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系统哪个好

超融合系统哪个好,第1张

超融合系统天融信超融合好。

超融合管理系统(TopHC)是天融信超融合产品,可以同时将自主研发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的虚拟化能力融合在一台服务器节点中,实现超融合功能组件的积木式部署。

软件定义所有关键数据中心功能,并通过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可视化集中运维管理,帮助客户快速构建安全、高效、可靠的新一代云计算数据中心,助力客户业务轻松上云。

超融合系统作用:

1、提升云计算中心的存储性能

超融合架构存储系统采用的软件定义技术,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传统集中存储的性能问题,传统架构的存储设备已无法满足云计算架构对存储性能和灵活性的需求,超融合架构存储是分布式的,可以彻底摆脱传统IT架构对存储系统的性能约束。

2、业务快速部署,降低成本,提升ROI

超融合基础架构首先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是加快业务部署。传统的项目要经过一个非常长的项目设计、规划,然后到整个采购,之后要去进行集成、部署、测试等相关工作。

而超融合架构一般都预集成封装虚拟化平台、云平台管理软件、SDN网络和分布式存储,集成整个存储、计算和网络以及应用软件让整个IT架构的搭建简化了很多,整个项目的IT部署周期可以缩减50%的时间,而且还可以降低很多人工出错风险。

3、大数据分析平台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在考虑部署大数据分析平台,对于存储的空间扩充和数据管理将是非常大的挑战。超融合架构具备横向扩展的特性,针对海量数据存储应用,可以实现大规模通用集群存储。

超融合架构存储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将大量基本X86存储单元整合起来协同工作,对外提供统一数据存储服务。

另外,超融合架构设备厂商还会针对大数据环境进行了性能优化,并采用了副本、集群等大量容错技术,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完全可以达到主流中高端存储阵列水平,替代传统集中式的存储设备。

很简单,HCI 是一室一厅(同时扮演着客厅,书房,卧室的角色)适合小规模分支机构,从业务的角度一个应用一套系统,整合了计算,存储,网络
SDS 是四室两厅,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独立的功能,适合大型企业,适合多业务场景,文件,块,对象,大数据HDFS需求
业务部门喜欢HCI,一套集群搞定,IT 运维和基础架构部门,喜欢SDC,SDS,SDN 拆分部署,计算,存储资源容易量化
HCI 的弊端是选择一个厂家的HCI,比如虚拟机是KVM就没法再选择 VSPHERE ,计算跟存储无法分开扩容,不适合30个节点以上的集群需求,实际上HCI的案例,大部分都是30节点以内一个集群,如果有大型案例,用户一般都会拆分到很多个集群去管理,SDS 比较好的厂商,一个集群200个节点很常见,比如电信全球眼,移动咪咕,这些基于SDS架构的平台,20PB 是常见容量,这些应用不适合采用 HCI

超融合技术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x86服务器)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缓存加速、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备份软件、快照技术等元素,而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超融合是针对传统架构的改良换代,具体区别如下。

物理融合及管理融合:超融合架构把服务器、网络及存储进行了融合,并且搭载在统一管理平台上进行维护;而传统架构则是全部分离的。

存储架构:超融合采用分布式存储,传统架构使用集中式存储。

网络:超融合使用万兆以太网,而传统架构多使用光纤交换机。

可靠性方面:可以看出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构的优势非常大,但其实这里的优势都是分布式存储本身应该具备的。

性能方面:超融合在性能方面的架构优势非常明显,当然代价就是消耗计算资源,所以计算资源的消耗是检验超融合专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扩展性方面:超融合的架构是扩展能力强,扩容简单快速,系统复杂度不会随扩容增加而增加。

部署运维方面:相对传统架构,超融合布局,维护简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智能运维。

首先,软件方案和一体机方案如何选择?

如果 IT 规模比较大,会涉及到当下或未来使用多个服务器品牌的可以考虑购买超融合软件产品自行构建方案;

服务器用量较大,具有议价能力的,也可以考虑通过购买方案降低整体的方案成本;

对于虚拟化、硬件等运维能力强的客户可以使用软件方案,但对于运维能力不强的客户建议一体机方案以便降低维护和服务支持的复杂度。

其次,超融合可以适用于哪些场景?

具体可以参考Gartner 在其报告《Critical Capabilities for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里面提到了超融合的 6 大适用场景与 11 个评估关键点。

Consolidated:以降低 TCO 为目标的不同层级 IT 设施整合的数据中心超融合项目。

Business-Critical:用于承载类似 ERP 等关键业务,并用于提升可靠性与可扩展性的超融合相关项目。

Cloud:用于承载基于私有云设计的新型应用或重新设计的核心应用。

Edge:支持和 IoT 设备接口,并基于边缘计算相关应用、微服务的超融合相关项目。

ROBO:被远程管理的非主数据中心,亦可用于作为 IoT / 边缘计算的桥接基础架构。

VDI:VDI 架构可通过 LAN/WAN 的方式,通过远程显示协议访问,通过超融合简化部署而受益。

以上 Gartner 定义的六大场景包含重要信息:

超融合最早被广泛的应用的场景以 VDI 和 ROBO 为主,即使是生产环境,也用于非核心生产系统,但时至今日, 超融合已经完全覆盖了传统架构中块存储覆盖的所有的领域,甚至包含企业级核心应用。

超融合作为私有云的重要基础,同样成为超融合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目前热点的边缘计算和物联网领域,也成为超融合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都是国产平台,各有自己特色,两个类似。
超融合是技术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并适应市场而出现的产品;相比传统服务器架构,它的优势非常明显。超融合基础架构避免了基础设施孤岛,同时简化数据处理逻辑,通过多副本存储达到数据双活效果,具备了内置高效的可扩展性的虚拟化机制,大幅降低采购、部署、管理和运维成本。
超融合产品销售模式比较多的有一体机方式&纯软方式。按2016年中国云管理平台市场各品牌竞争力分析,新华三、华为、浪潮是目前中国云管理平台市场中处于领先位置的厂商;但是这几家都是绑定硬件,形成捆绑销售。纯软件交付的,据我所知,国内只有云宏超融合;云宏的超融合产品两种方式都支持。超融合的云桌面交付技术,可通过单一解决方案满足各种要求,IT部门能够交付各种虚拟桌面,每种桌面都可专门定制,可满足每位用户的性能、安全性和灵活性要求,是时下流行高效的产品与服务一体的企业云解决方案。

什么是超融合

参考维基百科中的超融合定义: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是一个软件定义的 IT 基础架构,它可虚拟化常见“硬件定义”系统的所有元素。HCI 包含的最小集合是:虚拟化计算(hypervisor),虚拟存储(SDS)和虚拟网络。HCI 通常运行在标准商用服务器之上。

超融合架构具备以下特点:

1符合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理念,一定是通过软件结合标准的 x86 服务器来构建分布式存储,而不使用基于定制硬件的传统集中式存储;

2 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分布式存储软件和虚拟化软件的融合部署,并不是单纯的指软、硬件融合。

基于这种架构,厂商给用户提供的产品形态一般有两种:纯软件与一体机两种:

1超融合软件。用户可以基于超融合软件和自己选定的 x86 服务器硬件构建超融合基础架构;

2超融合一体机。厂商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自身的产品策略,为用户提供的开箱即用,一体机化的交付方式,一体机包含了软件和 厂商选定并适配的 x86 服务器。

什么样的超融合一体机可以用于企业?

主流厂商的一体机都可以,具体情况看企业需求,另外最近国产化比较热,可以关注下《2019Gartner中国区超融合竞争格局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9469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