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X电源有12V 1。3、12V 2。0几种规格,它们有什么区别?

ATX电源有12V 1。3、12V 2。0几种规格,它们有什么区别?,第1张

ATX12V电源不同版本及规范解析
ATX电源从当初最早的ATX10版本开始,伴随着PC的不断升级,特别是PC架构的不断更新,ATX电源的标准也经过了多次的变化和完善。自从2000年开始,为了配合P4时代的来临,ATX12V标准开始大行其道。直至去年年底,为了适应65纳米制造工艺的双核处理器,最新的ATX12V 22电源标准也已经新鲜出炉。为了配合自己的装机需求,选购适合自己的PC电源产品,我们将ATX电源版本进行简单的讲述和分析,让您在选购电源产品之前能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为了符合Intel P4处理器的工作环境,Intel在推出P4处理器的同时,也推出了ATX12V电源规范,来代替原先的ATX203版本。ATX12V与ATX203相比,主要有了3点的变化:
(1)ATX12V加强了+12VDC端的电流输出能力,对+12V的电流输出、涌浪电流峰值、滤波电容的容量、保护等做出了新的规定。
(2)ATX12V增加的4芯电源连接器为P4处理器供电,供电电压为+12V。
(3)ATX12V加强了+5VSB的电流输出能力,改善主板对即插即用和电源唤醒功能的支持。
此前的ATX203电源标准对+5v和+33有较大的消耗,而+12则主要用于光驱和硬盘。不过随着高性能处理器和显示卡的推出,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PC系统对电源的需求也变得求贤若渴起来。针对这种情况,Intel对ATX标准进行修订,推出了ATX12V电源标准。ATX12V与ATX203的差别主要是通过12V电压调整器为CPU供电,而不再是以前由5V提供;ATX 12V里加强了+12V输出能力,并对涌浪电流峰值、滤波电容的容量、保护等做出了规定,特别对CPU增加了4针的电源接口伴随着P4处理器的推出而应用。+5VSB的输出确保了主板对USB等设备和电源唤醒功能的完善。
随后ATX12V 12、13、20相继推出:
(1)13版加强了+12V的输出能力,以适应INTEL新型的Prescott大功率CPU。
(2)13版电源效率有所提高:
(3)13版取消了-5V的输出端口。
(4)20版进一步加强+12V的输出能力,+12V采用两组输出,分为+12VDC1、+12VDC2,有一组专为CPU供电。
(5)20版进一步提升电源的效率。
由于处理器功耗的不断提升,ATX12V电源规范从推出至今已经有了多次修改,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Intel就先后两次升级了ATX电源的规格。随着吞电怪兽Prescott CPU的出现,系统对12V的输出电流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线材的承受能力有限,这就对为CPU供电的+12V输出电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源也从ATX12V 10、ATX12V 11、ATX12V 12版升级到了ATX13版本。
ATX12V 13版主要是增强了12V供电,同时增加了对SATA硬盘的供电接口,提高了电源的转换效率。虽然以目前的电源技术,+12V单路输出完全可以做到更高,但会导致其输出线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会有较大的线路损耗,为此Intel专门限制了单路+12V输出不得大于240VA。此外,ATX12V 13还取消了-5V这个电压的供给。本来-5V的电压是给ISA插槽使用的,但是随着ISA插槽的淘汰,-5V电压已经早就用不上了,因此ATX12V规范中已经正式取消了这个-5V电压的供给,所以一些较为新型的电源就根本没有这个电压的输出。同时,在ATX12V 13规格中,满载时电源效率从68%提高到了70%。
随着PCI-E设备的出现,系统功耗再次攀升,对+12VDC的需求继续增大。在不改动ATX电源输出规范的情况下,传统的ATX12V 13电源已经不能通过改动内部设计来满足所有硬件对+12V的需求,因此针对915/925系列芯片组主板制定的ATX12V 20规范应运而生。
ATX12V 20版仍然是ATX电源规范的一种,在本质上,ATX12V 20规范就是为了解决CPU功耗极度高涨的问题而制定的。与ATX12V 13版本相比,ATX12V 20版本最是明显的改进就是+12V增加了一路单独的输出,即采用了双路输出,其中一路+12V(称为+12V1)专门为CPU供电,而另一路+12V2则为其它设备供电。一个计算机的开关电源,+12VDC的输出如果是22A的话,这在安全方面是不允许的。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在这方面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计算机电源的任何一路直流电压输出不允许超过240VA,举例说明为如果某一路输出电压为40V,那么这一路电流最多为240VA除以40V等于6A,在电流达到6A之前,电源应该进入到过流保护状态或者关机。而Intel希望的+12VDC输出要求达到22A,这已经超出了FCC对安全的要求,已经可以达到+12V×22A=264VA,已经远远大于了240VA的安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下,Intel另辟蹊径,在ATX12V20标准中将+12VDC分成了+12V1DC和+12V2DC两条线路输出。+12V1DC通过电源的主接口(12×2)给主板及PCI E显卡供电,以满足PCI Express X16显卡和DDR2内存的需要;而+12V2DC通过(2×2)的接口专门为CPU供电。在实际上,主板上的+12V1DC和+12V2DC在布线上也是完全分开的。由于采用双路12V输出,因此主电源接口也从原来的20Pin改为24Pin输出。
虽然很多厂商提供旧版本电源加上24pin的主板转接头,以替代研发ATX12V 20版本的电源,虽然在使用上还没发生大问题,但仅是一时的替代方案,无法完全取代正版的ATX12V V20电源,因为这样的作法存在下列缺点:一是无法改善+12V不足的现象,不能满足新系统对+12V输出增加的强烈需求,尤其是ATX12V V13以前旧版低瓦特数的电源规格,+12V严重不足,在旧版本电源加上24pin的主板转接头,只是自欺欺人的手法。二是转接头会造成的电压下降问题。因为+12V输出需求大,若再加上转接线材设计不良,将形成严重的压降问题,影响供电质量。虽然新增一些不同接头,不过使用转接线或特殊的20或24针ATX接头,其仍然和旧规格可以兼容,重要的是当你的旧有电源损坏后,你一样可以在旧主板上使用ATX12V 20电源。
除此以外,Intel ATX12V20版本另一个重要就改进就是转换效率增加了。转换效率就是输出功率除以输入功率的百分比。13版电源要求满载下最小转换效率为68%。20版更是将推荐转换效率提高到了80%。尽管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都是指电源的利用率,但区别却很大。简单地说,功率因数产生的损耗是电力部门负担,而转换效率的损耗是用户自己负担。功率因数、EMI电路等都是对国家电网的保护。也就是说电源转换供电,效率并没有100%应用,而是一部分转换为热量。如V13版电源效率只达到68%,那也就是说有32%的电能转换成了热能。为了防止热量的聚集影响到电脑的正常运行我们就要把热量散开,就也是就我们为什么装风扇的原因。ATX12V20标准在峰值及一般负载下可以到达70%,在低负载下也有60%的成绩,建议的效率数值可以分别在峰值、一般及低负载下到达75%、80%及68%(所谓一般负载是指满载输出值的一半,而低载是满载输出值的20%)。不过小看这些被转为热能的功耗,对400W功率模块而言,可就浪费掉一大笔的电能。
根据自己系统平台的发展,在ATX12V20规范中Intel推荐了四种电源规格,分别为ATX12V20版250W,ATX12V20版300W,ATX12V20版350W和ATX12V20版400W,这四个级别的电源中对+12VDC的输出要求至少也要达到22A。
那么在实际购买的过程中我们怎样来识别真正的Intel ATX+12V20版的电源呢?这时,大家可以看看电源上规格贴纸的标示是否有双组+12V输出:主板的接头应为24pin; 6pin AUX接头已经不见了;效率在满载与一般负载时必须大于70%;在轻载时也必须至少有60%的效率。当然前提是电源本身要有基本的安规认证,其电源上的规格标示才具参考价值。
最新的ATX12V 22规范依然沿用了20规范中的双路12V输出设计,只不过是在部分指标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具体改变在规范中Intel也已经给了说明,其中较为重点地改变有:增加了最新规格的输出规范并且给出负载交叉图、加强了33V与5V的输出能力、削弱了12V的持续供电能力等。
为了满足新一代大功耗配件的需要,22规范中加入了450W的输出规范。在负载交叉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新版本的450W电源,双路12V最大联合输出功率可以达到400W。如此大功率输出,不论是应付何种高端平台都已不在话下。
或许有的朋友会问,在22版规范没有推出时甚至电源还停留在单路12V输出时也有厂家推出450W或者更高功率的电源呀,他们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其实,Intel的规范仅仅是给厂家提出了一个设计建议,厂家在推出产品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调整。Intel的规范不仅会考虑到电源的输出能力还会考虑到安全电器性,正如规范中要求一款电源单路12V输出不得大于240VA的道理一样。如果厂家自行推出了超过规范中规格定义的产品,那么则不能称之为符合ATX 12V XX规范。
在最新的ATX 12V 22规范中Intel进一步提高了电源的转换效率。不过,通过规范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改变最大当属电源在轻载时候的转换效率,而典型负载和满载情况下改变却是很少,看来要想进一步提高电源的转换效率就目前科技水平的确已经很难

这个电源插头是紧点,插之前最好看一下插头的插针是否都在孔的中间,不在的就拨到中间,然后要看好插头的卡子和插坐的突出部分要在一个方向,慢慢对好后用力插到插头的卡子卡住插坐的突出部分就可以了。关键的是要用力均匀插就容易插了,插的时候一个手托着板子边一个手用力插就可以了,不用怕压坏板子。

小4PIN
接口(+12V、地,并两排2针接头),一般是给CPU、显卡提供辅助电力支持的接口。
这个现象一般是:
1、电脑主板上的开机启动电路存在故障问题,需要维修主板来解决问题。
2、电源功率负载能力下降造成的,主要是看33V带负载输出电压正常不,一般是电源电路板上的,输出端电解电容及高速整流二极管损坏造成的,需要维修电源解决问题。
3、ATX电源不接电脑可以启动的,但不代表电源一定正常的啊。
4、使用代换法,换个电源或者换个主板试试看,就可知道是主板或电源那个出现问题了。
最后祝你早日成功解决问题吧。

BTX,就是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的简称。是Intel定义并引导的桌面计算平台新规范。BTX架构,可支持下一代电脑系统设计的新外形,使行业能够在散热管理。系统尺寸和形状,以及噪音方面实现最佳平衡。 BTX架构特点:支持Low-profile,也即窄板设计,系统结构将更加紧凑;针对散热和气流的运动,对主板的线路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主板的安装将更加简便,机械性能也将经过最优化设计。基本上,BTX架构分为三种,分别是标准BTXMicro BTX和Pico BTX。从尺寸上来看全系列的BTX平台主板都没有比ATX主板小,所以BTX的发展并不为更小的桌上型计算机,但较具d性的电路布线及模块化的组件区域,才是BTX的重点所在。BTX机箱相比ATX机箱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把以往只在左侧开启的侧面板,改到了右边。而其他I/O接口,也都相应的改到了相反的位置。BTX机箱内部则和ATX有着较大的区别,BTX机箱最让人关注的设计重点就在于对散热方面的改进,CPU图形卡和内存的位置相比ATX架构都完全不同,CPU的位置完全被移到了机箱的前板,而不是原先的后部位置,这是为了更有效的利用散热设备,提升对机箱内各个设备的散热效能。为此,BTX架构的设备将会以线性进行配置,并在设计上以降低散热气流的阻抗因素为主;通过从机箱前部向后吸入冷却气流,并顺沿内部线性配置的设备,最后在机箱背部流出。这样设计不仅更利于提高内部的散热效能,而且也可以因此而降低散热设备的风扇转速,保证机箱内部的低噪音环境。除了位置变换之外,在主板的安装上,BTX规范也进行了重新规范,其中最重要的是BTX拥有可选的SRM(Support and Retention Module)支撑保护模块,它是机箱底部和主板之间的一个缓冲区,通常使用强度很高的低炭钢材来制造,能够抵抗较强的外来力而不易弯曲,因此可有效防止主板的变形。另外,机箱还有超雹半高。3/4高。全高和立式。卧式机箱之分。3/4高和全高机箱拥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525英寸驱动器安装槽和二个35寸软驱槽。超薄机箱主要是一些AT机箱,只有一个35寸软驱槽和2个525寸驱动器槽。半高机箱主要是Micro ATX和Micro BTX机箱,它有2-3个525寸驱动器槽。在选择时最好以标准立式ATX和BTX机箱为准,因为它空间大,安装槽多,扩展性好,通风条件也不错,完全能适应大多数用户的需要。�TX标准中电源的工作原理和性质与ATX完全相同,具体的指标也大同小异,同样能够实现软开机。睡眠与唤醒。遥控开关机等功能,针对CPU大功率化的趋势同样加入了ATX12V中的P4四针专用插头,但BTX标准对电源与主板的连接器加入了新规定,建议采用原来服务器电源中才使用的24针连接器,与目前ATX电源的20针连接器相比又增加了4根针脚(分别为+33V+5V+12V和地线)以增加插头带动负载的能力,减少大电流通过接头时接触电阻导致的电压损耗,所以目前的ATX电源还需要进行插头转换后才能在BTX主板上使用,不过预计早期生产BTX主板的厂家会考虑到ATX电源的兼容性问题而继续在主板上保留20针的连接器。BTX电源一般都会考虑到兼容ATX主板。

控制逻辑是“低电位”开启,“高电位”关闭,就可以即Pin 14针与 GND 针(图中标“COM”的黑色针脚)短接后,Pin14本身的电位降低,袭电源启动,反之断开,则电源关闭。

所以,需要ATX电源单独启动,将Pin14与任意一个GND针短接即可,找一根回形针或铁丝拉直,电线也行,一端捅在电源绿色线那个口里,另一端捅随便哪个黑色线的口里。电源就启动了,回形针拿下来电源就停了。

AT电源通电后就可以工作,现在使用的ATX电源要启动(短接20线端口的绿线和随便一根黑线)后才能工作,先把和主板,硬盘,光驱相连的那些线全部拔下来烧坏硬件,。然后拿起接主板那个接头最多线那。

当中只有1条绿色的,用金属短接绿度色+旁边黑色(绿色2边都是黑色,绿+黑,其中一根运行,其中一根没反应的。

扩展资料:

休眠与唤醒功能异常表现为:不能进入休眠状态,或进入休眠状态后不能唤醒。

出现这类问题时,首先要检查硬件的连接是否正确,开关是否失灵等)和PS-ON信号的电压值。

进入休眠状态时,PS-ON信号应为高电平状态

唤醒后,PS-ON信号应为低电平。

如果PS-ON信号正常,而休眠和唤醒功能仍不正常,则为ATX电源故障。

需要注意的是,进入夏季后,为了预防雷击,对ATX结构的计算机,如果用户长时间不使用,又不想进行远程控制,建议将交流输入线拔下,以切断交流输入。

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在遇到主板、内存、CPU、板卡、硬盘等部件工作异常或损坏故障时,通常要先测量电源电压。

正常的工作电压是电脑可靠工作的基本保证,而很多奇怪的故障都是电源惹的祸。

例如一台机器出现找不到硬盘的故障,通过对比试验,确信硬盘是好的。

判断为主板上的IDE接口损坏,于是找来多功能卡,将其插在主板的空闲ISA插槽,连接硬盘试验,仍然找不到硬盘。

测量电源电压, 12V电压只有10V左右。在这样低的供电电压下,硬盘达不到额定转速,当然不能工作。

更换一台ATX电源,故障排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ATX电源

显卡电源转接线不会烧显卡吧
显卡电源接口可以不要转接头,用机箱电源上相对应的接口线直插也可以的。
1,显卡有节能版的和带外接电源线的独立供电的。如精影GTX760就是有外接电源线的。
2,外接电源线接口有4D的,也有6针的,双6针的或6+8两个电源接口的。不管哪样,这些显卡的外接电源线接口在安装时一定要和机箱电源相连接在一起的。
3,一般有外接电源线的显卡在出售时商家都会有送赠送电源转接线的,这只要是预防机箱电源上没有相对应的电源接口而准备的,所以说只要机箱电源有原装的相对应的接口,就可以直接用电源上原装的直插显卡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转接线就行的。
显卡直接接电源会转吗
正常不是假卡的话,如果你不接是不能点的亮的。现在的显卡功率通常比较高。通常达到150W左右,高的会达到300W以上。比CPU的功率要高很多。。
而像以前一样使用主板供电已经不能满足显卡的电源需求。。
而主板也会因供电过高不能负载。。
所以在INTEL-ATX21版电源规范以后就添加了显卡供电接口。。
由电源单独给显卡供电,,所以就有了这个接口。。。
一般高端显卡是由一个8针口和一个6针口组成。也有个别功率极高的是双8针口。
相对低端的是由两个6针口组成。。
是相对低端啊。。
GTS260上下的都是双6针口的。。。
希望你不会遇到不外接电源就能点亮的显卡。。。
那说明你那个卡可能是打磨过的假卡。。
另:如果你现有的电源没有显卡电源接口的话可以用转接线来转。。
一般两个大四针口能转出一个6针显卡电源口。。
但要注意你的电源功率。。
如果电源功率太小的话可能带不动。。
显卡供电转接线会有问题吗
肯定有影响,主板上的PCIE通道那是直接和CPU相连的,可以达到CPU GPU的无障碍传输,但是用了哪怕是再好的显卡转接线,传输速度还是会有损失。相当不利于显卡和CPU 的性能发挥。我看视频有人做过测试,大概会掉百分之一 二到百分之五的性能。这个性能差距大概相当于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同一种显卡 OC版本和非OC版本的区别,要知道很多显卡OC和非OC版本,价格经常会差出去好几百。所以变相等于把显卡降了好几百块的性能。
显卡电源接口烧了
不会烧。
如果你不是用蛮力接插线缆,显卡供电接头是不可能插接到CPU供电接口上的。因为行业标准做了防呆设计,两种接口看似相同,但实际连接就会发现根本不同通用。
如果真的蛮力接上了,因为CPU的供电基本为100W以下4P接口供电,100W以上8P接口供电;而显卡一般为6P单供电、6P+6P双供电、6P+8P双供电等几种常见情况;所以两种供电设计根本不同,基本不存在可以接通的情况发生,所以不会互相烧坏。
显卡供电转接线安全吗附一些常见的显卡电源转接线
找到显卡外接电源线接口,确认接口的类型,一般有单6针、双6针、6针+8针的几种;随后找到对应的电源上同类型的电源接口;把对应的电源直接插在显卡对应的接口就可以了。以下是详细介绍:
1、以精影GTX660TI为例,首先要找到显卡上的双6针电源接口;
2、随后找到电源上的6针显卡电源线插头。注意对应的接口使用该对应的插头,6针的就用6针的,显卡是8针的就要用8针的;
3、 把6针的电源直接插在显卡的6针的接口上,显卡上所有的电源接口要完全插上;
4、要是需要用电源转接线的。就要把转接线的6针的一端插显卡上,4D的一头插在机箱电源上就完成了;
5、根据自身的功率大小,部分显卡需要额外的电源接口供电以保证正常的运行,因此很多显卡设计有外接电源线的接口。一般有4D型、单6针、双6针、6针+8针的几种。只要有外接电源接口的,就一定要与机箱电源连接上显卡才能正常运行。
显卡电源线插错会烧吗
没什么后果
不会出现问题。重新插好应该没问题。毕竟电压不一样。不工作也属于正常。线插错有时候也是难免的。你都插对之后在开机。如果完美运行就说明没问题,也不会有后遗症。
因为CPU的供电基本为100W以下4P接口供电,100W以上8P接口供电;而显卡一般为6P单供电、6P+6P双供电、6P+8P双供电等几种常见情况;所以两种供电设计根本不同,基本不存在可以接通的情况发生,所以不会互相烧坏
显卡转接线烧了
凡是独立供电的显卡,显卡的电源接口都要用电源线与机箱电源连好,但当机箱电源上没有相对应的电源接口,这就要借助电源转接线来实现连接了。以精影GTX760 4G这款显卡的双6针的用电源转接线安装做一下说明。
1) 一般显卡都有赠送这种4D转6针的电源转接线的。转接线的6针的一端直接插在显卡的电源接口,而大4D型的一端则是接在机箱电源上相对应的接口。
2) 显卡插在主板上后,要找到显卡上双6针的电源接口。显卡要是6针的就接6针的,显卡要是还有8针的则要用4D转8针的。
3) 先把电源转接一的6针的4D认清后,就把6针的一端插进显卡上,然后再用转接4D一端在机箱电源的线中寻找出对应的4D电源接口。4) 寻找完毕,把对应的接使劲插上,一定要插到位,最后并检测线口是否松动,这样显卡的电源转接线安装就完成了。
显卡电源转接线接口烧焦
1独立显卡与插槽接触不良,多表现为表现为开机后,出现报警提示或者黑屏 首先要检查一下显卡插槽的接触情况,比如:除尘、擦拭显卡的“金手指”、检查显卡的固定挡板是否弯曲变形、“金手指”与插槽接口处是否平稳、固定显卡挡板的螺丝是否过松或过紧等。 如果是使用了集成显卡的主板,如果出现了黑屏、死机现象,除了以上的检查之外,还需要检查一下内存条是否插在了标注为DIMM1的第一条内存插槽上。因为部分主板的集成显卡在共享系统内存时,只能共享插在第一条内存插槽上内存。
2显卡的接口和显示器VGA接口之间接触不良,多表现以开机显示屏显示不正常为主 采用“替换法”,来排除显示器造成故障的可能性,通过仔细检查、显卡的VGA插针,以及连接电缆的通断情况,就能很快找出故障原因并加以排除。
显卡转接线会烧显卡吗
有影响。
主板上的PCIE通道那是直接和CPU相连的,可以达到CPU GPU的无障碍传输,但是用了哪怕是再好的显卡转接线,传输速度还是会有损失。
相当不利于显卡和CPU 的性能发挥。有人做过测试,大概会掉百分之一 二到百分之五的性能。
这个性能差距大概相当于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同一种显卡 OC版本和非OC版本的区别,要知道很多显卡OC和非OC版本,价格经常会差出去好几百。所以变相等于把显卡降了好几百块的性能。
显卡不插电源线也转
显卡不一定要接外接电源'1需外接电源的显卡要从新接入电源,不像一般的显卡是主板供电的,插主板上就能用了,外接的就要把显卡电源线插到电脑电源用剩下的接口上,一般外接显卡的电源插口是4孔的,把显卡插主板上以后把你显卡的电源线看下接口是几孔的,再到电源那找到相对应的接口插上就行。
2不是每款显卡都带外接电源,一般带外接的显卡功耗都很大的,主板照不住了才采用外接电源来解决供电问题的,所以买之前先看看电源功率能不能挺得住要买的显卡,电源最少要额定功率和电脑配置功耗相加的总合一致,才能保证电脑的运行稳定。

ATX 是 Adv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 的缩写。
由于Baby AT主板市场的不规范和AT主板结构过于陈旧,英特尔在95年1月公布了扩展AT主板结构,即ATX(AT extended)主板标准。这一标准得到世界主要主板厂商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最广泛的工业标准。97年2月推出了ATX201版。
Baby AT结构标准的首先表现在主板横向宽度太窄(一般为22cm),使得直接从主板引出接口的空间太小。大大限制了对外接口的数量,这对于功能越来越强、对外接口越来越多的微机来说,是无法克服的缺点。其次,Baby AT主板上CPU和I/0插槽的位置安排不合理。早期的CPU由于性能低、功耗小,散热的要求不高。而今天的CPU性能高、功耗大,为了使其工作稳定,必须要有良好的散热装置,加装散热片或风扇,因而大大增加了CPU的高度。在AT结构标准里CPU位于扩展槽的下方,使得很多全长的扩展卡插不上去或插上去后阻碍CPU风扇运转。内存的位置也不尽合理。早期的计算机内存大小是固定的,对安装位置无特殊要求。Baby AT主板在结构上按习惯把内存插槽安放在机箱电源的下方,安装、更换内存条往往要拆下电源或主板,很不方便。内存条散热条件也不好。此外,由于软硬盘控制器及软硬盘支架没有特定的位置,这造成了软硬盘线缆过长,增加了电脑内部连线的混乱,降低了电脑的可靠性。甚至由于硬盘线缆过长,使很多高速硬盘的转速受到影响。ATX主板针对AT和Baby AT主板的缺点做了以下改进:
主板外形在Baby AT的基础上旋转了90度,其几何尺寸改为305cm×244cm。
采用7个I/O插槽,CPU与I/O插槽、内存插槽位置更加合理。
优化了软硬盘驱动器接口位置。
提高了主板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
采用了增强的电源管理,真正实现电脑的软件开/关机和绿色节能功能。
ATX(AT eXternal)板型:是Intel公司提出的新型主板结构。它的布局是"横"板设计,就象把Baby-AT板型放倒了过来,这样做增加了主板引出端口的空间,使主板可以集成更多的扩展功能。
标准模式

显卡8pin电源接口是由3根电压为12V电源线,5根地线,驱动电流不超过4.167A,功率不超过150W的8针模组电源接口。

它是+12v4pin接口的改进版本,为大功率多核系列处理器提供双12V电源和能耗支持。从工作原理上讲,这两个接口具有相同的功能。

如果主板有一个4针连接器,而电源提供一个8针连接器,只需按照防插和防反转设计进行连接。如果主板提供一个8针连接器,而电源只有一个4针连接器,它也可以安装在靠近右侧向下兼容。

还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稍显扁平的8pin接口只能在主板上使用,而不是显卡的电源,这与高端显卡使用的8pin接口完全不同。

一般来说,显卡的电源来自主板插槽。然而,随着显卡功耗的增加,显卡也需要额外的辅助电源才能稳定工作。随着显卡核心的变化,电源接口有多种形式:D型4PIN供电接口、8PIN供电接口、双6PIN供电接口以及8+6PIN接口。

扩展资料:

接口类型是指用于视频卡与主板连接的接口类型。图形卡的接口决定了图形卡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最大带宽,即一瞬间可以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不同的接口决定了主板是否可以使用这个显卡。只有主板上有相应的接口,不同的接口才能给显卡带来不同的性能。

大4Pin接口是一种常见的d接口,即传统的4Pin电源接口,与硬盘使用的接口相同。大多数外部设备使用此电源接口。它基本上是AGP时代的产物。由于主板不能满足高端显卡的供电要求,所以显卡上出现了这个界面。

小4Pin辅助电源接口与软盘驱动器电源接口相同。它是显卡厂商为解决D型显卡接口过大的问题而改进的接口。幸运的是大多数电源都提供了这个接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0351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