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基础命令(系统命令、目录管理、用户管理、文件权限、磁盘管理、资源查看等等常见 *** 作);
3 文本高效处理(vi、vim、awk、grep、find、sed等);
4 bash shell脚本(可以边工作边学习,使用shell编写简单的代替重复性 *** 作的脚本);
5 进程调度,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外设管理等,要熟练使用相关工具,如top iotop iftop iostat vmstatss等,并且最好了解其原理;
1 TCP/IP协议、DNS服务、CDN原理、iproute常见的网络客户端工具(ping、wget、ftp);
2 crontab计划任务;
3 ps、top、htop、vmstat、lsof等命令;
4 tcp,>21世纪是人类走向信息社会的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是超高速信息公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进入应用的年代。那么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呢?
1、芯片技术
从1971年微处理器问世后,计算机经历了4位机、8位机和16位机的时代,90年代初,出现了32位结构的微处理器计算系统,并将进入64位计算时代。自从1991年MIPS公司的64位机R4000问世之后,已陆续有DEC公司的Alpha 21064、21066、21164和21264,HP公司的PA8000IBM/Motorola/Alpha的Power PC 620,Sun的Ultra-SPARC以及Intel公司的Merced等64位机出现。
2、并行处理技术
并行处理技术括:并行结构、并行算法、并行 *** 作系统、并行语言及其编译系统。另外,并行处理方式有多处理机体系结构、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工作站群(包括工作站机群系统、网络工作站)。
目前,MP是指具有100个以下CPU的系统,MPP是指具有100个上以CPU的系统。
3、分布式客户/服务器模式
早期的集中式主机模式逐渐被客户/服务器模式所取代,如今已发展为基于Internet和Web技术的三层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服务器网络通信和应用平台的发展趋势如何,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服务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由32位机向64位机过渡。DEC已率先实现了这一过渡。预计,在1998--1999年各主要硬件厂商也将完成这一过渡,如HP、IBM、SGI等。服务器的总体结构模式将由目前的UMA、NUMA和MPP等模式发展到利用高速交换设备把多个CPU、内存和I/O模块联接在一起的Crossbar Switches模式,从而将大大提高CPU、内存和I/O的通信带宽与互联能力以及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其配置更注重灵活性、可伸缩性和可靠性,而成为下一代高性能服务器。
存储设备也将向网络化发展,通过高速光纤通道与其存储交换设备通道联接在一起;存储设备将实现集中管理;存储设备的动态分布和分配使应用软件所需的存储容量变得十分灵活;网络化存储设备可实现网络连到哪里,存储设备也分布到哪里。
4、64位 *** 作系统
目前有DEC的Digital Unix 40、Open VMS 70版(1996年)和SGI公司的Cluter IRIX 62版。在1998~2000年还将有Windows NT(64位)50版,SUN的Solaris将支持Intel的Merced 64位芯片,因而64位的Solaris将成为64位Unix的主流。此外,SCO公司也宣布过支持64位OS。
2001-2005年64位计算系统将走向成熟。DEC和SGI的64位Unix系统最为完善,包括64位计算的硬件平台、 *** 作系统、应用开发工具。DEC的64位技术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不仅有64位芯片、 *** 作系统、开发工具,还有8000多种应用软件正从32位向64位移植。DEC的Alpha Server 8400、4100和2100已有相当多的用户。未来的5-10年中仍然是纵向技术市场集成,易于实现网络时代各档系统无缝联接的要求。支持Unix/Windows NT集成软件环境,这是未来技术市场发展的大趋势。
5、千兆位网络
千兆位以太网很有吸引力,这主要是因为: 在不影响现有网络的情况下,可获得更高带宽。千兆位以太网与以太网及快速以太网使用相同的变量长度帧格式。无须对网络进行其它改动便可使用千兆位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是在老的以太网用户中安装的,因而总成本较低。千兆位以太网分为交换式、路由式和共享式多种解决方案。所有的网络技术,包括IP交换技术和Layer交换技术,均与千兆位以太网全面兼容。
6、网络计算
企业管理,特别是经历了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等发展阶段,如今发展到了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在生产计划、物资需求、成本核算、营销管理、市场策略等方面的需求构成了企业计算。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世界各大硬件公司都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的看法,诸如IBM的网络中心计算、SCO的Internet计算、Oracle的网络计算、Sybase的分布式计算、Intel的MMX计算、Microsoft的NT计算、DEC的Web计算、HP的可缩放优质服务器、Sun公司的Java计算等。Sun早就提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总之,从世界IT发展趋势看,网络计算时代已经到来。
7、企业网络技术的发展
从80年代初开始,企业局域网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即共享主干网(如单一局域网、桥式局域网和路由局域网等)和交换主干网(如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交换网、ATM交换网)。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共享式主干网向交换式主干网方向发展。目前,企业网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 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内部用户增多,信息量增大,处理模式也趋于复杂,因而对响应时间和运算精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网络结构、通信介质和方式越来越复杂,既有广域通信和移动通信,也有局域通信,既有拨号低速通信介质,也有高速光纤介质。
· 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增加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特别是对多媒体通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 网上应用越来越多,这一切都对网络的带宽、速度、可靠性和灵活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虚拟网具有允许建立独立于物理位置的逻辑网、通过软件进行网络配置等功能,以及简化网络管理、优化带宽使用等一系列优点,代表了网络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8、应用平台的发展
21世纪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必然走开放的道路。IEEE把开放系统定义为基于开放标准的中性应用环境。Unix和Windows NT是开放的 *** 作系统,Internet是最大的开放应用环境。Internet的发展使人们看来未来的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NIN(国家信息网络)的一种新的应用模式,即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是:
· 整个网络使用Internet高速开放的TCP/IP协议进行通信。
· 利用防火墙或隧道技术,形成单位的Intranet,建立必要的安全保密机制。
· 利用Web作为统一的软件开发和应用平台。
利用Web作为软件开发和应用平台具有以下优点:
· 具有很强的系统独立性,用户可以使用具有HTML浏览器的计算机,而不管是运行Unix还是Windows NT。
· 系统管理员不需要针对具体用户安装软件,系统可以整体升级。
· 系统设计人员可以假定前端的应用服务器全部是Web服务器。
· 具有很强的位置独立性,不论安装在何处或安装在什么计算机上。
· 对联接的带宽没有特殊要求,可以很宽,且存取很快,也可以是带宽较窄的低速通信。
· 容易检索数据,可以使用适当的索引引擎,有效地找到Web资料。
· 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保护所有数据和事务处理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Web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处理机和分布式系统,它使用冗余技术(系统机群、双网络通道、RAID磁盘阵列),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总之,Web平台把开放性和通用性结合在一起,提供应用平台、运行环境和人机界面,实现软件和信息的广泛共享,必将引起信息产业界的一场革命。
9、基于Internet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中文信息处理平台。
·中文信息处理关键技术,包括中文需求信息的输入、中文文本的自动生成、语义理解、快速检索、双向翻译、Internet多媒体中文信息处理、基于>
同步网络架构演进的技术有高精度源头、高精度同步传输、高精度同步监测等关键技术。
高精度同步传输用于组织定时链路,是5G高精度同步组网的关键环节。目前来看,1588v2技术在电信网中应用规模大、成熟度高、互联互通性好,建议在现有配置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实现细节提升精度。
包括打戳位置尽量靠近物理接口、提升打戳分辨率、提升系统实时时钟(RTC)同步精度、加强模块间协作、选取优质晶振等,这样有利于5G高精度时间同步网络的快速部署和成熟商用。此外,业界也比较关注白兔子(WR)、1588v21等其他高精度同步传输技术。
但无论是WR技术,还是新版本1588标准,均属于全新的高精度传输实现方案,相对于1588v2优化方案,实现难度大,目前暂时不作为高精度同步传输技术。
同步网络架构技术的意义:
根据应用场景和同步精度的不同,5G系统时间同步需求包括基本同步需求、站间协同增强同步需求以及5G所支撑的新业务提出的高精度同步需求。
系统基本同步需求是所有时分复用(TDD)制式无线通信系统的共性要求,主要是为避免上下行时隙干扰,从而需对基站空口时间偏差进行严格限定。对于4G TDD系统,采用固定子载波间隔15kHz,保护周期GP(Guard Period)配置单符号。
在一定覆盖范围内,其要求基站间时间偏差应小于3μs。5G系统均采用TDD制式,其具有子载波间隔可灵活扩展的特点,通过在GP中灵活配置多个符号的方式,使得基站间时间偏差要求仍为小于3μs,与4G TDD一致。
中文名: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长期演进
外文名:Long Term Evolution
外语缩写:LTE
类 别:通信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始于2004年3GPP的多伦多会议。LTE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特征:
1峰值下载速度可高达2996Mbit/s,峰值上传速度可高达754Mbit/s。该速度需配合E-UTRA技术,4x4天线和20MHz频段实现。根据终端需求不同,从重点支持语音通信到支持达到网络峰值的高速数据连接,终端共被分为五类。全部终端将拥有处理20MHz带宽的能力。
2最优状况下小IP数据包可拥有低于5ms的延迟,相比原无线连接技术拥有较短的交接和建立连接准备时间。
3加强移动状态连接的支持如,可接受终端在不同的频段下以高至350km/h或500km/h的移动速度下使用网络服务。
4下载使用OFDMA, 上载使用SC-FDMA以节省电力。
5支持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通信,并接受使用同样无线连接技术的时分半双工通信。
TE基于旧有的GSM/EDGE和UMTS/HSPA网络技术,是GSM/UMTS标准的升级, LTE的当前目标是借助新技术和调制方法提升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和数据传输速度,如新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这些技术大多于2000年前后提出。
LTE网络有能力提供300Mbit/s的下载速率和75 Mbit/s的上传速率。在E-UTRA环境下可借助QOS技术实现低于5ms的延迟。LTE可提供高速移动中的通信需求,支持多播和广播流。LTE频段扩展度好,支持14MHZ至20MHZ的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频段。全IP基础网络结构,也被称作核心分组网演进,将替代原先的GPRS核心分组网,可向原先较旧的网络如GSM、UMTS和CDMA2000提供语音数据的无缝切换。简化的基础网络结构可为运营商节约网路运营开支。举例来说,E-UTRA可以提供四倍于HSPA的网络容量。
参考资料
光通讯网LTE,LTE专题
LTE——互动百科
*** 作系统概述
单机 *** 作系统l作为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接口,是为用户提供计算机资源的手段;由一些程序模块组成,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
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使用方便的工作环境;
只为本地用户服务,不能满足网络环境的要求;网络 *** 作系统l网络 *** 作系统l屏蔽本地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差异;
作为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口;
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如网卡、网络打印机、大容量外存等;
为用户提供文件共享、打印共享等各种网络服务;
完成网络的共享资源管理、网络的安全管理;
网络 *** 作系统的定义:“利用局域网底层所提供的数据传输功能,为网络用户提供局域网共享资源管理服务和其他网络服务功能的局域网系统软件”;网络 *** 作系统的特征 l与硬件无关l广域网连接l支持多客户端和多用户l网络管理l系统容错l安全性和存取控制网络 *** 作系统的服务功能l文件服务l打印服务l数据库服务l通信服务
信息服务
目录服务
网络管理服务Internet/Intranet服务网络系统的结构及相关概念
计算机网络有两种基本的网络结构类型:对等网络;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从资源的分配和管理的角度来看,对等网络和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共享网络资源是分散到网络的所有计算机上,还是使用集中的网络服务器。
l对等网络采用分散管理的结构;基于服务器的网络采用集中管理的结构。对等网络 l网络上的计算机平等地进行通信。每一台计算机都负责提供自己的资源(文件、目录、应用程序、打印机、调制解调器或传真卡等),供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使用。
每一台计算机还负责维护自己资源的安全性。
对等网络的优点 l对等网络的结构简单,网络中对硬件的需求比较低。由于对等网络中的资源被分布到许多计算机中,因此不需要高端服务器,节省了网络成本。针对网络用户较少的网络,对等网络很容易安装和管理。
每一台机器都可以对本机的资源进行管理,如设置网络上其他用户可以访问的本地资源,以及设置访问密码等。管理网络的工作人员被分配给每台计算机的用户。
对等网络并不需要使用网络 *** 作系统,只要每台计算机安装有支持对等连网功能的 *** 作系统,就可以实现对等网络。
支持对等网络的 *** 作系统有Windows 95/98、Windows NT Workstation/2000 Professional等。
对等网络的缺点
用户计算机的性能会受影响
网络的安全性无法保证
备份困难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使用一台高性能的计算机(服务器)用于存储共享资源,并向用户计算机分发文件和信息。
网络资源由服务器集中管理,服务器控制数据、打印机以及客户机需要访问的其他资源,当客户机或工作站需要使用共享资源时,可以向服务器发出请求,要求服务器提供服务。基于服务器网络的优点
易于实现资源的管理和备份l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l具有较好的性能l可靠性较高网络服务器的种类 l
文件服务器l文件服务器主要提供共享的硬盘来存储数据和应用程序,以便向客户机分发这些资源。当一台客户机需要使用文件服务器上的资源时,客户机首先将所需的文件复制到客户机本地,然后再对这些资源进行处理。在服务器上,不进行应用程序的处理,所有任务都在客户机本地进行。
应用服务器l在客户机和应用服务器上都运行有应用程序。客户机运行本地的程序,向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要求服务器对某个数据进行处理,而服务器会将处理后的信息返送给客户机。通过这种方法,客户机几乎不处理信息,所有任务都由服务器处理。
数据库服务器: 其他类型的服务器;
邮件服务器。
邮件服务器专为处理客户机的电子邮件需要而建立,为客户机提供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环境。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广泛应用于Internet和Intranet,用户通过客户机上的浏览器应用程序,浏览Web服务器上的信息。
通信服务器
通信服务器为处理远程用户拨号入网而建立。为安全起见,通信服务器应用程序通常放置在单独的服务器上。
视频服务器l视频服务器可以提供视频点播业务,同时支持多个视频流的单播或广播。服务器技术
多处理器技术
总线能力
内存
磁盘接口技术
容错技术
磁盘阵列技术
热插拨技术
双机热备份
服务器状态监视多处理器技术
l中央处理器(CPU)是决定服务器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服务器对其他组件的性能要求也很高,但处理器对于决定服务器的性能仍然是很重要的。服务器可以使用一个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运行l多处理器技术的类型l非对称多处理器AMP;
对称多处理器SMP;
对多处理器的选择l根据使用的网络 *** 作系统;l根据服务器所完成的功能;lCPU的种类Intel、AMD、Cyrix等总线和内存l服务器需要内部的高速总线来完成各种任务。l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传送的“主干线路”,CPU、内存和其他的设备组件都连接到总线上。在某一时刻,服务器可能将大量的数据从磁盘传送到网卡、处理器、系统内存,并在处理完数据后将其传送回磁盘。
内存分为三种l非奇偶校验RAMl奇偶校验RAMl带有错误检查和更正(ECC)的RAM 磁盘接口技术 l计算机系统基本上采用两种硬盘接口,即EIDE(Enhanced 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和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s Interface)。
SCSI系列标准:
SCSI-1
SCSI-1是最基本的SCSI技术规范,它使用8位的数据带宽,以大约5Mbps的速度将数据读出或写入硬盘。由于SCSI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SCSI-1基本上不再使用了。
SCSI-2
SCSI-2扩展了SCSI技术规范,而且向SCSI添加了许多特性,还允许更快的SCSI连接。另外,SCSI-2 大大提高了不同SCSI设备制造商之间的SCSI兼容性。lFAST-SCSIlFAST-SCSI使用了基本的SCSI-2技术规范,将SCSI总线的数据传输速度从5Mbps增加到10Mbps。FAST-SCSI也被称为“Fast NARROW-SCSI”。磁盘接口技术lSCSI系列标准lWIDE-SCSIlWIDE-SCSI也是基于SCSI-2的技术,WIDE-SCSI将SCSI-2从8位增加到16位或32位的数据带宽。使用16位的WIDE-SCSI最高可以达到20Mbps。
Ultra-SCSIlUltra-SCSI也被称为“SCSI-3”,它将SCSI总线的数据传输速度增加到20Mbps。使用8位的总线时,Ultra-SCSI可以达到20Mbps的速度。使用16位总线时,速度可以提高到40Mbps。
Ultra2-SCSI
Ultra2-SCSI是SCSI标准的另一个发展,Ultra2-SCSI 使Ultra-SCSI 性能再次提高。Ultra2-SCSI 系统使用16位的总线,速度可达到80Mbps。
Ultra3-SCSIlUltra3-SCSI使得Ultra2-SCSI 的性能再一次提高,达到了160Mbps的速度。SCSI系列标准l容错是指在硬件或软件出现故障时,仍能完成处理和运算,不降低系统性能,即用冗余的资源使计算机具有容忍故障的能力,容错技术可分为:
软件容错 采用多处理器和具有容错功能的 *** 作系统来实现容错。
硬件容错 由于硬件成本不断下降,而软件成本不断升高,因此硬件容错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硬件容错系统应具有的特性为:
使用双总线体系结构,确保系统的某一部分发生故障时仍能运行,不降低系统性能;l冗余CPU、内存、通信子系统、磁盘、电源等,确保这些关键部件的可靠性;
自动故障检测,以及故障部件的隔离和更换。磁盘阵列技术
磁盘阵列(Disk Array)是由一个硬盘控制器来控制多个硬盘的相互连接,使多个硬盘的读写同步,以减少错误,提高效率和可靠性的技术。
l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表示的是廉价磁盘冗余阵列,是磁盘阵列技术标准,RAID采用冗余的硬盘来对信息进行冗余保存,从而提高磁盘系统的可靠性。如果某个硬盘发生故障,则可以通过保存在其他硬盘上的冗余信息恢复故障硬盘的信息。 RAID技术1RAID 0 oRAID 0采用数据分割技术,将所有硬盘构成一个磁盘阵列,可以同时对多个硬盘进行读写 *** 作;oRAID 0阵列将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并将数据分块分布在两个或更多的硬盘上。 oRAID 0阵列中的一个驱动器出错将会导致所有硬盘上的数据全部丢失,因此可靠性最差。 RAID技术2RAID 1 oRAID 1不采用将数据分块存储在多个硬盘上的方法,而是采用磁盘镜像技术。o使用两个硬盘,并且将一个硬盘的内容同步复制到另一个硬盘上。如果其中一个硬盘出现故障,另一个硬盘将继续正常工作。 oRAID 1的可靠性较高,但硬盘的使用效率较低。 RAID技术3RAID 3oRAID 3采用数据交错存储技术。RAID 3在多个数据磁盘上分块分布数据,然后对各个数据磁盘上存储的所有数据使用异或 *** 作,以产生一个校验数据(ECC数据),并将这个数据存储到一个校验硬盘(ECC硬盘)。如果其中一个存储数据的硬盘发生故障,导致数据出错或丢失,那么RAID 3先读出其余硬盘上的数据,再读出ECC硬盘上的校验数据,就可以恢复出错或丢失的数据。 RAID技术4RAID 5oRAID 5对RAID3技术进行了改进,除了保持分块存储数据的功能外,RAID 5将校验数据存放在所有的硬盘中。oRAID 5的优点是不必依赖一个ECC驱动器来进行所有写 *** 作,所有硬盘都共享ECC工作,因此RAlD 5的性能要比RAID 3稍高一些,如果任何一个硬盘出现故障,可以将其替换,且数据也能够恢复。oRAID5能够将三至三十二个硬盘组合到一个阵列中。其他服务器技术
热插拨技术
大多数服务器都支持热插拨技术的组件(热插拨硬盘、热插拨电源和热插拨风扇等),它们可以在系统保持运行的同时被替换。l双机热备份l
双机热备份是指在系统使用两台或多台服务器,其中一台主用,另外一台备用,而且这些服务器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如果主用服务器发生故障,则可自动启动备用服务器。
服务器状态监视 l大多数服务器可以监视内部组件,并预先发出可能会出现问题的警告。高端的服务器通常可以监视以下情况:
风扇的转动、系统电压、内存错误、磁盘错误、内部温度、机箱被打开等。典型的网络 *** 作系统
早期的网络 *** 作系统具有简单的文件服务和某些安全性特性。随着用户要求的增加,现代网络 *** 作系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服务。
目前,常用的网络 *** 作系统有:Novell 公司的NetWare;
Microsoft的Windows NT/2000;l带有网络功能的UNIX。
Windows NT和Windows 2000
1983年11月,Microsoft第一个Windows产品——Windows 10;l1987年12月,Windows 20,其在技术上已有了明显的进步,允许同时执行多个程序,利用微处理器中的保护模式,突破了DOS中的640KB内存的限制 ;l1990年5月,Windows 30,对Windows 20进行了改进;
1992年5月,工作组网络Windows for Workgroup 31;Windows NT和Windows 2000l1993年5月,Windows NT 31,与DOS脱离,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但对硬件资源要求较高; l1994年9月,Windows NT 35,对NT 31进行了改进,降低了对硬件资源的要求,增加了与UNIX和NetWare等的连接和集成;
1996年7月,Windows NT 40,在性能、易用性与可管理性以及支持Internet/Intranet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进;
2000年,Windows 2000,适用于个人和企业对 *** 作系统的各种需要;
2001年,Window XP。Windows NT的特性 l体系结构的独立性;
多处理器支持;
多线程的多任务;
大量的内存空间;
集中化的用户环境文件;
远程访问服务;
基于域和工作组的管理功能;
容错与多驱动器阵列(RAID)支持;Windows 2000 产品系列 l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l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是Microsoft在Windows NT Workstation 40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客户端的 *** 作系统,不仅继承了NT Workstation 4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优点,而且还拥有了更好的用户界面、支持即插即用、管理起来也更加方便,而且具有更高级别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性能。Windows 2000产品系列lWindows 2000 Serverl用来支持文件和打印、应用程序、Web以及通信服务功能的多任务 *** 作系统。
提供可扩展、基于Internet标准、与 *** 作系统紧密结合的活动目录服务,方便了网络资源的管理和查找。
提供了Web和Internet服务,为客户在商业上采用Web技术提供了便利条件,它能适应从简单的Web站点到Web应用及视频点播等流媒体服务的各种需要。l支持4GB的物理内存和两路SMP对称多处理系统,并包含了活动目录、COM+、公共密钥设施、智能镜像(ntellimirror)和Terminal服务等特性,它适合于中小型规模企业作为应用分发、Web服务器、工作组和分支办公室的服务器 *** 作系统。Windows 2000产品系列l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l部门和应用服务器,比Windows 2000 Server提供了更多的网络功能和Internet服务;支持四路SMP和64GB物理内存;
集成了可伸缩集群服务,是数据库应用、高可用集群和为大型系统和应用的可伸缩性提供负载平衡服务的理想平台。Windows 2000 Server产品系列l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lDatacenter Server是功能性最强的服务器 *** 作系统。l支持16路SMP和64GB的物理内存。l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提供了集群和负载平衡服务两个基本特征服务,适合于大规模数据仓库、计量经济学分析、大规模科学和工程计算、事务处理、大规模的ISP等应用。 NetWare *** 作系统 lNetWare *** 作系统的发展起源于1981年,Novell公司首次提出了LAN文件服务器的概念;
1983年,基于Motorola MC68000 ( *** 作系统为CP/M)的网络 *** 作系统Novell SHARE-NET。 1984年, NetWare 10,以MS-DOS为环境的网络 *** 作系统。
1985年,Advanced NetWare 1X,增加了多任务处理功能,完善了低层协议,并支持基于不同网卡的结点互连;
1986年,Advanced NetWare 20,扩充了虚拟内存工作方式,并且内存寻址突破640KB;NetWare *** 作系统
1987年, NetWare 21,在Netware文件服务器增加了系统容错机制(SFT),包括热修复、磁盘镜像和磁盘双工等特性;
1990年, NetWare 31,在网络整体性能、系统的可靠性、网络管理 和应用开发平台等方面予以增强;
1993年, NetWare 40,在311的基础上,增加了目录服务和磁盘文件压缩功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易用性、可缩放性和灵活性。
1998年9月,NetWare 5,更大程度地支持并加强了Internet/Intranet以及数据库的应用与服务。
NetWare *** 作系统的结构 lIPX(Internet Packet eXchange)作为网络层的分组交换协议,提供分组寻址和选择路由功能,但不保证可靠到达,相当于数据报功能。IPX是Netware结构中关键部分,是工作站和文件服务器相互通信的协议,是较高层SPX和NetBIOS的基础。lSPX(Sequenced Packet eXchange)是NetWare的运输层协议,它与TCP/IP协议组中的TCP协议类似,以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工作,向上提供简单却功能很强的服务。它可以保证信息流按序、可靠地传送。NetWare *** 作系统的结构 oNetWare核心协议NCP(NetWare Core Protocol)在用户发送请求给服务器的远端文件服务过程中执行。文件服务过程所产生的相应信息送回给用户。在NCP的基础上形成了文件和网络所有的服务。利用这些服务,可以构成各种功能的应用程序。NCP支持使用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网络应用接入接口。oNCP的主要功能是:服务连接维护、目录维护、文件维护、数据访问同步、保密库维护、网络维护、打印维护、软件拷贝保护、计费服务和队列管理服务。
Netware的特点
具有多任务、多用户的功能,工作站软件所占内存较小,支持多种局域网硬件,保护了已有硬件投资;NetWare使用开放性协议技术OPT(Open Protocol Technology),允许各种协议的结合,使各类工作站可与公共服务器通信;NetWare高效的硬盘存取管理技术消除了服务器的瓶颈。Netware文件服务器具有五种安全性措施:注册口令、受托者权、目录权、文件属性和文件服务器安全性。这些安全性措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Netware的系统容错技术
三级容错l第一级针对硬盘表面介质出故障而设计,采用双重目录、文件夹、磁盘热修复等;
第二级针对硬盘故障而设计,采用硬盘镜像方法;
第三级提供文件服务器镜像的功能;
UNIX *** 作系统
UNIX不是网络 *** 作系统,但由于它能支持通信功能,并提供一些大型服务器的 *** 作系统的功能,因此也可把它作为网络 *** 作系统;
在20世纪80年代,UNIX是用于小型计算机的 *** 作系统,以替代一些专用 *** 作系统。在这些系统中,UNIX作为一种多用户 *** 作系统运行,应用软件和数据集中在一起,经过不断的发展,UNIX已成为可移植的 *** 作系统,能运行在范围广阔的各种计算机上,包括大型主机和巨型计算机,从而大大扩大了应用范围。 UNIX *** 作系统的结构
UNIX内核
UNIX内核的功能是完成底层与硬件相关的功能,控制着计算机的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分配给正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ShelllShell的作用是解释来自用户和应用的命令,使计算机资源的管理更加容易和高效。Shell程序与用户进行交互,使用户能够运行程序、拷贝文件、登录或退出系统以及完成一些其它的任务。Shell程序可以显示简单的命令行提示光标,或者显示一个有图标与窗口的图形用户界面(X-Windows)。Shell程序与在UNIX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一起利用内核提供的服务,对文件与外围设备进行管理。由于Shell程序与硬件无关,因此更容易移植,UNIX可具有多种 Shell。o实用程序与应用n实用程序处于Shell的外层,提供了大部分的可执行程序,而用户的应用程序在实用程序之上。严格来讲,实用程序和应用程序是属于同一性质的,但实用程序大多是为了帮助 *** 作系统执行作业以及帮助程序员开发软件。由于UNIX具有很多的实用程序,使UNIX实际上成为和硬件独立的 *** 作系统,适用于开发范围甚广的各种应用。UNIX *** 作系统的结构 UNIX *** 作系统的功能特性
UNIX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 *** 作系统;
UNIX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
UNIX的设备独立性;l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l可以直接支持网络功能;l可靠的系统安全。关于Linux *** 作系统
UNIX *** 作系统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UNIX价格昂贵,Linux是一个自由软件,它对各厂家的UNIX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 *** 作系统,它主要用于基于Intel x86系列CPU的计算机上。这个系统是由全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程序员设计和实现的。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软件的版权制约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兼容产品。1、什么是服务器?
从广义上来讲,服务器是指网络中对其它用户主机提供互联网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如对外提供FTP、WEB服务)。从狭义上来讲,服务器归根结底还是一台计算机,能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相对普通PC硬件,服务器硬件中包含着专门的服务器技术,这些专门的技术保证了服务器能够承担更高的负载,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扩展能力。
2、服务器的分类
基于结构可以分为塔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和刀片式服务器;
基于应用类别可以分为为工作组级、部门级和企业级服务器;
基于处理器个数可以分为为单路、双路和多路服务器。
3、什么是塔式服务器?
塔式服务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务器。 外观上为一台体积比较大的PC,机箱做工一般比较扎实。
优点:成本低于机架、刀片服务器,由于机箱较大,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和散热性能,可以配置多路处理器、多根内存、多块硬盘、多个冗余电源和散热风扇。
缺点:机器重量、空间占用率相对其他两种是最高。
编辑建议:推荐给服务器扩展、散热性能要求较高,且采购数量不多、且空间比较冗余的用户。
4、什么是机架式服务器?
机架式服务器顾名思义就是“安装在机架上的服务器”。可以统一的安装在按照国际标准设计的机柜当中,机柜的宽度为19英寸,机柜的高度以U为单位,1U=175英寸=4445mm,不同的规格在标准上面进行相乘,即:2U=89mm,4U=178mm。
优点:相对塔式服务器大大节省了空间占用,使布线、管理更为简洁,节省了机房的托管费用,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架式服务器有着不逊色于塔式服务器的性能,机架式服务器是一种平衡了性能和空间占用的解决方案。
缺点:由于机身的限制,在扩展能力和散热能力上不如塔式服务器,这就需要对机架式服务器的系统结构专门进行设计,如主板、接口、散热系统等,设计成本提高,所以价格一般也要高于塔式服务器。
编辑建议:推荐给资金较为充裕,针对性比较强的应用。如需要密集型部署的服务运营商、群集计算等等。
5、什么是刀片式服务器?
刀片式结构是一种比机架式更为紧凑整合的服务器结构,它是专门为特殊行业和高密度计算环境所设计的。刀片服务器在外形上比机架服务器更小,只有机架服务器的1/3至1/2,每个刀片就是一台独立的服务器,具有独立的CPU、内存、I/O总线,通过外置磁盘可以独立的安装 *** 作系统,可以提供不同的网络服务,相互之间并不影响,
优点:扩展方便,刀片可以进行热插拔,通过刀片架组成服务器集群,提供高速的网络服务,如需升级,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即可。每个刀片服务器不需要单独的电源等部件,共享服务器资源,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供功耗,并且可以通过机柜统一的进行布线和集中管理,这样为连接管理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可以有效节省企业总体拥有成本。
缺点:刀片服务器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刀片服务器的几大巨头如IBM、HP、Sun之间互不兼容,这样导致了刀片服务器用户选择的空间很狭窄。另外成本在前面两种来说也是最高。服务器对于许多人来说,接触的都比较少,但在许多企业或者公司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就为大家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请大家点击下面链接,一起来认识下功能强大的服务器吧!
1、服务器的定义及分类
摘要:服务器网络上一种为客户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的计算机,它在网络 *** 作系统的控制下,将与其相连的硬盘、磁带、打印机、Modem及各种专用通讯设备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站点共享,也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信息发表及数据管理等服务。
2、服务器硬件技术介绍之内存
摘要:在制约服务器性能的硬件条件中,内存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其性能和品质也是考验服务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对于服务器内存,由于平时接触较少,很多人对其还是缺乏了解。不过没有关系,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服务器内存,它与普通内存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本质差别以及服务器内存的一些常用技术。
3、服务器硬件解析之服务器硬盘
摘要:服务器硬盘,顾名思义,就是服务器上使用的硬盘(Hard Disk)。如果说服务器是网络数据的核心,那么服务器硬盘就是这个核心的数据仓库,所有的软件和用户数据都存储在这里。对用户来说,储存在服务器上的硬盘数据是最宝贵的,因此硬盘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4、服务器、存储硬件技术解析之 RAID
摘要:简单地解释,RAID就是将N台硬盘通过RAID Controller(分Hardware,Software)结合成虚拟单台大容量的硬盘使用,其特色是N台硬盘同时读取速度加快及提供容错性Fault Tolerant,所以RAID是当成平时主要访问数据的Storage不是Backup Solution。
5、AMD服务器处理器技术解析
摘要:在x86服务器领域,“至强(Xeon)”很好很强大,但随着AMD“皓龙(Opteron)”系列处理器在寻求更佳的价性比着力点上不断发力,让这个市场变得更多姿。
6、服务器热门技术解析之虚拟化
摘要:虚拟化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是一个为了简化管理,优化资源的解决方案。如同现在空旷、通透的写字楼,整个楼层几乎看不到墙壁,用户可以用同样的成本构建出更加自主适用的办公空间,进而节省成本,发挥空间最大利用率。这种把有限的固定的资源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重新规划以达到最大利用率的思路,在IT领域就叫做虚拟化技术。
7、服务器热门技术解析之云计算
摘要: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 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
8、刀片服务器与机架式服务器的比较
摘要:近几年,服务器市场上最为热门的服务器架构莫过于刀片服务器了,它大量的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各大厂商也推出了各种相应的机型。刀片服务器与传统的服务器比到底有什么优势呢?消费者选购服务器时该怎样选择呢?本文就把刀片服务器与传统的机架式服务器进行比较,向大家介绍两者在选择方面的一些经验。
9、如何选择服务器托管IDC
摘要:作为数据中心(Data Center)项目,主机托管是目前所有IDC的主要核心业务。IDC除了为企业提供主机托管的基本服务外,还应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和增值服务,如系统,网络的管理,用户数据管理和数据中心网络及系统的安全管理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