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带动了GPU服务器市场爆发式的增长!

人工智能带动了GPU服务器市场爆发式的增长!,第1张

资讯 咨询机构IDC近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AI基础设施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GPU服务器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为5.65亿美元(约合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0.7%,约占中国X86服务器市场的6%。

该机构预测,未来五年GPU服务器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3%。到2022年,GPU服务器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中国X86服务器市场整体规模的16%,将直接改变整个服务器市场的格局。

从厂商市场占有率来看,浪潮处于领先位置,曙光和新华三紧随其后。从行业分布来看,互联网是GPU服务器的主要用户群体,提供AIaaS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和AI解决方案提供商有望成为未来驱动市场增长的新动力。从市场趋势来看,2017年GPU服务器市场不再是一个小众的市场,几乎所有互联网用户和大量的AI初创公司都开始采购GPU服务器搭建自己的AI平台,主流的公有云厂商也都先后推出自己的AIaaS服务。

从AI生态系统建设来看,Nvidia具有明显优势,其Tesla系列产品在AI基础设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线下训练场景中几乎垄断了市场。从其产品分布来看,P40和P100占据超过70%的市场份额,分别面向推理和训练工作负载,P4在2017年也取得了快速增长,主要面向1U紧凑型推理计算平台。

该机构中国服务器市场高级研究经理刘旭涛认为:“2017年是中国AI元年,也是AI生态和市场迅速发展的一年。在国家政策和资本的共同推动下,大量AI初创企业涌现、行业应用迅速落地。AI市场的火热推动了以GPU服务器为主的AI基础设施市场取得了爆发式增长,未来伴随AI市场的发展和繁荣,AI基础设施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他认为,目前,AI的应用以线下训练为主,使用者主要是拥有海量数据的用户群体,基础设施以GPU为主。未来,在线推理的应用将更加广泛,除了GPU,FPGA、ASIC等加速计算技术,甚至基于ARM架构的一些新的专用AI芯片都会迎来发展机遇。

根据《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未来十年,云计算仍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进入普惠发展期。一是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将加快应用落地进程,在互联网、政务、金融、交通、物流、教育等不同领域实现快速发展。二是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云计算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企业上云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加速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SaaS服务落地,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云计算产业发展的6大趋势如下:

趋势1:云技术从粗放向精细转型

“云技术从粗放向精细转型,技术体系日臻成熟。”

随着云原生的容器、微服务、无服务器等技术,越来越靠近应用层,资源调度的颗粒性、业务耦合性、管理效率和效能利用率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字中台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云原生恰恰是数字中台的“底座”,可以说数字中台是利用云原生技术精细化落地的最佳实践。同时,随着云原生的发展越来越精细化,原生云安全需求也越来越“细”。

趋势2:云需求从IaaS向SaaS上移

“目前,国内SaaS服务较国外相比存在3-5年差距,但是正是因为有差距,同时加上疫情的‘驱动’,国内市场蓄势待发。”从这几年企业上云的情况也能够发现一些“端倪”:尽管目前国内没有SaaS独角兽企业,但是企业上云中,很多行业客户因为对于基础IT不是特别熟悉,因而更多会选择和行业相关的SaaS服务,国内细分行业SaaS市场需求旺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养成了使用线上应用的习惯,比如疫情防控、在线教育,视频会议等都是SaaS服务,因而在后疫情时代,SaaS将通过增加客户粘性和专业性提升用使用率。

“同时,SaaS、IaaS和ISV服务商三方将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共建繁荣、和谐的SaaS服务生态。”

“未来,企业级SaaS服务向行业化、平台化、智能化发展。”

趋势3:云架构从中心向边缘延伸

“随着边缘计算的发展,分布式云已经成为云计算的新形态,边缘侧布局也成为重点。”

分布式云根据部署位置不同,规模大小不同,服务能力强弱等要素,可以分为中心云、区域云和边缘云,三者形成的云边协同平台可以更加开放地为各大行业赋能。目前电信运营商都在利用5G基站,布局分布式的架构。未来,增加云边协同的能力,以及边缘侧赋能的能力,将为行业发展云计算带来更多红利。

尽管电信服务商和互联网服务商在云边协同上的布局路径有所不同,但是最终都将为行业带来算力红利。从具体的行业上看,大媒体行业首先受益于分布式云的发展,而在工业、交通、农业三大行业,云边协同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云边协同将实现传统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云边协同将帮助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云边协同助力传统交通向智慧交通转型等。

“云边协同,促使云计算为各行业各的赋能更加具备普惠性,将算力延伸到边缘侧。”

趋势4:云安全从外部向原生转变

“原生云安全推动安全与云深度融合。”

与以往相比,原生云安全平台将安全能力逐步从生产向开发和测试等环节延伸,融入从设计到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向用户交付更安全的云服务,而原生云安全产品,则是由原来的外挂逐渐转为内嵌,更多地发挥云平台的数据价值,进行安全态势感知、云访问安全代理等。

趋势5:云应用从互联网向行业生产渗透

“数字化转型推动云应用从互联网向行业生产渗透,传统信息基础设施亟待升级为数字基础设施。”

信通院调研显示,云应用日趋广泛,并且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渗透。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在传统行业,传统信息基础设施真正实现数字化并不多。栗蔚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架构存在痛点,比如,跨平台异构环境的数据难打通,高并发、不可预测访问需求承载力有限,上层应用敏捷化的交付需求难支撑等;二个是IT管理存在痛点,比如,多场景多层次的IT服务需求难实现,IT管理和服务各要素(技术、平台、流程、管理、组织架构、运营体系)能力水平不齐等。

为了应对上述痛点,目前业界加速推进企业技术架构迭代升级,促进传统数字化转型。同时,云化管理平台的作用也日渐凸显。栗蔚介绍,在这一背景下,信通院即将推出企业数字基础设施云化管理和服务运营能力成熟度模型(IOMM),从服务产品化、能力平台化、管理精益化、运营体系化、数据价值化等六个方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力“把脉”。

趋势6:云定位既是基础资源也是基建 *** 作系统

“新基建促使云的定位从基础资源向基建 *** 作系统扩展。”

以往,业界更多认为云计算就是虚拟化资源,然而在新基建框架中,云计算越来越多扮演基建管理调度的角色,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平台,全面提升网络和算力的能力。

发改委对于新基建概念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融合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又包括算力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是新技术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环节。

“如果将信息基础设施看作是一台计算机,那么云计算就是这台计算机的 *** 作系统。”云计算作为信息基础设施一部分,不仅提供虚拟化资源,并且以云原生为技术体系,构建面向全域数据高速互联与算力的全覆盖的整体架构,全面提升网络和算力能力水平。

无服务器架构(Serverless)是一种将应用与基础设施彻底分离的架构理念,开发人员无需关心基础设施的运维工作,只需专注于应用逻辑的开发,真正实现了d性伸缩与按需付费。当前各大云服务商和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内部业务 Serverless 化升级改造已经开始小范围试水;中小企业基于 Serverless 的业务应用也初见端倪,已然可见初具规模的企业级应用,未来可期。Serverless 生态已初具规模,可以预见,Serverless 将成为下一代云计算服务形态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 云函数(SCF)、d性微服务(TEM)和d性容器服务(EKS)联合其他相关产品,在 2021 年 Serverless 平台技术能力评估中,共同获得国内首批 Serverless 平台技术能力最高先进级认证。

今年 7 月,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 “2021 可信云大会” 上, 腾讯云拿下了 5 项大奖和 10 项可信云认证,在云存储、Serverless 等各细分领域评测中,获得 54 项可信云认证,数量位居中国云厂商第一 。腾讯云云函数(SCF)、d性微服务(TEM)和d性容器服务(EKS)深度参与了此次 Serverless 标准制定和实施过程,腾讯云的 Serverless 产品矩阵所提供的平台技术能力也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

通过本次 Serverless 标准,为大家带来以下几方面关于 Serverless 发展趋势的解读:

当我们把 Serverless 理念和这些产品结合时,Serverless 化的文件系统(CFS)、数据库(TDSQL-C)、网关(API Gatgeway)和中间件(TDMQ)等可大幅度降低 Serverless 应用的开发和运维成本,让开发者真正聚焦于业务的核心能力,把核心的研发力量和IT投资最大化企业的核心差异化竞争力。通过最终的需求驱动,我们可以预见到,各个云服务产品的 Serverless 化或许是未来云计算发展的必经之路。

过去场景化的 FaaS 是 Serverless 较为主流的应用形态,落地案例也以轻量级的站点、SSR 和云上“云上粘合剂”居多。在本次 Serverless 标准制定过程中,对于如何评估企业实际的 Serverless 落地形式大家展开了丰富的讨论和交流。我们认为 Serverless 的应用形态可以是 FaaS、微服务甚至是单体应用;运行环境可以是原生的运行时,也可以是容器镜像;具体落地时,可以用来对外提供 API 接口,也可以用来运行 音视频转码、直播推流 等计算任务,还可以用来完成 站点压测、AI 推理 等任务。

但是现有存量系统的 Serverless 化无法一蹴而就,这是一个不断设计和矫正的过程,应用 Serverless 化也需要经历迁移、优化和云原生架构改造的几个阶段,不同阶段之间需要有一个较为平滑的切换过程,借助于云函数的 Web Function 的功能可以让迁移过程更加平滑,只有实际负载运行在 Serverless 上之后,才能基于生产环境的实际运行结果、采集定量的指标持续进行 Serverless 应用的优化和云原生改造,进一步发挥出 Serverless 的价值。

当构建应用所依赖的服务逐渐向云上迁移的时候,开发环境也进一步“云”化,和本地开发相比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比如代码生效时间、本地测试、远程调试和离线开发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开发者效率的关键环节。在本次的 「Serverless 平台技术能力」标准中,单独把对于工具链的支持作为衡量 Serverless 平台技术能力的重要维度之一。一个成熟的 Serverless 开发者平台需要能够提供比较友好的IDE支持,让开发者使用熟悉的开发工具进行 Serverless 应用的开发,降低开发者的切换成本;除此之外从本地或者远程测试的时候,需要有良好的工具支持,可以方便地发起调用,触发应用执行并快速返回结果,当结果不符合预期的时候也需要有一系列监控、日志等排障手段帮助开发者快速定位问题。

作为 Serverless 社区最流行的一站式开发者工具, Serverless Framework 拥有百万级别的活跃应用程序以及 50000+ 的日下载量。Serverless Framework 早在 2019 年就已经和腾讯达成了大中华区独家的战略合作,和腾讯云的云函数等 Serverless 产品深度集成,同时社区也有大量开箱即用的插件和模板,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 Serverless 应用开发。除此之外,云开发也是国内最大的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平台, 四川天府 健康 通、深圳机场智慧航旅服务等小程序应用都是运行在腾讯云的 Serverless 平台之上。

云函数(Serverless Cloud Function,SCF)是腾讯云为企业和开发者们提供的无服务器执行环境,帮助您在无需购买和管理服务器的情况下运行代码。只需编写核心代码并设置代码运行的条件,即可在腾讯云基础设施上d性、安全地运行代码。

只需简单修改监听端口,即可将目前流行的 Nodejs 框架直接部署上云,享受 Serverless 技术带来的免运维、低成本、按需扩缩容的众多优势。

突破传统 FaaS 形态产品的执行时长的限制, 首家支持运行长达 24 小时的长时任务的 FaaS 产品 ,支持体积较大的音视频文件处理、直播推流、数据分析等多种场景。

业界首发支持分配 120GB(122,880MB) 大内存环境,可以更加轻松地处理具有更高内存或更密集计算需求的工作负载,如音视频处理、大数据分析等。

通过 Web Function、容器化镜像等方式平滑把应用迁移至云函数之上,支持托管 H5 页面、API、SSR 应用、小程序等多种形态的应用形式,缩短研发周期,快速收集市场反馈从而加速产品迭代。

无需运维虚拟机或者其他计算集群,利用云函数提供的极致d性、按量计费等特性,高效、低成本地进行音视频的录制、转码、混流、剪辑和推流等 *** 作,让企业聚焦于音视频处理逻辑本身,从而不断提升内容质量,优化视听体验。

可以通过触发器连接其他的云服务,如对象存储(COS)、日志服务(CLS)等其他服务,当上游的数据发送变化的时候自动触发函数执行计算逻辑,典型的使用场景包括:CDN 刷新和预热、中间件消息转存、文件备份等。

支持定时、消息队列等多种形式触发函数执行输出处理逻辑,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清洗、ETL 等数据处理 *** 作,处理之后的数据可以直接存储至下游的数据仓库、业务数据库或者 BI 分析系统等。

腾讯云d性微服务 (Tencent Cloud Elastic Microservice, TEM) 是面向微服务应用的 Serverless PaaS 平台,实现 Serverless 与微服务的完美结合,应用零改造上云,按量付费,免运维,提供开箱即用的微服务应用托管服务。

d性微服务拥抱开源,支持 Spring Cloud 等微服务应用零改造上云,提供应用运行托管、服务注册发现、微服务治理、多维度监控等能力,满足 Consul、Eureka 等多种注册中心需求。d性微服务帮助您创建和管理云资源,并提供秒级d性伸缩,您可按需使用、按量付费,极大降低资源和运维成本,让您充分聚焦企业核心业务逻辑,助力业务成功。

d性微服务通过应用托管、服务注册与发现、服务治理、调用链与多维度监控等功能力,为客户提供开箱即用的微服务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用户快速构建微服务应用,大幅提升运维效率,降低服务治理的复杂度与技术门槛,让企业聚焦核心业务本身,助力客户成功。

在业务呈现潮汐特性、突发流量等场景下,容易出现访问响应超时、错误率提升等问题。腾讯云d性微服务提供秒级d性伸缩能力,帮助企业客户轻松应对流量高峰。

腾讯云d性微服务帮助客户持续集成与交付,实现微服务应用快速迭代。从代码开发到应用交付,d性微服务提供 IDE 插件、灰度发布等多发布策略的能力,助力企业客户快速验证业务价值。

d性容器服务 EKS(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是腾讯云容器团队的推出的 Serverless 化 Kubernetes 服务 ,无须用户购买节点,直接部署工作负载。其完全兼容原生 Kubernetes,支持使用原生方式购买及管理资源,按照容器真实使用的资源量计费。

无论是自建 K8s 集群,还是腾讯云 TKE 托管集群,只要网络互通,即可通过部署 EKS 虚拟节点的方式,几乎无成本扩展集群资源池。在扩容 Pod 时可自动或手动快速将 Pod 调度到「虚拟节点」对应的腾讯云公有云资源上。

相比传统的通过扩缩服务器去调度资源(流程重,耗时久),虚拟节点提供一种直接调度 Pod 的能力,可以更快、更高效的d性。

使用d性容器服务 EKS 来运行微服务,免除用户对计算节点的运维工作。服务可根据负载情况自动伸缩,使用最合理的资源量来承载应用,降低资源使用成本。

使用d性容器服务 EKS 运行离线计算任务,只需准备容器镜像,即可快速部署任务负载。另外,d性容器服务 EKS 仅收取任务真实运行时间所使用算力的费用,任务结束 Pod 自动释放即结束计费。

d性容器服务 EKS 支持使用 CPU、GPU 以及 vGPU 来运行在线推理服务,丰富的资源规格和d性伸缩的负载,使运行服务更高效、更经济。

立即体验腾讯云 Serverless Demo,领取 Serverless 新用户礼包 腾讯云 Serverless 新手体验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长城(000066)、中科曙光(603019)、英特尔公司(INTC)、高通(QCOM)、超威半导体(AMD)、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等。

本文核心数据:CPU专利申请数量、CPU专利区域分布、CPU申请人排名、专利市场价值

全文统计口径说明:1)搜索关键词:CPU及与之相近似或相关关键词;2)搜索范围:标题、摘要和权利说明;3)筛选条件:简单同族申请去重、法律状态为实质审查、授权、PCT国际公布、PCT进入指定国(指定期),简单同族申请去重是按照受理局进行统计。4)统计截止日期:2021年9月17日。5)若有特殊统计口径会在图表下方备注。

1、全球CPU行业专利申请概况

(1)技术周期:处于成长期

2011-2019年,全球CPU行业专利申请人数量及专利申请量均呈现增长态势。虽然2020年全球CPU行业专利申请人数量及专利申请量有所下降,但是这两大指标数量仍较多。整体来看,全球CPU技术处于成长期。

注:当前技术领域生命周期所处阶段通过专利申请量与专利申请人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来分析。

(2)专利申请量及专利授权量:2020年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均有所下降

2011-2019年全球CPU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全球CPU行业专利申请数量有所下降,为28424项。

在专利授权方面,2011-2017年全球CPU行业专利授权数量逐年增长,2019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20年全球CPU行业专利授权数量为13744万项,授权比重仅为4835%。

2021年1-9月,全球CPU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授权数量分别为5657项和776项,授权比重为1372%。截止2021年9月17日,全球CPU行业专利申请数量为2104万项。

注:①专利授权率表明申请的有效率以及最终获得授权的提交申请成功率。

②统计说明:如果2012年专利申请在2014年获得授权,授予的专利将在2012年专利申请中显示。

(3)专利法律状态:“有效”数量占比超75%

目前,全球CPU大多数专利处于“审中”和“有效”状态,两者CPU专利总量分别为511万项和1578万项,占全球CPU专利总量的243%和7501%。PCT制定期内的CPU专利数量为1452项,占全球CPU专利总量的069%左右。

(4)专利市场价值:总价值高达百亿美元,3万美元以下专利数量较多

目前,全球CPU行业专利总价值为28254亿美元。其中,3万美元以下的CPU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1233万项;其次是3万-30万美元的CPU专利,合计专利申请量为577万项。大于3百万美元的CPU专利申请数量最少,为1399项。

统计口径:按每组简单同族一个专利代表的去重规则进行统计,并选择同族中有专利价值的任意一件专利进行显示。

2、全球CPU行业专利技术类型

(1)专利类型:发明专利占比高达6927%

在专利类型方面,目前全球有1447万项CPU专利为发明专利,占全球CPU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6927%。实用新型CPU专利和外观设计型CPU专利数量分别为637万项和521项,分别占全球CPU专利申请数量的3048%和025%。

(2)技术构成:第一大技术占比超过20%

从技术构成来看,目前“G06F9 程序控制装置,例如,控制单元(用于外部设备的程序控制入G06F13/10)[201801]”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13028项,占总申请量的1534%。其次是“H04L29 H04L1/00至H04L27/00单个组中不包含的装置、设备、电路和系统〔5〕[200601]”,专利申请量为11215项,占总申请量的1321%。

(3)技术焦点:十大热门

全球CPU前十大热门技术词包括输出端、便携式、终端设备、电子设备、散热器、计算系统、中央处理模块、检测系统、机器人、输入端。进一步细分来看,CPU技术热门词包括传感器、服务器、控制器、CPU、存储器等。具体情况如下:

注:旭日图内层关键词是从最近5000条专利中提取。外层的关键词是内层关键词的进一步分解。

(4)被引用次数TOP专利:甲骨文公司专利被引用超过千次

甲骨文公司申请的“用于管理虚拟服务器的系统和方法”(专利号:US20050120160A1)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CPU专利,被引用次数超过1000次。其它被引用次数前十大专利如下所示:

3、全球CPU行业专利竞争情况

(1)技术来源国分布:中国占比最高

目前,全球CPU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中国,中国CPU专利申请量占全球CPU专利总申请量的5832%;其次是美国,美国CPU专利申请量占全球CPU专利总申请量的1599%。日本和韩国虽然排名第三和第四,但是与排名第一的中国专利申请量差距较大。

统计说明:①按每件申请显示一个公开文本的去重规则进行统计,并选择公开日最新的文本计算。②按照专利优先权国家进行统计,若无优先权,则按照受理局国家计算。如果有多个优先权国家,则按照最早优先权国家计算。

(2)中国区域专利申请分布:广东申请最多

中国方面,广东为中国当前申请CPU专利数量最多的省份,累计当前CPU专利申请数量高达28800项。江苏、北京、浙江当前申请CPU专利数量均超过1万项。中国当前申请省(市、自治区)CPU专利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还有上海、山东、四川、河南、湖北和安徽。

统计口径说明:按照专利申请人提交的地址统计。

(3)专利申请人竞争:国家电网公司夺得桂冠

全球CPU行业专利申请数量TOP10申请人分别是国家电网公司、NEWGIN KK、佳能株式会社、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英特尔公司、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株式会社三共。

其中,国家电网公司CPU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2471项。NEWGIN KK排名第二,其CPU专利申请数量为1722项。

注:未剔除联合申请数量。

超算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科曙光(603019)、联想集团(00992HK)、浪潮信息(000977)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生产制造厂商市场份额、全球HPC服务器厂商市场份额、全球HPC存储厂商类别、全球HPC存储厂商市场份额等

联想、浪潮、HPE、Fujitsu等厂家超级计算机研发能力强,市场竞争力较强

作为世界高性能计算领域规模最大的权威会议之一,国际高性能计算大会每半年公布一次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在2021年6月公布的最新榜单中,从系统上榜数量来看,联想、浪潮、HPE排名前三,市场占比分别为368%、116%、9%。此外,部分超级计算机由厂家联合制造,如Piz Daint、Trinity等由Cray和HPE联合制造,SuperMUC由IBM和联想联合制造等。

从算力来看,Fujitsu、联想、HPE排名前三,总算力市场份额分别为198%、151%、111%。

从历年TOP500名单来看,中国在顶尖超级计算机研发上的努力已经突显出来,自2010年凭借天河1号首次问鼎TOP500后,2013年到2017年中国连续五年盘踞榜首。2018年6月,美国能源部宣布建成超级计算机Summit,它由IBM与Nvidia联合建造,现位于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并凭借Summit这一超级计算机登上TOP500榜首,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公布的榜单中,Supercomputer Fugaku蝉联冠军,生产制造厂家为富士通。

HPE、戴尔、联想、浪潮等为HPC服务器主要生产厂商

超级计算HPC线下部署中,服务器和存储占据主要结构,其中服务器份额占比在50%左右,存储占比20%左右。从HPC服务器厂商来看,HPE、戴尔和联想占据了全球HPC服务器市场主要份额,2019年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372%、22%、65%,其中HPE和戴尔市场份额较2015年均有所上升,联想份额小幅下滑。

注:Hyperion Research最新报告中HPC服务器厂商份额数据公布至2019年,2020年数据届时以机构发布为准。

系统提供商占据HPC存储主要市场,戴尔、IBM、HPE/Cray排名前三

从存储来看,Hyperion Research把HPC存储厂商分为系统集成商、系统提供商、独立存储提供商、云厂商和客户自己提供等类型,市场中大部分存储厂商都是系统提供商(占731%),如Dell EMC,IBM和HPE等;前四名中只有DDN是独立存储提供商(存储份额占103%)。

从全球HPC存储厂商市场份额来看,2016-2020年,Dell、IBM、HPE/Cray市场份额均有所上升,DDN和NetAPP小幅下滑。2020年,Dell EMC、IBM、HPE/Cray和DDN位列HPC存储市场前四,排名第一的Dell EMC份额占263%,同时也是学术科研和工业领域份额领先者;HPE/Cray排名第三,但在政府行业排名第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0118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