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的服务器主板跳线怎么 *** 作,要带图示

IBM的服务器主板跳线怎么 *** 作,要带图示,第1张

你为什么要动跳线出厂时都调好了的万不得意不要动那些排线如果非的要动。那你就去官方下载说明文档就可以
济南龙媒科技有限公司,为你提供戴尔(DELL),HP,IBM,SUN,联想,华硕,浪潮,曙光等品牌服务器的专业维修和配件销售及升级服务,充分满足您快速免费检测/维修购买的需求。济南龙媒科技,最好的服务器维修和配件供应商

"超五类"指的是 超五类 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


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是由多对双绞线和一个塑料外皮构成。五类是指国际电气工业协会为双绞线电缆定义的五种不同的质量级别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是在对现有五类屏蔽双绞线的部分性能加以改善后出现的电缆,不少性能参数,如近端串扰、衰减串扰比,回波损耗等都有所提高,但其传输带宽仍为100MHz。


超五类双绞线也是采用4个绕对和1条抗拉线,线对的颜色与五类双绞线完全相同,分别为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和棕。裸铜线径为051mm(线规为24AWG),绝缘线径为092mm,UTP电缆直径为5mm。

用作于网络布线或家庭网络线缆。

双绞线质量的优劣是决定局域网带宽的关键因素之一。

某些厂商在五类UTP电缆中所包裹的是3类或4类UTP中所使用的线对,这种制假方法对一般用户来说很难辨别。这种所谓的“五类UTP”无法达到100Mbps的数据传输率,最大为10Mbps或16Mbps。

一个简单的鉴别办法是用一条双绞线连接两台100Mbps的设备(网卡到网卡或网卡到HUB),通信时用Windows 95/98自带的monitor检测工具对其数据传输率进行监测。方法为:

①选择“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监视器”,将出现“系统监视器”窗口。如果在“系统工具”中没有“系统监视器”工具时,可通过“我的电脑→添加/删除程序→Windows安装程序→系统工具→系统监视器”建立。

②在“系统监视器”窗口中设置监视对象。选择“编辑”菜单中的“添加项目”选项,在出现的对话框的“类别”列表中选择“Microsoft网络服务器”或“Microsoft网络客户”(注意:在保证网络连接正常的情况下),在下一个对话框中选择“写入的字节数/秒”或“读取的字节数/秒”。至于选择“Microsoft网络服务器”或“Microsoft网络客户”,还是“写入的字节数/秒”或“读取的字节数/秒”,读者可任意选择,因为在网络中一个节点发送出的数据应该等于另一个节点接收到的数据。

③设置测试数据的输出方式。系统提供了折线图、条形图和数字图三种输出方式,可通过窗口工具栏内的按钮来选择。

④进行测试。最有效的办法是从服务器向你进行测试的工作站上拷贝大量的文件(为了测试的准确性,所拷贝的内容一定要足够多)。一般来说,显示的峰值数值在4M/s以上,就基本可以肯定是五类网线了(3类线所能达到的峰值数值大约为25M/s)。

先看服务器的ip是不是设成和网关一样了。
再有可能是服务器上有病毒发广播,造成网络阻塞,这种情况可以观察交换机指示灯是否异常,也可以从本地连接属性里看发出和接受数据包的指数判断,如果有异常就是这种情况。

跳线放电法:拆开机箱在主板上找到coms跳线(可参照主板说明书),该跳线有个3个针脚,主板正常运行时一般是插在1-2针脚上的,只要将跳线插到2-3针脚上几秒钟,然后将跳线插回可将coms放电,清除BIOS密码。
COMS电池放电法:拆开主机箱,在主板上可以看到一个纽扣型的COMS电池。将该电池取出,几分钟再放回该电池,即可清除BIOS密码。

CMOS跳线清除方:

1、关闭电脑,并将电源拔掉,打开机箱,在主板上找到CMOS清除跳线,其一般为一个三针跳dao线,在主板BIOS芯片或电池旁边,标有CLEAR CMOS标识。

2、正常情况下,跳线应该在1-2的位置上(保存),拔下跳线,短接2-3,稍停恢复到1-2,CMOS即清除。一分钟之后,将跳线帽恢复到Normal状态,重新开机即可。

提示:放电完成后,此时CMOS中数据为空,不恢复到跳线1-2位置的话,电脑开机,系统会无法启动电脑并会有报警声提示。

扩展资料:

相关信息

跳线作为布线系统中一个重要部分,测试问题却一直未引起重视。跳线的测试问题是近两年才在标准中提到的,在

①TIA/EIA-568-A-4-1999: 100欧姆4对电缆的传输延迟和延迟偏离规范。

②TIA/EIA-568-A-5-2000: 100欧姆4对增强5类布线技术规范。

③TIA/EIA-568-B Part 2:100Ω平衡双绞线部件标准。

几个先后发表的标准中,分别涉及了Ca5,Cat5e的跳线测试方法和要求,TIA/ELA-568B2-1六类布线标准中对跳线作了具体要求。

原厂跳线工艺严谨、采用多股软线设计、可承受反复插拔次数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跳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9966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