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国内的空间只能放一个网站,绑定很多个域名,访问的都是相同的页面。国内记忆中不准两个网站的。国外的空间一般都是可以放很多网站,就是绑定不一样的域名,访问的网站都不相同的,但是这个要看那个公司的套餐,一般最低的套餐都是只能放一个网站,但是可以绑定自己的二级域名,开另外的网站,一级域名只能开一个网站,高一点点的套餐一般就是不限制你放几个网站了
现在是互联网的世界,大家从各种网站中获取各类资源和信息,通常我们只需要牢记一个网站地址即可,至于这个网站后台的服务器在什么地方,我们并不需要关心。当我们的请求指向这个网址之后,接下来就只需要等待请求被转发到该网址的后端服务器上,得到返回的处理结果即可。这个将网站名称解析成为服务IP地址的服务就是DNS服务,它的全称是Domain Name System,也就是域名解析服务。
那么DNS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
有聪明的小伙伴可能会说了,那还不简单,搞一个统一的服务器,把世界上所有的域名对应的IP都存起来,每次需要解析的时候从这个服务去取就行了。确实,在互联网的初期就是这么干的,那时候网站还不多,域名维护的成本还不高,并且最开始还没有域名系统。
作为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的ARPANET(Th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是第一个具有分布式控制的广域分组交换网络,也是最早应用 TCP/IP 协议的网络设施。
在ARPANET网络中,每个主机都有一个数字地址,但是这个数字地址明显是反人类记忆模式的,所以科学家们希望能够给这些主机起一些好记的名字,那么就需要维护这些名字和主机之间的映射关系,在这个时候斯坦福研究所(现在被称为SRI International)接下了这个任务,他们维护了一个HOSTSTXT 的文本文件,在这个文件中描述了主机地址和主机名字之间的映射关系。
如果有人想要更新这个HOST文件,那么需要在工作时间打电话给SRI网络信息中心,由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将主机名和地址添加到HOSTSTXT文件中。当然这样的 *** 作对少量的数据更新来说还可以,但是如果数据量太大的情况下就有问题了。
后面一个叫做Elizabeth Feinler的人在SRI网络信息中心的基础上搭建了WHOIS目录,用于检索有关资源、联系人和实体的信息,并且提出了域名的概念
最开始的维护都是在一个单一的服务器上进行集中式管理,但是这种维护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于是在1983年Paul Mockapetris在南加州大学创建了DNS系统,并在1983年11月于RFC 882 和 RFC 883发布了相关的原始规范。
后面DNS经过一系列的发展,于1987年11月,RFC 1034和 RFC 1035取代了1983年的DNS规范。
前面我们也提过了,DNS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将用户提供的域名转换成为服务器的地址。
比如我们现在有个域名叫做 =">空间绑定域名的步骤:
1、要使域名和空间绑定起来,先要将域名解析到服务器,绑定服务器的IP地址。
2、在注册时绑定域名,注册空间时提示域名,录入要绑定的域名,在“我已阅读并接受虚拟主机租用协议”前的框中勾选,再点击“确认”进行确定申请开通空间。
3、在管理后台,查看注册时空间已绑定的域名。
4、在空间的管理面板里可以查看绑定结果,各个域名商的面板界面都不尽相同,但都有已绑定域名查看的界面。
域名和虚拟主机空间在网络托管环境中是相关但不同的概念。
说简单点,域名就像是门牌号,是一个唯一的、人们可读的名称,用于识别和访问网站。它通常由两部分组成:顶级域(如com、cn或net)当你注册域名时,其实就是你在互联网上声明一个特定的地址,用户可以使用该地址访问你的网站。
另一方面,虚拟主机空间是指网络服务器中被分配来托管网站的一部分。一个网络服务器可以托管多个网站,每个网站都有自己的虚拟主机空间。在虚拟主机空间中,您可以存储网站文件、脚本和其他向访问者提供网站所需的内容。
域名和虚拟主机空间之间的关联是,当您注册域名时,需要将其指向虚拟主机空间所在的web服务器的IP地址。这个过程被称为DNS(域名系统)解析,它允许用户通过输入您的域名来访问您的网站。
总之,域名是用于识别网站的人们可读名称,而虚拟主机空间是分配给托管该网站的网络服务器的部分。要连接两者,您需要将域名指向虚拟主机空间的IP地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