的奔四处理器在一个时钟周期的处理效率上会比采用Northwood核心的奔四处理器慢上一大截,也就是说起初的P4-E并不比P4-C的快,虽然P4-E拥有了更大的二级缓存,但在同频率下,P4-E绝对不是P4-C的对手,只有当P4-E的主频提升到了5G以上,才有可能跟P4-34C 认识Intel与AMD双核CPU处理器的区别 随着近日英特尔、AMD推出各种双核CPU新品,“双核”概念在业内逐渐升温。 有意思的是,虽然都是双核,英特尔和AMD确各谈各的。英特尔大谈双核到桌面,AMD则直取双核的服务器市场。这两个公司双核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以下是关于双核技术的背景资料,供大家参考。双核技术背景 双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两个运算核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双核”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构的高端服务器厂商提出的,不过由于RISC架构的服务器价格高、应用面窄,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不同的构架 最近逐渐热起来的“双核”概念,主要是指基于X86开放架构的双核技术。在这方面,起领导地位的厂商主要有AMD和Intel两家。 其中,两家的思路又有不同。AMD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对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组件都直接连接到CPU,消除系统架构方面的挑战和瓶颈。两个处理器核心直接连接到同一个内核上,核心之间以芯片速度通信,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器之间的延迟。而Intel采用多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的方式。专家认为,AMD的架构对于更容易实现双核以至多核,Intel的架构会遇到多个内核争用总线资源的瓶颈问题。 AMD和Intel不同的体系结构 双核与双芯(Dual Core Vs Dual CPU): AMD和Intel的双核技术在物理结构上也有很大不同之处。 AMD将两个内核做在一个Die(内核)上,通过直连架构连接起来,集成度更高。 Intel则是采用两个独立的内核封装在一起,因此有人将Intel的方案称为“双芯”,认为AMD的方案才是真正的“双核”。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AMD的方案能够使双核CPU的管脚、功耗等指标跟单核CPU保持一致,从单核升级到双核,不需要更换电源、芯片组、散热系统和主板,只需要刷新BIOS软件即可,这对于主板厂商、计算机厂商和最终用户的投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客户可以利用其现有的90纳米基础设施,通过BIOS更改移植到基于双核心的系统。 计算机厂商可以轻松地提供同一硬件的单核心与双核心版本,使那些既想提高性能又想保持IT环境稳定性的客户能够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升级到双核心。在一个机架密度较高的环境中,通过在保持电源与基础设施投资不变的情况下移植到双核心,客户的系统性能将得到巨大的提升。 在同样的系统占地空间上,通过使用双核心处理器,客户将获得更高水平的计算能力和性能要想根据AthlonXP的实际主频换算出型号的话:型号= 实际频率 × 3 ÷ 2 - 500而要想根据型号算出Athlon XP的实际运行频率:实际频率 = 型号 × 2 ÷ 3 + 333AMD改变了其CPU产品的命名规则,将其产品标称一个与对手产品主频相当的型号。例如Athlon XP 2000+的实际主频为167GHz,而其2000+的标称就与Pentium 4的20GHz相对应。 因为AMD的处理器是以低主频,短流水线的设计而intel的处理器是以高主频,长流水线的设计这个好比,你要开车从石景山去通州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走长安街直接就到,可是堵车,二是走五环虽然远了点,可是不堵车AMD走的是长安街,而intel走的是五环 AMD Sempron 3000+中的3000+ AMD的PR值标称方式,意思是相当于INTER主频为30G的CPU,因为开发技术上的缺陷,AMD的CPU主频一直就上不去,但是他的这种标称方法,也不是信口开河的哦,CELERON30是跑不过SEMPRON3000+的,但是它的实际主频只有可怜的18G,呵呵
希望采纳

HD 610是Intel七代CPU内置的核心显卡,不少人在问HD610显卡性能怎么样HD610相当于什么显卡这里我就给大家介绍下,一起来看看。

HD610显卡相关介绍

HD610相当于什么显卡

赛扬G3950/奔腾G4560等中低端与入门处理器集成的都是这款核显;而HD630属于HD610的升级版,是奔腾G4600/i3 7100/i5 7500等主流以上处理器集成的核心显卡。从规格来看,HD630比HD610要高,性能自然会更强一些。

HD 610显卡性能怎么样

性能方面,HD 610属于GT1级最入门级别,相比一代奔腾G4500处理器集成的HD 530核显要低2个级别,核显性能很低,不适游戏玩家,仅适合高清影音、一般的日常办公需求。不过,对于独显玩家来说,奔腾G4560可以充分发挥接近i3的CPU优势,性价比优势就出来了。

HD 610显卡性能怎么样 HD610相当于什么显卡

如果你想用奔腾G4560组建核显平台的话,游戏性能还是太弱,奔腾G4560接近Core i3的处理器性能完全发挥不出来,只能白白浪费。而如果你给奔腾G4560配上一款中端显卡的话,就是一套非常强悍的游戏配置了。

另一方面,HD 610核芯显卡在硬解4K视频方面的表现还算是非常不错,如果用奔腾G4560来组建HTPC平台的话,倒不失为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1] 是美国一家主要以研制CPU处理器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48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

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在2016年世界五百强中排在第51位。[2] 2014年2月19日,英特尔推出处理器至强E7 v2系列采用了多达15个处理器核心,成为英特尔核心数最多的处理器。[3] 2014年3月5日,Intel收购智能手表Basis Health Tracker Watch的制造商Basis Science。[4] 2014年8月14日,英特尔65亿美元收购Avago旗下公司网络业务。2015年12月斥资167亿美元收购了Altera公司。2016年4月底,英特尔公司发言人证实,原定在2016年推出的移动处理器凌动产品线的两个新版本将会取消发布,换言之,英特尔将会退出智能手机芯片市场。[5]

2016年7月,英特尔宣布该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裁员计划,准备削减12万人。[6] 2016年10月28日,2016英特尔中国行业峰会在珠海召开。[7] 2016年11月30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正在组建一个专门的事业部来从事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它的名字就叫做Automated Driving Group(自动驾驶事业部,简称ADG)。[8] 2017年6月7日,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发布,英特尔公司排名第47位。

发展历程

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工程技术部和销售部以及6个芯片制造工厂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英特尔的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原本希望他们新公司的名称为两人名字的组合——Moore Noyce,但当他们去工商局登记时,却发现这个名字已经被一家连锁酒店抢先注册。不得已,他们采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电子)”两个单词的缩写为公司名称。现任CEO是布莱恩·科兹安尼克(Brian Krzanich)[10] 。

英特尔公司在随着个人电脑普及,英特尔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设计和生产半导体的科技巨擘。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业界利用这些产品为最终用户设计制造出先进的计算机。英特尔公司致力于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

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音频/视频信号处理和基于PC的相关应用,以及可以推动未来微结构和下一代处理器设计的高级编译技术和运行时刻系统研究。另外还有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英特尔架构开发实验室、英特尔互联网交换架构实验室、英特尔无线技术开发中心。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针对IA-64位编译器进行了共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英特尔公司于1968年由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迪·格鲁夫创建于美国硅谷,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英特尔公司在芯片创新、技术开发、产品与平台等领域奠定了全球领先的地位,并始终引领着相关行业的技术产品创新及产业与市场的发展。

英特尔为计算机工业提供关键元件,包括性能卓越的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是标准计算机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特尔一直坚守“创新”理念,根据市场和产业趋势变化不断自我调整。从微米到纳米制程,从 4 位到 64 位微处理器,从奔腾® 到酷睿 TM,从硅技术、微架构到芯片与平台创新,英特尔不间断地为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并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开发创新产品,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从而为世界各地的用户带来更加精彩的体验。

英特尔公司设有多个运营部门:数字企业事业部、移动事业部、数字家庭事业部、数字医疗事业部和渠道平台事业部。2006 年,英特尔全球年收入达到 354 亿美元。

在1999年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市值最高突破了5000亿美元, 最高峰为5090亿美元, 相当于2012年的7025亿美元

2014年4月9日,英特尔公司将关闭旗下位于哥斯达黎加的组装和测试工厂,并裁减1500名员工。

2014年英特尔收购了可穿戴设备公司Basis。这一收购交易显然是英特尔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努力的一部分。英特尔把Basis品牌整合进其NDG(新设备集团),目标是大踏步进军新兴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同时打压高通。2015年6月,英特尔收购了头显设备厂商Recon[11] 。

2017年3月,英特尔收购Mobileye, "算法+芯片"整合成AI制胜关键。[12]

社会声誉

2002年2月,英特尔被美国《财富》周刊评选为全球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名列第九。2002年接近尾声,美国《财富》杂志根据各公司在2002年度业务的表现、员工水平、管理质量、公司投资价值等六大准则排出了“2002年度最佳公司”。在这一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荣登全球榜首。同时,在“2002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名列第28位。

2003年5月,《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公布“2002年度中国最佳雇主”名单,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名列第八。这是由全球著名人力资源公司HewittGlobalHRConsultingFirm和《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通过一项联合举办的企业内部员工调查结果评选出来的。2002年,英特尔公司的收入为268亿美元,净收入为31亿美元。2003年7月18日,英特尔公司成立35周年。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回顾说:“35年来,我们不懈地追求优秀与完美,这为我们能够不断推出创新理念并保持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英特尔能在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努力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还将继续改变世界的未来,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值得庆祝的。”

理论贡献

摩尔定律

1975年,摩尔在国际电信联盟IEEE的学术年会上提交了一篇论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密度每年回一番"的增长率进行了重新审定和修正。按照摩尔本人1997年9月接受(科学的美国人)一名编辑采访时的说法,他当年是把"每年翻一番"改为"每两年翻一番",并声明他从来没有说过"每18个月翻一番"。“摩尔定律源自 1965 年我为《电子学》撰写的文章。我预见到,我们将制造出更复杂的电路从而降低电器的成本——根据我的推算,10 年之后,一块集成电路板里包含的电子元件会从当时的 60 个增加到 6 万多个。那是个胆大的推断。1975 年,我又对它做了修正,把每一年翻一番的目标改为每两年翻一番。”

钟摆理论

在奇数年,英特尔将会推出新的工艺;而在偶数年,英特尔则会推出新的架构。简单的说,就是奇数工艺年和偶数架构年的概念。

英特尔的钟摆策略,能够体现英特尔技术变化方向。当有英特尔钟摆往左摆的时候,tick这个策略会更新工艺,往右摆的时候,tock会更新处理器微架构。举个例子,05年说tick,英特尔更新从90纳米走向65纳米;06年是tock,用英特尔推出酷睿架构,07年走向45纳米。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它不会在一年内两个技术同时出现。每一年都可以在上个技术上再提升一个规模。

钟摆策略发展趋势一般是今年架构、明年工艺,是让大家循序渐进,而且实行钟摆策略也是带着整个行业按着这个钟摆形成一种共同的结构往前走。

英特尔IT部门是英特尔很多新技术的使用者和体验者,通过解读这些技术,帮助业务部门更好地理解新技术背后的价值。 许传朝:英特尔在全球有8万多名员工,并且有大量的数据中心,IT部门在英特尔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Diane:确切地说,英特尔在全球有6300名IT员工,支持全球81500名英特尔员工的日常工作,并管理着95个数据中心。每个英特尔员工都有电脑,大部分是笔记本电脑。由于工作的复杂性日益提高,IT容量和计算效率也在不断提高。我们的计算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5%,储存年复合增长率是35%。由于视频等内容的驱动,我们的网络年复合增长率也超过30%。所以英特尔IT部门目前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实现绿色IT和可持续性发展。
许传朝:作为一家创新性的高科技企业,英特尔有很多非常好的技术和服务,IT部门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来服务英特尔的业务发展的
Diane:英特尔IT部门是英特尔很多最新技术的使用者和体验者,我们的任务就是首先试验并解读这些技术,帮助业务部门更好地理解新技术背后的价值,帮助其他部门更好地部署和应用最新的技术,同时也向同行们分享我们的经验,帮助大家一起发展。
以英特尔固态硬盘技术和英特尔博锐处理器为例,我们就在英特尔内部大力推广。固态硬盘(SSD)比传统硬盘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我们发现使用固态硬盘可以降低 IT 成本,同时提高电脑性能和员工的工作效率。未来,我们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将采用固态硬盘。博锐处理器技术则能让IT部门人员远程完成过去必须到现场才能完成的任务,为了提高整个企业内的工作效率,我们实施了四个高优先级使用案例:远程配置、功耗管理、远程诊断及维修,以及远程诊断本地维修。此外,我们还开发了支持工具,帮助IT服务台确定和显示博锐处理器技术的使用环境。

绿色IT的排头兵

英特尔IT部门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通过IT来提高公司的效率,并带动全球能源消耗的减少。
许传朝:你提到了绿色IT和可持续性发展,英特尔IT部门具体是怎么做的
Diane:我想最重要的是使用科技,用科技来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以管理英特尔的数据中心为例,我们不断努力减少数据中心的数量,提高它们的效率。全球2%的能源消耗来自于数据中心,另外98%的能源消耗也可以通过高科技来减少。
英特尔IT部门有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作为IT部门,我们贡献了整个英特尔公司8%的碳排放,我们还要在2012年的时候,把自己IT部门的碳排放也减少20%。
目前,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占了英特尔IT部门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有24%的二氧化碳是由实验室排放出来的,另外的6%来自于我们办公室里的个人电脑、显示器以及任何需要插电的设备。因此数据中心是我们以后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
但是说实话,要在减少20%碳排放的同时保持业务增长,难度是相当大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对自己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第一,把目标在IT部门中明确表达出来,让所有IT人员都为之努力;第二,建立一个非常明确的衡量机制,来度量我们到底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第三,在减少碳排放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一些创新。英特尔IT部门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产生了很多好的想法。
许传朝:的确,将碳排放消耗降低20%的目标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既然IT部门为此制订了相应策略,那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哪些具体措施来保证呢
Diane:我们采取的措施首先就是更新服务器,这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摩尔定律,服务器的性能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使能耗下降。我们2005年的时候制订了服务器更新的策略,每当服务器到了4年的寿命,就用一台新的服务器来替换。我们替换的比例是15:1,用一台新的服务器来替换15台旧的服务器,通过这样的比例我们就可以把整体的能耗降低90%。2009年,我们又用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5500系列的服务器更换了超过18万台基于单核处理器的服务器。如今,我们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4万吨,其中的75%是通过更新服务器达到的。
第二个措施是虚拟化,我们通过专门的技术工具来检验所有英特尔内部的服务器使用率,这样能够查出哪些服务器在真正干活,哪些在闲置。在2010年,我们加快了对办公室和企业环境中服务器的虚拟化进程,并继续开发我们的企业专用云计算。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基础设施效率以及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能力。我们关注的主要领域包括增加虚拟服务器与物理服务器之比、为开发和简单应用创建自助网站、缩短服务供应时间和提供能耗等级报告来简化与服务器容量相关的决策制定。到目前为止,15%~20%的服务器已经实现了虚拟化。由此提高了服务器利用率,降低了硬件成本和能耗,增加了投资回报,更快地响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未来几年,服务器的虚拟化比例将增加到70%~80%。
第三个重要的方法是采用云计算。我们会对网络进行优化,并利用高密度的刀片服务器,对服务器进行虚拟化整合,最终我们要把网络端口减少到之前的1/24。
最后,我们会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上做文章,例如关注数据中心的制冷问题。我们重新衡量了英特尔全球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发现很多数据中心里的冷热空气交换效率很低,于是我们通过采用更具有效率的烟筒式排气系统来把热空气排出去,提高制冷效率,从而减少能耗。在以色列,我们就建立了一个完全符合LEED(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标准的绿色数据中心。底楼机房排出的热气,会被重新利用,用于整栋建筑的采暖供应,实现了能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许传朝:英特尔在绿色IT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是否有一些措施来帮助其他企业和整个社会降低IT碳排放
Diane:英特尔作为IT领域的领先企业,有责任去帮助其他的企业更加有效、更加可持续地使用技术。英特尔参加了很多外部的论坛,从中推动绿色标准的建立。英特尔是“绿色网格”(Green Grid)的成员,绿色网格花了很多精力来帮助定义一个数据中心是否高效。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绿色的第一步是要了解哪些是能耗的来源。绿色网格定义了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能耗使用效率),用来衡量到底多少能源变成热量,多少能源用在了实际的工作上。现在PUE变成了一个业界标准,所有公司都可以拿来衡量数据中心效率是否达标,哪些工作还需要做以提高效率。英特尔和谷歌等企业联合成立了气候行动组织(Climate savers)我们和美国环境署(EPA)一起制定了一些环境方面的标准,帮助人们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碳足迹减少的共识。在中国,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也和当地政府、学术界来推动绿色IT。

打造企业的价值中心

英特尔IT部门的任务是把英特尔的技术创新转化成实际应用。把技术创新在实际中变成企业的价值和利润,是IT部门为公司服务的重点。
许传朝:我记得英特尔总裁保罗•欧德宁曾经说过,IT部门是为英特尔创造业务价值的重要伙伴――支持英特尔业务增长,帮助提高生产力和效率。你能否介绍一下,英特尔IT部门的具体做法
Diane:作为英特尔IT部门,我们的任务是把英特尔的技术创新转化成实际应用。把技术创新在实际中变成企业的价值和利润,是IT部门为公司服务的重点。
通过与英特尔员工密切合作,英特尔IT部门提供了社交计算技术、视频会议技术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等众多当前先进的技术,改进了企业内的协作以及全球员工之间的通讯。现在,英特尔的员工可以利用智能手机访问企业数据,只要是获得安全资格认证的手持设备,都能访问企业电子邮箱、日程表和联系人信息。我们还在鼓励英特尔员工更多地使用视频会议技术,通过统一通讯工具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据估计,与使用传统语音邮件相比,统一通讯已帮助英特尔节省了100万美元的相关成本。
许传朝:英特尔已经把IT部门从成本中心转换成价值中心,但很多中国的企业老板并不这样认为。作为一个CIO,你是如何看待IT部门从成本中心向价值中心转变的
Diane:我告诉英特尔IT部门的员工,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和公司有关联。作为CIO我也要考虑到我们的投资回报,因为我们的资金来源是CFO,所以我们要向CFO展示投资回报是怎样的。
例如在2006年,从芯片设计到交付工厂生产每天需要92万计算小时,并需要持续25天。那么今天由于芯片的复杂度大大提高,每天要花费121万小时计算时间,如果我们没有持续改进IT环境,我们可能需要315天才能完成新设计。
但实际上,经过英特尔IT部门与芯片设计团队合作,大大提高了计算服务器效率。在设计Sandy Bridge处理器时,设计部门服务器的负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平均利用率增加至85%。经过调整设计流程、根据需求为服务器分配任务来提高生产能力后,在现有计算能力上解决了平均20%的额外计算需求。此外,我们还利用大量服务器运行互动计算应用。英特尔IT部门的高性能计算(HPC)环境帮助英特尔将45纳米处理器交付时间从25天缩短至10天,并为英特尔带来4472万美元的价值。有了这些数据,我就可以告诉CFO,IT部门成为价值中心是完全可行的。

CIO感悟
不要怀疑IT部门的价值

作为英特尔这样的创新公司的CIO,Diane认为自己现在的岗位是“令人兴奋的,并且是非常幸福的”,因为在这样一个工作岗位上能够知道企业核心价值在哪里,知道公司运营基础是什么。而且作为先行者,自己往往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为各种创新技术的第一批使用者,之后还要将它们推广到企业内部,教会其他的员工来使用这个技术。在Diane看来,这个过程会让人产生成就感。
“IT部门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在英特尔,IT部门所做的工作与四个领域密切相关:首先,IT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整个企业的生产力;第二,IT能够帮助业务部门业务增长,可以给它们提供技术支持;第三,IT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率,获得更多的利润并削减成本;第四,IT部门通过英特尔各种技术的创新来提高自己IT部门运营的效率,让企业高效运转。(文/汤铭)

采访手记
阅历丰富的CIO

“当我从业务部门转到IT部门的时候,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好兴奋,因为我能第一个使用这么多好的新技术来支持业务部门。”作为在英特尔公司工作了25年的一名员工,Diane有着其他企业CIO无法比拟的经历。她在业务部门工作了23年,她曾经身兼数职,包括服务器平台组总经理、企业服务器分公司总经理,在加入企业总部之前,Diane还曾担任工程及移动产品集团的总监,负责英特尔移动处理器及芯片业务。如此丰富的经历,让Diane对IT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
Diane认为,一名成功的CIO最需要了解企业的业务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所在。现实中,很多CIO都是IT方面的专业人士,并一路走过来的,他们可能对自己公司的其他业务不是很了解,这样就会大大限制他们对公司的价值贡献。
Diane和她的团队曾经做了这样的尝试,他们邀请英特尔自己的员工,让他们在自己的iphone手机上安装公司的E-Mail系统,或者是日历系统,结果发现员工对此反映非常好。这样对于他们而言,这些设备既可以在家里用也可以在公司用,员工和企业之间实现了一个双赢的结果。“作为一个CIO,我很高兴我们能够在这些领域大展身手。”(文/汤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8331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