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固态硬盘好不好用?

服务器固态硬盘好不好用?,第1张

随着市面上的硬盘不断升级换代,高性价比的固态硬盘越来越受欢迎,原因是固态硬盘相比传统机械硬盘来说各方面性能更好。服务器固态硬盘跟机械硬盘的区别如下:
首先硬盘的基本参数包括容量,转速,平均访问时间,传输速率,缓存等六个主要参数。市面上常见的硬盘有固态硬盘、机械硬盘、混合硬盘。从硬盘的组成介质上来看,固态硬盘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机械硬盘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
其次市面上流行的硬盘是机械硬盘HDD跟固态硬盘SSD两种,HDD硬盘的主要是价格便宜,固态硬盘SSD跟机械硬盘比起来具有轻便,防震抗摔性,数据存储速度快,功耗低,噪音小,容量大,使用寿命较长等优势,而混合硬盘综合了两种硬盘的优势,最大的问题是价格昂贵。
最后,由于固态硬盘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硬盘,因此固态硬盘受到大多数企业的偏爱。选择服务器时,尽可能选择固态硬盘跟机械硬盘组合的形式或者全部固态硬盘,这样可以确保服务器的高性能,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不浪费双千兆网卡:系统集成1个Intel 82544GC千兆网卡和1个Intel 82540千兆网卡。
千兆网卡:近一年来,在某种程度上,“千兆到桌面”这句口号已成为事实——至少在我身边成了事实,因为我所用的台式PC和笔记本电脑都配备了千兆网络接口。但实际上我们能享受到的好处却仍然是有限。其中,我认为最实用的是千兆网络接口普遍支持极性自适应,也就是说,无论是使用直连线还是普通线,我都可以任意连接到交换机或者另一台PC的网卡,而不用考虑线序的问题,不过对我来说,千兆接口另外的好处,更多的只是心理上端口升级的满足了,因为我们的桌面交换机还是百兆的。
当然交换机上也有千兆接口,但那是给服务器用的,还轮不到我的桌面。再说, 即使用上了,也未必真的有用,因为我平时的应用并没有这么高的带宽需求,用百兆就足够了。同时我还怀疑,没有千兆交换机本来就不是问题,因为瓶颈很可能在台式PC或者笔记本电脑本身。
测试表明,与百兆以太网相比,使用千兆网卡之后,台式机PC或笔记本的网络传输性能可以普遍得到提高。提高的幅度从5%~900%不等,取决于传输双方的CPU性能、磁盘性能、内存容量、网络接口性能以及文件系统的处理方式等多种因素。事实上,当我们通过Intel Pro/MT 1000来下载一个75GB的DVD镜像文件时,实际传输性能只有35MB/s,这时的瓶颈在于磁盘系统的顺序写入能力。因此,如果台式机/工作站需要全面享受千兆的性能,SATA RAID(使用RAID-0或RAID-5方式)应该是基本配置,对于笔记本电脑,千兆网络接口带来的性能提升有限,主要瓶颈在于较低转速的硬盘。可以说,未来磁盘性能的提升将是PC各部件发展中对千兆最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内存的容量也非常重要,大容量的内存使系统能够更加自如地为文件系统分配缓存空间。
测试表明,千兆网络在桌面的瓶颈不像预料的那么多。交换机、配线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做好了千兆传输的准备,而客户端的网卡也表现出了出色的处理能力。测试还表明,32位PCI千兆网卡在多数情况下不构成瓶颈,主板没有集成CSA的用户完全可以使用廉价的PCI千兆网卡。
此外,测试中我们发现,千兆网络对于CPU处理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这次测试中,客户端系统在文件传输时CPU占用率普遍在20%~70%之间,由此看来,基于千兆的网络攻击将更具有杀伤力,也正因为如此,nVidia在芯片组中集成千兆以太网功能的同时,还集成了硬件防火墙。
但是,千兆真正的瓶颈可能在于应用。使用千兆网络下载一个650MB的CD镜像文件只需要7秒钟,确实很快,但使用百兆网络也只需要1分钟左右,多数人都能够忍受。就算是通过网络播放MPEG-2的视频,百兆交换网络也足够了。看来,只有真正的应用需求出现并普及,千兆网络才会有大的增长,否则,就只能给用户一个理由了:既然百兆和千兆的价格一样,您为什么不选择千兆呢?不过,要等千兆每端口的价格降到现在百兆的水平,可能得两年以后了。

台式机硬盘一般320G、500G或以上。尺寸大小方面,普通台式机硬盘一般为35寸机械硬盘。

1容量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MiB)或千兆字节(GB/GiB)为单位,1GB=1000MB而1GiB=1024MiB。但硬盘厂商通常使用的是GB,也就是1G=1000MB,而Windows系统,就依旧以“GB”字样来表示“GiB”单位(1024换算的),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一般情况下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盘略微例外。

2转速

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硬盘的主轴马达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飘浮在盘片上方。要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则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

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几种,高转速硬盘也是现在台式机用户的首选;而对于笔记本用户则是4200rpm、5400rpm为主,虽然已经有公司发布了10000rpm的笔记本硬盘,但在市场中还较为少见;服务器用户对硬盘性能要求最高,服务器中使用的SCSI硬盘转速基本都采用10000rpm,甚至还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产品很多。较高的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但随着硬盘转速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温度升高、电机主轴磨损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负面影响。

各有优劣,转速快,读写速度更快。不过10000和7200也差不多,要出现明显的差别至少是7200或15000,不过对于存储来说7200转基本就够用了!如果你对存储还有需要知道的,你可以去存储厂商(比如正睿存储、曙光存储等)的网站查查相关资料或者电话咨询一下工程师,几分钟就搞清楚了!

基本上不能,而且考数据时还会变慢,能稳定在20M左右已经算不错得了,要想速度快,非ESATA不可,笔记本没有ESATA接口的话,可以买EXPRESS
转ESATA来用,再不行的话,就用1394接口来传输吧,可用到35M左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9381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