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值易耗品报废如何做会计分录?

低值易耗品报废如何做会计分录?,第1张

1、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低值易耗品摊销有两种方法,一是一次摊销法,即购入领用时一次摊销完毕;二是购入领用时摊销一半,报废时再摊销一半。

2、例如某企业购入低值易耗品工器具一批,价款50000元,税款5800,为车间使用,其款项由银行支付。采用一次摊销法:

借: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50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

贷:银行存款58500

3、上例采用五五摊销法,即购入领用是摊销一半,报废时再再摊销一半:

借: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25000

借:低值易耗品-工器具25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

贷:银行存款58500

报废时摊销另一半:

借: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25000

贷:低值易耗品-工器具25000

4、如果你企业采用的一次摊销法,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应该将变价收入通过营业外收入核算: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扩展资料:

值易耗品按其用途一般可以分成

1一般工具:直接用于生产过程的各种工具。如刀具、夹具、模具及其他各种辅助工具。

2专用工具:指专门用于生产各种产品或仅在某道工序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如专门模具、专用夹具等。

3替换设备:指容易磨损、更换频繁或为生产不同产品需要替换使用的各种设备。如轧制钢材用的轧锟、浇铸钢锭的锭模。

4包装容器:指用于企业内部周转使用,既不出租、也不出借的各种包装物品。如盛放材料、储存商品的木桶、瓷缸等。

5劳动保护用品:指发给工人用于劳动保护的安全帽、工作服和各种防护用品。

6管理用具:指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用的各种家具和办公用品。如文件柜、打字机等。

7其他低值易耗品:指不属于以上各类的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可根据各公司的不同情况进行管理,下面是进行管理中的一些要点,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灵活的选用

1、低值易耗品领用应有领用单;

2、低值易耗品应分类别进行管理,则管理时应根据类别不同,建立合适的分类编码体系;

3、低值易耗品的领用,根据核算的具体要求,可分部门或分项目、分产品进行核算,在领用时要明确领用的具体用途;

4、低值易耗品较多的单位,可以借助小型进销存软件或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辅助管理,从而降低日常的统计工作量;

5、低值易耗品的保管和记账应分开,保管人员和财务人员应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定期进行盘点对账。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一)购入: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二)摊销:

1、一次:金额较小的,可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以简化核算,但为加强实物管理,应当在备查簿(低值易耗品台账)上进行登记。

2、分次:低值易耗品等企业的周转材料符合存货定义和条件的,按照使用次数分次计入成本费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低值易耗品

(1)转出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00 累计折旧 40000 贷:固定资产 50000
(2)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0 贷:银行存款 800
(3)收回残值收入 借:银行存款 32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200
(4)结转净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 76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7600 2借:材料采购 50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 贷:银行存款 59300 借:原材料 50000 材料成本差异 800 贷:材料采购 50800 借:生产成本 50800 贷:原材料 50000 材料成本差异 800

计提折旧是公司财务处理时,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是未实际支付的折旧费用。计提折旧时需要区分会计期间和折旧期间,这两者所指的期间不一定相同。
计提:
1、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
2、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 计提折旧时需要区分会计期间和折旧期间,这两者所指的期间不一定相同。
折旧期间指的是开始计提折旧时依次顺延的年限,比方说从2000年3月开始计提折旧,对于折旧而言的第一年是2000年3月到2001年3月;而会计期间在我国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常见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下面通过分别介绍每种折旧方法的计算来说明计提折旧时应当注意的内容。
原则 当月新增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下月开始不计提。 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恰恰相反: 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
折旧方法
平均年限法 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式,各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同的。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也可是月数)。
工作量法 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时先计算出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再根据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乘以预计使用的工作总量计算出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原值减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的分数计算年折旧额,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固定资产使用年数的序数之和。如使用年限10年,则分母为:10+9+8+7+6+5+4+3+2+1=55,第一年分子为10,第二年分子为9以此类推。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残值)_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的序数之和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公式: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转出)经批准再做处理,
如借:营业外支出-存货报废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库存,是仓库中实际储存的货物。可以分两类:
1是生产库存,即直接消耗物资的基层企业、事业单位的库存物资,它是为了保证企业、事业单位所消耗的物资能够不间断地供应而储存的。
2是流通库存,即生产企业的原材料或成品库存,生产主管部门的库存和各级物资主管部门的库存。

1、账面转出报废机床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

借:累计折旧180000

贷:固定资产--机床200000

2、支付清理费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

贷:银行存款500

3、残值收入

借:银行存款800

贷:固定资产清理800

4、结转清理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197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9700

扩展资料:

一、固定资产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等原因而报废利得和损失不得相互抵销,应分别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和“营业外支出”科目;

二、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计入“资产处置收益”科目。

例通俗的讲:公司报废机器设备,报废利得和损失分别计入“营业外收入”行项目和“营业外支出”科目;

公司转让机器设备或者抵债,处置利得或损失在“资产处置收益”科目。

具体会计处理: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计提)

固定资产清理

贷:固定资产原值

2处置报废取得收入(处置未产生收入不做)

借:现金/银行存款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简易计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含3%减按2%情形)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一般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含3%减按2%情形)

3清理净损益结转:

产生清理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损失(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

资产处置收益——非流动资产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产生清理利得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收入(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利得)

资产处置收益——非流动资产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参考资料:人民网——规范固定资产报废工作

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销售时:借: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贷:固定资产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贷:应缴税费。
最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贷方余额转入营业务收入,借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

会计分录亦称"记账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在登记账户前,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账符号,有关账户名称、摘要和金额。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账户的贷方与几个账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
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实现的,它是保证会计记录正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会计核算中,不论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都需要在登记账户以前,按照记账规则,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确定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以便正确地进行账户记录和事后检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055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