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上5V3pin和12V4pin接口的针脚定义是什么?

主板上5V3pin和12V4pin接口的针脚定义是什么?,第1张

12V4pin就是三个颜色和一个公共12V供电端。通过调整电压或是PWM的方式来控制颜色。

5V3pin是一个5V供电、一个数据通信、一个公共地线。通过数字信号来控制灯光,所以在灯的一端是需要芯片来和主板进行通信的。

主板上3pin风扇的三个插针分别作用是地线、12V供电和测速。主板上4pin风扇的四个插针分别作用是:地线、12V供电和测速,测速脚、PWM信号脚(风扇转速的控制信号)。

含义

CPU大都采用针脚接口与主板相连,而不同的接口的CPU在针脚数上各不相同。CPU接口类型的命名,习惯用针脚数来表示,比如酷睿2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775针脚接口,其CPU针脚数就为775针;而AMD最新的AM3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Socket 938针脚接口,其CPU针脚数就为938针。

百度百科-针脚

obd216针脚的定义:

1-216个针脚的定义与作用,生产厂家自行设定可理解成各厂家的不同软件设置,每一个针脚的作用不同,像216号针脚仅是供电或检测出电池电压与电流。比如检查电池时就不用拆开机盖来检查,直接插入OBD设备就可以了。

其他24针电源各个针脚的定义:

ATX开关电源,输出的电压有+12V、-12V、+5V、-5V、+33V等几种不同的电压。在正常情况下,上述几种电压的输出变化范围允许误差一般在5%之内,如下表所示,不能有太大范围的波动,否则容易出现死机的数据丢失的情况。

i915/925使用新的电源架构ATX 12V-24针,它的标准接口从原来的两个提升至三个。这种分离式的设计,与过往在服务器上的EPS电源很相似,EPS使用+12V两路独立供电的。

两个+12V电压输出分别对CPU和其它I/O设备进行供电,这样可以减少由如硬盘光驱等设备对CPU工作时的影响,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科普一下上面的这些线是干嘛用的,希望能对正在装机或者即将要装机的小伙伴一点小小的经验。
24pin主供电接口
这个接口大家都喜欢把他叫做主板供电接口,这是因为这个接口是直接插入主板的,是最重要的PC供电接口,这是电源中体积最大的接口,一般情况下是整体24pin,但是一些电源也采用了20pin+4pin的分离式设计,这是因为一些老的主板主板上面是20pin的供电接口,但是新出的主板与电源目前应该是整体24pin的接口,这两种接口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要记住不要把那单独的4pin接口乱插在主板上面。
8pin的CPU供电
由于CPU日常运算量消耗的电量过大,加上主板的供电功率有限,因此现在的CPU目前都是采用单独的8pin或4pin的供电接口单独供电,而电源应该会设计出8pin和4+4pin供电的接口,这种接口也是出于对兼容性的考虑,有些主板的CPU是4pin供电,而现在的大部分主板都是8pin供电,4+4pin也是出于兼容性的考虑。
6+2pin的PCIE供电
显卡是插在PCIE上面的,因此这个供电也叫作显卡供电,由于制造显卡的厂商较多,显卡的型号也较多这两种特殊的情况下显卡的供电也是非常杂乱的,有6pin供电的显卡,有8pin供电的显卡,也有8pin+6pin的显卡,还有8pin+8pin的显卡,而这些杂乱的型号可以通过6+2pin的供电完全解决,不过要注意的是,购买电源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这个电源有几根6+2pin的供电线,如果只有一根的话那就不要选择高功率的显卡,或者更换电源。
SATA电源接口
SATA是硬盘的接口,这个SATA的电源接口就是硬盘的供电接口,虽然这是一个“L”形的接口,但是这个接口还是会有人装反,这个接口一旦装反就会把硬盘烧坏,里面的数据资料也就没了,所以大家还是要尽量的注意这件事。
最后一个就是大4D接口
其实这个接口是极限中运用的追广泛的接口,装过RGB与风扇的小伙伴可能会知道,一些小的主板通常不会有几个风扇的接口,这个时候机箱的各种RGB与风扇都是用这个接口来供电的,当然有一些RGB的机箱是有专门的接口控制的,这个接口呈D字形有四个,所以被人叫做大四D接口,这个接口一般不会出

电源适配器接口就是电源适配器与电脑电源的连接口。电源适配器就是一个接口转换器,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硬件接口设备,允许硬件或电子接口与其它硬件或电子接口相连,也可以是信息接口。比如:电源适配器、三角架基座转接部件、USB与串口的转接设备等。电源适配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电源变压器和整流电路组成,按其输出类型可分为交流输出型和直流输出型;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移动PC由于没有电池,电源适配器对其尤为重要。
在计算机编程中,适配器模式(有时候也称包装样式或者包装)将一个类的接口适配成用户所期待的。一个适配允许通常因为接口不兼容而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类工作在一起,做法是将类自己的接口包裹在一个已存在的类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0152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