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浪潮信息(000977)、联想集团(00992HK)、神州数码(000034)、广电五舟(831619)、北京太速(873283)等。
本文核心数据: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资产负债、专利数量
——发展历程对比:浪潮成立时间早
新华三集团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致力于成为客户业务创新、数字化转型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作为紫光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新华三通过深度布局“芯-云-网-边-端”全产业链,不断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水平。新华三拥有芯片、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终端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智能联接、边缘计算等在内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端到端的技术服务。同时,新华三也是HPE®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的中国独家提供商。
浪潮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拥有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国际三家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涉及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新一代通信及若干应用场景。已为全球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
——公司规模对比:浪潮信息公司整体规模更大,资产负债率更低
从两家公司的整体规模来看,浪潮信息的总资产及净资产水平都比新华三要高,且浪潮信息资产负债比较新华三低,反映浪潮信息举债经营规模处于相对合理范围,新华三举债经营规模相对较高,风险相对较大。
——经营情况对比:2021年浪潮信息营业收入略胜一筹
从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来看,2017-2021年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均呈上升趋势,浪潮信息的营业收入整体高于新华三。2021年浪潮信息营业收入为亿67048亿元,同比增长64%;新华三营业收入为44351亿元,同比增长205%。
——营业利润对比:新华三营业利润整体更高
从两家公司营业利润对比来看,2017-2021年新华三营业利润整体高于浪潮信息。2021年,浪潮信息营业利润为2153亿元,同比增长2352%;新华三营业利润为3663亿元,同比增长1755%。整体来看,浪潮信息营业收入高于新华三,但营业利润低于新华三,主要原因新华三产品毛利相对较高,公司主要以服务器销售及应用解决方案销售为主;而浪潮信息主要以服务器产品销售为主。
——服务器产品布局:浪潮信息处理器以英特尔为主
从两家公司的服务器产品类型对比来看,浪潮信息的服务器产品处理器及其他部件主要以英特尔核心产品为主,新华三使用的处理器包括英特尔、AMD,以及国产化的澜起津逮和鲲鹏处理器。两家公司均有边缘计算服务器产品,边缘计算服务器的处理器以英特尔为主。
——服务器应用案例对比:新华三更加注重AI服务器业务
从两家公司服务器应用案例对比来看,浪潮信息更加注重以高算力高存储能力的服务器支持企业进行大量业务,而新华三公司则更加注重AI服务器在云计算、人工智能方面的业务,为应用企业提供智能服务。此外,两家公司都有超融合一体机业务。
——服务器研发情况对比:浪潮信息服务器在研项目数量更多
从两家公司服务器研发项目来看,浪潮信息在研服务器项目数量比新华三更多在研项目覆盖通用服务器、高端服务器,以及AI服务器,新华三主要是服务器产品更新迭代。
——浪潮信息专利数量对比:浪潮信息专利数量是新华三专利数量3倍以上
从专利技术数量来看,根据“智慧芽”搜索的记录,浪潮信息与服务器相关的专利技术多达13000项,新华三服务器相关的专利数量为3740项,浪潮信息的专利数量是新华三的专利数量3倍以上。
——浪潮信息VS新华三对比总结
整体看来,尽管两家企业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当前综合公司规模、业务收入、研发项目和专利技术的层面来看浪潮信息更胜一筹,但从产品布局及应用案例上看,新华三产品相对更丰富,同时新华三营业利润较高且保持稳定增长,未来企业发展应当会稳步前进。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服务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是投资合伙关系!1浪潮集团原股东共青城齐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青城英潞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青城高迪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未参与此次增发股份的认购。此前,三家公司分别持有浪潮集团25%、1998%、1613%股份,增发完成后,持股比例分别降至2004%、1602%、1293%。
2本次股权变动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国资直接持有浪潮集团股权比例上升。此前,仅有山东国投直接持股3887%,增资后,7家国有企业共直接持有浪潮集团51%股权,比此前提高了1213个百分点。
3随着浪潮软件(600756SH)一纸公告,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浪潮集团”)增资扩股引入多家国有股东的消息正式对外公开。
4六家国企入股后,浪潮集团国资直接持股比例将提高至51%(资料图)
据浪潮软件11月2日晚间公告,间接控股股东浪潮集团近期实施增资扩股,股权结构发生变更,包括大股东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山东国投”)在内的7家国企参与了此次认购。
7参与认购的7家企业,分别是山东国投、山东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港口”)、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山东国惠”)、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发展”)、山东省财金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山东财金”)、山东国欣颐养集团康养医疗健康有限公司(简称“国欣颐养”)、山东国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惠基金”)。其中,除山东财金由省财政厅控股外,其余实际控制人均为山东省国资委。
8此次增资后,浪潮集团注册资本从821亿元增至1024亿元。山东国投是参与认购股份最多的企业,持有浪潮集团股份从此前的3887%增至4851%。山东港口、山东国惠、山东发展、山东财金、国欣颐养、国惠基金通过增资,分别持有浪潮集团073%、073%、073%、015%、009%、003%股份。
9本次股权变动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国资直接持有浪潮集团股权比例上升。此前,仅有山东国投直接持股3887%,增资后,7家国有企业共直接持有浪潮集团51%股权,比此前提高了1213个百分点。
10浪潮集团成立于1989年2月,总部位于济南,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科技企业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服务器制造商,并涉足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业务,集团现拥有浪潮软件、浪潮信息、浪潮国际等3家上市公司,浪潮云计划在科创板上市。据山东国投财报披露,2020年,浪潮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262亿元,实现净利润1662亿元,期末资产总额63618亿元,负债合计41256亿元。
浪潮是央企。
浪潮集团董事长是邹庆忠,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即浪潮集团,它是中国本土顶尖的大型IT企业之一,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浪潮集团旗下拥有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国际三家上市公司。
企业业务涵盖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浪潮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优秀服务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骨干企业。
科研力量
浪潮是科技部首批认定的创新型企业,拥有IT领域设在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浪潮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亚太地区最大最先进的柔性服务器生产线和研究中心。它拥有首批认证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首批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
2016年12月,浪潮新一代关键应用主机天梭M13正式上市,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在线交易处理性能最强的单机服务器系统,面向对稳定性和可用性极高的银行、政府、大企业的超大型数据库应用设计。天梭M13可扩展1000个以上计算核心,48TB内存,单日可处理交易量数十亿笔。
百度百科—浪潮
在前瞻的战略眼光和战略布局指引下,浪潮服务器的市场表现和其产品表现一样出色,特别是在AI服务器和边缘服务器两个充满前景的市场领域内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据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浪潮服务器在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以164%的市占率登上全球第一的位置;而在边缘服务器市场,浪潮服务器同样以32%的市占率高居中国第一。编者按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IT产业不断完善自身的积累,跻身世界信息产业强国行列。作为中国第一份IT媒体,《计算机世界》从1980年创办至今,28年来始终密切关注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发展,见证了中国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整个过程。28年来,无数IT人为中国信息产业的进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本期,《计算机世界》借助在不同领域的10位著名IT人的亲身经历,为读者展示IT业过去30年的拼搏与奋斗,心酸与成就。
作为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报道的一部分,本报还将在2008中国“IT两会”上推出“改革开放30周年专场对话”,邀请中国知名IT企业老总共叙30年成败与得失,经验与教训,此外还将有其他系列报道呈现,敬请读者期待。
历史不能重来
30年 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复兴
10人 印记了一个产业的变迁
当IT以不可逆转的姿态与工业接轨
我们期待 大国崛起
王选 :“当代毕�”的梦想
1979年8月11日,“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运用获重大突破”成为《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标题。 这一年,王选主持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主体工程,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底片。
这一刻的4年前,时任北京大学助教的王选,提出用数学的办法描述字形,超越日本的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的激光照排系统,引起学界一片哗然:“你要是能搞第四代,那我就能搞第八代”。
1981年后,他主持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方正彩色出版系统相继推出。此时,创业浪潮席卷大江南北,各类科技企业犹如雨后春笋,王选洞悉出这一市场的可观前景,开始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工作。
1986年,北大新技术公司(北大方正前身)创立,引来一阵骚动。1988年起,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以强大的功能、仅有进口产品1/5的价格称雄市场,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将来华销售照排系统的外国公司逼退出中国市场。
随后王选带领队伍针对市场需要,先后研制成功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3次技术革新,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1992年12月12日,北大方正集团成立,作为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他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将方正集团引上“技工贸”的道路。1996年北大方正的年产值达到4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最大的校办企业。 直至现在,方正集团仍占有国内报刊业80%以上的份额,在全球华文市场则占有90%以上的份额。是方正,让中文在世界风行无阻。
2006年2月13日,王选辞世。这位生活质朴、酷爱戏剧的老人,用对科学技术的敬仰书写出他伟大的一生。
张效祥:追忆“红色计算”
2008年,当记者再次见到张效祥老人时,年过九旬的他依然反复告诫,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计算机事业。
张效祥是中国第一台仿苏电子计算机制造的主持人,他组织并参与了中国自行设计的电子管、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各代大型计算机的研制,在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956年,37岁的张效祥参与了《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那之前,中国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完全空白。从上世纪40年代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采用晶体管的第二代计算机成为市场主流,中国都处于缺席状态。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这一时期,中国的“仿苏论”成为发展科技的准条。张效祥等一行人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计算技术发展道路”的国际会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计算机国外访问团启程。两个月后代表团满载而归。
回国的第一件事是立即投入人力仿制苏联计算机,并终于将103小型机作为“八一”献礼。在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4机的研制过程中,中苏双方出现分歧,张效祥坚守“中国要有自己计算机事业”的信念,“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台计算机,而是培养人才。”最终,我国第一台大型机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诞生,并立即承担了共和国当时最大的科研项目―第一颗原子d的有关计算。
此后,中国计算机事业走上了完全自力更生的道路。张效祥担起中国自行设计的从电子管、晶体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各代大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他率先领导开展多处理器并行计算机系统国家项目的探索与研制工作,并于1985年完成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并行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张效祥和一批科学家的努力,实现了那个时代的计算机基本上都采用国产元器件和自主研制。
柳传志:与改革开放同行
64岁的柳传志亲身经历过解放后中国所有天翻地覆、惊心动魄的场面。
1984年,凭着20平方米小平房、20万元人民币,柳传志和王树和、张祖祥共同创办了联想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20万元的投资拿到手还不到两个月,便被骗去了14万元,柳传志他们不得不靠给别人的机器做验收、四处讲课来谋生
1985年,倪光南的“联想式汉字系统” 完成测试后,柳传志向中科院开发局呈送报告,请求批准将此产品立项,并大规模生产。第一批汉卡的生产让技术出身的柳传志转变成商人,开始学会以商业的准则来衡量自己。
1994年,是柳传志和联想的一道大槛。蜂拥而来的外国货冲击着中国市场,红极一时的汉卡逐渐走向没落,原本以进口AST电脑为主业的香港联想管理失控,柳传志一面忙着为联想在香港上市,另一面旧疾复发,住进了医院。然而,一身竞争天性的柳传志,挣扎着从内忧外患中一步步走出来。
1996年,联想PC首次超越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市场位居第一,代理业务呈现出勃勃生机。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第一台“因特网电脑”――“天禧”诞生,为蒸蒸日上的联想鼓舞了士气。1999年,联想电脑以85%的市场占有率荣登亚太市场PC销量榜首,经历了15年“急流险滩”的柳传志和联想,终于守得了云开。
2000年,是柳传志此前24年从商史的一道分水岭。 一方面,柳传志将35%的分红权转变成35%的股权,联想的资产清晰终于百折千回,水到渠成。另一方面,他将联想一分为二,分别交给了他精心培养的两位接班人杨元庆和郭为,自己退居二线。
当所有人都以为柳传志时代将自此谢幕时,柳传志在联想控股――这家代表大股东中国科学院,从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每年获取分红的母公司里,又开创出一片全新的事业,再造出多个“新联想”,自己也漂亮地完成了从一个实业家向一个长袖善舞的资本家的转变。
而当年的联想,在杨元庆国际化并购的大手笔下,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将传奇继续演绎。
任正非:成就世界级企业
任正非是中国企业界出了名的低调企业家。2007年,他创办的华为公司收入达1256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这一年,恰是华为创办的第20年。
任正非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所创办的华为公司,让中国人们用电话、打电话的费用嗖嗖地下降。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固定电话普及率不到05%,掌握着新兴技术的国外电信设备商定价奇高,安装一部电话的费用高达5000多元人民币。
1987年,任正非在深圳创办华为,注册资金仅仅24万元,员工只有六七人。1991年12月,华为开发出的BH-03交换机终于通过了全部的基本功能测试,随着首批3台价值数十万元的交换机发货出厂,华为步入发展的正轨。
任正非的成功绝非偶然。他经历过“文革”洗礼、深受毛泽东思想影响、管理带有浓厚军人色彩,雷厉风行,有着极强的抗压能力。
2001年,华为步入第二个转折点。一方面,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国际电信巨头也开始将焦点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华为倚重的国内电信市场自1999年底开始分拆重组,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中分拆出来,而移动、联通两大移动运营商又与跨国电信设备供应商关系紧密。华为触到了增长的“天花板”。2001年,华为结束了数年接近100%高速增长的历史;2002年,华为出现了历史上的首次收入下滑,收入降低到221亿元。
在以75亿美元的价格成功卖出华为电气后,华为开始加快了在海外扩张的步伐。在美国本土遭遇了与思科之间的知识产权官司后,华为异军突起,成为国际数据通信领域的一朵奇葩。与此同时,华为内部引入IBM进行企业流程梳理和改造,锻炼了自己的筋骨。
华为在全球通信设备领域攻城略地。2006年,华为656亿元销售收入中65%来自国际市场; 2007年,华为又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
李彦宏:用中文搜索世界
几年前,李彦宏曾与王雷雷、梁建章作为“网络新贵”的代表共同出现在一个电视谈话节目中。那天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做自我介绍,“我叫李彦宏,是百度公司的创始人和CEO,百度是世界最大中文的搜索引擎。”
这两句自我介绍,他今天还在用。
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的李彦宏,堪称“教育改变命运的典范”。少年李彦宏以山西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这为他今后的人生规划赢得了一个好的开局。
在“搞原子d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 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李彦宏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出国。他放弃了情报学专业,最终申请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学习。在美国留学和工作的8年期间,李彦宏获得了超链分析的技术专利。更为关键的是,他明晰了人生的方向。
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和稳定的工程师职位,李彦宏1999年在美国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之后,李彦宏带着从美国融到的120万美元,成立了百度。
李彦宏和他的几位创业伙伴最初设计的商业模式是出卖自己的搜索技术给门户网站,这种模式在美国已有成功的先例,百度也在互联网寒冬中顺利获得了第二轮1000万美元的融资,但李彦宏依然感受到了压力。
随后,李彦宏在推出自己独立网站的同时,创造性地推出了竞价排名这一崭新的商业模式,让百度走向盈利。
2005年8月5日,百度迎来了最绚丽的一次绽放,在纳斯达克,这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以27美元的发行价入市,首日收盘于12254美元,涨幅达到35885%,当日市值达3958亿美元。百度成为美国历史上在上市首日表现最为出色的10大股票之一。
李彦宏将百度成功的秘诀定义为“专注”,只做一件事,就是中文搜索。
麦戈文:打开计算机世界之窗
如果将默多克称为“世界传媒大王”,那么麦戈文就是“世界IT媒体之王”。
1964年, 计算机行业的资深记者、27岁的麦戈文筹措资金成立了IDC市场研究公司。1969年,麦戈文首先在英国建立了第一个跨国组织。随后,德文版《计算机世界》入主西德。《计算机世界》就像一枚种子,随麦戈文周游世界的版图,播种在欧洲、亚洲、美洲、澳洲,甚至南极大陆。
1978年,纯粹到中国旅游观光的麦戈文首次漫步在北京街头时,第一次强烈地产生了要到这个国家投资办报的意愿。“我发现北京的书店总是挤满了购买书籍与报刊杂志的人群。当我再三被人流所推挤时,中国人对于知识文化的尊重之情感染了我。”麦戈文打定主意,要将《计算机世界》带到中国。
在上世纪80年代跨国企业掀起进入中国的第一波浪潮时,麦戈文带着拓展IDG业务的雄心重返北京,与时任中国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副局长郭平欣不期而遇,这场“甜蜜的邂逅”拉近了麦戈文与中国的距离。
在与当时的电子情报所领导进行几个轮回的艰难谈判后,1980年9月13日双方签订协议,中美双方共同出资25万美元的货币与实物资本,中方与美方的持股比例为51:49。
麦戈文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份IT行业报,更为重要的是将IDG先进的媒体市场运作经验带进了中国。当麦戈文主张将中文《计算机世界》报的定价订得很低,声称要以该报的广告实现盈利时,让从未想过通过广告来创收的中国媒体业感到震惊。
1980年10月28日,4开20个版面的《计算机世界》以最“厚”的姿态面世,成为中国第一份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报纸。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几代IT人,是伴随着《计算机世界》成长起来的。
71岁的麦戈文,为中国人推开了IT的一扇大门,他依然对中国、对挑战充满兴趣。
孙丕恕:引领老牌IT制造企业转身
从“技术专家”到“技术总裁”,再到董事长,成为浪潮愿景的设计者和幕后推手,孙丕恕多次经历身份的转变。
1985年,浪潮0520PC获电子部南京评比第一名,第二年,年仅24岁的孙丕恕就当上了课题组组长,在孙丕恕带领技术骨干们苦干下,上世纪80年代末期,浪潮微机获得了若干国家奖项,并成为中国微机领军品牌。
1990年,国内PC销量过万台的只有长城和浪潮两家。“那个时代,我们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曾经与美国的PC企业可以打个平手,在某些方面还能超过他们。” 孙丕恕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感慨万千。
但是,当市场一放开时,国有品牌PC就开始走下坡路了。1992年,国家取消了外国计算机整机进口的配额限制,国外品牌大举入侵。国有品牌招架不住,市场占有率迅速下滑。
时任山东电子研究所副所长、浪潮的副总工程师的孙丕恕大胆地预测,个人计算时代将逐渐向网络计算时代转变,服务器作为网络的核心,将是21世纪左右网络信息技术的关键所在。
孙丕恕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开始独立开发小型机服务器产品,1993年,他主持开发我国第一台IA架构的超级小型机――浪潮SMP2000,一举打破了国外产品在高端计算机方面的垄断,并迫使国外竞争对手大幅降价。在成立了服务器应用软件部门后,浪潮服务器在国际品牌的夹缝中突围而出,逐渐成为浪潮集团最重要的业务部门和利润来源。
孙丕恕的远见卓识为中国的信息产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方面,孙丕恕对浪潮的产品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浪潮从老牌PC厂商转型为专业的商业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展开一系列动作,浪潮信息和浪潮软件上市、公司内部各种机制建立和改革、拓展海外国际化。
技术出身的孙丕恕一次次地令人刮目相看,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高端信息技术产业化无法绕过的一个人。
王志东:角力门户梦和资本力量
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东的搜狐博客上,他的好友列表中有三个名字:一个是他的产品lava-lava,一个是他从前在天涯的博客,最后一个是张朝阳。
张朝阳的博客点击量730多万,而王志东的博客只有不到50万人看过。这个中关村曾经的技术天才、新浪网创始人、中国互联网的开创者之一,已经很少有人关注了。
1984年,王志东来到中关村,就读于北京大学。他目睹了中关村的成长,也饱含热情地参与其中。
毕业后,王志东在一家小公司做技术员,偶然破解了北大方正的电子照排系统。王选将他招到麾下,并鼓励他去做更难的事。王志东做成了,他完成了windows系统的汉化,并写出了“中文之星”中文 *** 作平台。“中文之星”开始了王志东的第一次创业,但在科学家和经理人间的矛盾中结束。
1993年,严援朝把他带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四通公司,并创建一家新的公司――四通利方。随着雅虎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创造了新的财富神话,互联网一下子成为全世界的焦点。王志东找来了留学归来的汪延,共同搭建起一个叫做“利方在线”的网站。
1998年,他见到了来姜丰年,双方一见如故,他们在“利方在线”的基础上构建中文门户――新浪。两年后,新浪成为纳斯达克上第一只来自中国内地的网络股。
2001年,北京成功申奥,中国成功入世。可是王志东却不得不接受一个意外,他被资本挤出新浪。
那时,一个最大的泡沫正在全世界破碎,谁都难逃其害。今天,彼时的三大门户都撑过了危机,好好地活了下来。只不过张朝阳和丁磊还在,而从那时起,王志东就离开了中国互联网的风口浪尖。
杨国勋:见证中国信息化的发端
1978年,第一台国产DJS130计算机在深圳罗湖口岸投入使用,揭开了海关信息化的序幕。也是在这一年,杨国勋调入上海海关,开始了海关信息化建设的生涯。
作为特殊单位,海关是中国与世界“接头”的关口。从这种角度上来说,海关信息化事实上成为走向开放的中国的一个发端。
20世纪80年代初,海关信息化还处在单机单项应用阶段。到1987年,单机单项作业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海关业务的需求,客观上需要进入系统化应用阶段。时任海关总署计算中心主任、科技发展司副司长的杨国勋主持了H883工程(集约化的通关管理信息系统)。
杨国勋经过反复考察和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结构化分解、逻辑化综合、数字化表达”的三要素法,为H883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杨国勋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历时10 年的H883系统终于在全国海关普及推广,初步实现了报关手续的自动化处理,为海关业务迅猛发展的需要铺平了道路。
1997年,人人担心亚洲金融危机会使人民币贬值,逃汇、套汇、利用伪造报关单骗汇的活动非常猖獗。经过多次考察,杨国勋发现,造假是利用了海关之间“不通气”的漏洞,防伪措施只是提高了造假的难度,只有电子底账联网才能真正消除造假的机会。
1998年,海关总署决定建设“电子海关”,建立海关内部跨部门、跨关区联网综合应用的信息化平台,并逐步推进通关作业网络化、物流监控智能化和职能管理数字化 ,与此同时,海关总署还启动了“电子口岸”和“电子总署”的建设。
如今,电子海关、电子口岸和电子总署构成了坚固的“金关”,海关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了从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到辅助决策的转变。
刘积仁:上一堂中国软件示范课
刘积仁对改革开放30年这个话题非常有感触,因为他本人和他一手创办的东软今天所取得的成绩,都与此密切相关。
上大学前,刘积仁在本溪钢铁公司呆了4年。他做过煤气救护工,当过**放映员,也搞过美术摄影。期间,刘积仁没有放弃学习,常常在家自学高等数学和英语。1976年,他进入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读书。
出国留学的经历让刘积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前往美国国家标准局计算机研究院做博士论文时,刘积仁发现,一个和他一起工作的马里兰大学教授总是能从国家标准局等政府机构以及IBM、HP等公司获得研究经费。“ 这给我的触动很大,原来企业界的资金和科学家的科研之间是可以进行资源互补的。”
回国后,刘积仁加入了东软的前身――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软件与网络工程研究室。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刘积仁他们从加拿大的一家公司接了一个软件开发的项目,产品最终在市场上出现时,打的是这家外国公司的名字。结果,每人从这个项目中挣了几千块钱外汇券,但是一张拷贝在美国市场上就卖了300多美元,中间的巨大利差和软件产品的高利润让刘积仁很震惊。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探索企业的资本化运作道路时,东软的前身――开放软件系统公司成为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开始吸收其他投资者和内部员工入股。通过股改,东软员工持有了20%的股份。1993年,随着股改的进一步深入,开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与东大阿尔派研究所合并成立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6月,东大阿尔派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软件企业。
从2000年开始,东软进入战略调整的阶段,最主要的转变就是从一个系统集成供应商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提升软件收入在公司业务中的比重。 直到今天,东软的调整也没有完全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