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服务器在哪里

马云服务器在哪里,第1张

你要问的是阿里巴巴的服务器在哪里吧。
根据阿里巴巴官网显示,阿里的服务器在了千岛湖底。建在这里的原因是由于这里的气温平均温度在17度左右,当服务器运行的时候会通过管道,将湖水抽取给服务器降温,然后再通过自然冷却回到千岛湖中。
服务器是计算机的一种,它比普通计算机运行更快、负载更高、价格更贵。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银河证券研究院 赵良毕)

报告原标题: 通信行业深度报告:ICT“双碳”新基建,IDC 温控新机遇

(一)算力建设关乎数字经济发展,各国均不断发力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全球算力竞争不断提升。 2020 年 4 月 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数据首次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在文件中出现,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计算力已经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

IDC&清华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2022 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表明,计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成要素:

(1)从 2016-2025 年的整体趋势及预测来看,各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重持续提升,预计 2025 年占比将达到 415%。

(2)计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要素,已经成为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驱动力。

(3)国家计算力指数与 GDP 的走势呈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评估结果显示十五个重点国家的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 1 点,国家的数字经济和 GDP 将分别增长 35%和 18%,预计该趋势在 2021-2025 年将继续保持。同时,通过针对不同梯队国家的计算力指数和 GDP 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后,研究发现:当一个国家的计算力指数达到 40 分以上时,国家的计算力指数每提升 1 点,其对于 GDP 增长的推动力将增加到 15 倍,而当计算力指数达到 60 分以上时,国家的计算力指数每提升 1 点,其对于 GDP 增长的推动力将提高到 30 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变得更加显著。

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较高。 根据 IDC 数据显示,2016 年到 2025 年,数字经济占比不断提升,全球数字经济占比2025E为41%,其中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占比为4810%,比发展中国家高 178 个百分点。中美两国计算力指数综合评估较高,中国计算力发展水平涨幅达 135%,处于较高增长水平。总体来看,数字经济为各国 GDP 总量贡献不断提升,算力提升推动数字经济向好发展。

全球公有云用户市场保持增长,IT 侧资本开支不断增加。 云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企业不断增加对移动技术、协作以及其他远程工作技术和基础架构的投资。预计到 2023 年,用户支出将达到近 6000 亿美元,云将占全球企业 IT 消费市场的 142%。其中软件化服务(SaaS)是最大的细分市场,预计该市场在 2023E 用户支出增长至 208080 亿美元,相比 2021 年增长 3673%;云基础建设(IaaS)将达到 156276 亿美元,相比 2021 年增长 7053%。为了获得数字经济时代的比较优势,全球主要国家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上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全球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下,数据中心的建设保持了较高增速,预计在未来几年云服务提供商与电信公司之间的合作日益增加,全球云市场有望进一步增长。

中国 IDC 市场规模增速较快,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 受益于我国“新基建”战略提出和持续攀升的互联网流量,2021 年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不断增长。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我国 2021年 IDC 行业规模约 15002 亿元,近 5 年中国 IDC 市场年均复合增速约达 30%,领先于全球 IDC市场增速,其中近三年中国 IDC 市场具有高增速。我国 IDC 行业增速较快主要系我国 5G 建设持续推进,5G 应用项目多点开花不断落地,预计到 2025 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 5952亿元。随着数字经济“东数西算”工程加速推进、互联网和云计算大客户需求不断扩张及数据中心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数据中心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IDC 机柜数量不断增长,中国东部地区 IDC 中心较多。 2021 年 IDC 的机柜量增长了 9915万架,增速为 30%,机柜量总数达到 41506 万架,年度增长率达到 3139%。随着 5G 时代数字经济向 社会 各领域持续渗透,数据量爆炸式增长使得全 社会 对算力需求提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速度高增,有望打开市场新空间。目前我国大部分数据中心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根据 CDCC 数据,2021 年华东、华北、华南三地区机柜数占全国总数的 79%,而东北、西北地区占比相对较低。

我国东部地区 IDC 上架率较高,西部地区加速建设。 目前 IDC 机房在我国东西部呈现差异较大发展,体现东密西疏、东热西冷的特点。2021 年新增机柜对比可知,东部及沿海地区数据中心上架率高,西部上架率较低。2021 年华东、华北、华南三地上架率约 60%-70%,而东北、西北、西南及华中上架率仅有 30%-40%。在政策布局方面,国家不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对于网络时延要求不高的业务,率先向西部转移建设,由于西部地区气温较低优势突出,实施“东数西算”有利于数据中心提高能效,西部地区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有效增长。

(二)数字经济政策护航,“东数西算”工程建设有望超预期

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2022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强调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同时,规划明确提出到 2025 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10%。基于上述规划,2022年 5 月 26 日,工信部在 2022 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指出,坚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布局。

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我国能源结构正处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新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特别是水力、光伏、风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使用端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虽然通过“西电东送”工程部分缓解了东部地区用电紧张问题,但是作为高耗能的数据中心产业,协调东西部发展布局、降低能耗就十分必要。全国各省市、地区相继出台了各种强调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的政策要求,进而促进能源生产、运输、消费等各环节智能化升级,催化能源行业低碳转型。

东西部资源高效匹配,建立全国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 “东数西算”工程是我国继“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工程,将东部海量数据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2022 年 2 月17 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 8 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 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国家以“东数西算”为依托,持续推进数据中心与算力、云、网络、数据要素、数据应用和安全等协同发展,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助力数字经济不断发展。

全球算力网络竞争力凸显,ICT 产业链有望迎来发展新空间。 通过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扩大算力设施规模,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家算力水平和全球竞争能力。同时,扩大数据中心在中西部地区覆盖,能够就近消纳中西部地区新型绿色能源,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有力带动相关产业上下游投资,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延展东部发展空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全国均衡发展新格局。

(三)双碳减排目标明确,绿色节能成为发展必需

能源变革不断创新升级,低碳转型融入 社会 经济发展。 自上个世纪人类逐渐认识到碳排放造成的不利影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不断进行合作,经过不懈努力、广泛磋商,在联合国和世界气候大会的框架下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形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 年签署,1994 年生效)、《京都议定书》(1997 年达成,2005 年生效)和《巴黎协定》(2015年达成,2016 年生效)等文件,其中《巴黎协定》规定了“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 以内”的基础目标和“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 15 之内”的努力目标。

推动能源革命,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为了达到《巴黎协定》所规定的目标,我国政府也提出了切合我国实际的双碳行动计划,2020 年 9 月 22 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双碳”目标正式确立,展现了中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决心和信心。同时 2021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落实 2030 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18%。

聚焦数据中心低碳发展,实现双碳方式产业发展。 在双碳背景下,“东数西算”工程中数据中心西部迁移,PUE 值有望降低带来能耗电量高效利用。能源高效节能、革新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和必然要求。

(一)数据中心能耗突出,绿色节能是发展趋势

绿电成为发展趋势,低碳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大力发展数据中心产业,数据中心能耗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研究表明,预计 2025 年,数据中心能耗总量将达到 3952亿 kW·h,占全 社会 用电总量的 405%,比例逐年攀升。整体来看,由服务器、存储和网络通信设备等所构成的 IT 设备系统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 45%。空调系统同样是数据中心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环节,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 40%。降 PUE 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从制冷方面入手。

数据中心碳排放不断控制,PUE 值不断改善。 根据国家能源局 2020 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每度电用煤 3055 克,二氧化碳排放量按每吨标煤排放 27 吨二氧化碳来计算,2021 年全国数据中心二氧化碳排放量 7830 万吨,2030 年预计排放约 15 亿吨二氧化碳。

量化指标评估数据中心能源效率。 为评价数据中心的能效问题,目前广泛采用 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指标是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 IT 负载消耗的能源的比值。PUE 通常以年度为计量区间,其中数据中心总能耗包括 IT 设备能耗和制冷、配电等系统的能耗,其值大于 1,越接近 1 表明非 IT 设备耗能越少,即能效水平越好。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及服务器系统能耗占比较大。 数据中心的耗能部分主要包括 IT 设备、制冷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及其他设施(包括安防设备、灭火、防水、传感器以及相关数据中心建筑的管理系统等)。整体来看,由服务器、存储和网络通信设备等所构成的 IT 设备系统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 45%。其中服务器系统约占 50%,存储系统约占 35%,网络通信设备约占 15%。空调系统仍然是数据中心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环节,它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 40%。电源系统和照明系统分别占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的 10%和 5%。

(三)温控系统持续优化,节能技术变革打开新机遇

温控系统多元化趋势,节能技术不断突破。 当前主流的制冷方式包括风冷、水冷、间接蒸发冷却和液冷技术,根据数据中心规模、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制冷技术。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尤其是空调制冷系统的能效成为研究重点。目前,数据中心空调制冷能效比的提升主要从液冷和自然冷源两方面入手。从制冷方式来看,风冷将逐渐被安装灵活、效率更高的液冷方式所取代。液冷技术目前应用于 5G 场景,通常对骨干网 OTN 设备、承载网设备以及 5G BBU 设备进行液冷,采用液冷技术可以通过液体将发热元件热量带走,实现服务器的自然散热,相互传统制冷方法,液冷技术更为高效节能。

冷却系统不断优化。 为了客观评价这些制冷技术以便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中国制冷学会数据中心冷却工作组研究认为:采用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综合性能系数(GCOP)作为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其中,GCOP 为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综合性能系数指标,用于评价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的能效。为数据中心总能耗,其中不仅包括数据中心市电供电量,也包括数据中心配置的发电机的供电量。为制冷系统能耗,包括机房外制冷系统的能耗,另外包括 UPS 供电的制冷风扇、关键泵以及设备机柜内风扇等制冷设备产生的能耗。

实际情况中,为了使能效评价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与可比较性。冷却工作组建议使用数据中心全年平均综合性能系统数的(GCOPA)指标和特定工况下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综合性能系数(GCOPS)作为评价标准。

冷却工作组根据上述标准针对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广东深圳、河北廊坊等地的高效数据中心进行分析。这些数据中心分布在不同建筑气候区,使用了不同系统形式和运行策略,例如高效末端、自然冷却、AI 控制的运行优化等。数据表明西部地区建设新型数据中心制冷能耗较优。我国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能效存在极大差异,提升我国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的能效意义较大,冷却系统仍存在巨大的节能潜力。

数据中心容量不断扩充,中美两国贡献较多。 根据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最新数据显示,由大型供应商运营的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已增至 700 家,而以关键 IT 负载衡量,美国占这些数据中心容量的 49%,中国是继美国之后对超大型数据中心容量贡献第二大的国家,占总量的 15%。其余的产能分布在亚太地区(13%)、EMEA 地区(19%)和加拿大/拉丁美洲(4%)。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翻一番用了五年时间,但容量翻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

空调系统建设成本较多。 根据IBM数据,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中空调系统的占比为167%。总体来说,2021 年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备总支出为 1850 亿美元,能源方面建设资本开支占较大份额,能源建设及利用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数据中心资本稳步增长,温控市场打开新空间。 根据 Synergy Research 的数据,2021年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备总支出(包括云/非云硬件和软件)为 1850 亿美元,公有云基础设施设备支出占比为 47%。面向硬件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合计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市场的 77%。

*** 作系统、虚拟化软件、云管理和网络安全占了其余部分。参照 2021 年全球数据中心资本开支增长 10%的现实,假设未来 4 年数据中心每年资本开支保持增长 10%,我国数据中心温控系统市场规模 2021 年为 301 亿元,可在 2025 年达到 441 亿元。

(一)英维克:打造温控全产业链,行业高景气领跑者受益

国内技术领先的精密温控龙头,聚焦精密温控节能产品和解决方案。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数据机房等精密环境控制技术的研发,致力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物联网的基础架构及各种专业环境控制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东数西算”项目中提供节能技术。

公司营业收入高速增长,盈利能力表现良好。 2022Q1,公司实现营收 400 亿元,同比增长 1710%,归母净利润 013 亿元,同比下降 5926%,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2021 年英维克实现营业收入 2228 亿元,同比增长 2971%,自 2017 年以来 CAGR 达3465%,主要是由于机房温控一些大项目验收确认,以及机柜温控节能产品收入增长。受益于整个行业的景气度,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05 亿元,同比增长 1286%,自 2017 年以来 CAGR达 2425%,主要源自数据中心及户外机柜空调业务的持续增长。

公司毛利率总体稳定,未来有望止跌回升。 2021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2935%,同比下降950%,主要原因系上游原材料成本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承压。净利率总体有所下降,销售净利率为 892%,同比下降 1585%。随着公司持续数据机房等精密环境控制技术的研发,技术平台得到复用,规模效应愈发显著,公司未来毛利率及净利率有望企稳回升。

蒸发冷却、液冷技术为未来发展趋势,公司技术储备充足,产品系列覆盖全面。 目前国内数据中心温控方式仍然以风冷、冷冻水为主,由于热密度、耗能的提升,传统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散热方式逐渐从传统风冷模式发展到背板空调、液冷等新型散热方式,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呈现出冷却设备贴近服务器、核心发热设备的趋势,液冷、蒸发冷却技术优势明显。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提升核心竞争力,温控系统不断优化。 公司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虽然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急速上涨和疫情反复的不利影响,公司始终坚持加大研发力度,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英维克作为细分行业龙头,及时捕捉市场发展动向,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公司产品线丰富,方案灵活凸显竞争优势。 英维克的机房温控节能产品主要针对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房、通信机房、高精度实验室等领域的房间级专用温控节能解决方案,用于对设备机房或实验室空间的精密温湿度和洁净度的控制调节。其中包括 CyberMate 机房专用空调&实验室专用空调、iFreecooling 多联式泵循环自然冷却机组、XRow 列间空调、XFlex 模块化间接蒸发冷却机组、XStorm 直接蒸发式高效风墙冷却系统、XSpace 微模块数据中心、XRack 微模块机柜解决方案、XGlacier 液冷温控系统等产品与解决方案。

公司的产品直接或通过系统集成商提供给数据中心业主、IDC 运营商、大型互联网公司,历年来公司已为腾讯、阿里巴巴、秦淮数据、万国数据、数据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用户的大型数据中心提供了大量高效节能的制冷产品及系统。此外,英维克还提供机柜温控节能产品主要针对无线通信基站、储能电站、智能电网各级输配电设备柜、电动 汽车 充电桩、ETC 门架系统等户外机柜或集装箱的应用场合提供温控节能解决方案,以及用于智能制造设备的机柜温控产品。

(二)佳力图:运营商市场企稳互联网市场突破,业绩有望边际改善

精密环境温控龙头,打造恒温恒湿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房、通信基站以及其他恒温恒湿等精密环境,公司客户涵盖政府部门以及通信、金融、互联网、医疗、轨道交通、航空、能源等众多行业。公司产品服务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等知名企业。目前,公司拥有精密空调设备、冷水机组两大类产品,十三个系列产品线,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节能环保的优势在行业中始终保持主导地位,同时公司依托在环境控制技术和节能技术方面的优势,为数据中心提供节能改造服务。

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净利润有所下滑。2022Q1,公司实现营收 122 亿元,同比下降1069%,归母净利润 014 亿元,同比下降 3668%,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反复、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

2021 年佳力图实现营业收入 667 亿元,同比增长 668%,自 2017 年以来CAGR 达 973%,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085 亿元,同比下滑 2635%,2021 年,公司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影响导致利润下滑,(1)南京疫情停工待产、限电限产、疫情延时交付验收的各种困难;(2)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机房空调市场竞争较激烈;(3)原材料价格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原材料成本占公司营业成本平均比例达 70%以上,是公司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铜、镀锌钢板在 2021 年度一直呈现上涨趋势,采购价格较 2020 年上涨了 20%-40%,导致公司成本呈现大比例增长。

图 17 公司受多因素影响毛利率有所下降(单位:%)

公司精密环境领域产品丰富,技术先进。 公司产品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房、通信基站以及其他恒温恒湿等精密环境,公司客户涵盖政府部门以及通信、金融、互联网、医疗、轨道交通、航空、能源等众多行业。公司产品服务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等知名企业。

目前,公司拥有精密空调设备、冷水机组两大类产品,十三个系列产品线,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节能环保的优势在行业中始终保持主导地位,同时公司依托在环境控制技术和节能技术方面的优势,为数据中心提供节能改造服务。

研发投入不断投入,空调效率持续提升。 虽然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急速上涨和疫情反复的不利影响,公司始终保持加强技术研发团队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行业专家等机构、人士的合作,推动尖端理论研究和实践,依托现有的研发体系,充分发挥节能控制方面的技术优势,加快机房智能节能管理系统的研制,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性能指标,加强在空调换热器效率提升、供配电技术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实力,全面提升公司在机房环境控制一体化解决方案方面的创新能力。

公司核心技术不断凸显。 2021 年末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有 36 项,同时有包含带封闭式高效冷却循环的通信模块、数据中心冷冻站集中控制系统、机房空调 VRF 系统、CPU 液冷技术、VRF 技术在机房空调领域的初级应用等 28 项在研项目。

(三)其他节能相关公司情况

申菱环境是国内提供人工环境调控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服务场景数值中心、电力、化工、能源、轨道交通、环保、军工等领域。产品主要可分为数据服务空调、工业空调、特种空调三部分。公司是华为数据服务空调的主要供应商,与华为存在多年合作关系。除了华为业务的快速增长,也获得了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认可。此外,申菱环境在储能方面也有布局。

依米康致力于在通信机房、数据中心、智慧建设以及能源管理领域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从硬件到软件,从室内精密空调到室外磁悬浮主机,从一体机和微模块到大型数据中心的设计、生产和运维服务,助力客户面对能源和生态挑战。公司信息数据领域的关键设备、智能工程、物联软件、智慧服务四大板块业务均可为数据中心产业链提供产品及服务。

高澜股份是国内领先的纯水冷却设备专业供应商,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及控制系统起家,产品广泛应用于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各个环节电力电子装置。2020 年以来,通过企业并购,其新能源 汽车 业务收入大幅提升,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新能源 汽车 电子制造产品收入占总营收比重均大幅上涨,合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达到 4888%,首次超过纯水冷却设备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节能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导致供给端产能释放缓;

原材料短缺及价格上涨;

市场竞争加剧;

下游数据中心市场增速不及预期。

这三个公司都很了不起,为国为民作了很大的贡献,我能力知识加上年龄有限,可能很难胜任在这些名司里工作,如要让我选我会选阿里。因为马云是我敬佩喜欢的人,年龄也比较接近,我很欣赏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腾讯离我家太远,马化腾年龄比我小…百度我不太了解,李彦宏估计和马化腾差不多大吧:唉呀,不用为我 *** 心啦,马云够烦得,如果他很讨厌闲我,强逼他也没意思,我休息时会到处看看,如果有人对马云不好,我情愿一人苦死也不连累于他,我前思后想还是觉得马云好。

如果腾讯、阿里、百度同时聘用我,我依然会再次选择阿里 。在阿里,能够让我的技术视野更加开阔,而主管对我的关心以及帮助,都会使我这个刚进入互联网的同学感受到温暖,他身上很多优秀的品质也影响着我。下面我来说一下我会选择阿里的原因:
每个新人在入职阿里时,都会分配一个阿里的师兄作为你的第一个导师,你的师兄会帮助你更好的度过你的新人期 。你有什么问题或者不懂的地方,你都可以去请教你的师兄。你的师兄可能会是你的主管,也可能是你的学长,但你并不需要担心这些身份上的 "差异 "。你的师兄会帮你规划好你在新人期要做的事情,同时会结合你的技术兴趣,让你最大优势的发挥出你的潜力。

你的师兄也会关心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比如新同学刚来杭州租房的问题、刚来到公司感到生疏会帮你熟悉周围的同事等等。 师兄更多的是生活的伙伴,也是你工作方面的导师。 正是由于阿里优秀的师兄文化,吸引着大批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选择进入阿里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为了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阿里带来了无人购物,为了降低用户的支付难度,阿里带来了刷脸支付。从玄铁910芯片的发布,在到全浸没液冷服务器麒麟使用。阿里的创新不仅普惠到我们的生活,也进一步提升中国技术在世界的影响力。 阿里作为一家国内最大的电商公司,其背后拥有的数据量是惊人的,如何通过数据应用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消费者,如何使用技术提升消费者购物的用户体验。其背后最大的因素,就是阿里自己的技术创新。

从淘宝天猫,到支付宝,再到现在阿里云和菜鸟网络。每一个产品的问世,每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其底层都是承载在阿里技术之上,创新为阿里带来的前进的动力。每年的双十一活动,就向是对阿里技术的大阅兵,全国的消费者使用他们的购物热情对阿里的技术进行考验。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问题,每一个创新技术都必须服务于消费者。也正是由于阿里的创新和工匠精神,以及阿里非常具有挑战的业务场景,才会吸引那么多同学梦想进入阿里。
阿里作为国内排名前三的互联网公司,其内部的福利待遇方面,在国内都是数一数二的 。每年的16薪,以及能够为工作三年的同学提供无息贷款买房的福利,每年免费为家人提供一次体检活动,各种餐补等,这些福利,使得很多同学都想去阿里工作。 当然,最重要的是阿里的期权激励,只要你在阿里表现的优异,你好好努力的付出,你所得到的成绩,总会有所回报。 正是由于阿里的期权激励,使得让你在自己的财务方面,会有更多的惊喜。

总之,腾讯、阿里、百度同时聘用我时,我依然会选择阿里。在阿里我学到很多,也收获到很多东西。如果是你,那么你会选择哪个公司呢。

我是LakeShen,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很多人都是猜测,没什么参考性。

就算是工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BAT里面真正的工资,就凭猜测,或者媒体几个数据,等你进去时候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最简单的说,你发现天气预报跟现实的情况往往有很大差距。

在同等岗位同等工薪才有对比性。

如果不同,那就要认真区分一下:

第一、百度在北京,腾讯在深圳、阿里在杭州,看你喜欢哪个城市,想在哪里扎根 。当然,事实上,你面试不一定是在总部工作,几个大公司在全国一线城市都有办公点,相对北京、深圳多一些。

第二、如果在中低端岗位,我建议你去阿里或腾讯。 百度中低层的话,工资很低,如果是高端岗位哪里都不要紧,到一定阶段,你在几大公司都能拿到不错的待遇。

第三、 你选工资的 ,优先腾讯。如果你不想加班太无情的话,建议选择腾讯。你太多时间精力无处发放时可以去阿里。百度技术工高价,其他部门工资则一般。

第四、 根据你的年龄选择。 福利待遇几大公司都还可以,腾讯百度相对更人性化一点,腾讯综合了赚钱和生活,根据你年龄段来判断,哪一个公司才是你想要的环境。

第五、我认为这个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问这个问题想要得到真正的答案,就一定要看这一点, 你属性是什么,现在是什么阶段,未来打算怎么发展? 目光放长远将来的计划,而不是现在一点点得失。 未来的职业规划比你现在的一个offer重要得多 ,就算是大厂出来,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你觉得你在产品各方面都还可以,建议去腾讯,几年之后,在小公司里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出来就可以做个小领导。如果你觉得你在运营方面,可以赚很多钱的话,建议去阿里,有的部门可以让你后半辈子的确够吃够喝。如果你是技术工,特别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大数据等方面有巨大的钻研、兴趣的话,建议去百度,百度对技术还是比较重视的,价格也肯给高。你从百度走出来,技术上这个含金量很高。足以震慑一些新 科技 公司。

选择什么样,要认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考虑,而不是简单的说想选择哪一个公司。有机会选择,那是给你未来开路。如果选择错误,那相当于自己把未来的路封了。

我会选择去腾讯,因为腾讯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比较好。用了腾讯的产品几十年了,花在他身上的钱没超过五十元钱,他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免费。尽管有黑手抹黑他,反对他,但是我还是有自己的看法。再说我比较喜欢实干的企业家,马化腾刚就是这样一个人,不忽悠,不吹牛,被人嘛不还口。

二 这三家公司只有腾讯前景最好,潜力大,各方面都很牛。

其他两家,不想评论。一家惹不起,一家没创新,而且CEO都换成了自己老婆,属于问题阶段,不适合去。

首选阿里,为何?

我就从个人能力提升和职业价值来说。

从百度能学到什么,百度是以搜索引擎为主的的企业,你肯定跟网页等打交到,很多时候你得经常在电脑前待一整天 ,对于某些人可以说是度日如年,而且前期你一般只能做码农,个人提升只是在知识层面上进行完善,而这些知识在某方面是比较廉价的,甚至你自学即可,离开了百度,你的职业价值只能体固定在这个职业,可能吃终身饭。

从腾讯能学到什么,腾讯最厉害的是什么?吸金。有人会说,这不是很好吗,有钱赚。那你要注意了,公司会赚钱不代表你工资很高,这是要看能力的,你从中学习到如何变着花样赚钱,用套路赚钱,你每天想的第一件事可能是如何赚钱,以利益驱动下的行为终将以利益而停止,你的生活会过得很累,而且你会是很好的营销员,但大部分人(亲戚朋友)会对你敬而远之。

从阿里能学到什么?思想。牛顿用思想改变世界,乔布斯同样用思想,你就算用思想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啊,有一句话说的好,你的思想价值百万,关键是如何挖掘,如何做事做人。就算从阿里出来后,你可以胜任各种职业。

作为程序员,我可能会选择腾讯。

据统计,员工幸福度最高的是腾讯,腾讯虽然被说喜欢模仿喜欢靠 游戏 捞钱,但是企业文化属于非常领先并且对员工非常好的。
更重要的是,福利三家相差不大的时候,加班强度很重要,百度阿里都是加班比较凶的公司,腾讯虽然也加班,但是从幸福度来看一定没要人命。

如果要选择的话,还可以从一个角度进行选择,工作的城市。

三家公司的总部,百度位于北京,阿里位于杭州,腾讯位于深圳。有意思的是三个地方分别处于北,东,南的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
北京优质毕业生非常强大,清华北大北邮北理,人才济济,竞争力强大,生活压力和消费力都是最大,最重要的是雾霾让人害怕,所以百度就算了。

杭州的话虽然是新一线,但是浙江除了杭州貌似没有可以媲美一线超市的优秀城市,而且杭州如果没有阿里恐怕在IT方面也没有这么高的发展。
深圳,最早的改革开放城市之一,都说深圳是靠实力说话,处于广东南部,与香港隔海相望。除了腾讯,还有各种互联网软件企业,就业机会大。

作为南方人,深圳首选,因此根据城市还是会选择腾讯。

当然,如果真有三个巨头公司的offer,随便来一个我想也没什么可挑了,年薪三十万轻轻松松。

首先百度是不去的。主营业务为了赚钱良心都不要了。没有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机。内部山头林立,还是夫妻店。这种公司去了,没有什么意思的

如果是年轻人,我会去阿里。阿里在互联网的每一个节点都没有错失良机甚至早早布局。除了大文娱行业因为阿里的那套铁军制度不适合,没有搞好以外。其他业务的状况都是蒸蒸日上。一个目光如此远大。跨界如此牛逼的企业,是值得进去拼搏和学习的。

在阿里的企业里,你会接触在电子商务、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人工AI、物联网、大 健康 等种种新兴产业,对于开拓年轻人的视野。选定未来的发展方向非常的好处。

如果人到中年。我会选择鹅厂。鹅厂占领了社交流量入口并紧紧把握。QQ和微信的用户忠诚并且可以进行传递(青少年用QQ。成年用微信)。在 游戏 行业目光长远并行动及时。现金流充足。业务地盘稳固扎实,没有竞争对手。进可攻,退可守。其他领域紧随阿里其后,稳居老二还没有试错风险。投资优秀公司都是进行放养。态度比阿里柔和很多。而且鹅肠的员工福利在三个公司里。是最好的。作为中年人,进入这样一个充满安全感的企业里,是合适的选择。

哈哈,这都是圈外人说的话,如果真有这三家的OFFER。那家也要去啊
想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建议列出你认为最关心的几个因素,并给他们分别赋予权值,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给各个公司打分。比如薪酬福利(不过你已经说不考虑了),工作地点,公司规模,工作内容等等。

当某一个因素不知道怎么打分的时候,再来知乎问:比如:腾讯、百度、小米、YY、网易,哪一家公司的工作气氛更好?或者更具体的:腾讯的工作气氛是怎样的?

比起笼统地问哪个更好,这样做知友才能更好地帮你解决具体问题。因为几乎不可能有知友同时在以上的公司都工作过,也不清楚你的人生目标,所能做的判断也只是基于有限的个人经验,这样真的会有帮助吗?

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可以说近年来烂大街到谁都能来做,你对自己的定位、你的不可替代之处会在哪里呢?对于年轻人来说,我认为,好的学习平台是最重要的,我心目中的理想工作,一定是让我学到的东西,不少于让我付出的。

这三家公司都是中国互联网业中的顶尖企业,不管进入其中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但如果实在只能选择一家的话,我还是倾向于选择阿里。
工作难找已经是很突出的 社会 问题了,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还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种种问题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就业局势。那么,我们抛开现实,做一个假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9447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