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一个电脑配置!!!采纳有追加分

需要一个电脑配置!!!采纳有追加分,第1张

双核技术概念及背景
随着Intel与AMD陆续推出各种双核CPU新品,以及国内外多家厂商的积极跟进,“双核”这个一度冷淡下来的概念逐渐升温,现在已经是一个被炒得火热的话题,广大的计算机使用者已经开始感觉到,他们正在经历一个变革的时期。那么,究竟什么是双核技术呢?简单地说,双核处理器就是基于单个半导体的一个处理器上拥有两个一样功能的处理器核心,即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心整合入一个内核中。两个处理核心在共享芯片组存储界面的同时,可以完全独立的完成各自的工作,从而能在平衡功耗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CPU性能。
事实上,将两个处理器内核放到一个物理核心之上的双核技术并不是什么这几年才发明的新技术。在上个世纪末期,高端多处理机服务器开发者,比如HP、IBM等支持RISC架构的高端服务器厂商就已经提出此类可行性设计,并且成功推出了拥有双内核的HP PA8800和IBM Power4处理器,以及2004年,Sun也推出了双内核芯片UltraSparc IV,但由于RISC架构的服务器价格高、应用面窄,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真假双核之争
最近逐渐热起来的“双核”概念,主要是指基于X86开放架构的双核技术。在这方面,起领导地位的厂商主要有AMD和Intel两家。Intel准备向双核的桌面市场进攻,而AMD则认准了双核服务器市场。而且,这两家的双核技术实现思路又有不同。AMD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对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组件都直接连接到CPU,消除系统架构方面的挑战和瓶颈。两个处理器核心做在同一个内核上,核心之间以芯片速度通信,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器之间的延迟。而Intel采用多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的方式,将两个独立的内核封装在一起,有人戏称Intel是“将两个CPU焊到一起”。这两种不同设计方式之间的差别,一度导致引发了Intel与AMD之间的真假双核之争,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是真双核技术。且不论他们争论的的结果,事实上目前双核没有严格的标准或者定义,没有真伪之分,我们无法认定谁是真的双核技术或者谁是假的双核技术,我们只知道Intel和AMD的这两种设计思路都是可行的。但是有专家认为,AMD的架构更容易实现双核以至多核技术,Intel的架构可能会遇到多个内核争用总线资源的瓶颈问题。
AMD和Intel不同的体系结构比较
双核与双芯(Dual Core Vs Dual CPU):
AMD和Intel的双核技术在物理结构上也有很大不同之处。AMD将两个内核做在一个Die(内核)上,通过直连架构连接起来,集成度更高。Intel则是采用两个独立的内核封装在一起,因此有人将Intel的方案称为“双芯”,认为AMD的方案才是真正的“双核”。
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AMD的方案能够使双核CPU的管脚、功耗等指标跟单核CPU保持一致,从单核升级到双核,不需要更换电源、芯片组、散热系统和主板,只需要刷新BIOS软件即可,这对于主板厂商、计算机厂商和最终用户的投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由此看来,在多核处理器市场上,AMD在对客户的理解和对输出最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方面的理念走在了Intel的前面,
客户可以利用其现有的90纳米基础设施,通过BIOS更改移植到基于双核心的系统。计算机厂商可以轻松地提供同一硬件的单核心与双核心版本,使那些既想提高性能又想保持IT环境稳定性的客户能够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升级到双核心。在一个机架密度较高的环境中,通过在保持电源与基础设施投资不变的情况下移植到双核心,客户的系统性能将得到巨大的提升。在同样的系统占地空间上,通过使用双核心处理器,客户将获得更高水平的计算能力和性能。
双核技术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首先,双核技术的引入是提高处理器性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传统通过提升工作频率来提升处理器性能的作法目前面临严重的阻碍,高频 CPU的耗电量和发热量越来越大,已经给整机散热带来十分严峻的考验。双核技术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点。增加一个内核,处理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的单元数将增加一倍。
第二,引入双核架构也将可以全面增加处理器的功能,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双处理器架构的引入和微软下一代Longhorn(Vista) *** 作系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虚拟技术的发展。
最后,据英特尔中国北方区总经理曾明透露,今年英特尔全线产品将以双核为主,非双核产品将逐渐淡出市场。我们可以预见到,在2006年,随着双核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配套软件的开发及优化,双核/多核处理器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双核处理器将大量装备于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中,双核乃至多核产品的时代已经开始到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9976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