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v6中能用哪种方式可以增强ipv6网络中的路由协议安全

在ipv6中能用哪种方式可以增强ipv6网络中的路由协议安全,第1张

1、IPv6地址过滤
防火墙或路由器进行IPv6地址过滤配置,具备非法地址过滤条目(如多播地址,链路本地地址作为源地址的过滤条目),具备单播逆向(uRPF)过滤等功能,可抵御非法路由条目攻击。
2、路由协议安全防护
路由器、防火墙或三层交换机的路由配置,采用IPv6路由协议,如OSPFv3认证功能,OSPFv3主要用于在IPv6网络中提供路由功能,OSPFv3是基于OSPFv2上开发用于IPv6网络的路由协议。为适应IPv6运行环境,支持IPv6报文的转发,OSPFv3相对OSPFv2做出相关的改进,使得OSPFv3可以独立于网络层协议,并且其扩展性加强,可以满足未来的需求。
3、DHCPv6安全防护
DHCPv6的场景下,DHCPv6服务器或路由设备上配置DHCP安全防护,能防止非法DHCP用户攻击。与其他IPv6地址分配方式(手工配置、通过路由器通告消息中的网络前缀无状态自动配置等)相比,DHCPv6具有以下优点:
(1)更好地控制IPv6地址的分配。DHCPv6方式不仅可以记录为IPv6主机分配的地址,还可以为特定的IPv6主机分配特定的地址,以便于网络管理。
(2)DHCPv6支持为网络设备分配IPv6前缀,便于全网络的自动配置和网络层次性管理。
(3)除了为IPv6主机分配IPv6地址/前缀外,还可以分配DNS服务器IPv6地址等网络配置参数。
4、NAT转换设备安全防护
使用NAT的场景下,在NAT转换设备上配置了安全防护,抵御NAT相关攻击。按照NAT的具体工作方式,又可以做如下分类。
(1)应用层网关
应用层网关(ALG)是解决NAT对应用层协议无感知的一个最常用方法,已经被NAT设备厂商广泛采用,成为NAT设备的一个必需功能。
(2)探针技术STUN和TURN
所谓探针技术,是通过在所有参与通信的实体上安装探测插件,以检测网络中是否存在NAT网关,并对不同NAT模型实施不同穿越方法的一种技术。
(3)中间件技术
与ALG的不同在于,客户端会参与网关公网映射信息的维护,此时NAT网关只要理解客户端的请求并按照要求去分配转换表,不需要自己去分析客户端的应用层数据。
(4)中继代理技术
在NAT网关所在的位置旁边放置一个应用服务器,这个服务器在内部网络和外部公网分别有自己的网络连接。
5、NAT安全溯源
使用NAT的场景下,能够记录IPv6源地址,抵御IPv6攻击。将某一时刻NAT地址池中特定合法IP的特定端口是哪个用户在使用的信息发送给日志服务器,由日志服务器保存一定时间,供相关部门查询。
6、IPv6相关的防火墙(含WAF)的安全防护
防火墙(含WAF)的配置,如防火墙的运行模式(过滤或NAT),防火墙的ACL级别(IP或端口),防火墙上可启用的额外功能(、IDS、Web应用防护)的Web应用防火墙。

地址空间如此大的一个原因是将可用地址细分为反映Internet 的拓扑的路由域的层次结构。另一个原因是映射将设备连接到网络的网络适配器(或接口)的地址。IPv6 提供了内在的功能,可以在其最低层(在网络接口层)解析地址,并且还具有自动配置功能。 文本表示形式 以下是用来将IPv6 地址表示为文本字符串的三种常规形式: (一)冒号十六进制形式。 这是首选形式n:n:n:n:n:n:n:n。每个n 都表示八个16 位地址元素之一的十六进制值。例如: 3FFE:FFFF:7654:FEDA:1245:BA98:3210:4562 (二)压缩形式。 由于地址长度要求,地址包含由零组成的长字符串的情况十分常见。为了简化对这些地址的写入,可以使用压缩形式,在这一压缩形式中,多个0 块的单个连续序列由双冒号符号(:)表示。此符号只能在地址中出现一次。例如,多路广播地址FFED:0:0:0:0:BA98:3210:4562 的压缩形式为FFED: BA98:3210:4562。单播地址3FFE:FFFF:0:0:8:800:20C4:0 的压缩形式为3FFE:FFFF:8:800:20C4:0。环回地址0:0:0:0:0:0:0:1 的压缩形式为:1。未指定的地址0:0:0:0:0:0:0:0 的压缩形式为:。 (三)混合形式。 此形式组合 IPv4 和 IPv6 地址。在此情况下,地址格式为 n:n:n:n:n: n:dddd,其中每个n 都表示六个IPv6 高序位16 位地址元素之一的十六进制值,每个d 都表示IPv4 地址的十进制值。 地址类型 地址中的前导位定义特定的IPv6 地址类型。包含这些前导位的变长字段称作格式前缀(FP)。 IPv6 单播地址被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含地址前缀,第二部分包含接口标识符。表示IPv6 地址/前缀组合的简明方式如下所示:ipv6 地址/前缀长度。 以下是具有64 位前缀的地址的示例。 3FFE:FFFF:0:CD30:0:0:0:0/64 此示例中的前缀是 3FFE:FFFF:0:CD30。该地址还可以以压缩形式写入,如3FFE:FFFF:0:CD30:/64。 IPv6 定义以下地址类型: 单播地址。用于单个接口的标识符。发送到此地址的数据包被传递给标识的接口。通过高序位八位字节的值来将单播地址与多路广播地址区分开来。多路广播地址的高序列八位字节具有十六进制值FF。此八位字节的任何其他值都标识单播地址。 以下是不同类型的单播地址: 链路-本地地址。这些地址用于单个链路并且具有以下形式:FE80: InterfaceID。链路-本地地址用在链路上的各节点之间,用于自动地址配置、邻居发现或未提供路由器的情况。链路-本地地址主要用于启动时以及系统尚未获取较大范围的地址之时。 站点-本地地址。这些地址用于单个站点并具有以下格式:FEC0:SubnetID: InterfaceID。站点-本地地址用于不需要全局前缀的站点内的寻址。 全局IPv6 单播地址。这些地址可用在Internet 上并具有以下格式: 010(FP,3 位)TLA ID(13 位)Reserved(8 位)NLA ID(24 位)SLA ID(16 位)InterfaceID(64 位)。 多路广播地址。一组接口的标识符(通常属于不同的节点)。发送到此地址的数据包被传递给该地址标识的所有接口。多路广播地址类型代替IPv4 广播地址。 任一广播地址。一组接口的标识符(通常属于不同的节点)。发送到此地址的数据包被传递给该地址标识的唯一一个接口。这是按路由标准标识的最近的接口。任一广播地址取自单播地址空间,而且在语法上不能与其他地址区别开来。寻址的接口依据其配置确定单播和任一广播地址之间的差别。 通常,节点始终具有链路-本地地址。它可以具有站点-本地地址和一个或多个全局地址。 IPv6 路由 IPv6 的优点之一就是提供灵活的路由机制。由于分配IPv4 网络ID 所用的方式,要求位于Internet 中枢上的路由器维护大型路由表。这些路由器必须知道所有的路由,以便转发可能定向到Internet 上的任何节点的数据包。通过其聚合地址能力,IPv6 支持灵活的寻址方式,大大减小了路由表的规模。在这一新的寻址结构中,中间路由器必须只跟踪其网络的本地部分,以便适当地转发消息。 邻居发现 邻居发现提供以下一些功能: 路由器发现。这允许主机标识本地路由器。 地址解析。这允许节点为相应的下一跃点地址解析链路层地址(替代地址解析协议[ARP])。 地址自动配置。这允许主机自动配置站点-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 邻居发现将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用于IPv6(ICMPv6)消息,这些消息包括: 路由器广告。在伪定期的基础上或响应路由器请求由路由器发送。IPv6 路由器使用路由器广告来公布其可用性、地址前缀和其他参数。 路由器请求。由主机发送,用于请求链路上的路由器立即发送路由器广告。 邻居请求。由节点发送,以用于地址解析、重复地址检测,或用于确认邻居是否仍可访问。 邻居广告。由节点发送,以响应邻居请求或通知邻居链路层地址中发生了更改。 重定向。由路由器发送,从而为某一发送节点指示指向特定目标的更好的下一跃点地址。 IPv6 自动配置 IPv6 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支持节点即插即用。也就是说,应该能够将节点插入IPv6 网络并且不需要任何人为干预即可自动配置它。 自动配置的类型 IPv6 支持以下类型的自动配置: 全状态自动配置。此类型的配置需要某种程度的人为干预,因为它需要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来用于IPv6(DHCPv6)服务器,以便用于节点的安装和管理。 DHCPv6 服务器保留它为之提供配置信息的节点的列表。它还维护状态信息,以便服务器知道每个在使用中的地址的使用时间长度以及该地址何时可供重新分配。 无状态自动配置。此类型配置适合于小型组织和个体。在此情况下,每一主机根据接收的路由器广告的内容确定其地址。通过使用IEEE EUI-64 标准来定义地址的网络ID 部分,可以合理假定该主机地址在链路上是唯一的。 不管地址是采用何种方式确定的,节点都必须确认其可能地址对于本地链路是唯一的。这是通过将邻居请求消息发送到可能的地址来实现的。如果节点接收到任何响应,它就知道该地址已在使用中并且必须确定其他地址。 IPv6 移动性 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带来了一项新的要求:设备必须能够在IPv6 Internet 上随意更改位置但仍维持现有连接。为提供此功能,需要给移动节点分配一个本地地址,通过此地址总可以访问到它。在移动节点位于本地时,它连接到本地链路并使用其本地地址。在移动节点远离本地时,本地代理(通常是路由器)在该移动节点和正与其进行通信的节点之间传递消息。 IPv6 的安全性问题 现实Internet 上的各种攻击、黑客、网络蠕虫病毒弄得网民人人自危,每天上网开了实时防病毒程序还不够,还要继续使用个人防火墙,打开实时防木马程序才敢上网冲浪。诸多人把这些都归咎于IPv4 网络。现在IPv6 来了,它设计的时候充分研究了以前IPv4 的各种问题,在安全性上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是是不是IPv6 就没有安全问题了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病毒和互联网蠕虫是最让人头疼的网络攻击行为。但这种传播方式在IPv6 的网络中就不再适用了,因为IPv6 的地址空间实在是太大了,如果这些病毒或者蠕虫还想通过扫描地址段的方式来找到有可乘之机的其他主机,就犹如大海捞针。在IPv6 的世界中,对IPv6 网络进行类似IPv4 的按照IP 地址段进行网络侦察是不可能了。 所以,在 IPv6 的世界里,病毒、互联网蠕虫的传播将变得非常困难。但是,基于应用层的病毒和互联网蠕虫是一定会存在的,电子邮件的病毒还是会继续传播。此外,还需要注意IPv6 网络中的关键主机的安全。IPv6 中的组发地址定义方式给攻击者带来了一些机会。例如,IPv6 地址FF05:3 是所有的DHCP 服务器,就是说,如果向这个地址发布一个IPv6 报文,这个报文可以到达网络中所有的DHCP 服务器,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专门攻击这些服务器的拒绝服务攻击。 IPv4 到IPv6 的过渡技术 另外,不管是IPv4 还是IPv6,都需要使用DNS,IPv6 网络中的DNS 服务器就是一个容易被黑客看中的关键主机。也就是说,虽然无法对整个网络进行系统的网络侦察,但在每个IPv6 的网络中,总有那么几台主机是大家都知道网络名字的,也可以对这些主机进行攻击。而且,因为IPv6 的地址空间实在是太大了,很多IPv6 的网络都会使用动态的DNS 服务。而如果攻击者可以攻占这台动态DNS 服务器,就可以得到大量的在线IPv6 的主机地址。另外,因为IPv6 的地址是128 位,很不好记,网络管理员可能会常常使用一下好记的IPv6 地址,这些好记的IPv6 地址可能会被编辑成一个类似字典的东西,病毒找到IPv6 主机的可能性小,但猜到IPv6 主机的可能性会大一些。而且由于IPv6 和IPv4 要共存相当长一段时间,很多网络管理员会把IPv4 的地址放到IPv6 地址的后32 位中,黑客也可能按照这个方法来猜测可能的在线IPv6 地址。所以,对于关键主机的安全需要特别重视,不然黑客就会从这里入手从而进入整个网络。所以,网络管理员在对主机赋予IPv6 地址时,不应该使用好记的地址,也要尽量对自己网络中的IPv6 地址进行随机化,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些主机被黑客发现的机会。 以下这些网络攻击技术,不管是在IPv4 还是在IPv6 的网络中都存在,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报文侦听,虽然IPv6 提供了IPSEC 最为保护报文的工具,但由于公匙和密匙的问题,在没有配置IPsec 的情况下,偷看IPv6 的报文仍然是可能的;应用层的攻击,显而易见,任何针对应用层,如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的攻击都将仍然有效;中间人攻击,虽然IPv6 提供了IPsec,还是有可能会遭到中间人的攻击,所以应尽量使用正常的模式来交换密匙;洪水攻击,不论在IPv4 还是在IPv6 的网络中,向被攻击的主机发布大量的网络流量的攻击将是会一直存在的,虽然在IPv6 中,追溯攻击的源头要比在IPv4 中容易一些。 IPv4 到IPv6 的过渡技术 由于Internet 的规模以及目前网络中数量庞大的IPv4 用户和设备,IPv4 到v6 的过渡不可能一次性实现。而且,目前许多企业和用户的日常工作越来越依赖于Internet,它们无法容忍在协议过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IPv4 到 v6 的过渡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体验IPv6 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仍能与网络中其余的IPv4 用户通信。能否顺利地实现从IPv4 到IPv6 的过渡也是 IPv6 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际上,IPv6 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已经考虑到了IPv4 到IPv6 的过渡问题,并提供了一些特性使过渡过程简化。例如,IPv6 地址可以使用 IPv4 兼容地址,自动由IPv4 地址产生;也可以在IPv4 的网络上构建隧道,连接IPv6 孤岛。目前针对IPv4-v6 过渡问题已经提出了许多机制,它们的实现原理和应用环境各有侧重,这一部分里将对 IPv4-v6 过渡的基本策略和机制做一个系统性的介绍。 在IPv4-v6 过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如下的原则和目标: 保证IPv4 和IPv6 主机之间的互通; 在更新过程中避免设备之间的依赖性(即某个设备的更新不依赖于其它设备的更新); 对于网络管理者和终端用户来说,过渡过程易于理解和实现; 过渡可以逐个进行; 用户、运营商可以自己决定何时过渡以及如何过渡。 主要分三个方面:IP 层的过渡策略与技术、链路层对IPv6 的支持、IPv6 对上层的影响 对于IPV4 向IPV6 技术的演进策略,业界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特别是 IETF 组织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此演变的研究小组NGTRANS,已提交了各种演进策略草案,并力图使之成为标准。纵观各种演进策略,主流技术大致可分如下几类: 双栈策略 实现IPv6 结点与IPv4 结点互通的最直接的方式是在IPv6 结点中加入 IPv4 协议栈。具有双协议栈的结点称作"IPv6/v4 结点",这些结点既可以收发 IPv4 分组,也可以收发IPv6 分组。它们可以使用IPv4 与IPv4 结点互通,也可以直接使用IPv6 与IPv6 结点互通。双栈技术不需要构造隧道,但后文介绍的隧道技术中要用到双栈。IPv6/v4 结点可以只支持手工配置隧道,也可以既支持手工配置也支持自动隧道。 隧道技术 在IPV6 发展初期,必然有许多局部的纯IPV6 网络,这些IPV6 网络被 IPV4 骨干网络隔离开来,为了使这些孤立的"IPV6 岛"互通,就采取隧道技术的方式来解决。利用穿越现存IPV4 因特网的隧道技术将许多个"IPV6 孤岛"连接起来,逐步扩大 IPV6 的实现范围,这就是目前国际 IPV6 试验床 6Bone 的计划。 工作机理:在IPV6 网络与IPV4 网络间的隧道入口处,路由器将IPV6 的数据分组封装入IPV4 中,IPV4 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是隧道入口和出口的IPV4 地址。在隧道的出口处再将IPV6 分组取出转发给目的节点。 隧道技术在实践中有四种具体形式:构造隧道、自动配置隧道、组播隧道以及6to4。 TB(Tunnel Broker,隧道代理) 对于独立的v6 用户,要通过现有的IPv4 网络连接IPv6 网络上,必须使用隧道技术。但是手工配置隧道的扩展性很差,TB 的主要目的就是简化隧道的配置,提供自动的配置手段。对于已经建立起IPv6 的ISP 来说,使用TB 技术为网络用户的扩展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TB 可以看作是一个虚拟的IPv6 ISP,它为已经连接到IPv4 网络上的用户提供连接到IPv6 网络的手段,而连接到IPv4 网络上的用户就是TB 的客户。 双栈转换机制(DSTM) DSTM 的目标是实现新的IPv6 网络与现有的IPv4 网络之间的互通。使用 DSTM,IPv6 网络中的双栈结点与一个IPv4 网络中的IPv4 主机可以互相通信。 DSTM 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DHCPv6 服务器,为IPv6 网络中的双栈主机分配一个临时的IPv4 全网唯一地址,同时保留这个临时分配的IPv4 地址与主机IPv6 永久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此外提供IPv6 隧道的隧道末端(TEP)信息; 动态隧道端口DTI:每个DSTM 主机上都有一个IPv4 端口,用于将IPv4 报文打包到IPv6 报文里; DSTM Deamon:与DHCPv6 客户端协同工作,实现IPv6 地址与IPv4 地址之间的解析。 协议转换技术 其主要思想是在V6 节点与V4 节点的通信时需借助于中间的协议转换服务器,此协议转换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把网络层协议头进行V6/V4 间的转换,以适应对端的协议类型。 优点:能有效解决V4 节点与V6 节点互通的问题。 缺点:不能支持所有的应用。这些应用层程序包括:①应用层协议中如果包含有IP 地址、端口等信息的应用程序,如果不将高层报文中的IP 地址进行变换,则这些应用程序就无法工作,如FTP、STMP 等。②含有在应用层进行认证、加密的应用程序无法在此协议转换中工作。 SOCKS64 一个是在客户端里引入 SOCKS 库,这个过程称为"socks 化"(socksifying),它处在应用层和socket 之间,对应用层的socket API 和DNS 名字解析API 进行替换; 另一个是SOCKS 网关,它安装在IPv6/v4 双栈结点上,是一个增强型的 SOCKS 服务器,能实现客户端C 和目的端D 之间任何协议组合的中继。当C上的 SOCKS 库发起一个请求后,由网关产生一个相应的线程负责对连接进行中继。 SOCKS 库与网关之间通过SOCKS(SOCKSv5)协议通信,因此它们之间的连接是 "SOCKS 化"的连接,不仅包括业务数据也包括控制信息;而G 和D 之间的连接未作改动,属于正常连接。D 上的应用程序并不知道C 的存在,它认为通信对端是G。 传输层中继(Transport Relay) 与SOCKS64 的工作机理相似,只不过是在传输层中继器进行传输层的"协议翻译",而SOCKS64 是在网络层进行协议翻译。它相对于SOCKS64,可以避免 "IP 分组分片"和"ICMP 报文转换"带来的问题,因为每个连接都是真正的IPV4 或IPV6 连接。但同样无法解决网络应用程序数据中含有网络地址信息所带来的地址无法转换的问题。 应用层代理网关(ALG) ALG 是Application Level Gateway 的简称,与SOCKS64、传输层中继等技术一样,都是在V4 与V6 间提供一个双栈网关,提供"协议翻译"的功能,只不过ALG 是在应用层级进行协议翻译。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应用程序中带有网络地址的问题,但ALG 必须针对每个业务编写单独的ALG 代理,同时还需要客户端应用也在不同程序上支持ALG 代理,灵活性很差。显然,此技术必须与其它过渡技术综合使用,才有推广意义。 过渡策略总结 双栈、隧道是主流 所有的过渡技术都是基于双栈实现的 不同的过渡策略各有优劣、应用环境不同 网络的演进过程中将是多种过渡技术的综合 根据运营商具体的网络情况进行分析 由不同的组织或个人提出的IPV4 向IPV6 平滑过渡策略技术很多,它们都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综合其中的几种过渡技术,取长补短,同时,兼顾各运营商具体的网络设施情况,并考虑成本的因素,为运营商设计一套适合于他自己发展的平滑过渡解决方案。

带有端口号的IPV6地址字符串形式,地址部分应用“[]”括起来,在后面跟着‘:’带上端口号,如 [A01F::0]:8000,“[]”中的双冒号表达的是其间部分是IPv6的地址压缩部分,用在程序里头的时候需要把它展开出来

查看IP地址
1
登陆连接centos系统,输入 ifconfig 可以查看到当前本机的IP地址信息,如下图
END
临时设置IP地址
1
如本机为例,上面查询IP为1117,输入 ifconfig eth0 (默认是第一个网卡) 后面接IP地址, 网络掩码和 网关,如果不设置,就使用默认的掩码
2
再次查看IP就已经变成新的IP地址了
注意这种方法修改只是临时修改,重启网卡或服务器后又会还原
END
设置\修改IP地址
1
如果要让IP地址永久生效,需要编辑网卡配置文件
使用VI编辑器设置,如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2
说明一下这个文件;DEVICE=eth0 网卡对应的设备别名,如ifcfg-eth0第一块网卡 BOOTPROTO=static
网卡获得ip地址的方式,
Static(静态 ip地址)
dhcp(通过dhcp协议获取ip)
bootip通过bootp协议获得的ip地址 BROADCAST=1921680255 子网广播地址 HWADDR=00:50:56:8E:47:EE 网卡物理地址 IPADDR=121681117 网卡IP地址
IPV6INIT=no 是否启用IPV6IPV6_AUTOCONF=no NETMASK=2552552550 网卡对应网络掩码 NETWORK=19216810 网卡对应的网络地址 ONBOOT=yes 系统启动时是否设置此网络接口,设置为yes时,系统启动时激活此设备。默认设置为yes
至于后面的 TYPE 和UUID这个就不用管了,这网卡的类型
3
2使用vi编辑器, 按 insert键插入,进入编辑模式
4
3将光标移动到 IPADDR 设置部分,改成需要设置的IP地址,
如本例中改成 1118 按下esc 键。
输入 冒号:wq 保存退出
会提示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14L, 302C written
5
4 设置好之后,把网络服务重启一下,如下图2个命令均可以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6
5再次查看IP你会发现已经改成新的IP地址 1118了
END
图形界面 *** 作
除此之外,
您可以可以在图形界面 *** 作。编辑网卡设置, 或者使用 netconfig命令进入图形界面设置
2
设置之后,如果需要IP生效。同样需要重启网络服务,或者重启电脑

二层交换机都支持ipv6网络,不需要判断是否支持ipv6,因为二层交换机都支持,所以只有“是”,没有“否”。

原因:交换机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IP地址协议是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的时候应用不到网络层的协议,所以二层交换机都支持ipv6网络。

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TCP/IP网络层的核心是IP协议,它是TCP/IP协议族中最主要的协议之一。IP协议非常简单,仅仅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传送服务。

IP协议的主要功能有:无连接数据报传输、数据报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与IP协议配套使用实现其功能的还有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因特网报文协议IC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扩展资料:

过渡技术

IPv6不可能立刻替代IPv4,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IPv4和IPv6会共存在一个环境中。要提供平稳的转换过程,使得对现有的使用者影响最小,就需要有良好的转换机制。

这个议题是IETF ngtrans工作小组的主要目标,有许多转换机制被提出,部分已被用于6Bone上。IETF推荐了双协议栈、隧道技术以及网络地址转换等转换机制:

1、IPv6/IPv4双协议栈技术

双栈机制就是使IPv6网络节点具有一个IPv4栈和一个IPv6栈,同时支持IPv4和IPv6协议。IPv6和IPv4是功能相近的网络层协议,两者都应用于相同的物理平台,并承载相同的传输层协议TCP或UDP,如果一台主机同时支持IPv6和IPv4协议,那么该主机就可以和仅支持IPv4或IPv6协议的主机通信。

2、隧道技术

隧道机制就是必要时将IPv6数据包作为数据封装在IPv4数据包里,使IPv6数据包能在已有的IPv4基础设施(主要是指IPv4路由器)上传输的机制。

随着IPv6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运行IPv4协议的骨干网络隔离开的局部IPv6网络,为了实现这些IPv6网络之间的通信,必须采用隧道技术。

隧道对于源站点和目的站点是透明的,在隧道的入口处,路由器将IPv6的数据分组封装在IPv4中,该IPv4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是隧道入口和出口的IPv4地址,在隧道出口处,再将IPv6分组取出转发给目的站点。

隧道技术的优点在于隧道的透明性,IPv6主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忽略隧道的存在,隧道只起到物理通道的作用。隧道技术在IPv4向IPv6演进的初期应用非常广泛。但是,隧道技术不能实现IPv4主机和IPv6主机之间的通信。

3、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NAT)技术是将IPv4地址和IPv6地址分别看作内部地址和全局地址,或者相反。

例如,内部的IPv4主机要和外部的IPv6主机通信时,在NAT服务器中将IPv4地址(相当于内部地址)变换成IPv6地址(相当于全局地址),服务器维护一个IPv4与IPv6地址的映射表。

反之,当内部的IPv6主机和外部的IPv4主机进行通信时,则IPv6主机映射成内部地址,IPv4主机映射成全局地址。NAT技术可以解决IPv4主机和IPv6主机之间的互通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Pv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交换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层

对每一个上网的用户而言,ipv6技术本身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技术能给普通用户带来什么。那么如果你所在的运营商给你开通了ipv6服务,而你还不知道怎么使用ipv6那么你可以往下看: 使用ipv6的办法 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安装了ipv6协议后,即可正常使用ipv6安装方法◆ WindowsXP/Windows2003下的配置命令: Windows2003内置了IPv6协议栈;推荐WindowsXP至少升级为SP1 1 首先安装ipv6 协议栈 C:>ipv6 install 2 如果你是从纯Ipv6网络环境中接入,那么你就可以拿到IPv6地址并且能够访问IPv6站点了附:一些常用命令:C:>netshnetsh>interface ipv6netsh interface ipv6>add address "本地连接" fe80:a520:1314::1 / 设定固定的IPv6地址 /netsh interface ipv6>add dns "本地连接" 2001:251:e101:0::2 / 设定IPv6 DNS地址 / 3 如果你是从隧道方式接入,则可执行如下步骤:配置XP 下IPV6网络参数(如果从tbsjtueducn上自动申请到的地址,则执行actbat文件即可,下列步骤可省)ipv6 ifcr v6v4 20211226xxx 20211226253 / 建立V4到V6的隧道,20211226xxx is your local ipv4 address /ipv6 adu 5/3ffe:3207:xxx::xxxxxxxx / 配置申请到的V6的地址 /ipv6 rtu ::/0 5 / 配置default gateway /ipv6 ifc 5 forwards相关链接:微软官方对IPv6支持的相关内容: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8393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