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里云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10日,在杭州、北京和硅谷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和运营机构。阿里云的目标是打造互联网数据分享第一平台,成为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服务公司。
2、腾讯云
腾讯公司倾力打造的面向广大企业和个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的公有云服务平台,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DN和域名注册等基础云计算服务,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存储和CDN等基础云计算服务,以及提供微信、游戏、移动应用等行业解决方案。
3、百度云
百度推出的公有云平台,覆盖云计算、大数据、O2O等热点技术领域,向开发者共享百度核心技术、数据和资源等的高性能云计算产品的品牌,通过开放百度核心基础架构技术,为广大公有云需求者提供的全系列易用的高性能云计算产品。
4、华为云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内大型云服务与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为企业/政府/创新创业群体提供安全/中立/可靠的IT基础设施云服务,聚焦I层,使能P层,聚合S层,为广大企业、政府和创新创业群体提供安全、中立的IT基础设施云服务。
5、UCloud
致力于研发并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企业必需的基础IT架构服务,专注于基础云计算产品研发与运营的综合性企业。
LAN-Base,这种方式很简单,直接在生产服务器上安装备份代理,部署一台备份服务器,这样即可完成备份,不过这种方式不适合数据量非常大的环境。 因为如果备份数据量非常大,会占用以太网的带宽 ,虽然说备份 *** 作一般在晚上进行。但是这种方式还是不适合大数据量的情况。因此有了LAN-Free备份。如果备份量不大,也可以考虑这种方式。
LAN-Free,顾名思义,即释放了LAN的压力。如上图所示,数据流直接从File server经过FC switch备份到Tape,而不经过Lan,这样就 不会占用主网络的带宽 。但是数据仍然会通过文件服务器的本地磁盘--内存—FC switch这步,因此仍然会消耗File server的资源。因此有了下面的Server Free备份来尽可能的减少生产服务器的压力。
Server-Free,即备份时数据不流经服务器的总线和内存,如上图,文件服务器使用SAN的File Server Storage空间,现在需要备份文件服务器,则只需将File Server Storage的数据直接备份到Tape。此时 文件服务器只需要发出SCSI扩展复制命令 ,剩下的事情就是File Server Storage和Tape之间的事情了,这样就减轻了文件服务器的很多压力,使它可以专注于对外提供文件服务,而不需要再消耗大量CPU、内存、IO在备份的事情上了。
或者还有一种方式即NDMP,Network Data Management Protocol,网络数据管理协议。它是一种支持智能数据存储设备、磁带库设备及备份应用程序之间互相通信以完成备份过程的通信协议。服务器只要向支持NDMP协议的存储设备发送NDMP指令,即可让存储设备将其自己的数据直接发送到其他设备上,而不需要流经服务器主机。
磁盘阵列
磁带库
虚拟带库
光盘塔、光盘库
云存储
一体机(将主服务器、介质服务器、备份介质集成到一个物理设备上。例如华为的HDP3500E)
1) 客户需求(需要备份的数据类型、数据量、备份的对象)
2) 备份策略(数据备份的周期、数据备份的时间点)
3) 网络规划(带宽的大小、网络的规划、组网类型)
4) 存储规划(备份数据量、未来数据增长量)
主机层数据复制:在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的服务器上安装专用的 数据复制软件 ,如卷复制软件,以实现远程复制功能。两中心间必须有网络连接作为数据通道。可以在服务器层增加应用远程切换功能软件,从而构成完整的应用级容灾方案。这种 数据复制方式相对投入较少,主要是软件的采购成本 ; 兼容性较好 ,可以兼容不同品牌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较适合硬件组成复杂的用户。但这种方式要在服务器上通过软件来实现同步 *** 作, 占用主机资源和网络资源非常大 。
网络层数据复制:见图说明。
存储层数据复制:要实现数据的复制需要在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都部署一套这样的存储系统,数据复制功能由存储系统实现。如果距离比较近(几十公里之内),之间的链路可由两中心的存储交换机通过光纤直接连接;如果距离在200公里内,可通过增加DWDM等设备直接进行光纤连接;超过200公里,则可增加存储路由器进行协议转换途径WAN或Internet实现连接。因此,从理论上可实现无限制连接。在存储层实现数据复制功能是很成熟的技术,而且对应用服务器的性能基本没有影响。目前,这种容灾方案稳定性高、对服务器性能基本无影响,是容灾方案的主流选择。正比例关系。特理服务器在云端技术上来看,其实现在已经慢慢的分化成两种主要用途了,一种是用做服务器资源用,一种是用来做存储用的。VMware提供的云计算技术,就要求服务器跟存储区分开来,并不像传统那样一台物理主机,服务器是它,存储也是在它,就那么一台机。这么做的好处在于服务器意外宕机或硬件损坏的时候,不会丢失数据。因为用来提供服务器功能跟存储的并不是同一台服务器,用来提供服务器的机器宕机后,存储会正常运行。而VM的云计算技术都是以加载镜像的方式来运行的,当运行你的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你的VM镜像会马上在另外一台正常令的服务器上运行,因为部署云的是服务器群组,这也是真正的云跟假云的一大区别,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你运行服务器宕机了,也不会损失令你数据丢失。云存储是基于云计算(云端)的一种服务类型,它与传统的存储或网盘来说,是不同的,跟物理服务器那更是不一样的。大家都知道,不同的硬盘类型,不同的存储技术,对数据的写入、读取速度都是不一样的,对数据的安全性也是不一样的。VM现在使用的就是SAN存储技术,跟你的物理服务器来比较,肯定是可以解决你的读写速度慢的问题。云主机的大小是什么概念?
云主机的大小是指服务器数据库内资源池大小和能满足需求的程度。
云主机是虚拟化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云服务器产品,与物理服务器一样,有独立的IP、 *** 作系统、内存宽带等,功能与服务器一样。但用户可在上面自由 *** 作系统,具有高效率和甶控制权限,数据库没有大小限制。
云主机是新一代共享主机,其中,“云”是个计算资源池,通常为一些重大服务器集群,“云”中的资源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资源池内置的 *** 作系统和标准镜像,无论多少需求,均可实现瞬时供应和部署。
云主机能按需d性伸缩,保护用户投资且无需对系统、环境和数据做任何变更,即可快速实现服务器配置的按需扩容或减配。
在实际应用中的云主机具有三个方面d性:
1,主机服务配置与业务规模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配置,并可灵活的进行调整。
2,用户申请的主机服务可以实现快速供应和布署,实现集群的d性和伸缩。
3,云计算下的主机存储的资源,犹如水管,可按需调节水管多少和水量大小,用户可以按需取得水量。
但在使用云主机时,也应注意主机d性服务的速度、云资源的质量、及设备衔接和资源存取的稳定性。
我需要云存储为什么要先买云主机?
在储存方面如果你要求不严格,不设置等级的话建议百度网盘就够了,大不了购买一个会员这个和移动硬盘的功能都差不多了;而如果说你对于云储存感兴趣,想要给自己企业搭建一个企业内网平台,那么就可以考虑云主机和云储存功能了,或者自己购买主机搭建!
关于云储存,目前的方案分为两种一种是找平台形式,还有一种是搭建企业内网形式;而云主机就是储存的硬件;云储存和云主机就相当于你要进行开公司办公,那么你必须要租赁或者购买办公室,不然你怎么开启办公!
一般云储存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共享形式的云储存,一种则是独立形式的云储存。一般很多华为云或者阿里云以及腾讯云等平台都会根据你的需求说一个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云储存你需要占用的空间越大,而且需要的带宽越高的时候自然就是最好的方式是独立形式的云储存,那就是需要独立的云主机,就相当于你把一台电脑托管到人家那里,他那里给你24小时开机,你随时可以通过链接加上账号密码来读取其中的文件!
而这个过程你就需要相对应每个月或者每年向人家这些服务的运营商支付相对应的租赁金和服务资金!这个就是必然的一个结果了。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自己搭建服务器主机,例如设置个1T或者5T的空间,然后通过网络搭建设置网络带宽,然后给予iP地址,这个时候需要读取文件就可以直接获取!
不过这个过程你需要购买服务主机(服务器主机也都是上千甚至上万块钱的),然后保障你主机长期开启着,保障你的员工在需要访问的时候随时可以读取文件!当然这个都是基于企业级的服务;
基于个人级别的服务,就有百度网盘、目前的华为云以及各大手机厂商推出的云空间来做小文件的备份,例如电话通讯录、短信、TXT、word以及,如果要有视频等文件那就太大了估计不够,因为普遍都是5G之内免费。
但是百度网盘空间还是蛮大的,一般都有几个T,但是免费试用下载速度会比较慢,所以建议可以考虑是采用购买百度的超级会员,一年也就一百来块钱,这个基本上下载速度也比较快储存文件也特别方便,什么文件都可以。所以如果说你们是小型企业,对于文件来说并没有太多格式要求,也并没有太多的严格保密制度,需要设置云储存的等级访问制度,那么就可以直接使用百度网盘!
我们是做在线教育的机构,我们的很多课程视频都是通过百度网盘储存,然后让学生通过云端下载来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当然为了上传速度快,我们是买了会员的,用起来还是蛮好用的。不过大家对于云储存的需求是怎样的,欢迎一起讨论交流!
云存储云主机属于什么层次的服务?
云存储云主机属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层次的服务。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向用户提供计算机能力、存储空间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服务。这种服务模式需要较大的基础设施投入和长期运营管理经验,但IaaS服务单纯出租资源,盈利能力有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