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时,为什么要贴春联、贴福字呢!简单回答。

过春节时,为什么要贴春联、贴福字呢!简单回答。,第1张

1、继承传统文化

春节贴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从宋朝起一直在民间传承,到了明清时期,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而我们每逢过年,都会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

2、增加喜庆氛围

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写一幅或者买一幅大红的春联贴在家门口,一看到春联,我们都会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因此,过年贴春联也为春节这个重要节日,增添了非常喜庆的气氛。

3、驱邪保平安

贴春联最早的目的是为了驱邪保平安,而我们现在春节贴春联也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阖家幸福。

4、辞旧迎新之意。

在远古传说中,有一种凶兽叫“年”,专门在除夕的时候出来,人们为了驱赶年兽,会在春节期间以鞭炮和火光、红色的方式把怪兽吓跑,鞭炮在燃放的过程中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也为节日增加了欢乐的气氛。

1、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

2、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

3、上联:合家欢乐迎富贵。下联:内外和顺接平安。横批:五福临门。

4、上联:门对青山,羊兔群群嬉碧毯。下联:窗含绿水,鸭鹅队队戏清波。横批:五福临门。

5、上联:先富后富,你富我富大家富。下联:羊多猪多,钱多粮多喜事多。横批:五福临门。



扩展资料

对联的发展:

汉、南北朝后,骈文风行,它后来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对联同样受其影响,骈文格调的对联在清代的长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格调在清代以前出现得并不多,清末民国初期,对联越写越长,从此,骈文格调便有了充分发挥的余地。

贴春联和福字的由来和寓意是:

1、贴春联的由来

春联一开始被称为桃符,起源于一个降妖除魔的传说,想必大家通过各种影视剧都知道,桃符在古代就是为了驱除妖魔的,在五代十国,慢慢的有人在桃木上题字,又因为纸张的出现,人们用红色的纸张代替桃木,到了明朝时代朱元璋时期,春联就正式的诞生了。

2、贴福字的由来

贴福字的由来多种多样,广为流传的则是我们的姜太公妻子整日争名夺利,他一怒之下称她为穷神,认为她嫁到本家后致使一家贫困,并且告诉她说不能去有福之地,所以一到过年每家每户就在家里贴上福字,阻止穷神到访。

3、贴春联的寓意

贴春联除了古代祈福的寓意,在现代更是增加了我们节日的气氛,也寄托了人们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阖家幸福的美好祝愿。

4、贴福字的寓意

贴福字寓意着人们“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的象征,也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向往,希望家家户户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收获到福气。

福字、春联一般是不揭下来的。福字以及春联,除了风俗习惯,烘托节日气氛,寄托祝福,来年吉祥如意的寓意。因此,一般都是到了下一年要贴新的了,才把原来的取下。假如新年过去不久,破损了,还有要法子修补一下。尤其在正月十五之前。往后有破损,就算了,风吹雨打难免。

扩展资料: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农历的正月初一现在定名为春节;

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 ,年夜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春节又称之为过年。在南方大年三十才是过年,大年初一是新年,过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才对,表示一年将过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0353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