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怎么挑选?

硬盘怎么挑选?,第1张

市场上,常见的就是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英文名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固态硬盘在机械硬盘之后推出的新型硬盘,固态硬盘主要是由多个闪存芯片加主控以及缓存组成的阵列式存储,属于以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制成的一种硬盘。固态硬盘相比机械硬盘主要优点在于读取速度更快,寻道时间更小,能够大大提升系统、软件、游戏等读写速度,由于固态硬盘内部与机械硬盘结构不同,非机械运动,有点类似U盘,所以静音,没有噪音,防震抗摔性佳,功耗低、发热小,轻便小巧。关于固态硬盘接口,目前市场常见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SATA接口、M2接口、PCI-E接口,目前装机最主流选用最多的就是SATA和M2接口,PCI-E接口定位高性能发烧人群,在价格上也偏贵。固态硬盘品牌众多,预算充足建议首选三星和intel,也可以考虑浦科特、东芝、镁光、闪迪、金士顿、威刚、影驰、WD以及海康威视等。
在没有固态硬盘之前都是搭配的机械硬盘,目前装机搭配机械硬盘多数作为存储副盘。机械硬盘的结构主要是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成的磁性碟片、磁头、转轴、磁头控制器、控制电机、数据转换器、接口以及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现阶段的机械硬盘主流接口都是SATA30类型的,IDE、SATA1、SATA2接口都属于机械硬盘老接口,其中SATA1、SATA2接口可以互相兼容,主要是传输速率不同。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机械硬盘,转速一般是7200转,部分会有5400转,建议首选考虑7200转。一般来说,机械硬盘转速越高,那么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读写速度越快,也就是机械硬盘的速度越快,但是发热量也随之增加。对于主流用户来说,目前性价比最高的就是1T、2T机械硬盘,也是最佳容量之选。如今装机更建议首选固态硬盘,具备高速读写优势,预算足够完全可以搭配大容量的固态硬盘,当然了,对于小容量固态硬盘,更建议考虑下固态+机械双硬盘方案,既保证了速度又满足了存储。

看你自己的要求
第一你买硬盘是做什么用(如点歌机商务机游戏机)
按你的实际要求来 比如游戏机 一般买个80-120的就够用了。 要那么大白花钱 说不定3年以后的某天挂掉了 那还不哭死 下面的耐心开吧 - -#
第二硬盘的选购(硬盘完全导购之—主流硬盘编号含义)
目前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硬盘大多是希捷(Seagate)、迈拓(Maxtor)、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日立(HITACHI)和三星(Samsung)等几家厂商的产品。最近硬盘新品不断上市,各厂家在硬盘编号的定义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许多消费者对于目前各品牌硬盘的编号已经难以辨识。
因为硬盘的每个编号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所以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硬盘编号就像是硬盘的“身份z”。通过这些复杂的编号,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硬盘的容量、转速、接口类型、缓存等各项性能指标,而这些信息对我们选购自己中意的硬盘产品是非常有帮助的。
选购硬盘(硬盘的相关参数与常见误区解析)
在我们平时选购硬盘时,经常会了解硬盘的一些参数,而且很多杂志的相关文章也对此进行了不少的解释。不过,很多情况下,这种介绍并不细致甚至会带有一些误导的成分。今天,我们就聊聊这方面的话题,希望能对硬盘选购者提供应有的帮助。
选购硬盘
工作时,磁盘在中轴马达的带动下,高速旋转,而磁头臂在音圈马达的控制下,在磁盘上方进行径向的移动进行寻址
硬盘常见的技术指标有以下几种:
1、 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这一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RPM就代表该硬盘中的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
2、 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指读取时的寻道时间,单位为ms(毫秒)。这一指标的含义是指硬盘接到读/写指令后到磁头移到指定的磁道(应该是柱面,但对于具体磁头来说就是磁道)上方所需要的平均时间。除了平均寻道时间外,还有道间寻道时间(Track to Track或Cylinder Switch Time)与全程寻道时间(Full Track或Full Stroke),前者是指磁头从当前磁道上方移至相邻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后者是指磁头从最外(或最内)圈磁道上方移至最内(或最外)圈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基本上比平均寻道时间多一倍。出于实际的工作情况,我们一般只关心平均寻道时间。
3、 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这一指标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后,要等多长时间指定的读/写扇区会移动到磁头下方(盘片是旋转的),盘片转得越快,潜伏期越短。平均潜伏期是指磁盘转动半圈所用的时间。显然,同一转速的硬盘的平均潜伏期是固定的。7200RPM时约为4167ms,5400RPM时约为5556ms。
4、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又称平均存取时间,一般在厂商公布的规格中不会提供,这一般是测试成绩中的一项,其含义是指从读/写指令发出到第一笔数据读/写时所用的平均时间,包括了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与相关的内务 *** 作时间(如指令处理),由于内务 *** 作时间一般很短(一般在02ms左右),可忽略不计,所以平均访问时间可近似等于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因而又称平均寻址时间。如果一个5400RPM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是9ms,那么理论上它的平均访问时间就是14556ms。
5、 数据传输率(DTR ,Data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兆字节每秒,又称MBPS)或Mbits/s(兆位每秒,又称Mbps)。DTR分为最大(Maximum)与持续(Sustained)两个指标,根据数据交接方的不同又分外部与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DTR是指磁头与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DTR是指缓冲区与主机(即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DTR上限取决于硬盘的接口,目前流行的Ultra ATA-100接口即代表外部DTR最高理论值可达100MB/s,持续DTR则要看内部持续DTR的水平。内部DTR则是硬盘的真正数据传输能力,为充分发挥内部DTR,外部DTR理论值都会比内部DTR高,但内部DTR决定了外部DTR的实际表现。由于磁盘中最外圈的磁道最长,可以让磁头在单位时间内比内圈的磁道划过更多的扇区,所以磁头在最外圈时内部DTR最大,在最内圈时内部DTR最小。
6、 缓冲区容量(Buffer Size):很多人也称之为缓存(Cache)容量,单位为MB。在一些厂商资料中还被写作Cache Buffer。缓冲区的基本要作用是平衡内部与外部的DTR。为了减少主机的等待时间,硬盘会将读取的资料先存入缓冲区,等全部读完或缓冲区填满后再以接口速率快速向主机发送。随着技术的发展,厂商们后来为SCSI硬盘缓冲区增加了缓存功能(这也是为什么笔者仍然坚持说其是缓冲区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预取(Prefetch),实验表明在典型情况下,至少50%的读取 *** 作是连续读取。预取功能简单地说就是硬盘“私自”扩大读取范围,在缓冲区向主机发送指定扇区数据(即磁头已经读完指定扇区)之后,磁头接着读取相邻的若干个扇区数据并送入缓冲区,如果后面的读 *** 作正好指向已预取的相邻扇区,即从缓冲区中读取而不用磁头再寻址,提高了访问速度。写缓存(Write Cache),通常情况下在写入 *** 作时,也是先将数据写入缓冲区再发送到磁头,等磁头写入完毕后再报告主机写入完毕,主机才开始处理下一任务。具备写缓存的硬盘则在数据写入缓区后即向主机报告写入完毕,让主机提前“解放”处理其他事务(剩下的磁头写入 *** 作主机不用等待),提高了整体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效能,现在的厂商基本都应用了分段式缓存技术(Multiple Segment Cache),将缓冲区划分成多个小块,存储不同的写入数据,而不必为小数据浪费整个缓冲区空间,同时还可以等所有段写满后统一写入,性能更好。读缓存(Read Cache),将读取过的数据暂时保存在缓冲区中,如果主机再次需要时可直接从缓冲区提供,加快速度。读缓存同样也可以利用分段技术,存储多个互不相干的数据块,缓存多个已读数据,进一步提高缓存命中率。

菜鸟必看:认识硬盘的真面目
“你的硬盘多大啊”答曰:“10GB。”
如果是从前,这已经足够用了,刚好能装系统,再存放一点文件和资料。
可是瞧瞧现在,电脑不论是用来学习、工作或娱乐,硬盘需要的空间都越来越大,电脑城里也琳琅满目地摆着80GB、120GB的大容量硬盘。
小小的硬盘怎么能存储这么多的资料呢它又是怎么工作的呢我们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个硬件大仓库中的杰出代表硬盘。
一、硬盘真面目
1外观
当一块硬盘沉甸甸地拿在手中时,你就应该知道它的分量。硬盘的正面主要是印刷的商标和一些跳线设置说明。
小提示:每块硬盘的具体跳线说明都标明在硬盘的正面,它主要是设置硬盘作为主盘还是从盘的说明,硬盘出厂时默认设置是作主盘。
硬盘的背面有一块PCB控制电路板,它上面有很多芯片及元件,大家只要记住其中三个比较重要的芯片就可以了。
A硬盘的主控芯片,它是电路板中最大的一块芯片,负责管理硬盘的工作、接口传输和电源的供应。
B缓存芯片,它位于主控芯片上方,实际上它是一个内存颗粒,硬盘缓存的作用在于提高硬盘的稳定性,在读写文件时提高性能。
C驱动芯片,作用是推动马达线圈以及主轴马达的驱动器。
2接口
硬盘与主板的连接部分就是它的接口,常见的有ATA、SATA、SCSI。ATA和SATA接口的硬盘主要应用在个人电脑上,SCSI接口的硬盘则较多地用在服务器上。接口的性能指标主要是传输率,也就是硬盘支持的外部传输率。
ATA接口传输率一般分为100MB/s 133MB/s 目前常见的ATA接口硬盘的外部传输速率模式有UltraATA/100、UltraDMA/133两种。大多数的硬盘的都支持UltraDMA/100/133的传输速率模式。现在SATA硬盘都是150MB/s的传输率。
SATA硬盘的出现,缓解了磁盘系统的瓶颈问题。首先SATA是以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这可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提高。其次,SATA有更高的起点、可发展的潜力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这比ATA 133所能达到的133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
最后,Serial ATA具有更强的系统拓展性,由于Serial ATA 采用点对点的传输协议,这样可以使每个驱动器独享带宽,而且在拓展Serial ATA设备方面会更有优势。
3内部
拆开硬盘后,可以看到如图4的硬盘模样,这就是一块硬盘的内部结构。它主要是由磁盘盘片、磁头组件及磁头传动结构组成。
硬盘工作时,它的核心是盘片,由主轴驱动旋转,然后由磁头定位,在高速旋转的盘片上定位数据来获取数据,磁头获取的数据,首先被送入缓存,然后通过数据线传送给系统。这就是硬盘的基本运作模式。
磁头组件很复杂、精密,主要用来读取和写入数据,在它工作时,离磁盘盘片的距离相当近,而且不能接触盘片,所以平时当硬盘在运行时,我们一定要让硬盘保持平稳的状态,不能晃动它,否则硬盘就很容易损坏。
磁盘盘片是由硬质合金组成的,是在盘片上涂上一层磁性物质,现在还出现了玻璃盘片。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储存数据和资料。硬盘的磁头是用线圈缠绕在磁芯上制成的 现在大都使用的是GMR(巨磁阻)磁头。
主轴结构也就是使磁盘盘片运动起来的部分,它决定了硬盘的转速。其中的马达转速越高,硬盘读取数据的速度也越快,相应地,也产生了噪音。所以很多硬盘使用了液态轴承,让硬盘的发热量和噪音都减小。
磁头组件很复杂、精密,主要用来读取和写入数据,在它工作时,离磁盘盘片的距离相当近,而且不能接触盘片,所以平时当硬盘在运行时,我们一定要让硬盘保持平稳的状态,不能晃动它,否则硬盘就很容易损坏。
磁盘盘片是由硬质合金组成的,是在盘片上涂上一层磁性物质,现在还出现了玻璃盘片。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储存数据和资料。硬盘的磁头是用线圈缠绕在磁芯上制成的 现在大都使用的是GMR(巨磁阻)磁头。
主轴结构也就是使磁盘盘片运动起来的部分,它决定了硬盘的转速。其中的马达转速越高,硬盘读取数据的速度也越快,相应地,也产生了噪音。所以很多硬盘使用了液态轴承,让硬盘的发热量和噪音都减小。
二、硬盘的基本参数
了解了硬盘的基本概念以后,我们来了解一下硬盘的基本性能指标:
1容量
我们通常所说的容量是指硬盘的总容量。这里要注意,一般硬盘厂商定义的单位1GB=1000MB,而系统定义的1GB=1024MB,所以会出现硬盘上的标称值小于格式化容量的情况,这算业界惯例,属于正常情况。
还有一种是指单碟容量,单碟容量就是指一张碟片所能存储的字节数,现在硬盘的单碟容量一般都在20GB以上。而随着硬盘单碟容量的增大,硬盘的总容量已经可以实现上百甚至上千GB了。目前,市场上所售的硬盘容量大都在80GB以上。
2转速
转速是指硬盘内电机主轴的转动速度,单位是RPM(每分钟旋转次数)。其转速越高,内部传输速率就越高。目前一般的硬盘转速为5400转/分和7200转/分 最高的转速则可达到10000转/分以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磁头在盘片定位寻找数据时,如果盘片转动速度越快,磁头则可更快地定位到要找的数据,那么硬盘一秒钟内可读取的数据就越多。特别是在读取游戏和拷贝大量数据的时候,转速高低就明显地体现出来。
3缓存
硬盘缓存是为解决硬盘的存取速度和内存存取速度不匹配而设计的(类似于CPU的一二级缓存)。缓存的容量因为其造价太高,而不可能做得太大。ATA硬盘的缓存大小一般为512KB和2MB。现在来说,5400转/分的硬盘通常有512KB和2MB两种,7200转/分的硬盘的缓存通常为2MB或者8MB 还有一些高端的型号采用了更大的缓存以提高硬盘性能。硬盘缓存越大,一次的数据吞吐量就越大,性能也就更好。
4最高内部传输速率
这是硬盘的内圈传输速率,它是指磁头和高速数据缓存之间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为MB/s。最高内部传输速率的性能是与硬盘转速以及盘片存储密度(单碟容量)有直接的关系。
5平均寻道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时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现在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低于9毫秒。平均寻道时间越短,硬盘的读取数据能力就越高。
6数据保护系统
硬盘内保存了很多重要的数据和资料,但是硬盘很脆弱。因此,数据安全对用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目前硬盘普遍采用SMART技术(Self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 自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来保护数据,各大硬盘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特色产品:昆腾公司在火球八代硬盘中内建了DPS(数据保护系统),Maxtor(迈拓)在金钻二代上应用了MaxSafe技术,以及Seagate(西捷)的DST(Drive Self Test, 驱动器自我检测)和IBM的DFT(Drive Fitness Test,驱动器健康检测)等等。这些检测软件能有效地保护硬盘内数据的安全,用户使用时也可以更加放心了。

1单碟双碟其实无所谓啦,(但是毫无疑问,单碟容量越大,硬盘档次就越高)但是大小都是那么大,就像内存512和2×256没什么分别。
2SATA比起ATA来,速度提升了很多,只是接口不一样。SATA要求主板至少在865以上,所以如果你的主板符合要求,经济也允许,当然是选择SATA的。
3缓存很大程度上限制着硬盘的存取速度。早期的容量只有几百KB的,现在主流的就是2M和8M,其实差别不大,不过当然是越大越好了。。。

多数的服务器硬盘品牌就是希捷和西数,其中希捷企业盘在服务器上用非常的适合。

服务器硬盘按照接口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1、SAS 该盘分为两种协议,即SAS10及SAS 20接口

2、SCSi传统服务器老传输接口,转速为10kr 15kr。

3、NL SAS 该盘片专业翻译为近线SAS,由于SAS盘价格高昂,容量大小有限

4、FDE/SDE 该盘体前者为IBM研发的SAS硬件加密硬盘,该盘体性能等同于SAS硬盘

5、SSD硬盘,该盘为固态硬盘

6、FC硬盘,FC硬盘主要用于以光纤为主要传输协议的外部SAN上

7、SATA硬盘:用SATA接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以后PC机的主流发展方向

根据硬盘托架分类又分为热插拔及易插拔两种。

机械硬盘结构

具体还有关注的参数只有以下几个:

1,类型,主要有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2种,现在又出现了混合硬盘,机械硬盘便宜,固态硬盘速度快,混合硬盘在它们之间找到了平衡

2,品牌,一线品牌和二线品牌,品牌的话我原来是认希捷和西数,但是在连续坏了4块希捷之后开始买西数黑盘;固态硬盘的话三星、OCZ(国内已无代理)、SANDISK、Kingston、Intel、海盗船等,都是早期做内存、U盘的厂商。

3,容量,根据实际需求

4,转数,理论上转数越高速度越快

5,速度,标称内部传输速率,这是最真实的速度,在拷贝大文件的时候它才是最直观的

6,缓存大小,缓存当然越大越好,简单地说,缓存一方面延长硬盘寿命一方面提高速度,过多的不必了解。

固态硬盘主要看:品牌,颗粒和主控。还有产品做工、固件优化,售后服务等。

移动硬盘主要看:外壳材质、品牌品质、传输速率,USB20理论传输速度是480Mb/s=60MB/s

二手硬盘主要看:外观、接口、是否断针、声音是否均匀平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9662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