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初期是怎么盈利的

腾讯初期是怎么盈利的,第1张

QQ----马化腾
年龄:33 估计资产20亿人民币
在深圳大学顺理成章选择计算机专业的时候,马化腾的PC水准已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为各种病毒克星,为学校PC维护提供不错的解决方案,同时又经常干些将硬盘锁住的恶作剧,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虽然年纪不大,马化腾的网龄却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许多网迷已在慧多网上早早体会到网络的乐趣。而马化腾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网他就乐此不疲,半年后自告奋勇地投了5万元在家里搞了四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慧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余忙得不可开交。久而久之,深圳“马站”在慧多网上名声鹊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马站长其实只是个20出头的年轻人。回忆起那段生活,马化腾有些自豪。“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兴奋。”
通过网络马化腾结识了相当多的朋友,例如网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当年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我们只是打工仔而已,都还不知道未来。丁磊后来的成功为我带来了启发,只要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他进入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软件的开发,并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的位置上,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写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已希望自己写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实用软件概念不仅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也使他从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写的东西可以卖钱。”马化腾是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的不错。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
最关键的问题是马化腾平静而有耐心的个性使其在股市上如鱼得水,手头很快就有了百万资金。1994年入市的马化腾最精彩的一单是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这使其完成了一次飞跃,为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
许多网络界朋友的新变化也令马化腾开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机会太多了,我为什么不可以抓住?
创业
“从1998年开始,我就考虑独立创业,却一直没想清楚要做什么,但创业的想法并没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对着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觉可以在寻呼与网络两大资源中找到空间。”
马化腾是个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与其它创业者不同的是他绝不会单纯强调“我”的价值,他从心底里知道团队的意义。腾讯的几个创始人都曾在深圳电信、网络界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几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联网的人,这无疑可以在技术和业务层面为腾讯提供很多帮助。“创业不是说着玩的事,腾讯也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我们的服务器都无处托管,创建一家公司可比写软件复杂多了。”马化腾感觉创业初期还是有许多东西可以回味。
对于如何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发展业务马化腾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对于是否上马ICQ项目,当时腾讯的股东方的确存在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对网络技术发展方向的认同感使大家求同存异,我们开始对ICQ技术倾注偏爱。”
ICQ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工具,,它集寻呼、聊天、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多种功能于一身。当用户将ICQ安装在个人电脑上,它就会嵌入Window系统,成为桌面上的图标,用户每打次打开计算机,它就是一个固定设备。互联网用户可借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网并可进行直接交流。三个年轻人看到了用户对中文环境ICQ服务有极大的需求,,自主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网上中文ICQ服务--OICQ,并成为全国在线人数最多的中文ICQ服务商。
“我们曾险些把开发出的ICQ软件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现在有点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马化腾经常这样告知同行。
在新兴互联网市场中淘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时,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整个公司经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还要时刻避免露出马脚。为了给客户留下很有实力的印象,那时马化腾的名片上从来不印“总经理”的字样,而只带“工程师”的头衔——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马化腾当时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困难与机遇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1999年2月,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受到用户欢迎,注册人数疯长,很短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对公司都不堪重负。“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那时候觉得养不起就卖掉吧,”马化腾提起当时情形很庆幸地笑了:“但是在卖QQ时我们碰到了麻烦。我跟许多ICP(内容提供商)谈,他们都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最悬的是当时与深圳电信数据局的谈判,对方准备出60万元,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始终谈不拢,只好告吹。
软件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俨然一个无底洞。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1999年下半年,从美国到中国,互联网开始“发烧”,受昔日老网友丁磊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QQ22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QQ发展到2000万用户时,这笔钱还没用完。”
有了这笔资金,公司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当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时至今日,马化腾回忆当时情景,还喜不自禁。
2003年,国内IT富豪榜上出现了唯一一位来自深圳的富豪。马化腾以7亿元人民币的身家名列富豪榜第七位。对此,马化腾保持一贯的低调。
马化腾说:从无线业务发展的这几年来说,腾讯在无线业务及其增值服务上面已经找到一个良好的模式。通过不断摸索和改善,目前我们的无线业务拥有通信类,娱乐下载类,交友类,游戏类与语音类等五大类二十多种业务。而且动感地带品牌推出,使我们的无线数据业务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马化腾看来,他自己的成功是运营商的模式的成功。
据最新消息,腾讯计划在2004年上市,计划集资1到2亿美元,公司市值超过10亿美元。
马化腾曾说到:腾讯走的方向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综合性的服务。现在我们要踏实一些,不能把所有领域都囊括进来,重点是围绕用户群挖掘新的商机。在未来,我们会提出更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通信、娱乐、商用三大领域的拓展。

QQ----马化腾 年龄:33 估计资产20亿人民币 在深圳大学顺理成章选择计算机专业的时候,马化腾的PC水准已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为各种病毒克星,为学校PC维护提供不错的解决方案,同时又经常干些将硬盘锁住的恶作剧,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虽然年纪不大,马化腾的网龄却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许多网迷已在慧多网上早早体会到网络的乐趣。而马化腾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网他就乐此不疲,半年后自告奋勇地投了5万元在家里搞了四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慧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余忙得不可开交。久而久之,深圳“马站”在慧多网上名声鹊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马站长其实只是个20出头的年轻人。回忆起那段生活,马化腾有些自豪。“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兴奋。” 通过网络马化腾结识了相当多的朋友,例如网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当年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我们只是打工仔而已,都还不知道未来。丁磊后来的成功为我带来了启发,只要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他进入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软件的开发,并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的位置上,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写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已希望自己写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实用软件概念不仅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也使他从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写的东西可以卖钱。”马化腾是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的不错。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 最关键的问题是马化腾平静而有耐心的个性使其在股市上如鱼得水,手头很快就有了百万资金。1994年入市的马化腾最精彩的一单是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这使其完成了一次飞跃,为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 许多网络界朋友的新变化也令马化腾开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机会太多了,我为什么不可以抓住? 创业 “从1998年开始,我就考虑独立创业,却一直没想清楚要做什么,但创业的想法并没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对着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觉可以在寻呼与网络两大资源中找到空间。” 马化腾是个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与其它创业者不同的是他绝不会单纯强调“我”的价值,他从心底里知道团队的意义。腾讯的几个创始人都曾在深圳电信、网络界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几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联网的人,这无疑可以在技术和业务层面为腾讯提供很多帮助。“创业不是说着玩的事,腾讯也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我们的服务器都无处托管,创建一家公司可比写软件复杂多了。”马化腾感觉创业初期还是有许多东西可以回味。 对于如何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发展业务马化腾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对于是否上马ICQ项目,当时腾讯的股东方的确存在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对网络技术发展方向的认同感使大家求同存异,我们开始对ICQ技术倾注偏爱。” ICQ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工具,,它集寻呼、聊天、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多种功能于一身。当用户将ICQ安装在个人电脑上,它就会嵌入Window系统,成为桌面上的图标,用户每打次打开计算机,它就是一个固定设备。互联网用户可借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网并可进行直接交流。三个年轻人看到了用户对中文环境ICQ服务有极大的需求,,自主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网上中文ICQ服务--OICQ,并成为全国在线人数最多的中文ICQ服务商。 “我们曾险些把开发出的ICQ软件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现在有点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马化腾经常这样告知同行。 在新兴互联网市场中淘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时,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整个公司经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还要时刻避免露出马脚。为了给客户留下很有实力的印象,那时马化腾的名片上从来不印“总经理”的字样,而只带“工程师”的头衔——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马化腾当时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困难与机遇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1999年2月,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受到用户欢迎,注册人数疯长,很短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对公司都不堪重负。“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那时候觉得养不起就卖掉吧,”马化腾提起当时情形很庆幸地笑了:“但是在卖QQ时我们碰到了麻烦。我跟许多ICP(内容提供商)谈,他们都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最悬的是当时与深圳电信数据局的谈判,对方准备出60万元,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始终谈不拢,只好告吹。 软件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俨然一个无底洞。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1999年下半年,从美国到中国,互联网开始“发烧”,受昔日老网友丁磊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QQ22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QQ发展到2000万用户时,这笔钱还没用完。” 有了这笔资金,公司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当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时至今日,马化腾回忆当时情景,还喜不自禁。 2003年,国内IT富豪榜上出现了唯一一位来自深圳的富豪。马化腾以7亿元人民币的身家名列富豪榜第七位。对此,马化腾保持一贯的低调。 马化腾说:从无线业务发展的这几年来说,腾讯在无线业务及其增值服务上面已经找到一个良好的模式。通过不断摸索和改善,目前我们的无线业务拥有通信类,娱乐下载类,交友类,游戏类与语音类等五大类二十多种业务。而且动感地带品牌推出,使我们的无线数据业务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马化腾看来,他自己的成功是运营商的模式的成功。 据最新消息,腾讯计划在2004年上市,计划集资1到2亿美元,公司市值超过10亿美元。 马化腾曾说到:腾讯走的方向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综合性的服务。现在我们要踏实一些,不能把所有领域都囊括进来,重点是围绕用户群挖掘新的商机。在未来,我们会提出更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通信、娱乐、商用三大领域的拓展。

1、腾讯

腾讯早些时候在硅谷开设了云数据中心,以紧跟美国云服务的市场份额增长。微信的77亿日常用户中有一半每天使用该服务90分钟以上。

2、阿里巴巴

虽然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但其增长最快的是云服务。它在全球拥有云数据中心,并已开始向中小型企业销售大数据服务。阿里云在6月份进入了Gartner的IaaS魔力象限。

3、百度

百度专注于人工智能,其中1300多人致力于其开发。百度还宣布与Nvidia合作,通过Volta GPU提升其云和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功能。

4、IBM

IBM在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收入中占40%。到2017年,它也为宝马和庞巴迪提供了云服务的主要交易。

5、Alphabet(Google母公司)

人工智能还是Alphabet及其子公司的关键领域之一,Google Cloud Platform在公司摘要中未明确提及。MIT表示Alphabet使用DeepMind机器学习算法可节省40%的数据中心冷却能耗。

大约9年了 以下是转载的别的网站上的内容供你参考 在深圳大学顺理成章选择计算机专业的时候,马化腾的PC水准已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为各种病毒克星,为学校PC维护提供不错的解决方案,同时又经常干些将硬盘锁住的恶作剧,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虽然年纪不大,马化腾的网龄却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许多网迷已在慧多网上早早体会到网络的乐趣。而马化腾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网他就乐此不疲,半年后自告奋勇地投了5万元在家里搞了四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慧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余忙得不可开交。久而久之,深圳“马站”在慧多网上名声鹊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马站长其实只是个20出头的年轻人。回忆起那段生活,马化腾有些自豪。“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兴奋。” 通过网络马化腾结识了相当多的朋友,例如网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当年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我们只是打工仔而已,都还不知道未来。丁磊后来的成功为我带来了启发,只要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他进入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软件的开发,并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的位置上,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写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已希望自己写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实用软件概念不仅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也使他从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写的东西可以卖钱。”马化腾是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的不错。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 最关键的问题是马化腾平静而有耐心的个性使其在股市上如鱼得水,手头很快就有了百万资金。1994年入市的马化腾最精彩的一单是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这使其完成了一次飞跃,为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 许多网络界朋友的新变化也令马化腾开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机会太多了,我为什么不可以抓住? 创业 “从1998年开始,我就考虑独立创业,却一直没想清楚要做什么,但创业的想法并没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对着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觉可以在寻呼与网络两大资源中找到空间。” 马化腾是个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与其它创业者不同的是他绝不会单纯强调“我”的价值,他从心底里知道团队的意义。腾讯的几个创始人都曾在深圳电信、网络界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几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联网的人,这无疑可以在技术和业务层面为腾讯提供很多帮助。“创业不是说着玩的事,腾讯也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我们的服务器都无处托管,创建一家公司可比写软件复杂多了。”马化腾感觉创业初期还是有许多东西可以回味。 对于如何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发展业务马化腾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对于是否上马ICQ项目,当时腾讯的股东方的确存在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对网络技术发展方向的认同感使大家求同存异,我们开始对ICQ技术倾注偏爱。” ICQ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工具,,它集寻呼、聊天、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多种功能于一身。当用户将ICQ安装在个人电脑上,它就会嵌入Window系统,成为桌面上的图标,用户每打次打开计算机,它就是一个固定设备。互联网用户可借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网并可进行直接交流。三个年轻人看到了用户对中文环境ICQ服务有极大的需求,,自主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网上中文ICQ服务--OICQ,并成为全国在线人数最多的中文ICQ服务商。 “我们曾险些把开发出的ICQ软件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现在有点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马化腾经常这样告知同行。 在新兴互联网市场中淘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时,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整个公司经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还要时刻避免露出马脚。为了给客户留下很有实力的印象,那时马化腾的名片上从来不印“总经理”的字样,而只带“工程师”的头衔——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马化腾当时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困难与机遇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1999年2月,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受到用户欢迎,注册人数疯长,很短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对公司都不堪重负。“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那时候觉得养不起就卖掉吧,”马化腾提起当时情形很庆幸地笑了:“但是在卖QQ时我们碰到了麻烦。我跟许多ICP(内容提供商)谈,他们都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最悬的是当时与深圳电信数据局的谈判,对方准备出60万元,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始终谈不拢,只好告吹。 软件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俨然一个无底洞。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1999年下半年,从美国到中国,互联网开始“发烧”,受昔日老网友丁磊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QQ22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QQ发展到2000万用户时,这笔钱还没用完。” 有了这笔资金,公司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当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时至今日,马化腾回忆当时情景,还喜不自禁。 2003年,国内IT富豪榜上出现了唯一一位来自深圳的富豪。马化腾以7亿元人民币的身家名列富豪榜第七位。对此,马化腾保持一贯的低调。 马化腾说:从无线业务发展的这几年来说,腾讯在无线业务及其增值服务上面已经找到一个良好的模式。通过不断摸索和改善,目前我们的无线业务拥有通信类,娱乐下载类,交友类,游戏类与语音类等五大类二十多种业务。而且动感地带品牌推出,使我们的无线数据业务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马化腾看来,他自己的成功是运营商的模式的成功。 据最新消息,腾讯计划在2004年上市,计划集资1到2亿美元,公司市值超过10亿美元。 马化腾曾说到:腾讯走的方向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综合性的服务。现在我们要踏实一些,不能把所有领域都囊括进来,重点是围绕用户群挖掘新的商机。在未来,我们会提出更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通信、娱乐、商用三大领域的拓展。

马化腾在1998年注册了腾讯公司,当时父母都没有想到,他们说:“你这个书呆子还可以去开公司啊。”所以他们建议我找合伙人一起做,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

我对产品比较在行,当时懂计算机的人不太懂通信,懂通信的人不太懂计算机,我刚好在这个跨界中间。张志东绝对是学霸,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很强。陈一丹是政府部门出来的,对政府接待、行政、法律很了解。曾李青长得就像老板,出去别人握手都先跟他握。我的名片只写工程师,不敢写总经理,怕人家觉得你们这公司玄乎了。

当时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我们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副产品是QQ。QQ最早的名字叫「网络寻呼机」,最早的图标就是一个「BP机」。我们开发出来这个产品是想卖给别的运营商,可是价格一直谈不拢。

产品在自己的手上,用户又疯涨,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没钱买服务器,这逼得我们很早就要想怎么有造血的能力。我们夜以继日地接一些琐碎活儿,为的是能够赚到一点点钱,用来养活QQ,比如我们要向通讯局交服务器托管费等。

此外,我当时也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1999年下半年,我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我们400万美元。有了这笔资金,公司就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那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2001年的时候,前几名的互联网公司都上市赚钱了,QQ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亿,但缺乏现成的收费渠道,我们心里也很着急。这时候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我想到通过与运营商走二八分账的协议实现业务增长(运营商20%,腾讯80%),2002年,移动QQ占到腾讯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70%。

之后我们继续以较低的成本开展新业务,并且在新业务和功能方面,通过即时通讯增加客户粘性,而不是分散精力,因为这是我们和其他国外工具竞争的筹码。

那时候MSN很强势,基本上大家认为QQ是死定的,只是什么时候死而已。但我们针对国内网络结构做了大量的优化。我们传文件很快,有聊天室,包括我们的头像是个性化的,口碑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讲这段历史,其实是为了说创业最开始的第一步是要生存,先能生存下来,但这也是最难的。

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马化腾选择了自己的专业本行,到深圳润讯做寻呼软件开发工作。工作之余,这个文静的年轻人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当时的深圳,真正了解互联网的人还不多,马化腾是最早的一批网虫之一。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化腾看到了基于windows系统的ICQ演示,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在中国推出一种类似ICQ的集寻呼、聊天、电子邮件于一身的软件。1998年11月,马化腾利用炒股所得的资金与大学同学张志东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这就是腾讯之始。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成了腾讯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他们常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马化腾的名片上也仅仅印了一个"工程师"头衔,当时的主要业务只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这家由十几个人组成的公司力量单薄得可怜,创业的艰难让马化腾和他的同事们疲于奔命。马化腾回忆,在那时的深圳,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他当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公司创建3个月后,马化腾和他的同事们终于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 OICQ,这就是QQ的前身。可是这个后来风靡全国并为腾讯公司创造巨大财富的聊天工具并没有给当时的腾讯人带来太多喜悦,因为那时国内也有好几款同类的软件,用户也不多,没有人看好马化腾的OICQ。 然而这位1971年出生的倔强的潮州人不肯服输,他认定这个聊天工具中隐含着巨大的商机。马化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QQ放到互联网上让用户免费使用,可是就连马化腾本人也没有料到,这个不被人看好的软件在不到一年就发展了500万用户。大量的下载和暴增的用户量使马化腾兴奋的同时,也让腾讯难以招架,因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让小作坊式的腾讯公司不堪重负。没有资金更新设备,工作人员也快发不出工资,"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眼前的困难迫使马化腾把自己的公司转给他人,但由于和很多内容提供商没有谈拢,马化腾下定决心留下这个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孩子",并把它培养长大。于是他四处筹钱,国内筹不到就寻找国外的风险投资。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马化腾遇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QQ22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利用这笔资金,马化腾给公司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当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马化腾喜不自禁地回忆。 不过马化腾很清楚,光靠国外的风险投资是不够的,他开始想办法从客户身上挣钱,因为如果每个用户愿意花1至2元的话,就是近4亿元的收入。有一次他发现韩国有种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服务,于是马化腾把它搬到了QQ上。他还找来了诺基亚和耐克等国际知名公司,把这些公司最新款产品放到网上,让用户下载。所有注册用户都可以得到他们一如既往的免费服务,以满足其即时通信需求,而想享受到更具诱惑力的体验性增值服务,就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这一措施使腾讯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目前这一块业务增长很快,有超过40%的用户已尝试过购买。 2004年前三季度,腾讯盈利达328亿。今年6月份,腾讯成功在香港上市,又募集了2亿美元的资金。当年弱不禁风的小树苗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
希望采纳

腾迅现在年收入已经过亿元 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公司也许大多数人还比较陌生,但说到围着红领巾的小企鹅QQ,多数网民都会觉得亲切。截至2002年底,腾讯的QQ注册用户达到16亿,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群,腾讯也不仅成为亚洲第一大即时通讯公司,还仅次于微软、ICQ美国即时通讯软件公司居世界第三。小企鹅QQ的“父亲”马化腾,也凭着这个小小的即时通讯软件在4年间销售过亿元,撰写了深圳版的硅谷传奇。 不堪负担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QQ差点被卖掉 在成立腾讯公司以前,马化腾只是深圳一家电讯公司的程序员,做寻呼软件开发,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的位置。除了工作,这个不爱说话的年轻人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只有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兴奋。”1996年的深圳,真正了解互联网的人还不多,他是最早的一批网虫之一。 “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写软件甚至成了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却希望自己写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能卖出钱来。”1998年11月,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注册了腾讯,他们最初的想法就是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开发无线网络寻呼系统。 在新兴互联网市场中淘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时,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整个公司经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还要时刻避免露出马脚。为了给客户留下很有实力的印象,那时马化腾的名片上从来不印“总经理”的字样,而只带“工程师”的头衔——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马化腾当时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1999年2月,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受到用户欢迎,注册人数疯长,很短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对公司都不堪重负。“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那时候觉得养不起就卖掉吧,”马化腾提起当时情形很庆幸地笑了:“但是在卖QQ时我们碰到了麻烦。我跟许多ICP(内容提供商)谈,他们都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最悬的是当时与深圳电信数据局的谈判,对方准备出60万元,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始终谈不拢,只好告吹。 软件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俨然一个无底洞。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1999年下半年,从美国到中国,互联网开始“发烧”,受昔日老网友丁磊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QQ22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QQ发展到2000万用户时,这笔钱还没用完。” 有了这笔资金,公司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当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时至今日,马化腾回忆当时情景,还喜不自禁。 规避跨行业风险 2000年6月,腾讯开始赢利,并且在随后的两年多里保持了业绩的稳定增长,现在年收入已经过亿元。马向记者介绍,目前腾迅平均每月大概有5000~6000人左右的账号注册,来自各种渠道的收费用户约1000万左右,马化腾对继续保持公司的活跃成长显得信心十足。 在互联网这片江湖上,马化腾的“封喉之剑”就是小企鹅QQ。“他是一个专注的人”,几乎所有业内伙伴提到这位才32岁的老板,都会用“专注”这个词。在“三五月”热点便会轮流转的网络界,腾迅五年都在做而且只做完善和规范QQ服务的工作,是国内惟一专注从事网络即时通讯的公司。 比如现在街头随处可见的QQ族产品开发,马化腾坦言:“最初腾讯也想自己做,但是经过反复考虑,还是决定从主体业务中分离出去,以授权形式外包出去。这样虽然要损失掉一部分利润,但是可以让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QQ系统的完善上。而且,我们对玩具行业不熟悉,这种方式可以使我们规避掉跨行业的风险。” 2001年底,腾讯授权广州东利行公司生产、经营QQ族产品,目前东利行Q-GEN专卖店在全国已经超过了100家,预计年底会达到300家。虽然直接利润有些损失,但Q-GEN为腾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益———遍布各大中城市的Q-GEN为腾讯省下了大量的广告费用。 马告诉记者,还有许多娱乐公司、出版社找上门来谈合作,计划都很宏大,也很吸引人,但他觉得超越了腾讯的能力范围,都拒绝掉了。“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腾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仗剑独行即时通讯市场数年后的今日,马化腾觉得自己遇到了最强的竞争对手:微软的MSN。去年10月,微软耗资5亿美元研发,3亿美元市场推广费,推出MSN8,在美国和加拿大同步上市。对这个超级杀手,有人预言,MSN携领先的技术与服务、强大的功能、雄厚的资金、创新性的商务模式和本土化战略进入中国之时,就是QQ悲剧性命运的开始。 有感于马化腾的“三问” 刘立喜 有人把QQ的胜利归结于“说不清楚的原因”。其实不然。据说,马化腾在经营中总是小心翼翼地追问自己三个问题。 “三问”准确地揭示了马化腾的经营哲学理念。 一问:这个新的领域你是不是擅长?“竞争对手多半对商务、对利润、对资本感兴趣,却不一定把握客户的真正需求;而马化腾凭着对网络市场一种朦胧却又相当有预见性的理解,用近乎偏执的兴趣和近乎狂热的工作热情搭起腾讯的架子,牢固坚持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理念,极端专注于技术开发和提升质量,固然能高出对手一筹。 二问: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损失什么吗?做软件工程师的经历使马化腾明白,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其实我只是个很爱网络生活的人,知道网迷最需要什么,所以为自己和他们开发最有用的东西,如此而已。”出奇的平静,出奇的淡然。和传统行业比如张瑞敏的海尔家电不同的是,马化腾开发的产品最大受益者首先是自己,自己使用的方便。如果自己不做,用竞争对手的产品,自己和用户都有诸多不便,大家会损失乐趣、时间、金钱等等。用户所损失的,恰是马化腾苦苦追求的,自然会受到用户的拥戴。这种对客户所急、所想的认识和不断追问,是马化腾成功最大的秘密之一。 三问:如果做了,在这个新的项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在腾讯从寻呼解决方案转向即时通信产品为主的经营模式的时候,这一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99下半年,腾讯在网络寻呼系统市场上越做越大,淘到大桶“金银”,然而也面临着重大选择:一方面寻呼行业在走下坡路;另一方面,腾讯的QQ用户数达到了100万,而且还在迅猛增长。早先,QQ只是作为公司的一个副产品存在的,马化腾们对QQ所蕴含的巨大市场价值并没有充分足够的认识。而且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资金上,他对自己究竟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并没有把握。当时所采取的策略是“三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巩固传统网络寻呼系统带来的大量利润;一方面将精力更多集中在改进QQ功能和开发新版本上;一方面寻找风险投资的支持。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是正确的。

一个门户网站的服务器按实现功能来说不可能只有一种规格的服务器(总控、构架等需要的是高端服务器;文件交换的可以是低端的PC服务器或是节能的刀片服务器)。 再就是作为一个对服务器需求量大的公司来说,不可能只采购一个品牌的服务器,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愿受制于人,在后续采购中有主动权。 2008年我在百度租用深圳、广州、大连的电信机房中看到的文件交换用的服务器有DELL\HP\IBM的PC服务器(1U2U的都有),那时百度采购的主流是HP的,不知道现在是不是换IBM的了(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此类产品的技术已经不算尖端的了,就是有新技术应用在此类产品上,也只是技术延伸而已,就IBM现在的发展策略来看,此类产品它是没有价格和技术优势的)。 当然可能你想问的是百度核心服务器是什么公司什么型号的,这个我就不专业了。但我认为应该问百度用的是什么服务器运作方案比较合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0493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