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从两个方面去回答这个问题,一个是有国外网络访问需求的用户,一个是仅限于国内网络访问需求的用户。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导致根域名服务器中断,真正能够产生影响的仅是具有国外网络访问的用户,国内网络访问用户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主要与域名服务器的工作原理有关。
域名服务器采取的是逐级查询的工作方式,用户具有网络访问需求之后,会先查询当地的域名服务器。这边会产生两种结果,如果能够查询到访问目标信息,则直接返回相关路径信息;若无法查询到访问目标信息,则会向上级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如此不断查询直到发现访问目标信息。
理解了原理就很好解释这个问题了,国内网络访问需求根本不需要用到根域名服务器,本地域名服务器便能够解决,只有国外网络访问用户才会受到影响。国内已经建立多处根域名镜像服务器,虽无权限修改根域名服务器中的信息,但是却保存了一模一样所有的信息,只要海外主干光缆线路不中断,依然能够通过根域名镜像服务器中查询到相关信息的路径。
毕竟上面只是理论上的分析,现实情况会发生什么事情都未能可知。对此俄罗斯专门做了模拟实验,主动切断了国内与根域名服务器之间的联系,从而来推断紧急情况出现时会受到的影响。实验结果正如推断,国内网络并未受到较大的影响。
虽说影响不大,但是主动权毕竟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依然会存在受制于人的情况。13台根域名服务器指的是ipv6域名服务器,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国推出了“雪人计划”,主导了ipv6根域名服务器的搭建工作。相信ipv6普及之时,将会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
根服务器主要作用于DNS服务,用于ⅰP地址的分配与管理。理论上网络瘫痪即DNS停止服务,ⅰP地址不能分配使用,且无法进行域名识别,指的就是所有根服务器停止工作;但凡有一台根服务器正常工作都不叫网络瘫痪,只能称其为故障,因为在拥堵的状态下,域名解析与ⅰP地址的分配管理不正常。
但实际上网络瘫痪与根服务器正常与否没有直接关系,只与用户的网络服务商有着直接的关系。每个网络服务商都有自已的DNS服务器,只要它正常,即使根服务器不正常也不影响该服务商的用户使用网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根服务器状态如何与用户的使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在根服务器故障期间,故障区域的DNS服务受限,无故障区域可正常使用。
这里就会涉及到一个网络概念:网络分互联网,城域网,局域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普及网络时用户可申报163互联网,或者169城域网。163的用户可全球联网,那时通称因特网;169的用户只能在所在城市联网,实际就是城域网,类似于后来的广电网。
局域网那就好理解了,学校的每个机房就是一个局域网,数个机房并在一起也是局域网(这和距离有关),只要局域网的服务器可以联上互联网,局域网中的所有计算机在局域网服务器的允许下都可以上互联网。因此,在根服务器瘫痪后,每个用户不会受到直接影响;用户受到直接影响的只能是服务商的服务故障;即使根服务器真的瘫痪了,服务商也会让用户在不受限的区域中继续使用。
这就要说到国内互联网的组网模式了,国内互联网就是先把国内的各个企业政府用户都组建成一个网络,相当于一个大型的局域网。然后再留一个接口和其他地区的局域网进行相互连接,本质上说现在的网络都是局域网,只不过把这个局域网放大到各个国家,这就成了互联网。然后只要说你访问的是国内的网站,那你不用担心,哪怕他把跟服务器关了,你也不会受到其他影响。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说从国内访问国外网络的数据安全。
然后只要说你访问的是国内的网站,那你不用担心,哪怕他把根服务器关了,你也不会受到其他影响。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说从国内访问国外网络的数据安全。
中国己经有了自已的根服务器,有了自己的北斗定位,有了华为的五机,没有国际互联网,中国的网络不受影响,缺的是系统和心片,早在十几年前中国开始布局,推出雪人计划,就是要打造不受制于美国的互联网安全。
中国真的没有互联网根服务器吗?
目前在中国部署的都是镜像根服务器,全世界目前只有13台根服务器,1个为主根服务器,放置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个放置在美国,欧洲2个,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1个,位于日本。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根服务器镜像的扩展大幅提升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访问性能和安全冗余性。这相当于,当我们想获取某个后缀(即域名,比如“国务院政务”)的网站服务时,能够提供此服务的根服务器和镜像变得多了,可以获取服务的途径增多了,互联网这个网络的规模因此扩大了;同时,若是镜像服务器离得近了,往返服务器所需时间和获取服务存在的风险也会随之大为降低。因而,根和大量镜像服务器构成的分布式网络,一方面提高了DNS的安全冗余性,分流攻击流量,增强整体抗攻击能力,使得DNS整体架构更富有d性;另一方面,镜像服务器为部署地区用户提供就近的根解析服务能力,提升了区域用户的根解析响应时间和解析成功率。
然而,我国引入根镜像数量仍显不足。据统计,目前美国根服务器及镜像约占全球总量六分之一左右,我国只引入四个根(F、I、J、L)镜像节点,总数量位居全球第19位,不及美国十分之一。
由于递归服务器对根服务器的访问策略采用“初始轮询,性能择优”的原则,目前我国根域名解析中,约六成可实现对国内已引入根镜像服务器的就近访问。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根服务器运营机构以设置镜像方式形成全球分布式架构,为部署地区用户提供就近的根解析服务能力,全球根镜像服务器数量涨势明显。截至2016年6月,全球根服务器及其镜像服务器(含节点)数量已达到599个,较2009年(189个)增长约2169%。
2002年,美国与伊拉克交恶,伊拉克顶级域名“iq”一度被封杀,伊拉克因此一度在虚拟世界中“蒸发”,直到2005年,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ICANN才将“iq”重新交回伊拉克人民手中。出于对互联网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世界其他国家已经纷纷建立了各自的互联网应急安全体系。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正是中国这一行动的****。作为中国的域名管理机构,CNNIC做了几个大动作:CNNIC成立前,将CN域名服务器从德国搬回中国,这是掌握国家域名主导权的前提;2003年,CNNIC开始探索出思路,以市场手段推广CN域名;2006年,CNNIC开通五大顶级节点,实行备灾管理,只要网站应用的是CN域名,就算全部国际线路中断,CNNIC也有应急措施保障其解析;2006月12月,中国开通“根域名中国镜像服务器”,这意味着今后中国网民在访问任何以com和net为后缀的网站时不必再绕道美国,只需要在本土即可完成访问请求,不过,DNS解析的结果最终还会汇总到根域名服务器上。
而为什么不能在中国增加第14个根域名服务器呢?
为了增加反应速度,网页访问的申请都是由一个数据包所完成的,而一个数据包的长度为256B字节,这就决定了一个数据包只能有13个块,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根域名服务器的数量,也就是说根域名服务器只能有13个。
如果中国要拥有自己的根域名服务器只有两个办法,一是从现在有根域名服务器的国家移植,二是改变网页访问的申请由一个数据包完成的现状。移植不可能,因为美国不会给,别的国家也不富裕。改变一个数据包的技术模式更不可能,因为牵扯范围和技术变动太大,不现实。
所以,现在中国不会有自己的根域名服务器,除非哪天互联网的底层支持技术发生彻底革命。
IPV6只能解决中国码号资源问题,国家安全问题还要靠其他的附加技术实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