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怎么做好档案管理

学校怎么做好档案管理,第1张

导语:档案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历史面貌的真实记录。档案工作是学校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学校的发展轨迹、文化积淀、管理水平、办学特色,常常可以从档案中反映出来。

学校怎么做好档案管理

一、把好“收集归档关”,拓宽归档类目,丰富馆藏资源

档案馆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收集工作是丰富馆藏的前提条件。档案馆要对全校档案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使之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确保对有价值的、应归档文件材料完整、齐全、按时移交,这是档案管理员责无旁贷的责任。我校下发了《沈阳理工大学各部门档案归档范围》,使各部门、各学院明确责任,明晰归档材料范围,有力地推动了档案收集工作。2012年档案收集完整、齐全,共计1026件,接收实物档案129件,声像、照片档案498张,光盘60张。

今年,我校为做好归档难、归档率低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沈阳理工大学科学研究类档案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结题证书”必须加盖档案馆公章才能进行结题项目经费清户,从这半年多的效果看,大大提高了科研项目档案的归档率和完整率。上半年共接收科研档案80卷,其中项目类档案48项,横向合同21项,纵向课题27项。

二、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推动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档案管理现代化,即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档案工作组织与管理现代化、档案干部知识化。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就是要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现代化设施,使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同客观要求相匹配,把计算机纳入档案管理工作,用计算机录入和查询档案,馆藏档案以图像、数据、声音等多种形式存放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

档案的接收将从纸质向电子档案的网络传递。同时,还应提高档案的开放意识,发挥档案管理软件网络查询和利用工作,实现对档案员网上授权立卷归档业务,经常下到基层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工作,发挥档案工作作用。

为适应知识和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保证档案工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我校档案馆极其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并将实现档案网络管理列为馆内的重点工作。

为提高档案利用与共享,我校加大了档案管理软件的系统维护与升级工作,分期、分批进行了原有档案数字化文档录入工作,对纸质载体数字化扫描上传工作,完成了1953年至今的全部文书档案的目录级录入工作,上传2006年至今的全部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现正在录入中,声像档案也全部上传完成,我们还将继续推进科研档案和基建档案的录入工作,为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奠定基础。

三、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档案服务

学校档案馆努力发挥档案最大效益,在具体服务方式上广开档案利用的新途径,采用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改变被动服务局面,实行超前服务、定向服务、跟踪服务等方式提供档案利用,建立信息传递网络,完善档案基础建设,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率,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学校档案馆今年共接待学历认证、成绩单查询、军工质量认证支撑材料、职称材料认定、校友信息查询等各类查询1400人次,利用档案1800卷,转递学生档案291人次,公证、外调教职工档案110人次。

摄制研究生学位照片427张,有序完成学生档案近4000份的整理、邮寄等工作。我们还配合各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工作,对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成绩、毕业证、学位证进行认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本着对用人单位负责,对毕业生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配合用人单位圆满完成招聘工作。

四、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

要想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素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要想把档案工作做好,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前提条件,还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同时还要具备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档案工作才能做实做好。

2具有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

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各项事业服务,这是档案事业的根本宗旨,也是实现档案和档案工作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真正实现档案自身价值。

3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意识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档案资料应用到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去,使之发挥更大的价值,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具有开拓创新的服务意识,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使档案资料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意义深远而重大,只有档案工作人中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做好档案服务工作,适应时代发展和进步。

导语:21世纪是一个科技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信息量高度共享的时代,档案信息公开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利用计算机在对电子档案进行 *** 作、传输、存贮的过程中,以及在电子档案的采集、整理、归档、利用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误 *** 作、被偷窃、丢失、病毒、黑客侵犯等问题。

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安全工作

一、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必要性

档案不同于一般信息,它记录着党和国家事务活动的历史过程。档案中有相当部分涉及国家机密,关系国家安全,包含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敏感信息,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利用限制性。这些信息被非法利用,将威胁到国家安全,损害公众的利益,危及社会稳定。档案信息特有的原始性和凭证作用的不可替代性,也决定了对其在数字环境中存储传输的可靠性要求高于其他信息,如何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成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时代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档案信息安全性的范围

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包括三大范围:(1)机密性:使非合法授权者不得使用;(2)真实性:可确定档案来源的合法性;(3)完整性:确保档案没有被有意或无意地篡改。

根据所归纳的安全性的范围,所有这些有关通信和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需求可以进一步地被归纳为:保密性需求;真实性需求;完整性需求。为了满足这三个安全需求,需要为电子档案的管理设计一个较为完整的安全系统。

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过程完全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的`各个节点上进行文件数据的自由归档和档案资源的共享,实现电子档案的信息公开,就必须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

然而,电子档案在网络环境中传播和存储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可能存在安全漏洞,极易受到黑客攻击,造成档案泄密、信息被窃、被改写或被删除等严重后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档案信息的公开推广。因此,在电子档案安全系统中,应该准备好预防方案和紧急应对的方式,以确保档案信息公开的安全性。

三、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设计

(一)人员安全

档案信息安全系统,不论设计再如何周密,如果没有严格的人员控管,不论利用再复杂的加密技术亦是徒具形式。所以,档案信息 *** 作过程中最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就是人为泄密。

因此,在档案信息公开前,必须防范任何可能蓄意或者非蓄意的人为疏失,通过培训教育组织内成员,积极宣导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降低发生的几率。同时,严格执行任何人使用档案信息前,必须先确认使用者身份才能进入档案库房。

此外,因为任何档案工作部门的成员,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不同程度的档案实体,因此人员异动,包括职位调动、离职、停职及退休等均可能造成信息外流,为避免档案信息意外流出,就必须对人员异动与权限有效期的控管进行管理。

任何人员以电脑接触档案信息时,首先要取得区域内电脑的使用权,落实使用者权限的管控。根据不同职位的职权,给予一般使用、超级使用者或管理者权限。以固定的使用者账号命名逻辑,人工就可以加以初步的辨识,如果有入侵意图,使用不具有管理工作权限的代码,就可以立刻排除。严格要求同仁选用不会让别人轻易猜到或看到使用的通行密码,强制密码长度及组合复杂度(如强制必须英文、数字混杂),减少被“有心人”猜中的几率;在离开电脑座位时,启动屏幕保护程式的密码等。

(二) *** 作安全

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的教育,是确保信息安全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措施。除了宣导信息安全的观念外,应着重于档案信息 *** 作过程的安全概念,包括个人电脑的防毒措施,以及资料备份的观念;

避免档案信息公开的过程中,无意间夹带电脑病毒送出,形成感染,而造成使用者档案信息资料毁损或被篡改。档案部门除了在档案服务器中安装杀毒工具之外,同时也应在邮件服务器上安装邮件杀毒软件,建立基本的防毒安全环境。

现在的电脑病毒防不胜防,因此,还应养成重要资料备份的习惯,将重要档案信息备份于服务器中,并备份于光碟或磁盘中,以减少还原失败的可能性。另外,更重要的是建立异地备份的观念,使备份工作法制化。

此处,制定信息安全防护计划及紧急情况应对计划,并定期对所拟定的信息安全相关条文调整及检讨,以保证信息安全计划的可行性,让安全意外的通报程序成为档案部门成员所了解的常识,使得电子档案的安全 *** 作有具体的依据规范。

(三)档案信息内容安全

档案部门能够提供的公开档案信息,主要以电子邮件及网页浏览等方式来 *** 作。为了确保公开的档案信息使用安全,档案信息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前,应用防毒软件、电子邮件扫描软件进行杀毒;以网页方式发出时,应用内容过滤系统以及阻隔浏览网页系统来确保发送资料的安全,并阻止可能发后的攻击事件。

目前的档案全文是以影像为主,影像扫描的过程,可能会遇到人为安全问题或者资料输入大致相同的问题。因此,对提取原卷的过程应加以重视,扫描前与扫描后务必保持原件的数量一致,并确保原件并未受到破坏、恶意删改及盗用。

为了防止档案信息被非法窃取,确保档案部门所公开的档案信息具有唯一性及公信力,所以文件储存时必须先将文件加密,同时配合完善的存取控制,避免权限不足的人员取得资料

。然而,储存加密技术再完善也无法避免系统人员的 *** 作失误,为了避免 *** 作上的人为疏失,引起纠纷,在整套的电子档案 *** 作过程中必须建立完整系统档,以便日后追踪及调查,包括 *** 作系统的人、事、时、地、物,这样才能称得上安全的电子档案 *** 作。此外,还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责任归属的依据。

(四)信息设备安全环境

设备安全是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的基本要件,一般都应存放于适当的门禁系统的电脑机房内,以避免闲杂人等进入。电脑机房要加上密码锁作为主要的门禁系统管理,只有上级领导及负责机房管理的信息业务负责人有权进入,其余若有实际需要进入的人员,必须经过批准,取得同意后才能进入。

以人为方式控制电子档案贮存场所的接触人数,一旦发现档案信息有泄露的情形时,即可容易追查可能的外泄人员。同时,积极规划异地备份工作场所,即当电子档案贮存场所及贮存媒体被天灾、火灾、战争等外力破坏,造成档案信息内容无法读取或者辨识时,可以从第二替代地点取得备份资料,以恢复正常的工作。

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安全环境,才有可能确立档案信息公开的可行性。然而,通过电脑及通信网络进行档案信息公开的方式,很难达到百分之百的安全保证,主要原因是任何系统上网之后,门户都有大开的可能。所以,对于一些机密的档案,宜采取不直接上网传递。特别是涉及国家机密的档案,严禁在网上公布。

另外,必须树立起档案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档案信息安全并非单依赖某些人或某些产品就可确保,必须与全体档案工作有关的人员都树立安全与保密的共识,才能维护电子档案在网络应用上的安全性。

一、术语和定义
1、数字化
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处理过程。
2、纸质档案数字化
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
3、数字图像
表示实物图像的整数阵列。一个二维或更高维的采样并量化的函数,由相同维数的连续图像产生。在矩阵(或其他)网络上采样——连续函数,并在采样点上将值最小化后的阵列。
4、黑白二值图像
只有黑白两级灰度的数字图像。它对应于黑白两种状态的文字稿、线条图等。
5、连续色调静态图像
以多于两级灰度的不同浓淡层次或以不同颜色通道组合成的静态数字图像。在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通常表现为灰度扫描和彩色扫描两种模式。
6、分辨率
单位长度内图像包含的点数或像素数,一般用每英时点数(dpi)表示。
7、失真度
对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后,数字图像与档案原件在色彩、几何等方面的偏离程度。
8、可懂度
数字图像向人或机器提供信息的能力。
9、图像压缩
清除图像冗余或图像近似的任一种过程,其目的是对图像以更紧凑的形式表示。
二、纸质档案数字化基本要求
1、基本原则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本原则是使档案信息资源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使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以满足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2、数字化对像的确定原则
应当对所要进行数字化的对象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确认,只有符合一定要求的纸质档案文献才能进行数字化。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
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必须符合国家档案开放规定以及有关规定。
2)价值性原则
属于归档范围且应永久或长期保存的、社会利用价值高的档案可列入数字化加工的范围。
3、基本环节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档案整理、目录建库、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数据质检、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成果管理等。
4、 过程管理
1)应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各环节的安全保密管理机制,确保档案原件和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
2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各个环节均应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及时整理、汇总,装订成册,在数字化工作完成的同时建立起完整、规范的记录。
三、档案整理
在扫描之前,根据档案管理情况,按下述步骤对档案进行适当整理,并视需要作出标识,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
1 目录数据准备
2 拆除装订
3 区分扫描件和非扫描件
4 页面修整
5 档案整理登记
6 装订
四、档案扫描
1、扫描方式
1)根据档案幅面的大小(A4、A3、A0等)选择相应规格的扫描仪或专业扫描仪(如工程图纸可采用0号图纸扫描仪)进行扫描。大幅面档案可采用大幅面数码平台,或者缩微拍摄后的胶片数字化转换设备等进行扫描,也可以采用小幅面扫描后的图像拼接方式处理。
2)纸张状况较差,以及过薄、过软或超厚的档案,应采用平板扫描方式;纸张状况好的档案可采用高速扫描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
2、扫描色彩模式
1)扫描色彩模式一般有黑白二值、灰度、彩色等。通常采用黑白二值。
2)页面为黑白两色,并且字迹清晰、不带插图的档案,可采用黑白二值模式进行扫描。
3)页面为黑白两色,但字迹清晰度差或带有插图的档案,以及页面为多色文字的档案,可采用灰度模式扫描。
4)页面中有红头、印章或插有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彩色插图的档案,可视需要采用彩色模式进行扫描。
3 、扫描分辨率
1)扫描分辨率参数大小的选择,原则上以扫描后的图像清晰、完整、不影响图像的利用效果为准。
2)采用黑白二值、灰度、彩色几种模式对档案进行扫描时,其分辨率一般均建议选择≥100dpi。特殊情况下,如文字偏小、密集、清晰度较差等,可适当提高分辨率。
3)需要进行OCR汉字识别的档案,扫描分辨率建议选择≥200dpi。
4、扫描登登记
认真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交接登记表单,登记扫描的页数,核对每份文件的实际扫描页数与档案整理量填写的文件页数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应注明具体原因和处理方法。
五、图像处理
1 、图像数据质量检查
1)对图像偏斜度、清晰度、失真度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图像质量要求时,应重新进行图像的处理。
2)由于 *** 作不当,造成扫描的图像文件不完整或无法清晰识别时,应重新扫描。
3)发现文件漏扫时,应及时补扫并正确插入图像。
4)发现扫描图像的排列顺序与档案原件不一致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5)认真填写相关表单,记录质检结果和处理意见。
2、纠偏
对出现偏斜的图像应进行纠偏处理,以达到视觉上基本不感觉偏斜为准。对方向不正确的图像应进行旋转还原,以符合阅读习惯。
3、去污
对图像页面中出现的影响图像质量的杂质如黑点、黑线、黑框、黑边等应进行去污处理。处理过程中应遵循在不影响可懂度的前提下展现档案原貌的原则。
4、图像拼接
对大幅面档案进行分区扫描形成的多幅图像,应进行拼接处理,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图像,以保证档案数字化图像的整体性。
5、裁边处理
采用彩色模式扫描的图像应进行裁边处理,去除多余的白边,以有效缩小图像文件的容量,节省存储空间。
六、图像存储
1、存储格式
1)采用黑白二值模式扫描的图像文件,一般采用TIFF(G4)格式存储。采用灰度模式和彩色模式扫描的文件,一般采用JPEG格式存储。存储时的压缩率的选择,应以保证扫描的图像清晰可读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存储容量为准则。
2)提供网络查询的扫描图像,也可存储为CEB、PDF或其他格式。
2、图像文件的命名
1)纸质档案目录数据库中的每一份文件,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唯一档号,以该档号为这份文件扫描后的图像文件命名。
2)多页文件可采用该档号建立相应文件夹,按页码顺序对图像文件命名。
七、目录建库
1、数据格式选择
目录建库应选择通用的数据格式。所选定的数据格式应能直接或间接通过XML文档进行数据交换。
2、档案著录
按照《档案著录规则》(DA/T18)的要求进行著录,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
3、目录数据质量检查
采用人工校对或软件自动校对的方式,对目录数据库的建库质量进行检查。核对著录项目是否完整、著录内容是否规范、准确,发现不合格的数据应要求进行修改或重录。
八、数据挂接
1、汇总挂接
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中形成的目录数据库与图像数据库,通过质检环节确认为“合格”后,通过网络及时加载到数据服务器端汇总。通过编制程序或借助相应软件,可实现目录数据对相关联的数字图象的自动搜索、加入对应的电子地址信息等,实现批量、快速挂接。
2、数据关联
以纸质档案目录数据库为依据,将每一份纸质档案文件扫描所得的一个或多个图像存储为一份图像文件。将图像文件存储到相应文件夹时,要认真核查每一份图象文件的名称与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档号是否相同,图像文件的页数与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页数是否一致,图像文件的总数与目录数据库中文件的总数是否相同等。通过每一份图像文件的文件名与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档号的一致性和唯一性,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联关系,为实现档案目录数据库与图像文件的批量挂接提供条件。
3、认真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交接登记表单,记录数据关联后的页数,核对每一份文件关联后的页数与档案整理、扫描时填写的页数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应注明具体原因和处理办法。
九、数据验收
1、数据抽检
1)以抽检的方式检查已完成数字化转换的所有数据,包括目录数据库、图像文件及数据挂接的总体质量。
2)一个全宗的档案,数据验收时抽检的比率不得低于5%。
2、验收指标
1)目录数据库与图像文件挂接错误码,或目录数据库、图像文件之一出现不完整、不清晰、有错误等质量问题时,抽检标记为“不合格”。
2)一个全宗的档案,数字化转换质量抽检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含95%)时,给予以验收“通过”。
合格率:抽检合格的文件数/抽检文件总数×100%
3、验收审核
验收“通过”的结论,必须经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方有效。
4、验收登记
认真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验收登记表单。
十、数据备份
1、备份范围
经验收合格的完整数据应及时进行备份。
2、备份方式
为保证数据安全,备份载体的选择应多样化,可采用在线、离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多套备份,并注意异地保存。
3、数据检验
备份数据也应进行检验。备份数据的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备份数据能否打开、数据信息是否完整、文件数量是否准确等。
4、备份标签
数据备份后应相应的备份介质上做好标签,以便查找和管理。
5、备份登记
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备份管理登记表单。
十一、数字化成果管理
1、应加强对纸质档案数字化成果的管理,确保其安全、完整和长期可用。
2、纸质档案数字化成果提供网上检索利用时,应有制作单位的电子标识,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可下载或不可下载的数据格式。

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以文件数据的存储与共享为主要功能的服务器,负责中央存储和数据文件管理,处于同一网络环境。数据库服务器因为数据文件的重要性及数据的文件都较大,数据库服务器一般是指运行在网络中的一台或多台服务器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邮件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Fileserver),又称档案伺服器,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所有用户都可访问的文件存储设备,是一种专供其他电脑检索文件和存储的特殊电脑。文件服务器通常比一般的个人电脑拥有更大的存储容量,并具有一些其他的功能,如磁盘镜像、多个网络接口。

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不足
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来逐步完成,而且投资较高。因此部分企业选择继续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而将资金更多的用于例如设备改造、产品销售等直接投资上,疏于对档案的管理,忽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导致管理人员缺乏经验、缺乏服务意识,使得档案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的地位。然而,事实上虽然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但是通过对档案的合理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忽视必然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档案管理信息载体的破损
在企业信息化的背景下,磁性载体的电子档案成为继纸质载体的图文档案之后的又一重要管理对象。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许多企业实现了工程设计、施工和产品研发中的二维绘图、三维仿真模拟设计的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常见的载体有胶片、磁带以及光盘等,这些载体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破损,例如自然老化、害虫的侵害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损伤等。这些都有可能严重影响文档等信息的使用,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运行出现问题。
标准化建设不够完善
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化指的是在档案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过程中,必须有相关的规范与标准对其进行指导。信息化是一个非常严密的信息系统,各个业务环节的相关信息为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提供了保证。但是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数据计算的标准却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以及工作程序标准、数据交换等标准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否则这些原本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因素将给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或资源共享造成诸多不便,甚至会严重制约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8815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